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猪肉绦虫病是猪肉绦虫寄生于肠道所引起的疾病。 |
病因: |
猪肉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学名为链状带绦虫。成虫长2—4m,节片较薄,略透明。形态与牛肉绦虫相似,但其链体仅70—1000个节片,子宫分支数较少,常少于12支,每一分支又分多支,呈不规则的树枝状。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其妊娠节片内充满虫卵,妊娠节片常数节相连地自链体脱落,此与牛肉绦虫不同。其活动力也较牛肉绦虫为弱。随宿主粪便排出的孕节或虫卵如被中间宿主(主要是猪和野猪,其次是狗、猫和羊等,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吞食,经消化液的作用,在24—72h内,六钩蚴自胚膜逸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至身体各部,约经10周生长成囊尾蚴。猪囊尾蚴在猪体的寄生部位以股内肌最多,其次为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膈肌和心肌等。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人因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囊尾蚴的头节受胆汁刺激而翻出,固定于小肠上段,经2—3月发育为成虫。一般寄生的成虫仅1—2条,在流行区每人平均8条,最多达30条。成虫寿命可达25年以上。 |
地区: |
在中国以东北、华北一带发病者较多,地方性流行区仅限于云南省。 |
症状: |
猪肉绦虫病的临床表现大致与牛肉绦虫病相似,但猪肉绦虫的成虫头节上具有顶突与小钩,对肠粘膜的损害较重,甚至可穿破肠壁引起腹膜炎;猪肉绦虫的虫卵通过自身感染或异体感染的方式造成人体感染,引起猪囊尾蚴病,症状每多显著。 |
粪便: |
猪肉绦虫病患者,检获节片和虫卵的机会较少,但常有排出节片的病史。对可疑的对象应连续数日保留全份粪便,检查节片,亦可试用驱虫治疗,以确定有无绦虫寄生。 |
治疗: |
本病的治疗同牛肉绦虫病,通常本虫对药物更为敏感,更易收效。但为猪肉绦虫病患者驱虫时,应尽量预防呕吐反应,以免虫卵返流入胃而导致猪囊尾蚴病,故服药前宜给止吐剂;服药后则给泻剂,以利肠腔内体节的完全排出,治疗后3—4月未发现虫卵,可视为治愈;若出现虫卵或体节,则应反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