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睛
( Māo Yǎn Jinɡ )
猫眼睛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收敛止泻;止带。主日光灯热疼疾;脾虚泄泻;白带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 |
性味: |
味涩;性平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2200m的林下、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匍散状,柔弱,无毛,多分枝,四方形,角处具窄翅。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卵状三角形,长3-4cm,宽1-1.8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全缘,叶脉为掌状,质地较厚,中部以上具粗锯齿。花单生以上具粗锯齿。花单生叶腋,花梗与叶柄近等长;花萼宽钟形,萼口稍斜,萼齿后方的1枚有时较大;花冠较大,长可达3cm,漏斗,黄色,喉部有红色斑点,唇短,端圆形,沿喉部密被髯毛;雄蕊同花柱无毛,内藏。蒴果椭圆形,稍短于萼。种子卵圆形,具乳短于萼。种子卵圆形,具乳头状突起。花、果期6-9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宽叶沟酸浆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mulus tenellus bange var.platyphllus (franch.) tsoong [m. nepalensis benth. var. platyphyllus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
出处: |
出自《四川中药志》 |
猫眼睛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收敛,止泻。治湿热痢疾、脾虚泄泻及妇女白带。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4~8钱。 |
性味: |
性平,味涩,无毒。 |
生境分布: |
生长在中山区的半阴处。分布四川、云南。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直立,单生,具4棱。叶对生,柄极短或近于无柄;叶片广卵形至狭卵形,长3~6厘米,宽1.5~4厘米,先端短锐尖,下部叶有时钝头,基部近圆形至阔楔形,边缘上部有粗锯齿,基部全缘。花单生于枝顶或叶腋;花柄细长,长约3厘米,粗不及1毫米;花萼钟状,长1~1.5厘米,径5毫米,裂片5,长短不一,后方1枚稍大;花冠淡黄色,径约1.7厘米,2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有黄褐色斑,并有两条突起的脉;雄蕊4。蒴果。花期7月。 |
来源: |
为玄参科植物宽叶沟酸浆的全草。 |
出处: |
《四川中药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