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
参考: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间质性肾炎 , 狼疮性肾炎 , 慢性肾盂肾炎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地中海贫血 , 急性白血病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特发性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 骨髓纤维化 , 多发性骨髓瘤 , 恶性组织细胞病 ,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 垂体性侏儒症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营养性贫血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巨幼细胞性贫血 , 高钾血症 , 脑动脉硬化症 , 心血虚 , 心阴虚 , 过度衰弱 , 心阳虚 , 心气血两虚 , 肝血虚 , 肝阴虚 , 脾气虚 , 肾阴阳两虚 , 心肝血虚 , 心脾两虚 , 心肺气虚 , 心肾阳虚 , 肝肾阴虚 , 肺肾阴虚 , 溶血性贫血 , 少精症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白血病
“虚劳” 相关论述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原因及各类症状,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金元以后,许多医家对虚劳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如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脾、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好的论述。清代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可以说是中医内科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病证。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虚劳。《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所说的“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而成为虚劳。结合临床所见,引起虚劳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禀赋薄弱,因虚致病多种虚劳证候的形成,都与禀赋薄弱,体质不强密切相关。或因父母体弱多病,年老体衰,或胎中失养,孕育不足,或生后喂养失当,水谷精气不充,均可导致禀赋薄弱。先天不足、禀赋薄弱之体,易于罹患疾病,并在病后易形成久病不复的状态,使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甚,而成为虚劳。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适当的劳作,包括脑力及体力的劳动,为人的正常生活以及保持健康所必需。但烦劳过度则有损健康,因劳致虚,日久而成虚劳。在烦劳过度中,以劳神过度及恣情纵欲较为多见。忧郁思虑,积思不解,所欲未遂等劳神过度,易使心失所养,脾失健运,心脾损伤,气血亏虚,久则形成虚劳。而早婚多育,房事不节,频犯手淫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久则形成虚劳。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饮酒过度等原因,均会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日久形成虚劳。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大病之后,邪气过盛,脏气损伤,正气短时难以恢复,日久而成虚劳。久病而成虚劳者,随疾病性质的不同,损耗人体的气血阴阳各有侧重。如热病日久,则耗伤阴血;寒病日久,则伤气损阳;瘀血日久,则新血不生;或病后失于调理,正气难复,均可演变为虚劳。
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由于辨证诊断有误,或选用药物不当,以致精气损伤。若多次失误,既延误疾病的治疗,又使阴精或阳气受损难复,从而导致虚劳。在现今的临床实践中,也有过用某些化学药物或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过多,使阴精及气血受损,而形成虚劳者。
以上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而其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更为重要。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
【临床表现】
虚劳多发生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及大病久病,精气耗伤的患者。病程一般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
虚劳以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损所致的虚弱、不足的证候为其特征,在虚劳共有特征的基础上,由于虚损性质的不同而有气、血、阴、阳虚损之分。气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血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阴虚损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
【诊断】
1.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肺痨及真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鉴别诊断】
1.肺痨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宋代以后,即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抗结核)为主要治则;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
2.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其主要的区别有二:①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而其他病证的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例如:眩晕一证的气血亏虚型,虽有气血亏虚的症状,但以眩晕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水肿一证的脾阳不振型,虽有脾阳亏虚的症状,但以水肿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②虚劳一般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虽然也以久病属虚者为多,但亦有病程较短而呈现虚证者。例如泄泻一证的脾胃虚弱型,以泄泻伴有脾胃亏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病例中有病程长者,但亦有病程短者。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说:“五脏虽分,而五脏所藏无非精气,其所以致损者有四:曰气虚、日血虚、日阳虚、曰阴虚”,“气血阴阳各有专主,认得真确,方可施治”。一般说来,病情单纯者,病变比较局限,容易辨清其气、血、阴、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但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致两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2.辨兼夹病证的有无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施治时还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等。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若有以上兼夹病证,在治疗时应分别轻重缓急,予以兼顾。
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在应用补益这个基本原则治疗虚劳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三点:①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②对于虚中央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③虚劳的病程较长,影响的因素较多,要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密切结合起来,方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分证论治
为了便于临床运用,虚劳的辨证论治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
『气虚』
·肺气虚;
症状: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
本方具有补益肺肾、敛肺肃肺的功效。方中以人参、黄芪益气补肺,熟地、五味子益肾敛肺,紫菀、桑白皮肃肺止咳。
无咳嗽者,可去桑白皮、紫菀。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固表敛汗。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心气虚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七福饮。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养心宁神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心失所养所致的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不寐等症。本方系由五福饮加酸枣仁、远志而成。方中以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心,熟地、当归滋补阴血,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自汗多者,可加黄芪、五味子益气固摄,饮食少思,加砂仁、茯苓开胃健脾。
·脾气虚
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加味四君子汤。
本方具有益气健脾除湿的功效。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茯苓、扁豆健脾除湿。
胃失和降而兼见胃脘胀满,嗳气呕吐者,加陈皮、半夏和胃理气降逆。食积停滞而见脘闷腹胀,嗳气酸腐,苔腻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胃。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而兼见腹痛即泻、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温中散寒。
·肾气虚
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补肾。
方药:大补元煎。
本方具有益气补肾、生精养血的功效。方中以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熟地、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神疲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如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补肾固摄。脾失健运而兼见大便溏薄者,去熟地、当归,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固涩。
在气、血、阴、阳的亏虚中,气虚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其中尤以肺、脾气虚为多见,而心、肾气虚亦不少。肝病而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弱等气虚症状时,多在原肝病辨治的基础上结合脾气亏虚论治。
『血虚』
·心血虚
症状: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宁心。
方药:养心汤。
本方具有益气生血、养血宁心的功效。方中以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益气生血,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血宁心,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以助气血之生化。
失眠、多梦较甚,可加合欢花、夜交藤养心安神。
·脾血虚
症状:体倦乏力,纳差食少,心悸气短,健忘,失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细缓。
治法;补脾养血。
方药:归脾汤。
方中以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补血,茯神、酸枣仁、龙眼肉、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本方为补脾与养心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为治脾血虚及心血虚的常用方剂。
·肝血虚
症状: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筋惕肉困,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补血养肝。
方药:四物汤。
本方具有养血调血,补而不滞的功效。方中以熟地、当归补血养肝,芍药、川芎和营调血。
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鸡血藤增强补血养肝的作用。胁痛,加丝瓜络、郁金、香附理气通络。目失所养,视物模糊,加楮实子、枸杞子、决明子养肝明目。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故血虚之中以心、脾、。肝的血虚较为多见。
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由于血为气母,血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而且在中医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补血不宜单用血药,而应适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所以在治疗各种血虚的证候时,应结合健脾益气生血之法,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圣愈汤等方剂,都体现了这一治疗思想。
『阴虚』
·肺阴虚
症状:干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
本方有滋养肺阴、清热润燥的功效。方中以沙参,麦冬、玉竹滋养肺阴,天花粉、桑叶、甘草清热润燥。
咳嗽甚者,加百部、款冬花肃肺止咳。咯血,加白及、仙鹤草、小蓟凉血止血。潮热,加地骨皮、银柴胡、秦艽、鳖甲养阴清热。盗汗,加牡蛎、浮小麦固表敛汗。
·心阴虚
症状: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
本方为滋阴养心的常用方剂。方中以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养阴清热,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丹参、柏子仁、酸枣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
火热偏盛而见烦躁不安,;口舌生疮者,去当归、远志之辛温,加黄连、木通、淡竹叶清心泄火,导热下行。潮热,加地骨皮、银柴胡、秦艽清退虚热。盗汗,加牡蛎、浮小麦固表敛汗。
·脾胃阴虚
症状: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
本方具有滋阴益胃的功效,方中以沙参、麦冬、生地、玉竹滋阴养液,冰糖养胃和中。
口干唇燥甚者,为津亏较甚,加石斛、花粉滋养胃阴。不思饮食甚者,加麦芽、扁豆、山药益胃健脾。呃逆,加刀豆、柿蒂、竹茹扶养胃气,降逆止呃。大便干结,将原方之冰糖改用蜂蜜,以收润肠通便之效。
·肝阴虚
症状: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困,面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阴。
方药:补肝汤。
本方具有养血柔肝,滋养肝阴的功效,方中以地黄、当归、芍药、川芎养血柔肝,木瓜、甘草酸甘化阴,麦冬、枣仁滋养肝阴。
头痛、眩晕、耳鸣较甚,或筋惕肉困,为风阳内盛,加石决明、菊花、钩藤、刺蒺藜平肝熄风潜阳。目干涩畏光,或视物不明者,加枸杞子、女贞子、草决明养肝明日。急躁易怒,尿赤便秘,舌红脉数者,为肝火亢盛,加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肾阴虚
症状: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左归丸。
本方具有较强的滋补肾阴的作用。方中以熟地、龟板胶、枸杞、山药、菟丝子、牛膝滋补肾阴;山茱萸、鹿角胶温补肾气、助阳生阴。
遗精,加牡蛎、金樱子、芡实、莲须固肾涩精。潮热、口干、咽痛、脉数为阴虚而火旺,去鹿角胶、山茱萸,加知母、黄柏、地骨皮滋阴泻火。
五脏的阴虚在临床上均较常见。
『阳虚』
·心阳虚
症状: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
治法:益气温阳。
方药:保元汤。
方中以人参、黄芪益气扶正,肉桂、甘草、生姜温通阳气,共奏益气温阳之效。
心胸疼痛者,酌加郁金、川芎、丹参、三七活血定痛。形寒肢冷,为阳虚较甚,酌加附子、巴戟天、仙茅、仙灵脾、鹿茸温补阳气。
·脾阳虚
症状: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汤。
本方具有益气健脾,温中祛寒之功效。方中以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附子、干姜温中祛寒。
腹中冷痛较甚,为寒凝气滞,可加高良姜、香附或丁香、吴茱萸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食后腹胀及呕逆者,为胃寒气逆,加砂仁、半夏、陈皮温中和胃降逆。腹泻较甚者,为阳虚温甚,加肉豆蔻、补骨脂、苡仁温补脾肾,涩肠除湿止泻。
·肾阳虚
症状: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腹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右归丸。
本方具有温补肾阳,兼养精血的作用,为治肾阳虚衰的常用方剂。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杜仲、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温补肾气;熟地、山药、枸杞、当归补益精血,滋阴以助阳。
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莲须,或金锁固精丸以收涩固精。脾虚以致下利清谷者,减去熟地、当归等滋腻滑润之晶,加党参、白术、苡仁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命门火衰以致五更泄泻者,合四神丸温脾暖肾,固肠止泻。阳虚水泛以致浮肿、尿少者,加茯苓、泽泻、车前子,或合五苓散利水消肿。肾不纳气而见喘促、短气,动则更甚者,加补骨脂、五味子、蛤蚧补肾纳气。
阳虚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阳虚则生寒,症状比气虚重,并出现里寒的症状。阳虚之中,以心、脾、肾的阳虚为多见。由于肾阳为人身之元阳,所以心、脾之阳虚日久,亦必病及于肾,而出现心肾阳虚或脾肾阳虚的病变。
为了便于辨证和治疗,将虚劳归纳为气、血、阴、阳亏虚四类,但临床常有错杂互见的情况。一般来说,病程短者,多伤及气血,可见气虚、血虚及气血两虚之证;病程长者,多伤及阴阳,可见阴虚、阳虚及阴阳两虚之证。而气血与阴阳的亏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津液精血都属于阴的范畴,但血虚与阴虚的区别在于:血虚主要表现血脉不充,失于濡养的症状,如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等;阴虚则多表现阴虚生内热的症状,如五心烦热,颧红,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阳虚可以包括气虚在内,且阳虚往往是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气虚表现为短气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脉弱等症状;阳虚则这些症状进一步加重,且出现阳虚里寒的症状,如倦怠嗜卧,形寒肢冷,肠鸣泄泻,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虚劳的治疗应从多方面着手,除药物外,气功、针灸、推拿、食疗等均可配合使用。
【转归预后】
虚劳一般病程较长,多为久病痼疾,其转归及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脾肾的盛衰,能否解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脾肾未衰,元气未败,形气未脱,饮食尚可,无大热,或虽有热而治之能解,无喘息不续,能受补益等,为虚劳的顺证表现,其预后较好。反之,形神衰惫,肉脱骨痿,不思饮食,泄泻不止,喘急气促,发热难解,声哑息微,或内有实邪而不任攻,或诸虚并集而不受补,舌质淡胖无华或光红如镜,脉象急促细弦或浮大无根,为虚劳的逆证表现,其预后不良。
【预防与调摄】
凋摄护理对虚劳的好转、治愈具有重要作用。
1.避风寒,适寒温。虚劳过程中,感受外邪,耗伤正气,通常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而虚劳病人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又容易招致外邪入侵,故应注意冷暖,避风寒,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2.调饮食,戒烟酒。人体气血全赖水谷以资生,故调理饮食对虚劳至关重要。一般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伤脾胃为原则。对辛辣厚味,过分滋腻、生冷不沽之物,则应少食甚至禁食。吸烟嗜酒有损正气,应该戒除。
3.慎起居,适劳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根据自己体力的情况,可适当参加户外散步,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活动。病情轻者,可适当安排工作和学习。适当节制房事。
4.舒情志,少烦忧。过分的情志刺激,易使气阴伤耗,是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持情绪稳定,舒畅乐观,则有利于虚劳的康复。
【结语】
虚劳是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其范围相当广泛。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损伤,久病失治等多种原因均会导致虚劳,其共同点是久虚不复而成劳。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虚劳的基本病机。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故应同时注意气血阴阳相兼为病及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虚则补之”,补益是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应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并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治疗当补中有泻,补泻兼施,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耗伤正气。做好调摄护理,对虚劳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摘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难经·十四难》:“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
《景岳全书·虚损》:“病之虚损,变态不同,因有五劳七伤,证有营卫脏腑。然总之则人赖以生者,惟此精气,而病惟虚损者,亦惟此精气。气虚者,即阳虚也;精虚者,即阴虚也。”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医宗必读·虚劳》:“夫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独举脾肾者,水为万物之源,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脾、治肺、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不居集·上集·卷十》:“虚劳日久,诸药不效,而所赖以无恐者,胃气也。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主,胃气旺则五脏受荫,水精四布,机运流通,饮食渐增,津液渐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
【现代研究】
虚劳是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上表现出一派生理机能减退或失调的症状。近10余年来,许多医学工作者对虚证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这对探讨虚劳的实质,促进虚劳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着重介绍脾虚、肾虚研究的进展。
·脾虚的研究概况.
1.脾虚证的机制杨氏通过实验认为,脾气虚发生的机制是:脾气不足则受纳与运化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气血生化不足,造成红细胞膜蛋白b区在分子水平上的异常变化,不能进行阴离子交换,造成缺氧状态,以致出现少气懒言、四肢倦怠等脾气虚症状。这种缺氧不是因为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而是由于二氧化碳不能正常交换,红细胞膜上碳酸酐酶活性代偿性增高,增加了碳酸酐酶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或减缓氧的释放,从而出现脾虚的各种临床表现[中医杂志1987;(11):53]。
2.消化系统方面福建报道用胃肠钡餐造影观察到脾虚患者空腹胃液潴留增多,胃1/3张力偏低,结肠运动大部分亢进[中医杂志1980;(9):27l郭氏等报道脾阳虚患者无论餐前餐后,其胃电幅值均低于正常值[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3):25]。冯氏观察了30例脾阳虚患者的胆囊浓缩及收缩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天津中医1989;(2):19l沈氏报道脾虚患者泌酸功能低下,空腹游离酸偏低,咖啡因美蓝排空较差,胃泌酸曲线较低,总酸度处于低下状态[江苏中医1988;(4):23]。北京中医研究所报道脾虚患者24小时尿淀粉酶总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范氏观察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及脾不统血各型的木糖排泄率均低于正常,治疗后,脾气虚组转为正常,其他三组仍低于正常。脾虚患者胃泌素显著低于正常人。脾虚者胃粘膜浅表性炎症,胃体部固有腺体萎缩,胃窦部粘膜肌层增生,重度肠上皮增生及胃体部非典型性增生等,较实证检出率高,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中华医学杂志1982;(1):x]。
3.免疫系统方面李氏等报道脾胃气虚患者的igg、igg、补体g3均低于正常人[河南中医1986;(3):16]。刘氏观察50例脾气虚患者血t淋巴细胞数量低于正常人。e-玫瑰花结形成及活性、总e-玫瑰花结形成率,皆低于正常人[河南中医1986;(4):16]。
4.神经内分泌方面尹氏观察脾气虚患者血浆环核苷酸(camp)比正常人低,表明交感神经系经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应亢进[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104]。范氏等报道脾虚患者乙酰胆碱高于正常值,胆碱酯酶低于正常值,也表明其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脾虚者皮肤电位明显低于正常组,表明其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张氏报道脾阳虚患者17-羟、17-酮类固醇均降低,尤以前项明显。脾阴虚者此两项指标部分患者高于正常人,和阳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ij匕京中医1989;(3):34]。
5.血清微量元素改变有报道脾气虚、脾阳虚锌值明显降低[中医研究1990;(2):19]、[陕西中医1984;(6):8]。而张氏则报道脾阳虚组锌值显著升高,推测可能与锌在体内的分布浓度不同有关。脾气虚弱者铜值增高[河南中医1987;(5):23)。亦有人观察到脾气虚患者铜变化不大,脾阳虚及脾阴虚患者铜均低于正常。脾气虚者铁值升高,脾阳虚者显著降低[辽宁中医杂志1986;(6):19)。
6.血液循环及其他方面任氏通过电镜观察脾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大,胞核常染色质增多,核仁变大,线粒体体积增大,粗面内质网数量增加。有报道33例脾气虚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液流变性比较,发现前者淋巴细胞电泳能力、血液粘度、红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均低于正常值,表现为稀、淡、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说明脾虚患者潜在着“血虚”[河南中医1986;(3):12)信聂氏报道脾虚证疾病均存在较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表现为管襻数目稀少,排列不整,管襻轮廓模糊不清,襻内渗出水肿,血流速度明显减慢,红细胞聚集明显等[辽宁中医杂志1990;(10):11]。
·肾虚的研究概况
对肾虚的研究颇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分泌方面查氏应用放免法检测12例正常人和17例肾阳虚患者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发现肾阳虚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中华内科杂志1982;(4):202)。陈氏等对尿毒症肾虚型(肾阴虚、肾阳虚)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总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作了检测,发现两组t3及tsh均低于正常组,肾阳虚组t4明显低于正常组,肾阴虚组降低不明显。浓氏对慢支分型进行了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发现慢支肾阳虚型t3值低于正常人,t4值正常,trh兴奋试验肾阳虚型80%呈异常反应,均为延迟反应。肾阳虚的畏寒、肢冷、神疲、面浮等症,与甲状腺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肾虚证血浆睾丸酮(t)下降,雌二醇(e2)升高,e2/t值亦升高[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1):9)。张氏测定76例(肾阴虚6例,肾阳虚16例,单纯肾虚17例,非肾虚23例和正常人14例)t值,发现单纯肾虚、肾阴虚和肾阳虚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都明显低于正常人和非肾虚组[中医杂志1982;(8):60)信王氏观察了肾阴虚阳痿、肾阳虚阳痿与正常人e2浓度,发现二组均高于正常人。西医学认为,大量的雌激素可抑制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而fsh与t共同作用刺激精曲管发育,精子才能发生和发育成熟。
肾虚证t值下降,e2升高,均影响生殖,这与中医“肾主藏精、主生殖”的理论相一致[江苏中医1988;.(7):43)。
2.免疫方面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血清igg下降,抗病邪能力较差;肾阴盛主要表现为血清igm升高,尿中igg、iga亦升高。陈氏对尿毒症肾虚患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为:肾阳虚者igg明显下降,肾阴虚者igm显著升高[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6):328l吴氏检测了24例肾虚(肾阳虚11例,肾阴虚13例)患者o。醋酸萘脂酶(anae),发现肾阳虚者单核细胞anae活性显著低于肾阴虚者。肾阳虚者以th下降为主,肾阴虚以ts下降为主。细胞免疫低下是肾虚证的共性,肾阳虚细胞免疫状态较肾虚更低[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7):399)。陈氏还用铬(g151)释放法对61例肾虚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进行了检测,肾虚者低于正常人,其中肾阳虚明显低于肾气虚和肾阴虚者[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7):’409]。
3.微量元素方面张氏测定了79例肾虚患者头发和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发现肾虚组血锌、铬及发铬、钙、钴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4;(4):39)。孙氏研究了240例肾虚和无肾虚症状的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血清铁值,发现两者均低于正常组,且肾虚者明显低于无肾虚者[中医杂志1982;(7):66]。
4.自由基、脂质代谢方面陈氏等通过检测66例,肾虚患者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发现肾虚者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中医杂志1989;(4):42l张氏等发现,老年慢性病中肾虚证男性过氧化脂质(1jo)、胆固醇(tc)明显高于非肾虚组,女性也有增高趋势,高密度脂蛋白(1-idl-c)水平则有低于非肾虚者趋势,说明肾虚与老年性疾病关系密切[中医杂志1989;(2):43]。
5.能量代谢及水盐调节方面查氏等用ni)86测定了22例肾阳虚、8例肾阴虚及正常人红细胞钠泵活性,结果表明,肾阳虚者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肾阴虚者,肾阴虚者与正常人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肾阳虚者atp分解产热作用减少,与“阳虚则寒”的理论一致[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7):416)。雷氏用氢化可的松和利血平分别复制了肾阳虚和脾阳虚的动物模型,两种模型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云南中医杂志1987;(1):32)。张氏研究了294例肾虚证的尿渗透压情况,肾虚证出现异常变化,其中以肾阳虚者更为明显[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5):286)。
6.微循环方面王氏对肾阳虚型慢支及肺肾阴虚型肺结核病人甲皱微循环和皮肤微循环观察的结果是:甲皱微循环改变主要是管襻开放数目较少,管襻内血色浅红,血流速度减慢,似可理解为中医的“气滞”和“阳虚”。肾阴虚则为管襻数目增多,管襻内血色多深红,血流速度稍慢,似可理解为“血瘀”和“阴虚”[中医杂志1980;(9):31]。
按虚劳一证,诸书分别五劳七伤,上损下损。陈修园先生《三字经》、《从众录》分辩甚详,可以熟玩。予思虚劳之人,总缘亏损先天坎中一点真阳耳。真阳一衰,群阴蜂起,故现子午潮热,子午二时,乃阴阳相交之时,阳不得下交于阴,则阳气浮而不藏。故潮热生,阴不得上交于阳,则阴气发腾,无阳以镇纳,则潮热亦生。医者不得此中至理,一见潮热便称阴虚,用一派滋阴养阴之品,每每酿成脱绝危候,良可悲也。自汗盗汗出。凡自汗、盗汗皆是阳虚之征,各书具称盗汗为阴虚者,是言其在夜分也,夜分乃阳气潜藏之时,然而夜分实阴盛之候,阴盛可以逼阳于外,阳浮外亡,血液随之,故汗出,曰盗汗。医者不知其为阳虚,不能镇纳阴气,阴气外越,血液亦出,阴盛隔阳于外,阳不得潜,亦汗出。此旨甚微,学者务须在互根处理会。咳吐白痰,真阳一衰,则阴邪上逆,逆则咳嗽作。白痰虽非血,实亦血也,由其火衰而化行失职,精气不得真火煅炼,而色未赤也。近来多称陈寒入肺(肺原本作“”,据文义改。),实是可笑。腹满不实,阴气闭塞,阳微不运故也。面黄肌瘦,真火衰则脾土无生机,土气发泄,欲外亡,故面黄,土衰则肌肉消,以脾主肌肉故也。腹时痛时止,阳衰则寒隔于中,阻其运行之机,邪正相拒,故进痛时止,大便溏泄,胃阳不足,脾湿太甚故也。困倦嗜卧,少气懒言,皆气弱之征。种种病情,不可枚举,惟有甘温固元一法,实治虚劳灵丹。[眉批]知非氏曰:虚劳之人,五神无主,四大不收。夫五神者,五官之神也,五官不能自为用,其中有主之者,《仙经》曰:譬如弄傀儡,中有工机轴是也。四大者,地、水、火、风也。毛发爪指、皮肤者,地也:津、液、涎、沫者,水也:运转、运作者,风也:暖气者,火也。然此四大全要元神、元气为主宰收摄。虚劳之人,元神昏散,视听混淆,是五神无主宰。元气耗散,举止疲惫,是四大(大原本作“牙”,据文义改。)不收摄。夫人身元阳为本,是生真气,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虚劳者,真气耗散,元阳失走,迨至元阳尽,纯阴成呜呼死矣。钦安指出大法,惟有甘温固元,是姜、附、草,不是参,芪、术,学者不可不知也。
昧者多作气血双补,有云大剂滋阴,有等专主清润,有等开郁行滞,不一而足,是皆杀人不转瞬者也。予非言大而矜,妄自争辩,实不得不辩也。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牡蛎各三两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夫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暮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桂枝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穹穷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 桂枝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阿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昧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 治冷劳,又主鬼疰应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病源此由劳伤于肾。肾气虚冷故也。肾主水而关窍在阴。阴为尿便之道。脬冷肾损。故小便白而如脂。或如麸片也。(出第四卷中)
崔氏饮水不知休。小便中如脂。舌干渴方。
黄连(五两) 栝蒌(五两)
上二味捣末。以生地黄汁和丸。并手丸。每食后牛乳下五十丸。日再服之。忌猪肉。
近效消渴肝肺热。焦枯消瘦。或寒热口干。日夜饮水。小便如脂。不止欲死方。
水飞铁粉(三两绝燥者别研入) 鸡 (五枚阴干末入) 牡蛎(二两熬别研如粉入)黄连(三两)
上四味捣筛三五度。炼蜜和丸。饮汁下如梧子大五十丸。重者不过食时。轻者手下瘥。
勿传。忌猪肉。
又主消渴口干方。
黄连 豉(曝令干)
上二味一处捣。令成丸。食后饮服四十丸。日再。丸稍大如常药丸。常服有效。忌猪肉又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方。
冬瓜(一枚) 黄连(十两)右截瓜头去穣。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瘥为度。一方云∶以瓜汁和黄连末。和如梧子大。以瓜汁空肚下三十丸。日再服。不瘥。增丸数。忌猪肉冷水。
经验用大牡蛎不计多少。以腊日端午日将黄泥裹 通赤。放冷取出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
病源虚劳尿精者。肾气衰弱故也。肾藏精。其气通于阴。劳伤肾虚。不能藏其精。故因小便而精液出也。(出第四卷中)
深师疗男子尿精方。
栝蒌根泽泻土瓜根(各二两)
上三味捣合下筛。以牛膝和为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良。(范汪云用四分余并同)又尿精小便白浊梦泄韭子散方。
韭子菟丝子车前子(各一升) 附子(三枚炮) 当归 芎 矾石(烧各三两) 桂心(一两)
上八味捣合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日三。亦可蜜和为丸酒服如梧子大五丸。忌猪肉冷水生葱。(千金同出第三卷中)
千金疗虚劳尿精方。
韭子(二升) 糯米(一升)
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分为三服。精溢同此。
又方:柘白皮(五合) 桑白皮(五合切)
上二味切。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方柘白皮作石榴皮)
又方:干胶(二两炙)
上一味捣末。酒二升和。温分三服瘥。(一方用鹿角胶)
又方:新韭子(二升十月霜后采)
上一味。好酒八合渍一宿。明旦日色好。童子向南捣一万杵。平旦温酒五合服方寸匕。
日再服。
又小便失精及梦泄精方。
韭子(一升熬) 麦门冬(一升去心) 菟丝子(二合)车前子(二合) 芎 (二两) 白龙骨(三两)
上六味捣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稍增之。甚者夜一服。(肘后用泽泻一两半并出第十九卷中)
古今录验棘刺丸。疗男子百病。小便过多失精方。
棘刺(二两) 麦门冬(去心) 萆 浓朴(炙) 菟丝子柏子仁苁蓉 桂心 石斛小草细辛杜仲牛膝 防葵 干地黄(各一两) 石龙芮(二两) 巴戟天(二两) 乌头(半两炮
上十八味捣下筛。以蜜杂鸡子黄各半和之。捣五六千杵。以饮服如梧子十丸。日三。稍稍增至三十丸。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千金有葳蕤深师同并出第十卷中)
病源肾虚为邪所乘。邪客于阴。则梦交接。肾藏精。今肾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梦感动而泄也。(出第四卷中)
深师韭子丸。疗虚劳梦泄精方。
韭子(五合熬) 大枣(五枚) 黄 人参甘草(炙) 干姜当归龙骨半夏(洗)芍药(各三两)
上十味捣合下筛。和以白蜜枣膏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四。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千金同)又棘刺丸。疗虚劳诸气不足。数梦或精自泄方。
棘刺天门冬(去心各二两) 干姜菟丝子乌头(炮) 小草 防葵 薯蓣石龙芮枸杞子巴戟天 萆 细辛葳蕤石斛 浓朴(炙) 牛膝 桂心(各二两)
上十八味捣合下筛。和以蜜鸡子白各半相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五丸。日三。若患风痿痹。气体不便。热烦满少气。消渴枯悴。加葳蕤。天门冬。菟丝子。身黄汗。小便赤黄不利。
加桂四又鹿角汤。疗劳梦泄精方。
鹿角(一具屑) 韭白(半斤) 生姜(一斤) 芎 茯苓(各二两) 当归鹿茸(炙各二两) 白米(五合)
上八味切。先以水五斗。煮鹿角。取一斗二升。去滓。纳诸药煮取四升。分服一升。日三夜一。鹿角唯取肥而解者。打令碎也。忌酢物。
又桂心汤。疗虚喜梦与女邪交接精为自出方。(一名喜汤)桂心 牡蛎(熬) 芍药龙骨甘草(各二两炙) 大枣(三七枚一方十枚) 生姜(五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煎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范汪同并出第三卷中)
千金疗梦泄失精。尿后余沥尿精方。
人参麦门冬(去心) 赤石脂远志(去心) 续断鹿茸(炙各六分) 茯神(一云茯苓) 龙齿(炙) 磁石(研) 苁蓉(各八分) 干地黄(十二分) 丹参韭子(熬)柏子仁(各五分)
上十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二十丸。日再稍稍加至三十丸。忌酢物芜荑。
又疗梦失精方。
韭子(一升熬)
上一味捣筛。以酒服方寸匕。日再。神效。(并出第十九卷中)
古今录验石斛散疗男子梦泄精方。
石斛(七分) 桑螵蛸紫菀(各二分) 干漆(熬) 五味子干地黄钟乳(研) 远志皮 附子(各二分炮)
上九味捣合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渐渐增至二匕。日三服。忌猪肉冷水芜荑。(出第十卷中)
短剧龙骨汤。疗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常七日许一剂至良方。
龙骨甘草(炙各二分) 牡蛎(三分熬) 桂心 芍药(各四分) 大枣(四枚擘) 生姜(五分)
上七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三分。附子三分炮。故曰二加龙骨汤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又薰草汤。疗梦失精方。
薰草 人参干地黄白术芍药(各三两) 茯神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二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方又有茯苓三两。
忌桃三卷集验灸丈夫梦泄法。
灸足内踝上一寸。一名三阴交。二七壮两脚皆灸内踝踝大脉并四指是。(范汪文仲同出第五卷中)
深师黄 汤。疗丈夫虚劳风冷少损。或大病后未平复而早萦劳。腰背强直。脚中疼弱。
利诸不足方。
黄 (二两) 远志(二两去心) 麦门冬(二两去心) 茯苓(二两) 生姜(三两)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椒(一两汗) 芍药(二两) 乌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增减量性服之。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猪肉冷水酢物等。(出第三卷中千金无远志橘皮蜀椒乌头有细辛五味子止十四味千金疗虚劳补养方。
猪肚(一具净洗切) 白术(切一升)
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忌桃李雀肉等。
又方:豉(二升蒸三斗米下) 薤白(一斤切)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出第十九卷中)
崔氏肾沥汤。疗肾脏虚劳所伤。补益方。(李子豫增损)羊肾(一具切) 黄 (二两) 干姜(四分) 当归(二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二两)远志(二两去心) 五(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桂心
上十七味切。以水一斗九升。先煮肾减四升。即去肾。入诸药。煮取三升二合。绞去滓。空腹分服八合。日三。忌生葱醋物海藻菘菜芜荑等。(出第八卷中)
文仲益州长史蔡淳妻褚氏。所上补益方。
苁蓉 桂心 菟丝子(酒渍) 干漆(熬) 蛇床子(各三两并捣为末) 生地黄(一斤切以
上好酒一斗渍之昼曝夜渍酒尽则止曝干捣筛以和前药)
上六味。蜜和丸如弹丸。酒饮任下二丸。嚼破。日三。楮云∶奴年七十六。患腰脚。服之即瘥。颜色如三十时。常服者髓满骨中。忌生葱芜荑。(出第二十九卷中)
延年钟乳散。生补虚劳。益气力。消食。强腰脚无比方。
钟乳粉(二分) 防风(一分) 人参(一分) 细辛(半分) 桂心(二铢) 干姜(一铢)
上六味为散。分作三帖。每日温酒服一帖。食时服。进食不用过饱。亦不得饥。日一服。常饮酒令体中醺醺。若热烦。以冷水洗手面即定。不用热食。亦不得大冷。忌生葱生菜。
(出又单服鹿角胶。主补虚劳。益髓长肌。悦颜色。令人肥健方。
鹿角胶
上一味捣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增至二三匕效。
又枸杞根酿酒。疗风冷虚劳方。
枸杞根(切一石五斗) 鹿骨(一具炙碎)
上二味。以水四石。煎取六斗。去滓澄清。曲一斗须干好。糯米一石。炊如常法造酒。
酒熟蜜封头。然后压取清酒服之。除风补益悦泽人无比。
古今录验调中汤。疗虚劳。补益气力方。
麦门冬(半两) 干枣(一两) 茯苓(半两) 甘草(半两炙) 桂心(半两) 当归(半两)芍药(半两)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忌生葱海藻菘菜醋物。
病源夫血气者。所以荣养其身也。虚劳之人。精髓萎竭。血气虚弱。不能充盛肌肤。故羸瘦颜色如此者崔氏地黄酒。疗虚羸。令人充悦益气力。轻身明目方。(雍州高长史得效)生地黄(肥大者一石二斗捣以生布绞取汁四斗四升) 杏仁(一斗去尖皮双仁熬捣末) 大麻子(一斗熬捣末) 糯米(一石曝干) 上曲(一斗五升曝干细锉)
上五味。先以地黄汁四斗四升。浸曲候发。炊米二斗作饭。冷暖如人肌。 曲汁中和之。候待待去又疗虚羸无比。薯蓣丸方。
薯蓣(二两) 苁蓉(四两) 牛膝(二两) 菟丝子(二两酒渍) 杜仲(二两) 五味子(十分)萸(二两)赤
上十二味捣筛。以蜜和丸如梧子。食前以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再夜一服。无所忌。
唯禁身肥古今录验通命丸。疗虚劳百病。七伤六极。少气羸弱。不能饮食方。
茯苓(六分) 甘草(六分炙) 杏仁(六分去皮尖熬) 牛膝(七分) 黄芩(五分)阿胶(三分炙) 防风(四分)分) 干姜(六分) 干地黄(七分) 白术(四分) 苁蓉(五分) 吴茱萸(三分) 蜀
上二十二味捣筛。以枣膏蜜相拌和作丸。食前服七丸。日三。不知渐增。以知为度。病剧者夜更一服。忌芜荑鲤鱼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等。(出第二十五卷中)
又疗体虚少气。羸瘦不堪。荣卫不足。善惊。胸膈痰冷。而客热欲冷水饮食。则心腹弦满。脾胃气少。不能消食。或时衄血方。
黄 (二两) 附子(一两炮) 大枣(十四枚) 甘草(二两炙) 蜀椒(一两汗) 生姜(六两) 芍药(二两) 茯苓(二两) 当归(二两) 人参(三两) 黄芩(二两) 桂心(二两)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一。适寒温。忌海藻生葱菘菜猪肉冷水大酢。
又疗男子虚羸七伤。八公散方。
麦门冬(去心) 石苇(去毛) 五味子茯苓菟丝子(酒渍) 干地黄 桂心
上七味等分。捣筛为散。以饮服方寸匕。日三后食。二十日知。三十日自任意欲行百里并得。益颜色。久服令人耐老轻身。七十有子。忌大酢生葱芜荑。(出第二十卷中)
范汪疗男子七伤。面目黄黑。饮食不生肌肉。手足 疼。少腹重急。小便利方。
石斛(六分) 山茱萸(六分) 肉苁蓉(六分) 牛膝(六分) 五味子(六分) 附子(四分炮) 远志(六分去心) 桂心(四分) 人参(六分) 茯苓(六分) 菟丝子(八分酒渍) 秦艽(四分)
上十二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食前服之。忌猪肉冷水生葱酢物。(出第七卷中 ○一方无牛膝用萆 )短剧黄 汤。疗虚劳。胸中客热。冷癖痞满。宿食不消。吐噫。胁间水气。或流饮肠鸣。不生肌肉。头痛上重下轻。目视kt kt 。惚惚志损。常躁热。卧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余沥。
黄 (三两) 人参(一两) 芍药(二两) 生姜(半斤) 桂肉(三两) 大枣(十四枚) 当归(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有寒加浓朴二两。忌生葱海藻菘菜。(经心录同出第三卷中)
集验淮南五柔丸。疗虚劳不足。饮食不生肌肤。三焦不调。大便秘涩。此药和肠脏。并疗癖饮百病方。
大黄(一斤) 前胡(二两) 茯苓(一两) 细辛(一两) 苁蓉(一两) 半夏(一两汤洗) 当归(一两) 葶苈子(一两熬) 芍药(一两)
上九味捣筛蜜和。捣万杵。丸如梧子。食前以汤饮下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丸。忌生菜酢物羊肉饧等。(延年崔氏同出第五卷中)
病源虚劳则肾气不足。伤于冲脉。冲脉为阴脉之海。起于关元。(穴在脐下)随腹直上至咽喉口脉少腹后。
干呕第深师黄 汤。疗大虚不足。少腹里急。劳寒拘引。脐气上冲胸。短气。言语谬误。不能食。吸吸气乏闷乱者方。
黄 (三两) 半夏(一升洗) 大枣(二十枚擘) 生姜(四两) 桂心(四两) 芍药(四两)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夜再。若手足冷加附子一两。忌生葱海藻菘菜羊肉饧。
又大建中汤。疗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
不黄 (四两) 人参(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当归(二两) 桂心(六两) 生姜(一斤)半夏(一升洗) 芍药(四两) 附子(一两炮) 甘草(二两炙)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先服后食。忌海藻菘菜生葱猪羊肉饧冷水等。
又乐令黄 汤。疗虚劳少气。胸心痰冷。时惊惕心中悸动。手足逆冷。体常自汗。补诸不足。五脏六腑虚损。肠鸣风湿。荣卫不调百病。又治风里急方。
黄 (二两) 当归(三两) 乌头(三两炮去皮尖四片入蜜炙之令黄色) 桂心(三两) 生姜(四两) 蜀椒(二两汗) 人参(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茯苓(二两) 远志(二两去心)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四升。分服八合。日三夜再。忌生葱羊肉饧猪肉冷水大酢。(千金有橘皮细辛前胡甘草麦门冬无乌头蜀椒远志为十四味)集验疗虚劳里急诸不足。黄 建中汤方。
黄 (三两) 桂心(三两) 甘草(三两炙)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擘)饴糖(一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纳饴糖。令消。适寒温。服一升。间日可作。
恐是古今录验黄 汤。主虚劳里急。引少腹绞痛。极挛。卵肿缩疼痛方。
黄 (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心(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一斤) 大枣(十二枚擘) 饴糖(半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纳糖令消。分服一升。呕即除饴糖。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黄 汤。疗虚劳里急。少腹痛。气引胸胁痛。或心痛短气方。
芍药(六两) 黄 (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二两) 干姜(四两) 当归(四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六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饴糖令消。分三服。忌海藻生葱菘菜。(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广济疗虚劳百病。肾沥汤方。
羊肾(一具去脂切八片) 茯苓(三两) 五味子(二两) 肉苁蓉(三两) 牛膝(二两) 防风(二两) 黄 (二两) 泽泻(二两) 五加皮(二两) 地骨皮(二两) 磁石(六两) 桂心(二两)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肾取一斗。去肾。入诸药。煎取三升。去滓。分温服。服中)古今录验彭祖丸。无所不疗。延年益寿。通腑脏。安神魂。宁心意。固荣卫。开益智慧。寒暑风湿气不能伤。又疗劳虚风冷百病方。
柏子仁(五合) 石斛(三两) 天雄(一两炮) 巴戟天(三两去心) 续断(三两)天门冬(三两去心) 泽泻(二两) 菟丝子(五两) 人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薯蓣(二两) 远志(二两去心) 蛇床蓉(六两) 山茱萸(二两) 杜仲(三两) 菖蒲(二两)
上二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八丸。日再。渐加至十丸。本方与天门冬散方同。
但以沥。
不复肉冷经心录钟乳散。疗伤损虚乏少气虚劳百病。令人丁壮能食。去风冷方。
钟乳粉(用五分) 附子(五分炮) 白术(十四分) 防风(十分) 牡蛎(十分熬)栝蒌(十分) 干姜(五分) 桔梗(五分) 茯苓(五分) 细辛(五分) 桂心(五分) 人参(五分)
上十二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渐加至二匕。忌食生菜生葱猪肉冷水桃李雀肉大酢。
又更生散。疗虚劳百病方。
防风(十分) 栝蒌(十分) 钟乳(十分粉) 赤石脂(十分) 海蛤(十分) 干姜(六分)白术(六分) 桔梗(五分) 白石脂(十分) 细辛(六分) 人参(五分) 附子(三分炮) 桂心(三分)
上十三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忌猪肉冷水生菜生葱桃李雀肉等。(出第四卷中一方以一分半为一簿以温酒一簿日再)又陆抗膏。疗百病劳损伤风湿。补益神效。男女通服之方。
猪脂(三升) 羊脂(二升) 牛髓(二升并炼成) 白蜜(二升) 生姜汁(三升)
上五味。先煎猪脂等。次下姜汁又煎。次下蜜复煎。候膏成收之。取两匙。温酒服。又一方。加生地黄三升。忌芜荑。(出第六卷中)
病源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气。故痿弱也。诊其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养生云∶水银不得令近阴。令消缩。(出第四卷中)
广济疗阴痿不起。滴沥精清。钟乳酒方。
钟乳(三两研绢袋盛) 附子(二两炮) 甘草(二两炙) 当归(二两) 石斛(二两) 前胡(二两) 薯蓣(三两) 五味子(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屑(二两) 牡蛎(二两熬) 桂心(一两) 菟丝子(五合)
上十五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二斗渍之。春夏三日。秋冬七日。量性饮之效。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芜荑生冷粘食等。(出第四卷中)
范汪疗男子虚劳。阴痿不起。无子方。
杜仲(十分) 蛇床子(八分) 菟丝子(五分酒渍) 远志(五分去心) 茯苓(四分) 天雄(五分炮) 泽
上十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效。忌猪肉冷水酢物。(出第七卷中)
备急苁蓉丸。疗痿弱。益精气。男子服之外充。妇人服之内补。百病瘥方。
钟乳粉(三分) 萆 (三分) 苁蓉(三分) 干地黄(六分) 薏苡仁(三分) 菟丝子(四分)
上六味捣筛。以鸡子黄枣膏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渐至二十丸。日再服。忌芜荑。
又远志丸。疗男子痿弱丸。
续断(二两) 薯蓣(二两) 远志(二两去心) 蛇床子(二两) 肉苁蓉(二两)
上五味捣筛。以雀卵和丸如小豆。以酒下七丸至十丸。百日知之。神良。
文仲疗阴下湿痒。又痿弱。粉散方。
白粉干姜牡蛎(各三分熬)
上三味捣筛为散。欲卧时粉阴下。至起亦粉。粉盛疏布袋中扑之佳。此大验。又方。加麻黄根三两。
又方:矾石(熬令汁尽) 蛇床子黄连(各三分)
上三味为散。粉之同前。
经心录雄鹅散。疗五劳七伤阴痿。十年阳不起。皆繇少小房多损阳。神女养母得道方。
雄鹅(十分熬) 石斛(三分) 巴戟天(二分) 天雄(二分炮) 五味子(二分) 蛇床子(二分) 薯蓣(二分) 菟丝子(二分) 牛膝(二分) 远志(二分去心) 苁蓉(五分)
上十一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亦可丸服。日三。忌猪肉冷水。(出第四卷中)
病源此繇下焦虚冷故也。肾主水。与膀胱为表里。膀胱主藏津液。肾气衰弱。不能制于津液。胞内虚冷。水下不禁故小便利也。(出第四卷中)
溲师黄 汤。疗虚乏。四肢沉重。或口干吸吸少气。小便利。诸不足方。
黄 (三两) 茯苓(二两) 桂心(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一两) 半夏(三两洗) 生姜(五两) 当归(一两) 大枣(三十枚) 人参(二两) 桑螵蛸(二十枚熬两片破)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服一升。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大酢。(出第四卷中)
又疗虚劳。腹满食少。小便多。黄 建中汤方。
黄 (三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三十枚) 桂心(二两) 芍药(四两) 生姜(四两)人参(二两) 半夏(一升洗)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古今录验同出第十九卷中)
又阿胶汤。疗虚劳。小便利而多。有人虚劳服散。又虚热盛。当风取冷。患香港脚喜发动。兼小便利。脉细弱。服此方。利即减。
阿胶(二两) 干姜(二两) 麻子(一升捣碎) 远志(四两去心) 附子(一枚炮)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销。分三服。一方云∶小便利多。
日夜数十行。一石五斗者良。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短剧黄 汤。疗虚劳少气。小便过多方。
黄 (二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 大枣(三十枚擘) 芍药(二两) 干地黄(二两) 黄芩(一两) 桂心(二两) 生姜(二两) 当归(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芜荑猪肉冷水。(出第十卷三中一方有黄连一两)必效疗虚劳。下焦虚冷。不甚渴。小便数。黄 建中汤方。
黄 (三两) 桂心(二两) 人参(二两) 当归(二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八两) 胶饴(八两) 大枣(三十枚)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七味取三升。去滓。下饴烊销。分三服。若失精加龙骨一两。
白蔹一两。忌生葱。
论曰诸气皆属于肺,肺处膈上,主行阳气而通呼吸,虚劳之人,内伤于肺,阳气亏虚,故呼吸微弱,少气不足以息,治宜补益肺脏,以通阳气。
治虚劳骨肉酸疼,吸吸少气,少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惊悸,咽干唇燥,面无颜色,饮食减少,忧愁嗜卧,枸杞汤方
枸杞根(锉) 黄 (锉各三分) 甘草(炙锉) 麦门冬(去心焙) 桂(去粗皮各半两) 粳米(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服,夜卧再服。
治虚劳少气,胁下妨闷,腹中拘急,少腹 痛,唇干口燥,不能食饮,芍药汤方
芍药 黄(锉) 桂(去粗皮各一两) 甘草(炙) 干姜(炮各半两) 熟干地黄(一两焙)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饴糖少许,再煎一沸,食后分温二服,夜卧再服。
治虚劳少气,骨节热痛,麻仁汤方
大麻仁(五两) 枸杞叶(五两) 干姜(炮一两) 桂(去粗皮半两) 甘草(炙锉二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半盏,去滓空腹温服。
治虚劳少气,行动喘促,小便过多,地黄汤方
熟干地黄(二两) 黄 (锉) 桂(去粗皮) 甘草(炙) 当归(切焙各三两) 芍药黄精(焙干)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五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半分拍碎,枣两枚去核,煎至六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治虚劳少气,喉咽不利,唾如稠胶,茯苓汤方
白茯苓(去黑皮)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熟干地黄(焙) 人参前胡(去苗) 桂(去粗皮各半两) 芍药甘草(炙各一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枣二枚去核,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
治虚劳少气,咳逆伤损,郁郁不足,降气通津液,五补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五味子人参 桂(去粗皮) 甘草(炙各半两) 地骨皮(一两)小麦(二合) 粳米(一合)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薤白三寸切,同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温服,若口干、加竹叶一两切。
治虚劳少气,羸困无力,小便频数,不能饮食,黄 汤方
黄 (锉二两) 白芍药(去心焙) 桂(去粗皮) 当归(切焙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半分拍碎,枣二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虚劳少气,四肢无力,山芋丸方
山芋(二两) 黄 (一两) 远志(去心) 五味子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各半两) 柏子仁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温酒下三十丸。
论曰虚劳上气者,肺气虚弱,邪气盛实也,气聚于肺,则肺布叶举,上焦不通,气满胸中,故为上气之疾。
治虚劳上气,胸膈不利,喘急咳唾稠粘,不思饮食,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 诃黎勒皮 前胡(去芦头)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人参枳壳(去瓤麸炒)紫苏茎叶 大腹皮甘草(炙锉各三分)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半夏(汤浸去滑七遍各半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虚劳上气咳嗽,兼肺劳涕唾稠粘,及有脓血,皮肤干焦,作则寒作热,饮食不下,喘息不调,日渐瘦悴,坐卧不得,半夏汤方
半夏(汤洗去滑焙) 桔梗(锉各三分) 槟榔(二枚煨锉) 桑根白皮(炙锉) 百部(焙)贝母(去心炒) 甘草(炙锉) 款冬花吴茱萸(水浸一宿焙干炒) 紫菀(去苗土各半两) 泽漆叶旋复花(各一分)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枣二枚劈,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治虚劳上气,咳嗽喘息不得卧,桑根白皮饮方
桑根白皮(锉) 木通(锉) 桔梗(锉炒) 紫苏(各一两半) 槟榔(二枚锉) 款冬花郁李仁(炒去皮研各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日再。
治虚劳上气,喘息不得安卧,咳唾面目虚浮,小便不利,黄 汤方
黄 (三分) 桑根白皮(炙) 柴胡(去苗) 赤芍药(炒) 赤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麦门冬(去心焙) 恶实(微炒) 甘草(炙各三分)
上九味,各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食后温服,夜卧再服治虚劳上气咳嗽,白茯苓丸方
白茯苓(去黑皮) 贝母(去心) 五味子紫菀(去苗土) 白术百部根杜蘅麦门冬(去心焙) 人参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熬)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等分)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米饮下,加至三十丸,日再服。
治虚劳上气喘息,语声嘶嗄,桑白皮汤方
桑根白皮(炙锉)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半)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一两一分)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顿服。
治虚劳上气,喘促坐卧不安,陈橘皮丸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 紫苏子(三分) 防己(半两) 桑根白皮(锉) 赤茯苓(去黑皮) 木通(锉)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 甜葶苈(微炒各一两)
上八味,捣罗为散,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枣汤下,不拘时候。
治虚劳上气,胸中烦满,寒热减食,不得安卧,紫菀汤方
紫菀(去苗土) 五味子前胡(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人参白术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桂(去粗皮三分) 甘草(炙锉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二枚劈破,煎取七分,去滓温服,日三服。
治虚劳上气,心腹气胀,不能饮食,呕吐酸水,白术汤方
白术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诃黎勒皮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槟榔(锉) 紫苏茎叶 桂(去粗皮各三分)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木香(各半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生姜汁少许,再煎至六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论曰虚劳咳嗽者,以肺伤胃弱,营卫衰微,气不温充故也,肺主气,为五脏之盖,其脉环循胃口,肺脏劳伤,则令人咳嗽上气,或唾脓血,寒热潮作,面赤口干,偏卧喜汗,不能饮食,肌肤消瘦是也。
治虚劳咳嗽,胸满气急,发热羸瘦,鳖甲汤方
鳖甲(去裙 醋炙黄) 柴胡(去苗)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 款冬花甘草(炙锉) 贝母(去心) 知母(焙各一两) 皂荚(去皮子酥炙一分)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小麦五十粒,乌梅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虚劳咳嗽,日久不瘥,保命丸方
蛤蚧(一枚如丈夫患用雄者腰上一截女人患用雌者腰下一截酥炙) 皂荚(不 者酥炙去皮子两梃) 款冬花杏仁(去皮尖童子小便浸一复时控干蜜炒) 木香天麻干地黄(熟者如黑饧研焙) 半夏(汤洗去滑二七遍焙) 五味子(各一分) 丁香(半分)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食后、生姜汤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
治虚劳咳嗽,痰唾不利,喘急胸满,呀呷有声,饮食不进,蛤蚧汤方
蛤蚧(酥炙去爪一对) 人参(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研五两) 白茯苓(去黑皮一两)甘草(炙锉四两) 桑根白皮(米泔浸一宿锉焙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空心夜卧各一。
治虚劳咳嗽喘急,涕唾稠粘,心膈满闷,驱劳汤方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 白茯苓(去黑皮) 鳖甲(去裙 醋炙各半两) 贝母(去心)夏(姜汁浸三日汤洗切焙各一分) 诃黎勒皮(三枚) 杏仁(汤洗去皮尖双仁研一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虚劳喘嗽,寒热盗汗,秦艽汤方
秦艽(去苗土) 甘草(炙锉各一两) 桂(去粗皮) 柴胡(去苗) 当归(切焙各半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二片,乌梅并枣各一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虚劳咳嗽,白茯苓汤方
白茯苓(去黑皮) 五灵脂白芷(微炒各一两) 黄明胶(两片重一两者炙令燥)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更煎两沸,放温细呷服、不计时。
治虚劳咳嗽,肠鸣滑泄,紫菀汤方
紫菀(去土半两) 柴胡(去苗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片焙干) 赤芍药(各一两) 肉豆蔻(去壳) 人参(各半两)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治虚劳咳嗽,气喘颊赤,心忪烦躁,两胁胀闷,肌瘦少力,不思饮食,柴胡饮方
柴胡(去苗半两) 白术赤茯苓(去黑皮) 鳖甲(去裙 醋炙各一分半) 知母(切焙)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早晨日午夜卧,各一服治虚劳发热咳嗽,七味汤方
柴胡(去苗)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二两) 甘草(炙) 桂(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 陈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治虚劳咳嗽不止,时发寒热,涕唾稠浊,秦艽饮方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 贝母(去心焙) 桔梗(炒各一两) 甘草(炙锉三分) 诃黎勒(煨去核一两半)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用童子小便一盏,入乌梅一个,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服。
治虚劳咳嗽,发热羸瘦,阿胶丸方
阿胶(炙令燥) 熟干地黄(焙) 山芋(各一两) 羚羊角屑 柏子仁(研) 茯神(去木)参(各三分) 蛤
上一十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八分,煎至六分,放温时时细呷服,食后夜卧各一。
治虚劳咳嗽喘满,食少胁痛,时发寒热,地骨皮丸方
地骨皮白槟榔(煨锉) 桔梗(炒)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 茯神(去木) 百合诃黎勒(煨取皮) 人参甘草(炙锉各一两) 熟干地黄(焙) 赤芍药(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空腹煎黄 汤,下二十丸,日三服。
论曰虚劳之人,阳气不足,水饮下咽,入于胃腑,不能流传,致多痰饮,其候胸膈痞闷,倚息短气,怠惰嗜卧,心下悸动,咳嗽痰水,不欲饮食是也,治法宜调顺三焦,升降阴阳,使气道通流,即痰饮自消。
治虚劳不足,四肢羸瘦,脾胃虚冷,痰饮停积,不欲饮食,食即汗出,黄 汤方
黄 (锉焙) 甘草(炙锉) 当归(切焙) 细辛(去苗叶) 五味子(去茎叶) 人参桂(夏(汤浸去滑焙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半分拍碎,枣三枚去核,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一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
治虚劳寒热进退,痰饮不消,四肢拘急,手足时冷,半夏汤方
半夏(汤洗去滑焙干) 槟榔(各半两) 柴胡(去苗) 桔梗(炒) 人参赤茯苓(去黑皮)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腹分温二服。
治虚劳气逆,呕吐痰涎,枇杷叶汤方
枇杷叶(刷去毛生姜汁浸炙) 前胡(去芦头) 桔梗(炒各三分) 藿香叶 人参白术(甲(去裙 醋当归(切焙) 芍滑七遍) 泽泻大腹皮
上二十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枣二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带热、空心日午近夜服。
治五劳七伤,脾胃气弱,痰饮不消,胸满气逆,呕吐减食,茯苓汤方
赤茯苓(去黑皮) 前胡(去芦头) 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各半两) 黄 (锉) 鳖甲(去裙 醋浸炙黄)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炒干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木香(各一分)空腹温服,日午临卧再服。
治虚劳脾胃不调,痰饮留滞,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呕逆头眩,人参半夏汤方
人参半夏(汤洗二七遍去滑)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大腹皮(二枚) 前胡(去芦头)各三分) 芍药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治虚劳痰饮,不思饮食,胸满气逆,橘皮汤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两)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麸炒黄色) 大腹皮(锉) 赤茯苓(去黑皮) 芍药(各半两) 前胡(去芦头) 枇杷叶(去毛炙各三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半分拍破,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脾胃虚冷,痰饮不消,心腹时痛,木香汤方
木香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人参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各一分) 干姜(炮)甘草橘皮(汤浸去煨去核)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枣两枚劈破,生姜一分拍碎,同煎取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治虚劳痰饮,脾胃不和,四肢乏力,不思饮食,五补汤方
五味子 黄 (锉) 白术(各一两) 桂(去粗皮) 人参 浓朴(去粗皮涂姜汁炙熟) 白茯苓(去黑皮) 当归(切焙) 甘草(炙锉) 沉香(锉) 熟干地黄(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半夏
上一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一小块拍破,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治虚劳痰饮,心胸烦满,气逆呕吐,补暖水脏,和益脾胃,白术汤方
白术木香人参白茯苓(去粗皮) 草豆蔻(去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 枳壳(去瓤麸炒) 细辛(去苗叶) 陈曲末(各半两) 诃黎勒(三枚煨取皮用)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盐少许,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热服。
论曰虚劳之人,中焦有冷,不能化谷,寒气入胃,痞满不通,故虽能食而胃亦不受,使气上行,令人呕逆痞闷不安,心下逆满也。
治虚劳胸满,气逆呕吐,饮食不入,前胡汤方
前胡(去芦头三分) 柴胡(去苗) 桔梗(炒) 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大腹(三
上八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破,煎至一盏,去滓空腹分温二服。
治虚劳脾胃不和,吐逆痰涎,枇杷叶汤方
枇杷叶(刷去毛炙) 前胡(去芦头各三分) 人参白术(各一两一分) 白茯苓(去黑皮)姜汁炙) 防风(去叉) 鳖甲(醋浸炙去裙 ) 木香木通(锉) 京三棱(煨) 五味子(炒) 当归(切焙)芍药牡丹皮甘草(炙锉) 枳壳(去瓤麸炒) 知母(切焙) 半夏(汤浸七遍去滑焙)藿香
上二十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枣一枚劈破,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虚劳脾胃气弱呕吐,口干烦渴,不能饮食,四肢疼痛,浓朴丸方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熟)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参干姜(炮)白术薏苡仁(各一两半) 桂(去粗皮) 牛膝(酒浸焙各一两一分) 枳壳(去瓤麸炒)细辛(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二服,加至三十丸。
治虚劳脾胃气滞,胸膈痰壅,食即呕吐,半夏汤方
半夏(汤浸去滑焙干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二两) 芍药白茯苓(去黑皮) 白术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各一两半)
上六味,除杏仁外,粗捣筛和匀,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枣两枚劈破,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
治虚劳脾胃虚冷,寒痰呕吐,心腹胀满 痛,水谷不消,七香丸方
零陵香(去梗) 甘松香(去土各一两) 藿香(去梗) 木香(各一两半) 丁香皮(锉) 沉香(各半两) 麝香(研) 红豆蔻(去皮) 草豆蔻(去皮) 荜澄茄(各一分) 山芋槟榔(煨各二两)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 白术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人参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白豆蔻(去皮) 酱(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三分) 甘草(炙一两半)
上二十一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生姜汤下。
治虚劳脾胃久虚,吐逆不下食,藿香汤方
藿香叶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桔梗(去芦头炒) 桂(去粗皮) 木香白术甘草(炙)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炒令黄各半两) 枇杷叶(十片拭去毛炙)不拘时候。
治虚劳脾胃气弱呕吐,不纳饮食,四肢怠惰,人参汤方
人参肉豆蔻(去壳炮)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藿香(去梗) 黄 (锉)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 枇杷叶(拭去毛炙)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甘草(炙三分) 白术(二两)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指大拍碎,大枣二枚劈破,煎取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治虚劳胃气寒,中脘痞闷,呕吐多痰,不思饮食,半夏饮方
半夏(一两汤洗去滑用生姜二两同捣作饼子焙干) 丁香木香(各一分) 白术沉香(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半两) 草豆蔻(五枚去皮) 甘草(炙) 青橘皮(汤浸去白炒各一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取一盏,去滓温服。
治虚劳胸中气满,痰饮 结,或时呕逆,不欲饮食,白术汤方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 桂(去粗皮) 白茯苓(去黑皮) 前胡(去芦头各一两) 枳实(麸炒) 半夏(汤洗去滑七遍)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三分) 甘草(炙半两)
上九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虚劳脾胃冷弱,胸满气逆,呕吐咳嗽,腹痛肠鸣,附子汤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 甘草(炙各一两) 干姜(炮三分) 半夏(一两汤洗去滑生姜二两同
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枣二枚劈,生姜半分,煎至一盏,去滓分为二服。
论曰受水谷者胃也,化水谷者脾也,人腑脏充实,故能腐熟水谷,布散精气,以埤养诸脏,劳伤之人,脾胃虚弱,腐化迟难,故食不能消也。
治虚劳脾胃气弱,饮食不消,胸膈满闷,消食散气,止嗽令能食,白术丸方
白术(锉炒一两一分)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人参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麦(炒)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日三。
治虚劳脾胃冷弱,饮食不消,气逆烦满,稍热即发虚烦,人参丸方
人参(二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一两一分)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白术(锉各二两)干姜(炮裂半两) 甘草(炙锉) 赤石脂茯神(去木) 当归(切焙) 薏苡仁麦门冬(去心焙) 麦 (炒各一两) 紫苏子(炒二合) 细辛(去苗叶)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三分)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食前日三。
治虚劳脾胃虚冷,不能饮食,食即胀满,温中下气,令人能食,麦 丸方
麦 (炒二两) 人参枳壳(去瓤麸炒) 白术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一两半) 干姜(炮裂半两) 桂(去粗皮) 陈曲(炒) 甘草(炙锉) 食茱萸(各一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下食前,日二服。
治虚劳胃气不调,不能食,冷即腹胀泄利,平胃丸方
甘草(炙锉) 枳壳(去瓤麸炒) 白术人参(各一两) 干姜(炮裂半两) 麦(炒一两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不拘时,日三。
治虚劳脾胃虚冷,气满不能食,虽食不消,除冷下气,补胃丸方
桔梗(炒) 吴茱萸(炒) 白术 桂(去粗皮) 人参(各一两半)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炒) 陈曲(炒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酒下,米饮亦得,日二夜一。
治虚劳脾胃虚冷,胸胁支满,气逆羸瘦,食不消化,茱萸丸方
食茱萸(水浸炒令干三分) 干姜(炮裂) 大黄(锉炒) 甘草(炙锉) 附子(炮裂去皮脐)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前日二。
治虚劳脾气不足,脐腹疼痛,食不消化,温脾半夏汤方
半夏(二两姜汁制作饼炙) 干姜(炮裂) 当归(切焙) 附子(炮裂去皮脐) 甘草(炙锉)
上九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
治虚劳脾胃虚冷,消食下气,白术丸方
白术人参(各一两半) 枳壳(去瓤麸炒一两一分)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桂(去粗皮) 槟榔(锉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若有寒温酒下。
治虚劳脾胃不调,寒热羸瘦,饮食不消,不长肌肉,当归丸方
当归(切焙半两) 大黄(锉炒一分) 干姜(炮裂) 桂(去粗皮) 玄参芍药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半两) 细辛(去苗叶一分) 人参(一分) 白茯苓(去黑皮一分) 黄芩(去黑心一分)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日三服。
治虚劳脾胃虚冷,不能食,食不消化,白术丸方
白术(二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人参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酒下,日三。
论曰虚劳寒热者,以腑脏久虚,阴阳交争,营卫不足所致,阳气胜则热,阴气胜则寒,阴阳相胜,故寒热互作。
治虚劳寒热往来,不思饮食,口舌生疮,四肢劳倦,五心烦躁,肌肤不泽,木香鳖甲汤方
木香(一分) 鳖甲(九肋者去裙 酥炙黄一两) 柴胡(去苗一两) 秦艽(去苗土三分)黄(一两) 知母(焙三分) 白茯苓(去黑皮三分) 人参(一两) 桔梗(炒三两) 白术(一两) 甘草(炙一两) 防风(去叉三分) 肉豆蔻(去壳一分) 半夏(半两生姜三两取汁煮令汁尽焙) 枳壳(去瓤麸炒) 芍药(各三分)
上一十六味,细锉如麻豆大,每服半两,生姜一分切碎,枣三枚,水三盏,煎至二盏,去滓分温二服,早晨日晚各一。
治虚劳寒热,日渐羸瘦,行步艰难,饮食不进,状如疟疾,柴胡当归汤方
柴胡(去苗) 当归(切焙) 防风(去叉) 白芷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术牡丹皮 桂(去粗皮) 天仙藤秦艽(去苗土) 桔梗(炒) 芍药人参麻黄(去根节) 木香(各一两)
上一十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治虚劳寒热,羸瘦食减,肢体困,柴胡丸方
柴胡(去苗一两) 鳖甲(醋炙去裙 二两)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焙) 山栀子仁 常山药枳壳(去瓤麸炒) 白茯苓(去黑皮) 贝母(去心) 人参 熟干地黄(焙) 前胡(去芦头) 防风(去叉) 紫菀(去苗土) 麻黄(去根节) 黄 (细锉) 陈橘皮(去白麸炒) 桂(去粗皮各一两)
上二十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日午夜卧服。
治虚劳寒热,周身疼痛,咳嗽痰壅,黄 汤方
黄 (细锉) 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 醋炙) 肉豆蔻(炮去壳) 白芷秦艽(去苗土)苓(去黑皮) 人参枳壳(去瓤麸炒) 甘草(炙锉) 熟干地黄(焙) 海桐皮(锉) 芍药木香酸枣仁(炒) 沉香(锉) 荆芥穗(半两) 槟榔(锉各半两)
上二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近夜各一。
治寒热虚劳,四肢无力,面色枯悴,秦艽汤方
秦艽(去苗土) 前胡(去芦头) 桔梗(炒各二两) 龙胆人参(各一两) 甘草(炙锉一两) 柴胡(去苗四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乌梅一枚拍碎,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虚劳寒热,背胛劳倦,肢节酸疼,多困少力,饮食无味,面黄体瘦,鳖甲散方
鳖甲(去裙 醋炙黄) 柴胡(去苗) 秦艽(去苗土) 牡丹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等分)同研细,与药相和,别用童子小便半盏,水一盏,煎沸搅令匀,盏子盖之,放温服。
治五劳七伤,气虚羸疲,骨节疼痛,人参汤方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附子(半两炮裂) 柴胡(去苗) 枳壳(去瓤麸炒) 白术秦艽(去苗土各一两)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水三盏,猪肾一枚,去脂膜切作薄片,煮熟猪肾,入药末二钱匕,葱白一寸,乌梅半枚拍碎,生姜二片,同煎数沸,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虚劳寒热,四肢羸困,不思饮食,秦艽当归汤方
秦艽(去苗土) 当归(二味醇酒浸经宿焙) 人参干漆(炒烟出) 白茯苓(去黑皮) 白术(各半两) 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 醋炙各一两) 木香乌头(炮裂去皮脐) 甘草(炙锉各半两)
上一十一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小麦五十粒,同煎取一盏,去滓稍热服。
治虚劳寒热,喘嗽烦满,夜多虚汗,不思饮食,五心烦热,鳖甲丸方
鳖甲(去裙 醋炙二两)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二两) 木香青橘皮(汤浸去白焙)柴胡(去苗) 人参大黄(煨锉)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后临卧。
治虚劳营卫不调,寒热羸瘦,肢体烦倦,头目昏疼,饮食无味,多困少力,前胡汤方
前胡(去芦头) 柴胡(去苗) 桔梗(炒) 羌活(去芦头) 独活(去芦头) 人参枳壳(去瓤麸炒) 鳖甲(去裙 醋炙各一两) 旋复花(一两半) 甘草(炙锉半两) 石膏(碎一分)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虚劳寒热心忪,骨节酸疼,胡黄连汤方
胡黄连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 醋炙) 甘草(炙锉) 白蒺藜(炒) 黄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半两) 威灵仙(去土一两)
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童子小便酒共半盏,乌梅一枚拍碎,同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治虚劳寒热困劣,浑身疼痛无力,鳖甲丸方
鳖甲(去裙 醋炙三分) 柴胡(去苗) 肉苁蓉(酒浸切焙) 羌活(去芦头各二两)知母(焙) 虎骨(醋炙) 常山牛膝(切酒浸焙) 芍药秦艽(去苗土) 附子(炮裂去皮脐) 豉(炒) 黄连(去须各一两) 乌梅肉(焙) 青蒿白术(各一两半)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黄三两)
上一十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临卧,温米饮下。
治虚劳寒热,羸瘦不下食,柴胡汤方
柴胡(去苗) 白茯苓(去黑皮各三两) 枳壳(去瓤麸炒) 白术(各二两) 人参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如人行七八里再服。
论曰虚劳潮热者,潮作有时也,此由阴阳不和,气有偏胜,其候头面 赤,体热潮躁,卧寐不安者是也。
治虚劳潮热咳嗽,心腹妨闷,肢体疼痛,饮食减少,人参汤方
人参鳖甲(去裙 醋炙) 泽泻柴胡(去苗) 防风(去叉) 枳壳(去瓤麸炒) 生干地黄(焙) 白术胡黄连羚羊角(镑) 款冬花甘草(炙锉)
上一十二味等分,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乌梅一枚,竹叶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虚劳肌热,烦躁少力,痰嗽颊赤,潮热,夜多盗汗,饮食无味,日渐羸瘦,五心烦热,骨节酸疼,柳枝汤方
柳枝(锉半两) 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 醋炙各二两) 大黄(煨)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木香甘草(炙锉各半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入青蒿一握切,小麦二百粒,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治虚劳时发潮热,五心烦躁,口干,咽喉不利,羚羊角汤方
羚羊角(镑)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地骨皮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 醋炙)黄(锉) 知母(焙) 葛根(锉) 生干地黄(切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麦门冬(去心微炒)羌活(去芦头锉) 酸枣仁(微炒) 甘草(炙锉)
上一十五味等分,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破,煎至六分,去滓食后热服。
治虚劳潮热,营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减少,肌瘦面黄,麦煎汤方
鳖甲(去裙 醋炙)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各二两) 玄参(三两) 干漆(炒令烟出)
上九味,锉如麻豆,每服二钱匕,先以水一盏半,下小麦五十粒,煎至一盏,去麦入药,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治虚劳发热,三焦不顺,饮食减少,肢节疼痛,秦艽人参汤方
秦艽(去苗土) 人参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 醋炙) 玄参葛根(锉)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漆(炒令烟出) 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锉各半两) 干姜(炮一分)
上一十一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临卧。
治虚劳潮热,肌瘦减食,烦躁颊赤,夜多盗汗,常山汤方
常山鳖甲(去裙 醋炙) 柴胡(去苗) 甘草(炙锉) 石膏(研) 人参牵牛子(炒)干漆(炒令烟出) 陈橘皮(去白焙干) 大黄(锉炒) 当归(切焙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小麦竹叶,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进饮食,退肌热,人参汤方
人参(半两) 柴胡(去苗) 白术 黄 (锉) 知母(各一两) 槟榔(一枚锉) 桔梗(炒半两) 当归(切焙) 陈橘皮(去白焙干) 甘草(炙锉) 白茯苓(去黑皮) 白檀香(锉各一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治虚劳营卫不顺,潮热黄瘦,筋骨疼痛,多困少力,饮食进退,柴胡汤方
柴胡(去苗二两) 鳖甲(去裙 醋炙半枚) 甘草(炙锉一两) 秦艽(去苗土一两半) 知母(一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枣二枚劈,煎取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秦艽汤方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 知母甘草(锉炙各一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虚劳潮热,肌瘦咳嗽,骨节酸疼,面红颊赤,鳖甲汤方
鳖甲(去裙 醋炙) 柴胡(去苗) 甘草(炙锉) 半夏(生姜半两同捣作饼子晒干如此三次) 楝实(麸炒去核) 黄 (锉) 赤芍药(各一两) 秦艽(去苗土) 人参白术白茯苓(去黑皮) 桔梗(炒) 知母(焙) 枳壳(去瓤麸炒) 熟干地黄(焙) 地骨皮草豆蔻(去皮)
上二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一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虚劳潮热,心神烦躁,咳嗽盗汗,肢节酸痛,夜卧不安,柴胡鳖甲汤方
柴胡(去苗一两) 鳖甲(小便浸三日逐日换小便炙黄去裙 脊骨一两半) 秦艽(去苗土)榔(锉) 紫菀(去苗土) 桑根白皮(锉) 地骨皮 生干地黄(焙) 白术知母(焙) 芍药(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
上一十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童子小便各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通口服空心日午临卧各一。
治虚劳潮热,肢节烦疼,肌肤枯燥,面赤咽干,柴胡煮散方
柴胡(去苗)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当归(切焙) 桔梗(锉炒) 青橘皮(去白炒) 芍药芎 麦门冬(去心焙) 白术升麻桑根白皮(锉)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一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治虚劳潮热,骨节酸疼,面赤口干,夜多盗汗,牛膝汤方
牛膝(酒浸切焙) 青蒿子羌活(去芦头各半两) 柴胡(去苗) 当归(切焙) 秦艽(去苗土) 乌梅(去核炒) 芎 甘草(炙各一两) 青橘皮(汤浸去白炒) 酸枣仁地骨皮桂(去粗皮) 本(去苗土各半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一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虚劳潮热不食,及伤寒后不下食,羚羊角饮方
羚羊角(镑) 犀角(镑) 人参甘草(炙锉各一两) 防风(去叉) 柴胡(去苗)白茯苓(去黑皮) 桔梗(炒) 黄 (锉) 半夏(汤洗去滑七遍切焙) 知母(焙各一两半) 升麻(半两)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虚劳发热,肢体烦疼,柴胡汤方
柴胡(去苗)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各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用童子小便五盏,同煎至两盏,去滓分温二服,出汗即瘥。
治虚劳阴阳不和有偏胜,早晚潮热,面赤颊燥,肢体疼痛,地骨皮汤方
地骨皮鳖甲(去裙 醋炙) 当归(切焙)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 知母(切焙)贝母(去心)
上七味,等分,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乌梅半个,桃柳枝各七寸椎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虚劳潮热,唇红颊赤,气粗口干,睡多盗汗,大小肠秘涩,饮食减少,鳖甲猪肚丸方
鳖甲(去裙 醋炙) 柴胡(去苗) 木香青蒿 生干地黄(焙各一两) 黄连(去须二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用猪肚一枚净洗,入药末在内,紧系甑上蒸,取烂候冷和药,都杵千百下,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下,食前日午临卧服。
论曰劳伤之人,营卫俱虚,气血衰弱。经络凝滞,致邪气乘之,与正气相搏,逢寒则身体痛,值热则皮肤痒。诊其脉紧濡相搏者是也。
治虚劳身体疼痛,咳嗽发热。柴胡秦艽汤方
柴胡(去苗一两) 秦艽(去苗土) 白芷藿香(去梗各半两) 桔梗(锉炒) 甘草(炙锉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小麦五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治虚劳身体疼痛,发热羸瘦,石槲汤方
石槲(去根锉二两) 苍术(四两米泔浸一宿切麸炒) 桔梗(锉炒) 陈橘皮(去白焙) 甘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乌梅半个,生姜二片,枣一枚劈,同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
治虚劳,四肢烦倦,百节酸疼,吃食减少,心胸不快,涕唾稠粘,多卧少力,面黄肌瘦,沉香鳖甲煮散方
沉香(锉) 鳖甲(去裙 醋炙) 桂(去粗皮) 木香人参 黄 (炙锉) 牛膝(去苗酒胡(去苗) 半夏(姜干地黄(焙) 羌活(去芦头各
上一十九味,捣筛为散,每服三钱匕,水一盏,葱白二寸,生姜三片,枣一枚劈,煎七分,空心日午夜卧,去滓温服。
治虚劳体痛,手足疼,心热腹满,胸中少气,客热,头痛欲吐,恍惚多忘,小便赤涩,或多余沥,卧不安席,桂心汤方
桂(去粗皮) 黄 (去芦头锉炒各三分) 芍药甘草(炙锉) 人参(各一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二枚劈。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治虚劳伤损,骨节酸疼,肌热咳嗽,桑白皮汤方
桑根白皮(锉炒一两) 青橘皮(去白炒) 半夏(汤浸洗去滑姜汁制各半两) 沉香柴胡药白芷 甘一两) 大黄(煨) 木皮(去白炒) 常山(各半两)
上二十四味, 咀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治五劳骨节酸疼,五心烦热,口苦舌干,不思饮食,咳嗽虚汗,渐瘦无力,天仙藤汤方
胡(去苗)(一两)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乌梅大枣各半枚,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治虚劳身体气刺疼痛,日渐瘦弱,心下气满,不思饮食,三香鳖甲饮方
鳖甲(去裙 醋炙二两) 大黄(湿纸煨三分) 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 枳壳(汤浸去瓤麸炒) 牛膝(切焙各二两半) 桂(去粗皮锉半两) 熟干地黄(一两半炒) 浓朴(刮去粗皮用生姜汁炙) 五味子(炒) 木香丁香当归(切炒) 白术芍药白茯苓(去黑皮)
上二十一味, 咀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枣一枚劈,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去滓温服。
治虚劳身体倦怠,百节酸疼,羸瘦发热,神昏不爽。轻骨汤方
知母(焙) 人参天仙藤(洗锉) 白术秦艽(去土) 柴胡(去苗洗锉焙) 鳖甲(去裙醋炙各一两) 黄 (洗打破手劈如丝以盐少许和水揉猛火焙干) 常山当归(切炙) 前胡(去芦头) 芎 紫菀(洗焙) 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生各半两)
上一十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乌梅半个,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虚劳,四肢烦疼拘急,潮热盗汗心忪。麦煎汤方
鳖甲(去裙 醋炙黄) 柴胡(去苗) 木香(炮) 秦艽(去苗土) 干漆(炒令烟出) 葛根子(炮裂去皮脐) 乌头(炮裂去皮脐各半两)
上一十三味, 咀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半,用小麦半合,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虚劳身体疼痛,四肢烦热、不思饮食、胸膈妨闷。香甲煮散方
沉香(半两) 鳖甲(去裙 醋炙) 木香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柴胡(去苗) 槟榔(煨锉) 熟干地黄 桂(去粗皮) 黄 (锉炙)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山芋白术甘草(炙锉) 赤芍药(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上一十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虚劳身体烦疼,潮热盗汗多惊,头痛四肢拘倦。人参汤方
人参柴胡(去苗) 石膏(碎) 甘草(炙锉) 当归(切炒各一两) 常山(炒半两) 大黄(湿纸裹略炮一分) 干漆(半两炒烟出) 鳖甲(去裙 醋炙三分)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半,乌梅半个,小麦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虚劳肢节疼痛,头目昏眩,怠惰少力,饮食无味,心忪烦渴,口苦咽干,夜多盗汗。
地骨皮汤方
地骨皮细辛(去苗叶各半两) 柴胡(去苗一两) 甘草(炙锉)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虚劳营卫俱伤,遍身疼痛,虎骨散方
虎骨(醋炙) 猴孙骨(醋炙) 自然铜(烧醋淬) 骨碎补(去毛) 赤芍药补骨脂(炒)金牙(烧醋淬) 苍术(切炒) 当归(切炒) 芎 牛膝(切酒浸焙) 桂(去粗皮) 人参柴胡(去苗) 败龟(醋炙) 沉香(各一两)
上一十六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日午近夜服。
治虚劳骨节疼痛,筋脉拘急,寒热进退,发作如疟,眠梦不安,精神怯弱,夜多盗汗,日渐萎黄,不能饮食,天灵盖汤方
天灵盖(醋炙半两) 鳖甲(生使) 柴胡(去苗) 槟榔(锉各三分) 青蒿(一握)桃仁(三七粒去皮尖双仁炒) 豉(四十九粒) 甘草(一中指节生用) 葱白(七茎如中指长) 知母(
上一十二味,细锉拌匀,分作二贴,每贴用童子小便一升,从午时浸至明日五更,煎取三合,去滓温服,服讫盖复稳卧,候日出审看十指节间、有毛如藕丝,拔烧之极臭,毛白色必瘥,毛黑色即死,或泻下五色粪并虫为验。
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四肢无力,手足疼痛,饮食无味,鳖甲汤方
鳖甲(去裙 酥炙) 柴胡(去苗)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茯苓(去黑皮) 芍药(各一两)味子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 防风(去叉) 枳壳(去瓤麸炒) 当归(切焙)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橘皮(汤浸去白焙一分)
上二十四味, 咀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一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风虚劳倦,四肢拘急,不思饮食 遍身疼痛,鳖甲柴胡汤方
鳖甲(醋炙去裙 ) 柴胡(去苗) 乌梅(去核) 人参(各一两)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独活(去芦头) 芎 附子(炮裂去皮脐) 芍药(炒各三分) 桂(去粗皮) 酸枣仁甘草(炙锉) 黄 (各半两)
上一十四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治劳气攻注,背脊拘急,肩膊烦疼,目昏瘦弱,饮食无味,猪胆丸方
猪胆(五十枚焙干) 柴胡(去苗) 黄连(去须各四两) 秦艽(去苗土三两) 苍术(米泔浸切焙一两) 青蒿头(八两小便五升慢煎干)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每日空心,冷茶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