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菀
( Nǚ Wǎn )
别名: 女宛 , 女肠 , 白菀 , 织女菀 , 女宛女肠 , 羊须草 , 茆
女菀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温肺化痰;健脾利湿。主咳嗽气喘;泻痢;小便短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性味: |
味辛;性温 |
各家论述: |
1.《本经》:主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2.《别录》: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3.《湖南药物志》:温肺下气,止咳化痰,利尿。 |
用药禁忌: |
畏卤碱。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根含挥发油。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山坡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
原形态: |
女菀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下半部光滑,上半部有细柔毛。叶互生;基部叶线状披针形,长5-12cm,宽5-12mm,基部渐狭成短移山倒柄,先端渐尖,边缘粗糙,疏生细锯齿,花后凋落;茎上部叶无柄,线状披针形至线形,上面光滑,绿色,下面有细软毛,边缘粗糙,稍反卷。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复伞房状;总苞片3-4层,草质,边缘膜质,先端钝;外围有1层雌花,雌花舌状,舌片白以,椭圆形;中央多数两性花,花冠筒状,黄色,长约3.5mm,花药基部钝而全缘;柱头2裂,裂片长圆形,先端钝。瘦果,长圆形,长约1mm,稍扁,全体有毛,边缘有细肋;冠毛1层,灰白色或稍红色,有多数糙毛。花期秋季。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女菀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rczaninowia fastigiata (fisch.)dc. [aster fastigiatrs fisch.]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草。秋季采根,切段晒干。 |
出处: |
出自《神农本草经》《纲目》:白菀即紫菀之色白者也。雷斅言紫菀白如练色者,名羊须草,恐即此物也。 |
女菀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温肺化痰,和中,利尿。治咳嗽气喘,肠鸣腹泻,痢疾,小便短涩。 ①《本经》:"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 ②《别录》:"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 ③《湖南药物志》:"温肺下气,止咳化痰,利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 |
性味: |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
用药禁忌: |
《本草经集注》:"畏卤咸。"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槲皮素。根含挥发油。 |
附方: |
①治咳嗽气喘:女菀五钱,金线吊白米三钱,路边荆五钱。水煎服。 ②治肠鸣腹泻:女菀五钱,陈皮二钱,菖蒲二钱。水煎服。 ③治小便短涩:女菀五钱,车前草五钱。水煎服。(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
生境分布: |
生长于湿润处。分布东北及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下半部光滑,上半都有细柔毛。叶互生,基部叶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5~12毫米,先端渐锐,基部窄狭,有短柄,边缘粗糙,疏生细锯齿,花后雕落;茎上叶无柄,线状披针形至线形,上面光滑,绿色,下面有细软毛,边缘粗糙。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小形,直径5~8毫米;总苞筒状,长约4毫米,苞片披针形,有细毛,数列;周围舌状花白色,舌长约2.5毫米,筒长约2毫米;中心管状花黄色,长约3.5毫米,花药基部钝而全缘;柱头2裂,裂片长圆形,先端钝。瘦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稍扁,全体有毛;冠毛灰白色或带红色。花期秋季。 |
来源: |
为菊科植物女菀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收。 |
出处: |
《本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