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白芨” 相关论述

【药用】本品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入肝、肺、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咯血呕血衄血外伤出血等症。
白芨收敛,功能止血,是一味止血药。者要用于肺、胃出血病症,可单独应用,也可配阿胶蛤粉炒)、藕节、生地等治咯血;配乌贼骨等治呕血
2.用于疮疡肿痛,溃疡久不收口,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又有消肿生肌之功,用治疮疡,不论已溃未溃均可应用,如疮疡初起未溃,配银花贝母天花粉乳香等有消散作用;如疮疡已溃、久不收口以及手足皲裂,有可奏生肌敛之功,往往研粉外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尘肺肺痈肺结核等病。
【处方用名】白及白芨(洗净,晒干,切片用)、白芨粉(研粉,吞服,开水调服或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三钱,煎服。研粉吞服或冲服每次2~3克。外用适量。
【按语】白芨苦甘微寒,功能止血,能入肺胃,为吐衄咯血之要药。又能用治疮疡,未成者能予消散。已溃者可用于敛生肌。此外,创伤出血,皮肤皲裂,用以外治亦颇有良效。唯邪热炽盛时,亦未宜乱投也。据报导,本品治疗肺结核病,与异烟??同用,有协同作用;对空洞性肺结核久不愈合,也可应用。
方剂举例】白芨枇杷丸(《戴氏方》)白芨枇杷叶阿胶蛤粉炒)、藕节、生地汁。治咳血吐血
止血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上海中医学院编)白芨仙鹤草地榆炭、生槐花。治上消化道出血症。

(《御览》作
味苦平。
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赋风,鬼击,痱缓,不收。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川谷。
吴普》曰:神农苦,黄帝辛,李氏大寒,雷公无毒,茎叶似生姜藜芦,十月华,直上,紫赤,根白连,二月八月九月采。
《名医》曰:生北山及冤句,及越山。
案隋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一名白及亦为黄精别名,今《名医》别出黄精条。

味苦辛,平,微寒,无毒。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除白癣疥虫。一名甘根,一名连草。生北山川谷又冤句及越山。


味苦、辛,平、微寒,无毒。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除白癣疥虫。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北山川谷及宛朐及越山。(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
近道处处有之。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间有毛。方用亦稀,可以作糊。(《大观》卷十,《政和》二五五页)


味苦、辛,平、微寒,无毒。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北山川谷及宛朐及越山。
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近道处处有之。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间有毛。方用亦希,可以作糊。
〔谨案〕此物,山野人患手足皲拆,嚼以涂之有效。


味苦平。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解毒生肌。胃中邪气,养胃驱邪。贼风鬼击,痱缓不收。和筋逐风。
此以质为治,白芨气味冲淡和平,而体质滑润又极粘腻。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养,与正气相调,则微自退也。


苦、甘,阳中之阴。味辛、苦,平,微寒。无毒
《珍》云∶止肺涩。白蔹治证同。
本草》云∶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白癣疥虫。
药性论》云∶使。治热结不消,主下痿,治面上 。


涩,补肺,逐瘀生新
味苦而辛,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入肺止吐血,(《摘玄》云∶试血法,吐水内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沉心血也。各随所见,以羊肺、肝、心蘸白芨末,日日服之佳),肺损者能复生之(以有形生有形也。人之五脏,惟肺叶损坏者,可以复生。台州狱吏悯一重囚,囚感之曰∶吾七犯死罪,遭刑拷,肺皆损伤。得一方,用白芨末米饮日服,其效如神。后囚凌迟,剖开胸,见肺开窍穴数十,皆白芨填补,色犹不变也)。
治跌打折骨(酒服二钱),汤火灼伤(油调末敷),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去腐逐瘀生新,除面上 ( 音千,去声,面黑气。 音炮,面疮也),涂手足皴裂,令人肌滑。
紫石英为使。畏杏仁。反乌头


紫石英为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反乌头
苦,辛,微寒,性涩。止肺血,填肺损。治跌打折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
除头面 ,使皮黑反白, 手足皴裂,令涩肌变滑。去腐逐瘀甚速,生肌止痛良效。肺痈脓血未尽者勿用。
处处有之。茎叶如生姜藜芦,但一科只抽一茎。开花长寸许,红紫色。
鼻血不止,为末津合,敷山根上,仍水服一钱立止。(验方第一。)
心气痛,同榴皮蜜丸豆大,醋汤下三丸。(第二。)
重舌鹅口,乳汁调末敷足心。(第三。)
疔肿,为末,水澄摊 。(第四。)
打跌骨折,酒调末服。(第五。)
刀斧伤,同 膏为末掺之。(第六。)
手足皴裂,水合末塞之。勿犯水。(第七。)
汤火伤香油合敷。(第八。)


味苦、辛、气平、微寒。阳中之阴无毒。多出石山,苗高尺许。叶青两指大,茎端生一苔。花开紫红,实熟黄黑。根如菱米,节间有毛。二八月采干,紫石英为使。恶理石,畏杏仁。名擅外科,功专收敛。不煎汤服,惟熬膏敷。除贼风鬼击,痱缓不收;去溃疡败疽,死肌腐肉。敷山根(额之下,鼻之上。)止衄,涂疥癣杀虫。作糊甚粘,裱画多用。

得季秋之气,兼金水之性,故味苦,辛,平、微寒,无毒。辛为金味,收为金气,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治败疽死肌。散结逐腐,生新之要药。既能敛毒,排脓生肌长肉,又治打跌骨折,酒调白芨末二钱服之,其功不减于自然铜、古铢钱也。
白芨,惟熬膏敷,功专收敛,然收中有散,又能腓脓去溃疡败疽,死肌腐肉,敷山根止衄,涂疥疮杀虫,古方有用以作丸,治肺叶伤破出血,亦能如溃疽长肉平满耳。

白芨苦辛平无毒痈疽疥癣裂皮肉,平胃风痱缓不收,补肺止血治打扑。
及, 也,栏也。叶初生似井栏。阳中阴也。主痈肿恶疮,败疽死肌,除白癣疥虫。嚼涂手足皲裂 、刀箭汤火等,生肌止痛方多用之。平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治久咳呕血咯血肠风血痢。单用为末,米饮调服。凡被打拷,肺窍控损见血者尤妙,以其能补肺窍也。又衄血不止者,津调涂山根立止。
珍云∶涩肺与白蔹性治大同,兼治结热不消,阴痿面黯,令人肌滑。入丸可少用作糊。水洗紫石英为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反乌头

白芨_图缺)
味苦、辛,平、微寒,无毒。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音肥)缓不收,除白癣疥虫。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北山川谷,又冤句及越山。(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之。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间有毛。方用亦稀,可以作糊。
唐本注云∶此物,山野人患手足皲(音军)拆,嚼以涂之有效。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反乌头
又七月实熟,黄黑色,冬凋。根似菱,三角,白色,角头生芽。今出申州。二月、八月采根用。吴氏云神农∶苦。黄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无毒。茎叶如生姜藜芦,十月华,直上,紫赤,根白连,二月、八月、九月采。药性论云∶白芨,使。能治结热不消,主下痿,治面上 ,令人肌滑。日华子云∶味甘 止惊邪血邪,痫疾,赤眼症结发背瘰 ,肠风,刀箭,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生肌止痛,风痹
图经曰∶白芨,生北山川谷,又冤句及越山,今江淮、河、陕、汉、黔诸州皆有之,生石山上。春生苗,长一尺许。似 榈及藜芦,茎端生一台,叶两指大,青色。夏开花紫。七月结实至熟,黄黑色。至冬叶凋。根似菱米,有三角,白色,角端生芽。二月、七月采根。今医治金疮不瘥及疸方中多用之。
经验方∶治鼻衄不止甚者。白芨为末,津调涂山根上,立止。
衍义∶白芨,文具白蔹条下。

〔辛苦涩微寒,入肝经。反乌头。〕肺伤吐血宜征,〔色白性收,合乎秋金,故入肺止血,兼辛则收中有散。〕痈肿排脓必简。〔能入血分,有泄热散结,去腐逐瘀之功〕。痈疽溃后,勿同苦寒药用。。

山草)入肺涩血散瘀
白芨(专入肺)。味苦而辛。性涩而收。微寒无毒。方书既载功能入肺止血。又载能治跌扑折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涩不涩。似止不止乎。不知书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涩之谓也。(血出于鼻。是由清道而至。血出于口。是由浊道而来。呕血出于肝。吐血出于胃。痰带血。出于脾。咯血出于心。唾血出于肾。摘玄云。试血法。吐水内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半沉者。心血也。服白芨随所见。以羊肺肝心同服者佳。)书言能治痈疽损伤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谓也。此药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故书又载去腐逐瘀生新。至云重囚肺有白芨一事。因剖而见。色犹不变。虽云肺叶损坏可以复生。然终涉于荒唐。未可尽信。(台州狱吏悯一重囚。囚因感之云。吾七犯死罪。遭刑拷。肺皆损伤。得一方。用白芨末米饮送下。其效如神。后囚凌迟。剖开胸。见肺间窍穴。皆白芨填补。色犹不变也。)手足皴裂。面上黑 。(即面疮)并跌打损伤。(酒调服。)汤火灼伤。(油调敷。)用治亦效。紫石英为使。恶杏仁。反乌头

白芨,味苦、辛,气平、微寒,阳中之阴也。入肺经。功专收敛,亦能止血败症溃疡、死肌腐肉,皆能去之。敷山根,止衄血。涂疥癣,杀虫。此物近人皆用之外治,殊不知其内治更神,用之以止血者,非外治也。将白芨研末,调入于人参、归、芎、黄 之内,一同吞服,其止血实神。夫吐血未有不伤胃者也,胃伤则血不藏而上吐矣。然而胃中原无血也,血在胃之外,伤胃则胃不能障血,而血入于胃中,胃不藏而上吐。白芨善能收敛,同参、 、归、芎直入胃中,将胃中之窍敛塞,窍闭则血从何来,此血之所以能止也。况白芨又不止治胃中之血,凡有空隙,皆能补塞。乌可徒借外治,而不亟用以内治乎。
或问白芨能填补肺中之损,闻昔年有贼犯受伤,曾服白得愈,后贼被杀,开其胸膛,见白芨填塞于所伤之处,果有之乎?此前人已验之方也,何必再疑。白芨实能走肺,填塞于所伤之外。但所言只用一味服之,此则失传之误也。予见野史载此,则又不如此,史言受刑时,自云∶我服白芨散五年,得以再生,不意又死于此。人问其方,贼曰∶我遇云游道士,自称越人,传我一方∶白芨一斤、人参一两、麦冬半斤,教我研末,每日饥服三钱,吐血症全愈。然曾诫我云∶我救汝命,汝宜改过,否则,必死于刑,不意今死于此,悔不听道士之言也。我传方于世,庶不没道士之恩也。野史所载如此。方用麦冬为佐以养肺,用人参为使以益气,则白芨填补肺中之伤,自易奏功,立方甚妙。惜道士失载其姓名。所谓越人,意者即扁鹊公之化身也。

涩、补肺、化瘀生新.
苦辛而平.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入肺止吐血.(摘元去、试血法、吐水内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沉心血也、各随所见、以羊肺肝心、蘸白芨末、日日服之、佳.)肺损者.能复生之.(以有形生有形也、人之五脏、惟肺叶损坏者、可以复生.)治跌打折骨.(酒服二钱.)汤火灼伤.(油调末敷.)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去腐.逐瘀.生新.除面上.( 音干、去声、面黑气、 音炮、面疮也.)涂手足皲裂.令人肌滑.紫石英为使.畏杏仁.反乌头.(重舌鹅口、为末、乳汁调、涂足心.)

紫石英为之使。畏杏仁李核仁。恶理石。反乌头
苦、涩、微寒。入手太阴经。治肺伤吐血,敷手足皲裂,汤火灼伤,金疮疥癣,恶疮毒,败疽死肌,去腐生新。
羊肝,蘸末,治肝血吐逆。得酒调服,治跌打骨折。配米饮,止肺伤吐血。配榴皮,艾醋汤下,治心痛。配黄绢、丹皮,补脬破损。和津敷山根上,止鼻衄。(仍以水服一钱。)
或研用,或磨用。

气味苦平,无毒。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去,痱缓不收。
白芨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如生姜藜芦,三四月抽出一台,开花红紫色,长寸许,中心吐舌,宛若草,今浙人谓之箬。花后结实,七月中熟,黄黑色,根似菱,黄白色为末作糊,性稠粘难脱。)
白芨气味苦平,花红根白,得阳明少气化。少阴主藏精,而精汁生于阳明,故主治痈肿

白芨(图缺)
清金治嗽.苦辛甘涩性平寒.止血生肌.散结敛质腻滑.(白芨色白.味甘苦兼辛.气平微寒.性滑.有汁极粘腻.得秋金之令.而主收敛.专入肺家血分.故止血止嗽生肌治.皆取用之.然必虚而有热者乃为相宜耳.白芨虽禀秋金收敛之性.而仍具苦泄辛散之意.与白蔹相近.故每相需而用.但非治病紧要之品耳.)

味辛苦,平。微寒,无毒。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除白癣疥虫。《药性论》云∶使。治热结不消,主下痿,治面上 。日华子云∶止惊邪,血邪,痫疾,赤眼症结发背,瘰 ,肠风 ,刀箭,扑损,温热疟疾血痢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

味辛,微寒,无毒.除白癣疥虫.生北山及宛朐及越山.(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李核,杏仁.)
本经》原文∶白芨,味苦,平.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一名甘根

苦辛平,性涩入肺,止吐血,去瘀生新,肺损者能复生之,治跌打汤火伤

气味
苦平无毒.又苦甘微寒性涩.阳中之阴也.
【主治】
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除白癣疥虫.结热不消.下痿.面上 .令人肌滑.止惊邪.血邪.血痢.痫疾.风痹赤眼症结温热疟疾发背.瘰 .肠风 .扑损刀箭.汤火.生肌止痛.止肺血.
【恶】(理石
【畏】(李核 杏仁
【反】(乌头

味苦.入手太阴经.功专疗金疮毒.得黄绢、丹皮能补脬损.并跌打折伤.手足皴裂.滑肌.紫石英为使.畏杏仁.反乌头重舌鹅口为末.乳汁调涂足心.

,嚼涂手足燥裂。

苦辛性平,气涩而收,质润兼补,入肺,止吐血衄血肺损者,能复生之。

本经下品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核】曰∶出北山山谷,及冤句、越山,江淮、河、陕、汉、黔诸州。春生苗,长尺许。
叶如初生棕苗,及藜芦,两指许大,色青翠。三、四月叶中出条,开紫花,宛如草,即箬也。结黄黑实,根色白,似菱,有三角,角头生芽,节间有毛,质极粘腻,可作糊也。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仁杏核仁,反乌头
【 】曰∶白,金;及,至也。金至斯坚,故主痈肿疽,死肌痱缓,不但坚形,亦可坚脏(杭郡狱中,有犯大辟者,生肺痈,脓成欲死,得单方白及末,遂获生全,越十年临刑,其肺已损三叶,所损处,皆白及末填补,其间形色,犹未变也。)

白芨(图缺),味辛、平,性微温。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务本卷三

白及(图缺),生北山川谷,又冤句及越山,今江淮、河、陕、汉、黔诸州皆有之,生石山上。春生苗,长一尺许,似 榈及藜芦,茎端生一台;叶两指大,青色;夏开花紫;七月结实,至熟黄黑色。至冬叶凋。根似菱米,有三角白色,角端生芽。二月、七月采根。今医治金疮不差及痈疽方中多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