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
( semang )
西医
简介: |
因锥体细胞内感光色素异常或不全所出现的色觉紊乱称为色盲。 |
病因: |
引起色觉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后天性色觉障碍,从视网膜到大脑的视路上,所发生的损害都可引起这种色觉障碍,视网膜脉络膜疾病之后,常为黄蓝色觉异常,而发生于视神经疾病之后者,以红绿色觉障碍为主。另一种就是先天性色觉障碍,它们是遗传性疾病。 |
发病机理: |
先天性辨色功能障碍的遗传型式为:红绿色盲(色弱)属性连锁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存在于x 染色体内,故男性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可得病(xy),而女性要有两个致病基因才能得病,若女性只有一个致病基因,仅为携带者,因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常见男性患者通过携带者的女儿.遗传给半数的外孙。如果女婿也是患者,则外孙和外孙女中有半数出现红绿色盲(色弱)的机会。黄蓝色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全色盲则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病理生理: |
色觉主要是锥体细胞的功能,由于视网膜黄斑部锥体细胞最为集中,故此处辨色功能最好。愈向周边部,视网膜对绿、红、黄、蓝各种色觉的感受力依次消失。色光的色调决定于波长,人眼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为390一780nm,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波长的长短是连续不断移行的,因此,颜色的种类是变幻无穷的。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可以找出13000多种颜色,辨色力强的人,能够辨出130种。色光的亮度感不一,在明亮处以波长555nm的黄绿部分最高,而在暗处则以波长510nm的青绿部分为最明显。人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透明体,是由透过的色光来决定其颜色的,例如在光源外放一块红玻璃,这时透过红玻璃出来的光就是红光,而其他的色光几乎都被吸收了,透明体如果能让各种色光全都透过,它就是无色的。另一种是不透明体,它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某种颜色的不透明体所反射的主要是同种颜色的色光,而其他的色光几乎都被吸收了。不透明体如果几乎使各种色光都全部反射,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几乎把各种色光都全部吸收,它就是黑色的。 分辨颜色的机制长期以来争论最激烈的为三色学说和颉颃学说。 (1)三色学说:由young-helmholtz提出,他们认为红、绿、蓝是自然界中的三种基本颜色,人眼所看到的自然界里的一切颜色,都是由这三种基本颜色的光以不同的量配合而成,如果它们的量相同的话,也有不同的变化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化形式:①红十绿十蓝=白。②蓝十红=红。③红十绿=黄。④蓝十绿=青。这里的颜色变化,不是我们画画时调色的结果,而是眼睛感觉到的色光,也就是说,眼睛受到等量的红、绿、蓝色光刺激后,感觉到的是白光,若用颜料调色时,这三种颜料是绝对调不出白色的。 (2)颉颃学说:由hering提出,他认为自然界存在的物体颜色,可以定出四种基本颜色,即红、黄、绿、蓝四色,所有的颜色均可由这四种色混合产生,但是不能随便混合,只有红与黄或蓝,绿与黄或蓝,黄与红或绿,蓝与红或绿。这样,红与绿颉顽,黄与蓝颉颃。他指出:①在视系统中,存在着三种机制,即红绿机制,黄监机制和白黑机制。②在各机制中,引起颉颃反应,那一方反应大,这一方就成为反应的结果。③亮度感觉是由白黑机制产生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多种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以及对视系统的各级水平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现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视网膜中,有三种小同的锥体细胞,一种含有红敏色素,一种含有绿敏色素,另一种含有蓝敏色素。完全是按二色学说进行感色的,每一种色敏素主要是对一种基本颜色发生兴奋,而对其他有色光线则只表现有限程度的反应。而颜色信息在神经通路中的传递,却完全是按照颉颃学说进行编码的。因此,两个学说都是正确的。 |
体征: |
先天性色觉障碍:有色弱和色盲两种类型。色弱是指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降低,色盲是指先天性色觉缺陷,不能辨别颜色,但有时色弱和色盲界线不易严格划分。根据三色(红、绿、蓝或紫)学说,丧失对一种颜色的辨别力者,称为2色视者,其中丧失红辨别力者,称红色盲,丧失绿色辨别力者,称绿色盲,丧失紫蓝色辨别力者,称紫色盲。由于红绿互为补色,失去对一种原色的辨别力,则对它的补色也就无法辨别.故常合称为红绿色盲,紫色盲非常少见,它们缺乏对黄蓝两色的感觉,整个光谱中只剩红绿两种原色可辨别,故常称为黄蓝色盲。丧失两种颜色辨别力者,称为一色视者,又名全色盲,极为少见,患者只有明暗和黑白的感觉,常伴有羞明。眼球震颤和视力低下。 |
其他诊断: |
色盲患者除用色盲检查图检查外.还可采用色块挑选法和色盲仪等法检查。 |
治疗: |
目前对先天性色觉障碍尚无有效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