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
参考: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痈疽” 相关论述
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气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
岐伯曰:经脉留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萓不成,五谷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藏伤故死矣。
黄帝曰:愿尽闻痈疽之形,与忌曰名。岐伯曰: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
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
阳留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而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
发于肩及臑,名曰疵痈。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逞焫之。
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急治之。
发于胸,名曰井疽。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矣。
发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状如谷实柧楼,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十岁死,死后出脓。
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痈脓,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坐陵翘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
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
发于股阴,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十日而当死。
发于膝,名曰疵痈。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
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
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发于内踝,名曰走缓。其状痈也,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
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急治之,百日死。
发于足傍,名曰厉痈。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
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黄帝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此其候也。黄帝曰:善”,见《灵枢》卷十二第八十一《痈疽篇》。又自篇首至“脏伤故死矣”,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上篇。又自“黄帝曰:愿尽闻痈疽之形”至“此其候也。黄帝曰:善”,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下篇。又自“黄帝问于岐伯曰:有病痈肿致痛”至“可使全。黄帝曰:善”,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腹中论篇》。又自“黄帝问曰”诸痈肿筋挛“至末,见《素问》卷五第十四《脉要精微论篇》,《甲乙》同上。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
上焦出卫气,卫气为阳,故在分肉能温之也。气润骨节,骨节脑髓皆悉滋长,故为养也。令腠理无痈,故为通。
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络,孙络②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满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
出气,谓营气也。经络及孙络有内有外,内在脏腑,外在筋骨肉间。谷入于胃,精液渗诸孙络,入于大络,大络入经,流注于外。外之孙络,以受于寒温四时之气,入络行经以注于内。令③明水谷津液,入于孙络,乃至于经也。内外经络行于脏腑,脏腑气和乃得生也。
平按:“露”《甲乙》作“雾”。“孙络”二字《灵枢》、《甲乙》不重。“而赤”《甲乙》作“赤而”。“先满,满乃注于络脉”《灵枢》作“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甲乙》“满”字不重,“络脉”下重“络脉”二字。注“渗诸孙络”,“诸”袁刻作“于”。
②“孙络,孙络”,萧本原作“孙脉,孙络”,据杨上善注及萧氏按语改。仁和寺本作“孙脉,孙脉”。
③“令”,人卫本注曰:疑当作“今”。
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
张,□张也。阴,营气也。阳,卫气也。神之动也故出入息动,息之动也营卫气行,营卫气行必有经纪,营卫周行道理,人与天道同运,天运非常之道故不休也。
平按:《甲乙》“已张”作“乃张”;“乃行”作“而行”。
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期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
切,专志也。用心专志,调虚实也。泻者□顺于虚,专去盛实,泻之甚者,则不足也。气至因而疾泻,则便④气盛⑤。气至留而不泻,则针与气先后不相得也。若顺实唯去于虚,补之甚者,则有余也。是以切而调之者,得之于心,不可过虚实也。故善调者,补泻血气,使形与神相保守也。持者,保守也。如此调养,血气平与不平,言已知之;然犹未通痈疽三种之论,故请所闻。
平按:“形神”《灵枢》作“形气”。“平与不平”《甲乙》作“至与不至”。
④“便”字,仁和寺本残,观其剩形,似为“使”字。
⑤“盛”,人卫本注曰:疑是“减”字。
岐伯曰:经脉留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
此言天有度数,地有经纪。
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蔖不成,五谷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别离异处。
蔖,采古切,草名也,亦节枯也。此言天度、地纪有失致损也。
平按:“蔖”《灵枢》作“萓”,注云:“鱼饥切。”详《玉篇》:萓本作宜,鹿葱也。《广韵》蔖,采古切,草死也。与杨注“节枯”之意同,较“萓”义为长。
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营卫,同①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
此言人之血气合于天地。
平按:《甲乙》“星宿”作“天宿”。
①“同”,人卫本注曰:据《灵枢·痈疽篇》、《甲乙》卷十一第九上、《刘涓子方》卷四、《千金翼》卷二十三第一及《医心方》卷十五第一应作“周”。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煎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营,经脉败漏,薰于五脏,脏伤故死矣。
此言血气行失,有损有病也。
平按:“煎枯空虚”《灵枢》作“血枯空虚”,《甲乙》作“则筋骨枯空,枯空”。《灵枢》“营”作“荣”,《甲乙》作“亲”;“经脉”作“经络”;“故死”作“则死”。
黄帝曰:愿尽闻痈疽之形与忌日名。
凡有三问:一问痈疽形状,二问痈疽死生忌日,三问痈疽名字也。
岐伯曰: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已已,则含豕膏,毋冷食,三日而已。
下答痈疽形状及名并所发处,合二十一种:一十八种有名有状,有所发处;三种但有所发之处,无名与状。二十一种中,七种无死生忌日,余十四种皆有忌日。凡痈疽所生,皆以寒气客于经络之中,令血凝涩不通,卫气归之,寒极化为热气,□成痈疽②,腐肉为痈,烂筋坏骨为疽,轻者疗之可生,重者伤脏致死。名猛疽等,痈疽之名,圣人见其所由立之名状如左,随变为形,亦应不可胜数也。近代医人,元不识本名之旨,随意立称,不可为信。嗌,咽也。寒气客脉之处,即发热以为痈疽,无常处也。
平按:“泻已已”《灵枢》无两“已”字,《甲乙》作“脓泻已”。《灵枢》、《甲乙》“含”作“合”;“膏”下无“毋”字。注“热气”下原缺一字,袁刻作“郁积”二字,不合,谨空一格。
②“疽”,仁和寺本作“肿”。
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泉液,前伤任脉,内薰肝肺,薰肝肺,十余日而死矣。
项前曰颈。
平按:“泉”《灵枢》、《甲乙》作“渊”,说见前。
阳气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铄。其色不乐,项痛而①刺以针,烦心者,死不治。
脑后曰项。
平按:“阳气”《灵枢》作“阳留”。《甲乙》“留项”作“溜项”。“铄”《灵枢》、《甲乙》作“烁”。“项痛而刺以针”,《灵枢》“刺”上有“如”字,《甲乙》作“脑项痛如刺以针”。《灵枢》“治”上有“可”字。
①“而”,人卫本注曰:通“如”,同也。《甲乙》卷十一第九下、《刘涓子方》卷四、《巢源》卷三十二《疽候》及《千金翼》卷二十三第二正作“如”。《灵枢·痈疽》则“而如”连用。
发于肩及臑,名曰疵痈。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逆焫之。
肩前臂上腘肉名腨。
发于掖下赤坚,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数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
砭,甫廉反,□同,以石刺病也。欲细而长者,伤形深也。
平按:《灵枢》、《甲乙》“坚”下有“者”字;“治之”下有“以”字;“数砭”作“疏砭”。注“□同”二字,袁刻脱。
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侠瘿,急治之。
马刀亦谓痈不脓者是也。颈前曰婴也。
发于胸,名曰井疽,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
井疽起三四日,不疗下入腹,寒热不去十②日③死也。
平按:“发于胁”上,《灵枢》、《甲乙》有“发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状如谷实瓜蒌,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十岁死,死后出脓。”一条。
②“十”,人卫本注曰:本书经文作“七”,与《灵枢》、《甲乙》、《千金冀》及《医心方》同;但《刘涓子方》卷四、《巢源》卷三十二《疽候》及《外台》卷二十四《痈疽方》均作“十”,《外台》注云:“寒热不去,十日早死。”与本注同。
③“日”,仁和寺本作“年”,疑误。
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痈脓,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剉□翘草根各一升,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三升,即强饮,厚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败”亦曰“改”,量谓此病。生于女子,故釜上蒸之,出汗即已。有本翘、松各一升。
平按:“其中”上无“治之”二字;“□”上无“剉”字,有“治之以”三字;“各一升”上有“及赤松子根”五字;“竭”上有“令”字;“为三升”作“得三升”,《灵枢》作“为取三升”。
发于股胻,名脱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
髀内曰股,股外曰髀,膝上股下骨称曰股胻也。
平按:《灵枢》、《甲乙》“胻”作“胫”;“脱疽”作“股胫疽”。《甲乙》“变”下有“色”字;“搏骨”作“内薄于骨,急治之”。
发于尻,名曰兑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
尻,脽①也。脽,音谁。
平按:“兑”《灵枢》、《甲乙》作“锐”。“三十日”,日本《医心方》作“四十日”。
①“脽”,萧本误作“睢”。今据仁和寺本改。下“脽”字同。
发于股阴,名曰赤施。不急治,六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六十日而死。
阴下之股。
平按:《甲乙》“施”作“弛”。《灵枢》“六日”作“六十日”;“六十日”作“十日”,《甲乙》同。
发于膝,名曰疵疽。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而坚,勿石,石之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
勿石之者,准例皆砭之,此唯言石之,或以冷石熨之,所以坚而不石,以其寒聚结,听柔乃石之。
平按:《灵枢》“疵疽”作“疵痈”;“而坚”作“如坚石”。《甲乙》“须其柔”作“须其色异柔”。
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
当节生痈,脓入节间伤液,故不可疗也。
平按:《甲乙》无“疽”字。
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四十日死也。
丈夫阴器曰阳,妇人阴器曰阴。
平按:“四十日”《灵枢》作“三十日”。
发于胫,名曰兔齧。其状赤至骨,急治,不治,害人也。
胫,谓膝下胫骨也。
平按:《甲乙》“齧”作“啮”;“赤”作“如赤豆”三字;“害人”作“杀人”。
发于踝,名曰走缓。其状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
色不变者,肉色不变也。石其输者,以冷石熨其所由之输也。
平按:《灵枢》、《甲乙》“踝”上有“内”字。《灵枢》“状”下有“痈也”二字。“输”《甲乙》作“俞”。
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不色变,不之,百日死。
足上下者,足趺上下也。
平按:《灵枢》、《甲乙》无“不色变”三字。
发于足傍,名曰厉疽。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
傍,谓足内外之侧也。
平按:“初如”《甲乙》作“初从”;“之,去”作“去之”;“黑”上有“状”字;“不消”作“不可消”。
发于足指,名曰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去之活,不然则死矣。
不则死者,不斩去死也。
平按:《灵枢》“不衰”上无“治之”二字;“斩”下无“去”字。《灵枢》、《甲乙》无“活”字。“不然”《甲乙》作“不去”,《灵枢》无“然”字。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曰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于骨髓,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营卫稽留经脉泣不行者,寒气客之,血泣不行,卫气归在泣血之中也。
平按:《甲乙》“稽留”作“积留”;“经脉”作“经络”。《灵枢》“从之”二字不重,《甲乙》作“归之”。“故曰”《灵枢》作“故热”,《甲乙》作“故曰热”。《灵枢》“骨髓”二字不重。“陷于骨髓”《甲乙》作“陷肌肤于骨髓”;“命曰”作“名曰”。
黄帝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骨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毋余,故命曰疽。
痈下者,即前之痈甚,肌、肤、肉、筋、骨、髓,斯之六种,皆悉破坏,命之曰疽也。
平按:“淳”《甲乙》作“纯”;“骨枯”作“骨肉”,《灵枢》无“骨”字。“竭”下,《甲乙》有“绝”字。
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黄帝曰:善。
此言其痈疽之候异。
平按:《甲乙》“上之”作“其上”;“夭”下有“瘀”字;“上如”作“状如”。
黄帝问于岐伯曰:有病痈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因于痈肿,有此三病,未知所由,故请之也。
平按:《素问》“痈”作“膺”。《甲乙》“颈”作“胫”。
岐伯曰:名厥逆。
因痈肿热聚,气失逆上,上盛故颈痛,下虚故胸满腹胀也。
平按:《甲乙》作“病名曰厥逆”。注“失”字,袁刻脱。
曰:治之奈何?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曰:何以然?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黄帝曰:善。
灸之瘖者,阳气上实,阴气下虚,灸之火壮,阳盛溢入阴,故瘖。以冷石熨之,则阴气独盛,阳气独虚,以阳气独虚,发于狂。可任自和,然后疗之,使之全也。
平按:“则瘖”《素问》作“入则瘖”,《甲乙》同。“使全”《甲乙》作“使愈”。
黄帝问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
因于痈肿,有此二病,故请所生。
平按:“生”《甲乙》作“在”,袁刻作“主”。
岐伯曰:此寒气之肿也,八风之变也。曰:治之奈何?曰:此四时之病也,以其胜,治其输。
筋骨是阴,加以寒气,故为寒肿也。此乃四时八正虚风变所为也,引其所胜克之则愈也。
平按:“治其输”《素问》作“治之愈也”。《甲乙》“输”作“俞”。
刘涓子疗发背发乳,口已合,皮上急痛,生肉摩 折。丹参膏方。
丹参防风白芷细辛 芎 黄芩芍药牛膝大黄槐子独活当归(各一两)
上十二味切,以腊月猪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摩病,日三四,不须向火。(古今录验同出第五卷中)
肘后疗诸痈疽发背及乳方。
熬粢粉令黑,鸡子白和之,以涂练上贴痈,小穿练上作小口,以泄毒瓦斯令散,燥复易之此药神效。(文仲备急同)
又方:以釜底上捣取散,以鸡子中黄和涂之,加少豉弥良,以五月葫及少盐佳。(文仲备急同一本无下一法)
又方:取茱萸一升捣之,以苦酒和,贴痈上,干易之佳。
删繁疗痈疽发背,九物大黄薄贴方。
大黄黄芩(各三两) 白芷(二两) 寒水石(五两) 白蔹(五两) 黄柏(二两)石膏赤石脂黄连(各三两)
上药下筛,以三合投粉麋二升中和之,薄涂纸贴肿上,燥易之,肿下止,不下浓敷之。
忌生冷、热面、大酢。
又 皮散,疗诸 及浮核坏败,并主男子发背,女子发乳等痈疽,或脓血肉瘤方。
皮(一具烧) 杜仲(八分炙) 续断(五分) 附子(炮) 地榆(各五分) 浓朴(八分)本(五分) 当归 桂心(各五分) 小露蜂房(一具烧)
上十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酒进,取瘥止。忌猪肉、生葱、冷水。
又陵鲤甲散,疗发背乳房痈肿方。
陵鲤(一头取甲爪炙) 桂心(三分) 当归(二分)
上三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酒进。(出第九卷中)
千金疗痈疽发背猪蹄汤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黄 黄连芍药(各三分) 黄芩(三两) 蔷薇根 野狼牙根(各八两)
上七味以水三斗,煮蹄令熟澄取二斗清,切药,煮取一斗,洗疮一食顷,以绵拭燥,着生肉膏,日二瘥,生痂止痛,加当归甘草各二两。
又疗痈疽发十指,或起膀胱及发背后生恶肉方。
猪蹄(一具) 当归大黄 芎 芍药黄芩独活莽草(各一两)
上八味,蹄取膝下断治如食法,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纳药,煮取四升,去滓,渍疮两食顷,拭令燥,以麝香膏敷之。
其方在前发背部中,只有四味者是也。
又生肉膏,主痈疽发背已溃令生肉方。
甘草(炙) 当归白芷苁蓉蜀椒细辛(各二两) 乌啄(六枚) 薤白(二十茎) 干地黄(三两) 续断(一两无以蛇衔替之)
上十味,以好酢半升相和,渍二宿,猪膏三斤,煎令三沸,三上三下膏成,使用。(刘涓子同)又痈发腹背阴匿处,通身有数十者方。
取牛粪干者烧,捣下重绢,以鸡子白和以涂之,干复易。(肘后张文仲备急同)又若已结脓使聚长者方。
以生栝蒌根细捣,苦酒和敷上,燥复易之,末赤小豆亦佳。
又凡发背为痈疽,已溃未溃者方。
以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肿作饼,浓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肿上布豉饼,艾列其上灸其豉,使温温热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热痛急易之,痈疽当减便得安,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疮孔,孔中汁出即差。(备急文仲并翼同)又痈肿发背初作,及经十日以上,肿势 热,毒瓦斯猛盛,日夜疼痛,百药不治者方。
鸡子(一枚) 新出狗屎(如鸡子大)
上二味搅令调和,微火熬之,今稀稠得所,捻作饼子,肿头坚处贴之,以纸粘贴,以绵抹之止。
仪注千金翼诸痈肿发背,及痈疖已溃烂疼痛方。
蒸糜谷更递熨之,当即愈。(一云蔷薇谷更炙熨之)又连翘五香汤,主一切恶核疮肿方。
连翘射干升麻独活(各二两) 桑寄生(二两) 通草(二两) 大黄(三两) 丁香(一两) 青木香(二两) 沉香(二两) 薰陆香(二两) 麝香(三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减半,内竹沥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瘥,中间常服佳。
又五香汤,主恶气毒肿方。
沉香青木香丁香(各一两) 薰陆香(一两) 麝香(半两)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集验方用鸡舌香一两不用丁香出第二十四卷中)
崔氏疗发背及诸疮,久不瘥有效方。
先以甘草汤洗疮,拭极干,乃嚼胡麻敷上,干即易,从旦至日西,去胡麻,乃取黄连末滑石末,中半相和,以敷疮上,数数易,明日又依前敷胡麻及黄连等末,更不须洗疮,不过六又连翘汤,疗患疮肿而渴方。
连翘 蜀升麻(各二两) 黄芩(三两) 枳实(二两炙) 干蓝(三两) 芍药(二两) 玄参(二两) 白蔹(二两) 甘草(二两炙) 羚羊角(屑二两) 通草(二两) 黄 (二两) 大黄(三两)
上十三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利一两行后,更服去大黄干蓝,即不利忌海藻、菘菜。
又犀角饮子方。
犀角(三两屑) 羚羊角(三两屑)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渴即饮,尽更作之,时热恐坏,悬着井底,甚妙。
又五香连翘汤,疗恶疮热毒肿,恐恶毒瓦斯入腹,兼取利以泄毒瓦斯方。
连翘(三两) 蜀升麻(二两) 薰陆香(二两) 淡竹沥(一升) 麝香(一分研) 青木香(二两) 丁香(一两) 独活(二两) 寄生(三两) 射干(二两) 甘草(二两) 沉香(一两)大黄(四两水一升别渍) 朴硝(二两熬干别内)
上十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绞去滓,然后纳大黄朴硝竹沥,更煮一两沸,去滓,纳麝香,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十里久,以得利一二行为度。慎鸡、猪、鱼、蒜、生冷备急葛氏疗始发诸痈疽发背及乳房方。
皆灸上百壮,半夏末鸡子白和涂良。姚云∶生者神验,以水和涂之。(肘后文仲古今录验短剧并同)
又方:以酢和墓上土茱萸捣,姜小蒜薄贴并良。(肘后文仲同并出第四卷中)
救急疗热毒风丹并发背,犀角膏方。
犀角(六分屑) 升麻(十大分) 羚羊角(六分) 栀子仁(二七枚) 薤白(切一升) 吴蓝(八分大蓝亦得) 玄参(六分) 续断大黄白蔹射干白芷(各六分) 蛇衔(切一升)寒水石(十二分) 黄芩(六分) 慎火草(切一升) 麻黄(六分去节)
上十七味,切,以竹沥三升,生地黄汁五合,渍药一宿,纳猪脂二升,微火上煎,十上十下,候白芷黄,膏成,去滓,涂病上。(出第五卷中)
文仲疗发背及妇人发乳及肠痈木占斯散方。
木占斯 浓朴(炙) 甘草(炙) 细辛 栝蒌 防风干姜人参桔梗败酱草(各一两)
上十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七夜四,以多为度。病在上当吐,病在下当下脓血,此谓肠痈之疗妇人古今录验疗诸痈疮发背有脓血,当归贴方。
当归(一分) 蛴螬(一分) 丹参(一分) 附子(一分炮) 蜡蜜(一分) 栀子(十枚) 桂心(一分) 胶(一分)
上八味合煎以贴疮上。(出第二十一卷中)
夫二仪含象,三才贯形,五体以类于五行,六腑乃同于六吕,人之肉也,则脾之所主,人之皮肤,则肺之所管,肤肉受病,皆繇滋味而与衣服,衣服浓暖则表之呼寒,滋味失度。
则腑脏皆热,腑脏既拥,则血脉不流,血脉不流,则毒瓦斯偏注凑于俞穴,俞穴之所,阴阳会津承虚伏守,必煮其血,血败即溃肉,肉腐而成脓,实则为痈,浮则为肿也。若兼肾肝虚热,遂成疽成 矣,且疽则附骨, 则着筋,凡曰痈疽,脉皆有状,有浮有滑,有数有涩,有弱有沉,浮为阳虚,滑为阳实,数为阳燥,涩为阴寒,弱为阴虚,沉为阴坚,三阳三阴之脉也,若三部之中,脉有一阴一阳复结为失常经者,痈疽之候也,且脉法,心洪肺浮,肝弦肾沉。若肺肝心俱至,即发痈疽,何以言之,为一阴一阳水火 焉,旧论寒热客于经络,血涩不通,其理乖也,论热尽发于内而形于外,未有外热能入于内,而成其肿,皆繇表虚客寒所搏,故衣浓暖呼其寒,是其义也,凡痈发生,皆繇自召,一呼吸失度,二喜怒不调,三饮食愆时,四阴阳乖候,犯此四者,则六腑不和,营卫不利,营者血也,卫者气也,血伤寒则涩,气伤热则益,气则为火,血则为水,水火相搏,遂形痈疽,故加虚则气撮心 ,四肢颤掉,若有失而悸,此为脓不出尽之候,久即成漏,纵瘥终发,宜服排脓补养药,即无咎也,痈疽之名,大体相似,发有深浅,疗有虚盈,然摄之于药物,殊途而同归也。
凡人强壮之年,少阳气省,皮肤疏薄,滋味惬情,肠胃壅塞,因壅发热,即受其寒,寒气总至,受有深浅,随处为证,浅即内阳尚壮,中即少虚,深即虚竭,病在阳即易去,在阴即难除,其有决生死之神功,辨形色之宗旨,明刘涓之术录尔。凡痈疽脓出后,不可疗者有五,一眼白睛青黑而小,二咽药而呕,三伤痛渴甚,四膊项中不仁,五音嘶色夺,此为极也又凡食诸生果,皆召其 ,养生法云,勿食不成核之果,勿食和污粒之食,皆为疮痈,略为纲举,以晓将来耳。
千金论曰,凡发背,皆繇服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生平不服石,而自发背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为事。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不救,及其临困时,疮方圆径三四寸,高一寸,兼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之中,脓皆反出,寻即失音不言,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痛痒有异,即取净土水和作泥,捻作饼子,径一寸浓二分,贴着疮上,以粗艾大作炷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肿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即瘥,若如榆荚大,灸七七炷即瘥。若至钱许大,日又五香连翘汤方。
青木香沉香独活连翘升麻(各二两) 麝香(半两) 薰陆香(攻头痛不着亦得)射干(二两一法一两) 大黄(三两别渍) 淡竹沥(二升) 鸡舌香(各二两) 桑寄生(二两)通草(二两)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煮药,待水减半后,内竹沥更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甚佳。(千金本方有丁香无鸡舌香)又五香丸,疗心腹鼓胀冷泻,鬼气疰忤方。(亦名沉香丸)沉水香青木香丁香朱砂(别研各一两) 麝香(别研) 犀角(错取屑) 薰陆香栀子仁 连翘石膏(别研各二两) 芒硝(熬) 蜀升麻大青 干蓝 栝蒌 干葛茵陈黄芩肉桂 芎 茯苓(各三两) 巴豆(三两去心皮熬令变色别研如脂) 大黄(二两)
上二十三味捣筛,蜜和更捣一千杵,封以油腊纸,无在有患时温热疰病,鬼疟病,心腹鼓胀,疸黄垂欲死者,可服四五丸,丸如梧子大,或至六七丸,但取三两行快利为度,利止即瘥。
又疗发背肠痈,乳痈,一切毒肿,服之脓化为水,神验方。
犀角(屑十二分) 大黄(五分) 蜀升麻栀子仁 黄芩防风 蜀当归甘草(炙)干蓝 人参黄连 黄 (各四两) 巴豆(二十颗去心皮熬别捣)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为丸,初服十丸,取快利三两行,如不快利,更服三两丸,以快利为度,若利多,以冷酢饭止之,以后服每减丸常取溏利,肿消乃止。(一方有蓼实)又疗一切肿,初觉痛不可忍,神效方。
取面溲如十指许粗,绕肿令匝,满中布生椒,又以一片面可椒上盖之,当中以艾炷如酸枣大灸之,盖面欲焦,即换着新面,痛停止。
又疗风毒及一切肿涂散方,天后赐会稽王岑十六,遂于岭南见郭讷驸马,患肿发背,会稽与芦黄门等亲与药须臾平复,岑候因得此法。
大黄(五两) 白蔹(三大两) 寒水石紫葛青木香(各一大两) 硝石黄芩(各二大两) 大青(三两) 苦参(一两)
上九味捣散,和牛乳涂故布上,拓肿上,随着即消,干复易之,若肿在骨节,即拓近骨节好肉处,移取肿拓即消。
又方汝阴灵明府说传云甚验。
水银(二斤)
上一味,以纸分为两裹,蜜系头,更以帛重裹,勿令走失,递互将拓上,觉温即易,不过十数度,热毒尽歇即消矣,神效。
又发背神验方。
狗白粪(半两)
上一味,觉欲作肿者以暖水一升绞取汁,分再服以滓敷上,每日再为之,瘥止。
又方:凡肿起于背胛中,头白如黍粟,四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者,名发背也,宜禁阳事酒蒜面,若不灸疗,即入内杀人,可当疮灸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疗皆乃死。
又方:取三年酢滓微火煎,和牛脂封上,日一易之。
又方:取乱发灰,酒服一方寸匕,亦治瘭疽。
又方:狗牙灰,酢和封之瘥。
又方:饮铁浆三升,下利即瘥。
又方:猪羊脂封之,亦疗乳痈妙。
又方:鹿角灰,酢和涂之佳。
又疗石气在皮肤肿热膏方。
生麦门冬(去心) 葳蕤鼠李皮石膏(碎) 凝水石沙参(各一两) 青葙子露蜂房(各一分) 竹沥(一大合) 杏仁油(一大合) 牛酥(五大两) 生地黄汁(三合)
上十二味切,内酥油沥中,微火上煎令鱼眼沸,一炊久膏成,觉有热处即摩之,瘥止。
又疗发背及痈疽溃漏,并未溃肿毒方。
栝蒌 榆皮胡燕窠 鼠坌土 女人潮信帛(水洗取汁)
上五味等分,潮信汁和如泥,涂肿上,干即易之,溃者四面封,亦觉即封之,三五日瘥又排脓内塞散,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方。
防风茯苓白芷桔梗远志(去心) 甘草(炙) 人参 芎 当归 黄 (各一两)附子(二枚炮) 桂心(二分) 浓朴(炙二两) 赤小豆(五合熬)
上十四味捣散,酒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又排脓止痛,利小便散方。
瞿麦(二两) 芍药(三两) 赤小豆(微熬) 桂心 芎 麦门冬(去心) 白蔹(各二分) 黄 当归(各二两)
上九味捣筛,先食温酒服一方寸匕,日三。
又疗痈肿令自溃长肉,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 桂心 白蔹当归肉苁蓉干姜(各二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先食温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再之,又疗诸虚不足,发背,及痈疽瘥后经年复发背,由太风聚结,毒瓦斯在内闭塞,得夏月出攻背,不治积聚作脓血,或为内漏,内塞排脓散方。
山茱萸五味子茯苓干姜(各六分) 当归石苇(去毛) 芎 (各四分) 附子(二分炮) 肉苁蓉巴戟天(去心) 远志(去心) 麦门冬(去心) 干地黄(各八分) 菟丝子(酒渍) 地麦(各三分取洗者) 石斛人参甘草(炙) 芍药 桂心(各五分)
上二十味捣散,服一方寸匕,日三夜一。稍加至二匕,长服终生不发痈疖。
又疗痈疽发背,妇人发乳,诸疖已溃未溃者便消,不消者速溃疾愈,内补散方。
木占斯 败酱细辛干姜 浓朴(炙) 桔梗甘草(炙各一两) 人参(六分一法二两) 栝蒌子(六分) 防风(六分)
上十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间食长服去败酱又疗痈疽发背,猪蹄汤方。
猪蹄(一具) 黄 黄连芍药黄芩(各二两) 蔷薇根 野狼牙(各八两切)
上七味切,以水三斗煮猪蹄令熟,澄取三升,渍诸药煮,取一升洗疮,一食顷着帛拭干,着生肌膏,日二,生痂止,疮痛者加当归甘草各二两。
又蚀恶肉散方。
马齿矾石(烧研) 茹 麝香(研) 丹砂(研) 雄黄(研) 雌黄(研) 白矾(各三分烧汁尽研) 硫黄(三分研)
上八味细作散敷之,先蚀恶肉令尽,即封生肌膏。
又痈疽蚀恶肉膏方。
大黄附子(去皮) 莽草 芎 雄黄(研) 雌黄(研) 真珠(研各一两) 白蔹矾石(烧研) 黄芩 茹(各二两)
上十一味,先以猪膏一升半煎六种草,去滓内 茹矾石末,绞之涂疮中,恶肉尽即止。
又散方。
茹(膝头者) 矾石(烧研) 雄黄(研) 硫黄(研各二分)
上四味为散,内疮孔中,恶肉尽止,勿使过好肉也。
又疗痈疽发十指,或起膀胱,及发背,去恶肉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当归大黄 芎 芍药黄芩独活莽草(各一两)
上八味,以水三斗煮猪蹄,取八升汁,内药,煮取四升,去滓洗疮,两食顷拭令燥以后,麝香膏封之。
又麝香膏,主诸恶疮及痈疽发背,去恶肉方。
麝香矾石(烧) 雄黄真珠(各一两研作末)
上四味,以猪脂搅令如泥,涂恶肉尽即止,更敷生肌膏。
又生肌膏,主痈疽发背已溃方。
甘草当归白芷 椒(去目) 干地黄细辛续断(各三两一法无续断) 乌啄(六枚去皮) 肉苁蓉(三两) 薤白(二十茎) 蛇衔(一两)
上十一味切,以好酢半升和渍一宿取猪膏三斤微火煎之,令鱼眼沸,三上三下,候白芷黄膏成,用涂之佳。
又疗胸背游肿痈,黄 汤方。
黄 人参麦门冬(去心) 石膏(碎) 芎 当归(各二两) 生地黄(八两) 甘草(炙) 芍药(各三两) 生姜(五两切) 大枣(三十枚擘) 半夏(四两洗去滑) 竹叶(一握)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煮竹叶,取九升,去滓内药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又疗服石之人患疮肿等,单服牛蒡方,每吞三撮。
又方:每食讫,含生干地黄丸如胡桃大,除热补益也。
又疗年四十以上,强壮常热,发痈无定处,大小便不通,大黄汤方。
大黄黄芩(各三两) 升麻(二两) 栀子(五枚) 芒硝(一两汤成下)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下芒硝,搅令调,分三服,得利为度,不过三剂即瘥。
又疗散发生疮肿赤 方。
取赤石臼一片,烧令赤,置酢中,捣作末敷之,如燥更易,以瘥为度,又取粪中蛴螬虫捣如泥涂肿上,不过三度即合口,甚妙。
又主腹内痈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三两) 芥子(半升) 硝石(三合) 桃仁(五十枚去尖皮碎切)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脓即下,无脓者下血。
又若大热背肿身多生疮,下诸石方。
露蜂房(六两) 木绯帛(一尺) 乱发(二两) 升麻(三两)
上四味,先用绯帛裹蜂房等,以麻缠使遍,于炭火上烧,令烟尽,及热捣碎作黑灰,筛之取末,候热时,空腹酒和服一方寸匕,日再,服此药五六日,即常以小便及大便下青黄赤汁,及黑物极滑而腥臭者,此石下候,三五度下即休,若多恐令瘦损,若不大急困,但煮五加木汁服,亦疗疔肿。
又疗背上初欲作肿方。
大黄升麻甘草(炙) 黄芩(各三两) 栀子仁(百枚)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服快利便止,不下便进。
又凡发背为痈疽肿已溃未溃方。
香豉(三升)
上一味少着水和,熟捣如强泥,作饼子浓三分,依肿大小贴之,以艾布其上,灸其豉饼使温温热而已,勿令破肉也。若热痛急易之,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疮孔,勿令豉饼盖却,但四面着灸,孔中汁出,即瘥止。
又疗恶毒肿着阴卵,或偏着一边,疼急挛痛,牵入小肠,痛不可忍,一宿杀人方。
茴香草
上一味捣取汁,饮一升,日三四服,又取滓敷肿,此外国神法,从元嘉末来用之,神效起死人。
又生鱼薄,主乳痈方。
生鲤鱼(长七寸) 大黄莽草灶中黄土(各六两)
上四味,别捣鱼如膏,三味下筛,更捣令调,以生地黄汁和敷肿上,日五六夜二三,即愈。
又疗动散背肿已自利,虚热不除,宜服竹叶黄 汤方。(出古今录验)竹叶(切三升) 黄 (四两) 小麦(一升)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二两研) 人参(三两) 升麻(一两) 茯苓(二两一法七分) 桂心(六分一法二分) 当归(三两) 干枣(十四枚) 五味子(三两) 生姜(三两) 干地黄(一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知母(一两)
上十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九升,去滓内药煮,取三升,温分四服。
又商陆贴诸肿方。
商陆(二两) 黄芩黄连白芷白蔹大黄莽草(各二两) 白芨(二两)
上八味捣筛,消胶汁和如泥,涂纸贴肿,干即易之。
又有患痈破下脓讫,着兑药塞疮孔,乃疮痛,烦闷困极,有人为去兑药,以楸叶十重,以布帛裹,缓急得所。日再三易之,痛闷即止,此法大良无比,胜于众法,贴此主痈疽溃后,及冻疮有刺不出甚良。冬无楸叶,当早收之,临时以盐汤沃,令润用之亦佳,薄削楸白皮用之亦得。又栀子汤,主表里俱热,三焦壅实,身体生疮,或发痈疖,大小便不利方。
芒硝(汤成下) 甘草(炙各二两) 黄芩知母(各三两) 大黄(四两别渍) 栀子仁(七枚)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四味,减半,下大黄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内芒硝,分三服。
又疗痈疽发背后小瘰 ,李根散方。
李根(切一升) 甘草(炙) 桔梗黄芩(各二两) 葛根当归(各三两) 桂心 芍药(各四两) 芎 (六分) 通草白蔹 浓朴(炙) 附子(炮各一两) 栝蒌子(一升) 半夏(一升洗)
上十五味捣筛为散,酒服一方寸匕,日三,疮大困者,夜再,有人发背骨出十余节,服此即瘥。
又主痈疮发背方。
蜀椒(汗) 黄芩人参(各二两) 干姜附子(炮) 白蔹防风 桂心 甘草(炙各一两) 芎 (二两) 赤小豆(一合半)
上十一味为散,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再服之。
又内补散,疗痈疽发背,已溃未溃,排脓生肉方。
当归人参(各二两) 桂心 芎 浓朴(炙) 防风白芷桔梗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再,疮未合,服勿停。
又瞿麦散,主诸痈未溃,疮中疼痛,脓血不绝法。
瞿麦白芷 黄 当归细辛芍药 芎 薏苡仁赤小豆(末各一两)
上九味,先以清酒一升渍小豆,出铜器中熬之,干复渍,渍复熬,五遍止,然后捣诸药下筛,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二,服三五日后,痛者痒,肌肉生,一法以春酒渍小豆。多痛倍瞿麦,痛未开倍白芷,多脓倍黄 薏苡仁芍药,甚妙。
又黄 散,主痈疽撮脓方。
黄 (五分多脓倍) 赤小豆(一分热口干倍) 芎 (二分肉不生倍) 芍药(三分痛不止倍) 白蔹(三分) 栝蒌(三分小便多倍之)
上六味捣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之。(一方有甘草三分)又疗发背及痈肿热 ,已熟者即脓出,未熟者自然消除,神验方。
牛蒡根(嫩者洗去土勿令见风细切一大升)
上一味,以水三大升煮令烂,绞去滓,更盛于瓷器中,重汤煎之,使如稀糊,以涂烂帛贴肿上热则易之验。
《九江黄父相痈疽论》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纲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之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或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歧伯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芦不成,五谷不植,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荣卫固流不休,上应星宿,上应经数,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也。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骨空不得泄泻,则筋骨枯虚,枯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营(一作亲),经脉败漏重于五脏,脏伤,故死矣。
方一首
黄帝曰∶愿尽闻痈疽之形与忌日名。歧伯曰∶略说痈疽极者有十八种。
痈发于咽中,名曰猛疽。不急治则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而死。其化为脓者脓泻已,则含豕膏,无食三日,已(一云无冷食。)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疽大而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则十余日而死。
阳气大发消脑流项,名曰脑烁疽,其色不乐(一作余),项痛如刺以针,心烦者死不可治发于肩及 名曰疵疽,其状赤黑,不急治,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发四五日逆kt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朱疽,治之用砭石,欲细而长疏启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衰(衰一作裹),其疽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婴,急治之。
发于胸,名曰井疽,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中,不治七日死。
发于膺,名曰甘疽,其状如谷实栝蒌,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不治十岁死,死后脓自出。
发于胁,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状大痈,脓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方∶翅草及根各一斗,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二升,即强饮浓衣坐釜上,令汗出足已。
发于股 ,名曰股脱疽,其状不甚变色,痈脓内搏于骨,不急活,三十日死。
发于股阴,名曰赤弛。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股内者,不治。六日死。
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
发于膝,名曰疵疽,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而坚,勿石之,石之即死,须其色异柔,乃石之,生也。
诸痈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
发于阳者百日死。
发于阴者三十日死(一云四十日死。)发于胫,名曰兔齿,其状如赤豆,至骨不急治,杀人。
发于踝名曰走缓,其状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
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不急治,百日死。
发于足旁名曰疠疽,其状不大,初从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
发于足指名曰脱复疽,其状赤黑则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去之,活也,不斩去者,死。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歧伯曰∶荣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归之,归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曰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肌肤于骨髓,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何谓疽,答曰∶热气纯盛,下陷肌肤筋髓骨肉,内连五脏,血气竭尽,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其上皮天瘀以坚,如牛领之皮,痈者,其上皮薄以泽,此其候也。黄帝曰∶善。
帝曰∶有疽死者奈何?歧伯曰∶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一云缚。背三,五脏之输四,项五,五部有疽,死也。
帝曰∶身形应九宫奈何?歧伯曰∶请言身形应九野。
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
左胸应春分其日己卯。
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
膺喉头首应夏至其日丙午。
左手应立秋其日戊申己未。
右胸应秋分其日辛酉。
左足应立冬其日戊戍己亥。
腰尻下穷应冬至其日壬子。
六腑及膈下二脏,应中州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巳也。
凡候此九者,善侯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体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凡五子日夜半 五丑日鸡鸣五寅日平旦 五卯日日出五辰日食时 五巳日禺中五午日日中 五未日日五申日晡时 五酉日日入五戍日黄昏 五亥日人定
上以此日时遇疾发痈者,不起也。
论一首 方三十三首
论曰∶诸痈,状多种不同,无问久近,皆五香连翘汤主之。先刺去热,小豆薄之,其间数数针去血,若已失疗溃烂者,犹常服五香漏芦等汤下之,当下大针入五分者则速愈。凡痈高而光者不大热,其肉正平无尖而紫色者不须治,但以竹叶黄 汤申其气耳。其肉正平为无脓也,痈卒痛,用八物黄 薄,大痈七日,小痈五日。其有坚疆者,诊宁生破发背及发乳,若热手不可得近者,内先服王不留行散,外摩发背膏。若背生破无苦在乳者,宜令极熟,熟之候,手按之随手即起者便熟,须针之,针法要得着脓,以意消息之,胸背不可过一寸,酌量。不得脓以食肉膏散着兑头内痈口中,如人身热气歇服木占斯散。五日后痈欲瘥者,服排脓内塞散。凡破痈之后,病患便绵 欲死。内寒外热肿自有似痈而非者,当以手按肿上无所连,即是风毒耳,勿针,可服升麻汤。外摩膏破痈口,当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针唯令极热,极热便不痛,破痈后败坏不瘥者,作猪蹄汤洗之,日再。夏汤二日可用,冬六七日,汤半剂亦可用,胸中痛短气者,当入暗中以手中指按左眼视若见光者,胸中有结痈,若不见光者,疽内发,针伤脉,血不出住实不泻,当成痈也。凡脉来细而沉,时直者,身有痈疽,脉来大渐小者,阴结苦肌肉痹,痈疖寻寸口,如此来大而渐小也。
漏芦汤方∶漏芦白蔹黄芩枳实(炙) 芍药升麻麻黄甘草(炙,各二两) 大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无药处,单服大黄下之,一方白薇二两。
连翘五香汤方∶连翘青木香熏陆香麝香沉香射干独活桑寄生通草升麻(各二两) 丁香(一两) 大黄(三两,别浸)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减半,纳竹沥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瘥,中间常服,佳。
王不留行散 主痈疽及诸杂肿已溃,皆服之方∶王不留行子(一升) 五色龙骨(二两) 野葛皮(半分) 栝蒌(六合) 当归(二两) 干姜
上七味,捣筛为散。食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习习为度,不知,渐稍加之。
此浩仲堪方,隋济暗梨所名为神散。痈肿即消,极安稳(《千金》云∶治痈肿不能溃,困苦无聊赖)
黄竹叶汤
治胸背游热痈疽方∶黄 (三两) 生地黄(八两) 甘草(三两,炙) 芍药(三两) 黄芩(三两) 人参(二两)姜(五两,切) 大枣(三
上一十四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叶,取九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二十里间食,日三夜一之服。
黄汤
主痈肿热盛口干除热止渴方∶黄 升麻 栝蒌 干地黄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黄芩芍药(各一两) 栀子(二十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温中汤
主痈疽取冷过多寒中下痢食完出方∶甘草(炙) 干姜附子(炮,各一两半) 蜀椒(二百四十枚,汗)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黄散
主痈疽撮脓方∶黄 (五分,脓多倍之) 小豆(一分,热口干倍之) 芎 (半两,肉大,生倍之) 芍药(二分,痈不止,倍之) 栝蒌(二分,渴,小便利倍之) 白蔹(三分,有脓不合倍之)
上六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广济》有甘草三分)
瞿麦散
主诸痈溃及未溃,疮中疼痛,脓血不绝,不可忍之方∶瞿麦白芷 黄 当归细辛芍药 芎 薏苡仁赤小豆(各一两)
上九味,先以清酒渍豆,出,于铜器中熬之。干复渍,渍熬五过止。然后治末之合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日夜各五,三日后痛者肌肉生。一方以苦酒渍小豆,多痛,倍瞿麦,疮未开倍白芷,脓多倍黄 、薏苡、芍药。
黄汤
主痈肿虚弱方∶黄 (四两) 升麻(三两) 桂心(冷用,二分) 黄芩(一两) 竹叶(切,一升)茯苓生姜(切) 甘草(各二两,炙)
上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竹叶,减五升,去之,澄取九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诸恶肿失治有脓者方∶烧刺榆针作灰,水服之。经宿即头出。服一针作一头,多针多头,无刺榆者烧蛇蜕皮灰水和封上。一日即孔出,仍别服五香汤,以筋作 任孔中勿令合,使引脓血,若已成大疮,去血尽,煮小儿 涂之,上着干姜末,以渐自消。
五利汤
主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发痈疽无定处,大小便不通方∶大黄升麻(各三两) 黄芩(二两) 栀子(十五枚) 芒硝(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四合,去滓,下芒硝,分四服,快利即止。
痈疽溃脓大多里虚方∶黄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生姜(四两,切) 五味子(四两) 桂心 芎 茯苓远志(去心) 当归人参(各二两) 大枣(二十两,去核) 甘草(六两,炙)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
干地黄丸
主壮热人长将服之,终身不发痈疽,令人肥悦耐劳苦方∶干地黄(五两) 天门冬(去心,四两) 大黄(三两) 巴戟天肉苁蓉 栝蒌 人参(各一两) 芍药 桂心 当归黄芩 黄 远志(去心) 石斛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加至二十丸。
干地黄丸
主虚热消疮疖方∶干地黄(四两) 大黄(六两) 芍药茯苓(各三两) 远志(去心) 升麻 桂心 黄芩麦门冬(去心) 人参 王不留行子甘草(各二两,炙)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拾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长服,令人肥健。(《千金》有枳实二两)
干地黄丸
主虚劳客热,数发痈肿疮疖,经年不除者,悉主之方∶干地黄(四两) 天门冬(去心,五两) 人参(一两) 黄 黄连大黄黄芩(各三两)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散,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拾丸,日三夜一,加至二十丸,长服,延年益寿,终身不发痈疖,凡大黄皆薄切,五升米下蒸之曝干,热多者倍大黄。
排脓内塞散
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方∶防风茯苓白芷远志(去心) 芎 桔梗人参当归 黄 甘草(炙,各一两)浓朴(炙) 桂心(各二两) 附子(炮,二枚) 赤小豆(三合,熬)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瞿麦散
主排脓止痛利小便方∶瞿麦麦门冬(去心) 黄 当归白蔹(各一两) 芎 赤小豆(米合) 桂心(半两)芍
上九味,捣筛为散,先食,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薏苡仁散
主痈肿令自溃长肌肉方∶薏苡仁干地黄肉苁蓉白蔹当归 桂心(各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先食,以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服。
五香汤
主恶气毒肿方∶沉香丁香麝香(汤成,入) 熏陆香青木香(各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更合服。以汤滓薄肿上。
兑疽膏方∶当归 芎 白芷松脂乌头(各二两) 巴豆(三十枚,去皮) 猪脂(三升)
上七味,切,纳膏中微火煎三沸。纳松脂耗令相得,以绵布绞去滓,以膏着绵絮兑头尖作兑兑之,随病深浅兑之,脓自出,食恶肉尽即生好肉,疮浅者勿兑,着疮中日三,恶肉尽止。
干痈疮凡是疮疡皆用之方∶雄黄雌黄硫黄白矾(烧) 胡粉松脂(各二两) 水银(三两)
上七味,细研如粉,以水银不见为度,纳后膏中,以十只筋搅之数千匝,冷密贮勿泄。
藜芦漏芦 野狼牙羊蹄根青葙地榆当归 蓄 茹(各二两) 白蔹蛇床子(各一两半)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以醋浸一宿,以成煎猪膏四升,煎三上三下,膏成绞去滓,以极微火煎之。凡一切恶疮癣疽 疥患,悉敷之,勿令近目及阴,其石等研之如粉膏,欲凝,仍食恶肉散方∶硫黄雄黄雌黄 漆头 茹 麝香矾石(烧,各半两) 马齿矾石(烧,兑三分)
上七味,细作散敷之,兑食恶肉令尽(《千金》有丹砂半两)
灭瘢膏
主百痈疽恶疮赤疽,皆先以布揩作疮,以涂之鼻中息肉如大豆纳鼻中,痢血酒服如枣核大;病痔以绵裹梅子大纳下部中;中风涂摩取愈;妇人崩中产后中风皆主之方∶乌头矾石(烧) 女萎 野狼毒 踯躅 附子野葛乌贼骨皂荚(炙) 赤石脂 天雄黄细辛白芷干地黄
上二十七味,各一两,捣筛以成,煎猪脂四升和药,以此为率,三沸三下,纳三指撮盐其中下之,须服摩之。妊娠妇人勿服。其药绢筛猪膏,腊月当多合,用之神效。别取一升和鹰屎白三两,调和使熟敷之,灭瘢大验。
猪蹄汤
主痈疽及恶疮有息肉方∶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白蔹白芷 野狼牙芍药(各三两) 黄连黄芩大黄独活(各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三斗煮猪蹄,取一斗二升,去蹄纳药,煮取五升,分洗疮,日三,良治疖肿方∶生椒 曲末 釜月下土(末之)
上三味,末之,以大醋和敷上,干则易之。
禁痈方∶咒曰∶痈非痈,疖非疖,土块失痈即灭,三七遍,取一土块摩肿上,敷与病患,男左女右。
割一切肿方∶凡人身上有肿,肿在左割左,在右割右,足出少血即消,在足小指下横纹内畔棱上,此极良。
禁一切肿方∶凡一切肿亦觉阴,咒曰∶上有太山,下有大海,内有大鱼,主食痈疽,四岳使者,于我所须,痈疽小鬼,随手消除。急急如律令七遍。
又方∶取紫檀细研,大醋和之,涂,并治游肿。
疗身体手足卒肿方∶取驴脂盐末敷之。
又方∶取大醋和蚯蚓矢敷之。
又方∶捣苍耳敷之,冬用子,春用心。
又方∶取大醋和土消末敷之。
方九首
凡发背及痈疽肿,已溃、未溃方∶取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肿作饼子,浓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肿上布豉饼,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温,温热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热痛,急易之。痈疽当便减,决得安,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疮孔,孔中汁出即瘥。
痈肿发背肿并诸毒肿方∶榆白皮 栝蒌(各五两) 妇人月布洗取汁 胡燕窠土 鼠土(各十两)
上五味,捣和作泥封之,一日渐消,五日全瘥,若坏,封四畔,瘥。
诸痈肿无聊赖,发背及痈疖已疼痛方∶蒸糜谷更递熨之即愈。(一云蔷薇壳更灸熨之。)痈疽发腹背阴隐处,通身有数十痈方∶取牛粪干者烧末,以鸡子白和涂,干则易,瘥止。
又方∶以牡蛎粉大醋和涂即愈。
占期散
主消肿 痈疽消脓方∶木占斯 人参干姜(一云干地黄) 桂心 细辛 浓朴(炙) 败酱防风桔梗 栝蒌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药入咽觉药流入疮中,若痈疽,灸之不能发坏者可服之,疮未坏者去败酱,已发脓者纳败酱,服药日七夜二,以多为善。若病在下,当脓血出,此为肠痈也。诸病在里,唯服此药即觉其力,痛者即不痛。长服,治诸疮及疽痔,疮已溃便早愈。医人不知用此药,发背无有不治者,唯服此耳。若始觉背上有不好而渴者,即勤服之,若药力行,觉渴止便消散。若虽已坏,但日夜服之,勿住也,服之肿自消散,不觉去时。欲长服者,当去败酱。妇人乳痈,宜速服之。(一方无桂心。)痈疽溃漏,男发背,女发乳及五痔方∶胃皮(烧) 蜂房(烧,各一具) 蜀椒(汗) 干姜(各一两) 浓朴(一两半) 附子(炮,去皮) 桂心 当归续断 本 地榆皮(各五分)
上十一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加斑蝥七枚,益良。
治骨疽百方治不瘥方∶可于疮上以次灸之,三日三夜无不愈。
又方∶久疮不愈,瘥而复发,骨从孔出者名为骨疽,取一死乌雌鸡,净去肉取骨,熬令成灰,取三家牛拘木刮取屑,三家炊单各一两,皆别熬成灰,合导疮中,碎骨当出数十片,愈。
《隐居效方》,治羊疽疮,有虫痒。
附子八分,藜芦二分,末敷之,虫自然出。
葛氏,疗奶发,诸痈疽发背及乳方。
比灸其上百壮。
又方,熬粢粉令黑,鸡子白和之,涂练上以贴痈,小穿练上,作小口泄毒瓦斯,燥易之,神秘。
又方,釜底土捣以鸡子中黄和涂之,加少豉,弥良。
又方,捣黄柏末,筛鸡子白和,浓涂之,干复易,瘥。
又方,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佳。
又方,于石上水磨鹿角,取浊汁,涂痈上,干复易,随手消。
又方,末半夏,鸡子白和涂之,水磨敷,并良。
又方,神效水磨出短剧。
又方,醋和茱萸,若捣姜,或小蒜,敷之,并良。
一切恶毒肿。
蔓荆根一大握,无,以龙葵根代之,乳头香一两,光明者,黄连一两,宣州者,杏仁四十九枚,去尖用。柳木取三四钱,白色者,各细锉,捣,三二百杵,团作饼子,浓三四分,可肿处大小贴之,干复易立散别贴膏药治疮处,佳。
葛氏,疗痈发数十处方。
取牛屎烧捣末,以鸡子白和涂之,干复易,神效。
又方,用鹿角,桂,鸡屎,别捣,烧,合和,鸡子白和涂干复上。
又痈已有脓,当使坏方。
取白鸡两翅,羽肢各一枚,烧服之,即穿,姚同。
又方,吞薏苡子一枚,勿多。
又方,以苦酒和雀屎,涂痈头上,如小豆。
葛氏,若已结痈,使聚不更长方。
小豆末涂,若鸡子白和,尤佳,即瘥。
又方,芫花末,胶汁和,粘贴,燥复易,化为水。
若溃后,脓血不止,急痛。
取生白楸叶,十重粘贴,布帛宽缚之。
乳肿。
桂心,甘草各二分,乌头一分,炮,捣为末,和苦酒,涂纸覆之,脓化为水,则神效。
葛氏妇女乳痈妒肿。
削柳根皮熟捣,火温,帛囊贮,熨之,冷更易,大良。
又方,取研米槌煮令沸,絮中覆乳,以熨上,当用二枚,牙熨之,数十回止,姚云神效。
乳痈方。
大黄?草,伏龙肝,灶下黄土也,生姜各二分,先以三物,捣,筛,又合生姜,捣以醋和涂,乳痛则止,极验。刘涓子不用生姜,用生姜四分,分等。余比见用鲫鱼立验,此方短剧佳。
姚氏,乳痈。
大黄鼠粪湿者,黄连各一分,二物为末,鼠屎更捣,以黍米粥清和,敷乳四边,痛即止愈,无黍米,用粳米并得。
又方,牛马屎敷,并佳,此并消去。
短剧,妒方。
黄芩,白蔹,芍药,分等,末,筛,浆服一钱匕,日五服,若右乳结者,将左乳汁服,左乳结者,将右乳汁服,散消根,姚同此方,必愈。
姚方,捣生地黄,敷之,熟则易,小豆亦佳。
又云,二三百众疗不瘥,但坚紫色者。
用前柳根皮法云,熬令温,熨肿,一宿愈。
凡乳汁不得泄,内结名妒乳,乃急于痈。
徐玉,疗乳中瘰?起痛方。
大黄,黄连各三两,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三服,得下,即愈。
葛氏,卒毒肿起,急痛方。
芜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捣,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搅之出,敷肿,帛裹上。日再三易,用子亦良。
又方,烧牛屎末,苦酒和,敷上,干复易。
又方,水和锻石封上,又苦酒磨升麻,若青木香或紫檀,以磨敷上,良。
又方,取水中萍子草热,捣以敷上。
又已入腹者。
麝香,薰陆香,青木香,鸡舌香各一两,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为再服。
若恶核肿结不肯散者。
吴茱萸,小蒜,分等,合捣敷之,丹蒜亦得。
又方,捣鲫鱼以敷之。
若风肿多痒,按之随手起,或隐疹方。
但令痛以手摩捋,抑按,日数度,自消。
又方,以苦酒磨桂,若独活,数敷之,良。
身体头面,忽有暴肿处如吹方。
巴豆三十枚,连皮碎,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绵沾以拭肿上,趁手消,勿近口。
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kt?。
鹿角五两,白蔹一两,牡蛎四两,附子一两,捣,筛,和苦酒,涂帛上,燥复易。
短剧,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作石痈不消。
鹿角八两,烧作灰,白蔹二两,粗理黄色,磨石一斤,烧令赤,三物捣作末,以苦酒和泥,浓涂痈上,燥更涂。
取消止,内服连翘汤下之,姚方云,烧石令极赤,纳五升苦酒中,复烧,又纳苦酒中,令减半止,捣石和药。
先用所余,苦酒不足,添上用。
姚方,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
当上灸百壮,石子当碎出,不出者,可益壮,痈,疽,瘤,石痈,结筋,瘰?,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
又痈未溃方。
草末,和鸡子白,涂纸令浓,粘贴,燥复易,得痛,自瘥。
痈肿振?不可枨方。
大黄,捣,筛,以苦酒和,贴肿上,燥易,不过三,即瘥减,不复作,浓自消除,甚神验也。
痈肿未成脓。
取牛耳垢,封之,即愈。
若恶肉不尽者,食肉药食去,以膏涂之,则愈。
食肉方。
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此不宜预作。十日则歇,并可与去黑子,此大毒。
若用效验,本方用法,凡痈肿用。
栝蒌根,赤小豆,皆当,纳苦酒中,五宿出,熬之毕,捣为散,以苦酒和,涂纸上,贴肿验。
隐居效方,消痈肿。
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如泥,粘贴,日三,大良。
疽疮骨出。
黄连,牡蛎各二分,为末,先盐酒,洗,后敷。
葛氏,忽得瘭疽着手足肩,累累如米豆,刮汁出,急疗之。
熬芜菁热捣,裹以辗转其上,日夜勿止。
若发疽于十指端,及色赤黑,甚难疗,宜按大方,非单方所及。
若骨疽积年,一捏一汁出,不瘥。
熬末胶饴勃疮上,乃破,生鲤鱼以?之,如炊顷刮视有小虫出,更洗敷药,虫尽,则便立瘥。
姚方云,瘭疽者,肉中忽生一?子,如豆粟,剧者如梅李大,或赤,或黑,或白,或青,其?有核,核有深根,应心小久,四面悉肿,?黯?紫黑色,能烂坏筋骨,毒入脏腑,杀煞人。
南方人名为?着毒。
着浓肉处,皆割之,亦烧铁令赤,烙赤三上,令焦如炭,亦灸黯炮上,百壮为佳,早春酸摹叶。
敷其四面,防其长也,饮葵根汁,犀角汁,升麻汁,折其热内,外疗,根据丹毒法也。
刘涓子,疗痈疽发坏,出脓血、生肉,黄?膏。
黄?,芍药,大黄,当归,芎?,独活,白芷,薤白各一两。生地黄三两,九物切,猪膏二升半,煎三上,三下,膏成。
绞去滓,敷充疮中,摩左右,日三。
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方。
升麻,黄连,大黄,芎?各二两,黄芩,芒硝各三两,当归,甘草,炙,羚羊角各一两,九物?咀,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去滓,还纳铛中,芒硝上杖搅,令成膏适冷热,贴帛,拓肿上,数度,便随手消散,王练甘林所秘方,慎不可近阴。
又瘭疮,浸淫多汁,日就浸大胡粉散。
胡粉熬,甘草炙,?茹,黄连各二分,四物捣散,筛,以粉疮,日三,极验。
诸疽疮膏方。
蜡,乱发,矾石,松脂各一两,猪膏四两,五物先下发,发消下矾石。矾石消下松脂,松脂消下蜡,蜡消下猪膏,涂疮上。
赤龙皮汤,洗诸败烂疮方。
槲树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温用,洗乳疮,及诸败疮,洗了则敷膏。
发背上初欲疹便服此大黄汤。
大黄,甘草(炙),黄芩各二两,升麻二两,栀子一百枚,五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服得快,下数行便止,不下则更服。
疗发背,及妇人发乳,及肠痈,木占斯散。
木占斯,浓朴(炙),甘草(炙),细辛,栝蒌,防风,干姜,人参,桔梗,败酱各一两,十物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昼七,夜四,以多为善,病在上常吐,在下脓血。此谓肠痈之属,其痈肿即不痛,长服,疗诸疽痔,若疮已溃,便早愈。
发背无有不疗,不觉肿去,时长服,去败酱,多疗妇人发乳,诸产,症瘕,益良,并刘涓子方。
刘涓子,疗痈,消脓,木占斯散方。
木占斯,桂心,人参,细辛,败酱,干姜,浓朴炙,甘草炙,防风,桔梗各一两。十物为散,服方寸匕,入咽觉流入疮中。若痈疽灸不发坏者,可服之,疮未坏,去败酱。此药或时有痈令成水者。
痈肿瘰?,核不消,白蔹敷方。
白蔹,黄连,大黄,黄芩,?草,赤石脂,吴茱萸,芍药各四分,八物捣,筛,以鸡子白和如泥,涂故帛上,敷之。开小口,干即易之,瘥。
发背欲死者。
取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当烂,截去更合之,瓜未尽,疮已敛小矣,即用膏养之。
又方,伏龙肝末之,以酒调浓敷其疮口,干即易,不日平复。
又方,取梧桐子叶,鏊上,爆成灰,绢罗,蜜调敷之,干即易之。
《痈肿杂效方》,疗热肿。
以家芥子,并柏叶,捣敷之,无不愈,大验,得山芥更妙,又捣小芥子末,醋和作饼子,贴肿及瘰?,数看消即止。恐损肉,此疗马附骨,良。
又方,烧人粪作灰,头醋和如泥,涂肿处,干数易,大验。
又方,取黄色雄黄,雌黄色石,烧热令赤。以大醋沃之,更烧醋沃,其石即软如泥,刮取涂肿。若干醋和,此大秘要耳。
灸肿令消法。
取独颗蒜横截浓一分,安肿头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壮,不觉消,数数灸,唯多为善,勿令大热。但觉痛即擎起蒜,蒜焦更换用新者,不用灸损皮肉,如有体干,不须灸,余尝小腹下患大肿。
灸即瘥,每用之,则可大效也。
又方,生参□□□头上核,又磁石末和醋,敷之。
又方,甘草□□□涂此蕉子不中食。
又方,鸡肠草敷。
又方,白蔹末敷,并良。
又热肿疖。
kt?胶数涂,一日十数度,即瘥。疗小儿疖子,尤良。每用神效。
一切毒肿,疼痛不可忍者。
搜面团肿头如钱大,满中安椒,以面饼子盖头上,灸令彻痛,即立止。
又方,捣蓖麻,人敷之,立瘥。
手脚心,风毒肿。
生椒末,盐末,等分,以醋和敷,立瘥。
痈疽生臭恶肉者。
以白?茹散敷之,看肉尽便停。但敷诸膏药,若不生肉,敷黄?散,?茹,黄?,止一切恶肉,仍不尽者,可以七头赤皮?茹为散。用半钱匕,和白?茹散三钱匕,以敷之,此姚方,瘥。
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蚓状。
此由春冬恶风入络脉之中,其血瘀所作,宜服之。五香连翘?去血。敷丹参膏,积日乃瘥,余度山岭即患。常服五香汤,敷小豆得消,以下并姚方。
恶核病者,肉中忽有核如梅李,小者如豆粒。皮中惨痛,左右走,身中壮热,?恶寒是也,此病卒然如起。有毒入腹杀人,南方多有此患。
宜服五香连翘汤,以小豆敷之。立消,若除核,亦得敷丹参膏。
恶肉病者,身中忽有肉,如赤小豆粒突出。便长如牛马乳,亦如鸡冠状,亦宜服漏芦汤,外可以烧铁烙之。
日三烙,令稍焦。
以升麻膏敷之。
气痛之病,身中忽有一处。如打扑之状,不可堪耐而左右走。身中发作,有时痛,静时便觉其处,冷如霜雪所加。
此皆由冬温至春,暴寒伤之,宜先服五香连翘数剂,又以白酒煮杨柳皮暖熨之,有赤点点处宜?去血也。
五香连翘汤,疗恶肉,恶脉,恶核,瘰?风结肿气痛。
木香沉香,鸡舌香各二两,麝香半两,薰陆一两。射干,紫葛,升麻,独活,寄生,甘草(炙),连翘,各二两。大黄三两,淡竹沥三升,十三物以水九升,煮减半,纳竹沥取三升,分三服,大良。
漏芦汤,疗痈疽,丹疹,毒肿,恶肉。
漏芦,白蔹,黄芩,白薇,枳实(炙),升麻,甘草(炙),芍药,麻黄去节,各二两,大黄三两,十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若无药用大黄下之,佳,其丹毒,须针?去血。
丹参膏,疗恶肉,恶核,瘰?,风结,诸脉肿。
丹参,蒴?各二两,秦胶,独活,乌头,白芨,牛膝,菊花,防风各一两,?草叶,踯躅花,蜀椒各半两,十二物切。
以苦酒二升,渍之一宿。猪膏四斤,俱煎之,令酒竭勿过焦,去滓,以涂诸疾上,日五度,涂故布上贴之,此膏亦可服,得大行即须少少服,短剧同。
升麻膏,疗丹毒肿热疮。
升麻,白蔹漏芦,芒硝各二两,黄芩,枳实,连翘,蛇衔各三两,栀子二十枚,蒴?根四两,十物切,舂令细,纳器中,以水三升,渍半日,以猪脂五升,煎令水竭,去滓,敷之,日五度,若急合,即水煎,极验方。
葛氏,疗卒毒肿起急痛。
柳白皮,酒煮令热,熨上,痛止。
附方《胜金方》治发,脑发背,及痈疽,热疖,恶疮等。
腊月兔头,细锉,入瓶内密封,惟久愈佳。涂帛上,浓封之,热痛敷之,如冰频换,瘥。
《千金方》,治发背,痈肿,已溃,未溃方。
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泥,可肿处作饼子浓三分,已上有孔,勿覆,孔上布豉饼,以艾烈其上。炙之使温,温而热。勿令破肉,如热痛,即急易之,患当减,快得分稳,一日二度,灸之如先,有疮孔中汁出,即瘥。
《外台秘要》疗恶寒,啬啬似欲发背,或已生疮肿瘾疹起方。
硝石三两,以暖水一升和,令消待冷取故青布揲三重,可似赤处方圆,湿布拓之,热即换。频易,立瘥。
《集验方》,治发背。
以蜗牛一百个活者,以一升净瓶入蜗牛,用新汲水一盏,浸瓶中,封系自晚至明,取出蜗牛放之。其水如涎,将真蛤粉,不以多少旋调敷,以鸡翎扫之疮上,日可十余度,其热痛止,疮便愈。
崔元亮《海上方》,治发背秘法,李北海云,此方神授,极奇秘。
以甘草三大两,生捣,别筛末,大麦面九两,于大盘中相和,搅令匀,取上等好酥少许,别捻入药,令匀。百沸水搜如饼子,剂方圆大于疮一分。热敷肿上,以油片及故纸隔,令通风,冷则换之,已成脓,水自出,未成肿,便内消。当患肿着药时,常须吃黄?粥,甚妙。
又一法,甘草一大两,微炙,捣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横一小刀子,置露中经宿,平明以物搅令沫出,吹沫服之。但是疮肿发背,皆可服,甚效。
《梅师方》,治诸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死速。
消方。
捣苎根,敷之,数易。
《圣惠方》,治附骨疽,及鱼眼疮。
用狗头骨,烧烟熏之。
张文仲方,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
生商陆根,捣擦之。燥即易,取软为度。
《子母秘录》,治痈疽,痔?疮,及小儿丹。
水煮棘根汁,洗之。
又方,末蛴螬,敷之。
《短剧》方治疽初作。
以赤小豆,末醋和敷之,亦消。
《博济方》,治一切痈肿未破,疼痛,令内消。
以生地黄杵如泥,随肿大小摊于布上。糁木香末于中,又再摊地黄一重,贴于肿上,不过三五度。
《日华子》云,消肿毒。
水调决明子末,涂。
《食疗》,治痈肿。
栝蒌根,苦酒中熬燥,捣筛之。苦酒和,涂纸上,摊贴服,金石人宜用。
《杨文蔚方》,治痈未溃。
栝蒌根,赤小豆,等分为末,醋调涂。
《千金方》,治诸恶肿,失治有脓。
烧棘针作灰,水服之,经宿头出。
又方,治痈疮中冷,疮口不合。
用鼠皮一枚,烧为灰,细研,封疮口上。
孙真人云,主痈发数处。
取牛粪烧作灰,以鸡子白和,敷之,干即易。
孙真人食忌,主一切热毒肿。
商陆根,和盐少许,敷之,日再易。
《集验方》,治肿。
柳枝如脚趾大,长三尺,二十枚。水煮令极热,以故布裹肿处,取汤热洗之,即瘥。
又方,治痈,一切肿未成脓,拔毒。
牡蛎白者,为细末,水调涂,干更涂。
又方,治毒热,足肿疼欲脱。
酒煮苦参,以渍之。
《外台秘要》,治痈肿。
伏龙肝,以蒜和作泥,涂用布上,贴之。如干,则再易。
又方,凡肿已溃未溃者。
以白胶一片,水渍令软,纳纳然,肿之大小。贴当头,上开孔。若已溃还合者,脓当被胶急撮之。脓皆出尽,未有脓者,肿当自消矣。
又方,烧鲤鱼作灰,酢和,涂之一切肿上,以瘥为度。
又疗热毒病,攻手足肿,疼痛欲脱方。
取苍耳汁,以渍之。
又方,水煮马粪汁,以渍之。
肘后又方,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
猪蹄一具,合葱煮,去滓,纳少许盐,以渍之。
《经验后方》,治一切痈肿无头。
以葵菜子一粒,新汲水吞下,须臾即破,如要两处破。服两粒,要破处,逐粒加之,验。
又方,治诸痈不消已成脓,惧针不得破,令速决。
取白鸡翅下第一毛,两边各一茎,烧灰,研,水调服之。
又《梅师方》,取雀屎涂头上,即易破,雄雀屎佳坚者为雄。
谨按雄黄治疮疡尚矣。
周礼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郑康成注云,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置石胆,丹砂,雄黄,?石,磁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着,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故翰林学士杨亿尝笔记。直史馆杨?。年少时,有疡生于颊,连齿辅车外肿。
若覆瓯内,溃出脓血不辍吐之痛楚难忍。疗之百方,弥年不瘥,人语之,根据郑法,合烧药成。注之创中,少顷,朽骨连两牙溃出,遂愈。后更安宁,信古方攻病之速也。黄?若今市中所货,有盖瓦合也。近世合丹药,犹用黄瓦瓯,亦名黄?,事出于古也,?(音武。)《梅师方》,治产后不自乳,见蓄积乳汁结作痈。取蒲公草,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俗呼为蒲公英,语讹为仆公罂是也,水煮汁服,亦得。
又方,治妒乳乳痈。
取丁香,捣末,水调方寸匕,服。
又方,治乳头裂破。
捣丁香末,敷之。
《千金方》,治妒乳。
梁上尘,醋和涂之。亦治阴肿。
《灵苑方》,治乳痛痈初发,肿痛结硬,欲破脓,令一服,瘥。
以北来真桦皮,无灰酒服方寸匕,就之卧,及觉,已瘥。
《圣惠方》,主妇人乳痈不消。
右用白面半斤,炒令黄色,用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即消。
《产宝》,治乳及痈肿。
鸡屎末,服方寸匕,须臾三服,愈。梅师方,亦治乳头破裂,方同。
《简要济众》,治妇人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脓肿,名妒乳方。
露蜂房,烧灰研。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又方,治吹奶独胜散。
白丁香半两,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无时服。
《子母秘录》,疗吹奶,恶寒壮热。
猪肪脂,以冷水浸,榻之。热即易,立效。
杨炎南行方,治吹奶,疼痛不可忍。
用穿山甲炙黄,木通各一两,自然铜半两,生用。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计时候。
《食医心镜》云,治吹奶,不痒不痛。肿硬如石时候,以青橘皮二两,汤浸去穣,焙为末。非时,温酒下二钱匕。
论曰消渴则随饮而出,皆作小便,由少服乳石所致,久则营卫损伤,精血不足,肌肤减耗,石气增炽,附带经络,津液内竭,经络凝涩,营卫不行,热气留滞,故变痈疽。此当精穷治法,恐毒瓦斯不出穿通腑脏也。
治消渴后虚热留滞,结成痈疽。栝蒌根丸方
栝蒌根(一两一分) 铅丹(研一两) 干葛粉(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上四味,以二味捣罗为细末,与葛粉铅丹和匀,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不拘时候。
治消渴后烦热,结成痈疽。八珍散方
水银(入铅丹点少水研令星尽) 栝蒌根(各一两) 苦参(锉) 知母(焙各一两半)铅丹(半两) 密陀僧(研) 牡蛎(熬) 黄连(去须各一两)
上八味,除水银铅丹外,捣罗为细散,入水银铅丹末和匀,每服一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治渴利后,经络痞涩,营卫留结成痈疽。玄参散方
玄参(洗切) 犀角(镑屑) 芒硝(研细) 黄 (细锉) 沉香(锉) 木香羚羊角(镑屑各一两) 甘草(生锉三分)
上八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治消渴后成痈疽。磁石饮方
磁石(性紧者四两)
上一味,杵碎,以水五升,瓷器中煮取四升,候冷不拘多少,旋饮之。
治消渴后成痈疽。磁石散方
磁石(引铁者火烧醋淬二十遍一两) 黄 (细锉) 地骨皮(洗) 生干地黄(焙各三分)五味子枳壳(去瓤麸炒) 桂(去粗皮) 槟榔(锉各半两)
上八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温水调下,日三服。
治消渴后,热毒结成痈疽。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 栝蒌实(焙) 地骨皮(洗切各二两) 甘草(炙锉三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消渴后心肺气独盛,结成痈疽。桑根白皮汤方
桑根白皮(锉炒半斤)
上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
治消渴后成痈疽。石膏汤方
石膏(碎一两半) 知母(焙一两半) 犀角(镑屑一两) 升麻(三分) 栝蒌根(生者削去皮细切可半斤烂研生布绞取汁两合半如无以干者四两代之) 土瓜根(绞取汁两合半无生者以干者四两代之)
上六味,除汁外,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二药汁各半合,水一盏半,小麦少许,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消渴后虚热,结成痈疽。铅丹散方
铅丹(别研半两) 栝蒌根(一两) 泽泻石膏(研) 赤石脂白石脂(各一两一分) 胡粉(研半两) 甘草(炙锉一两)
上八味。捣罗五味为细散。入别研三味和匀。每服二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服。
治消渴内虚热。结成痈疽。磁石丸方
磁石(火烧醋淬二七遍一两) 大豆(二合) 荠 (洗切) 人参赤茯苓(去黑皮)葛根(锉各三分) 石膏(碎一两一分) 黄芩(去黑心) 栝蒌根甘草(炙锉) 知母(焙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捣研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日三服。
论曰∶周官疡医与疾医,分职而异治,凡有疡者,受其药焉,盖非专门之学,不足以深究博血老之不轻者不通也。
涸竭,二者,石疏其则难瘥则其形薄之辨痈之类针烙之病内经谓痈疽不得顷时回,恐内烂筋骨,穿通脏腑,岂有人神之忌耶。
疗疾所向吉凶方
三月七月十一月,不得向西方治病。
四月八月十二月,不向南方治病。
正月五月九月,不向东方治病。
二月六月十月,不向北方治病。
凡治病,将患人行年本命,算与生气天德福德合者,往之必瘥,仍须与生气人看待患者吉,占病色,候面上法,凡患人目中赤脉,从上下贯瞳子者,一脉一年死,二脉二年死,若脉下者色论痈疽所生忌穴。
背面九处不可患疮。
第一入发际为玉枕,亦为舌本。
第二项颈节。
第三为崇骨。
第四大椎,为五脏。
第五脊骨两边,肺俞穴。
第六夹脊骨两边,脾俞及肝俞穴。
第七脊骨两边,肾俞穴。
第八后心鸠穴。
第九鸠尾骨穴。
正面五处不可患疮第一喉骨,为垂膺。
第二当胸前,为神舍。
第三为心鸠尾。
第四当两乳穴。
第五脐下二寸,为肠屈之间。
侧面三处不可患疮耳下近耳后牙车尖央陷中,为喉脉,一穴当 下,一穴为肩骨。
承山上三寸,一穴,为 肠。
辨痈疽证候美恶法夫痈疽外发,其理易明,至于内痈内疽,隐而不见,目既不接,治之至难,然五脏六腑有俞之发恶也目能息语声清亮,四善也。体气和平,五善也。然病有证合七恶,皮急紧如善者,病有证合五善,皮载也微起肝痈也脾痈肾痈也。
管一穴一名枢二穴在脐田一名石门一名精室一名命门一穴在脐下二寸) 关元隐隐而痛者,小肠疽也。上肉微起者,小肠痈也脏腑发,痈疽攻疗诸法凡痈疽疖初生,皆只如粟黍粒许大,微似有痛痒,或触破之,即 展,初觉有之,即须速服犀四畔贴是痈疖以膏涂即滞,候烂肉辨痈疽宜灸不宜灸法凡痈疽发背初生,如黍粟粒许,或痒或痛,觉似有,即用汤水淋射,兼贴药 之,经一两日彻,其疮当疮尤佳焦枯三壮之火承光(在头上五处穴后二寸是) 神庭(在发际直鼻上)竹空(在眉后陷中) 膺窗(在胸下一寸六分两乳中) 脑户(府(在脑后发际一寸大筋旁宛宛中) 喑门(在项后发际宛宛中)阳络(在臂上大脉沟上一寸) 下关(在耳前动脉是也) 耳中大脉应手挟结喉旁通五脏) 石门(在脐下二寸女子禁不灸) 伏兔(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间去侠溪傍一寸五分)上件穴,据针经并禁不可灸,或于上出疮疖,亦不得便灸,且以诸方法,及汤水注射,纵针烙出之,即并无妨,其经久 ,即别取少许硫黄,于火上烧之,以银钗脚挑之,取焰点为度。
辨痈疽宜针烙不宜针烙法夫痈疽者,头少肿处多,出脓不快者,宜针烙,脓未盛以前,不可不以诸药贴 救疗,以安以至处,众热瘀无为良皮薄之功如之为勿顿出脓,徐徐令出,痈疽广大脓溃肌者,惧一时之痛,不肯四畔多下针烙,唯开三两处而已,欲望早愈,不亦难乎,常见有开肿者,不审浅深,所烙或当时无脓,经宿方溃,或下针不出,别处生头,或抑擦 动,益加损疼,真气转伤。经云,病浅针深,则气血伏沉,若病深针浅,则毒瓦斯不泄,反为大痈也。如务求速瘥,肿内余脓及脓根未尽,便令疮合,后必再发,诸发肿都软而不痛者,即并宜针烙,若发于背者,即须用水角,乃得痊愈。
辨痈疽宜水角不宜水角法凡疗痈疽发背,肿高坚硬,脓稠 盛色赤者,宜水角,陷下肉色不变,软慢稀者,不用水角坑二下,腰间被水每恻惊萌溃贵于至
论曰∶痈疽已溃,久而良肉不生者,由气血未平,恶肉有以害之也。恶肉虽得于风气外搏,亦以余毒未尽,故死肌败坏,侵蚀良肉,治宜以药蚀去之。
治发背痈疽,及诸恶疮生恶肉。麝香膏方
麝香(研) 雄黄(研) 真珠(研各一两) 猪脂(量用)
上四味研匀,猪脂调如糊,涂敷恶肉上,日再。
治痈疽诸疮恶肉。藜芦散方
藜芦(去芦头) 茹(各半两) 马齿矾(研) 石硫黄(研) 雄黄(研) 麝香(研各三分)
上六味,除研者外,捣罗为散,再和匀,每用少许敷疮,日三五次,以恶肉尽为度。
治痈疽疮。大黄蚀肉膏方
大黄附子(炮裂去皮脐) 莽草 芎 雄黄雌黄(研) 真珠(研) 白蔹白矾(研)黄芩(去黑心) 茹(各一两) 猪脂(二斤)
上十二味,除研者并猪脂外,锉碎,先熬脂令沸,下诸药,煎候赤黑色,绵滤去滓,下研者药搅匀,倾出瓷器盛,每日涂疮,日三五次,以恶肉尽为度。
治发背痈疽,及恶疮,不生肌,肉败坏,其色黑,蚀恶肉。白矾散方
白矾(研半两) 茹(末一两) 腻粉(研一分) 雄黄(研) 当归(末各一两)
上五味,合研匀,取少许敷疮,日三次。
治痈疽疮,蚀恶肉。硫黄散方
硫黄(研) 马齿矾(研) 茹末 丹砂(研各半两) 麝香(研一钱) 雄黄(研)雌黄(研) 白矾(研各半两)
上八味,合研匀,每用少许敷疮,日三两次,以恶肉尽为度。
治痈疽败坏生肉。生地黄膏方
生地黄(四两) 辛夷独活(去芦头) 当归(切焙) 大黄 芎 黄 白芷芍药黄芩(去黑心各半两) 续断(一两) 猪脂(二斤) 薤白(二七茎)
上十三味,除猪脂外,并锉碎,先熬脂令沸,下诸药,煎候白芷赤黑色,以绵绞去滓,瓷合盛,涂疮日三两次。
治痈疽始作便坏,热毒发疮。羊髓膏方
羊髓(一两) 甘草胡粉(各二两) 大黄(一两半) 猪脂(一斤)
上五味,除羊髓猪脂胡粉外,锉碎,先熬羊髓猪脂令沸,下甘草大黄,煎令赤黑色,绵滤去滓,下胡粉搅令匀,瓷合盛,每用涂敷疮,日三四次。
治痈疽败坏生肉。莽草膏方
莽草当归薤白黄芩(去黑心) 甘草白芷大黄续断(各一两) 猪脂(二斤)
上九味,除猪脂外,锉碎,先熬脂令沸,下诸药,煎候白芷赤黑色,以绵绞去滓,瓷合盛,涂疮日三次。
治痈疽恶肉疮,蚀尽生肌。芍药膏方
芍药大黄 黄 独活(去芦头) 白芷当归(各一两) 薤白(三两) 生地黄(一两半椎碎) 猪脂(一斤半)
上九味,将八味锉碎,先熬脂令沸,下诸药,煎候白芷赤黑色,绵滤去滓,每取少许,涂敷疮,日三五度。
治痈疽发背后。生肉膏方
生地黄(一斤) 辛夷(二两) 独活(去芦头) 当归(焙) 大黄(炒) 黄 (锉)芎白芷芍药黄芩(去黑心) 续断(各一两) 薤白(五两)
上十二味 咀,以腊月猪脂煎膏,敷疮立瘥。
治痈疽发背,去恶肉。麝香膏方
麝香(研) 雄黄(研) 白矾(烧汁枯研) 茹(各一两)
上四味,捣研细罗为末,以猪蹄煎膏,调如泥敷之,恶肉尽为止。
论曰∶痈疽之人,经络壅阏,气血结聚,营卫津液,因以亏燥,邪热内鼓,流注于大小肠,治之治发背一切恶疮,及乳痈结聚,肿硬热痛,脏腑余毒闭涩,可服通泄调气解毒。木香丸方
木香(一两) 槟榔(生锉三分) 芎 羌活(去芦头各半两) 大黄(锉炒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人参(各半两) 枳壳(去瓤麸炒三分) 牵牛(一两半炒半生) 陈橘皮(汤去白焙半
上十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以瓷合内盛之,每日空心,粥饮下三十丸治发背诸痈肿,丹石药毒,头痛壮热,大小便不利。玄参丸方
玄参(一两) 升麻栀子仁 黄芩(去黑心各半两) 黄 (细锉三分) 大黄(锉炒一两半) 吴蓝(半两) 犀角(镑屑三分) 木通(锉二两) 连翘(三分) 朴硝(研一两半)
上十一味,先以十味捣罗为细末,再同朴硝研匀,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米饮下十五丸,如不利,加至二十丸,取快利三两行为度,泻下脓,化为黄水,即瘥。
治年未及四十,气血强壮,常苦痈疽无定,大小便不通。五利大黄汤方
大黄(锉微炒) 升麻(各二两) 黄芩(去黑心一两) 栀子(十枚去皮)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下芒硝一钱匕,空心温服,快利三两行为度,未利再服。
治痈疽疮发,大小便秘涩不通。朴硝丸方
朴硝(研) 大黄(锉炒)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 葶苈子(微炒各二两)
上四味,先以三味捣罗为细末,入朴硝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煎黄汤下二十丸,以通利为度,未利再服。
治表里俱热,三焦不通,发背疽疮,及痈疖,大小便不利。山栀子汤方
山栀子仁(十五枚) 大黄(锉微炒二两) 黄芩(去黑心一两半) 知母(焙)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芒硝一钱匕,空心温服,日再。
治发背痈疽及乳痈,毒瓦斯攻脏腑,大小便不通。木通汤方
木通(锉)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山栀子(去皮) 漏芦根王瓜根大黄(锉炒)甘草(炙锉各三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朴硝一钱匕,再煎三两沸,空心温服,未利再服。
治痈疽取利下后,热微退,小便不利。小麦汤方
小麦(三合) 人参甘草(炙锉) 芍药石膏(碎) 生干地黄(焙) 黄 (细锉) 木通(锉) 升麻黄芩(去黑心) 前胡(去芦头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三分)
上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竹叶七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治发背痈疽,排脓止痛,利小便。瞿麦散方
瞿麦穗芍药 桂(去粗皮) 赤小豆 芎 白蔹 黄 (细锉) 当归(切焙各半两)麦门冬(去心一分)
上九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日晚各一服。
论曰∶痈疽诸疮,气血虚微,肌寒肉冷,脓汁清稀,毒瓦斯不出,疮久不合,或聚肿不赤,结硬无脓,外证不见者,并宜托里,邪气外散,脓汁早成,毒有所泄而不内攻也。
治痈疽诸疮,溃后脓出,多内虚。托里黄 汤方
黄 (细锉) 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麦门冬(去心焙) 当归(切焙) 人参甘草(炙) 远志(去心各一两) 五味子(一两半)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取一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二。
治发背痈疽,久冷不瘥,托里生肌。芎 散方
芎(二两) 黄 (细锉一两) 白芷(半两) 赤芍药(一两) 桂(去粗皮三分) 人参丁香当归(切焙各半两)
上八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空心日晚再服,以瘥为度。
治痈疽发背,脓血穿溃疼痛,托里止痛。当归汤方
当归(切焙) 黄 (细锉) 人参(各一两) 桂(去粗皮) 赤芍药甘草(炙锉)生干地黄(焙各三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二夜一.治发背痈疽,一切疮肿,托里排脓。木香散方
木香 黄 (细锉) 白蔹 木占斯 芎 当归(切焙) 细辛(去苗叶) 桔梗(炒)赤芍药槟榔(生锉) 败酱甘草(炙) 桂(去粗皮) 羌活(去芦头) 白芷(各一两)
上十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甘草煎酒调下,空心午时日晚各一服,以瘥为度治一切疮。内托散方
甘草(炒) 人参甘菊花(一半生一半炒) 玄参(各一两)
上四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煎绿豆汤调下。
治诸疮,热退脓不止,托里内补。防风散方
防风(去叉) 白茯苓(去黑皮) 白芷桔梗(炒) 远志(去心) 甘草(炙) 人参芎当归(切焙) 黄 (锉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枚)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透二两) 赤小豆
上十四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日二夜一。
治痈疽溃后,脓血太多,托里除虚热。黄 茯苓汤方
黄 (细锉) 麦门冬(去心焙各三两) 芎 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各二两) 五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枣,煎取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治痈疽托里。六倍散方
黄 (细锉一两一分脓多倍之) 赤小豆(三分口干倍之) 芎 (半两若绞肉生倍之)白蔹(三分疮口不合倍之) 栝蒌(去皮三分小便不利倍之) 当归(切焙一两若疼倍之)
上六味,捣罗为细散,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凡痈疽大坚者未有脓,半坚半有脓,当上火针熟也治痈疽内攻五脏,烦闷不安,排毒托里。五香散方
沉香(锉) 乳香(研) 丁香木香藿香(各一两)
上五味,以四味捣罗为细散,入乳香和匀,先以清酒五升,黄 五两,寸截,瓶内封闭,浸一宿,旋取一盏,微温调下一钱匕,日三夜二,不可犯铁器。
治痈疽日渐 长。内塞散方
熟干地黄(焙) 续断人参芍药附子(炮裂去皮脐) 枳壳(去瓤麸炒) 甘草(炙锉)芎切焙各二两)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半两) 肉苁蓉(酒浸切焙三分)
上十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再服。
治诸痈疽疏转后宜。补虚助气饮方
黄 (锉二两)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锉) 五味子 芎 独活(去芦头)桂(去粗皮)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 当归(切焙)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上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去核,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痈肿疮疖,排脓。连翘饮方
连翘防风(去叉) 玄参白芍药 荠 黄芩(去黑心各二两) 桑根白皮(锉炒二两半) 前胡(去芦头) 人参甘草(炙锉) 桔梗(锉炒)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黄(锉四两)
上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二。
论曰∶治病必先求其本,而后治其标。痈疽诸疮,虽发于外,而本乎中热之所出,始觉经络壅滞,气血闷郁,有疮疡之证,则热气初作,营卫未碍,肌肉未肿,肿而未腐之时,特可疏以伤治发背痈疽,肿毒痛苦,不可忍者。内消散方
车螯(一枚背上紫色光浓者是用黄泥裹定火 通赤放冷去泥捣为末)
上一味,以栝蒌一枚打碎,用酒一碗,于银石锅内,慢火熬及一盏,滤去滓,入腻粉一钱匕,同以酒调,晚后服之,取下如鱼涎为验。
治发背痈肿,肠痈乳痈,一切毒肿,内消化毒。犀角丸方
犀角屑(一两半) 升麻黄芩(去黑心) 大黄(锉)炒 防风(去叉) 人参当归(切焙)黄 (锉) 藜芦(去芦头) 黄连(去须) 甘草(炙) 栀子仁(各半两) 巴豆(十二枚去皮心炒
上十三味,除巴豆外,捣罗为末,入研了巴豆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粥饮下五丸,以利为度,未利加至七八丸,利下黄沫恶物为效。
治疮肿久不愈。内消散方
皂荚刺皮(一两为末) 乳香(研二钱)
上二味末和匀,每服二钱匕,酒一盏,煎七分温服,其毒内消,或微利是效。
治疮疖痈肿,内消。漏芦煮散方
漏芦(去绵) 白蔹黄芩(去黑心) 麻黄(去根节) 白薇(洗) 枳实(麸炒) 升麻芍药大黄(锉炒) 甘草(炙各一两)
上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治痈疽始发,未变脓,令内消。花蕊石散方
花蕊石(火 ) 黄蜀葵花龙骨(去土研) 乌贼鱼骨(去甲) 栀子仁 草龙胆(去土)郁金(锉) 胡粉大黄(锉各一两)
上九味,捣罗为散,量多少,以津唾调成稀膏敷之,频以唾润,日一易。
治诸痈肿初发及火灼乳痈,令内消。乳香散方
乳香(半两) 水银粉(一分) 黄柏(一两半) 白芨(一分) 白蔹铅丹大黄(各一两)
上七味,捣罗为细散,水调贴之,有脓时干掺。
治痈疽发背,一切热毒瓦斯,结肿疼痛,腑脏壅滞。疏转枳壳丸方
枳壳(去瓤麸炒) 青橘皮(去白焙各半两) 牵牛子(一半生一半炒共三分) 木香(一分)甘草(炙) 大黄(锉炒各一两) 皂荚(不 者三梃椎碎以酒一升浸 取汁绢滤去滓)
上七味,除皂荚外,捣罗为末,先以皂荚汁,于火上煎成膏,即入药末,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二十丸,葱茶下,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治痈疽,内消。防风散方
防风(去叉) 升麻白蔹黄芩(去黑心) 猪苓(去黑皮) 黄 (锉) 瞿麦穗(各一两)薏苡仁(一两半) 当归(切焙)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三分) 赤小豆(一合醋炒七遍)
上十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晚再服。
治痈肿,内消。升麻汤方
升麻大黄(炒) 黄芩(去黑心) 当归(切焙)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芍药(一两半)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治痈疽已成脓水,内消。木占斯散方
木占斯 桂(去粗皮) 人参细辛(去苗叶) 败酱干姜(炮)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防风(去叉) 桔梗(锉炒) 甘草(炙各一两)
上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食前服,未成脓,即去败酱一味。
治痈疽始作,赤 热长甚速。木香搭方
木香犀角屑 大黄升麻黄芩(去黑心) 栀子仁 黄连(去须) 甘草芒硝射干黄柏(去粗皮炙) 紫檀香羚羊角屑 白蔹(各一两) 地黄汁(五合) 麝香(一分研入)
上十六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用故帛两重,纳汤中蘸,搭肿上,干即又蘸搭之,日夜数百度。
治肿毒痈疽,未溃令内消,已溃令速愈。草乌头散方
上取草乌头末,水调鸡羽扫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着人,初涂病患觉冷如水,疮乃不痛。
治一切痈疽疮疖, 肿未穴,先疏通脏腑。牵牛子散方
牵牛子(二两一半生一半炒) 木香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陈曲(炒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五更初,以生姜茶调下,至天明通转三两行,自止,后以薤白粥补之。
论曰∶诸疮之证成肿,或溃或硬,或久不瘥者,皆借膏剂以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附方于后。
治一切疮肿,及伤折。云母膏方
云母硝石(细研) 甘草(各四两) 槐枝柏叶柳枝桑根白皮(各二两) 桔梗防风皮) 松脂皮)夜香
上三十九味,根据次第用,各粗锉,勿令太细,免煎易焦黑,先以清油四十两,于铛内炼令香柏叶提铛器头并无损动,若发背,先以败蒲二斤,用水三升,煮三五十沸,将蒲汤洗疮,拭干贴药,又以药一两,分为三服,温酒下,未成脓者,立瘥,乳痈瘰 骨疽,毒穿至骨者,用药一两,分作三服,温酒下,甚者即泻出恶物,兼外贴瘥,肠痈以药半两,分为五服,用甘草汤下,未成脓者,当时便消,已成脓者,脓随药下,脓出后,每日酒下五丸,如梧桐子大,脓止即止。风眼贴两太阳穴,一切恶虫咬,外贴留疮口,发脑发髭鬓发眉发耳脐痈牙疼,并外贴,肾痈,马坠伤筋骨,疼不可忍者,但以酒下半两,老少临时加减,外更膏药包裹,当时痛止,箭头在内不出者,外贴,每日吃少烂绿豆,箭头自出,虎豹所伤,先以甘草汤洗,然后贴膏,每旦换,不过三贴,狗咬蛇咬,外贴,又以生油下十丸,如梧桐子大,难产,二日三日不分娩者,温酒下一分,血运欲死,以姜汁和小便半升,温酒下十丸,死胎在腹,以榆白皮汤下半两,小肠气,炒 香子温酒下,妇人血气,当归酒下,中毒药者,洗袜酒下,各一分许,中毒之人,即吐泻出恶物,瘥。一切肿疖瘤赘,药利即瘥,只忌羊血。
治一切疮肿。保安膏方
当归(切焙) 附子(去皮脐) 芎 防风(去叉) 白蔹升麻细辛(去苗叶) 侧柏萆半两)砂(研一分)
上二十三味 咀,以麻油二斤,于新瓷器内,浸药一宿,次日纳铛中,文武火炼,候稀稠药贴同治一切恶疮瘰 痈疽发背阴疮灸疮汤火疮闪扑损。乌犀膏方
白芷板蓝根苦参 芎 (并细锉各一两半) 铅丹(六两) 清麻油(一十五两)
上六味,先将油并前四味药,用慢火同煎,令药焦黑,用绵滤去滓,再入锅内,亦用文武火无灰治一切疮肿。紫金膏方
皂荚(不 者一梃去皮) 葱(五茎去根二味于清油内煎令焦黄以绵滤去滓) 铅丹(研四两) 团粉(研四两) 松脂(研二两)
上五味,用清油半斤,先煎前二味去滓,次下铅丹,又下团粉松脂,以柳木篦,不住搅,滴水中成珠为度,随疮大小贴之。
治一切恶疮肿。乌金膏方
麻油(一斤) 铅丹(四两冬月六两) 蜡(四两) 头发(鸡子大一团)
上四味,先炒铅丹令黑,即下油及发,以柳木篦不住搅,滴水中候可丸即止,便下蜡,更煎蜡销后,即盛瓷器内,随疮大小贴之。
治一切疮肿伤损汤火烧,摩风止痛痒,用薄绢摊贴之,口疮含化一豆大,风毒瓦斯眼睑赤烂,疼痛不可忍者,用药涂之,口面风癣,以药涂擦,热彻为度,耳鼻中肉铃,用纸拈点一豆大栝蒌(一枚去皮) 零陵香藿香芍药甘草 黄 杏仁(去皮各一分) 白芷(三分)龙脑麝香(并研各一钱) 黄蜡(一两半) 清油(六两)
上十二味,除龙脑麝香外,并细锉,于腊日用油浸七日,却出药,将油炼令香熟放冷,秤六两,却再入诸药,煎令黄,用夹绢袋滤去滓,再入锅内,旋旋下蜡搅匀,滴水中成珠即止,治一切恶疮。三仙膏方
麻黄(四两) 铅丹定粉(各研一两)
上三味,先炼油熟,将铅丹定粉同罗过,同煎,用槐枝搅匀,候稀稠得所,滴水内如珠即止,每用随疮大小贴之。
治一切痈肿疮疖。乳香膏方
清油(一斤) 皂荚(五握去皮锉) 葱白(五握锉) 铅丹 团粉(各六两) 松脂(四两)乳香(一两) 当归(一两) 桂心(一钱)
上九味,先将清油,于铫子内,慢火煎热,入皂荚葱白桂心,以煎令黄赤色,滤去滓后,下松脂乳香,沸下粉铅丹当归,同熬成膏,滴在水碗中成珠子,于瓷合内盛,以故帛上摊,每治一切痈疽发背,疼痛不止。木通膏方
木通(二两) 黄丹(五两) 细辛(一两) 茵陈(一两) 琥珀(半两细研) 朱砂(一两细研) 清麻油(十两)
上七味,先煎油令沸,即下细辛木通茵陈,煎五七沸去滓,即入琥珀朱砂末更煎,用柳木篦搅,候滴于水中成珠子,膏成收于瓷合中,每用摊膏于故帛上贴,日二易之。
治一切痈疽发背,疼痛不可忍。丁香膏方
丁香(半两末) 麻油(一斤) 黄丹(七两) 丈夫头发(一两) 蜡(一两) 桂心(半两末)当归(半两末)
上七味,先炼油令香,下发煎令发尽,次下蜡,以绵滤过,却入铛中,下黄丹,不住手搅,日二治一切痈疽发背,日夜发歇,疼痛不止。胡粉膏方
胡粉(四两) 油(半斤) 蜡(二两半) 乳香(半两细研) 麝香(一钱细研) 没药(半两细研)
上六味,以文火煎令油熟,下胡粉,后下蜡,临成下麝香乳香没药,搅勿住手,待似星花上来即住,以瓷器内盛,于故帛上涂贴,日二易之。
治一切痈疽发背,溃后肌肉不生,宜用此,排脓生肌。神效膏方
当归(二两) 白芷(一两半) 乳香(三分细研) 松脂(一两) 芎 (一两) 白蔹(一两半) 绯帛灰(半两细研) 乱发灰(半两细研) 甘草(一两半) 黄丹(十两) 木鳖子(三十枚去壳)
上十五味,先取油安铛内,炼令香熟,将八味药细锉,下油中浸一宿,以文火煎白芷色黑赤手搅治一切痈肿溃后,肌肉不生,宜用此,排脓生肌。乳香膏方
干死鼠(一个中形者) 大黄(一两) 杏仁(半两去皮尖) 鸡子黄(一两) 乱发(如鸡子一团) 铅丹(六两) 蜡(一两) 水银(半两) 油(一斤) 乳香(半两)
上十味,先熬油令沸,下乱发并鼠大黄,煎候鼠焦色,绵布绞去滓,再下铅丹蜡杏仁煎,以柳篦搅令黑色,即下鸡子黄水银乳香等,搅令匀,滴水中成珠得所,以瓷合盛,用故帛摊贴治一切恶疮发背毒肿。乌金膏方
油(半斤) 盐花(一两) 黄蜡(三两) 柳枝(二两锉)
上四味,先熬油令沸,下柳枝,煎候焦黄漉出,绵布绞去滓再煎,下蜡盐花,以柳篦搅令稀稠得所,以瓷合盛,用故帛上摊贴,若三日内,未成脓便消,已成脓头未破者即溃,不须针及治一切疮疖肿毒。至圣膏方
夜合花白皮 蒴 大黄当归白蔹槐白皮白芷细辛(去苗叶) 杏仁天麻芎二钱)砒半两) 铅丹
上二十五味,除研药丹粉外,细锉,先熬油令沸,次下诸药,煎候白芷赤黑,以绵绞去滓再瓷合治一切疮毒。无名异膏方
无名异(细研) 骐 竭(细研各一分) 柳枝(锉三两) 蜡(一两) 铅丹(五两)油(十二两)
上六味,先熬油令沸,下柳枝,煎候赤黑色,以绵滤过再煎,下丹蜡,搅候变黑色,滴水中成珠得所,下骐 竭无名异末,更搅令匀,泻冷水中,捻作挺子,一切恶疮发背诸毒疮,并治诸疮,一切打损肿毒。走马膏方
皂荚(猪牙者十梃去皮椎碎) 芫花(五两) 生姜(五两取自然汁) 生地黄(一斤取自然汁)
上四味,先以米醋一斗,入诸药,煎至三升,绞去滓再煎,以柳篦搅,候稀稠得所如膏,以瓷合盛,埋地内五日取出,以故帛上涂贴,日二上,以瘥为度。
治一切疮肿疖毒。佛手膏方
清麻油(半斤) 铅丹(三两) 柳白皮(二两锉) 皂荚刺(四十九枚锉) 当归(半两末)白芨(一分末) 黄蜡(半两) 朱红(一分) 生绯帛(五寸烧灰细研)
上九味,先熬油令沸,下柳皮皂荚刺,煎候赤黑色,以绵滤过,下丹煎,以柳篦搅,候变黑度。
治一切恶疮疖毒。如圣膏方
蔷薇根(锉) 乳香(研) 阿魏(研各一两) 铅丹(六两) 柳枝(三两锉长一寸)清油(一斤)
上六味,先熬油令沸,下柳枝蔷薇根,煎候黄黑色,以绵滤过,下丹煎搅,候变黑色,次下驴治痈疽,及诸种疮肿。应痛膏方
当归秦艽何首乌 败龟 白蔹白芨白术白芷杏仁(去皮尖) 木鳖子(去壳)芎药)乳
上十八味,先用油,煎前十三味去滓,入后五味再熬,用柳枝子搅匀,令黑色成膏为度,如是发背,加附子末一分,同熬匀,用纸花子贴疮上。
治痈疽恶疮,生肌引脓,排毒瓦斯,蚀恶肉,除死肌。雄黄膏方
雄黄(细研半两) 巨胜油(七两) 丹砂(细研) 密陀僧( 研各半两) 铅丹(三两) 蜡(一两) 蛇黄(半两 醋淬七遍捣末) 牡蛎( 研三分)
上八味,研和令匀,先熬油令沸,下蜡熔尽,次下丹,以柳篦搅,候变黑色,即下诸药末,搅令匀,滴水中成珠子,以瓷合盛,故帛上涂贴,日二上,以瘥为度。
治一切疮肿。垂柳膏方
垂柳枝白皮(二两锉) 蒴 根(四两锉) 丹砂(一分细研) 熟鸡子黄(一枚) 熊胆(半两研) 故青帛(七寸烧灰研) 蜡(一两) 铅丹(四两) 清油(一斤)
上九味,先熬油令沸,下柳皮蒴 根,煎候赤黑色漉出,以绵滤去滓,下丹蜡煎,以柳篦搅
上,上便治发背疮口未合。大圣膏方
当归(切) 柳根白皮(切各二两) 桂(锉一分) 槐实白蔹(锉) 白芨(锉) 没药柏皮(研)乳香(研各半两) 麝香(研一分) 芦荟(半两)
上十二味,先煎前八味去滓,再入后四味,熬成膏,以瓷瓶盛,入地内七七日取出,将熟绢片留眼,贴膏在疮口上,去尽恶物,疮口自合。
治发背痈肿恶疮。楸叶膏方
楸叶(锉十斤) 马齿苋(锉一斤) 乌犀角(末二两) 沉香末(一两)
上四味,先取马齿苋楸叶,以水五斗,煎至一斗,滤去滓,更煎至一升半,下二味药末,以柳篦搅,候稀稠得所,以故帛上涂贴,日二上,即瘥。
治痈疽疮疖,能舒筋脉,消肿毒,止疼痛。黄 膏方
黄 (锉半两) 零陵香(一分) 赤芍药(锉) 芎 (锉) 天麻(锉) 防风(去叉锉)生干地黄(锉各一钱) 黄蜡(二两半) 清油(半斤)
上九味,除蜡外,都一处用银石器内,以油浸七日,用文武火煎焦黄色,以绵滤去滓,下黄蜡再煎,令蜡化,盛于瓷器中,每用以软帛薄摊贴之,如皮肤瘙痒,筋脉紧急,用少许涂摩治痈疮久不瘥。百灵膏方
槐花子(炒焦为末) 松柏(各一两) 乳香腻粉(各一分)
上四味,细研拌匀,用清油黄蜡各一两,瓷器内,慢火熬成膏贴之。
治一切痈疽,及上攻下注风毒疮,疼痛 肿等疾。败毒膏方
巴豆(和壳椎碎六两) 麻油(十二两) 铅丹(炒令紫三两)
上三味,先将油煮巴豆,慢火养一二日,滴入水中成珠则止,滤去滓,却将其滓在一长瓶内, 起瓶一头,令高下,以火烧逼,得巴豆内膏油流下,以器盛,并入前药,油内同煎搅匀贴之治一切痈疽恶疮。生肌长肉膏方
清油(十两) 龙骨(研二两) 木香槟榔黄连(去须各三分三味同为末取细)
上五味,先将油入锅内,慢火熬,滴水成珠子,下龙骨末,更熬如稀膏则止,去火候稍温,即下三味药末,不得住手搅,候冷以瓷合内收,随疮大小贴之。
治痈疽发背,及一切疮肿。乳香膏方
乳香(二两) 附子(生用五两) 乌头(生用) 木鳖子(去壳各二两) 当归秦艽(各一两) 紫草(去苗三两) 苏枋木(锉五两) 头发灰(一两) 清油(二十两各细锉入油慢火熬候诸药丹(二两)
上十五味,先煎前九味,候色黑去滓,次下乳香等六味,根据次等逐味下,用慢火熬,用柳木篦,不住手搅,候熬成膏,滴水中成珠为度,摊纸花子上,看疮大小用之。
治疮肿疼痛,辟风敛疮。紫金挺方
当归续断骨碎补 桂(去粗皮) 附子泽兰芍药白芨牛膝羌活 芎 木香大者)乌分)
上二十五味,都一处,入麻油四斤,猪脂一斤半,野 脂三两,用文武火,锅内煎黑,去滓入药之。
治一切疮肿。乌贼骨膏方
乌贼鱼骨(去甲研末) 旧舡灰(研末各一两) 铅丹(研三两) 清油(十二两)
上四味,先熬油令沸,下铅丹,以柳木篦搅,候黑色,即将前二味药末,再搅令匀,滴水内成珠子得所,以瓷合盛,故帛上摊贴,日二上,以瘥为度。
治一切痈疽疮肿。玄参散方
玄参黄芩(去黑心) 羊蹄根芍药白芷丁香木香硝石(碎) 半夏(汤洗七遍)白蔹木鳖子(去壳) 莽草(各一两)
上十二味,捣罗为散,醋调涂疮上,日三四次,肿消为度。
又方:甜葶苈(半两) 木通(半两锉) 川大黄(半两生锉) 莽草(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细散,以水和如稀膏,涂肿上,干即更涂,以瘥为度。
治一切痈疽发背,热毒猛异,攻肌肉赤色肿,痛不可忍,欲成脓,及已成脓,并风毒热在关节,欲结成痈,便令内消。寒水石膏方
寒水石(二两) 羊蹄根(一两锉) 硝石(一两) 川大黄(一两) 白蔹(二分) 木香(三分) 附子(三分去皮脐) 黄连(一两去须) 丁香(三两) 榆白皮(三分锉) 莽草(三分) 赤小豆
上十六味,捣罗为细散,每用时,以生蜜一合,地黄汁一合,旋调以成膏,摊于生绢上贴,干即易,肿消为度。
治一切疮疖痈肿,及 疮杖痕等,并宜贴,不发直至较。白膏方
定粉(三两) 清油(四两炼熟取三两) 铅丹(二钱) 商陆根(三分曝干秤) 蜡(四两)白柳枝(半两青白而叶大者是二月采去粗皮取内白皮切作片子曝干秤)
上六味,先以熟油,熬商陆柳枝,令色变后,入粉蜡丹,搅之不住手,直至滴水内为珠子膏成,摊帛上贴之,熬时始则色微红,次微青乃熟也,取出久而色白,冬色愈白。
治诸疮肿,四时可用,若未成脓即消,已成脓即破。木通膏方
春用木通(三两) 白芷细辛(去苗叶) 摩勒香(各二两)夏用木通续断(三两) 白芷(二两半) 黄 芍药(各二两)秋用木通 薰陆香(各三两) 黄 (二两) 白芷(一两半)冬用木通 黄 木香(各三两) 当归(锉焙二两) 芎 (一两半) 摩勒香(三两) 薰陆香(一两)
上各根据四时,并 咀,以清麻油二升,煎候白芷黄色,即去滓,绞取油放冷,下黄蜡五两,候消尽,更入铅丹十两,先下六七两,看硬软得所即止,亦不须入尽十两,以急火煎,用柳治初患痈肿疮疖,热 疼痛,消肿毒。清凉膏方
上捣大黄为末,浆水调,摊贴之,醋摩亦得。
又方:上取地龙屎,以小便和,涂贴之,干即易。
又方:上取井底泥,涂疮上,干即易。
又方:上捣恶实根贴之,干即易。
又方:上捣地黄贴之,日再易。
又方:上捣马齿菜贴之,干即易。
又方:上捣龙葵菜贴之。
又方:上捣车前叶贴之。
又方:上捣蔓荆根贴之。
又方:上捣鸡肠草贴之。
又方:上捣芭蕉根贴之。
论曰痈疽烦渴之证,由热气熏灼五脏津液不足于内也,盖营卫气血,腐化为脓血,则津液不得不耗,津液既耗,热气复盛,则心神内烦而引饮不止,然或为呕哕下利者,以五脏虚热,治诸疮肿发渴。托里黄 汤方
绵黄 (十两) 甘草(一两炙)
上二味,并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五七沸,去滓温热随意服,不拘时候。
治痈疽虚热大渴。地黄汤方
生地黄芍药升麻木通甘草(炙) 大黄(锉微炒) 知母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两) 前胡(去
上一十五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竹叶七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如小便利,除木通,大热加人参,晚再服,以瘥为度。
治痈疽热盛,口燥发渴,除热止渴。黄 汤方
黄 栝蒌根 生干地黄(焙) 升麻(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 栀子仁(一两)芍药(一两半) 黄芩(去黑心一两)
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治发背痈疽,热渴闷乱。枸杞汤方
枸杞枝叶(五两) 石膏(末) 栝蒌根黄连(去须)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五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治发背干呕吐,此因先患热渴,饮冷太过,胃寒所致,宜服温脾平胃。陈粟汤方
陈粟米(微炒一合) 干姜(炮裂半两) 甘草(炙四两)
上三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以瘥为度。
治发背痈疽发大渴,口干不可止。凝水石煎方
凝水石石膏蜜(各半斤)
上三味,先捣二味石药,罗为末,以水五升,煎令稠,即下蜜,更煎成煎,用瓷合盛,每日空心,取一枣大,含化咽津,日五七服。
治痈疽发背,四肢虚热,大渴。竹叶汤方
竹叶(一握净洗锉煎取汁三盏) 生地黄(二两) 黄芩(去黑心) 人参芍药知母甘草(炙)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升麻 黄 栝蒌根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
上一十二味,除竹叶外,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竹叶汁一盏,入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服,早晨午时夜卧各一。
治痈疽发背兼渴。竹叶黄 汤方
淡竹叶(一握) 黄 (锉炒) 甘草(炙锉) 麦门冬(去心焙) 黄芩(去黑心) 芍药(各三两地黄(切焙八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大枣五枚擘破,竹叶七片,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治诸痈肿,脏腑壅滞,口干脚冷寒热,头痛呕逆不下食,烦渴引饮。麦门冬汤方
生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葛根(锉) 芦根石膏(碎) 生犀角(镑) 葳蕤 荠芍药淡竹叶(切)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入硝石一钱匕,去滓温服,不拘时。
论曰痈疽发背,病为急切,然五脏 皆在背,发于何部,宜精详之,其作也邪毒内鼓,寒热交攻,气血壅滞,阴阳相干,故令人身热而恶寒也,当以疗痈疽之法治之。
治痈疽发背,时作寒热,疼痛不食。解毒地黄丸方
生干地黄(焙二两) 黄 (锉) 栝蒌根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 桑螵蛸(十五枚锉炒) 大黄(锉炒) 人参栀子仁 肉苁蓉(焙) 前胡(去芦头) 升麻芍药知五枚汤浸去
上一十九味,捣罗十八味为末,入枣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米饮下,日晚再服。
治痈肿初结,头痛寒热气急。木香汤方
木香藿香叶 沉香 薰陆香 丁香(各一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取滓敷肿上,日二.治痈疽始作便败坏,发寒热疼痛。羊髓膏方
羊髓甘草(锉捣各二两) 胡粉(研) 大黄(锉捣各一两) 猪脂(半斤)
上五味,先熬脂髓令沸,下甘草大黄,煎候甘草黑色,绵滤去滓,入胡粉,以柳篦搅匀,瓷合盛,每日三五度涂敷疮上,以瘥为度。
治发背痈疽,一切疮肿乳痈,口干脚冷,发作寒热,头痛呕哕不下食。葛根汤方
葛根(锉)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犀角(镑半两) 葳蕤 荠 芍药甘草(炙锉)芦根(锉各三分) 石膏(一两半)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下竹沥半合,红雪一分,更煎三两沸,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治痈疽始作,坚硬皮色紫赤,恶寒壮热,一二日未成脓者。升麻汤方
升麻连翘大黄(锉炒) 生地黄(切焙) 木香(各一两) 白蔹玄参(各三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入芒硝末半钱匕,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为度,未利再服。
治发背痈疽,一切疮肿未穴时,攻刺疼痛,或发寒热渴躁不食,解毒匀气。犀角散方
犀角(镑一分) 人参大黄(锉炒) 栝蒌实(焙) 甘草(炙锉各半两) 葛根(锉)赤茯苓(去黑皮) 槟榔(锉) 木香(各三分) 芎 (一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晚间粥饮调下,以瘥为度。
治发背未成脓,身体寒热。人参散方
人参当归(焙) 密陀僧( ) 没药(研) 雄黄(研各半两) 丹砂(研一钱) 栝蒌实(二枚去瓤取皮子生用)
上七味,捣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用甘草煎汤放温调下,日三。
治发背未溃,身体寒热。黄柏散方
黄柏 烟熏壁土(多年者各二两)
上二味为细散,每服二钱匕,茅根煎汤调下,仍用生姜汁调药敷之。
治发背作寒热。车螯酒方
车螯(紫色光浓者以黄泥固济 赤候冷为末取三钱匕) 腻粉(一钱匕) 甘草末(二钱匕)栝蒌实(一枚锉)
上四味,先将前三味和匀,次将栝蒌用酒二盏,煎至一盏,去滓调下前药三钱匕,取下恶物瘥。
治发背未溃,身体寒热。苦茄散方
苦茄种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二味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甘草汤调下。
治热毒痈肿血不散,初觉憎寒干渴,四肢烦闷,能令速消。柴胡煎方
柴胡(去苗一两) 知母(焙一两) 木通(一两半) 淡竹叶(一百片) 瞿麦穗(一两) 连翘(一两) 防己(二两) 大黄(生二两细锉) 生麦门冬(汁三合汤成下) 生藕汁(三合汤成下)
上一十一味,先将八味锉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甜硝令散,次入麦门冬藕汁等,共分为八服,空腹两服,以溏利为度,余药食后缓缓服之。
治痈疽发脑发背,肿 寒热疼痛。忍冬饮方
忍冬嫩苗一握(叶尖圆蔓生茎叶皆有毛生田野篱落间多有之两叶对生春夏新叶稍尖而色嫩绿柔数日变似薜荔
上二味,烂研忍冬同甘草,入酒一升半,沙瓶中塞口,煮两食顷温服,一日服尽,若仓卒求不获,只用干叶为散,每服三方寸匕,甘草方寸匕,酒煮服之亦可,但不及生者耳。
论曰乳石性本炎悍,服者苟将适失度,食饮不时,致热毒发泄,不择所出,或瘭疽发背,或肠痈溲膏,不可胜治,间虽有未尝服乳石,而毒瓦斯溃漏如是者,亦以腑脏久蓄热毒。或以胞胎之初,禀受石气,其来有自,治法当先以疏利之剂,败其毒,而外施敷贴之术。
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诸肿毒。五香连翘汤方
连翘(去梗) 木香沉香熏陆香(研) 麝香(研) 射干升麻独活(去芦头)桑寄生(锉) 木通(锉各三两) 大黄(锉三两) 丁香(一两)
上一十二味,除麝香外,粗捣筛,和匀,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入竹沥二分,再煎沸温服,不拘时。
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热渴。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 生干地黄(焙) 石膏(碎) 升麻人参知母(焙) 芎 山栀子仁(各三分) 小麦(半升) 黄 (炙锉) 甘草(炙) 枳实(麸炒) 芍药(各一两) 黄芩(去黑心) 前胡(去芦头各一两半)
上一十六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五片,枣二枚擘破,竹叶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乳石发动,初觉皮肤有疖毒,恐成痈疽,及腑脏壅涩,寒热口干心烦。犀角汤方
犀角(镑) 知母(锉各半两) 木通(锉) 芍药升麻 荠 麦门冬(去心焙)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锉) 葳蕤(各三分)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二盏,煎至一盏,下竹沥半合,马牙硝一钱。更煎数沸,滤去滓,空心温服,快利为度,未利再服。
治乳石发动,痈疽,内热大渴。黄 汤方
黄 (炙锉) 前胡(去芦头) 大黄(锉炒各一两半) 栝蒌根(二两) 木通(锉)黄芩(去黑心) 芍药赤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锉) 知母(焙) 人参当归(切焙) 升麻小麦(各一两) 生地黄(研取汁)
上一十五味,除地黄外,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竹叶二七片切碎,煎至一盏,去滓入地黄汁半合,再煎沸,空心日晚各一服。
治乳石发动,痈疽虚热。人参汤方
人参甘草(炙锉) 黄 (炙锉) 芍药(各一两半) 赤茯苓(去黑皮) 当归(切焙) 芎黄芩(去黑心) 木通(锉各一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竹叶一十片切碎,生地黄汁少许,煎至一盏,滤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各一。
治乳石发为痈疽。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炒) 前胡(去芦头) 当归(切焙) 黄 (炙锉) 生干地黄(焙) 人参(各一两) 小麦(一合) 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 甘草(炙锉三分) 桂(去粗皮)升麻(各半两)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枣一枚擘破,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各一。
治乳石发为痈疽,肿痛烦热。增损当归汤方
当归(切焙)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前胡(去芦头)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桂(去粗皮半两) 芍药甘草(炙锉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小麦(一合) 竹叶(半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枣二枚擘破,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各一。
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漏芦汤方
漏芦(去芦头) 白蔹(锉) 黄芩(去黑心) 枳壳(去瓤麸炒) 芍药甘草(炙锉) 麻黄(去根节) 升麻(锉各一两) 大黄(锉炒一两半)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各一。
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疏利毒瓦斯。大黄汤方
大黄(锉炒一两) 栀子仁 犀角屑(各半两) 栝蒌根(二两) 升麻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锉各三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滤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一切毒瓦斯,止痛化脓。犀角丸方
犀角屑(一两) 大黄(切炒) 黄芩(去黑心) 升麻防风(去叉) 当归(切焙)人参黄(炙锉) 栀子仁 黄连(去须) 干蓝 甘草(炙各半两) 巴豆(十枚去皮心炒研细)
上一十三味,除巴豆外,捣罗为末,入巴豆和令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米饮下,快利为效。
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一切热毒及恶疮。黄 丸方
黄 (炙锉) 犀角屑(各一两半) 黄连(去须) 茯神(去木) 当归(切焙) 防风(去叉) 芍药升麻赤茯苓(去黑皮)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各半两) 木通(锉一两) 麝香(研半分)
上一十三味,除麝香外,捣罗为末。入麝香研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未效加至三十丸。
治乳石发动,痈肿发背,及脏腑涩滞。麻仁丸方
大麻仁(研二两) 木香(三分) 枳壳(去瓤麸炒) 大黄(锉炒) 恶实(炒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六味,除麻仁外,捣罗为末,入麻仁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未效加至三十丸。
治乳石药气发热,风热相并,致痈肿疮痍,经年不愈。生地黄煎方
生地黄(五斤洗切以木杵臼捣绞汁) 黄精(十二斤洗切以木杵臼捣绞汁) 白蜜(五升)
上三味汁相和,于银石器中,慢火煎如膏为度,以瓷合盛。每服生姜汤,调下半匙至一匙,日二夜一。
治乳石痈毒发背。无名异膏方
无名异(研) 没药(研) 麝香(研) 檀香(锉) 丹砂(研) 沉香(锉) 麒麟竭(研) 乳香(研) 突厥白(锉) 白蔹(锉) 白芨(锉) 白芷(锉) 鸡舌香(研) 鸡骨香(研) 当归(切焙) 芎 (锉) 大黄(锉炒) 牛膝(锉酒浸焙) 防风(去叉锉) 槐枝(锉) 柳枝(锉) 桑枝(锉各半两) 蜡(四两) 铅丹(十二两) 青油(二斤)
上二十五味,除油蜡丹及前八味研末外,并锉碎,先熬油令沸,下檀香等一十四味锉药。煎候白芷赤黑色,绞去滓再煎,入蜡铅丹。以柳篦搅,候变黑色,滴于水中成珠子,软硬得所后,下无名异八味研末,搅令匀,以瓷合盛,用故帛涂帖疮上,每日一次换,以瘥为度。
治乳石发痈疽疮,止痛生肌。红菜头膏方
红菜头(三两) 生地黄猪脂(各二两) 大戟(炒一两) 当归(切焙) 续断白芷莽草 芎 防风(去叉各半两) 甘草(炙) 芍药(各三分)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 细辛(去苗叶) 大黄(锉炒) 杜仲(去粗皮酥炙) 黄 (炙锉) 黄芩(去黑心各一分)
上一十八味,除猪脂外,锉碎,先熬脂令沸。下诸锉药,煎候白芷赤色,绞去滓,瓷合盛,每日三五次涂敷疮上。
治乳石痈疽,发背疮毒。止痛吮脓。必效膏方
油(一斤) 铅丹(研六两) 麝香(研一钱) 腻粉(研) 蜡(各三分) 枫香脂(一两半)丹砂(细研半两) 盐(半两) 白芷(锉) 乳香(研) 当归(炙锉) 桂(去粗皮锉)芎(锉) 本(去苗土锉) 细辛(去苗叶锉) 密陀僧(研各一两)
上一十六味,先将油煎令沸,次下白芷等六味锉药,煎候白芷赤黑色,漉出下蜡枫香脂,候熔尽,以绵滤去滓,下铅丹密陀僧乳香。以柳篦搅,煎候变黑色,滴水中成珠子,即下盐丹砂麝香粉等搅匀,倾于瓷盆内,安净地上一宿。除火毒,用故帛上摊贴,日二,以瘥为度。
治痈疽发背,热毒瓦斯结,肿痛坚硬,止疼痛。神效膏方
木通(锉) 甘草(炙) 当归(炙锉) 白芷防风(去叉) 细辛(去苗叶) 栀子仁 黄连(去须) 黄芩(去黑心各一分) 垂柳枝(锉二两) 铅丹(六两) 蜡(半两) 清油(一斤)
上一十三味,除丹蜡油外,锉碎,先以油内浸药一宿,于火上煎,候白芷赤黑色,绞去滓再煎,即下丹蜡,柳篦搅,候变黑色,滴水中成珠子,软硬得所,瓷合盛,故帛上摊贴,日二次,以瘥为度。
治发背痈疽疼痛,热毒 肿,赤硬有脓,即撮令头溃。蛇皮涂贴方
蛇皮(长五尺细切炒黑色) 芸苔子(一两) 鸡子(二枚取白) 蔓荆叶(切二两) 马齿苋(切三两) 窑灶中黄砖(三两为末不着水者)
上六味,先细捣蛇皮芸苔子,次下蔓荆苋砖末,细研令匀,次入鸡子白和,以瓷合盛,涂故帛上贴之。每日三五度换,或疮毒发热,即研生地黄汁三五合饮之。
治黑疮肿 ,因乳石发动。龙葵散方
上取龙葵根一握,净洗细切,乳香研三两,杏仁去皮尖双仁六十枚,黄连去须三两,同捣罗为细末,其疮作头未傍攻者。即须作饼,浓如三四钱许,可疮大小敷之,疮若觉冷微痒者,即易之。痒不可忍,切不得搔动,直候一炊久,即看疮中,似石榴子戢戢着,然后去药。时时以甘草汤,微温洗之,洗了即以蜡帛贴之,疮若傍攻作穴,即内药于穴中。以满为度,疮若赤色者,即是热肉面所为,不用龙葵根,以蔓荆根代之,黑疮愈后,只得食猪鱼葱蒜,终身更不得食羊血,食即再发。
又方:上取甘草一斤二两锉,大麦三升,黄连去须二两,同捣筛,以沸汤和作饼,贴疮上,干即易,不过四五度,瘥。
又方:凡发背,多于背两胛间,起如粟米,或痛或痒,不过数日,遂至于死,临困之时,已阔三寸,高一寸。疮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皆脓出,初有此候,宜急取净土。水和为泥,捏作饼,浓二分,阔一寸半大,作艾炷,灸泥上百壮,干即易饼。仍服五香连翘汤,及铁浆攻之,又发背未作大脓,可水箭射之,浸石令冷熨之,瘥。
治发背痈疽,心烦热,补中养神益气。藕实羹方
藕实(去皮切五枚) 甜瓜(去瓤切二枚冬用冬瓜) 葱白(切五茎) 豉(一合煎汁一升半)
上四味。先以豉汁煮藕实,次下瓜并葱,取熟,以五味调和,作羹食之,日一度。
治发背,心肺积风热,解毒。杏酪粥方
煎成浓杏酪(一升) 黄牛乳(半升) 大麦仁(三合)
上三味。先用水煮麦仁并杏酪,候熟即下牛乳搅令匀,空心食之,日一度。
治发背痈疽,解毒退风热。豉粥方
豉(二合) 葱白(切三茎) 薄荷(半两) 生姜(拍碎三钱) 盐花(半两) 羊髓(二两)白米(三合)
上七味。以水三升,先煎薄荷葱姜至二升,却下豉再煎十沸,去滓下米煮,候粥熟,次下髓并盐,搅匀,食之,日一度。
治发背痈疽,毒攻寒热。凝水石粥方
凝水石(一两捣碎绢袋盛) 牛蒡茎(长五六寸别煮令熟研) 白米(三合)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凝水石至一升半,次下牛蒡,并汁再煎令沸,去滓下米煮粥,候熟空心食,日一。
治发背痈疽,头痛不可忍。石膏粥方
石膏(二两碎) 葱白(切三茎) 豉(半合) 生姜(拍碎三钱半) 米(三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先煮石膏至二升,次下葱姜豉,再煎至一升半,去滓下米煮粥,候熟食之,若渴加干葛根一两。
治发背痈疽,热极上攻,目涩小便赤。栀子仁粥方
栀子仁(五枚) 白米(五合)
上二味。先以水三升,煎栀子至二升,滤去滓,即下米煮粥,候熟空心食之。
治发背痈疽,诸热毒肿。竹叶粥方
淡竹叶(一两) 石膏(碎半两) 白米(三合) 砂糖(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先煎竹叶石膏,至一升半,去滓下米,候成粥,即入糖搅令匀,空心食之。
凡发背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或痛或痒,仍作赤色,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于死,善养生者,小觉背上痒痛,急取净土,以水和作饼子,浓二分,阔一寸半,以粗艾作炷,连饼子,贴着疮上灸之,一炷一易,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如榆荚大,可灸七七饼,如钱大,可日夜灸之,不限饼数,仍服五香连翘汤,及铁浆等攻之。
凡痈疽始发,或小或大,或如米粒,此皆微候,急须攻之,若无医药处,即灸当头百壮,一方云∶七八百壮,其大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壮,亦宜当头,以火针针入四分。
凡疽猝着五指筋急,不得屈伸者,灸踝骨中央,数十壮,或至百壮,发背痈肿,已溃未溃,用香豉三升,以水和捣作饼子,浓三分,有孔勿复之,布豉饼,以艾列其上灸之,取温热,勿令破肉,如热痛,急易之,一日两度灸,如有疮,以疮孔中汁出为度,,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旁三 。与缨脉各二。
治痈肿者,刺痈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大者多而深之,必端纳针。
项肿不可俯仰,颊肿引耳后,完骨主之。
咽肿难言,天柱主之。
肿唇痈,颧 主之。
颊肿痛,天窗主之。
颈项痈肿,不能言,天容主之。
胸下满痛,膺肿,乳根主之。
马刀肿 ,渊腋章门支沟主之。
面肿目痈肿,刺陷谷出血,立已。
痈疽,窍阴主之。
头大浸潭(一作浸淫),间使主之。
管疽,商丘主之。
肠痈,灸两手后肘尖上,各一七壮,左右同,又灸两足大趾岐间,各三壮,兼主诸痈肿病。
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头锐骨,各百壮,下脓血即瘥。
大人小儿痈肿,灸两足大kt 趾奇中,仍随病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