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 Bái Biǎn Dòu )

别名: 藊豆 , 白藊豆 , 南扁豆 , 沿篱豆 , 蛾眉豆 , 羊眼豆 , 凉衍豆 , 白藊豆子 , 膨皮豆 , 小刀豆 , 树豆 , 藤豆 , 眉豆 , 火镰扁豆 , 峨眉豆 , 扁豆子 , 茶豆

白扁豆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健脾化湿,消暑。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生品捣研水绞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性味:
甘淡;微温;平
归经:
归脾、胃经
临床应用:
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糖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100%白扁豆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痢疾杆菌和有抑制作用;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等有解毒作用。白扁豆水提物对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制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白扁豆冷盐浸液0.3ml,对活性e-玫瑰花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即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3.毒性 白扁豆中含对人的红细胞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不溶于水的凝集素,有抗胰蛋白酶活性,可抑制实验动物生长,故属毒性成分。另含一种酶,有非竞争性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加热亦降低其活性,于10mg/kg浓度时,由于抑制了凝血酶(thrombin),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s延长至60s。
白扁豆提取的凝集素可区分人和羊、牛的红细胞,因为此凝集素仅凝集人的红细胞,法医可用此探测人血。
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0.62%,内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8.33%,亚油酸(linoleic acid)占57.95%,反油酸(elaidic acid)占15.05%,油酸(oleic acid)占5.65%,硬脂酸(stearic acid)占11.26%,花生酸(arachidic acid)占0.58%,山萮酸(behenic acid)占10.40%。又含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蛋氨酸(methionone),亮氨酸(leucine),苏氨酸(threonine),维生素(vitamin)b1及c,胡萝卜素(caroten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水苏糖(stachyose),麦芽糖(maltose),棉子糖(raffinose),l-2-哌啶酸(l-pipecolic acid)和具有毒性的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另含甾体。
炮制:
白扁豆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白扁豆取净白扁豆,照清炒法(药典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具焦斑。用时捣碎。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l回流提取,滤过,取滤液蒸干,滴加醋酥2-3滴和硫酸1-2滴,显黄色,变为红色、紫红色、污绿色。(检查甾类)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0.8-1.3c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稍有光泽,有的可见棕褐色斑点,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长7-10mm,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片,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部位为2列,长26-213μm,宽526μm,壁自内向外渐增厚,近外方有光辉带;支柱细胞l列,种脐部位3-5列,哑铃状,长12-109μm,宽34-54μm,缢缩部宽10-25μm,其下为10数列薄壁细胞,多切向延长。最内1列种皮细胞小,类方形。于叶细胞内含淀粉粒。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内含淀粉粒,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二侧有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型的细胞间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霜,受霜害后,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苗期需潮湿,应注意浇水。花期要求干旱,空气和土壤湿度大,容易落花。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种植。种子发芽率90%以上。温度在16-20℃,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10-14d出苗。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播,由于种子顶土能力弱,故播种前应先浇水,待可耕时立即下种,穴播,每穴放种子2-3粒,覆土0.6-1cm,略镇压。行株距(3-60)cm×45cm。
田间管理 出苗后不久即应培土。生长初期,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潮湿。苗高50-60cm,应设支架。花期不宜浇水,以免落花。应追肥,以磷、钾肥为主。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锈病,春天发生,防治可用可湿性硫黄粉500g加100kg水喷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用2.5%敌杀死防治。豆荚螟可在初孵幼虫期喷洒触杀剂防治。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扁豆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m。茎常呈淡紫色或淡绿色,无毛或疏被柔毛。三出复叶;叶柄长4-14cm;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柄长1.5-3.5cm,两侧小叶柄较短,长2-3mm,均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宽三角状卵形,长5-10cm,宽约与长相等,先端尖,基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线,两面均被短柔毛,沿叶脉处较多,基出3主脉,侧卧羽状;侧生小叶斜卵形,两边不均等。总状花序腋生,长15-25cm,直立,花序轴较粗壮;2-4花或多花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小苞片舌状,2枚,早落;花萼宽钟状,先端5齿,上部2齿几乎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边缘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长约2cm,旗瓣广椭圆形,先端向内微凹,翼瓣斜椭圆形,近基部处一侧有耳状突起,龙骨瓣舟状,弯曲几成直角;雄蕊10,1枚单生,其余9枚的花丝部分连合成管状,将雌蕊包被;子房线形,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先端有白色毛,柱头头状。荚果镰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长5-8cm,宽1-3cm,先端较宽,顶上具一向下弯曲的喙,边缘粗糙。种子2-5颗,扁椭圆形,白色、红褐色或近黑色,长8-13mm,宽6-9mm,厚4-7mm,种脐与种脊长而隆起,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花期6-8月,果期9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ichos lablab l.
采收和储藏:秋季种子成熟时,摘取荚果,剥出种子,晒干,拣净杂质。

白扁豆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
9~15g。
性味:
甘,微温。
归经:
归脾、胃经
炮制:
白扁豆: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炒至微黄色,用时捣碎。
扁豆:取净白扁豆,置沸水中煮至皮微鼓起和松软,捞出,倒入凉水,搓去皮,晒干,捣碎用;或炒黄用。(皮晒干即为扁豆皮
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为1 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 列,光辉带明显。支柱细胞1 列,呈哑铃状,种脐部位为3~5列。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形的细胞间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性状:
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来源:
本品为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白扁豆” 相关论述

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脾经。主补脾益气,和中止泻,醋制能疗霍乱转筋,解酒毒及河毒,一切草木毒。叶主蛇虫咬伤,花主赤白带下
按∶扁豆性味,皆与脾家相得,宜独入之,然此剂最为泥膈,惟入健脾药中,则能补脾,若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常用名』扁豆、蛾扁豆
『产地』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炒扁豆,将锅烧热,投入扁豆,炒至黄色为度,炒后起健胃扶脾作用。或用砂炒亦可。
『用量』9~15克。
『贮存』装铁箱内加盖,防虫,防鼠。


补脾,除湿,消暑
甘温腥香。色白微黄,脾之谷也。调脾暖胃,通利三焦,降浊升清,消暑除湿(能消脾胃之暑),止渴止泻,专治中宫之病(土强湿去,正气自旺)。解酒毒,河豚毒(《备急方》∶新汲水调末服,能解砒毒)。多食壅气,子粗圆、色白者入药,连皮炒,研用,亦有浸去皮及生用者。


炒用。
甘,平,无毒。和中下气,调脾暖胃,消暑除湿,止渴住泻。疗霍乱吐利,除带下赤白。
霍乱吐泻,同香薷煎服。(验方第一。)
霍乱转筋,醋合末服之。(第二。)
消渴不止,同花粉蜜丸,花粉汤下。(第三。)
白带,炒为末,每米汤下。(第四。)
砒霜毒,生研入水绞汁服。(第五。)
诸鸟肉毒。同上。(第六。)
疮痂痒而痛,捣封之,痂落即愈。(第七。)
血崩不止扁豆花焙末,炒米煮饮,入盐少许调下。(第八。)
白带。同上。(第九。)
霍乱吐下,扁豆叶,水煎服。(第十。)


味甘,气微温。无毒。园圃俱种,苗蔓引长。开花紫白两般,结实黑白二种。实藏荚内,秋老采收。白者扁豆名,黑者鹊豆唤。惟白入药,下气和中。霍乱吐逆能除,河肫酒(曝干研末,米饮调服。)
叶敷蛇虫咬伤,(和醋捣烂,敷咬处。)

禀土中冲和之气,味甘气香,性温无毒。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通利三焦,升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和中下气,消暑解毒醒脾除湿,霍乱吐痢,解酒、河豚鱼毒。久食补五脏头不白,女人带下血崩并堪治之。叶,气味相同,亦主转筋霍乱。花,焙干为末,米饮调服二钱,神治血崩不止,花有紫、白二色,豆有黑白二种,入药惟紫花豆白者为良。若豆黑及紫色者,乃名鹊豆,并不入药。
白扁豆,辟暑气,清湿热醒脾元,治霍乱和中,下气止泻,扶升清降浊,通理三焦解诸毒,治带下
主治(痘疹合参) 生用则清暑养胃,炒用则健脾止泻。

〔甘平,入脾、胃二经,或炒研,或生用。〕善补脾胃,能除湿热,疗霍乱,〔有和中下气,化清降浊消暑之能。〕治呕逆,〔和中下气之功。〕痢疾须征,〔取其能除湿热,消暑和中。〕泄泻宜尝,理带下颇验,〔皆补脾除湿之效。〕解诸毒甚良。〔能解酒毒 鱼,诸鸟六畜肉毒,及一切草木砒霜毒,生研末冷水服〕。补益之品。
寒热外邪方炽者禁用。。

白扁豆,味甘,气微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下气和中,除霍乱吐逆,解河豚酒毒,善治暑气。佐参、茯、二术,止泻实神。但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享为佳矣。
或谓白扁豆非固胎之药,前人安胎药中往往用之,何故?盖胎之不安者,由于气之不安,白扁豆尤能和中,故用之以和胎气耳。母和而安,即谓之能安胎也。亦可但单用此味,以安骤动之胎,吾从未见其能安者矣。
或问白扁豆气味凉薄,亦可有可无之物,先生删药味甚多,何独不删白扁豆?夫扁豆五谷中最纯之味,淡而不厌,可以适用者,不止入汤剂也,或入于丸剂,或磨粉而调食,均能益人。况功用不独安胎,尤善种子。凡妇人之不受孕者,半由于任、督之伤也,白扁豆善理任、督,又入脾、胃二经,同人参、白术用之,引入任、督之路,使三经彼此调和,而子宫胞胎自易容物。予所以特登此味,以为毓麟之资,岂漫然而收录乎哉。

补脾、除湿消暑.
甘平.腥香微黄.(脾之谷也.)调脾和胃.降浊升清.消暑除湿.(能消脾胃之暑.)止渴止泻.专治中宫之病.(土强湿去、正气自旺、所以能疗呕吐霍乱、及带下诸证.赤白带下、炒研末、米饮服二钱、霍乱转筋、研末、醋汤和服、俱妙.)中和轻缓.故无禁忌.然多食能壅气.伤寒邪炽者勿服.生用或炒研.

甘、淡。入足太阴经气分。调和脾胃,通利三焦,化清降浊,消暑除湿。治霍乱,疗呕逆,止泄泻,解消渴;配花粉,治消渴饮水;配龙芽,疗肠风下血;配香薷,治寒热吐泻;合绿豆,解热毒痢
炒研用。恐气滞,同陈皮炒。治吐泻,醋制。止湿火吐血,炒炭。
单食多食,壅气伤脾。

米饮调末,治赤白带下。入盐少许,疗血崩不止

捣汁,治霍乱吐泻转筋。罨咬毒。

〔害〕多食壅气,患寒热者不可食,盖邪未尽,及伤寒外邪方炽,不可服此补益之物耳。
如脾胃虚及伤食劳倦,发寒热者,不忌。
〔利〕甘温,补脾胃,降浊升清,消暑除湿,止渴止泻,专治中宫之病。衣,清皮肤之湿热。叶,利暑湿
修治〕炒研,或生用,或去皮炒。时珍曰∶凡用取硬壳扁豆子,连皮炒熟入药。

味甘.入手太阴经.功专下气消暑.得香薷霍乱吐利.得天花粉消渴.炒研米汤调服.治赤白带伤寒邪炽者勿服.用皮胜于用肉.以皮清暑而不壅气.若用之补脾.则皮肉全用为是.

性味甘平,健脾消暑,止泻除湿。消暑生用,健脾炒用。多食、久食,但能滞气
叶∶并能清暑和中,故暴痢宜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