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

( pishenyangxu )

别名: 慢性肠炎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 慢性痢疾 , 慢性肾炎 , 肝硬化腹水

中医

简介:
多因劳倦内伤,忧思伤脾,运化失职,久泻久痢不止,而致脾病及肾,脾肾两虚;或黄疸积聚等病日久,脾肝俱病而及肾;或水肿日久,导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邪泛滥。
病机:
多因劳倦内伤,忧思伤脾,运化失职,久泻久痢不止,而致脾病及肾,脾肾
两虚;或黄疸积聚等病日久,脾肝俱病而及肾;或水肿日久,导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邪泛滥。其病位在脾、肾。性质属于虚证、寒证,或本虚标实之证。常见于泄泻痢疾水肿虚劳臌胀等病证中。
治疗:
治疗法则:  温补脾肾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附子理中汤加味:熟附片6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干姜6克、肉豆蔻10克、茯苓12克、甘草8克。本方宜于久泻久痢或阳虚臌胀者。(2)真武汤加味:茯苓15克、白术10克、炮附子白芍怀牛膝巴戟天泽泻各10克、车前子15克。本方宜于阳气虚衰而水邪停聚者。以上方药,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泄泻日久,多在黎明之前,腹痛肠鸣,泻后稍安者,可于方(1)加补骨脂l0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6克,以增强温肾暖脾止泻之功。久痢不愈,下痢稀薄而带有白冻,口淡不渴者于方(1)中加茯苓30克、肉豆蔻10克;若下痢滑脱不禁者可再加诃子10克、罂粟壳6克、赤石脂15克、广木香10克;久痢脱肛者可用方(1)合用补中益气汤。若水臌胀满,小便短少者于方(1)加泽泻l0克:猪苓车前子各12克、牛膝10克、肉桂6克。若面浮肢肿,腰以下尤甚,四肢逆冷者,用方(2)加肉桂6克;尿多清长,夜尿频数者,用方(2)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各10克。
(二)外敷药物
1.甘遂末30克、面粉60克,以水调匀作饼,取冰片1克放于饼上,贴敷于中极穴,冷敷、热敷交替进行30分钟。
2,葱白60克捣烂加蜂蜜适量,调匀作饼,取麝香0.3克放于饼上,贴于中极关元穴处。上二方均有通利小便的作用,适于水肿臌胀患者。
3.将大蒜捣烂,贴敷于足心或脐中,适于久泻久痢者。
(三)灌肠疗法1.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各1克,溶于100毫升的温水之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适于久痢不愈者。2.儿茶粉4~10克加温生理盐水40~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适于久泻者。
(四)饮食疗法
(1)山药鸡子黄粥:淮山药粉30克,以凉开水调入锅内,置于炉上,不停地用筷子搅之,待2、3沸即成粥,加入熟鸡蛋黄3枚调食。适用于久泻者。
(2)山药扁豆粥白扁豆15克、白米30克,先煮烂熟,再加去皮切成片的鲜山药30克,煮成粥状加糖。适用于久泻、痢者。
(3)鲫鱼羹:大净鲫鱼1条,将大蒜2瓣、胡椒3克、小茴香3克、陈皮砂仁荜茇各3克,葱盐适量,放入鱼肚中,然后缝合煮熟作羹。适于久痢者。
(4)黑豆鲤鱼汤:净鲤鱼一尾,将黑豆30~50克放于鱼肚中,缝合后用水煮至鱼烂豆熟成浓汁,不拘时间而饮之。适于水肿臌胀者。
(5)赤小豆100~150克、冬瓜500克,一并煮汤服之。适于水肿者。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脾阳不足肾阳虚衰的复合证候。或脾病及肾,或肾病及脾,其治疗当温补脾肾,所谓“脾肾法宜兼补”,“肾虚宜补,当更扶脾,即欲壮脾,不忘养肾可耳”。不过,若由脾及肾者,可以补脾为主,而由肾及脾者,以补肾为主,同时兼补脾或肾。附子理中汤复以右归丸加减即为其主要的代表方剂
(二)本证临床所表现之久泻久痢,多系虚寒之证。脾肾阳虚关门不固,在治疗上不仅需温补脾肾,还要收涩固脱,加用酸味止涩之品,如诃子罂粟壳五味子赤石脂等。更不可因其泻痢,泛用分利之品,以防渗利太过,重伤阴液
(三)脾肾阳虚水肿臌胀,乃疑难重症,其病性多为虚实挟杂,寒热错综之候,由于病情复杂,必须根据标本缓急而论治,攻泻先后步骤要安排得法。虽温补脾肾化气利水为其大法,但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当以病情的虚实进退而定,不可生搬硬套,印定眼目。
针灸:
1.针剂:(1)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配脾俞肾俞关元俞命门等,用补
法,并可加灸。适于久泻久痢者。(2)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水分等,用泻法,并可加灸。适于水肿臌胀者。
2.耳针:(1)取穴脾、肾、肝、皮质下、膀胱、腹、大肠等,每次2~3穴,双侧
均针刺,用中等刺激,隔日1次,10日为1疗程。适于水肿臌胀者。(2)取穴小肠大肠、胃、脾、肝、肾、交感、神门等,每次取3~5穴,用轻刺激,留针5~10分钟,隔日1次。适于久泻、痢者。
3.拔火罐:用口径6厘米中型火罐,于肚脐处(相当于神厥穴,包括天枢穴处),
拔1罐,隔1天或隔4天1次。适于阳虚泄泻清稀或完谷不化者。
推拿:
(1)用沉着缓侵的一指推拿法。由患者中脘处慢慢地向下移动至气海关元等穴处,反复数次。再指按、揉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穴。(2)患者俯卧,仍以一指推拿法,由脾俞至胃、肾、大肠俞处,揉长强,(3)患者取坐势,拿肩并及曲池
合谷等穴。本法适用干脾胃阳虚泄泻者。

“脾肾阳虚” 相关论述


病证名。多由肾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亦虚;亦有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遂致肾阳亦虚者。二者往往又互为因果。症见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肢体浮肿,甚则腹满臌胀,舌淡胖苔白滑,脉虚大或细弱。治宜温补脾肾

主证」 阴道出血量多,带下量多臭秽,伴见一组脾肾阳虚⒇之症。
病机」 脾肾阳虚,瘀毒互结。
「治法」 温补脾肾解毒祛瘀。
「方药」 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加味。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炮附子 黄芪 补骨脂 仙灵脾 苡仁 牡蛎 蜂房 蛇蜕
本方为附子理中丸黄芪补骨脂仙灵脾苡仁牡蛎蜂房蛇蜕
方中人参、白术苡仁、伙甘草黄芪健脾益气干姜附子补骨脂仙灵脾温补脾肾牡蛎软坚散结蜂房蛇蜕解毒活血。
对于宫颈癌后期各型,均或内服砂雄丸(《中医癌瘤证治学》)
马钱子0.18克,雄黄0.6克,青黛0.6克,乌梅0.6克,硼砂0.6克,硇砂0.6克。
上药研为细末,每次服0.5克,每日二次。黄芪煎汤送服。
方中马钱子硇砂通经破结;乌梅雄黄青黛解毒蚀腐;硼砂消痞除污;黄芪益气补虚。
外治法
㈠ 青硼散(《中医癌瘤证治学》)
黄柏15克,紫草15克,硼砂30克,枯矾30克,冰片30克青黛30克。
上药共研细末,撒患处。或用凡士林配膏擦患处,每日1-2次。
㈡ 平消栓(《中医癌瘤证治学》)
明雄黄30克,枯矾15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蛇床子30克 五倍
子100克,炒乌梅50克,炒蒲黄30克,山豆根30克,冰片15克。
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制成栓锭,塞入阴道,每日一次。
㈢ 宫癌粉1-7号(录自《实用中医妇科学》)
1号:败毒去腐。
乌梅炭30克,鸦胆子轻粉、生马钱子各3克,生附子6克,雄黄12克,砒石0.6克,硇砂0.?克,麝香0.015克。共为细末。
2号:清热解毒
黄连黄芩各15克,黄柏枯矾紫草各30克,硼砂9克,冰片0.9克。共为细末。
3号:敛生肌。
血竭炉甘石白芨象皮枯矾各15克,煅石膏30克,青黛9克。共为细末。
4号:软坚散结。适用于结节型。
血竭炉甘石各15克,黄柏30克,儿茶铜绿各6克,穿山甲9克,蜈蚣3条,麝香0.015克。共为细末。
5号:
蟾酥、制白砒五倍子各0.15克,雄黄6克,白芨12克,明矾60克,三七3克,紫硇砂0.3克。共为细末。
6号:
乳香没药各9克,儿茶冰片硼砂硇砂各10.5克,蛇床子12克,雄黄钟乳石13.5克,血竭7.5克,樟丹46.5克,白矾570克,麝香0.012克。共为细末。每周涂宫颈二次。或加凡士林、羊毛脂调成糊状,局部敷用。一般每三-四日换药一次。
7号:
轻粉3克,雄黄9克,冰片0.3克,麝香0.015克,蜈蚣2条,黄柏15克。共研细末。取药粉3克放在大棉球中间送入阴道穹窿部,使棉球中间有药部分紧靠宫颈,最初每天用药一次,月经期停用,以后根据病情减少用药次数,直到活组织检查查不到癌细胞为止。
根据临床经验,用低价硇砂代替贵重的麝香,并未减低疗效。
【参考方】
㈠ 昆藻汤(录自《实用中医妇科学》):软坚散散结,解毒抗癌,适于初病身体情况较好者。
昆布15克,山豆根柴胡香附乌贼骨各9克,全蝎6克,蜈蚣2条,炒白芍12克,海藻半枝莲夏枯草各30克。水煎2次分服。每日一剂。
㈡ 镇冲汤(录自《实用中医妇科学》):补气养血,解毒止血。适于久病虚弱,流血腥臭及腹痛下坠者。
黄芪、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知母黄柏当归、炒白芍、茜草炭、血余炭、芥穗炭各9克,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水煎二次服。每日一剂。
㈢ 黄丹(录自《实用中医妇科学》):破瘀散结,消炎解毒。适用于宫颈癌早期浸润型,颈坚硬,接触出血者。
水蛭虻虫、制乳香、制没药黄连各6克,黄柏蜂房各9克,丹皮12克,龙胆草15克。共为细末。照方配30料,用银花90克煎汤泛如梧桐子大,雄黄3克为衣,忌高温烘。每次1*5克,每天二次,白开水送服。
据报导,内服愈黄丹,外涂宫癌粉6号,效果良好。
㈣ 征癌丸(录自《实用中医妇科学》):止痛止血,消炎解毒。适用于宫颈癌溃疡而身体情况一般者。
乳香没药各15克,生大黄60克,紫石英白石英各15克,白矾30克,白药子180克,紫草仙鹤草各500克,雄黄90克,草蔻、炒干漆各150克、木香60克,黄芩30克,白芍300克,银花36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十五-三十粒,日三次,白开水送服。
㈤ 宫颈癌(录自《实用中医妇科学》):补气和血,滋肾养肝。适用于体虚而带血淋漓者。
黄芪15克,焙牛角腮海螵蛸桑螵蛸各9克,茜草炭、紫河车黄鱼膘各6克,鹿角霜血余炭各3克,炙龟板、生牡蛎各12克。配5公斤(5000克)为一料,共为细末,加猪脊髓一条(炼化为油),合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一丸,日二次,淡盐汤送服。

主证」 面色晦黯,精神萎顿,或月经量多、色淡,白带清稀,伴见一组脾肾阳虚⒇之症。
病机」 脾肾阳虚,精髓不充。
「治法」 温补脾肾,填精充髓。
「方药」 理中丸(《伤寒论》)合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补骨脂 淫羊藿 巴戟 肉豆蔻
本方为鹿角胶补骨脂淫羊藿巴戟温肾助阳;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杜仲滋肾填精;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干姜肉豆蔻温脾止泻。
阴阳俱虚,证候错杂,时而畏寒,时而潮热汗出等,治宜滋阴助阳,清热调冲。方易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味。
仙茅 仙灵脾 巴戟 知母 黄柏 当归 子贞子 旱莲草 熟地
本方为二仙汤二至丸熟地
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温补肾阳;子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熟地当归养血调冲;知母、黄柏滋清热。

主证」 妊娠之后,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伴见一组脾肾阳虚⒇之症。
病机」 脾肾阳虚,胎失温养
「治法」 健脾益气温肾助阳。
「方药」 毓麟珠(《景岳全书》)加减。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菟丝子 杜仲 川椒 鹿角霜 巴戟 补骨脂
本方为毓麟珠去川芎白芍当归熟地,加巴戟补骨脂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鹿角霜巴戟补骨脂温肾助阳;川椒暖中散寒;菟丝子杜仲补肾安胎
本方连服半月。第一周服4~6剂,第二周服2~4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