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

( Tiān Dōnɡ )

别名: 天门冬 , 明天冬 , 天冬草 , 倪铃 , 丝冬 , 赶条蛇 , 多仔婆 , 大当门根

天冬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6~12g。
性味:
甘、苦,寒。
归经:
归肺、肾经
炮制:
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鉴别:
本品横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石细胞浅黄棕色,长条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2~110 μm,壁厚,纹孔及孔沟极细密,有的断续排列成环;黏液细胞散在,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各31~135 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细胞亦含草酸钙针晶束。
性状:
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 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注:同属植物多刺天门冬asparagus spinosissimus wang et s. c. chen。分布于西藏,当地也作天冬入药。

天冬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性味:
性寒,味甘、苦。
化学成分:
含多种螺旋甾甙类化合物天冬甙-Ⅳ~Ⅶ(asp-Ⅳ~Ⅶ);天冬酰胺、瓜氨酸、丝氨酸等近20种氨基酸,以及低聚糖Ⅰ~Ⅶ;并含有5-甲氧基-甲基糠醛(5-methoxy-methylfurfural)。
性状:
块根长圆纺锤形,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味甘、微苦。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原形态:
攀援状多年生草本。茎细,有纵槽纹。叶状枝2~3枚簇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3cm,宽1mm左右,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花被片6;雌蕊1,子房3室。浆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月。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h)merr.的。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人沸水中煮或蒸,除去外皮,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

“天冬” 相关论述

原料:天门冬5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热养阴,解毒
用途:热病发热、口烦渴;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心蒸用。地黄贝母为使。畏曾青,忌鲤鱼。误食鲤,浮萍可解之。
甘,寒,微苦,无毒。入手太阳,手足少阴经。滋肾润燥,止渴消痰。除阴火而疗骨蒸,润五脏而利二便。痰咳喘促邪热消渴嗌干之火热,肺痿肺痈热毒,吐脓吐血热郁。内无热者,与素渴者勿用。杀三虫而去伏尸,强骨髓而泽肌肤
生奉高山谷。春秋采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夏生细白花,亦有黄、紫花者。根颇同百部根
妇人骨蒸烦热盗汗口干,同麦冬末,生地汁,煎熬丸服。(验方第一。)
口疮连年,上方去地黄加元参,蜜丸含化。(第二。)
诸般痈肿,取汁酒下。(第三。)

治思虑伤心,吐血衄血
人参(五钱) 远志(去心,甘草水煮) 白芍药天门冬(去心) 麦冬门(去心)黄 藕节阿胶蛤粉炒) 没药当归生地黄(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每服四钱,姜水煎温服

甘苦大寒,入肺经气分,益水之上源而下通肾,清金降火润燥滋阴,消痰止血,杀虫,去肾家湿热,治喘嗽骨蒸一切阴虚有火诸症。

去心,酒润。治阳物不起,润五脏咳嗽消痰降火,去风热烦闷。

气寒,味苦甘,气薄味浓,升也,也,无毒。入手太阴足少阴之剂也。疗风淫湿痹,补虚损劳伤。且强骨髓,润五脏,悦颜色,养肌肤。解渴除烦,消痰住嗽,保肺气不被热扰,通肾气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闭结。同参 煎服,定虚喘促神方。和姜蜜熬膏,破顽痰癖劫剂。与百协议用,能除肺痿。与片芩同用,能除肺痈。未溃用藕叶枳壳为佐,已破用贝母白芷为辅。大要,苦能泄滞血,甘能助元气,寒能去肺热,此三者,天冬之功也。虚热者用之,虚寒者禁忌,何也?盖味之苦者,但泄而不收故耳。予尝用天冬四两、生地六两,将醇酒煮汁熬胶,入炼蜜四两,滚水调服,大补阴虚。入柿霜四两,大能止嗽。入枸杞四两,治肾嗽神验。入阿胶一两

苦寒。
补水,与地黄皆为补北济南之品。
脾胃虚寒者大忌。糖制者虽易其性,然亦能滑肠,大便不实者不宜服。

本经天门冬。味苦平。主诸暴风湿偏,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一名颠勒。生山谷。
味苦,气寒,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除咳吐脓血
伤寒麻黄升麻汤方在麻黄用之治厥阴伤寒,大下后,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以其清火逆而利咽喉,疗肺痈而排脓血也。
水生于金,金清则水生,欲生肾水,必清肺金清金而生水者,天冬是也。庸工以地黄血药,而滋肾水,不通极矣!盖肺主化气,气主化水,肺中之气,氤氲如雾,雾气清降,化而为水。其精液藏于肾而为精,其渣滓渗于膀胱而为尿。天暑衣厚,则表开而外泄,天寒衣薄,则表合而内注,汗尿一也,外内不同耳。而肺金化水,必因土燥,阳明庚金,燥气司权,收敛戊土之湿,化而为燥,胃气右转,肺气肃降,而水化焉。此如凉秋变序,白露宵零也。土湿则中郁而胃逆,肺金莫降,雾气凝塞,淫蒸而化痰涎,水源绝矣。
天冬润泽寒凉,清金化水之力,十倍麦冬,土燥水枯者,甚为相宜。阳明伤寒之家,燥土贼水,肠胃焦涸,瘟疫斑疹之家,营热内郁脏腑燔蒸,凡此闭涩不开,必用承气。方其燥结未甚,以之清金泻热,滋水滑肠,本元莫损,胜服大黄。又或疮疡热盛,大便秘塞,重剂酒煎热饮亦良。肾阴有盛而无衰,宜温不宜补,土燥水枯之证,外感中止有此种,至于别经伤寒,此证甚少。若内伤杂病,率皆阴旺土湿,未有水亏者。土胜而水负则生,水胜而土负则死。天冬证绝不偶见,未可轻服。其性寒滑湿濡,最败脾胃而泻大肠,阳亏旺,土湿便滑者,宜切忌之。久服不已,阳败土崩,无有不死。后世庸工,以此杀人,不可胜数。凡肺痿肺痈,吐衄嗽喘,一切上热之证,非土燥阳实者,概不宜此,用者慎之!其有水亏宜饵者,亦必制以渗利之味,防其助湿。土湿胃逆,痰涎淫生,愈服愈滋,而水源愈竭矣,是犹求水于阳燧也。其诸主治,止咳逆,定喘促,愈口疮,除肿痛,疗肺痿,治肺痈,去痰涎,解消渴,利小便,滑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