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射干

( Bái Huā Shè Gān )

别名: 冷水丹

白花射干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止咳。主咽喉牙龈肿痛痄腮乳痈胃痛肝炎肝脾肿大;肺热咳喘跌打损伤;水田性皮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入丸、散或绞汁。外用:适量,鲜根茎切片贴或捣敷;或煎汤洗。
性味:
苦;辛;寒;有小毒
归经:
肺;胃;肝经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行血,通关节。
2.《长自山药材调查报告》:利尿,泻下,催吐。
3.《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咽喉肿痛,扁挑体炎,肝炎,肝肿大,胃痛,乳腺炎。
用药禁忌:
脾虚便溏者禁服。
化学成分:
根茎含白射干素(dichotomitin)a,洋鸢尾素(irisflorentin),汉黄芩素(wogonin),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野鸢尾甙元(irigenin),鸢尾甙元(tectorigenin),鸢尾甙(tectoridin)。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长2-5cm,直径0.7-2.5cm。表面灰褐色,粗糙,可见圆形的茎痕或残留的茎基。须根细长弯曲,下部多已折断,长5-20cm,直径1.5-4mm;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疏生的细根,有时可见纤细的绒毛。质空虚软韧或硬而脆。横断面中央有小木心,木心与外皮间为空隙或黄白色的皮层。臭微弱,味淡微苦。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砂质草地、山坡石隙等向阳干燥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河南等地。
原形态:
白花射干,多年生草本。高25-75cm。根茎常呈不规则结节状,棕褐白或黑褐色。须根发达,粗而长,黄白色。叶基生或在花茎基部互生;叶片剑形,长20-30cm,宽1.5-3cm,灰绿色,先端尖,基部套褶状。花葶高40-60cm,上部二歧分枝,每分枝处有披针形的茎生叶,下部有1-2枚抱茎的茎生叶,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苞片4-5枚,膜质,绿色,边缘白色,披针形,内包3-5朵花;花蓝紫色或浅蓝色,有棕褐色斑点,直径4-4.5cm,外轮3枚花被裂片宽倒披针形,上部向外反折,内轮3枚花被裂片倒披针形,先端微凹;子房下倍,花柱分枝扁平,花瓣状,先端裂片狭三角形。蒴果圆柱形,长3.5-5.5cm,直径1-1.2cm,种子暗褐色,椭圆形,有小翅。花期7-9月,果期8-9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野鸢尾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dichotoma pal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全草,秋季采收根茎,鲜用或切段晒干。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宋《图经》谓红黄花有赤点为射干白花者亦其类。陶隐居云:花白茎长,即阮公诗射干临层城。不入药用,皆此草也。惟此花二月开,黄花者六月开,茎、叶、花、实都不甚类,俗方亦殊,似非一种。

白花射干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咽喉肿痛肝炎胃痛,乳腺炎,牙龈肿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行血,通关节。"
②《长白山药材调查报告》:"利尿,泻下,催吐。"
③《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肝炎,肝肿大,胃痛,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切片贴痛处。
性味:
《内蒙古中草药》:"苦,寒,有小毒。"
化学成分:
根茎含鸢尾黄酮甙、鸢尾甙等异黄酮类及色素。
附方:
①治咽喉肿痛扇扇草全草三钱,水煎当茶次。
②治肝炎胃痛扇扇草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o
③治牙龈肿痛:鲜扇扇草根茎,捣汁内服或将根茎切片贴痛牙处。(选方出《内蒙古中草药》)
栽培: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长2~5厘米,直径0.7~2.5厘米。表面灰褐色,粗糙,可见圆形的茎痕或残留的茎基。须根细长弯曲,下部多已折断,长5~20厘米,直径1.5~4毫米;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疏生的细根,有时可见纤细的绒毛。质空虚软韧或硬而脆。横断面中央有小木心,木心与外皮间为空隙戒黄白色的皮层。臭微弱,味淡微苦。
生境分布:
生于丘陵坡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和山东、江苏等地。
原形态:
白花射干,又名:搜山虎、金盏子花、二歧驾尾、白花鸢尾歧花鸢尾射干鸢尾扇扇草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横生。茎分枝,高25~75厘米;枝成双,每分叉处生1苞片。叶剑形,嵌迭状,宽0.6~2.2厘米。花3~5朵一簇,白色,有少数紫褐色或红紫色斑点,外转花被具白色斑块,近正方形,平展无毛,长1.8厘米,内轮花被倒披针形,较短;雄蕊3;花柱3深裂,柱头瓣状。蒴果狭长圆形,长达3.7厘米。种子暗褐色。花期7~8月。
来源:
为驾尾科植物白花射干全草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备注:
本品在江苏北部有作白前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