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

参考:肝血瘀滞 , 寒湿困脾 , 肝气乘脾 , 肝豆状核变性 , 肝硬化

“臌胀” 相关论述

即“臌胀”。是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萎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病症。致病原因有:因于情志郁结,气失调达,肝脾受伤者;有因于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脾胃受伤,运化失职者;有因虫积或其它传染病损仍肝脾,阻碍气血者。病变多在肝、脾、肾三脏,而且互相影响,以致气血,水浊瘀积腹内,故腹部日渐胀大而成臌胀,如患者头面四肢消瘦,只腹部胀大的,称为“单腹臌”;因其形状类似蜘蛛,故又称蜘蛛臌。

中满臌胀者,四肢不肿,单腹胀也。有似乎鼓,故名臌胀仁斋直指谓其症有四:曰气臌、血臌、食臌、水臌。皆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以致停聚而为胀也。治宜顺气、和血、宽中、利水,各有攸当①,切不可用猛烈之药,致伤脾胃。若脐突肚大青筋或足背手掌俱平者,多为难治。女人臌胀,虽有因于气食而成者,然成于血分者居多。成于气食者,腹虽胀而经水不闭;成于血分者,经必闭也。胀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为热,迟弱虚寒,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大可治,虚小危急。朝宽暮急着血虚。暮宽朝急着气虚;朝暮惧急者,气血惧虚也。
①攸:you1(音优)。各有攸当:即各有所当。
予治肥人腹胀胃苓汤,瘦人腹胀薷苓汤,二方甚捷。
分消汤
分消汤治臌,(苍白)二术陈(皮)香附,(厚)朴(枳)实茯(苓)(木)香砂(仁),腹皮猪(苓)泽(泻)佐。生姜三片、灯心一团,水煎服。

气急加沉香胁痛面黑是气臌,加青皮去白术胁满、小腹胀痛、身上有血丝缕是血臌,加当归赤芍红花丹皮,去白术茯苓嗳气作酸、饱闷腹胀是食臌,加山查、神曲麦芽莱菔子,去白术茯苓恶寒手足厥冷、泻去清水水臌,加官桂。胸腹胀满,有块如鼓者是痞散成臌,加山查、神曲麦芽半夏青皮、归尾、元胡索鳖甲,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胃苓汤薷苓汤见27页


刑云窑 湿热侵脾,脾虚作胀,土不生金,肺失清肃咳嗽便溏,单腹臌胀青筋外露,(或腹笥膨胀青筋外露,势成单臌之候)脉双弦而濡,治之非易易耳。
生于术 大腹绒香橼鸡内金小温中丸枳实新会皮沉香曲 楂炭便结易莱菔子 制香附法半夏赤苓车前子 李 单腹膨胀希冀万一。
生仙居术(一钱) 陈新会皮(一钱五分) 二味煎汤,送丹溪小温中丸三钱。

人有两足跗上先肿,渐渐肿胀至腹,按胀上如泥之可搏,小便不利大便反结,此由土气之郁,非水肿也。人生脾胃之气健旺,则土能克水,而水自灌注于经络,两不相碍也。惟脾胃气虚,则土不能转输水精于上,而胃中之水积而不流,于是浸淫表里皮毛而无所不到也。然而脾胃气虚,非脾胃之故也。由于肾气之虚,则土无升腾之气,而土乃郁而不伸,力不能制水,使水来相侮,而脾胃之气愈虚也。
夫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肾气则阖;阳太盛则水道大开,阴太盛则水道常闭;阳为肾中之火,而为肾中之寒也。肾寒则脾胃亦寒,水畏热而不畏寒,此寒土之所以难制水也。然则治水肿之法,乌可舍补肾之火,而他求蓄水之土哉。虽然水势滔天,补火以生土,迂缓而难以决排;放水以全土,利便而易于蓄泄。故补肾中之火,可治久病之水臌;泄脾胃中之水,实益初病之水胀也。下体胀而上身未胀,正初起之病,宜急泄其水之为得。方用泄水至神汤∶
大麦(二两) 茯苓(一两) 白术(二两) 小赤豆(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腹必雷鸣,泻水如注,再剂而水尽泄无遗,不必三剂也。
论理,牵牛、甘遂之方未尝不可用,但虑世人天禀日薄,而脾、胃、肾三经多虚,恐不胜药力之过迅,故改立此方,于补中泻水,正气无伤而邪水尽出之为妙。
方中白术茯苓健脾胃之土,又能通脾胃之气。则土之郁可解,土郁既解,力足以制水矣。况大麦能消无形之水,赤小豆能泄有形之湿,合而相济,自能化水,直出于膀胱,由尾闾之间尽泻而出也。
此症用冬瓜汤亦甚效。
冬瓜一个,煎水十碗。另用白术(三两) 车前子(五钱) 肉桂(二钱) 将冬瓜水煎汤二碗。先用一碗,少顷又用一碗。其水从大便而出,一剂而胀肿全消。
人有水肿既久,遍身手足俱胀,面目亦浮,口不渴而皮毛出水,手按其肤如泥,此真水臌也,乃土气郁塞之甚故耳。夫土本克水,何为反致水侮?盖土虚则崩,土崩则淤泥带水而流缓,于是日积月累,下焦阻滞,而水乃上泛。脾胃之中原能藏水,然水过于多,则脾胃不能受,乃散布于经络皮肤矣。迨至经络皮肤不能受,势不得不流渗于皮肤之外,泛滥于一身。不用下夺之法,何以泻滔天之水哉。方用决水汤
车前子(一两) 茯苓(二两) 王不留行(五钱) 肉桂(三分) 赤小豆(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小便如注不绝,二剂而肿胀尽消矣。
论理用鸡屎醴逐水,亦有神效。然而鸡屎醴逐水,从大便而出,而此方逐水,从小便而出也。水从大便出者其势逆,水从小便出者其势顺。逆则效速而气伤,顺则效缓而气固。此方利水从小便而出,利其膀胱也。凡水必从膀胱气化,而后由阴器以出。土气不宣,则膀胱之口闭,吾用王不留行之迅药以开其口,加入肉桂,引车前茯苓赤小豆直入膀胱而利导之。茯苓车前虽利水而不耗气,而茯苓且是健土之药,水决而土又不崩,此夺法之善也。至于脐突、手掌无纹,用此方尚可救也。惟是服此方泻水而愈,必须禁用食盐一月,倘不能禁,则又胀矣。胀则不可再治也。
此症亦可用冬瓜汤更加刘寄奴一两、茯苓一两,服之亦水泻而愈。
人有气喘作胀,腹肿,小便不利大便亦溏,渐渐一身俱肿,人以为水臌也,不知乃肺、脾、肾三经之虚也。夫水气不能分消,大都病在胃,然胃之所以病者,正由于三经之虚耳。胃为水谷之海,凡水入于胃为归,盖五脏六腑之大源也。但胃能容水而不能行水,所恃脾之散水以行于肺,肺之通水以入于膀胱,肾之化水而达于小肠也。惟脾虚则不能散胃之水精于肺,而病在中矣;肺虚则不能通胃之水道膀胱,而病在上矣;肾虚则不能司胃之关门,时其输泄,而病在下矣。三经既虚,而胃中积水浸淫,遂遍走于经络皮肤,而无所底止矣。治法补其三经之气,而胃气自旺,胃气旺而肿胀尽消。方用消胀丹∶
白术(三钱) 茯苓(一两) 麦冬(五钱) 熟地(五钱) 山药(一两) 芡实(五钱)
苏子(一钱) 水煎服。
一剂而喘少定,二剂而胀渐消,十剂而小便利,二十剂而一身之肿无不尽愈也。
方中白术、茯苓以健其脾土麦冬苏子以益其肺金熟地山药芡实以滋其肾水,自然脾气旺而不至健运之失职,肺气旺而不至治节之不行,肾气旺而不至关门之不开,水自从膀胱之府而尽出于小肠矣,安得而再胀哉。
此症用百合消胀汤亦效。
白术芡实(各一两) 茯苓百合(各五钱) 山药(一两) 肉桂(二钱) 人参(三钱) 水煎服。
十剂少愈,三十剂全愈。
人有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喘急痰盛,不可以卧,此肺、肾俱虚之病,非臌胀也。夫水症多是脾胃之虚,兹何以肺、肾之虚亦成水胀耶?不知肺虚必盗脾胃之气,而肾虚则不能生脾胃之气。二经既虚,则脾胃之气更虚,土难生金,而肺之气化不行,而肾之关门不开矣。于是水不能消而泛滥,一如水肿之病也。治法似宜补肺而兼补肾,然而补肺又不若竟补肾之为得。盖肺虽生肾,然止能生肾水,而不能生肾火也;脾胃必得肾火以相生水气必得肾火以相化;况补肾则肺不必来生肾水,而肺金自安矣,是补肾即所以补肺也。方用金匮肾气丸
茯苓(十两) 附子(一个) 牛膝(三两) 官桂(二两) 熟地(四两) 山药(六两) 丹皮(二两)
泽泻(四两) 车前子(三两) 山茱萸(二两) 各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晚白滚水各送下一两。服三日而小便利,再服三日而腰轻,服十日而上下之肿尽消,服二十日而喘急痰盛无不尽除,服一料完全愈。再服一料断不再发也。
此方经后人改窜分两,以致治肺肾之水胀多至不效,因世人畏茯苓泽泻之过于泄水耳。不知水势滔天,既不用扫荡之药以决水,乃畏利导之品,而不用之以消水乎。故必须多用茯苓车前为君,则水可泄之使从膀胱而下出。然而肾之关门不开,非附子肉桂回阳助火,蒸动肾气,则关何以开;肾关不开,而胃之积水何以下哉。故必用桂、附以开关,关既开矣,则茯苓车前牛膝得尽利水而直下。又恐水过于利,未免损伤阴气,得熟地山药丹皮以佐之,则利中有补,阳得阴而生;则火无炎亢之虞,土有升腾之益。诚治水之神方,补土之妙药也。世人倘疑吾说之偏,而妄增药味,或更改轻重,断不能收功也。
此症用温肾消水汤亦效。
人参(三钱) 熟地(五钱) 山药(一两) 山茱萸(三钱) 茯苓(一两) 肉桂(二钱)
薏仁(五钱) 水煎服。二十剂即愈。
人有手足尽胀,腹肿如臌,面目亦浮,皮肤流水,手按之不如泥,但陷下成孔,手起而胀满如故,饮食知味,大便溏泄小便闭涩,气喘不能卧倒,人以为水臌之症,而不知乃肾水之衰也。真水足而邪水不敢横行,真水衰而邪水乃致泛决。况真水既衰,则虚火必盛,虚火既盛而真水力不能制,则火性炎上三焦之火与冲脉之属火者,皆同群助逆,无不逆冲而上行矣。火既上冲,而水从火泛,上走于肺,喘嗽而不宁矣。卧主肾,肾气既逆,安得而卧耶。人至不得卧,则肺气夜不得归于肾之中,而肾之中水空而无非火气,则肺之气不敢久留于肾,仍归于肺经。母因子虚,则清肃之令不行于膀胱,于是,水入于膀胱之口而膀胱不受,乃散聚于阴络,随五脏六腑之虚者入而注之,不走小肠而走手足皮肤,而毛窍出水也。此种水症,必须补肾之水以制肾火,尤宜补肺之金以生肾水。盖肾水不能速生,惟助肺气之旺,则皮毛闭塞,而后肾气下行,水趋膀胱而不走腠理矣。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治之。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山药(一两) 茯苓(二两) 丹皮(六钱) 泽泻(一两)
麦冬(一两) 北五味(三钱) 水煎服。一剂可卧,二剂水如注,四剂而一身之肿尽消,十剂而诸症全愈。愈后服补肾肺之药,尤须戒色至一年,禁盐至三月,否则虽愈而必发也。
盖此症原有肾火,故补水而不必补火也。肾虚以致火动,肺虚以致水流,补其水则火自静,补其金则水自通,实有至理,而非泛然以作论也。
此症用健肾汤亦佳。
熟地茯苓(各二两) 麦冬莲子,连心(用各五钱) 芡实山药(各一两) 水煎服。
二剂而胀消,十剂全消。
人有单腹胀满,四肢手足不浮肿,经数年不死者,非水臌也。盖水臌不能越两年,未有不皮肤流水而死者。今经数年不死,皮肤又不流血,岂是水臌之症?乃虫结于血之中,似膨而非臌也。夫此症何因而得?饮食之内或食生菜,而有恶虫之子,入腹而生虫;或食难化之物,久变为虫。血即裹之不化,日积月累,血块渐大,虫生遂多。所用食物止供虫食,即水谷入腹所化之血,亦为虫之外郭,而不能灌注于各脏腑矣。此等之症,最忌小便不利与胃口不健者,难以医疗。倘小便利而胃口开,均可治之。盖小便利者,肾气能通于膀胱也;胃口开者,心气能行于脾胃也。二脏之气有根,可用杀虫下血之药而无恐,以其本实未拨也。方用逐秽消胀汤∶
白术(一两) 雷丸(三钱) 白薇(三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三钱) 大黄(一两)
当归(一两) 丹皮(五钱) 萝卜子(一两) 红花(三钱) 水煎服。一剂腹内必作雷鸣,少顷下恶物满桶,如血如脓,或有头无足之虫,或色紫色黑之状。又服一剂,大泻大下,而恶物无留矣。然后以人参一钱、茯苓五钱、薏仁一两、山药二两、白芥子一钱、陈皮五分、白术二钱,调理而安。
前方用攻于补之中,虽不至大伤脏腑,然大泻大下,毕竟元气少损。故秽尽之后,即以参、苓、薏、药之类继之,则脾气坚固,不愁亡阴之祸也。或问此等之病,既非水臌,初起之时,何以知其是虫臌与血臌也?吾辨之于面焉,凡面色澹黄之中,而有红点或红纹者是也;更验之于腹焉,凡未饮食而作疼,既饮食而不痛者是也。
苟面有红点、红纹与既饮食而不痛,即可用逐秽消胀汤减半治之,亦一剂而即愈也。
但下后毋论新久,必须忌盐者一月。苟若不忌,必至再病,则难治矣。
此症用雷逐丹亦神效。
雷丸(三钱) 当归白芍(各五钱) 红花(一两) 雄黄 浓朴 槟榔(各二钱) 枳实甘草(各一钱)水煎服。一剂下恶秽一桶愈。
人有上身先肿,因而下体亦肿,久之一身尽肿,气喘不得卧小腹如光亮之色,人以为水臌已成,谁知是水臌之假症乎。夫湿从下受,未闻湿从上受者也。凡人脾土健旺,必能散精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何致水气之上侵。惟脾土既虚,饮食不化精而化水,乃邪水而非真水也。真水既无所生,则肾中干涸无非火气,于是同任、冲之属火者俱逆而上出。是水从火溢,上于肺而嗽、奔越于肺而喘,既喘且嗽,身自难卧;散聚于阴络而成跗肿,故先上肿而后下肿也。似乎治法亟宜治肾矣,然而火盛由于水衰,而水衰实先由于土衰也,补土其可缓乎。惟是既补脾以健土,必至燥肾以旺火,故补脾又必须补肾,而补肾又必须补脾,所贵二者之兼治也。方用二天同补丹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茯苓(五钱) 白术(二两) 肉桂(三分) 诃子(一钱) 百合(五钱)水煎服。二剂而喘嗽轻,又二剂而喘嗽止,十剂而肿胀消,再十剂全愈。
此方无一味非治脾之药,即无一味非补肾之药也。健其土而不亏夫肾,滋其水而不损于脾,两相分消而又两相资益,得利之功而无利之失,治水臌之假症,实有鬼神不测之妙也。
此症用芡术汤亦效。
白术芡实(各二两) 茯苓(一两) 肉桂(一钱) 车前子(五钱) 水煎服。二剂轻,四剂又轻,十剂愈。

轻粉(一两) 硫黄(一两) 巴豆(净肉二两去油) 共捣碎。以丝绵裹药,方圆六寸大,对肚脐粘贴,外盖油纸,用兜肚扎紧,百日为度。气臌放屁、水臌撒尿。若撒放不止,饮粥汤。实者增药一倍。愈后忌盐、发物多日为妙。

葶苈子七两(熬) 甘遂五两 茯苓椒目各三两 吴茱萸二两
上捣末,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饮服五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丸,以利为度。


经停一载有余,肝气不时横逆,胸脘胁肋疼痛,呕吐酸水,大腹日满,青筋绽露,此属血臌。盖由肝气错乱于中,脾土受困,血海凝瘀,日月大,状如怀子,而实非也。今病已极深,药力恐难见效。
川楝子丹参 归尾 香附(盐水炒) 延胡索五灵脂(酷炒) 陈皮砂仁红花吴萸

肿胀已退,脉象较前稍大,汗出至膝而止。阳气有流通之象,阴湿有消化之机。今以温理中州,中州得运,庶几决渎流通,寒转为温,否转为泰矣。然调养百日,庶无反复之虞。
附子冬术茯苓通草桂枝焦六曲 牛膝陈皮泽泻姜皮
又 肿胀由乎脾肾,阳虚水湿偏淫。通阳化湿水邪平,方法原为对证。面目四肢俱瘪,单单大腹膨,更兼遗泄伤阴,久病恐难胜任。
桂枝陈皮冬瓜皮益智仁姜皮
另∶六味丸三钱,药汁送下。

湿热素伏下焦,皮肤顽癣。近感风邪着腠理,陡然寒热,面目上部先肿,蔓延中下,今大腹阴囊足胫悉肿。据云阳物暴缩,足冷,似属阴寒,然鼻中热气上冲,此乃阳被湿郁,气不宣通,非阳衰可比。夫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肺主一身气化,俾得肺气宣通,斯风与湿自然而解。
射干杏仁大腹皮苡仁茯苓泽泻桑白皮冬瓜子通草丝瓜络沉香琥珀枇杷叶
渊按∶阳被湿遏,肺气不得宣通,乃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的对。五皮饮虽加杏仁射干,恐仍不能开泄肺表。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腹满足浮囊肿,水泛而侮土也。腹中气攻胀痛,土虚则木横也。欲泄水,必崇土;欲平气,必疏木。
吴萸炒川连沉香白术葶苈子茯苓大腹皮香附陈皮川朴泽泻
渊按∶中焦阳气伤矣,左金非崇土之方。肺失通调,膀胱不化,何不用桂枝,且能疏木。

面黧腹肿,脉沉而细。此脾肾之阳不化,水湿阻滞于中。症防加剧,姑且渗湿通阳。
肉桂白芍茯苓猪苓白术大腹皮细辛泽泻川朴陈皮 焦六曲 麦芽香橼

风湿相搏,一身悉肿咽痛发热,咳而脉浮,拟越脾法。
麻杏甘石加赤苓、腹皮通草

风水者,在表之风邪与在里之水湿合而为病也。其症头面肢体浮肿,必兼咳嗽,故为风水。更兼食积,其腹必满。三焦不利,法当开上、疏中、达下治之。
羌活防风枳壳杏仁大腹皮川朴茯苓橘红泽泻莱菔子桑皮 青葱 生姜
渊按∶羌、防不如麻黄,专开手太阴风水。故古人有越脾、麻黄赤豆等治表实肿胀,无羌、防等方也。
细参本草,自无此等杂治。

产后数十日,忽发肝风,心荡不寐,继以血崩。今周身浮肿气逆不得安卧,头眩,口不渴,病势夜重,血虚气胜,木旺土弱也。土弱不制水,水反侮土。土既受木克,又被水侮,是为重虚。欲培土,先补火,佐以泄木。即《内经》虚者补之,盛者泻之之义。
肉桂冬术茯苓泽泻大腹皮木香陈皮炮姜神曲通草血珀
渊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和养肝脾之气,以招失亡之血,其胀自消。

腹胀足肿,纳食则胀益甚。湿热挟气,填塞太阴臌胀重症。
川朴赤苓大腹皮青皮泽泻枳壳黑丑山楂甘遂(面包煨) 通草生姜

腹胀稍宽,足仍浮肿运脾化湿,冀其渐平。
川朴赤苓大腹皮川椒目苍术泽泻陈皮 焦六曲 黑丑通草枳壳生姜
渊按∶二方乃湿热实胀治法。
三诊 腹盈月余,得食则胀甚。两进攻消运脾之法,胃脘之胀已松,大腹之满未化,再议疏通消导
旋复花五加皮赤苓泽泻槟榔黑丑鸡内金木香通草砂仁

腹满,面黄,足肿。近因戽水受寒,又加疝痛脾虚有湿,肾虚有寒。防其疝气上攻,大腹益满。
平胃散甘草,加茯苓小茴香神曲吴茱萸

脉沉,小便不利,面目肢体大腹阴囊悉肿,病属里水。鼻中流血,喉间略痛,肺家有郁热也。拟越婢汤
蜜炙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白术赤苓泽泻陈皮防己 淡芩

水湿侵入经络,外溢肌肉。发汗利水诸法,效而不愈。今拟通阳渗泄。
五苓散巴戟肉川朴车前子陈皮牛膝五加皮大腹皮姜皮

病后脾虚气滞浮肿食少,大便溏泄,法当温脾
党参茯苓泽泻木香冬术炮姜茯神神曲砂仁谷芽

痢后阳虚,水湿不化,腹满面浮足肿,而色青黄,脉来虚细。虑延臌胀重症。
川熟附 猪苓茯苓白术党参肉桂泽泻陈皮神曲砂仁
又 温通脾肾之阳,疏利决渎之气,冀其胀消肿退。
附子肉桂白术猪苓泽泻茯苓皮冬瓜皮川朴陈皮通草
渊按∶两方治半虚半实,乃通阳泄水法。

脾虚木横,腹中结癖,寒热,延及半载。惟脾虚营卫不和,故寒热;惟肝横则气血凝滞,故结瘕。今食少便溏,舌红口渴,大腹日满,足跗浮肿,形肉瘦削,脾肾阴阳两伤。际此火亢金衰之候,火亢则阴益虚,金衰则木无制,深秋水土败时,虑其增剧。急宜健运和中,稍兼消暑。
喻嘉言所谓刚中柔剂,能变胃而不受胃变。此法是矣。冀其脾胃稍醒为吉。
连理汤加陈皮

时令水湿内袭,与身中素有之湿热相合,骤然浮肿,充斥上下三焦。拟宣表泻里之法,以消其水。
香薷川朴通草大腹皮赤苓泽泻杏仁滑石车前子莱菔子葶苈子葱白头

痞块由大日久而结,多因水饮痰涎与气相搏而成。久则块散腹满,变为臌胀,所谓癖散成臌也。
脉细如丝,重按至骨乃见弦象,是肝木乘脾也。口干小便短少,是湿热不运也。匝月腹日加大,急宜疏通水道,泄木和中。
五苓散加川朴、姜汁炒川连青皮陈皮大腹皮木香车前子通草
附∶浓朴散
川朴(姜汁炒,三钱) 枳壳(三钱,巴豆七粒合炒黄,去巴豆木香(晒干,研,三钱) 青皮(醋炒,三钱) 陈皮(盐水炒,三钱) 甘遂(面包煨,三钱) 大戟(水浸,晒干,炒,三钱) 干姜(炒黄,三钱)
共为末。每服一钱,用砂仁车前子泡汤调下。是治癖块散大成臌之妙剂。
渊按∶此方诚妙。但可施正气不虚者。若久病及老年气血衰弱之人,恐目前稍松,转瞬而胀益甚,将不可治,用者宜审慎之。

水肿自下而起,腿足阴囊大腹胸膈,泛滥莫御。今先从上泻下。肺主一身之气,又曰水出高源,古人开鬼门洁净府,虽从太阳,其实不离乎肺也。
葶苈子杏仁川朴陈皮茯苓川椒目生姜大枣
控涎丹,每日服五分。
渊按∶水肿实证,治法如是。经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葶苈泻肺,椒目泻肾。控涎丹不及舟车丸合拍。

暑湿伏邪挟,阻滞肠胃中州不运,大腹骤满,腹中时痛,痛则大便粘腻,色红如痢,小水短少。脉沉滑数,是之征也。拟大橘皮汤送下木香槟榔丸
四苓散橘红大腹皮木香木通滑石砂仁末、川朴。煎汤送木香槟榔丸三钱。
又 气与水相搏,大腹骤满,脉沉,小便不利大便欲泄不泄。法以疏气逐水
香薷大茴香泽泻莱菔子赤苓大戟甘遂枳壳 黑白丑 生姜

内有湿热,外着风邪,风与水搏,一身悉肿。此属风水。当发汗。
羌活香薷陈皮防风 赤芩 焦六曲 通草葱白生姜

腹但胀而不满者,属气,乃木乘脾土也。
川连(姜汁炒) 香附砂仁川朴青皮 焦六曲 怀山药茯苓陈皮泽泻
渊按∶黄连治胀,乃开中州湿热也。土虚木乘之胀,大非所宜。

湿热内蕴,脾胃之气不利,为口糜,为腹胀。姑先和中清化为法。
川朴川连 焦六曲 赤苓大腹皮枳壳泽泻 黑山栀 陈皮砂仁
渊按∶连、朴此证甚合。

木旺乘脾,腹胀如鼓,形瘦脉细,症属瘅胀。法当温通。
干姜茯苓川朴砂仁怀山药吴茱萸陈皮泽泻大腹皮
金匮肾气丸五钱,开水送。
渊按∶虚胀治法,以川朴易党参则善。

年甫十三,断无忧郁之理,而腹满如臌,微微内热,将及两月,其义何居?良以童心太甚,饥饱不调,冷热不节,向有胃寒呕酸之疾,今反不呕,腹渐胀大,饮食不纳,内热时生。是非劳碌伤脾而失运,寒饮停聚而腹胀也。脾虚内热生,单单腹胀,名之单胀,然治法不同也。今以温利中州,稍佐苦泄,取柔中之刚,能平胃而和脾。
党参茯苓半夏陈皮白芍川连(吴萸炒) 炮姜泽泻川朴冬瓜皮
渊按∶饮食不节脾胀,宜佐消导,如鸡金、谷虫之类。

平面浮起,渐至腹满,胸闷气塞,小便不利,肿势日甚。水湿之气,一无出路,证成臌,防加气急。发汗而利小便,是两大法门。
麻黄杏仁白术泽泻茯苓猪苓葶苈子川朴通草车前子姜皮
又 肿势已平,小便通利。前方加减。
防风白术半夏茯苓陈皮泽泻杏仁川朴通草葶苈子车前子葱白头姜皮

脾虚胀满,面浮足肿,小便不利。脉形细数,元气大亏。虑其喘急之变。
党参元米炒) 牛膝茯苓巴戟肉陈皮泽泻(盐水炒) 车前子冬术(土炒) 怀山药苡仁杞子生熟谷芽

泄泻而后目盲。服单方目明而渐腹满,是脾虚木横。又服草药,寒性伤中,病成臌胀。其根已久,恐难骤效。
焦白术 冬瓜皮川朴茯苓陈皮 焦六曲 大腹皮泽泻砂仁苡仁香橼

两尺脉滑,湿热积滞在于下焦小便不利,大腹胀满,是下焦不利,中焦气不通也。
肉桂赤苓猪苓白术泽泻大戟神曲陈皮冬瓜皮姜皮

风水相搏,一身面目悉肿,咳嗽,气升不得卧。症势险重,用越婢法。
麻黄 生甘草 杏仁石膏赤苓泽泻陈皮葶苈子大腹皮生姜红枣
又 用越婢法,虽得微汗,手肿稍退,余肿未消,咳嗽气急,良由劳碌之人,脾胃不足,急不行运。
今以扶脾和中理气,宣达三焦,冀其气化流通。
冬术大腹皮防己陈皮防风茯苓皮冬瓜皮姜皮

内有湿热生疮,外受风寒浮肿风湿相搏,症成臌。防加喘急。
防风羌活杏仁大腹皮橘红赤苓桔梗荆芥川朴桑叶通草

风水相搏,一身暴肿,上则咳嗽,喉有痰声,下则溏泄小便不利。发汗而利小便,是其大法。
计不出此,迁延匝月,节近清明,天气温暖,肺胃久蕴之风,从中暗化为热。反服肾气汤方,意欲通阳化水,阳未通而阴先劫,水未化而火反起矣。于是舌燥唇焦齿黑,心烦囊缩,胸腹肤红,危险之象,已造极中之极。勉拟清肃肺胃,存泄热,以冀转机为幸。
生石膏 杏仁通草茯苓皮豆豉北沙参麦冬川贝丹皮芦根薄荷
绿豆汤代水。
又 肺得热而不降,肝有火而上升,胃居于中,受肝火之冲激,欲降不能而反上逆,由是呕吐不纳矣。
昨用清金以通决渎,幸水道已通,高原得清肃之令。然中焦格拒,艮阳失游溢之权,似宜转运其中。但肝火炽甚,徒运其中无益也。当清肝之亢,以衰木火之威,胃不受肝之克,而中气得和,则呕可以宁矣。
川连(姜汁炒) 黄芩(姜汁炒) 半夏泽泻陈皮 黑山栀 竹茹(姜汁炒) 茯苓皮川贝芦根枇杷叶
当归龙荟丸(三钱) 绿豆生姜汤送下。
渊按∶风水坏证也。两方应变俱佳。

止之后,腹胀足肿,湿热内归太阴,防成臌。但小便清利,是属脾虚。拟浓朴温中汤加味。
川朴茯苓陈皮干姜草豆蔻木香半夏冬瓜皮姜皮

脾有湿热积气,渐渐腹满足肿,纳食则胀,证成气臌。
白茯苓川朴白术苡仁苏梗五加皮泽泻陈皮砂仁通草

湿热内阻肠胃之间,横连膜原膜原者,脏腑之外,肌肉之内,膈膜之所舍,三焦决渎之道路,邪留不去,是为肿胀。胀属气,肿属水。是必理气而疏决渎,以杜肿胀之萌。
黑白丑(各五钱) 莱菔子(一两) 砂仁(一两)
葫芦大者一枚,将三味纳入,再入陈酒一大杯,隔汤煎一柱香。取出葫芦中药,炒研为末,再以葫芦炙炭共研和。每晨服二钱。

湿伤脾肾之阳,先腰痛而后足肿,脘中作痛,口沃酸水。用甘姜苓术汤五苓散加味。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猪苓泽泻肉桂半夏陈皮通草五加皮
渊按∶沃酸一证,《内经》言热,东垣言寒,究竟辛通药最效。
又 前用辛温通阳,甘淡祛湿,脘痛,足肿,呕酸等症皆除,惟跗肿未退。减其制以调之。
白术茯苓泽泻川断苡仁牛膝陈皮通草桑白皮五加皮

先足肿而后腹满面浮寒湿伤于下而渐上攻也。通阳化湿以利小便立法。
桂枝泽泻陈皮川朴桑白皮莱菔子五加皮茯苓皮半夏大腹皮姜皮

湿热与肝之气郁互结于里,近感风温寒热咳嗽,骤然浮肿,证属臌。
苏梗杏仁川朴桔梗赤苓泽泻枳壳橘红大腹皮茯苓莱菔子姜皮
又 湿夹热而生疮,风合湿而为肿。风从外入,故寒热咳嗽;湿自内生,故腹满而气急。用仲景麻杏苡甘汤加味。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川朴滑石连翘 淡芩 枳壳莱菔子元明粉 薄荷叶
共研粗末,滚汤泡服
又 四肢面目肿退,而腹满未宽。在表之风寒虽解,在里之湿热未治。今拟宽中理湿。
赤苓苡仁陈皮大腹皮杏仁泽泻莱菔子川朴通草枳壳姜皮

火炎于上,水溢高原。肺金受邪,面红浮肿,唇鼻俱赤,而有皮烂之形。腹部腿足亦肿,三焦俱受其病矣。行步咳喘,邪在手太阴无疑。用吴鹤皋麦门冬汤火泄水为法。
麦冬冬瓜皮通草姜皮桑白皮丝瓜络枇杷叶粳米
渊按∶此水肿变证也。用轻清宣化上焦,所谓轻可去实

下有湿热,上受风温,初起寒热,即便周身浮肿咳嗽气塞,似与风水同例。拟越婢加术汤
麻黄葶苈子半夏赤苓 焦白术 桑白皮射干通草杏仁大腹皮冬瓜皮姜皮

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盖风伤于上,湿伤于下,气道蕴塞,肺失宣降,脾失转输,上则咳喘,下则溲涩,中则腹满,而水肿成焉。证名风水,载于《金匮》。病在肺脾,法以开上、疏中、渗下,从三焦分泄。
二陈汤前胡射干川朴泽泻车前子羌活桔梗桑白皮大腹皮通草姜皮

伏邪湿热,内蕴太阴阳明。身热腹满面浮足肿,两膝酸痛,小便短少。拟通经络以解表,燥湿热以清里。
独活防风川朴陈皮大腹皮苡仁柴胡前胡泽泻赤苓
渊按∶湿热作胀,病在太阴阳明脾胃,从败毒散加减,以分疏其内伏之邪。既有身热,宜佐苦寒一二味泄之,所谓苦辛通降,甘淡分利之法也。
仁渊曰∶《内经》言胀者,皆在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此气胀也。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此水胀也。
五脏六腑皆有胀,统气与水而言之也。石瘕肠覃,女子血凝气滞而病胀也。
后贤分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法已大备,似无庸再议。然余观劳损者病在精,肿胀者,病在气,无论气臌、水臌、血臌,最重在肺脏。盖肺主一身治节,管领五脏六腑之气。肺气一伤,周身治节不行,于是脾失健运肝木横逆而为气臌;肾失枢转,膀胱水道不利而为水臌;肝失疏泄,气滞血凝而为血臌。谓非皆由肺气伤残,不能化水,化血,自化之病乎?虽然,所因甚多,所病各异。从外感而得者多暴、多实、多热,从内伤而得者多缓、多虚、多寒。水肿实证,其来也暴;气肿虚证,其来也缓;湿热肿在虚实之间,其来也不暴不缓,必先见别证而后胀满。若水肿咳逆喘呼,非大实,即大虚,不可不辨。实则肺气壅塞不降,虚则肾气奔逆不纳。虚证固宜温补实证必须泻降。如水肿实证,即舟车、禹功亦不为峻,但不可过剂。
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或从虚实间进之法,投峻药一服,续投调理药三二日,再进一服最稳。余验过数人。至单腹胀,乃脾肺肾真气败坏,全属虚证。血臌、肠覃石瘕,虽病在血分,不可专求之血,宜导气以通血。气为血帅,古人明训,不可不知也。

骤然臌胀胃苓汤虚证当知圣术前方,病起吐酸连理(丸)妙,桂甘麻附细辛(汤)良。

有实、有虚。实者,按之坚而痛;虚者,按之不坚不痛。实者,宜下之、削之,次补之;虚者,温之、升之,补为要。朝宽暮急者,血虚;暮宽朝急者,气虚;日夜急者,气血俱虚。臌胀又名曰蛊,即所谓单腹胀也。(其详在《格致余论》中。)治法大补中气,行湿为主,此脾虚之甚,必须远音乐,断浓味。有气虚者,大剂参、术,佐以陈皮茯苓黄芩苍术之类;有血虚者,以四物为主,随证加减。实兼人壮盛者,或可用攻药,便用收拾,以白术为主。气虚中满,四君子加芎、归、芍药黄连陈皮、浓朴、生甘草。胃虚腹胀调中汤人参白术陈皮甘草半夏、浓朴、生姜腹胀挟虚分消丸治之。寒而腹胀挟虚者,分消汤治之。寒胀沉香尊重丸治之。腹胀内伤虚证木香顺气汤沉香交泰丸伤寒痞满、燥实四证,而人壮者,或杂证腹满如四证者,用大承气汤太阴病,腹胀满,四肢肿,或一身肿,胸痞不食小便少,大便难或溏,或脾胀善哕,大满体重,服索矩三和汤。脾湿而腹胀满,面黄溺涩,胃苓汤。下虚腹胀气上,四物加人参陈皮木通甘草连翘;有食积者,吞保和丸。饮酒人胀,小便混浊,夜发足肿,桂苓甘露饮人参甘葛藿香木香
腹胀不觉满,食肉多所致者,黄连(一两为末) 阿魏(半两醋浸)研如糊,为丸,同温中丸白术汤下。食肉多腹胀三补丸起料,加香附下甲炊饼丸服。浓朴治腹胀,因其味辛也,须用姜制。一云∶胀病必用参、 、白术大剂补脾,则其气自动,白术又为君主之药,必带浓朴宽满。
人气弱腹膨浮肿,用参、归、茯苓芍药各一钱,白术二钱,川芎七分半,陈皮腹皮木通、浓朴、海金沙各五分,紫苏梗木香各三分,数服后浮肿尽去。余头面未消,此阳明气虚,故难得退,再用白术茯苓
一妇人,腹久虚胀单胀者,因气馁不能运,但面肿手足,或肿气上行,阳分来应,尚可治,参、术、芎、归为主,佐以白芍药之酸敛胀,滑石燥湿兼利水,大腹皮敛气,紫苏梗莱菔子陈皮泄满海金沙、木通利水,木香营运,生甘草调诸药。一妇,气虚单胀面带肿,参、术、茯苓、浓朴、大腹皮、芎归、白芍、生甘草、滑石
一人嗜酒,病半年,患胀腹如蜘蛛
一人嗜酒,便血后患胀,色黑而腹大形如鬼状(俱见《医要》)。上二者,一补其气,一补其血,余药大率相出入,而皆获安。

此仙方也
西瓜切去顶一片,挖去瓤三成,入蒜瓣令满,将原顶盖好,放新砂锅内,再用新砂锅扣上蒸熟,将瓜蒜连汤尽食之,三日尽消。(不忌盐酱)

痧者,毒也。慢痧之毒,迁延时日,留滞肌肤肠胃、血肉之中,若不早治,即成真臌。
【治验】
一严天玉次子,气急作胀,胸腹饱闷,脐下有青筋突起,心口将平,此慢痧成臌也。刺腿弯青筋六针,出紫黑毒血甚多,又刺指头出毒血二十四针,脐上青筋即淡色,腹内觉松。用宝花散微冷服腹胀渐消,其后不复用药施治,但恐其根未除,日后复发,姑志之以例其余。

此病之源,与水肿同,皆因脾气虚衰而致,或因他病攻损胃气致难运化,而肿大如鼓也。病本易治,皆由方书多用利药,病患又喜于速效,以致轻者变重,重者变危,甚致害人。
黄帝正法∶先灸命关百壮,固住脾气,灸至五十壮,便觉小便长,气下降。再灸关元三百壮,以保肾气,五日内便安。服金液丹草神丹,减后,只许吃白粥,或羊肉汁泡蒸饼食之。瘥后常服全真丹、来复丹。凡臌胀脉弦紧易治,沉细难痊。(此病若带四肢肿者,温之于早尚可奏功,若单腹胀而更青筋浮露者难治。苟能看破一切,视世事如浮云,置此身于度外,方保无虞,次则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戒情性,重温急补,十中可救二三。先生之丹艾,用之得宜,其庶几乎。)
【治验】
一人因饮冷酒吃生菜泄泻,服寒凉药,反伤脾气,致腹胀。命灸关元三百壮,当日小便长,有下气,又服保元丹半斤,十日即愈,再服全真丹永不发矣。

陈胡芦瓢三五年者一个,以糯米一斗,作酒待熟。以瓢于炭火上炙热,入酒浸之。如此三五次,将瓢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酒下神效。

产妇素弱,临产劳伤,中气多不足,胃虽纳谷,脾不健运。先服生化汤(和二十四)三、四剂。七日后,即服加参生化汤(补五十八)。以助其脾气,自无虚满之患。或因便秘而误服大黄;或因多食而过服消导;或因忿怒而误服耗气等药;又或恣饮寒冷,凝滞恶露以致胀者,或补气、或健脾、或暖胃行血,当察其所因以治之。

倪氏论臌,有气、血、虫、水、单是也,论胀,有寒、热、虚、实、湿、食、瘀、、肝、肾是也。方家必分五臌若何?十胀若何?余谓∶臌胀在上,灸于上脘,在中;灸于中脘;在下,灸于下脘,或灸气海。至若胀及两胁者,灸于期门。胀及背腰者,灸于胃俞。胀至两腿者,灸足三里。胀至两足者,灸行间可也。
上脘(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下脘(脐上二寸。)
气海(见劳伤。)
期门(见喘症。)
胃俞(十一节下,各开二寸。)
足三里(见痿症。)
行间(见尸厥。)

范××,女,22岁。成都市龙泉区长风乡,农民。
【病史】两岁时开始患腹胀,其后发展到全身皆肿,肌肉变硬。下阴常流黄水,臭味异常。十多年来,病魔缠身,其父为之四处求医,未见显效。1969年8月,前来就诊,按阳明腑证论治,服药两剂后基本治愈。
【诊治】腹胀如鼓,胸胁满闷,皮色苍黄;全身肌肤胀硬。大便常秘结,所下如羊粪,已四日未行;下不断渗出臭黄水舌质深红,苔黄燥,脉沉实有力。此为阳明腑证兼水热互结。法宜峻下热结,兼逐积水,以大承气并大陷胸汤加味主之。
处方
大黄18克 厚朴30克 枳实30克 芒硝30克 甘遂15克(冲服)  芫花15克(冲服) 桑皮60克
先服一剂,泻下燥屎十余枚,并臭秽黄水甚多,腹部硬胀消失大半。续服一剂,胸腹肿胀皆消,全身肌肤变软,下外渗之黄水亦止。因自觉病势顿减,加以客居成都,经济困难,遂自行停药回家。不久患者邻友来告,已康复如常。1979年7月追访,病愈结婚,并生一子。十年来身体一直很好。
【辨证】患者虽病程颇长,因正值青春,素体阳旺。胸腹胀满,皮色苍黄,大便秘结舌红苔燥,脉沉实有力,显然属阳、属热、属里、属实。正所谓“大实有赢状”。再观之大便硬结如羊屎,几日未行,应为阳明腑实,痞满燥实俱备无疑。然此证又现全身肌肤肿胀,从心下连及少腹,胀满尤甚,同时下黄水而恶臭,皆为热结水积之象,即燥热结胸之证。由此形成阳明腑实为主,太阳结胸相兼,邪实病深,错综复杂之局面。热结须峻下,积水宜攻逐,病重不可药轻。因此,大承气与大陷胸汇成一方,大剂猛攻之,取其斩关夺隘之力。
【按语】臌胀系内科之重证。论治之关键,首在辨其虚实。一般而言,臌胀初起,气实病实,宜峻剂攻逐;若久病脏气日虚,则不宜峻消其胀。本例患者,虽病久而形瘦弱,但邪实而阳旺,故不可按久病多虚之常规论治。

轻粉二两 巴豆四两 生疏黄一钱 加麝更妙,同研成饼,先以白帛一片铺脐上.以药饼放外上,用绵绑住,约人行五六里,自能泻下黄水,待至二五度,除去药,温粥补之。久患隔日取,日一饼,可治二三十人。病愈后.忌饮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