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突

( tiantu )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气喘咳嗽咽喉干痛;呃逆;声音嘶哑;胸闷;吞咽困难;血痰;支气管炎;化脓性哮喘;喉炎;食管痉挛;声音沙哑;粘痰;颈肿;声道疾病失声瘰疬
功效:刺激肺气宣降;祛湿;化咽喉之痰;清热;止咳;有益声、喉;固肺气脾气
针灸方法:针法:先直刺0.2寸,然后沿胸骨后部向下刺0.5-1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释义:天,头面天部也。
突,强行冲撞也。
天突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故名天突
该名称是指本穴位的位置而言。
备注:天牗奇穴任脉阴维脉交会穴

“天突” 相关论述

[定位]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解剖] 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 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配伍] 配定喘穴、鱼际治哮喘咳嗽;配膻中列缺外感咳嗽;配内关中脘呃逆;配廉泉涌泉暴喑;配丰隆治梅核气;配少商天容咽喉肿痛;配气舍合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刺灸法] 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附注] 阴维、任脉之会。
[注意] 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img]13-2-3.gif[alt]任脉穴[/alt][/img]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呕吐恶心
【应用】本穴又名玉户天瞿,是任脉输穴任脉督脉交会穴。胸部主气,本穴居胸之最上。向本穴发气具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天突风门、肺俞相配发气,是调前后阴阳之气的要穴。


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玉户天瞿。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另说“在颈结喉下二寸”(《针灸甲乙经》)、5寸(《千金要方》)、3寸(《太平圣惠方》)、1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主治咳嗽哮喘咯血喉痹失音呕吐呃逆噎膈瘿瘤等。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后壁刺入0.1-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天突,一名玉户,在颈结喉下二寸(气穴论注云∶五寸)中央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低头取之,刺入一寸,留七呼,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灸五壮。)
璇玑,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华盖,在璇玑下一寸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紫宫,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玉堂,一名玉英,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膻中,一名元儿,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天突素问)一名玉户甲乙)一名天瞿千金缺盆之中(灵枢)颈结喉下二寸.中央.宛宛中.低头取之.(甲乙
按玉.宝鉴作五误.素问云.任脉气所发者.喉中央二.次注曰.谓廉泉天突二穴.千金千金翼外台.作五寸.甲乙注.引气府论注曰.五寸.今本作四寸.聚英.医统.宝鉴.吴文炳.同.明堂.作五分.发挥.入门.大成.作一寸.类经作三寸.共不是.次注.入门.作低针取之.字误.骨度篇曰自结喉天突四寸.是主骨度而言之.正面正身取之.甲乙经.以为结喉下.至天突二寸.是主取穴刺针而言之.故曰.低头取之也.取此穴者.低头取之.故资生经曰.其下针直横下.不得低手.何则低手伤咽喉此解低头取之义也.低头则咽喉沉而针刺无害.不可不知也.今人不知低头则二寸.正面则四寸之义.谩作二说.非也.近世多自天突.至岐骨际.折作八寸四分.如然则中庭岐骨际.不可从也.按骨度篇.自天突岐骨际九寸.又云.膺中骨间.各一.今用九寸.即八寸四分.为中庭穴.其下至岐骨际六分.是古法也.
璇玑甲乙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仰头取之.(甲乙
按玑.千金.作机.恐误.气府论云.膺中陷中.各一.次注曰.谓璇玑华盖紫宫膻中中庭.六穴也.胸博.载分寸.举其大概也.故曰陷者中.只取骨间.下同.大成.作
华盖甲乙璇玑下一寸陷者中.仰头取之.(甲乙
按发挥.作二寸.入门.宝鉴.大成.金鉴.作一寸六分.共非矣.又不合骨度之数.一二肋骨.密而不疏.作一寸者.取之骨间之义也.
紫宫甲乙华盖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头取之.(甲乙
玉堂难经)一名玉英甲乙紫宫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头取之.(甲乙
膻中难经)一名元儿.(甲乙)一名上气海类经)一名元见(大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横直两乳间.(千金)禁刺(千翼)
按膻.千金千金翼外台.作ht .古通用.大全曰.一名ht 中不取.资生.类经.而作卧
金心脏篇曰.胸痹心痛灸ht 中百壮.穴在鸠尾上一寸.忌针非也.
中庭甲乙)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
明堂.作膻中下一寸.入门.金鉴.作鸠尾上一寸.此自天突岐骨际.作八寸四分之

在颈结喉下四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灸亦得,不及针。若下针当直下,不得低手即五脏之气,伤人短寿。《明堂》灸五壮,针一分。《素注》针一寸,留七呼,灸三壮。
主面皮热,上气咳逆,气暴喘咽肿咽冷,声破,喉中生疮,喉猜猜喀脓血,喑不能言,身寒热颈肿哮喘,喉中翕翕如水鸡声,胸中气梗梗,侠舌缝青脉,舌下急,心与背相控而痛,五噎黄疸醋心,多唾,呕吐瘿瘤
许氏曰:『此穴一针四效。凡下针后良久,先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腹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效;然后觉气流行,入腰背肾堂间为四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