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麦

( Fú Xiǎo Mài )

别名: 浮水麦 , 浮麦

浮小麦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虚热;止汗。主止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止汁,宜微炒用。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心经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2.《本经逢原》:浮麦消克敛盗汗,取其散皮膝之热也。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汗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附方:
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 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钦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干枣煎服。(《卫生宝鉴》)②治男子血淋不止: 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炮制:
拣去杂质,筛净灰屑,漂洗后晒干。《纲目》:焙用。
鉴别:
薄层角谱:取本品细粉0.1g,加70%乙醇1ml,冷浸过夜,上清液作点样用。并以果糖、蔗糖、棉子糠溶液做对照溶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1%cmc薄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液展开,展距10cm,重复1次。喷以a-萘酚硫酸溶液,加热后果糖、蔗糖、棉子糖显蓝紫色。
性状:
性状鉴定:干瘪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长约7mm,直径经2.6mm。表面黄白色,皱缩。有时尚带有未脱净的外稃志人稃。腹面有一深陷 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浅黄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四化建设性差。无臭,味淡。
以粒均匀、轻浮、无杂质为佳。
显微鉴别,颖果横切面:果皮与种皮愈合。果皮表皮细胞1列,壁较厚,平周壁尤甚;果皮中层细胞数列,壁较厚;横细胞1列,与果皮表皮及中层细胞垂直交错排列,有纹孔;有时在横细胞层下可见管细4胞。种皮棕黄色,细胞颓废皱缩,其内为珠心残余,细胞类方形,隐约可见层状纹理。内胚乳最外野为糊粉层,其余为富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
粉末特征: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①淀粉粒为主扁平的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直径30-40μm,侧面观呈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19μm,两端稍尖或钝圆,脐点裂缝状;少复粒,由2-4或多分粒组成。②横细胞成片,细长柱形,长28-232μm,直径6-21μm,壁念珠状增厚。③果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64-220μm,直径16-42μm,壁念珠状增厚。④果皮中层细胞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念珠状增厚。⑤非腺毛单细胞,长40-950μm,直径10-30μm,壁厚5-10μm。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我国主要食粮之一。
原形态:
小麦,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cm。秆直立,通常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cm,宽8-14mm,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cm;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mm,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科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颖短,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mm,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ticum aestivum l.
采收和储藏: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出处:
出自《本草汇言

浮小麦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止虚汗,养心安神。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
用法用量:
3~5钱。生用或炒香用。
性味:
甘,凉。
来源:
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果实成熟时采收,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浮小麦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骨蒸劳热,止自汗盗汗
①《本草蒙筌》:"敛虚汗。"
②《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③《现代实用中药》:"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炒焦研末。
性味:
甘咸,凉。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②《本草备要》:"咸,凉。"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②《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附方:
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干枣煎服。(《卫生宝鉴》)
②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炮制:
拣去杂质,筛净灰屑,漂洗后晒干。
《纲目》:"焙用。"
性状:
干燥颖果呈长圆形,长约2~6毫米,直径约1.5~2.5毫米。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略皱,腹面中央有较深的纵沟,背面基部有不明显的胚1枚,顶端有黄色柔毛。质坚硬,少数极瘪者,质地较软。断面白色或淡黄棕色。少数带有颖及稃。气无,味淡。以粒匀、轻浮,表面有光泽者为佳。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小麦"条。
来源:
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
出处:
本草汇言

“浮小麦” 相关论述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干瘪轻浮末成熟颖果或带桴的颖果。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经
【功效】止汗。
【临床应用】用于体虚多汗
浮小麦专敛虚汗,不论自汗盗汗均可应用,常配合黄耆麻黄根白朮,或五味子、?牡蛎等同用。
【处方用名】浮小麦(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牡蛎散和剂局方》:?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黄耆。治虚汗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本草备要》:「止虚汗盗汗劳热骨蒸。」

〔产北方者,入药。以霜雪多而性凉也。〕止盗汗,〔自汗亦止,煎汤代茶甚佳。〕除虚热。〔治劳热骨蒸有功。〕〕

涩、敛汗.
咸凉.止虚汗盗汗.(汗为心液、麦为心谷、浮者无肉、故能凉心.)劳热骨蒸.即水淘浮起者.焙用.麦麸、甘寒.(麦之凉全在皮、故面去皮即热.)与浮麦同性.(止汗之功次之.)
醋拌蒸.熨腰脚折伤风湿痹痛.(能散血止痛.)寒湿香港脚.胃腹滞气.互易至汗出.并良.(凡疮疡痘疮溃烂、不能着席者、用麦麸装褥卧、性凉而软、诚妙法也.)麦奴.(麦穗将熟、上有黑霉.治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疟.)

此数药者.禀质薄劣.取味淡平.具有虚声.渺无实能.鱼鱼鹿鹿.无济缓急.岂国老甘草.黄 之绵 君子之参苓.所能仿佛万一.然只可与共笑谈.不可与同患难也.今之医者.取其平淡无毒.谓能持王道者大要莫外此类.吁所协理诸病何病乎.果可以迂缓 茸之流.与商治策乎.予请逐节而详言之.枇杷叶固云治嗽矣.岂知人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金水二脏.必保养之.始能相生.病则俱病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原病式五志色欲之动.皆属相火.水衰而火无所制.得以冲逆于上.其水莫能救母之鬼贼鬼贼愈盛而受克愈亏矣论治法以苦寒泻火则土藏不堪以辛温补母而子金无济必惟益水滋肾以膏润纯甘之品得水少充则火便少熄火熄金复仍尔相生矣而轻飘之枇杷叶.从治肺之标得乎.石斛草固云清肺健脾益肾矣.此物果兼温凉两性乎.夫肺待清必属热.脾资健必本弱今母虚反为泻子子实而又补母何相混也大凡气之浓者主阳.味之浓者主.以轻虚之质.嚼蜡之味.谓能补肾得乎.扁豆不过蔬馔中一物.谓曰无伤脾胃可也.乃云能益脾和胃.抑何迂阔.薏苡亦诸谷中一侧谷耳.昔伏波载归以舟.亦必经年久服.或少见效.而取以为方药治病得乎.沙参本草谓能补肺之人参益肺之阳试思肺之阴何由而虚乎病自有本.金水相生.肺之即肾之阴也滋苗者必固其根.岂平淡升浮之沙参果可益阴乎.而易老取以代人参.殊不知体质既殊功能亦异.安能代也.惟葛稚川谓沙参主疗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盖疝及小腹引痛乃厥阴为患沙参金藏药也得相制耳.予每用此与升麻以疗疝症.往往奇中.愈信葛言不诬.若夫芡实莲须果可止遗固精乎.汪石山曰经云肾属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曰主蛰封藏之本.肾之处也.又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又曰阴阳宗筋之会.会于气街
灵枢厥气客于阴器.则梦接内.盖阴器宗筋之所聚也.而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之筋.皆结聚于阴器.与冲任督三脉之所会.
厥阴主筋.故诸筋皆通于厥阴肾为阴主藏精肝为阳主疏泄阴器乃泄精之窍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若阴客于其窍与所强之阳相感则精脱出而成梦阳强者非藏真之阳强乃肝脏所寄之相火强耳第病多端.亦有不专在肝肾.而在心肺脾胃之虚火反凌水土不制水金不胜木者然必传于肾肝而致精之失也有自然相传之理焉治法从肝肾本脏而得者独治本脏从他脏得者则以他脏为主.肝肾为标.由阴阳离决水火不济者则因而和之阳虚补气阴虚补血阳强者泻火实者益火本脏多主有余他脏或兼不足有正治反治从多从少之异何世医不辨阴阳水火.或清之涩之温之热之非使真水耗竭则令真阳痿败骨立脂枯.神消气陷.不可复救矣.前药岂能奏效万一哉.灯草木通虽曰甘淡渗窍.第病邪不一.而传于膀胱成淋者.病自有本.若以前药之属利胞之热未全善也.夫淋虽由热生湿.湿生则水液混浊.凝结为患.又有服金丹入房.致败精流于窍中.及饮食失宜.
七情过度.虚实不调.藏气不和.致肾虚膀胱受热.又有肺痿而上源失通调之令.有液枯而水道干涩不润.又有膏石血气沙劳冷七种之别.又有小肠移热而应于心者.又有痰积而渗入胞者又有小便不通与溺数而短.及溺血血淋血或失气化之常.或病脾而九窍不通.仲景亦谓胃气行则小便宣通.而淋亦有因脾虚太阴初作之气病热胀而成者大抵病固多端.不外虚实寒热.溯其源而治之.斯中病情矣.如浮小麦麻黄根气味索然.果可以疗汗脱之重症乎.即有他药佐使.亦属赘庞耳.夫人阴阳相维.营卫营运.无失常度.血气得灌溉护卫之用汗为心之液.主于气阳密乃固.则气不外泄.卫气虚自汗气虚盗汗伤寒盗汗.责在胆热.初症伤风而汗.有伤湿伤暑劳役柔 而汗者.有阳虚冷汗者.虽有阴阳寒热之殊.究竟皆元气之脱越.或虚惫不升耳.当从此根蒂处察虚实治之倘未得其窍即参 术苓亦难为用矧兹二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