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勒子

( Luó Lè Zǐ )

别名: 兰香子 , 光明子

罗勒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明目;祛翳。主亦肿痛;倒睫翳;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外用:适量,研末点
性味:
味甘;辛;性凉
各家论述:
1.《嘉佑本草》:主翳及物入,又疗风赤眵泪
2.《饮片新参》:目赤拳毛倒睫
用药禁忌:
江苏药材志》:”凡风寒头目作痛者忌用。“
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达16.8%,从油中分得5种脂肪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还含β-甾醇(β-sitosterol)[2]。
种子湿润后其分泌物含酸性多糖,经水解后得到6种单糖和2种醛酸糖:d-葡萄糖(d-glucose),d-半乳糖(d-galactose),d-甘露糖(d-mannose),l-阿伯糖(l-arabinose),d-galacturonic acid)和d-甘露糖醛酸(d-mannuronic acid)[3]。
性状:
性状鉴别 小坚果卵形,长约2mm,基部具果柄痕,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有粘液感;浸水中果实膨胀,表面产生白色粘液质层。
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芳香。茎直立,四棱形,上部被倒向微柔毛,常带红或紫色。叶对生;叶柄长0.7-1.5cm,被微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宽1-3.5cm,全缘或具疏锯齿,两面近无毛,下面具腺点。轮伞花序有6,组苞片细小,倒披针形,长5-8mm,边缘有缘毛,早落;花萼钟形,长4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齿5,上唇3齿,中齿最大,近圆形,具短尖头,侧齿卵圆形,先端锐尖,下唇2齿,三角形具刺尖,萼齿边缘具缘毛,果时花萼增大、宿存;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约6mm,伸出花萼,唇片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宽外,4裂,裂片近圆形,下唇长圆形,下倾;雄蕊4,二强,均伸出花冠外,后对雄蕊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并具被微柔毛;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2裂;花盘具4浅齿。小坚果长圆状卵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毛罗勒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cimum basilicum l. o. basilicum l.var.pilosum (willd.) benth.
采收和储藏:9月间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
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

罗勒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目赤多眵,拳毛倒睫翳,走马牙疳
①《嘉佑本草》:"主翳及物入,又疗风赤眵泪。"
②《次片新参》:"目赤拳毛倒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外用:研末点掺。
性味:
饮片新参》:"甘辛,凉平。"
化学成分:
种子含灰分8.70%、蛋白质16.40%、脂肪16.86%、纤维28.14%、水分6.87%、碳水化物(差值计算)23.03%。
种子油中含棕桐酸3.3%、硬脂酸6.4%、油酸15.4%,亚油酸56.3%、亚麻酸18.5%。
果实的粘质中含戊糖9.2%、己糖70.3%、糖醛酸7.3%、游离的类脂25.4%、结合类脂10.3%。其粘多糖水解后产生d-半乳糖醛酸6.1%、d-甘露糖醛酸3.3%、d-葡萄糖25.0%、d-半乳糖24.4%、d-甘露糖10.0%、l-阿拉伯糖12.4%、d-木糖7.5%、l-鼠李糖7.0%。
种子中的储存糖分主要是车前糖、蔗糖和非还元性寡糖。
附方:
①治目昏浮翳兰香子每用七个。睡时水煎服之,久久有效。(《海上名方》)
②治赤眼后生翳膜:兰香子洗净晒干,每用一粒,以筋点眼眦头,闭目,须臾自随泪出,翳膜在上,如鱼眼然。再易一粒,以病退为度。或兰香子为细末,以黍米大,点眼眦头。(《普济方》)
③治走马牙疳,小儿食肥甘,肾受虚热,口作臭息,次第齿黑,名曰崩砂;渐至龈烂,名曰溃槽;又或出血,名曰宣露;重则齿落,名曰腐根兰香子末、轻粉各一钱,密陀僧(醋淬,研末)半两。和匀,每以少许敷齿及龈上,内服甘露饮。(《活幼口议》)
性状:
干燥小坚果呈卵形,长约2毫米,基部有果柄痕迹;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润感;浸水中,膨胀后,外表有1层白色粘液质。以颗粒饱满、无泥沙者为佳。
生境分布:
产于江苏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罗勒果实。9月间采收,筛去泥沙杂质(不宜水洗,着水易粘连成团),晒干。
出处:
嘉佑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