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解剖] 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配伍] 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1~2寸。
①人体部位名。指大腿前方肌肉。相当股直肌隆起部,因其形如兔伏,故名。《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髀关,抵伏兔”。 ②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别名外沟。属足阳明胃经。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或术者以手腕横纹抵患者膝盖上缘,当中指到达处是穴。一说在膝盖上七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主治腰腿痛,膝冷,下肢麻痹或瘫痪,脚气,及股外侧皮神经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伏兔痈漫肿内硬,已延两月,发热口干,脉虚数,宜养温通经络。 中生地 淮牛膝肉桂当归陈皮 炙甲片黄柏 制半夏赤芍甘草桑枝伏兔痈溃久,湿热上升,腮龈口舌糜腐,先为清解。元参 川毛连 桔梗连翘花粉粉丹皮甘草黄芩 灵根
【方歌】伏兔穴处忌生疽,肿硬针灸不相宜,疼痛彻心寒热作,胃火毒滞溃难医。 【注】经云:伏兔不宜生疮。盖伏兔乃胃经穴道,在膝盖之上六寸正中,用力大如掌,一堆高肉处,禁用针灸。始发,寒热交作,疼痛彻心,由胃火毒滞而成。溃后最难收敛。初治同附骨疽,溃按溃疡门。
《心法》曰∶伏兔疽乃胃经穴道,在膝盖之上六寸正中,用力大如手掌一堆高肉处是也。患疽禁用针灸,如发寒热交作,疼痛彻心,由胃火毒滞而成,溃后最难收敛。
伏兔穴处忌生疽,肿硬针灸不相宜,疼痛彻心寒热作,胃火毒滞溃难医。 【注】经云∶伏兔不宜生疮。盖伏兔乃胃经穴道,在膝盖之上六寸正中,用力大如掌,一堆高肉处,禁用针灸。始发,寒热交作,疼痛彻心,由胃火毒滞而成。溃后最难收敛。初治同附骨疽,溃按溃疡门。伏兔疽图(图缺)
附骨疽,肉里浮肿,而皮色不变也。宜用艾炷灸之,俾其转阴为阳乃吉。若生于膝上三寸,名曰伏兔疽,法在不治。
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而取之。《铜人》针五分,禁灸。以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之状,因以此名。 《此事难知》:『定痈疽死地分有九,伏兔居一。』刘宗厚曰:『脉络所会也。』 主膝冷不得温,风劳痹逆,狂邪,手挛缩,身瘾疹,腹胀少气,头重脚气,妇人八部诸疾。
本站所刊登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