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头绦虫病

( lietoutaochongbing )

西医

简介:
寄生在人体的假叶绦虫主要有阔节裂头绦虫和曼氏叠宫绦虫。前者的成虫寄生小肠内,引起裂头绦虫病;后者主要为幼虫感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见“裂头蚴病”条),偶尔成虫也可短暂寄生在人小肠内。
病因:
阔节裂头绦虫是寄生人体最大的绦虫之一,长达4—6m,最长可达10m以上。虫卵从病人、狗、猫等经宿主粪便中排出,在水中经10d至数周发育成熟,孵出钩球蚴。钩球蚴在水中游动,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穿过其肠壁,进入体腔,2—3周后发育为原尾蚴。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吞食后,原尾蚴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发育为双槽蚴。又名裂头蚴,寄生于鱼的肌肉内脏内,大鱼可因吞食小鱼而感染,人、狗、猫等食用受感染的生鱼后,双槽蚴于3—4周内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小肠上段,以1条为多,其头部吸槽吸附在粘膜上,可引起机械性损伤及散在出血点。若寄生虫数较多,有时可引起部分肠梗阻,虫体表面有微毛,吸取宿主肠内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12等,因而偶可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曼氏叠宫绦虫成虫寄生于猫、犬以及狐狸、虎、豹等动物小肠内。虫卵从宿主粪便中排出后,在水中经3—5周发育成熟,孵出钩球蚴。钩球蚴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在其体腔内发育为原尾蚴。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蝌蚪吞食后,原尾蚴穿过肠壁,侵入肌肉或皮下组织,发育为双槽蚴(裂头蚴)。在中国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各种蛙类,大多在蝌蚪期感染。当蝌蚪发育成蛙,裂头蚴即寄生在肌束间,尤以大腿及小腿部最多。感染裂头蚴的蛙类被猫、狗等肉食动物(终宿主)吞食后,裂头蚴于3周左右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若受染蛙类被、鸟、鼠、刺猬、猪等转续宿主所捕食,裂头蚴在腹腔、肌肉、皮下等处寄生,但不发育。人于生食蛙肉后,裂头蚴可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因人不是曼氏叠宫绦虫的正常宿主,故虫体很快被排出体外而自愈。
症状:
病人大多无临床症状,仅2%左右有轻重不一的巨幼细胞贫血。可有精神抑郁、四肢发麻等神经症状。较为少见的症状有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等,系脊髓与周围神经亚急性变性所引起。
粪便:
粪检发现虫卵为诊断依据。
治疗:
氯硝硫胺(灭绦灵)、吡喹酮、甲苯达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丙硫咪唑)等均有驱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