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肉芽肿
( fugugourouyazhong )
别名: 性病肉芽肿
西医
简介: |
腹股沟肉芽肿又名性病肉芽肿,是由肉芽肿杜诺凡菌(donovania granulomatis)感染引起的外生殖器及其周围织组的慢性肉芽肿。 |
病因: |
病原菌系有荚膜的微弯或直的革兰阴性杆状体,约1.5μm×0.5μm,瑞忒染色膜染成红色,杆状体染成暗蓝色或紫色,其两极较深染。可在鸡胚或含蛋黄的培养基中培养。 |
地区: |
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中国尚未发现。 |
人群: |
患者大都是青壮年,男女同样累及。 |
体征: |
在感染1-12周后,在外生殖器出现1个或数个柔软、扁平、高起的丘疹或结节。结节向上扩展,很快穿破皮肤,形成发亮、牛肉色的肉芽肿表面,无痛感。好发部位为冠状沟、阴茎、大阴唇等处。几周后,外周发生卫星损害,并逐渐融合形成边缘鲜明的多环形高起片块。其原发性和继发性损害向发生于温暖潮湿的皱褶处,如腹股沟、会阴和臀沟,肛门亦可累及。亦有发生在生殖器以外的。旧损害的高起边缘呈灰色或淡色,有时卷起呈条状,中心为不规则的肉芽组织,上有小片的白色表皮和糜烂,可有带血的臭味分泌物。主觉有轻度不适,损害广泛时有痛感,影响行走,走时如鸭步。若无继发感染,局部淋巴结不肿大。其他尚有:①瘢痕型:肥厚瘢痕与肉芽肿相交织。②溃疡型:从结节发展而来。③肥厚型:罕见,从增殖至象皮肿,由淋巴回流不畅所致。本病全身症状轻微。一般并发症有尿道感染,继发性贫血,和血管破蚀后突然出血。如不医治,病情可继续延至10-20年,如经血源传播,可累及肝、脾、眼、面、唇、喉、胸,甚至骨骼。孕妇中可有血循环扩散。 |
鉴别诊断: |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中发现病原体可以确诊,并易与性病性淋已肉芽肿鉴别。 |
治疗: |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可用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氨苄西林或链霉素,均有效。有认为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smz-tmp疗效更佳。治后每2月复查一次,共1年。 |
“腹股沟肉芽肿” 相关论述
腹股沟肉芽肿是一种由肉芽肿荚膜杆菌感染引起生殖器慢性炎症的性病。该病在温和气候区少见,如美国北部,而常见于一些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症状和诊断】
患者常在感染后1~12周开始出现症状,首先出现无痛性、红色疹,逐渐长成圆的隆起结节,病变多位于:男性阴茎、阴囊、腹股沟及大腿;女性外阴、阴道及其周围皮肤;无论男女,肛门、臀部及颜面均可受累。最后凸起的结节可覆盖整个外生殖器。病变愈合慢,可形成瘢痕组织。结节常可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若未及时治疗,感染可扩散至全身,累及骨关节、肝脏,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发热及贫血。
根据具特征性的发亮红色小节可作出临床诊断,取结节边缘病变标本进行显微镜检,可确诊腹股沟肉芽肿。
【治疗】
可选用以下任一抗生素治疗腹股沟肉芽肿: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增效磺胺。疗程结束后应在医生监测下随访半年,以确保感染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