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草

( Shuānɡ Shèn Cǎo )

别名: 肾阳草 , 鸡肾参 , 对对参 , 一根葱 , 秤砣草 , 坠桃草

双肾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补肾;止带;活血。主肾虚腰痛;折带过多;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9-15g。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肾经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200m的山坡草地或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长距玉凤花,多年生草本。块茎长圆形,肉质。茎直立,高达70cm,干后呈黑色。叶5-7枚,直立伸展,披针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抱茎。总状花序具4-12朵花,长8-20cm;苞片披针形,下部的长于子房;花大;萼片绿色,长约15mm,中萼片长圆形,先端钝,和花瓣靠合呈广椭圆形兜,侧萼片反折,卵形,近偏斜;花瓣白色,近舌状,边缘具细短缘毛,唇瓣淡黄色,具爪,3深裂,侧裂片外侧成条裂状深裂,条裂刚毛状,中裂片不裂,条形;距悬垂,比子房长,甚至超过1倍;柱头2裂,突出物长,先端多疣,子房无毛。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长距玉凤花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enaria davidi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除去茎叶,洗净,鲜用。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双肾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滋阴益肾。治膀胱疝气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两)。
性味:
淡,温。
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丘陵区的阴湿处。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根球形、卵形或椭圆形,肉质多汁,常2~3枚簇生。茎直立,高10~80厘米。单叶基生;叶片线形或狭线形,通常较茎长,可长达40厘米,先端细而稍钝,两面均绿色,中脉较明显;基部有筒状叶鞘,膜质。穗状花序顶生,狭长,花多敷,基部具苞片;花被6片,两轮排列,中央外被片卵形,较大,先端短尖,两侧外被片狭长椭圆形,较短,内被片狭长椭圆形,钝头;唇瓣阔矩形,先端平截,无距。花期4~5月。
来源:
为兰科植物葱叶兰全草。4~5月采全草,晒干备用。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