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子

( Zǐ Ténɡ Zǐ )

别名: 藤萝子 , 紫藤豆 , 藤花子 , 紫金藤子 , 土木鳖

紫藤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活血;通络;解毒驱虫。主筋骨疼痛;腹痛吐泻;小儿蛲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炒熟),15-30g;或浸酒
性味:
甘;微温;有小毒
归经:
肝;胃;大肠经
各家论述:
1.《江苏植药志》:治筋骨疼痛。泡酒服。
2. 苏医《中草药手册》:杀虫,痛,解毒
用药禁忌:
本品有毒,内服炒透。
化学成分:
种子金雀花碱(cytisine)。
附方:
食物中毒腹痛、吐泻,并治蛲虫病紫藤子炒熟一两,鱼腥草四至五钱,醉鱼草根七至八钱。水煎(煎透),早、晚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扁圆形或略是肾圆形,一面平坦,另面稍隆起,直径1.2-2.3cm,厚2-3mm;表面淡棕色至黑棕色,平滑,具光泽,散有黑色斑纹,种子一端有细小合点,自合点分出少数条略凹下的弧形脉纹,另端侧边凹陷处有黄白色椭圆形的种脐,并有种柄残迹。质坚硬,种皮薄,剥去后可见黄白色坚硬的子叶2片。嚼之有豆腥气,微有麻舌感。以身干、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缘、溪谷两旁,空旷草地,也栽培在庭园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陕西、甘肃。北方为种植,长江以南有野生
原形态:
紫藤 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m。茎粗壮,分枝多,茎皮灰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2-40cm;有长柄,叶轴被疏毛;小叶7-13,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幼时两面有白色疏柔毛;小叶柄被短柔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长15-30cm,花大,长2.5-4cm;花萼钟状,先端浅裂,萼齿5,上部萼齿不明显,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个附属体,翼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镰状,光瑞微弯;雄蕊10,二体;花柱内弯,柱头顶生,半球状。荚果长条形,扁平,长10-20cm,密生黄色绒毛。种子偏圆形,l-3颗。花期4-5月,果期9-11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steria sinensis sweet
采收和储藏: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壳,晒干。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紫藤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着酒中令不败,酒败者用之亦正。

紫藤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①《江苏植药志》:"治筋骨疼痛。泡酒服。"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杀虫,止痛,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炒熟),3~5钱;或浸酒饮。
性味:
苏医《中草药手册》:"甘,微温,有小毒。"
用药禁忌:
本品有毒,内服炒透。
化学成分:
种子金雀花碱。
附方:
食物中毒腹痛、吐泻,并治蛲虫病紫藤子炒熟一两,鱼腥草四至五钱,醉鱼草七至八钱。水煎(煎透),早、晚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紫藤"条。
来源:
为豆科植物紫藤种子
出处:
本草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