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颈动脉体瘤是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化学感受器肿瘤,较少见。约4%—5%的颈动脉体瘤为双侧性,偶有同时或先后发生身体其他部位的化学感受器组织瘤。 |
人群: |
任何性别、年龄均可患病。 |
病理: |
瘤体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坚韧,有包膜,切面呈棕黄色,多数为良性,生长缓慢,可多年不引起症状。约3%—6%呈恶性,可侵蚀邻近组织,转移至淋巴结或远处(主要至肺)。但因发展较慢,即使已有肺转移,常仍能存活10年以上,无论良性或恶性,局部切除不彻底时均可复发。 |
体征: |
临床表现为位于下颌角后和胸锁乳突肌前的肿物,位置较深。有些表现为咽侧壁的隆起,必须在口腔内外作双手合诊才能摸到。肿瘤一般不与皮肤粘连,能左右活动,当肿瘤与周围组织粘着时则失去移动性。此瘤有时可有震颤、杂音及搏动。颈动脉体瘤的主要症状系因肿瘤生长较大后压迫周围组织器官所引起,如吞咽困难及因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受压所引起的horner综合征,声带麻痹,舌一侧萎缩,亦可因压迫颈动脉窦而引起颈动脉窦综合征(心率快、血压低、意识消失)等。 |
影响诊断: |
颈动脉造影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动脉移位和弧形压迹等。一般此瘤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主要来自颈外动脉。 |
实验室诊断: |
难以确诊时可考虑行穿刺活检。 |
鉴别诊断: |
颈动脉体瘤需与颈动脉瘤、颈动脉分叉处扩张、神经鞘瘤等鉴别。当肿瘤主要出现在咽侧壁时,应与位在下颌骨后方的腮腺肿瘤、迷走神经的肿瘤、舌咽神经的神经瘤等鉴别。 |
治疗: |
由于其解剖位置较复杂并与颈动脉关系密切,颈动脉体瘤的手术切除比较困难。早期较小的肿瘤在颈动脉的外膜与中层之间,有一肿瘤与血管间的间隙,手术中在切断颈外动脉后,沿此间隙剥离肿瘤,可以切除而保留颈总、颈内动脉的完整。但较晚期的肿瘤及恶性变时,往往与颈动脉难以分离,或已浸润邻近组织,手术时常需结扎切断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此时,手术后可遗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必须谨慎从事。在手术前对每日数次,每次压迫同侧的颈总动脉20—30min,以促使侧支循环形成,术小局部用麻醉阻断颈总动脉10min,若病人依然清醒,表明侧支循环丰富,能减少由于阻断或结扎须总动脉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必要时采用自体静脉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