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
参考:慢性重型肝炎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代谢性碱中毒
“血瘀” 相关论述
妇人有因瘀血结滞脉隧,历久成血枯证而为劳瘵者。其始或经行不利,甚至刺痛,因而经水断者有之,或经水先断,小水自利,但溲时,或溲后血管作痛,如淋痛者有之,其脉不见虚大濡涩,而反得滑数之象。如是者居多,医者误治,但与利水泄火之剂,延久则一水二火皆绝,是速其死也。此证,先天秉气浓,未尝治逆者,与仲景大黄 虫丸。
仲景大黄 虫丸
大黄(一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 桃仁(三钱) 虫(二钱) 水蛭(三根) 虻虫(一钱) 蛴螬(二钱) 干漆(一钱) 杏仁(三钱) 地黄(二钱) 白芍(二钱)
蜜丸酒服。竹泉生曰∶服之宜在空心食前。唐容川方论曰∶此丸治干血痨,旧血不去,则新血断不能生干血痨,人皆知其极虚,而不知其补虚,止是助其病也。必去其干血,而后新血得生,乃望回春,干血与寻常瘀血不同,瘀血尚可以气行之,干血与气相隔,故用啮血诸虫以蚀之。
其先天不足,或已治逆者,服大黄 虫丸后,隔一时许,接服新制龟鹿补血胶。
鹿茸当归 炙当参 远志肉 川芎桂圆肉龟胶阿胶 制白术 炒枣仁 炙草 大枣肉 木香茯苓血余膏 大麦冬白蜜生姜
另用交趾肉桂,去粗皮研末搅入,开水化服。
其水不涸,而阳虚甚,但倦卧不喜言语者,急扶二火,补脾气,俟其神少振,仍按上法治。
制附子 野山参 北五味远志筒 川石斛 交趾桂 制于术麦冬肉 龙眼肉
戴氏曰∶血大至,曰崩中,或清或浊,或纯下瘀血成腐,势不可止,证状非一,所感亦异,甚则头目昏晕,四肢厥冷,并宜胶艾汤、咽震灵丹(震灵丹能止能行,非元礼不能道不能用),佐以三灰散,或以童子小便煎理中汤,或以沉香降气汤加入百草霜,米饮调下。血崩甚而腹痛,人多疑恶血未尽(有此特见),又见血色瘀黑,愈信恶血之说,不敢止截。大凡血之为患,欲出未出之际,停在腹中,即成瘀色,难尽以瘀为恶(妙论),又焉知瘀之不为虚冷乎?若必待见瘀血之后截之,恐并与人无之矣。此腹痛更有说瘀而腹痛,血通而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则痛止,宜芎归汤加干姜、熟附一钱(非久崩气脱者,不可用),止其血,而痛自止(以下皆止涩之法,而蟹壳、黄麻又有破血之能),仍以刺花绣拭黑片,烧灰研末,米饮调下。一方以毛蟹壳烧存性,米饮下。亦有
五灵脂散 治血崩不止,及昏不省。
五灵脂(不拘多少,炒令烟尽研末)
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一方治血崩不止,五灵脂二钱,炒热,加当归酒同煎,或水酒、童便各半盏,同煎服(五灵脂行污浊之血如神,童便降火,亦行秽浊,而同煎尤妙)。一方五灵脂半生半熟,为末,酒调服。一方水煎五灵脂半干,去渣,澄清,再煎成膏,入神曲末为丸(神曲丸法,原用醋煎,丹溪先生尝言之),如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三十丸便止。一方每服三钱,水酒童便各半盏,煎至八分,通口服,名抽刀散,治产后有病,服三服,散恶血,或心腹胁肋脚痛不可忍者,或止用童子小便尤佳。或中风,即入草乌头半钱同煎,亦治肠风下血。如不饮酒者,煎乌梅、柏叶汤调下。如心烦口干渴者,加蒲黄炒减半。一方同蒲黄各炒等分,名失笑散,治失血,及产后半产恶血攻心,昏迷不省(产后瘀血必崩,不论久近,服之如神),及心腹绞痛欲死者,其效如神,真救急之良方也,人家不可不备。此药兼能解毒,及蛇蝎蜈蚣咬,涂伤处立愈。
香附子散 治血崩不止,或成五色。亦治产后腹痛,及小产血不止。大是妇人仙药,常服益血调气。
香附子(不拘多少,舂去毛,中断之,略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能止血;好酒调下,能破积;冷气,姜汤下;带下,艾汤入醋少许下。(四法俱良)
煮附丸 治崩漏带下,积聚 瘕,脐腹绞痛。(方见调经门疼痛条)(气寒则凝,而 瘕腹痛皆气凝之故。香附体重气温味苦辛,苦以入血分,辛以散结气,气行血流,故痛自止)
备金散 治妇人血崩不止。(崩而内有瘀者,宜之)
香附子(炒四两) 当归尾(一两二钱) 五灵脂(炒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醋汤调下,空心服,立效。
如神散 治血崩不止,赤白带下。
香附子(炒) 赤芍药(炒各等分)
上为末。入盐一捻,水煎,食前温服。(一方用香附白芷为丸)
立效散 治妇人血崩,脐腹痛。(数方皆用破血之剂)
香附(炒三两) 当归(一两) 赤芍药良姜(炒) 五灵脂(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酒一盏,童便少许,同煎服。
一方 治血崩脐腹痛。
当归赤芍药熟地黄香附子牡丹皮木贼(去节,各二两) 没药丁香 桂(去皮,各三钱)
上为细末。酒调三钱,温服。
缩砂散 治血崩。
缩砂不拘多少(于新瓦上炒香)为细末。米饮调下三钱。
加减四物汤 治室女二七天癸至,亦有当时未至而后至者,亦有卒然暴下,淋沥不止,有若崩漏者,失血过多,变生诸证,悉宜服之。
四物汤(四钱) 香附子(炒去毛,一钱半)
上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前服。如血色鲜而不止者,去熟地黄加生地黄。(去熟加生,可不思之)
「主证」 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或血止日久又突然暴下,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黯有瘀点,脉沉涩。
「病机」 瘀阻胞宫,血不归经。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固冲。
「方药」 平肝开郁止血汤(《傅青主女科》)合失笑散(《和剂局方》)加味。
白芍 白术 当归 丹皮 三七粉 生地 甘草 黑荆芥 柴胡 炒蒲黄 五灵脂 茜根炭 海螵蛸 益母草
本方为平肝开郁止血汤合失笑散加茜根炭、海螵蛸、益母草。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生地、当归、白芍养血调经;丹皮、三七粉、黑荆芥、蒲黄、茜根炭活血止血;五灵脂、益母草活血止痛;白芍配甘草缓急止痛;海螵蛸止血固冲;白术配甘草健脾和中。诸药合用,共凑化瘀止血之功。
若胸腹胀痛较甚,此为气滞之象,酌加香附、川楝子等理气行滞之品。
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温升为性,缘肾水左旋,则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阳魂,故其性温和而升散。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
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则根于坎中之阳。坎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故木陷而血瘀。久而失其华鲜,是以红变而紫,紫变而黑。木主五色,凡肌肤枯槁,目眦青黑者,皆是肝血之瘀。而肝血不升之原,则在于脾,脾土滞陷,生气遏抑,故肝无上达之路。
肝脾不升,原因阳衰阴旺,多生下寒。而温气抑郁,火胎沦陷,往往变而为热。然热在于肝,而脾肾两家,则全是湿寒,不可专用清润。至于温气颓败,下热不作者,十之六七,未可概论也。
血瘀之证,其下宜温,而上宜清,温则木生,清则火长。若木郁而为热,乃变温而为清,而脾肾之药,则纯宜温燥,无有二法。以脾陷之由,全因土湿,土湿之故,全因水寒。肾寒脾湿,则中气不运,是以太阴不升。水土湿寒,中气堙郁,君相失根,半生上热。若误认阴虚,滋湿生寒,夭枉人命,百不一救也。
破瘀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桂枝三钱 丹参三钱 桃仁三钱,炮,去皮尖 干姜三钱 首乌三钱,蒸
煎大半杯,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