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叶茅膏菜
( Yuán Yè Máo Gāo Cài )
别名: 毛毡苔 , 捕虫草
圆叶茅膏菜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祛痰;镇咳;平喘;止痢。主咳嗽;哮喘;百日咳;痢疾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 |
性味: |
辛;甘;平 |
归经: |
肺经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可作祛痰药。治疗支气管炎。 |
药理作用: |
对流感病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茅膏醌(droserone),白花素(plumbagin),氢化白花丹素葡萄糖甙(hydroplumbaginglucoside),白花丹素二聚体,7-甲基氢化胡桃叶醌葡萄糖甙(rossoliside)和茅膏醌5-o-葡萄糖甙等多种萘醌衍生物。还含槲皮素(querecet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黄酮类及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素-3-双半乳甙(quercetin-3-digalactoside)等黄酮甙类成分。 |
性状: |
性状鉴别 全草呈卷团状。茎极短缩,基部有较粗壮的根。叶基生,叶片展平后圆形或扁圆形,长3-9mm,宽0.5-1.2cm,叶缘具长头状粘腺毛;叶柄较长而扁平,长1-6cm。气微。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山坡草丛、灌丛和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和黑龙江等地。 |
原形态: |
圆叶茅膏菜 多年小草本。茎短。叶基生,密集;叶柄扁平,长1-6cm;托叶膜质,长约6mm,上半部5-7裂;叶片圆形或扁圆形,长为3-9mm,宽5-12mm,边缘具长头状粘腺毛,上面腺毛较短,下面常无毛。螺状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纤细,长8-20cm,具花3-8朵,苞片小,钻形,小花梗长1-3mm;花萼上部5裂,裂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小腺齿;花瓣5,白色,长约5-6mm,匙形;雄蕊5,长4-5mm;子房椭圆球形,长约3mm,1室,花柱3,每个2深裂至基部。蒴果室背开裂为3。种子多数,椭圆球形,外种皮囊状、疏松,两端渐尖。花期6-9月,果期9-11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茅膏菜科植物圆叶茅膏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osera rotundifolia l.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
出处: |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