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
( bicongshenjingsunshang )
西医
简介: |
臂丛神经损伤分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有锁骨上窝或腋窝的刀割伤;闭合性损伤多由于过度牵拉臂丛所造成,如难产时对胎儿的过度牵拉,上肢卷入机器皮带时的牵拉或锁骨及第一肋骨骨折片的刺伤等。 |
病因: |
常因手臂被机器卷入后,上肢受过度牵拉所致,其次是交通事故或枪弹伤造成。在小儿中多见于产伤。 |
诊断依据: |
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步骤及要求如下: (1)有无臂丛神经损伤:凡上肢五大神经(腋、肌皮、桡、正中和尺神经)中任何两根神经同时损伤,除外切割伤者均为臂从神经损伤。 (2)锁骨上下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凡胸大肌、背阔肌健全者为锁骨下臂丛损伤。凡上述两肌功能障碍肌萎缩者为锁骨上臂丛损伤。 (3)臂从神经损伤的进一步定位:腋神经与肌皮神经组合损伤,定位在上干。腋神经与桡神经组合损伤,定位在后索。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组合损伤定位在外侧索。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组合损伤定位在内侧索或下干。 (4)臂从神经根部损伤的节前、节后鉴别:斜方肌萎缩耸肩活动受限为颈5—6根性节前损伤。horner征阳性为颈8、胸1根性节前损伤。 |
体征: |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1)上臂丛神经根损伤(颈5—7)或称上干损伤:主要表现是肩关节不能外展、旋转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而能伸,但肌力很弱,腕关节虽能屈伸但无力。上肢伸面感觉大部缺失。检查时,可发现肩部和上臂肌肉萎缩,特别是三角肌、肱二头肌更为显著。另外,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 (2)下臂丛神经根损伤(颈8与胸1)或称下干损伤:主要表现是手的功能严重障碍或丧失,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综合征。检查时可发现手内在肌全部萎缩,有爪形手及扁平手畸形,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但掌指关节能做伸直动作,拇指不能外展。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上臂内侧皮肤感觉亦可能缺失。 (3)臂丛神经外侧索损伤:由于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上部受损,导致肱二头肌、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麻痹,因此肘屈、前臂旋前和屈腕的力量受到影响。但由于有肱桡肌、旋前方肌和其他腕、指屈肌的分别代偿,而尚能保持上述三种功能,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检查时可发现上臂屈面肌肉显著萎缩,胸大肌与前臂屈面肌肉亦有萎缩,前臂桡侧缘感觉缺失或减退。肘关节由于肱桡肌的代偿作用虽能够屈曲,但前臂多数需处于旋前位时才能做到。同时,肱二头肌扪不到收缩,腕关节屈时桡侧腕屈肌亦扪不到收缩。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的运动尚属正常。 (4)臂丛神经内侧索损伤:其临床表现与下干损伤相同。 (5)臂丛神经后索损伤:主要表现是肩关节不能外展,上臂不能内旋,肘与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消失。检查时可发现三角肌、三头肌背阔肌与前臂伸肌群萎缩,并无收缩功能。其他关节活动正常。 (6)全臂丛神经损伤:较多见,在早期,整个是肢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活动范围正常。由于斜方肌功能存在,仍有耸肩运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尚有部分区域保持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 在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累,特别是肩关节与指关节更严重。horner综合征可能存在。 |
治疗: |
开放性损伤需急诊手术,作神经吻合或神经移植手术。臂丛上干损伤因损伤部位离支配肌肉较近,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闭合性臂丛下干损伤因损伤后手内部肌很快萎缩,效果多不理想。牵拉伤如引起神经根在椎管内损伤,又称节前损伤或根性撕脱伤,可选用神经移位术,即利用副神经、肋间神经、颈丛神经或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桡神经或正中神经以重建上肢重要功能。若神经移位失败或病程太长,肌肉已明显萎缩,又无法作肌肉移植时,只能作肌腱移位或关节融合术以改进患肢功能。 臂丛损伤后要早期开始康复医疗。常规康复措施包括对瘫痪肌肉的感应电刺激以减轻肌肉萎缩。对正常及部分瘫痪肌肉进行适当的肌力练习,防止废用性萎缩及促进肌肉代偿功能的发展。同时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以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挛缩畸形。必要时配用功能支架及进行作业疗法。 各种神经手术治疗后可继续进行以上治疗,切口愈合后作肩关节活动度练习。神经缝合或移位修复术后固定期,作石膏外各关节的被动或主动运动,石膏内肌肉作等长收缩练习,或在石膏上开窗作电刺激。去除石膏后继续进行常规康复医疗及被固定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对于尚未出现主动运动的肌肉宜作试图引起主动收缩的练习,又称“传递冲动”练习,据信可活跃神经轴索流,加速神经纤维的再生。各种神经、肌腱移位术后除以上处理外,要注意恢复运动协调性的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