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千金草
( Mǎ Yǐ Qiān Jīn Cǎo )
别名: 捆仙绳 , 马尾伸筋草 , 马尾青青草 , 飞龙
马尾千金草 (出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舒筋活血;祛风除湿。主跌打损伤;肌肉痉挛;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痛;肥大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水煎,冲酒服。 |
性味: |
平;淡;有毒; |
归经: |
肝;脾经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三萜类:千层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千层塔三醇(tohogenol),千层塔烯三醇(serratriol)及石松隐四醇(lycocryptol)等。 |
性状: |
干燥全草青绿色,细长,多分枝,质柔软光滑,略有光亮,鳞叶排列紧密,不刺手,多无根部;如有根部残留,则可见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绵毛。以青色、干爽、长条者为佳。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长于悬岩绝壁或生有苔藓植物的古老树桠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
原形态: |
马尾千金草,多年生常绿草本,丛生。须状根短而少,除近根部密生交错的灰白色绵毛外,全体光滑无毛,柔软细长,可达1m以上,色青翠。多回2歧状分枝,外形犹如马尾。叶较厚,质软,略有蜡质亮光。叶型有两种:营养叶呈线状披针形,长约4mm,宽不及1mm,锐尖头,螺旋状伏生于枝及分枝上,排列紧密,背面稍隆起;孢子叶呈矩圆形或类圆形,长约2mm,宽约1mm,基部平截,先端尾状突尖,背面主脉隆起。孢子囊肾形,黄白色,具短柄。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金丝条马尾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fargesii(herter)ching[lycopodium fargesii herte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出处: |
出自《广西中药志》 |
马尾千金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舒筋,活络,祛风湿。治跌打损伤,肌肉痉挛,筋骨疼痛。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跌打,腰痛。" ②《广西中药志》:"舒筋活络,祛风湿。治肌肉痉挛,骨节疼痛。" ③《广西药材》:"治风湿脚症,并治神经衰弱。"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服。 |
性味: |
《广西中药志》:"平,淡。" |
性状: |
干燥全草青绿色,细长,多分枝,质柔软光滑,略有光亮,鳞叶排列紧密,不刺手,多无根部;如有根部残留,则可见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绵毛。以青色、干爽、长条者为佳。 |
生境分布: |
生长于悬岩绝壁或生有苔藓植物的古老树桠间。 |
原形态: |
多年生常绿草本,丛生。须状根短而少,除近根部密生交错的灰白色绵毛外,全体光滑无毛,柔软细长,可达1米以上,色青翠。多回2歧状分枝,外形犹如马尾。叶较厚,质软,略有蜡质亮光。叶型有两种:营养叶呈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宽不及1毫米,锐尖头,螺旋状伏生于枝及分枝上,排列紧密,背面稍隆起;孢子叶呈矩圆形或类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基部平截,先端尾状突尖,背面主脉隆起。孢子囊肾形,黄白色,具短柄。 |
来源: |
为石松科植物马尾千金草的全草。全年可采。扎成小把,阴干。不宜直晒或火烘,否则容易脆断。 |
出处: |
《广西中药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