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子

( Jiǔ Zǐ )

别名: 韭菜子 , 韭菜仁

韭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补益肝肾;壮 阳固精。主肾虚阳痿;腰膝酸软;遗精;尿频;尿浊带下清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肝;肾经
各家论述:
1.《别录》:主梦泄精溺白(一作溺血)。
2.《日华子本草》:暖腰膝。
3.《滇南本草》: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治阳萎
4.《纲目》: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
5.《本草汇言》:通淋浊,利小水。
6.《本草正》:妇人阴寒少腹疼痛。
7. 姚可成《食物本草》:研末,治白痢白糖拌,赤痢黑糖拌,陈米饮下。
8.《本草再新》:治筋骨疼痛,赤白带下
9.《岭南采药录》:患烂鼻渊,烧烟熏之。内服能散跌打损伤瘀。
10.《现代实用中药》:治疝痛
11.《纲目》:韭乃肝之菜,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素问》曰,足厥阴病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12.《本经逢原》:韭子,惟肾气过劳,不能收摄者为宜,若阴虚火旺亢阳不交、独阴失合误用,是抱薪救焚矣。大抵韭之功用,全在辛温散结,子则啬精,而壮火炽盛,则为戈戟。今人以韭子熏龋齿出虫,然能伤骨坏齿,不可不知。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用。
化学成分:
种子含硫化物,甙类,维生素(vitamin)c等。
附方:
①治虚劳尿精: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千金方》)②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韭子四两,舶上茴香(炒)、补骨脂(炒)、益智仁鹿角霜白龙骨三两(煅,别研细如粉)。上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一两,同煮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魏氏家藏方》)③治腰脚无力:韭子一升(拣净,蒸两炊久,曝干,簸去黑皮,炒黄,捣粉),安息香二大两(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捣为丸,梧子大,如干,入少蜜。每日空腹酒下三十丸,以饭三、五匙压之。(《海上集验方》)④治女人带下及男子肾虚冷,梦遗韭子七升。醋煮千沸,焙,研末,炼蜜丸,梧干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千金方》)⑤治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住,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其病名强中,乃肾滞漏疾也: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日三。(《经验方》)⑥烟熏虫牙:瓦片煅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救急易方》)
炮制:
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日华子本草》:拣净,蒸熟,暴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扁卵形,一面微凹,另面隆起,先端钝,基部稍尖,长3-4mm,宽2-3mm。表面黑色,隆起面有明显的网状皱纹,凹入面皱纹不甚明显,基部有两个小突起,较短的突起顶端灰棕色或灰白色,为种脐,较长的突起顶端为珠孔。纵切面可见种皮菲薄,胚乳灰白色,弯曲,子叶1枚。质坚硬。气特异,嚼之有韭菜味。
以粒饱满、色黑、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处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较平整,细胞壁厚,外壁被有薄角质层,细胞腔含暗褐色物质,其下为数列棕黄色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形大,壁甚厚,有大形纹孔,胞腔内含有糊粉粒及脂肪油。
粉末特征:灰黑色。①种皮表皮细胞黑色或棕黑色,长条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7-)74-139(200-)μm,表面具网状纹理。②胚乳细胞众多,多破碎,有较多大的类圆形或长圆形纹孔。
生境分布:
全国广泛栽培。
原形态:
韭,多年生草本,高20-45cm。具特殊强烈气味。根茎横卧,鳞茎狭圆锥形,簇生;鳞式外皮黄褐色,网状纤维质。叶基生,条形,扁平,长15-30cm,宽1.5-7mm。总2裂,比花序短,宿存;伞形花序簇生状或球状,多花;花梗为花被的2-4倍长;具苞片;花白色或微带红色;花被片6,狭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7mm;花丝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长为花被片的4/5,狭三角状锥形;子房外壁具细的疣状突起。蒴果具倒心形的果瓣。花、果期7-9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韭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
采收和储藏:韭抽薹开化后,约经30d种子陆续成熟,种壳变黑,种子变硬时,用剪刀剪下花茎,分期分批进行,剪下花茎扎成小把,挂在通风处,或放在席上晾晒,待种子能脱粒时再行脱粒,晒干。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韭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治阳痿梦遗小便频数遗尿,腰膝酸软冷痛,泻痢带下淋浊
①《别录》:"主梦泄精溺白(一作溺血)。"
②《日华子本草》:"暖腰膝。"
③《滇南本草》:"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治阳痿。"
④《纲目》:"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
⑤《本草汇言》:"通淋浊,利小水。"
⑥《本草正》:"妇人阴寒少腹疼痛。"
⑦姚可成《食物本草》:"研末,治白痢白糖拌,赤痢黑糖拌,陈米饮下。"
⑧《本草再新》:"治筋骨疼痛,赤白带下。"
⑨《岭南采药录》:"患鼻渊,烧烟熏之。内服能散跌打损伤瘀。"
⑩《现代实用中药》:"治疝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咸。"
②《纲目》:"辛甘,温,无毒。"
归经:
①《纲目》:"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经。"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用。
化学成分:
韭菜种子含生物碱和皂甙。
附方:
①治虚劳尿精: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千金方》)
②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韭子四两,舶上茴香(炒)、补骨脂(炒)、益智仁鹿角霜白龙骨三两(煅,别研细如粉)。上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一两,同煮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魏氏家藏方》)
③治腰脚无力:韭子一升(拣净,蒸两炊久,曝干,簸去黑皮,炒黄,捣粉),安息香二大两(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捣为丸,梧子大,如干,入少蜜。每日空腹酒下三十丸,以饭三、五匙压之。(《海上集验方》)
④治女人带下及男子肾虚冷,梦遗韭子七升。醋煮千沸,焙,研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千金方》)
⑤治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住,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其病名强中,乃肾滞漏疾也: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日三。(《经验方》)
⑥烟熏虫牙:瓦片煅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救急易方》)
【名家论述】①《纲目》:"韭乃肝之菜,肾主闭藏,肝主硫泄。《素问》曰,足厥阴病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主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②《本经逢原》:"韭子,惟肾气过劳,不能收摄者为宜,若阴虚火旺亢阳不交、独阴失合误用,是抱薪救焚矣。大抵韭之功用,全在辛温散结,子则啬精,而壮火炽盛,则为戈戟。今人以韭子熏龋齿出虫,然能伤骨坏齿,不可不知。"
炮制:
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日华子本草》:"拣净,蒸熟,暴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性状:
干燥种子呈扁卵圆形或类三角状扁卵圆形,一面子或微凹,一面稍隆起,顶端钝,基部微尖,长3~4毫米,宽2~3毫米。表面黑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基部有种脐,突起,灰棕色。纵切面在扩大镜下可见种皮菲薄、皱缩,胚白色,弯曲,胚乳灰白色。质坚硬。气特异,味辣,嚼之有韭菜味。以色黑、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产量较大。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种子。秋季果熟时采收,将果实摘下,晒干,搓出种子,簸净果皮及杂质。
出处:
本草经集注

“韭子” 相关论述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种子
性味归经】辛、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温肾壮阳固精
【临床应用】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症。
本品具有温肾壮阳固精的功效,所以对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遗精、腰膝痿软、小便频数遗尿等症,为常用之品,可与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菟丝子等同用。亦可单用本品,作散剂内服。
【处方用名】韭子韭菜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或作散剂内服。
【附药】韭菜根:即韭菜的根。性味辛温。功能止汗。适用于盗汗、虚汗。一般用量为三十至五十支,煎服。
方剂举例】秘精丸济生方》:韭子菟丝子牡蛎龙骨五味子桑螵蛸白石脂茯苓。治肾气不固、滑精频作。
【文献摘录】《别录》:「主梦中泄精,溺血。」
本草纲目》:「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


蒸熟,去黑皮,炒用。
辛甘而温,无毒。止男子遗溺泄精,疗女子白淫白带;补肝肾而暖腰膝,助命门而除筋痿
梦遗溺白,每日空心生吞二十粒,盐水下。又炒末,每酒下三钱,频服。(验方第一。)
强中不痿,精流不住,同故纸为末,每水煎服三钱。(第二。)
女子白带韭子数两,醋煮千沸,焙末蜜丸豆大,每三十丸,空心酒下。(第三。)
男子梦遗。同上。(第四。)
虫牙痛,用瓦片烧红,入韭子数钱,香油数点,待烟起,以竹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虫出为效,空心酒下。(第五。)

韭,味辛微散,气温性急。温中下气,归心益阳,暖膝胫,和脏腑,除胸腹 癖痼冷,止茎管白浊遗精,活血解毒。少用则有益于肾,多食则有损于心,蜜食杀人,不可不戒。
韭子善止遗精,功胜于叶,然亦不可多用也。
或问《神农本草》云病患可久服韭,而吾子曰不可多食,岂神农非欤?嗟乎。《神农本草》因传世既久,远落误传耳。夫韭性辛温,尤善通利。虽曰益肾,未免消多于补,多食能令人神昏,正伤心之明验。此予所以戒之也。

千金方精极类用韭子以治遗精、梦失、小便白浊者,盖九方焉,而单用韭子者居其半。夫韭子辛热物耳,何孙思邈取之深也?昆谓用之以治便浊者,用其辛热之气,燔其湿土,使蒸溽上行而不下,乃釜底加薪之法,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用之以治遗精者,用其辛热之气以壮真阳,使之涵乎阴精而不漏,乃益土防水之法,卫外而为固也。凡此方外不传之秘,惟可与知者道耳。

痿证大都主热,痹证大都主寒。然痿证亦有寒者,痹证亦有热者,此不可泥也。《内经》曰∶淫气喘息聚在肺。淫气忧思,聚在心。淫气遗溺聚在肾。淫气之竭,聚在肝。淫气肌绝聚在脾。此五证者,非温药不足以疗之也,宜于天雄附子川乌硫黄蜀椒蛇床子韭子小茴香消息之。

此六物者,湿热之品也,取之者何?凡人艰嗣者,多有下虚,而胃中之湿袭之,内生胞痹肾痹、白滞之疾,故令精寒而不嗣也。能于此数物酌而用之,则去而宜子矣。

素问食气入胃,浊气归心。韭味辛臭浊,故归心尤易。以其归心,故素问心病宜食韭叶。然必心为阴壅,阳不能达,借韭以达之,非可疗一切心病也。
胃脘瘀血作痛者,饮韭汁极效。盖韭以入胃之浊气归心,即以留胃之浊质治胃,推此以治胸痹、吐衄、膈噎诸证,亦即下气散瘀之功。
别录韭子主梦中泄精溺白。邹氏以素问阴藏精而起亟,阳卫外而为固释之,极是。盖阳不维起亟而藏精,不维阳则阳不为固而卫外。梦中泄精者,阳不维也。溺白者,不维阳也。韭丰本而子又入肾,甘温足以起亟,酸温足以为固。兼斯二长,所以为梦中泄精与溺白之妙品。此但阴阳两不相维,若虚甚而患是证,则韭子无能为役,或当更加以温固之剂矣。

辛甘温,补肝肾助命门暖腰膝。

(入药拣净.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气味
辛甘温无毒.阳也.
【主治】
梦中泄精溺血.暖腰膝.治鬼交甚效.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故三因方治下元虚冷.小便不禁.或成白浊.有家韭子丸.盖韭乃肝之菜.入足厥阴经.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素问云.足厥阴病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味辛甘温.入足少阴厥阴经.功专补肝肾.得龙骨桑螵蛸.治遗尿泄精溺血白带白淫等症.下部有火.阴气不固者勿服.每日空心生吞廿粒.盐汤下.治梦遗溺白.烧熏虫牙痛良.韭花食之动风.

味辛,性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秘精敛血,暖膝强腰。
韭子补肾肝,治白淫赤带,腰膝软弱,宗筋下痿,精液常流。
韭菜汁治吐衄便溺诸血,行打扑损伤诸瘀,疗女子经脉逆行,止胸膈刺痛如锥,消散胃脘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