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性阴道炎
( amibaxingyindaoyan )
别名: 带下病 , 阴痒 , 阴蚀
西医
简介: |
阿米巴性阴道炎,是因感染了阿米巴原虫引起的一种阴道炎症。当机体处于健康水平下降,全身情况较差,外阴阴道有损伤时,阿米巴原虫得以侵入阴道的组织中共繁殖生长,引起病人出现阴部疼痛,脓血样白带量多及阴部溃疡形成为主的临床症状。 |
病因: |
导致阿米巴性阴道炎的阿米巴原虫多来自于肠道感染。通常阿米巴滋养体随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排出,污染了外阴阴道所致。 |
发病机理: |
当阿米巴侵入阴道粘膜后借伪足的活动及所分泌的溶组织酶的作用,使上皮细胞坏死,形成溃疡。 |
诊断标准: |
本病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脓血样自带量多,阴道痛,性交痛。 2. 典型的阴道溃疡,触痛,散在或融合成片。 3.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原虫。 具备1~2项可诊断,第3项可确诊。(王淑贞. 实用妇产科学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和1992:564~565) |
病史: |
有腹泻或痢疾的病史,甚至部分患者有阿米巴性痢疾的症状表现。 |
体征: |
主要症状为血性浆液性或黄色粘液脓性阴道排液,伴外阴瘙痒、外阴与阴道疼痛。检查可见阴道壁散在溃疡,其边缘不整齐且显著隆起,表面被覆黄棕色坏死组织,易出血,有触痛。偶为肿瘤样赘生物,质硬,表面溃烂、易出血。宫颈充血、肥大,组织脆、易出血。用直接涂片法在阴道排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即可确诊。必要时取样培养。如阴道病变可疑,应作活组织检查以除外癌肿与结核病变。 |
体检: |
妇科检查可见阴道有典型的不规则表浅溃疡,边缘隆起,表面被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或黄棕色坏死组织覆盖,极易出血,触痛明显。溃疡可以散在或融合成片。少数病人常因组织增生反应强烈,使阴道呈不规则肿瘤样增生。 |
实验室诊断: |
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阿米巴原虫或滋养体。 |
粪便: |
患者粪便检查;可以找到阿米巴原虫或滋养体。 |
组织学检验: |
溃疡处活组织检查:当阴道分泌物检查为阴性时,取活组织病理切片,常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
鉴别诊断: |
一、白带增多的鉴别诊断 1. 滴虫性阴道炎:阿米巴性阴道炎与滴虫性阴道炎均可引起白带增多,但二者性状不同。滴虫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是灰黄色、稀薄,有泡沫,阴道壁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无明显的溃疡形成。 2.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的白带改变呈豆腐渣样,凝乳样,常粘附在阴道壁上,撕下后见粘膜充血明显,与阿米巴性阴道炎的白带改变有明显不同。 二、阴道溃疡的鉴别诊断 1. 恶性肿瘤;阿米巴性阴道炎呈肿瘤样增生时,往往肉眼不易与恶性肿瘤区别,因此需通过组织活检后方可明确诊断。恶性肿瘤病人无阿米巴原虫及滋养体。 2. 结核性溃疡;阿米巴性阴道炎可出现阴道溃疡;结核性溃疡也可表现在阴道粘膜上。但结核性溃疡边缘不齐,呈鼠咬状,溃疡底部有颗粒状突起的结核结节。病理切片无阿米巴滋养体而为干酪样坏死及类上皮样细胞和郎格罕氏细胞形成的肉芽肿。 3.急性单纯性溃疡:偶尔见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见于阴道前后壁膨出时,由于粘膜受压摩擦引起。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无阿米巴滋养体。阴道粘膜取病理检查可见鳞状上度增生,底部为肉芽组织,无阿米巴滋养体。而阿米巴性阴道炎分泌物涂片及组织病理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
治疗: |
本病的治疗以杀虫灭菌为主。 一、局部治疗 1.用0.2%甲硝唑注射液250ml作阴道灌洗,诺氟沙星10粒去胶囊保留粉剂喷撒阴道壁,每日1次,5—7次一疗程。 2、喹碘方5g,喷撒阴道壁,每日1次,7天一疗程。 二、全身治疗 1.灭滴灵片200~400mg,每日3次口服,10~14天为一疗程。 2. 喹碘方 0.5~0.75g,每日 3次口服,7天一疗程,并要加服土霉素 0.5~10g,能够提高疗效。治疗以全身用药为主。近年来,硝基咪唑类药物已逐渐替代吐根碱成为首选药物,因该类药物使用方便、副作用小,且对各种形态及部位的阿米巴均有佳效。如①甲硝唑,口服400mg,每日3次,5—10d为一疗程。加用四环素每天1—2g,连用5d,更可提高疗效。②替硝唑(甲硝乙基磺酰咪唑),每日2g,一次口服,连服2—3d。多数患者经全身用药后,炎症消退,溃疡愈合。局部治疗,可用中药鸦胆子或白头翁煎汤灌洗阴道,每日1次,7—10d为一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