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螫伤

参考:蝎毒中毒

“蝎螫伤” 相关论述


病名。指因蝎螫伤者。见《肘后方》卷七。轻者伤后仅见局部红肿剧痛;重证者尚可同时伴见寒战、高热、牵引肢体疼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轻者可以外治为主,用半夏白矾各等分为末,醋调涂;或用蜗牛马齿苋大蒜胆矾等分别捣烂外搽。重证者可用蝎螫方(《寿世保元》:朱砂雄黄胆矾等分麝香减半,端午日取虾蟆蟾酥和为丸,外擦患处)。另外,可配清热解毒之药内服。

蝎有雌雄二种,雄者螫之痛在一处,雌者螫人痛牵遍体,方用大蜗牛一个捣烂涂之,其痛用胆矾搽之立消,此制蝎第一药也。

蝎子有四对足,前部有一对强有力的巨爪,头胸较短,腹部分为前腹及后腹,后腹细长而成尾状,最后一节的末端有锐利的弯钩,与毒腺相通。毒腺内有酸性毒液,含有溶血毒素及神经毒素。蝎子在夜间出动,人在黑暗之处不慎碰上蝎子,蝎的尾钩就会刺入皮肤并释放毒汁,产生毒性反应。
一、临床表现
由于毒液中的溶血毒素的作用,螫伤处剧痛,局部大片红肿,中心有瘀斑,可引起淋巴管及淋巴结炎,严重时可引起蜂窝组织炎、坏疽。由于神经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心脏,可发生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寒战、高热、内脏出血、末梢神经麻痹抽搐或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二、治疗
(一)防止或减少毒汁的吸收蝎螫以后,应尽快挤出毒汁,可用吸乳器或拔火罐等方法将毒汁自伤口处吸出。如四肢被螫应立即用止血带扎紧肢端,每15~30min放松1次。或可用氯乙烷喷雾使螫伤部皮肤降温,血管收缩,从而阻止毒素的吸收扩散。
(二)伤口处理 伤口用氨水或高锰酸钾稀释液冲洗,再用紫色消肿膏包扎,也可以用南通片压碎后加凉水调匀,敷于患处。
(三)对症治疗 疼痛剧烈时可用盐酸吐根碱1ml(0.03或0.06mg)于患处作皮下注射,疼痛可在几分钟内消失。
(四)全身用药 有全身症状时可内服强的松或肌注抗蝎毒血清。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