简介: |
镰刀菌病系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皮肤、角膜、尿道或系统性感染。 |
病因: |
镰刀菌种类繁多,分布极为广泛,其中很多可危害经济作物,是稻谷、蔬菜、水果等植物的致病菌。少数可以侵害昆虫、人体和动物,引起镰刀菌病。在某些谷物和饲料中生长的一些镰刀菌可产生毒素,引起人及动物中毒。有的菌种可以产生抗生素如赤霉素及有机酸等物质。镰刀菌是条件致病菌,常在皮肤和角膜损伤后发病,尤其在严重烧伤皮肤上。 |
体征: |
临床上表现为角膜炎、角膜溃疡、皮肤溃疡,特别是烧伤皮肤,但未见侵入烧伤皮肤周围组织,其他如指甲白斑(甲真菌病)、足菌肿及尿道感染等。烧伤后的镰刀菌感染可血行播散引起系统性感染。后者也可发生于高度衰竭和肾移植患者,累及血、骨、心、肺、肾等。 |
实验室诊断: |
标本直接镜检可见分隔菌丝,与曲霉、青霉菌在组织中的形态不能区别。培养在沙氏琼脂上,室温和37℃,初为白色绒毛生长,不久成带紫色的棉絮状菌落,镜检有大、小分生孢子,镰刀状大分生孢子有诊断价值。常见致病菌种为茄病镰刀菌、念珠镰刀菌及尖孢镰刀菌等。 |
治疗: |
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如两性霉素b、金褐霉素等。局部切除亦有效。尿道感染可用药物灌洗。农民在从事谷物生产时,要防止带菌灰沙、谷芒接触皮肤和角膜,有灰尘等落人要及时正确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