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

“白朮” 相关论述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补脾燥湿,利水,止汗。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
白朮有补脾燥湿的作用,故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及脾虚湿困腹胀泄泻等症。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2.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等症。
白朮既能燥湿,又能利水,故可用于水湿内停之痰饮或水湿外溢之水肿。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于表虚自汗
本品与黄耆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虚自汗。此外,本品又可用于安胎,治妊娠足肿、胎气不安等症,有内热者可与黄芩等配伍;腰酸者可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处方用名】生白朮(生用,燥湿、利水作用较好)、炒白朮、焦白朮(用麸皮炒黄用,减少燥性,功偏补脾。)、制白朮(蒸熟用,燥性减弱,用于补脾益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白朮是一味培补脾胃的药物,它补气的作用较弱,但苦温燥湿,能补脾阳。因脾司运化,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能升则健。如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必致里湿不化,水湿停留,而发生痰饮痞满泄泻等病症,都可应用本品。至于胃阴不足舌苔光剥,津液缺少,唇燥口干者,就不宜用性偏温燥白朮了。
2.过去上海有于于朮、冬朮、白朮三种,一般认为于于朮和冬朮作用较好,但现在上海地区已经简化,不再区分。
方剂举例】参朮散(验方):人参白朮白茯苓砂仁甘草薏苡仁、白莲肉、六曲山楂肉、肉豆蔻诃子陈皮木香。治脾虚泄泻
【文献摘录】《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别录》:「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暖胃消谷嗜食。」
《大明本草》:「利小便。」
珍珠囊》:「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得枳实痞满气分,佐黄芩安胎清热。」

治伤寒气脉不和,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冒涉风湿骨节疼痛;或中暑呕吐眩晕;及大病后将理失宜,食复劳复,病证如初。又治 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宁,肢体倦怠,潮热盗汗,脾胃虚损,面色痿黄,口吐酸水,脏腑滑泄,腹内虚鸣,反胃吐逆,心腹绞痛,久疟久痢;及膈气咽塞 坐卧不安;或饮食所伤,胸膈痞闷,腹胁膨胀;妇人胎前产后,血气不和;霍 不省人事。常服辟四时不正之气,及山岚瘴疫,神效不可具述。
山药桔梗茯苓(去皮) 甘草白芷陈皮(去白) 青皮(去白) 香附子(各 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木瓜干一片,紫苏三叶,煎七分,食前 服。若吐泻,入白梅煎;喘,入桑白皮杏仁煎伤寒劳复,入薄荷膈气,入木通三寸、 麝香少许。中暑呕逆,入香薷。产前、产后血气不和,入荆芥煎。霍乱,入藿香煎。气厥,入盐汤调下。

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 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莲子肉(去皮) 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脾胃不和,心腹痞闷,胁肋 胀,口苦无味,呕哕恶心,不思饮食,面 自利,肌体瘦弱,膈气翻胃
白朮(去芦,六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或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育神 温胃,逐湿消痰,不以四时,并宜服之。

调补冲任,扶养胎气。治妊娠宿有风冷,胎痿不长,或失于将理,动伤胎气,怀孕常服,壮气益血,保护胎脏。
牡蛎(烧粉,二两) 白朮 芎 (各四分) 蜀椒(去及闭口者,炒出汗,三分) 上杵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空心,食前。

治小儿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饭食减少,渐至羸瘦。
诃黎勒(炮,去核) 龙骨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当归(微炒,各半两) 木香 干 姜
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量儿大小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