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

( xueguanxingxueyoubing )

别名: von Willebrand综合征 , 血管性假血友病

西医

简介:
血管性血友病是由于患者血浆内的von willebrand因子(简称vwf)缺乏或分了结构异常,典型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对玻璃珠的粘附性减低及对瑞斯托霉素聚集功能减弱或不聚集、血浆vwf及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减低或缺乏的一类血液病。
病因:
vwd是一类较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多数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人群:
男女都可罹病。
发病机理:
本病的基本缺陷在于vwf的量及(或)质的异常。vwf是一种血浆糖蛋白,受第12号染色体上基因的调控,并在血管内皮及巨核细胞内合成,由最初合成的前-前vwf形成vwf二聚体,最后形成vwf多聚体,之后分泌人血浆或贮存于血小板内。多聚体不均一,通常可分低、中、高分子量聚合物。vwf的主要功能有:①高分子聚合物通过与血小板的特殊受体结合可使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层,维持正常的出血时间。 ②在瑞斯托霉素诱导下,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l:rico)可使血小板聚集。③运载因子Ⅷ,使之下被迅速清除。最近还发现vwd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也有缺陷。vwf的量或质有异常后,导致上述功能异常,临床上出现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
诊断标准:
血管性假血友病诊断标准:
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于西安)修订
一、诊断标准
(一)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规律。
(二)有粘膜、皮肤、内脏出血或月经过多史,创伤、手术时有或无异常出血史,少数患者可有关节腔、肌肉或其它部位出血现象。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形态正常。
2.aptt延长或正常。
3.出血时间(Ⅳy法)延长或阿斯匹林耐量试验阳性(小儿慎用)。
4.Ⅷ:c减少或正常。
5.vwf:ag减低或正常(正常者必须进一步检测以确定是否为变异型)。
6.必须排除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在条件许可下,可进行以下检验以确定本病的变异型)。二、分型
1. 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2. 交叉免疫电泳。
3. 血浆中及血小板中vwf多聚体的测定。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体征:
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有鼻出血、齿龈出血、胃肠道出血,拔牙或外科干术后有严重出血,妇女月经量多,产后常有大量出血。常发生于儿童期,随年龄的增长,出血的严重程度可逐渐减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型)的病例出血严重,可危及生命。关节出血多在外伤发生
鉴别诊断:
与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等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出血症状停止,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到出血前水平或有轻度好转。
治疗:
(1)禁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双嘧达莫(潘生丁)及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酥)等可影响止血凝血机能的药物,以防加重出血。
(2)日服避孕药,如复方炔诺酮等,可使月经过多及持续时间延长的症状显著改善。
(3)纤溶抑制物如6-氨基己酸(eaca)每日日服4—5g.每6h1次,可减轻粘膜出血,对月经过多也有效,本病中局部纤维蛋白溶解是许多组织尤其是粘膜出血的原因之一。
(4)输新鲜血补充缺乏的因于Ⅷ,为有效的止血措施。输血后Ⅷ:c在12—24h内逐渐升高,使出血倾向得到控制,但血小板瑞斯托霉素聚集作用及vwf在输血完毕后即迅速降低,所以输血对三者的效应不相一致。严重病例应补充冷沉淀制剂,剂量为3o—50u/kg每24—48h注肿一次,有良好的疗效。因子Ⅷ浓缩制剂中缺少与vw困子活性有关的高分子聚合物,所以不能纠正出血缺陷,故不作为首选药物。最近报道加热的因子Ⅷ浓缩物(hemetep)对vwd有效,可缩短出血时间,纠正实验室指标,止住各型vwd的出血。
(5)ddavp是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的同类物,经静脉输注一定剂量后,血浆因子Ⅷ活性可明显增高,用于治疗Ⅰ型的轻症或中重度病例,但对Ⅰ型严重病例无效。对Ⅱ型无效或相对禁忌,慢速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0.3—0.5μg/kg体重,溶于20—30ml生理盐水,因可激活纤溶系统,需合用止血环酸、eaca。可使Ⅷ:c及vwf的水平提高2—3倍,注射后3o—60min达到高峰,可以制止局部鼻出血及拔牙等小手术出血。为维持因子Ⅷ浓度,最初2—4d内每8—12h l次,经鼻腔内滴人的剂量为0.25ml(每ml含1300μg)每日2次。副作用有暂时性面部潮红及水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