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莶草

( Xī Xiān Cǎo )

别名: 肥猪草 , 肥猪菜 , 粘苍子 , 粘糊菜 , 黄花仔 , 粘不扎 , 粘金强子 , 粘为扎 , 珠草 , 棉苍狼

豨莶草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
9~12g。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肝、肾经
炮制:
豨莶草: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豨莶草:取净豨莶草段,照酒蒸法(附录Ⅱd)蒸透。每100kg豨莶草,用黄酒20kg。
性状:
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110cm,直径0.3~1cm;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被灰色柔毛;节明显,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髓部宽广,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灰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有白色柔毛,主脉3出。有的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总苞片匙形。气微,味微苦。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备注:
(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豨莶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 、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性味:
性寒,味辛、苦。
化学成分:
豨莶四醇(pimar-8(14)-ene-6β-kauran-19-oic acid),尚含生物碱、苦味质。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林下、荒野、路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m以上,枝上部尤其是花序分枝被紫褐色头状有柄长腺毛及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叶片质薄,两面被短毛,沿叶脉有白色长柔毛,中部叶阔卵形至阔卵状三角形,长7~20cm,宽5~18cm,边缘有大小不等的齿,顶端短渐尖。头状花序直径2~3cm,多数,排成伞房状;外层总片长1~1.5cm;舌状花长约3.5mm。瘦果长约3.5mm。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来源:
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的地上部分。夏、秋季开花前及花期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同属植物豨莶s.orientalis l.、毛梗豨莶s.glabrescens makino同作豨莶草用。

“豨莶草” 相关论述

苦辛。生寒熟温。
治缠绵风气,四肢麻痹,长于理风湿,未免燥血。
亦可捣汁熬膏。

味苦,气寒,入足厥阴肝经,止麻木,伸拘挛,通利关节,驱逐风湿疮疡壅肿,服涂皆善。
研末,热酒冲服,治疔疮肿毒,汗出则愈,不可治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