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 Wú Tónɡ Zǐ )

别名: 瓢儿果 , 桐麻豌

梧桐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顺气和胃健脾消食;止血。主胃脘疼痛;伤食腹泻疝气;须发早白;小儿口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2-3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敷。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心;肺;胃经
各家论述:
1.《纲目》:治小儿口疮,和鸡子烧存性研掺。
2.《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清热解毒
3.《南宁市药物志》:煅末敷烂,收口生肌。
4.《四川中药志》: 顺气和胃。治胃痛
5.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消滞。
药理作用:
1.止血梧桐子粉6g/kg灌胃,连续3天,对兔血小板聚集有促进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生物碱。
2.降压:梧桐子总生物碱0.3、0.6g(生药)/kg静脉注射,对麻醉猫有降压作用,并使心率减慢,对兔有类似作用,心率减慢更明显,总生物碱具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可能降压与此有关。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其脂肪酸有苹婆酸(oterculic acid),锦葵酸(malvalic acid)等,还含具止血作用的生物碱及咖啡碱(caffein)。
附方:
①治疝气梧桐子炒香,剥(去)壳食之。(《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②治伤食腹泻梧桐子炒焦研粉,冲服,每服一钱。(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③治白发梧桐子三钱,何首乌五钱,黑芝麻三钱,熟地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球形,状如豌豆,直径约7m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微具光泽,有明显隆起的网状皱纹。质轻而硬,外层种皮较脆易破裂,内层种皮坚韧。剥除种皮,可见淡红色的数层外胚乳,内为肥厚的淡黄色内胚乳,油质,子叶2片薄而大,紧贴在内胚乳上,胚根在较小的一端。以饱满、完整、淡绿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色。①外种皮石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6-22μm,侧面观长方形,长38-48μm,细胞腔小。②内种皮栅状细胞长柱状,长约190μm,两端平截,直径10-13μm,层纹及胞腔不明显。③外胚乳为浅红棕色薄壁细胞,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直径15-30μm。④淀粉粒存在于内胚乳细胞中,单粒类球形、长椭圆形、广卵形、梨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13μm,脐点点状、短缝状、人字状及星状,层纹不明显。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为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原形态:
梧桐 落叶乔木,高达16m。树皮青绿色,平滑。单叶互生,叶柄长8-30cm;叶片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20cm,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cm,下部的分枝长达12cm,花单性或杂性,淡黄绿色;导管长约2mm,裂片5,长条形,向外卷曲,长7-9mm,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瓣;雄花由10-15枚雄蕊合生,花丝愈合成一圆柱体,约与萼片等长;雌花常有退化雄蕊围生子房基部,子房由5心皮联合,部分离生,花柱长,柱头5裂。蓇葖果5,纸质,有柄,长6-11cm,宽1.5-2.5cm,被短绒毛或几无毛,在成熟前每个心皮由腹缝开裂成叶状果瓣。种子4-5,球形,直径约7mm,干时表面多皱纹,着生于叶状果瓣的边缘。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rmiana plantanifolia (l.f.) marsili [f.simplex (l.) w.f.wight]
采收和储藏: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出处:
出自《履巉岩本草

梧桐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顺气和胃,消食。治伤食胃痛疝气,小儿口疮
①《纲目》:"治小儿口疮,和鸡子烧存性研掺。"
②《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清热解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煅末敷烂,收口生肌。"
④《四川中药志》:"顺颠气,和胃。治胃痛。"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消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性味:
甘,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苦辛,性温,无毒。"
归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肾三经。"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不干性油)39.69%,灰分4.85%,粗纤维3.69%,蛋白质23.32%,非氮物质28.45%,并含咖啡碱。油中还分离出苹婆酸。
附方:
①治疝气梧桐子炒香,剥(去)壳食之。(《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伤食腹泻梧桐子炒焦研粉,冲服,每服一钱。(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白发梧桐子三钱,何首乌五钱,黑芝麻三钱,熟地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性状:
干燥种子,圆球形或类圆形,径6~8毫米。黄棕色至深棕色,表面皱缩成网纹状。外层种皮较脆,易破裂,内层种皮坚韧,除去后,内有肥厚的淡黄色胚乳;子叶两片薄而大,紧贴在胚乳上,胚根位于较狭的一端。气、味均微。以个大、饱满、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生境分布:
常栽培作行道树,村边、路旁亦有生长。我国北自河北、南达云南都有栽植。主产江苏、浙江。此外,甘肃、河南、陕西、广西四川、安徽等地亦产。
原形态:
梧桐陶弘景),又名:榇、梧(《尔雅》),青梧(《品汇精要》),桐麻、瓢羹树(《草木便方》),耳桐、苍桐、青皮树、春麻、九层皮、白梧桐
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干直,枝肥粗,树皮青色,平滑,芽近圆形,被褐色短柔毛。单叶互生,3~5掌状深裂,长15~30厘米,宽11~20厘米,基部心形,裂片先端渐尖,幼时上面具毛,后则光滑,下面被星状毛,咏掌状;叶柄约与叶片等长,被褐色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细小,淡绿色;萼片5,长约8毫米,外密被淡黄色小柔毛;无花瓣;雄花中的雄蕊柱约与萼片等长,花药约15枚,药室不等,聚合成一顶生的头;雌花子房柄发达,心皮5,基部分离,在其周围常有无柄韵花药环绕着,花柱联合。果为蓇葖果,成熟前心皮裂成叶状,向外卷曲;种子4~5粒,球形,生于心皮边缘。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根(梧桐根)、树皮(梧桐白皮),叶(梧桐叶)、花(梧桐花)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梧桐科植物梧桐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簸去杂质,晒干。密贮干燥处,防蛀。
出处:
履巉岩本草

“梧桐子” 相关论述

味甘性平。生食无益,多食生痰涎,动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