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变性
( jiemobianxing )
西医
简介: |
结膜变性常见有睑裂斑、结膜结石和翼状胬肉。 |
病因: |
(一)睑裂斑:发病原因可能与日光和风沙的长期刺激有关。 (二)结膜结石:其实质为积累在结膜表面凹陷和深部管状隐窝的细胞变性产物,而非真正"结石"。 (三)翼状胬肉: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球结膜的变性疾病,与结膜慢性炎症,风沙、日光等长期刺激有关。 |
人群: |
(一)睑裂斑:多见于中老年之野外工作者。 (二)结膜结石:多见于慢性结膜炎症患者。 (三)翼状胬肉:多见于户外工作者。 |
体征: |
(一)睑裂斑:为睑裂部位内外侧角膜缘结膜的增殖性纤维及玻璃样组织,呈灰白色三角形斑块,基底朝向角膜。 (二)结膜结石:是出现在睑结膜表面上的坚硬小黄色点状物,如不突出结膜表面一般无症状,向外突出摩擦角膜与结膜引起异物感。 (三)翼状胬肉:为一束三角形的纤维血管组织,向角膜方面进行,形似虫翼故名。多为双眼患病,病变只限于睑裂部球结膜,大多发生于鼻侧。翼状胬肉的头部指向角膜,颈部跨于角膜缘,体部则为伸展在巩膜表面的宽大部分。体部上下边缘形成皱褶。根据胬肉生长情况,可分静止性与进行性两种。静止性胬肉的头部境界清楚而平坦,颈部及体部的血管细微,组织菲薄,可多年不发展;进行性胬肉的头部呈灰白色隆起,体部血管充血,组织肥厚头部附着处的角膜浅层及中层有点状或片状浸润性混浊。胬肉组织如生长快,逐渐向角膜中央进展,可引起散光,如遮盖瞳孔区则严重影响视力,大型胬肉尚可影响眼球运动,产生复视。 |
鉴别诊断: |
临床上应与"假性胬肉"鉴别。假性胬肉系角膜结膜灼伤或化学伤后,附近的球结膜与角膜创面发生粘连而形成貌似胬肉的球结膜皱襞。假性胬肉可发生在任何部位,而不限于睑裂范围,体部与球结膜之间有潜在空隙可让探针通过。 |
治疗: |
(一)睑裂斑:无需治疗。 (二)结膜结石:向外突出摩擦角膜与结膜引起异物感者,可用尖头刀或异物针剔除。 (三)翼状胬肉:小而静止性胬肉不需任何手术,常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治疗可能同时存在的慢性结膜炎,对防止胬肉发展有帮助。大而进行性胬肉,尤其是已接近瞳孔区者,可予切除并移植结膜覆盖创面。但手术后仍有复发可能。如辅以1/5000塞替派眼药水或b线放射治疗,有可能减少术后复发率。 |
“结膜变性” 相关论述
一、翼状胬肉(pterygium)
(一)病因
原因不明。可能与风沙、烟尘、阳光、紫外线等长期刺激有关。多发生于室外工作者。
(二)临床表现
初起时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逐渐向角膜表面伸展,形成一三角形带有血管组织的胬肉,状似昆虫的翅膀,故名翼状胬肉。多发生于鼻侧,颞侧者较少,伸向角膜时,可侵及前弹力层及浅层基质。羧肉本身可分为三部分。在角膜的尖端为头部,跨越角膜缘的为颈部。伸展在巩膜表面的宽大部分为体部。
胬肉可长期稳定,无明显充血,组织肥厚,头部稍显隆起,其前方角膜呈灰白色浸润,胬肉不断向角膜中央推进,称为进行期。
多无自觉症状,但当胬肉向角膜中央时展时,可引起散光、若遮盖瞳孔,则将严重影响视力、肥厚挛缩的胬肉可限制眼球运动。
角膜有溃疡或烧伤后球结膜与角膜发生粘连称为假性翼状胬肉,它可发生在角膜缘的任何方向、是静止性,仅头部与角膜粘连。
[imgz]yankexue095.jpg[alt]翼状胬肉[/alt][/img]
图5-9 翼状胬肉
(三)治疗
1.静止期:无症状不必治疗。当有炎症刺激时可点0.25%氯霉素与0.5%可的松眼药水、夜晚可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
2.进行期:一般先采用以上药物治疗,如进展较晚,应作手术治疗,但手术后有5-20%的复发率,因此术后可点1:2000噻替哌液,0.5%可的松液,或用丝裂霉素(mitomycin)液(0.2mg/ml),一日三次共一周,或β射线(90锶)照射,以防止复发。
二、睑裂斑(pinguecula)
是由睑裂部球结膜长期暴露及老年性变性所致,位于角膜两侧,为黄色三角形隆起,基底朝向角膜缘,一般内侧较为明显,稍隆起,球结膜充血时,因睑裂斑内无血管,故更明显,其病理改变为结膜实质的玻璃样变性和弹力纤维增生,病变为静止性,不影响视力,无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