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

参考:人尿

“小便” 相关论述

小便异常是指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气味及解便感觉等方面异于平常的一种症状,其基本病机是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因此,小便变化不仅是肾与膀胱病变的主要症状,也是观察体内津液盈亏及病情顺逆的指征。
小便色黄短少,主热;小便清长者,主寒;小便色红,为尿中带血,多为尿血血淋的症状;小便色白如米泔浑浊者,为膏淋尿浊
尿中有砂石者,为石淋的主要症状;尿中有脓者,为重症淋浊小便静置后分层,上层有凝块如膏脂者,为膏淋。’
尿有甜味者,为消渴病;尿有臊臭气味者,为下焦湿热,气化不利
尿频:尿急尿痛而每次尿量少者,为淋证;尿频而不痛,但小便余沥不净,尤以夜尿多者,为阳气虚,膀胱气化不利;老年男性而尿频,排尿不畅者,为肾虚瘀阻。
尿少:水肿病过程中常见尿少。热性病过程中,发热口干者,为热伤津液;若小便量极少,甚至无尿者,为津液枯涸,化源告竭之危象。若水肿病后,尿少或尿闭,伴浮肿、呕恶,为癃闭水毒内蓄;尿少而小腹充盈,则为膀胱气化不利尿道阻塞所致尿液内蓄,前者属虚,后者属实。
尿多:指全日总尿量增多,若小便清,乏力畏寒者,为阳虚气化失摄;若伴善食喜饮,身体消瘦者为消渴病的主要症状。

膀胱不利号为癃,不约遗尿梦寐中,
如此两端分冷热,还来水火觅真踪。
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癃小便不通也。又曰:肝有热则小便先赤。凡小便赤涩为热,小便自遗为寒。热者火有余,水不足,治宜泻心火,滋肾水加味导赤散主之。寒者火不足,水有余也,治宜温肾水。益心火益智仁散主之。
加味导赤散心热肝热小便赤涩者。
木通,生地,甘草稍,条芩栀子仁,泽泻车前子柴胡梢,等分
末,每一二钱,淡竹叶七片,灯心二十一寸,水煎,食前服
益智仁散:遗尿
益智仁破故纸(炒),白茯苓等分
细末,炒,盐汤调服

小便不通,乃内脏气虚,受热壅滞,宣化不行,非害非痛,但闭不通,腹胀紧满,宜五苓散车前子灯心主之。
有大病后,气虚津液少者,不可利之,利则气益虚,津液日枯,宜:
人参麦冬甘草梢,各等分黄柏、盐水炒,减半。
末,炼蜜丸,姜汤下。

小儿诸淋,不问五者,皆属于热,并用。
香附子川芎赤茯苓,各半两。海金沙滑石,各一两。枳壳泽泻石苇槟榔,各二钱半。
糯米粉煮糊丸,麻子大,服二、三十丸,顺取长流水,入盐少许,煎汤下。

如小儿气病,常病淋者,不可服上药,宜补肾地黄丸,甚效。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谓之遗溺。睡里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所致也,宜鸡肠散主之。用:
鸡肠、一具,烧。牡蛎、煅灰。白茯苓。真桑螵蛸,白之者,做炒,各半两。辣桂龙骨,各二钱半。
末,服一钱,姜枣引。或与益智仁散合,末,炼蜜丸,盐汤下,尤妙。

小便出血者,谓之尿血。用:
生地,术通,甘草梢赤茯苓,山栀仁,生蒲黄滑石等分
末,每一钱,淡竹叶七片,水煎去渣,入车前草自然汁同服。
又方:用升麻甘草煎汤调一元散服。

小儿初出,便黄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谓之尿白。幼科云:久则成是也,宜用胃苓丸,盐汤下,效。

小便出而色白浑浊,谓之白浊,宜清心莲子饮主之。
石莲肉,白茯苓,各一钱。益智仁远志肉(去心),麦冬(去心),人参,各五分。石菖蒲车前子白术,泽污,甘草(炙),各二分半。猪苓①三分。
末,每一钱,灯心同煎。
又方,分清饮
益智仁、去壳,川草薢,石菖蒲,天台,乌药等分
末,或和白茯苓尤妙,灯心汤服。

是治疗湿泻的方法。湿泻患者大便多水,小便短少,肠鸣漉漉,腹不痛,苔白,脉濡细。常用胃苓汤苍朮厚朴陈皮甘草桂枝白朮猪苓茯苓泽泻。即平胃散五苓散健脾去湿,使小便清利,大便正常。

即排尿次数多而短涩,滴沥不尽。本证有虚有实。虚证多因肾气不固,或脾肾两虚所致;实证多因下焦湿热,或尿路结石所致。

病人或八九日,发热恶热,烦渴饮冷,舌黄而芒刺满口,脉健身轻,小便涓滴痛者。此邪热下趋小肠,结于膀胱也。急宜清热利水。

此条与上大便下血同。予曾经验多人,皆是重在回阳,其妙莫测,由其无邪热足征也。

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忽见小便日数十次,每来清长而多。此是下元无火也,急宜回阳,收纳肾气,切不可妄行利水。

病源此由劳伤于肾。肾气虚冷故也。肾主水关窍为尿便之道。脬冷肾损。故小便白而如脂。或如麸片也。(出第四卷中)
崔氏饮水不知休。小便中如脂。舌干渴方。
黄连(五两) 栝蒌(五两)
上二味捣末。以生地黄汁和丸。并手丸。每食后牛乳下五十丸。日再服之。忌猪肉
近效消渴肝肺热。焦枯消瘦。或寒热口干。日夜饮水。小便如脂。不止欲死方。
水飞铁粉(三两绝燥者别研入) 鸡 (五枚阴干末入) 牡蛎(二两熬别研如粉入)黄连(三两)
上四味捣筛三五度。炼蜜和丸。饮汁下如梧子大五十丸。重者不过食时。轻者手下瘥。
勿传。忌猪肉
又主消渴口干方。
黄连 豉(曝令干)
上二味一处捣。令成丸。食后饮服四十丸。日再。丸稍大如常药丸。常服有效。忌猪肉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方。
冬瓜(一枚) 黄连(十两)右截瓜头去穣。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瘥为度。一方云∶以瓜汁和黄连末。和如梧子大。以瓜汁空肚下三十丸。日再服。不瘥。增丸数。忌猪肉冷水。
经验用大牡蛎不计多少。以腊日端午日将黄泥裹 通赤。放冷取出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

苏恭防己汤,主通身体满,小便涩,上气上下痰水不能食,食则胀者方。
桑白皮(五两) 大豆(五升以水二斗并桑白皮煮取一斗去滓) 防己橘皮赤茯苓麻黄(去节各三两) 生姜(五两) 旋复花(一两) 杏仁(八十枚) 紫苏茎叶(二两切)
上十味切。以前件药汁,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力弱者,分为五服,相去六七里久,微覆当大汗,小便利,肿气消下,冷多加茱萸四两,热多加玄参四两。忌酢物。
又肿满小便少者,汤方
槟榔(三十枚合子碎) 大豆(三升) 桑根白皮(二升) 生姜(一斤合皮)
上四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半,去滓,分为六七服,各相去十里久,再服,小盒饭利,肿即消,瘦弱不能忍者,时复以少粥止之。
紫苏汤方
紫苏茎(一两) 甘草(炙) 橘皮(各一两半) 生姜(三两) 槟榔(五枚)
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若能长服之,永令气消下。忌海藻菘菜。(并出上卷中)

广济主下水气,若小便涩,水肿气妨闷不能食海蛤丸方。
昆布(洗) 橘皮赤茯苓汉防己海蛤(研) 郁李仁桑根白皮泽漆(炙) 槟榔杏仁(去皮尖各四分) 大黄(六分) 葶苈子(二十分微火熬令黄)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饮服如梧子十五丸,日二服,加至二十五丸,以小便利为度。
忌热面冷滑大酢。(出第五卷中)
崔氏疗水肿盛满,气急喘咳小便涩如血者方。
桑根白皮(六两) 泽漆叶(切二升炙) 白术(二两) 生姜(四两) 郁李仁(六两) 杏仁(二两) 橘皮(二两) 玄参(三两)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急着火煮取四升,温分四服,相去六七里久,或利黄水三五升,及小便利为候,即瘥者可频服三四剂佳。忌桃李雀肉青鱼酢等。(出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疗男女心上胀满,胸背痛,食进少,面微似肿,小便如涩方。(出姚大夫)杏仁(八分熬) 橘皮(五分) 苏子三合防己(五分) 葶苈(六分熬) 茯苓(八分)
上六味捣筛,蜜和为丸如小豆,细切桑根白皮煮为饮,用服此丸,初服十丸,日再,渐加至三十丸。(千金同出第十一卷中)

延年论曰,疗小便赤色如浅红花汁,此是忧愁惊恐,心气虚热,客邪气与热传搏心,所以小便赤,心主南方火,旺在四月五月六月,其色赤,惊恐动于心,心不受邪,邪即传于小肠,渗入胞中,所以小便赤,此为微邪,其病犹轻,今服丸子,即得渐瘥,心即是火,火恶于清,清即是水,水能灭火,既损心气,即不得食热及冷水,并勿忧愁,如不慎,恐小便色赤如血,渐即难愈,今处干地黄丸,补心神,益脾气,散客热,自然调和,小便色即自变如常,第一不得忧愁在心,并勿食热食及冷水等方。
干地黄 黄 (各六分) 防风远志茯神 栝蒌 子芩(各四分) 鹿茸(炙三分) 龙骨(四分五色者) 人参(五分) 滑石(十二分) 石苇(汤渍一宿刮去皮) 当归(各二分) 芍药蒲黄甘草(炙) 戎盐(各三分) 车前子(八分)
上十八味筛为末,以蜜及枣膏各半相和,煎令消,散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少时,以粥清下十丸,日二三,稍加至十五二十丸,以知为度。(许孝璋处)又茅根饮子,疗胞络中虚,热时小便如血色方
茅根(一升) 茯苓(三两) 人参干地黄(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五六服,一日食尽。(文仲处)文仲通草饮子,主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色方。
通草葵子茅根王不留行蒲黄(炮) 桃胶瞿麦滑石(各两) 甘草(七钱)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温五六服。忌如药法。

许仁则论此病有二种,一者小便多而渴,饮食渐加,肌肉渐减,乏气力,少颜色,此是消渴,一者小便虽数而不至多,又不渴,食饮亦不异常,或不至多能食,但稍遇天寒冷,即小便多,更无别候,此是虚冷所致,大都两种俱绿缘气膀胱冷,不瘥便能杀人,肾虚腰冷,无所为害,若候知是消渴小便数,宜依后菝 等八味汤,黄 等十四味丸,并竹根等十味饮,小麦面等十四味煎,以次服之。
菝 八味汤方
土瓜根(各三两) 黄 地骨皮五味子(各四两) 人参(三两) 石膏(八两碎) 牡蛎(三两)
上药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服一剂,服至五六剂佳,隔五日服一剂,剂数满,宜合后黄 等十四味丸服之。
又黄 十四味丸方。
黄连土瓜根(各五两) 苦参(三两) 玄参(六两) 栝蒌 地骨皮龙骨鹿茸(炙各四两) 牡蛎(熬) 人参桑螵蛸(炙各三两) 五味子(一升)
上药捣筛为末,蜜和为丸,用后竹根饮下之,初服十五丸,日二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桐子大。忌猪肉冷水。
又竹根饮子方。
竹根 生茅根 芦根(各切五升) 菝 (切二升) 石膏(一斤杵碎) 乌梅(三十枚) 生姜(切一升) 小麦(三升) 竹沥(二升) 白蜜(一升)
上药以水五斗,煮取一斗,去滓,纳竹沥及蜜,着不津瓶贮之,用下前丸,纵不下丸,但觉下丸又小麦面十四味煎方。
小麦五升,以水硬溲之,别于水中揉挺,令面粉尽,面筋别成一块即止,以此面粉汁别器澄捶于胡麻以上升,又煎成作

刘氏疗小儿眠睡不安,惊啼不吃奶,虎睛丸方。(小儿热甚神效)犀角(十二分屑) 子芩(五分) 栀子大黄(各十分) 虎睛(一枚研)
五味捣筛,蜜和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大小量之,奶母忌热面,小儿热风痫,以乳汁或竹沥研三丸服之,渐增以瘥为度,小儿百日以下,蓐内壮热,以奶汁研四丸与服即瘥。
又疗小儿初生不吃奶方。
以乳两合,葱白一寸,和煎一两沸,去葱与吃,即能吃乳,立效,以 灌之。
又疗小儿吃奶不稳,三日至七日以来,觉壮热颜色赤,及鼻孔黄,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关里有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 螺者方。
烧竹取沥半合,和少许牛黄与吃,即瘥,又以猪肉拭口,即引虫出或自消便瘥。
又疗小儿初生吐不止方。
人乳(二合 茂(少许) 盐(两粟米大)
上三味煎三两沸,牛黄两米许,研和与服即瘥止。
又小儿初生不小便方。
人乳(四合) 葱白(一寸)
上二味相和煎。分为四服,即小便利,神效。

论曰∶夫言大小便涩者,皆繇大肠虚,受邪气所致也。且腑有高下,而肺腑系在天上,中接土腑,名之大肠,为传导之腑也。有风气热结,即大便干涩而不通顺,或发痈肿,口鼻干燥,或肾腑有虚。则心肺俱热,使小便赤而涩也。或肾气虚热膀胱不足,加之以渴饮,即小便淋涩,皆繇脏虚不能主其腑也,且形能受味,气能致精,气散则精虚,味益则体实,体实之人,筋骨有余,因劳精气精气既衰,即招其病。故石气流入膀胱,作其淋疾,则非正石气而行,此肺遭热盛,传之于肾。肾为精竭,纯自孤,石气惧不入,便投其膀胱膀胱受邪,遂成淋也,淋状合涩数赤热而痛,何以知之。涩至,故知肺传于子也,数至,为子被母逼,水急奔下也。热赤至,为心与石气相传也,痛至,为本脏自虚,客气冲击也。所以服石药者,藉其少滋味而助精气神门之固,病邪不能入也,何以知因石虚竭,虚竭之人,其好怒,而交接难毕,其病名强中,或不交接,其精自流也,或为消利。为作消竭,皆由少恐变诸ht ,常以不虚不实于大肠。不寒不燥于腠理,能调神气,有何患乎。
小便淋涩,少腹痛方。
大黄芍药茯苓(各一两) 麻仁(四两研)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之良。
又方:桑螵蛸(二十枚熬) 黄芩(一两)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顿服之。
又疗热淋涩痛方。
车前草葵根(各切一升) 通草(三两) 芒硝(八分)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入芒硝,分服之。
又疗血淋不绝方。
鸡苏竹叶(各一握) 葵子(末) 石膏(各八分碎) 蜀椒(末四分)
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后,下葵末服之。
又疗初患淋方。
滑石(五两) 通草(二两) 石苇(拭去毛) 瞿麦(各三两) 芒硝(二两汤热下)冬葵子(二升)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之,忌诸热物。
又疗淋积年医不能愈,或十日五日一度发即可,时或频发不定方。
冬葵子滑石(各八分) 茯苓芍药子芩蒲黄芒硝(各六分) 石苇(去毛) 瞿麦(各五分) 陈橘皮(四分)
上十味捣散,空腹煮,后饮子和服一方寸匕,加至二匕,以小便通利为度,忌如常法。
下散饮子
桑白皮(六分) 白茅根(十分) 通草(八分) 甘草(四分炙) 滑石(十分)
五味捣散,煎汤服前散。
又卒患淋方。
取舡底青苔鸡子大,以水一升煮服之。
又主热淋方。
白茅根(四斤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适寒温饮之,瘥止。
又石淋状如碎沙石下者方。
车前子(二斤以绢囊盛)
上一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经宿空腹服之,即石下。
又疗烦热,身体微肿,不能食饮,小便不利方。
茯苓(三两) 甘草(炙) 栝蒌根人参黄芩 桂心 白术(各一两) 枳实(二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三合尽,即瘥,甚妙。
又疗气上不得食,呕逆,大小便涩,气满烦闷,折热下气方。
前胡黄芩(各三两) 栀子大黄(各一两) 甘草(炙) 茯苓生姜(各二两) 杏仁(四十枚去尖皮碎)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疗热,小便数少如淋,葵子汤方。
冬葵子(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若大小便塞不通,或淋沥尿血阴中疼痛,此是热气所致,先以冷物熨之小腹,又以热物熨,更互冷热,若小便数。亦是取冷所致,即暖将息也。
发热体气昏昏,不痛不痒,小便赤涩方。
生茅根五大斤,净洗择捣,绞取汁服之瘥。
又若发热口干小便涩方。
甘蔗去皮,尽足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之。
又方:取葳蕤五两,煮汁饮之瘥。

论曰消渴饮水过多,久则渗漏脂膏,脱耗精液,下流胞中,与水液混浊,随小便利下膏凝,故谓之消渴小便白浊也。
消渴小便白浊如脂。肾沥汤方
羊肾(一具去脂膜切) 黄 (锉) 杜仲(锉炒) 五味子生姜(切各一两半) 生干地黄(焙一两) 人参(半两) 枣(五枚去核) 磁石(三两椎碎绵裹)
上九味,除羊肾磁石外,锉碎分为二剂,先以水四升,煎肾与磁石及二升,去肾然后下诸药,再煎取八合,去滓分二服食前。
消渴,腑脏枯燥,口干引饮。小便如脂。铁粉丸
铁粉(研水飞过干秤三两再研) 鸡 (阴干五枚炙熟) 黄连(去三两) 牡蛎(炒研如面二两)
上四味,先捣二味,细罗为末,再与铁粉牡蛎研匀,炼蜜和剂,以酥涂杵熟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煎粟米饮下,渐加至四十丸。
消渴小便浓浊如面汁,此为肾冷。金牙石汤方
牙石(捣碎研)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熟) 石菖蒲(各一两半) 贝母(煨去心一两)丝子(酒浸两宿曝干微炒别捣各半两)
上九味,先捣八味为粗末,次入金牙石再研匀,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枣二枚去核,煎七分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消渴,能食而饮水多,小便如脂麸片,日夜无度。冬瓜饮
冬瓜(一枚) 黄连(去十两别捣为细末)
上二味,先取冬瓜剖开去瓤,净,渗黄连末在瓜内,却用瓜顶盖,于热灰中煨熟。去皮细切烂研,布绞取汁,每服一盏至二盏,食前服,日三夜二。
消渴,饮水不知休,小便中如脂,舌干口渴。黄连丸
黄连(去) 栝蒌根(各五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生地黄汁和剂,石臼内、用木杵涂酥捣匀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牛乳下、日二。
消渴下冷,小便浓白如泔,呕逆不下食。葶苈丸
葶苈子(慢火炒别捣如膏一两半) 枳壳(去瓤麸炒) 桂(去粗皮) 羚羊角(镑) 白茯苓(去黑皮) 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 醋浸炙) 防风(去叉) 菟丝子(酒浸两宿焙干炒别捣)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剂,酥涂杵捣匀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酒下。
消渴,饮水极多,肢体羸弱。小便如米泔,腰膝冷痛。诸方不能治者。山茱萸丸
山茱萸蒌根(锉) 土瓜根(锉) 苦参龙骨(细研各一两半) 黄连(去三两半)
上六味,先捣罗五味,次入龙骨,再研匀,用生栝蒌汁和剂,酥涂杵捣匀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煎白茅根饮下,日三。
消渴尿脂小便如泔。肉苁蓉丸
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泽泻五味子巴戟天(去心) 当归(切焙) 地骨皮(各一两) 磁石(煨醋淬七遍) 人参赤石脂(各一两半) 韭子(炒) 白龙骨甘草(炙锉) 牡丹皮(各一两) 熟干地黄(焙一两) 禹余粮( 三分) 桑蛸螵(炙四十枚)
上一十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牛乳下,日三。

论曰虚劳小便白浊者,肾气劳伤,胞络内冷,气道不宣通也,肾主水肾虚则胞冷而津液停滞,故令小便白浊,如米脂而下。
虚劳小便白浊少腹拘急,梦寐失精下湿痒。五味子丸
五味子石龙芮(炒) 乌头(炮裂去皮脐) 石槲(去根) 萆 菟丝子(酒浸别捣) 防苗叶各一两)炙锉各半两)
上一十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夜卧再服,渐加至五十丸。
虚劳小便白浊梦泄,韭子散
韭子(炒) 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 车前子(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分) 当归
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不欲调服者,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温酒下二十丸。
治大虚损内伤肾气小便白浊泽泻散
泽泻龙骨桑螵蛸(炙) 车前子狗脊(去毛各一两)
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夜卧服亦佳。
虚损大劳,惊恐失精,茎中痛,小便白浊,或赤、或如豆汁。或遗沥泽泻汤方
泽泻(一两) 黄 (锉三分) 干姜(炮) 甘草(炙锉) 桂(去粗皮) 牡蛎(令赤) 芍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分温二服。如小便淋,即以热酒调三钱匕,去滓澄清服、日三。
虚劳气不足小便白浊,补下元,益精气,久服驻颜补虚长肌肉鹿茸丸
鹿茸(去毛酥炙黄) 磁石(烧醋淬七遍研水飞各二两) 山芋远志(去心) 牛膝(去苗断肉苁蓉捣) 补骨脂
上一十九味,除磁石外,捣罗为末,入磁石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空心温酒下。
虚劳下元虚冷,小便白浊精滑不禁,七圣丸
原蚕蛾(炒) 牛膝(酒浸一宿焙锉) 龙骨白石脂桑螵蛸(炒各半两) 肉苁蓉(酒浸
上七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
虚劳肾气衰弱,小便白浊阴囊湿痒,羸瘦多忘,面无颜色,巴戟丸
巴戟天(去心一两半) 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二两) 牛膝(去苗同苁蓉酒浸) 山芋(捣一两一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日晚再服,服药五十日后,筋骨健壮,百日后面如童颜,久服令人精满充溢,如精涩、更加柏子仁三分,如精虚加五味子一两半,阳弱加续断一两半。
虚劳下元不足,小便白浊,补益椒红丸方
蜀椒(去并闭口炒出汗取红) 巴戟天(去心)
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末,醋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下。
虚劳有热,虚烦口干腰胯疼痛小便白浊如米泔,黄 丸方
黄 (锉一两半) 栝蒌(二两) 苦参(二两半) 羚羊角(镑一两半) 黄连(去二两)里黄皮(五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治虚劳肾虚引饮,小便白浊,羸瘦腰疼人参汤方
人参远志(去心) 泽泻五味子 桂(去粗皮) 当归(切焙) 芎 桑螵蛸(炙)熟半两) 麦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羊肾一枚切,生姜半分,枣三枚劈,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虚劳小便白浊失精菟丝子丸
菟丝子(酒浸一宿捣末) 麦门冬(去心焙) 萆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柏子仁(研)苗叶) 杜仲(去粗龙芮(三两) 乌头(炮裂去
上一十六味,捣罗为末,以鸡子黄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空心日午服。

论曰肾主水开窍二阴,位处下焦,与膀胱表里膀胱津液之府,脏腑和平。则能制津液,使溲便有常,若劳伤肾气不足膀胱经寒,则津不能自制,故小便利而多也。
虚劳小便利,菟丝子丸
菟丝子(酒浸别捣) 鹿茸(去毛酥炙) 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 五味子(各二两)
上四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虚劳不足,四肢沉重,口燥吸吸少气,小便利,黄 汤方
黄 (锉) 半夏(汤洗去滑焙各一两半) 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芍药甘草(炙各一两) 当归(切焙) 人参(各半两) 桑螵蛸(切破炙十枚)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枣两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腹日午夜卧各一。
虚劳,下焦虚冷不渴,小便自利,建中汤方
芍药(各二两) 桂(去粗皮) 人参当归(切焙各一两)
五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劈碎,枣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下饧一分,搅令消温服,早晨日午夜卧服,若失精,加龙骨白薇各一两。
虚劳不足,小便利数,呼吸短气,烦渴引饮,膀胱满急,肾沥汤方
远志(去心) 人参五味子 石槲(去根) 泽泻当归(切焙) 桂(去粗皮) 甘草(炙锉) 白茯苓(去黑皮) 桑上寄生(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三两) 熟干地黄(焙) 栝蒌根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羊肾一分细切,先煎一两沸,次入生姜半分拍碎,枣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食后再服。
治劳伤小便利数,加减阿胶汤方
阿胶(炙令燥) 远志(去心各二两) 干姜(炮) 人参(各一两) 麻子仁(研三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枚) 甘草(炙一两半)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
治虚劳伤惫,举体无力,四肢烦疼,腰膝冷痛,夜多小便,面色青黑,寝卧盗汗。浓朴丸方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胡黄连补骨脂(微炒) 秦艽(去苗土) 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 柴胡(去苗各一两)
上九味,捣罗为末,无灰酒一升半相和,银石器内,文武火成膏可丸,以少酥和匀,臼中捣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盐汤下二十丸,夜卧再服。
虚劳下焦伤惫,目昏耳聋。腰膝冷痛,小便滑数,日渐瘦悴,杜仲丸
杜仲(去粗皮炙锉) 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 巴戟天(去心) 楮实五味子香三分)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虚劳元脏久冷,小便利数,精神恍惚,四肢无力,骨节酸痛,椒红丸方
蜀椒(取红) 补骨脂(炒) 楝实(去皮核炒等分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虚劳极冷,阳气衰弱,小便数滑遗沥,坚固丸
乌头(炮裂去皮脐) 香子(炒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姜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下,妇人赤白带下,醋汤下,加至三十丸。
虚劳小便不禁菟丝子散
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捣末) 肉苁蓉(酒浸一宿去皴皮切焙各二两) 牡蛎(熬为粉)附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空腹食前。
虚劳下焦冷气少腹疼痛,小便滑数,天雄丸
天雄(炮裂去皮脐一两) 龙骨(烧三分) 桑螵蛸(微炒半两) 牡蛎(二两熬)
上四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盐汤下。
虚劳下元冷弱,膀胱气寒,小便数附子赤石脂丸
附子(炮裂去皮脐) 赤石脂(烧) 巴戟天(去心) 补骨脂(炒各半两) 香子(炒) 益
上六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盐汤下。

论曰内经悲哀太甚,则胞络绝,阳气动中,数溲血,又曰,胞移热于膀胱,为癃溺血,二者皆虚热妄溢,故溲血不止也,治宜去邪热,调心气
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榆白皮汤方
榆白皮(锉三两) 冬葵子一合滑石(二两) 石苇(去毛) 瞿麦(用穗) 生干地黄(各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入笔头灰半钱匕、搅匀,食前温服
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金黄汤方
郁金(锉) 瞿麦穗干地黄 车前叶 芒硝滑石(各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小便失血面色萎黄,饮食不进,木通汤方
木通(锉) 冬葵子(各半两) 灯心(切一握)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小便出血,槐金散方
槐花(炒) 郁金(锉各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候。
小便出血疼痛,滑石丸
滑石车前子海蛤(各一两) 瞿麦穗牡蛎(烧) 海金沙木通(锉) 甘草(炙各半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小蓟汤下,不拘时候。
小便出血,车前叶汤方
车前叶(干者) 茜根(洗锉) 黄芩(去黑心) 阿胶(炒燥) 地骨皮(洗) 红蓝花(炒各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小便出血,人参汤方
人参干地黄(锉) 芍药(锉) 桔梗(锉) 当归(切焙) 甘草(炙锉) 桂(去粗皮)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小便出血,木通饮方
木通(锉一两半) 冬葵子(炒半两) 滑石(碎二两) 石苇(去毛炙一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肾客热连心,小便出血疼痛,阿胶汤方
阿胶(炒燥) 黄芩(去黑心各三分) 甘草(炙半两) 生地黄(绞取汁) 车前叶(生者绞
上七味,将前三味粗捣筛,同后四味搅匀,每服一大匙,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小便出血,木通散方
木通(锉)白茯苓(去黑皮锉各一两) 葶苈(隔纸炒一分)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粟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小便出血不止,柏叶汤
柏叶(去梗焙) 甘草(炙锉) 阿胶(炒燥) 黄芩(去黑心锉) 竹茹(切) 生干地黄(切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小便出血,地黄丸
干地黄(焙) 菟丝子(酒浸一宿曝别捣) 白芷牡荆实(去萼) 冬葵子(炒) 当归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粟米饮下,日三。
小便出血不绝,鸡苏汤方
鸡苏(去土) 石膏(各二两) 竹叶(锉一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膀胱热,小便血不止,蒲黄散
蒲黄(微炒二两) 郁金(锉三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粟米饮调下,空心晚食前服
小便赤色,或小便鲜血,车前子散方
车前子木通(锉) 泽泻当归(切焙) 桑螵蛸(炙) 桂(去粗皮) 滑石等分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冬葵根汤下。
小便出血,黄芩汤方
黄芩(去黑心) 阿胶(炒燥) 甘草(炙锉各二两) 柏叶(一把锉)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地黄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
治小便血、日夜不止,鹿茸散
鹿茸(酥炙去毛) 当归(锉焙) 生干地黄(焙各二两) 冬葵子(炒四两半) 蒲黄一合
五味,捣罗为细散,空腹温酒调三钱匕服,日二。
小便出血,地黄饮
地黄汁(一升) 生姜汁一合
上二味,并取自然汁相和,分作三服,每服煎一沸温服,自早至日中服尽。
小肠尿血
指甲(半钱) 头发(一分)
上二味,烧灰研匀,空心温酒调一钱匕,顿服。

论曰肾主水。入胞为小便肾气和平,乃能约制,溲出以时,若妊娠肾虚胞冷,不能约制,故小便利下而多也,其证令人背项憎风。少腹急痛,治法当加以扶养胎气之剂。
妊娠小便滑数。桑螵蛸汤方
桑螵蛸(炒) 人参(各一两) 鹿茸(去毛酥炙) 黄 (锉各二两) 牡蛎粉(一两半) 甘草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一枣大切,枣二枚擘,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妊娠下焦冷气少腹疼痛,小便利多鹿茸丸
鹿茸(去毛酥炙一两) 白龙骨(烧过三分) 桑螵蛸(炒半两) 牡蛎粉(二两)
上四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温汤下。
妊娠遗尿,鸡 散方
鸡 (十具炙干) 熟干地黄(焙) 当归(焙各半两) 牡蛎粉 黄 (锉各一两)浓朴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
妊娠小便无度。白薇散
白薇白芍药(各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
妊娠小便利,日夜无度。菟丝子丸
菟丝子(酒浸焙干别捣二两) 菖蒲肉苁蓉(酒浸切焙各一两) 蛇床子(酒浸三日河水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温酒下。
妊娠小便利,温气除寒。补下丸
葫芦巴(酒浸焙) 龙骨(研) 菖蒲(各半两) 远志(去心一两半) 补骨脂(炒)益智
上七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妊娠小便利。秦椒丸方
秦椒(去及闭口炒出汗六两) 香子(炒一两) 黄蜡(四两熬化入地黄汁少许搅匀)
上三味,捣罗二味为末,熔蜡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妊娠小便利,少腹急痛。艾叶丸
艾叶(炙) 干姜(生各一两)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益智(去皮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以饭压之。
妊娠小便日夜频数。椒菊丸
蜀椒(去及合口炒取红二两) 甘菊花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 菖蒲(各一两) 巴戟
上八味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
妊娠小便不禁,脐腹疼痛。熟干地黄丸
干地黄(焙) 巴戟天(去心)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 五味子山茱萸(醋浸一宿炒)菟丝子(酒
上一十三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温酒下。

虚劳腰脊冷疼,溺多白浊,灸脾募百壮,又灸三焦俞百壮,又灸章门百壮。
虚劳小便浊难,灸肾俞百壮。

小肠实,苦心下急热痹小肠内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治阳,手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
小腹肿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太阳大络,视其结脉,与阴厥小络,结而血者肿
上,取胃脘三里
小便不利少腹胀满,大小肠俞,随年壮。
灸两足内踝上大脉,名三阴交,各二十一壮,治小便白浊

伤寒小便清者,病不在里,仍在表也,当解表发汗。小便利者,病不在气分,而在血分,以小水由于气化也。
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
凡病伤寒而小水利者多吉,以内邪不甚也。
仲景曰∶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必胃燥,故不可复利小水也。
《论》曰∶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熏黄,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此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但当利其小便
伤寒表证未除,病在阳分者,不可即利小便。盖走其津液,取汗愈难,且恐大便干结也。

立斋曰∶疮疡小便淋漓频数,或茎中涩者,肾经亏损之恶证也,宜用加减八味丸,以补阴。足胫逆冷者,宜用八味丸,以补阳。若小便频数而黄者,宜用四物汤加参、术、麦门、五味,以滋肺肾。若小便短而少者,宜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门、五味,以补脾肺。若热结膀胱而不利者,宜用五淋散,以清热。若脾气燥热而不能化者,宜用黄芩清肺饮,以滋阴。若膀胱阴虚,阳无以生者,宜用滋肾丸。若膀胱阳虚无以化者,宜用六味地黄丸肾虚之患,多传此证,非滋化源则不救。若用黄柏知母反泻其阳,是速其危也。若老人阴痿思色,精气内败,茎中痛而不利者,用加减八味丸车前子牛膝。不应,更加附子,多有复生者。若精已竭而复耗之,大小便中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以前药加附子,亦有复生者。王太仆云∶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无以生。当滋其化源,若专用淡渗,复损真阴,乃速其危也。

小便即通常所说的尿。尿是由人体的肾脏产生的,并经泌尿系统中的尿道最后排出体外。通过排尿,人可以将新陈代谢中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起到净化机体肉环境的作用。一般来说,正常人一天的尿量1000~2000ml左右,男性比女性可略有增多。尿的颜色是浅黄色,透明,通常没有任何沉淀物的出现。刚刚从体内排出的尿液,多无特殊气味。如果时间长了,会出现氨水的臊味。正常人白天的尿量大概占当天尿量的2/3,夜里占1/3。通常人在睡觉后,不会有起夜现象,但老年人或者儿童,可有这种现象。
尿是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许多疾病,特别是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往往会出现尿的异常,包括有尿量的异常,尿液颜色的异常,尿液性状异常,以及排尿时伴有症状的异常等许多方面。掌握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异常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有很大的帮助。

伤寒论》中有许多讨论渴的条文,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渴多是伤津了,什么伤津呢?当然是热伤津。所以,连带地就会出现小便黄,小便短赤。可是在上述的282条里,口渴却不是小便黄,而是小便色白。也就是又口渴小便又清长。为什么呢?“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所以,这也是一个反常的现象,也是少阴病的一个特色。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前面的几篇,太阳篇里有没有讲口渴的?有。五苓散证就是讲口渴。如71条云:“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所以,太阳病的口渴兼小便不利,兼脉浮。阳明有没有渴?更有渴。白虎汤证,白虎人参汤证就有口渴。而且这个渴很厉害,要饮水数升,小便也一定短黄。少阳病里也有口渴,一个是小柴胡汤的加减里有治口渴的;另外,就是147条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也有口渴,这个口渴也兼有小便不利。以上三阳病都有口渴,但各有各的兼证,各有各的机理。到了三阴病,情况就不同了。所以,到太阴篇的时候就专门有一条条文谈到这个问题,如277条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而到少阴病又开始讲口渴,故282条云:“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这就明确地与太阴病的自利区分开来了。到了厥阴病,口渴更是成了它提纲条文的首证。因此,综观六经,只有太阴这一篇没有口渴,惟其不渴,这又成为太阴病的一个很大的特点。现在临床上的很多医生,见到口渴就是花粉麦冬一类的养阴生津药,这行不行呢?显然不行!如果这个渴是在阳明,那用养阴生津还算对证。如果是少阴的渴,你也用养阴生津,那就死定了。这是我们从少阴口渴引出的一些问题,由这些问题,大家会不会有所感受呢?我想应该有所感受。少阴病提纲就讨论到这里。

小便不快有何难,不用庸医说再三,
匾竹水煎连口咽,方知此法不虚传。

小便终朝难得下,莴苣一味捣成泥,
将来作饼脐中贴,能使泉流得应时。

小肠尿血不曾疏,采取新鲜刘寄奴
为末茶调空腹服,便中赤色自然无。

妊妇有胎不动腹不疼,而小便中时常有血流出者,人以为血虚胎漏也,谁知气虚不能摄血乎!夫血只能荫胎,而胎中之荫血,必赖气以卫之,气虚下陷,则荫胎之血亦随气而陷矣。然则气虚下陷,而血未尝虚,似不应与气同陷也。不知气乃血之卫,血赖气以固,气虚则血无凭依,无凭依必燥急,燥急必生邪热血寒则静,血热则动,动则外出而莫能遏,又安得不下流乎!倘气不虚而血热,则必大崩,而不止些微之漏矣。治法宜补其气之不足,而泄其火之有余,则血不必止而自无不止矣。方用助气补漏汤
人参(一两)      白芍(五钱,酒炒)
黄芩(三钱,酒炒黑)  生地(三钱,酒炒黑)
益母草(一钱)     续断(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血止,二剂再不漏矣。此方用人参以补阳气,用黄芩以泄阴火火泄则血不热而无欲动之机,气旺则血有依而无可漏之窍,气血俱旺而和协,自然归经而各安其所矣,又安有漏泄之患哉!
补血不用当归妙,以当归之香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