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音

参考:发音障碍 , 声带麻痹

“失音” 相关论述

说话时发不出声音的症状。又称“喑”(yin音)或“瘖”,瘖为暗的异体字。证有虚实之分:外感风寒风热、或感邪后伤于饮食、或妊娠末期气道受阻,多属实证,如喉头炎等,失音多突然发生,又称作“暴喑”;内伤肺肾,阴精亏损,致使津液不能上承,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失音,多属虚证,如声带疾患、癔病等。

病源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声之户。舌者声之机。唇者声之扇也。风寒客于会厌之间。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养生方云∶醉卧当风使人发喑。
(出广济疗风失音不得语方。
羌活(十分) 甘草(炙) 人参(二分) 荆沥竹沥生地黄(汁各二升) 大附子(一枚炮八分)
上七味切。诸药纳三汁中。煎取一升六合。去滓。分温二服。未瘥。四五日更进一剂。
取微利。忌热面海藻菘菜猪肉冷水芜荑鱼蒜粘食。(出第一卷中)
深师防风阳。疗中风两目不开。不能言。短气欲死方。
防风甘草(炙) 黄芩茯苓当归(各一两) 杏仁(五十枚去两仁尖皮) 秦艽(半两) 生姜(五两) 干枣(三十枚擘) 麻黄(二两去节)
上十味 咀。以清酒水共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发汗。忌海藻菘菜大酢。
四逆汤。疗卒中风不能言。厥逆无脉手足拘急者方。
山茱萸细辛干姜(炙各一两) 甘草(三两炙)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葱菜。(出第九卷中)
肘后疗卒不得语方。
苦酒芥子。敷颈一周。以衣包之。一日一夕乃解。即瘥。(范汪千金同)
又方:煮大豆煎其汁。令如粘含之。亦但浓煮饮之。(并出第一卷中范汪同)千金失音论曰∶风寒之气客于中。滞不能发。故喑不言。及喉疼失声。皆风邪所为也。入脏皆能杀人。凡尸蹶如死。脉动如故。阳脉下坠。阴脉上争。气闭故也。疗之方。
灶突墨弹丸大。浆和饮之。
又方:浓煮桂汁服之一升。覆取汗。亦可末佳着舌下。渐咽汁。忌生葱。(范汪同)
又方:浓煮豉汁含之亦佳。(并出第八卷中)

论曰伤寒失音不语者,由风寒客于会厌会厌音声之户邪气伤之。故猝然无音
肺主声而通于气,人之五脏,有五声,皆禀气而通之,若邪客于肺,则气道不调,亦令人语无音声,治法当随其轻重以方治之。
伤寒后外邪客于肺,卒失音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 桂(去粗皮各一两半)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伤寒后忽暴嗽失音,语不出,杏仁煎
杏仁(汤浸去尖皮双仁研二两) 木通(锉) 贝母(去心) 紫菀(去苗土) 五味子桑根白皮(切) 百合(各一两) 生姜汁(半两) 沙糖(四两) 蜜(四两)
上一十味,除杏仁姜汁糖蜜外,细锉,用水五盏,煎至三盏,去滓下杏仁膏姜汁糖蜜等相和,微火再煎如稀饧。以净器盛,每服半匙,水一盏煎开,温服不计时候。
伤寒失音不语。豆竹汤方
黑豆(淘洗半升) 青竹(如算子四十九茎各长四寸)
上二味,用水五大盏同煮,以豆熟为度,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失音牙关紧急麻仁饮
大麻仁(半升) 羚羊角屑(二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酒水各一盏,共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再服。
伤寒失音不知人,口眼不正舌强羚羊角散
羚羊角屑(一两) 麻黄(去根节) 石膏(各半两) 防风(去叉) 麦门冬(去心焙) 黄芩(去黑心) 干葛(锉) 升麻(各三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日三。
伤寒失音不能语,口噤防己汤方
防己(锉) 桂(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 葛根(锉各一两) 甘草(炙) 防风(去叉) 芍药(各半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日再服。
伤寒失音不语,神志昏冒。升麻饮方
升麻(一两) 桂(去粗皮三分) 木通(锉二两) 防风(去叉一两半)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竹沥半合,搅令匀,空心温服
伤寒失音不语。二沥汤方
竹沥 梨汁 荆沥(各二合) 陈酱汁(半合)
上四味,搅令匀,以绵滤过,分温四服,空心日晚各一服。
伤寒邪气伤肺,失音不语,桂心汤
桂(去粗皮二两) 菖蒲(一两去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衣覆取汗,未退再服。
伤寒肺中风冷,失音不语。芥子酒熨方
白芥子五合研碎)
上一味,用酒煮令半熟,带热包裹,熨项颈周遭,冷则易之。

①突然说话声音嘶哑,声音粗糙、低沉,发音费力,早晨较为严重,伴咽喉肿痛发热,多见于急性咽喉炎。
②经常说话声音低沉,粗糙发硬或破裂,早晨较轻,午后加重,说话前常需要清理一下嗓子,咽中常觉有痰,多见于慢性咽喉炎。
③说话声音嘶哑,开始时多见于发高音时破裂,用声易疲劳、不能持久。以后渐重,沙哑、声嘶呈进行性发展,最后出现持续性声嘶,多为声带小结
④说话声音嘶哑,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最后可能完全失音者,提示可能为喉部恶性肿瘤。
⑤发声嘶哑,呼吸困难、阵咳、吞咽困难伴颈部肿块,应考虑单纯性甲状腺肿
⑥音哑或失音,虽能努力试着说话,但仍无语或仅有耳语。阅读和书写能力完好,可用笔谈和手语表达自己的意见。发病前1~2周内有明确的精神因素,失音可在暗示下出现,病程短,恢复快,易复发,多见于癔症
⑦音哑或失音亦可见于甲状腺癌,纵膈肿瘤,手术和外伤引起支配喉的喉返神经麻痹或损伤。
⑧一过性失语、轻偏瘫、半身肢体麻木、偏盲,不认识东西,肢体无力,单眼黑矇,过后如常,应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因心肺二经.被瘀血所侵.孔窍皆闭.或伤风所致.宜逐血补心.
逐血补心汤
红花赤芍 生地 桔梗苏叶前胡胆星黄连茯苓防风粉草(一钱)
分三帖.


证名。声音嘶哑或不能发声,古称喑。须辨外感内伤、得病新久,证之虚实寒热。《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张氏医通》卷四:“喑: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喑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一般外感多属实证,因外邪乘肺,闭塞气道所致,治宜宣肺散邪为主,用三拗汤桑杏汤等方。久病失音,肺肾气两伤,治宜润肺滋肾,用清音汤、百合固金汤等方。又高声叫呼,强力骂詈,损会厌,耗伤肺气,亦可引起本证。


失音不语,因气脉沉者(莱菔二百二十七,验方十三。)
声哑桔梗第五,验方十四。)
暗风不语(大梨二百四十六,验方二。)
肺热暴喑猪脂三百九十二,验方八。)
因惊失音陀僧四百二十五,验方三。)


失音者.乃热毒闭塞肺窍而然也.疹初失音者.元参升麻汤主之.疹已发而失音者.加减凉
膈散主之.疹没后声哑者.儿茶散主之.
元参升麻汤 见喉痛
加减凉膈散
薄荷栀子(生) 元参连翘甘草桔梗麦冬 粘子 黄芩
儿茶散
硼砂(二钱) 孩儿茶(五钱)
共为细末.凉水一盏.调药一匙服之.廉按喉痛.可于元参升麻汤内.再加射干山豆根.其余随症加减.
疹后失音而至不能出声者.名哑 .多不治.宜用甘.桔.元参.粘子.蝉蜕射干黄芩花粉杏仁.卜子.沙参麦冬川贝竹肉山豆根之类.或以竹沥八匙.姜汁二匙冲服.再用丹参茯神石菖蒲麦冬花粉桔梗陈皮甘草诃子肉之类.痰盛.加川连蒌仁.羚羊牛黄散吹入终不开声者.不救.若但声音低微不清.与此不同.养阴润肺自愈.又有其声哑嗄.默睡不食上唇有.则虫蚀其肺.下唇有.则虫蚀其肛.上下不定.名为狐惑.此由内热生虫.水谷久虚.虫无所食.故内食脏腑及肛.而外见唇口也.此候最恶.治宜黄连化 丸主之.便结桃仁承气汤加减服之.先用苦参煎汤洗之.后用末药敷治.京山郭某有子患此疹向系金竺天医治.病既大危.令其生邀余看视.其声哑嗄,呛饮.上下唇内.及舌上.舌根.喉间.俱有.其脉软微.余决为不治.果死.
牛黄散
牛黄青黛黄柏硼砂雄黄冰片
共为末.先用薄荷汤.漱咽后次入神效.
黄连化 丸狐惑
黄连(二钱) 芦荟(一钱二分) 干蝉(一钱二分) 芜荑(一钱五分) 川楝子肉(一钱)
槟榔雄黄青黛黄芩胡连
共为末.用乌梅洗净去核.捣膏和丸米汤下.或杏仁汤下.
清热黄连犀角汤狐惑
犀角(二钱磨冲) 黄连(一钱) 木香(三分研冲) 乌梅(四个)
桃仁汤狐惑 唇口生疮.声哑不出.
桃仁槐子蕲艾(各三钱)枣十个.水二钟.煎至一钟.分二次服.
狐惑末药
川连黄柏青黛槟榔(各一钱) 雄黄杏仁使君子肉(各一钱五分)石膏(五钱) 芜荑松花(各七分) 枯矾(五分)
共研细末.先用香油调成块次用凉水调薄涂上数次自愈.亦可加兰香叶烧存性研末.共调
.此方再加胡连.芦荟化虫丸.可治鼻疳


养生方》云∶醉卧当风,使人发喑。

瘥后有声不能言,此水亏不能上接于阳也。

痘之始终喜音清,毒热壅塞哑无声,喉中有痘不须治,若是毒攻甘桔宁。
[注]
音者心之声也,心气上达于肺而作音,肺清则音清,肺热则音哑,如痘当灌浆而音哑者,此喉中有痘碍于气道,待外痘收靥,而内痘自清,不必施治,若未尝灌,而音已先哑者,此热毒壅遏肺窍而然也,宜加味甘桔汤治之。
加味甘桔汤
射干牛蒡子玄参连翘去心麦门冬去心栀子苦桔梗甘草生水煎服。
(方歌)
加味甘桔治失音射干牛蒡玄参连翘麦冬栀子桔梗甘草共和匀。

疹毒声哑肺热壅,元参升麻大有功,已发加减凉膈散,没后儿茶音即清。
[注]
失音者,乃热毒闭壅肺窍而然也,疹初失音者,元参升麻汤主之,疹已发而失音者,加减凉膈散主之,疹没后哑者,儿茶散主之。
(元参升麻汤)方见喉痛(加减凉膈散薄荷叶生栀子元参连翘去心生甘草苦桔梗 麦冬去心牛蒡研炒黄芩水煎服。
(方歌)
加减凉膈治失音薄荷栀子元参连翘甘草苦桔梗麦冬牛蒡黄芩
儿茶散硼砂二钱孩儿茶五钱共为细末,凉水一盏,调药一匙服之。

失音之源不一,有因痰壅气闭,有因失血惊恐,有因邪热攻心,心气耗损,有因火烁金伤,不能宣布,然咽喉音声如故,而舌不能转运者,为舌喑。如舌能转运言语,而咽喉音声则无者,为喉喑,舌喑多因于心肾,喉喑多因于肺胃。

痘后失音,其症有二,咽痛而不能言者,此因毒瓦斯结于咽喉之间,乃痰壅作痛而不能言也,治宜清热化痰,利咽解毒为主。更有心热不能言者,是因心中邪热未彻,肾虚不能上接清阳,虽有声而不能言也,治宜清热养心,滋阴益肾,以使坎离既济也。

凡女子出痘,经水忽行,乃暴音不语者,盖心主血。舌乃心之苗,血去则心虚心虚则少阴之脉不能上荣于血,故卒失音不语也。宜先以当归养心汤、养心血,利心窍,待其能言,则以十全大补汤调之。更有因值月事大行,是以不起发,不光壮,不饱满,不红活,顶平陷,色灰白,或青干黑陷者,此皆里虚之候,复陷入也,治宜十全大补汤夺命丹相间服之。如胖胀红缇,或空中再出一番者,俱为大吉之兆。
若加胀喘促谵妄闷乱,寒战切牙,手足厥逆者,必死之症也。

圣惠》论∶夫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喉厌者,声之门户也。舌者,声之机。口者,声之扇也。风寒客于喉厌之间,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故致失音不语也。其小儿伤寒失音者,风寒邪气之所伤也。
茅生生小儿伤寒失音、语不得方。
金毛狗脊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黄蜡一块,指头大,水六分同煎四分服。
集验方》治小儿伤寒失音不语。
桂(指面大)
上含桂,渐渐声音如旧。
王氏手集》治大人、小儿感风寒失音三拗汤
麻黄(不去根节) 甘草(不炙) 杏仁(不去皮尖)
上三物等分。每服三指撮,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时时温温呷。

种种咽喉总是火,
咽喉,气之呼吸,食之出入,乃人身之门户也。一十八种,虽后世强名,亦不可不知,一、左单蛾风。二、右单蛾风,形圆如小箸头大,生于咽喉关上可治,生于关下不见者难治。三、双蛾风,两个生于喉间关下,难治。四、蝉舌风,舌下再生二舌。五、牙蜞风牙龈肿毒成。六、木舌风,舌肿大如煮熟猪舌,不能转动。七、舌黄风,舌上肿痛黄色。八、鱼口风,口如鱼吸水,不治。九、寒喉风喉痹聚毒,涎唾稠实而发寒热,关上可治,关下难治。十、悬蜞蛊毒风,上眶肿,水食不下,形肿如鸡卵。十一、抢食风,因食鲤恶物发泡。十二、猎颊风,腮颊结肿,牙尽处肿破。十三、缠喉风,自颐缠绕赤色,寒热。十四、松子风,口内、满喉赤如猪肝,张口吐物,则气逆关闭,饮食不能。十五、崩砂甘口风,自舌下牙龈上肿赤,口内作 如汤热,牙龈渐烂,亦能脱齿。十六、连珠风,自舌下起,初起一个,又起一个,甚者三五、七九个连珠生起。十七、蜂子毒,或在脸腮泮烂,或在喉关、舌下作 ,色黄如蜂。十八、走注瘰 风,颈项结核五七个,皮肤赤肿作寒热。寻常咽疮痛者,多是虚火。噫!种类虽繁,同归于火,盖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二脉并络于咽喉。君火势缓,则热结而为疼为肿;相火势速,则肿甚不仁而为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矣。故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肝与心包;一阳,少阳三焦。四经皆有相火,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标,故言火则痰在其中矣。言咽喉则牙舌亦包在其中矣。
火有虚实从何如?实火便闭胸必紧,实火,因过食煎炒,蕴热积毒,烦渴,二便闭塞,风痰上壅,将发喉痹,必先三日胸膈不利,脉弦而数。治宜先祛风痰,而后解热毒,凉膈散黄连荆芥石膏,或古荆防汤、防风通圣散,三黄丸含化。又风燥咽喉干枯,常如毛刺,吞咽有碍,败毒散黄芩半夏,倍桔梗薄荷生姜煎服;痰盛,加石膏。凡服此药,子服午攻,午服子攻。如呕吐咯伤,因食热物及谷芒刺涩,风热并与血气相搏肿痛者,消风散薄荷玄参全蝎,或射干汤牛蒡子汤。木舌重舌者,如圣金锭。舌根肿者,麝香朱砂丸时行咽痛者,普济消毒饮
虚火便利脉亦微。
虚火,因饮酒则动脾火,忿怒则动肝火,色欲则动肾火,火炎上攻,咽膈干燥,必二便如常,少阴脉微,治宜补虚降火。血虚者,四物汤,加桔梗荆芥知母黄柏气虚者,四君子汤加甘草桔梗玄参升麻,甚则干姜附子以为响导,徐徐服之。如痰盛者,二陈汤料,入青鱼胆一个,其胆先以糯米入内,阴干为末,姜汁调服。亦可探吐,或千缗汤。曾服凉药自利,或声音有坏者,秘传降气汤救之。暴感风寒,则咽喉紧缩妨碍者,紫梗半夏汤猪肤汤;肾伤寒证者,半桂汤,蜜附子,通用甘桔汤利膈汤冰梅丸犀角琥珀膏,或单百草霜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三丸新汲水化服。凡咽喉不可纯用凉药草药取效目前,上热未除,中寒复起,毒瓦斯乘虚入腹,胸前高肿,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紫,七日以后全不入食,口如鱼口者,死。
缴吐引痰真捷法,
缴法∶用青鱼胆末缴三次,红肿即散。吐法∶用冬月青鱼胆,以枯矾入内,临用加百草霜炒盐少许,醋调,以鸭毛蘸药引吐痰尽。如无鱼胆,用白矾半斤,巴豆肉十枚,同枯过,去巴,用引吐痰神效。吐后用金锁匙吹之。常服甘桔汤最妙。如牙关紧者,用后开关药,或二仙散。不省人事者,一字散
急甚神针一发之;
火郁发之,谓发汗也,咽疮忌汗。最不误人,惟砭针出血,即汗之之义也,血出多则愈。有针者,姜汁调熟水,时时呷之。畏针者,委曲针之。凡关上血泡最宜。关下不见者,令病患含水一口,用芦管削尖,入鼻孔刺出血妙。惟肾伤寒及帝中肿者忌针,用蛇床子于瓶中烧烟,令病患吸入喉中立愈。
毒结开关还可救,
雄黄解毒丸龙脑破毒散玉钥匙,或用巴豆压油纸上,取油纸捻成条子,点灯吹灭,以烟熏入鼻中,一时口鼻涎流,牙关自开。一方∶用巴豆肉,以绵裹定,随左右塞于鼻中,左右俱有,左右俱塞,立透。盖方中以巴豆走马喉痹者,以热攻热,热则流通之意也。
失音者即难医。
喉痹失音者,秘传降气汤陈皮,加黄芩风寒失音者,甘桔汤加诃子木通,入生地汁润之,或诃子散血虚受热,咳嗽声嘶者,用青黛蛤粉蜜调含化,或润肺丸、蜜脂煎;寻常声音不清者,加味固本丸内伤虚损咽疮失音者,无治法。骨鲠朴硝为末,对入龙脑鸡苏丸内,为丸,弹子大,噙化不过三五丸,自然消化。鱼骨鲠,食橄榄或以核为末,顺流水调服,外用獭爪爬之自下。余详七卷急救诸方

痘疮初出,声音洪亮者,形病而气不病也;未发声音不出者,形不病而气病也∶既发声不出者,形气俱病也。
○有心火刑肺而失音者,肺属金主声,中有二十四空,凡发诸语言者,皆空中之气鼓动也。五行金空则鸣,实则哑。痘疮之火起于心,上熏于肺,肺气胀郁,故窍塞而无声也。以导赤散甘桔汤加牛蒡子主之。
○有痘毒归肾而失音者,《经》曰∶会厌者,音声之户也。痘黑陷伏,则毒归于肾,邪气客于会厌,则厌不能发,开阖不利,故卒哑也。
○有喉舌溃烂而失音者。咽喉者,所以司呼吸,发音声,犹管 也。毒火上熏,咽喉先受,贲门会厌、舌之位,皆痘所聚。初出之时,失于调治,以致咽喉肿塞,管 窄狭,舌本强硬,呼吸不利,音声不出矣。此上二证,治之则难。
○若七日以后,痘疮成浆之际,而失音者,乃气喉有痘,初出细小不觉,及至肌表之痘成浆,喉中之痘亦成浆,其毒壅盛,管 窄狭,故出声不清,而为咽哑也。大率七日以前失音者,并为逆证;七日以后失音者,不治自愈。盖外痘结痂,则喉中之痘自痊故也。当用甘桔汤服之于未发之前,清其气道,使毒不犯。
此预治之法,不可不知。
○若痘疮 后而失音者,乃余毒上攻于咽,以致肿痛干涩,声音不出,宜甘露饮甘桔防风汤元参升麻汤主之。(王好古

(《灵枢·忧恚无言篇》全)
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恚,慧、畏二音,恨怒也。)少师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人有二喉,一软一硬。软者居后,是谓咽喉,乃水谷之道,通于六腑者也。硬者居前,是谓喉咙,为宗气出入之道,所以行呼吸,通于五脏者也。其在太阴阳明论,则单以软者为咽,硬者为喉,故曰喉主天气,咽主地气。硬,硬同。)会厌者,音声之户也。会厌者,喉间之薄膜也,周围会合,上连悬雍咽喉食息之道得以不乱者,赖其遮厌,故谓之会厌。能开能阖,声由以出,故谓之户。)口唇者,音声之扇也。(唇启则声扬,故谓之扇。)舌者,音声之机也。(舌动则音生,故谓之机。)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悬雍垂者,悬而下垂,俗谓之小舌,当气道之冲,为喉间要会,故谓之关。)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颃,颈也。颃颡,即颈中之喉颡,当咽喉之上,悬雍之后,张口可见者也。颡前有窍,息通于鼻,故为分气之所泄。颃,何朗切,又去声。颡,思朗切。)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横骨,即喉上之软骨也。下连心肺,故为神气所使。上连舌本,故主举发舌机。)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鼻洞者,涕液流泄于鼻也。颃颡之窍不开则清气不行,清气不行则浊液聚而下出,由于分气之失职也。)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浓,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疾,速也。重言,言语蹇涩之谓。)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不致,不能也。寒气客于会厌,则气道不利,既不能发扬而高,又不能低抑而下,开阖俱有不便,故卒然失音。)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两泻者,两足俱刺也。足少阴血脉,当是所注之 穴,即太溪也。然人有虚劳失音者,观此节之义,则亦无非属乎肾经;但其所致有渐,与此卒然者不同,其治当分补泻耳。辟,开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天突为阴维任脉之会,取之能治暴喑。)

(论见前中风条)
朱砂丸 治小儿口眼 斜,筋脉牵引。
朱砂(五钱) 全蝎(炒) 天麻白附子(炮) 僵蚕(炒去丝嘴) 干姜(炮) 牛黄(各五分) 麝香(一分)
上为末,粳米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用薄荷汤不拘时化服。
全蝎散 治小儿口眼 斜,语言不清。
全蝎(炒) 川芎黄芩僵蚕(炒去丝嘴) 赤芍药甘草朱砂南星(汤泡,去皮脐,焙) 天麻(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生姜汤、不拘时调服。
宽气饮 治小儿风痰壅满,风伤于气,不能言语。
枳壳(去穣,一两) 人参(去芦五钱) 天麻僵蚕(炒去丝嘴) 羌活甘草(炙,各三钱)
上锉碎。每服二钱,用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五分。不拘时服。
木通汤 治小儿血滞于心,心窍不通,语言不出。
木通石菖蒲(多用) 防风枳壳全蝎(焙) 僵蚕(炒) 甘草木香南星(炮。各等分
上锉碎。每服二钱,用水一盏,猪心三片,生姜一片,紫苏五叶,煎至五分。
不拘时服。

海藏云∶痘疹初出后,声音洪亮,形病而气不病也。痘疹未发,声音不出,形不病而气病也。疹既发,声音不出,形气俱病也。气病补肺散加黄 。形气俱病宜用八风汤凉膈散去硝黄主之。小儿禀赋素弱者,宜预服十奇散
补肺散
阿胶(一钱半,炒成珠) 牛蒡子(炒,三分) 马兜铃(半钱) 甘草(二分半) 杏仁(三粒,去皮尖)糯米(一钱,炒) 加生黄 (五分)
上为末,分二服。水一小盏,煎六分,食后,时时与之。
八风散(即八风汤
藿香(半两,去土) 白芷前胡(去芦。各一两) 黄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 羌活防风(各三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薄荷少许,煎汤调服
凉膈散发热十奇散(即十宣散见起发)
心火刑肺而失音者,肺属金主声,中有二十四空,凡发诸语言者,皆其空中之气鼓动也,五行金空则鸣,实则哑,疹之火起于心,上熏于肺,肺气胀郁,故窍塞而无声也,以导赤散(心)合甘桔汤咽喉)加炒牛蒡子主之,或用人参平肺散。若津液不足,虚火熏蒸者宜用地黄丸(肾)。
有毒归肾而失声者,经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会厌者,音声之户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陷伏,则毒入肾,邪气上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出,开阖不利,故猝哑也。
有喉舌溃烂而失声者,咽喉者,所以司呼吸,纳饮食,发音声,犹管龠也,毒火上熏,咽喉先受,贲门会厌、舌之位,皆所聚,初出之时,失于调治,以致咽喉肿塞,管龠窄狭,舌本强硬,呼吸不能,饮食不入,音声不出矣。此上二证,治之则难。
若七日后痘疮成浆之际而失音者,乃气喉有痘,初出细小不觉,及至肌表之痘成浆,喉中之痘亦成浆,其毒壅盛,则气出管龠窄狭,故所出之声不清,而为咽哑也。大率七日前失音者并为逆证,七日后而有者不治自愈,盖外痘结痂则喉之痘自痊故也。当用甘桔汤服于已发未发之前,所以清其气道,使毒不犯,此预治之法,不可不知。
若痘疮后而失音者,余毒过盛,上攻于咽,以致肿痛干涩,声音不出,宜甘露饮咽喉甘桔防风汤咽喉天花散玄参升麻汤咽喉)主之。
天花散 治痘疹后失音
天花粉桔梗茯苓诃子石菖蒲甘草(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用水调在碗内,小竹七茎,小荆芥七茎,缚作一束,点火就碗内煎,临睡服,每服一钱。
清肺散 治患痘咽干声哑
麻黄(一钱五分) 麦门冬桔梗(各二钱) 知母荆芥天花粉(各一钱) 诃子菖蒲(各八分)
上锉。分为二服,入竹沥姜汁,水煎服。
栀子菖蒲汤 治小儿痘证,因热毒生风,喑哑不语。
栀子(一钱三分) 石菖蒲紫草茸(各一钱二分) 山豆根 生犀 黄连(各一钱一分) 羌活木通白僵蚕杏仁韭子鼠粘子(各一钱) 升麻蝉蜕薄荷(七分)
锉散。每服五钱,水煎,食远服
紫河车 治小儿痘疮,毒瓦斯不解,上攻咽喉,声音不出,舌颊生疮,遏逆烦闷,潮热面赤
紫河车(即金线重楼茜根贯众(各三钱) 白芍药甘草(炙。各五钱)
上,每服三钱,生姜一片,水煎服。一方,有牛蒡子
噙化丸
薄荷叶(二两) 诃子肉(七钱) 桔梗(一两) 甘草(七钱) 栝蒌皮穣(一两) 白僵蚕(炒,七钱)风化硝(五钱) 黍粘子(炒,一两)
上,为极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噙化燕津。儿小不能噙,则调化,频抹其口中。

二圣散风痰壅闭,语音不出,气促喘闷,手足动摇,似搐非搐
诃子(十枚大者,半生半炙,去核) 大腹皮(净洗,焙干,五钱)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茅先生伤寒失音语不得方金毛狗脊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黄蜡一块,指头大,水六分,同煎四分服。
集验方》治小儿伤寒失音不能语桂(指面大)
上,含桂口中,渐渐声音如旧。

舌者音声之机也。喉者音声之关也。小儿卒然无音者。乃寒气客于会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开阖不致。故无音也。若咽喉声音如故。而舌不能转运言语。则为舌喑。此乃风冷之邪客于脾络。或中舌下廉泉穴所致。若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中声嘶者。则为喉喑。此亦风痰阻塞。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大抵此证多有禀赋不足。不能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遗儿。熏闭清道。不能言者。有惊风中风不能言者。若遗热津液耗者。七味白术散清气不升者。补中益气汤。禀赋不足与虚火伤肺者。地黄丸。若仰首咳嗽。肢体羸瘦。白睛多。或兼解囟呵欠切牙等证。悉属肾虚。非地黄丸鹿茸远志不能治也。若吐泻后。或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物者。非失音。乃胃气不能上升。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兼服。

失音之证。大抵肺热气病。咽喉有痘也。若于七日前见者。毒瓦斯熏蒸。肺窍闭塞。内糜烂。呼吸俱废者。为难治。若七日后呛水失音。乃内先热而射干鼠粘子汤。或有内本无。多服热药所致者。急用消毒饮荆芥桔梗、门冬。 赤热甚。更加犀角黑参。或凉膈散去硝、黄。若毒火上熏于肺。肺受火郁而窍塞声哑者。导赤散桔梗牛蒡。若声哑烦热 痛。呻吟作渴。欲饮冷水。大便不通者。此心脾实热。急与清凉解毒。夏月盛暑之时。稍与冷水救之。洁古云。痘疹已出而声音如故者。形气俱不病也。痘疹未出而声不出者。形未病而气先病也。痘疹出而声音不出形。气俱病也。其治法可领悟矣。凡痘疮黑陷干枯。咳嗽失音。吐泻烦渴。发热肢冷。昏睡少食。痰多气促。寒颤切牙。黑陷燥痒者。皆为不治。惟猛进温养之剂。间有得生者。

肺为音所自出,而肾为之根,以肺通会厌,而肾脉舌本也。夫金空则鸣,失音一症,亦如金实则喑,金碎则哑,必辨其虚实,而后治法可详。其寒包内热,闭窒气分失音者,以麻杏汤之属开其。其醉卧当风,邪干肺窍猝失音者,以苏子汤之属降其痰。其木火犯肺,咽干喉痹失音者,以麦冬汤之属润其燥。其痰热客肺,喘急上气失音者,以桔干汤之属疏其壅。其逆风叫号,致伤会厌者,以养金汤之属清其音。其暴嗽失音者,杏仁桑皮汤久咳失音者,蛤蚧散。若由阴虚劳嗽声嘎者,相火烁金也。百合固金汤元参桔梗,加五味诃子,或扶羸汤去秦艽柴胡。其内夺而厥,为喑痱者,肾虚也。地黄饮子减桂、附、戟。其中风症,舌喑不能言者,音如故而舌不掉也。虚者六君子汤加竹茹、姜汁,实者大秦艽汤,仍宜加减。其总治气血虚燥,喉音不清者,清音汤、加减诃子汤、脂蜜膏方。此失音症治,大约润肺滋肾之品,为宜也。
《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暴喑久喑暴喑多是寒包热邪,宜辛凉和解消风散用姜汁冲服。肺虚伤风喘咳声嘶千金酥蜜膏。火邪伤肺,咽痛声哑生脉散六味丸,或猪脂白蜜熬膏挑服。久病失音气虚挟痰,宜滋肺肾之化源。生脉散下都气丸咽干声槁,润肺为主,生脉散加玉竹。若不应,生脉散童真丸
景岳全书·因阵》载秘方竹衣麦冬汤。治劳瘵痰嗽声哑不出难治者,服此神效。竹衣鲜者,一钱、竹茹三钱、麦冬二钱、竹叶十四片、甘草五分、橘红五分、茯苓桔梗各一钱、杏仁七粒、竹沥一杯。煎七分,竹沥和匀服。
徐灵胎《指南批本》曰∶诸症失音,皆有可愈之理,惟用麦冬五味熟地桂枝等药,补住肺中痰火以致失音,则百无一生。又云∶久嗽失音,必由药误。麦冬五味失音灵药也,服之久,无不失音者。
风寒痰火,偶尔失音,即不治亦愈,但更加以麦冬五味,则弄假成真矣。

某 肺受冬温,蕴而成热,脉洪搏指,痰阻喉痒,呛咳失音。与苦辛泄降痰火,清音自出,所谓金空则鸣也。用杏仁桑皮、蒌皮、川贝麦冬橘红竹叶。三服呛嗽平,惟溺赤,间有寒热,前方加香豉、栀皮、赤苓灯心。二服寒热除,膈间觉燥,去桑皮香豉,加白蜜三匙和服,二剂音渐复。
族弟 怯症嗽久吐血,曾用熟地黄阿胶淡秋石燕窝等药获愈。经十数载,至今秋寒热宵嗽,劳则喉痛欲裂,气急声哑,呼吸有音,气不归源,实水亏火炎,金畏火灼重症。古云∶金碎不鸣,务滋肾阴,俾金水相涵,冀龙焰稍熄而已。仿大补元煎熟地黄(八钱)、山药白芍百合(各三钱)、牛膝(蒸)、五味(焙。各八分)、洋参枣仁阿胶(水煨)、贝母(各二钱)、龟板(炙)、女贞子(各三钱)。三十剂后,精神稍复。兼服人乳数月,喜其胃纳颇健,调理如法,可望延年
族子 因惊遗泄,呛嗽声哑,继乃寒热喉痛,梗碍妨食,口干,脉细数。医与清金降火,屡服不效。予谓水涸于下,火炎于上,心肾诸脉,挟咽循喉,既非肺痹梅核,无清肺降痰之理。宜滋填镇摄,俾龙焰伏潜,喉痛息,寒热渐止。方用熟地(四钱)、山药龙齿杞子(炭)、天冬元参女贞子(各二钱)、茯神(三钱)、丹皮柏子仁(各八分)、五味(四分)、淡菜(三钱),煎服甚适。时用白蜜猪肤汤润喉,喉痛寒热若失。若精关扃固,月余不泄,即用原方去元参,加牡蛎莲子,炼蜜丸。竹叶汤下,庶望音复。后将煎剂去淡菜,加龟甲心、石斛淡秋石,煎丸并服,渐效。乃误信喉科铁烙喉,大痛晕绝,遂成不救,惜夫!
王氏室女久嗽失音,呼吸痰响,劳则发热颊红,干饭稍纳,粥入随出。肺气既失肃降,痰火升逆,扰及中宫,胃土运纳不安,然胃虚谷少,脉来微数,非火涤痰所得效。治以平气降逆,兼培胃气,倘痰火一清,声音可出。海浮石苏子贝母前胡茯苓山药、炙草、姜汁、竹沥和服。呼吸利,痰嗽平。再去前胡,加诃子蛤粉,数服哮止而音渐复。

(三六)外冷内热。久逼失音。用两解法。(寒热客邪迫肺)麻杏甘膏汤
(三十)先失音。继喉痹。是气分窒塞。微寒而热。水饮呛出。咯痰随出随阻。此仍在上。舌黄口渴。议与苦辛寒方。
射干麻黄杏仁 生甘草 石膏苡仁
(二二)秋凉燥气咳嗽。初病皮毛凛凛。冬月失音。至夏未愈。而纳食颇安。想屡经暴冷暴暖之伤。
未必是二气之馁。仿金实无声议治。
麻黄杏仁 生甘草 石膏射干苡仁
芦根杏仁莱菔汁 鲜竹沥 熬膏。
三一)气燥。喉痹失音。少阳木火犯上。(胆火烁喉)
鸡子白桑叶丹皮麦冬 生白扁豆壳
喉干失音。一月未复。津液不上供。肺失清肃。右寸脉浮大。(气分津液亏)
枇杷叶(一钱半) 马兜铃(八分) 地骨皮(一钱) 桑皮(八分) 麦冬(一钱) 生甘草(三分) 桔梗(六分) 白粳米(二钱)
血后音哑。便溏。(失血津液亏)
扁豆白芍 炙草 川斛 山药 米糖 大枣
劳损气喘失音。全属下元无力。真气不得上注。纷纷清热治肺。致食减便溏。改投热药。又是劫液。宜乎喉痛神疲矣。用补足三阴方法。(阴虚
熟地五味山药茯苓芡实 建莲肉
(二一)久咳失音喉痹
阿胶(同煎二钱) 生鸡子黄(同煎一枚) 炒麦冬(一钱半) 川斛(三钱) 甜北沙参(一钱半) 炒生地(二钱) 生甘草(三分) 茯神(一钱半)
夫宫商角征羽。歌哭呼笑呻。此五脏所属之音声也。原其发声之本在于肾。其标则在乎肺。病有虚实。由咳嗽而起者居多。或肺有燥火。外感寒邪火气郁遏而喑者。有肺金燥甚。木火上炎。咽干喉痹而喑者。有风热痰涎。壅遏肺窍而喑者。有嗔怒叫号。致伤会厌者。亦有龙相之火上炎。凌烁肺金久咳不已而喑者。有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是即暴中之不能言者也。先生有金空则鸣。金实则无声。金破碎亦无声。此三言足以该之矣。有邪者。是肺家实也。无邪者。是久咳损肺。破碎无声也。其治法有寒者散寒。有火者清火。有风痰则祛风豁痰。若龙相上炎烁肺者。宜金水同治。若暴中之喑。全属少阴之虚。宜峻补肝肾。或稍兼痰火而治之。其用药总宜甘润。而不宜苦燥。斯得之矣。(华岫云
徐评久嗽失音。必由药误。麦冬五味。此失音灵丹也。服之久。无不失音者。若全失。即使其人力如虎。而走如马。半年之后。无有不死。若风寒痰火偶尔失音者。即不治亦愈。但更加以麦冬五味。则弄假成真矣。此老竟茫然也。

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舌者,声之机;唇者,声之扇。风寒客于会厌之间,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
养生方》云∶醉卧当风,使人发喑。

喉咙者,气之道路,喉厌者,音声之门户。有暴寒气客于喉厌,喉厌得寒,即不能发声,故卒然失音也。不能语者,语声不出,非牙关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