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筋
( Lù Jīn )
鹿筋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肝肾亏虚;工业国损绝伤;风湿痹痛;转筋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或煮食,60-120g。 |
性味: |
味咸;性温 |
归经: |
肝;肾经 |
各家论述: |
1.《唐本草》:主劳损续绝。 2.《本经逢原》:大壮筋骨,食之令人不畏寒冷。 3.《本草求莫》:补阳。 4.《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及脚转筋。 |
炮制: |
斩去蹄甲后,用温水略洗,置炭火上烘软,切成小段。 |
性状: |
性状鉴别(1)梅花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25-43cm。粗0.8-1.2cm。金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半透明。悬蹄小,蹄甲黑色,光滑,呈稍狭长的半圆形,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淡棕色,细而柔软。籽骨4块,关节面光滑,2、3籽骨似舌状,稍大,长1.2-1.4cm,宽0.5-0.7cm,1、4籽骨关节面均有1条棱脊,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0.9-1.1cm,宽0.4-0.6cm。质坚韧,难折断,气微腥,味淡。 (2)马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37-54cm,粗1.4-3cm。红棕色或棕黄色,有光泽,不透明或半透明。悬蹄较大,蹄甲黑色,光滑,呈半圆锥状,顶部钝圆,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棕色,稍柔软。籽骨4块,关节面光滑,2、3籽骨似舌状,稍大,长1.6-1.8cm,宽0.8-1cm,1、4籽骨关节面均有1条棱脊,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半圆形,长1.3-1.5cm ,宽0.7-0.9cm。质坚韧。气微腥,味淡。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
原形态: |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肌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杀鹿后,取四肢,抽出鹿筋,保留蹄部,洗净,鲜用或阴干。 |
出处: |
出自《唐本草》 |
鹿筋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壮筋骨。治劳损,风湿关节痛,转筋。 ①《唐本草》:"主劳损续绝。" ②《本经逢原》:"大壮筋骨,食之令人不畏寒冷。" ③《本草求真》:"补阳。" ④《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及脚转筋。"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或煮食,2~4两。 |
性味: |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微咸,无毒。" |
归经: |
《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
炮制: |
斩去蹄甲后,用温水略洗,置炭火上烘软,切成小段。 |
性状: |
干燥的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或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圆形黑色蹄甲2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骨者;蹄甲处略带皮,有棕色或淡棕色短毛。质坚韧,气微腥。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
生境分布: |
主产东北、河北,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
来源: |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筋。全年均可采收。取鹿的四肢,抽出足筋,保留蹄部,阴干。 |
出处: |
《唐本草》 |
鹿筋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鹿筋” 相关论述
主要原料:水发鹿筋750克,水发冬菇50克,冬笋75克,火腿75克,鸡汤700克,料酒150克,酱油40克,精盐2克,葱段30克,姜片10克,水淀粉25克,猪油125克,味精、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水发鹿筋用刀剜成两半,切成3—4厘米长的段,放入容器中,加入姜片5克,葱段15克、料酒100克。鸡汤200克,上展用旺火蒸约20分钟取出,控净原汤,拣出葱段、姜片。将水发冬菇剪去根蒂洗净,冬笋、火腿切成片,待用。炒锅上火烧热,加入酱抽100克,烧热。放入葱段15克,姜片5克,炸出香味,拣出葱段、姜片,随即加入酱油、料酒、精盐,白糖和鸡汤300克,先下入鹿筋,再把冬菇、冬笋片、火腿放在鹿筋上面,用旺火收稠,加入味精,见汤汁稠浓,淋入水淀粉勾芡。边淋入边晃动炒锅,加入热猪油25克,出锅上盘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劳损、脚转筋、风湿关节炎、手足无力、畏寒等症。
主要原料:鲜鹿蹄筋4条,干贝20克,大海米20克,水发香菇75克,母鸡1000克,火腿200克,猪肉1000克,玉兰片50克,油菜心2棵,清汤1200克,料酒25克,水淀粉15克,鸡油15克,精盐、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用开水将鹿筋氽两遍,然后放入锅内,加入清汤1000克,干贝、大海米、香菇50克,母鸡、火腿150克,猪肉上火焖烂为止,捞出晾凉,切成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条待用。炒勺置于火上,注入清汤200克,烧开后加入油菜心、香菇25克,玉兰片、火腿50克,味精、料酒、水淀粉、盐少许,勾成浓汁。将鹿筋条片放入汁内,开锅后淋入鸡油出勺即成。
效用说明:强壮筋骨,补精益血。适宜于劳损、脚转筋、风湿关节炎、手足无力、畏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