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 Dì Huánɡ )
别名: 野地黄 , 酒壶花 , 山烟根
地黄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
用法用量: |
鲜地黄:12~30g。生地黄:9~15g。 |
性味: |
鲜地黄:甘、苦,寒。 生地黄:甘,寒。 |
归经: |
归心、肝、肾经。 |
鉴别: |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生地黄粉末深棕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性状: |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
贮藏: |
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
来源: |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
“地黄” 相关论述
「释名」亦名(音户)、芑(音起)、地髓。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主治」
1、吐血唾血,补虚、除热,去痈疖。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取全部液汁,装瓦器中,盖严,在热水中熬浓,去渣再煎成糖稀状,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黄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黄(切)二合,与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黄粥”。
3、明目补肾。用生、熟地黄各二两,川椒红一两,共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4、虚损(或大病后,或积劳后,四休沉滞,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多卧少起)。用生地黄二斤,面一斤,捣烂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虚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黄五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痈疽劳瘵。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匀,小火熬三昼夜,成膏。每服一匙,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黄汁六合,铜器煮开,加牛皮胶一两,等化尽后再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带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调匀服。
9、月经不止。用生地黄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两次。
10、月经不调,久不受孕。用熟地黄半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汤或温酒送下。;11、妊娠漏胎,下血不止。用生地黄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开几次后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黄为末,酒冲服一匙,昼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黄、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半两,空心服,白术、枳壳煎汤调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黄丸”。
12、妊娠胎动。用生地黄捣汁,煎开,加鸡蛋白一枚,搅匀服下。
13、产生血痛(腹中有硬块作痛)。有熟地黄一斤、陈生姜半斤,同炒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名“黑神散”。
14、产后中风。用生地黄五两,捣出汁,生姜五两,也捣成汁。以生地黄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黄汁中,过一夜。次日取两药炒黄,焙干,研细。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调匀温服。
16、热闷昏迷。用生地黄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饮水不止,则用生地黄根、生薄荷叶等分捣烂,榨取汗,加麝香不许,冷水调服。觉心下顿凉,即不再服药。
17、疔肿乳痈。用生地黄捣烂敷患处,药变热,即须更换。
18、跌打损伤,瘀血在腹。用生地黄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眼睛红痛。用生地黄、黑豆各二两,捣成膏,临卧时先以盐汤洗眼,再以药膏涂盖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药膏浸湿、洗掉。
20、牙疳脓血。用生地黄一斤、盐二合,共捣成团,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烧焦,剥出面壳,药中加麝香一分,研匀,贴患处。
21、牙齿动摇。用棉裹生地黄放口中细嚼,令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将汁涸下。
22、耳中常鸣。用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生地黄煨熟塞耳更好。
23、犬咬伤。用地黄捣汁涂伤处。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常用名』鲜生地、干地黄、生地、毛元、熟地等。
『产地』河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分至霜降前采挖。
『炮制方法』冬春季用温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0分钟,揉洗去泥沙,捞放筐内,复盖湿布,次日取出切1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若取其滋阴补肾,则用蒸法,将生地按上法洗净,放蒸笼或砂锅内,用文武火蒸12小时,经常翻动,每斤药用酒2两,砂仁末3克,慢慢酒入药内,蒸透取出,晒至七成干,并将锅内余汁浓缩成膏状,拌入药内,装入钵中,复蒸一次,取出晒至七成干,切成1分厚横片晒干。制熟地,最好选择伏天,趁伏日晒干的成品油润而不粘手,亦不透纸,其他季节加工则不能收汗,因而粘手透纸。若取其止血,则炒炭用,将药片投入铜锅或砂锅内,炒至鼓泡变乌黑色为度。生地炭炒法同上。
『用量』15~30克。
『贮存』装缸内或箱子加盖,防潮、防虫蛀。
一名 。味苦、甘,气寒。气薄味浓,沉也,阴也,阴中之阳。无毒。秋深汁降,根实采收。日干者平,火干者温。蒸干者温补,生干者平宣。地产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江浙种者,(多种肥壤。)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力微;怀庆(郡名,属河南。)生者,(多生深谷。)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力大。用试寸水,分别三名。浮者天黄,沉者地黄,半浮沉者人黄。惟地黄独优取服,余二者并劣检除。畏芜荑,恶贝母,忌三白。咀犯铁器肾消,(竹刀切碎。)食同萝卜发皓。得麦门冬善为引导,拌姜汁炒不泥膈痰。(凡饮酒人服此,必依制之,酒病多痰,恐滞膈作胀满也。)如上达补头脑虚,或外行润皮肤燥。必资酒浸,方促效臻。入手少阴及手太阳。
凉心火血热,俾去眼疮;泻脾土湿热,使长肌肉。骨蒸劳热可退,五心烦热堪驱。止血溢吐衄单方,疗伤折金疮要药。
又治妇人月经闭绝,产后血上攻心。妊娠下血漏胎,崩中下血不止。患人脉洪多热,加用何妨;倘或脾胃有寒,切宜斟酌。花名地髓,服可延年;实研水调,效与根等。酒润蒸黑,名熟地黄。
性微温稍除寒气,入手足少厥阴经。大补血衰,倍滋肾水。增气力,明耳目,填骨髓,益真阴。伤寒后,胫股最痛者殊功;新产后,脐腹急痛者立效。乌髭黑发,悦色驻颜。仲景制八味丸为君,取天下所生之源,专补肾中元气;(天一生水,故人元气属肾主之。)东垣立四物汤作主,演癸乙同归一治,兼疗藏血之经。(癸水属肾,乙木属肝,肝为血海,故云藏血经也。)久久服之,明目益寿。
(谟)按∶丹溪云∶气病补血,虽不中病亦无害也。读之不能无疑焉。夫补血药剂,无逾地黄、当归,若服过多,其性缠滞,每于胃气亦有亏尔。尝见胃虚气弱,不能营运,血越上窍者,用此合成四物汤,以为凉血补血之剂。多服调治,反致胸膈痞闷,饮食少进,上吐下泻,气喘呕血,日渐危迫,去死几近。此皆因血药伤其冲和胃气,安得谓无害耶?
大抵血虚固不可专补其气,而气虚亦不可过补其血。所贵认证的真,最剂佐助,庶几不失于偏损也。
生地五十斤捣,绞取汁,澄去滓,微火上煎,减过半,纳白蜜五升,枣脂一升,搅令相得可丸乃止。每服如鸡子一枚,日三,令人肥白。
又方 地黄十斤细切,以醇酒二斗渍三宿出,曝干,反复纳渍,取酒尽止,加甘草、巴戟强力无病延年。
作熟干地黄法∶
采地黄,去须、叶及细根,捣绞取汁以渍肥者,着甑中,蒸之一时出,曝燥,更纳汁中又蒸,至汁尽止,曝干之。亦可直切蒸之半日,数以酒洒之,使周匝至夕出,曝干,可捣蜜丸服之。
种地黄法∶
先择好地黄赤色虚软者,深耕之,腊月逆耕冻地弥好。择肥大好地黄根切,长四五分至一二寸许,一斛可种一亩。二三月种之,作畦畔相去一尺,生后随锄壅,数耘之,至九月十月,视其叶小衰乃掘取,一亩得二十许斛。择取大根水净洗,其细根乃剪头尾辈,亦洗取之,日曝令极燥,乃以竹刀切长寸余许蒸之,从旦至暮,当黑不尽黑者,明日又择取蒸之,先时已捣其细碎者取汁,铜器煎之如薄饴,遂以地黄纳汁中,周匝出,曝干又纳,汁尽止,率百斤,生者令得一二十斤。取初八月九月中掘者,其根勿令太老,强蒸则不消尽,有筋脉。初以地黄纳甑中时,先用铜器承其下,以好酒淋地黄上,令匝汁后下入器中,取以并和煎汁佳。
【基原】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
【异名】又叫生地黄、生地。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 地黄汁:鲜地黄冷水捣汁代茶饮,用于一切肾虚血虚之证,及跌扑损伤,妇人崩带胎产,并宜多饮。(《调疾饮食辨》)
2. 地黄粥:地黄30克煮汁去渣,入大米煮时,用于阴虚内热,妇女月经不调。(《遵生八笺》)
3. 地黄酒:地黄捣烂浸酒饮,用于补精血,壮筋骨。(《调疾饮食辨》)
【使用注意】
不宜用铁质或铜质器具加工,有脾虚泄泻或胸膈多痰者不宜服用。《本草品汇精要》谓:“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按语】
为滋阴养血佳品,可滋阴养血、补骨填髓,并能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利耳目、调经安胎。常用食疗方如地黄粥、地黄鸡等。
鲜地黄∶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因热下血。其中含有铁质,故晒之、蒸之则黑,其生血、凉血之力,亦赖所含之铁质也。
干地黄(即药局中生地黄)∶经日晒干,性凉而不寒,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
熟地黄(用鲜地黄和酒,屡次蒸晒而成)∶其性微温,甘而不苦,为滋阴补肾主药。治阴虚发热,阴虚不纳气作喘,劳瘵咳嗽,肾虚不能漉水,小便短少,积成水肿,以及各脏腑阴分虚损者,熟地黄皆能补之。
【附案】邻村李媪,年七旬,劳喘甚剧,十年未尝卧寝。俾每日用熟地煎汤当茶饮之,数日即安卧,其家人反惧甚,以为如此改常,恐非吉兆,而不知其病之愈也。
侯××之子,五岁,因服凉泻之药太过,致成慢惊,胃寒吐泻,常常螈 ,精神昏愦,目睛上泛,有危在顷刻之象。为处方,用熟地黄二两,生山药一两,干姜、附子、肉桂各二钱,净萸肉、野台参各三钱,煎汤一杯半,徐徐温饮下,吐泻螈 皆止,精神亦振,似有烦躁之意,遂去干姜加生杭芍四钱,再服一剂全愈。
一童子,年十四五,伤寒已过旬日,大便滑泻不止,心中怔忡异常,似有不能支持之状。脉至七至,按之不实。医者辞不治。投以熟地、生山药、生杭芍各一两,滑石八钱,甘草五钱,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亦尽剂而愈。
统观以上诸案,冯氏谓地黄大补肾中元气之说,非尽无凭。盖阴者阳之守,血者气之配,地黄大能滋阴养血,大剂服之,使阴血充足,人身元阳之气,自不至上脱下陷也。
用熟地治寒温,恒为医家所訾。然遇其人真阴太亏,不能支持外感之热者,于治寒温药中,放胆加熟地以滋真阴,恒能挽回人命于顷刻。曾治一室女,资禀素羸弱,得温病五六日,痰喘甚剧。治以《金匮》小青龙汤加石膏,一剂喘顿止。时届晚八点钟,一夜安稳。至寅时喘复作,不若从前之剧,而精神恍惚,心中怔忡。再诊其脉,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数,按之即无,此将脱之候也。取药不暇,幸有预购山药两许,急煎服之,病少愈。此际已疏方取药,方系熟地四两、生山药一两、野台参五钱。而近处药局无野台参,并他参亦鬻尽。再至他处,又恐误事。遂单煎熟地、山药饮之,病愈强半。一日之内,按其方连进三剂,病遂全愈。
按∶此证原当用拙拟来复汤,其方重用山萸肉以收脱。而当时愚在少年,其方犹未拟出,亦不知重用萸肉。而自晨至暮,共服熟地十二两,竟能救此垂危之证,熟地之功用诚伟哉。又此证初次失处,在服小青龙汤后,未用补药。愚经此证后,凡遇当用小青龙汤而脉稍弱者,服后即以补药继之。或加人参于汤中,恐其性热,可将所加之石膏加重。
《张氏八阵》、赵氏《医贯》、《冯氏锦囊》皆喜重用熟地,虽外感证,亦喜用之。其立言诚有偏处。
然当日必用之屡次见效,而后笔之于书。张氏书中载有∶治一老年伤寒,战而不汗,翌日届其时,犹有将汗之意。急与一大剂八味地黄汤以助其汗。服后,遂得大汗,阅数时周身皆凉,气息甚微,汗犹不止。精神昏昏,复与原汤一剂,汗止而精神亦复。夫用其药发汗,即用其药止汗,运用之妙,颇见慧心。又赵氏书中谓∶六味地黄汤能退寒温之实热,致贻后世口实。然其言亦非尽不验。忆昔乙酉、丙戌数年间之寒温病,热入阳明府后,凡于清解药中,能重用熟地以滋阴者,其病皆愈。此乃一时气运使然,不可笔之于书以为定法也。
又∶冯氏所着本草,谓熟地能大补肾中元气,此亦确论。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即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作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无效。至陈修园则一概抹倒,直视熟地为不可用,岂能知熟地哉。寒温传里之后,其人下焦虚惫太甚者,外邪恒直趋下焦作泄泻,亦非重用熟地不能愈。癸巳秋,一女年三十许,得温病,十余日,势至垂危,将舁于外。同坐贾××谓愚知医,主家延为诊视。其证昼夜泄泻,昏不知人,呼之不应,其脉数至七至,按之即无。遂用熟地黄二两,生山药、生杭芍各一两,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碗,趁温徐徐灌之,尽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