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萎
( Nǚ Wěi )
别名: 小木通 , 白木通 , 粗糠藤 , 万年藤 , 蔓楚 , 牡丹蔓 , 苏木通 , 钥匙藤 , 山木通 , 木通草 , 穿山藤 , 小叶鸭脚力刚 , 花木通 , 菊叶威灵仙
女萎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女萎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治泻痢脱肛,惊痫寒热,妊妇浮肿,筋骨疼痛。 ①李当之《药录》:"止下,消食。" ②《唐本草》:"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 ③《湖南药物志》:"治妊妇浮肿,项下瘿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剂。外用:烧烟熏。 |
性味: |
《唐本草》:"味辛,温。"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槲皮素、有机酸,甾醇及少量生物碱。 |
附方: |
①治久痢脱肛:女萎(切)一升,烧熏之。(《产乳集验方》) ②治筋骨疼痛:女萎藤五钱,蔓性千斤拔五钱,路边荆三钱,老钩藤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生境分布: |
生长山野,亦有栽培。分布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
原形态: |
落叶攀援藤本。茎近方形,紫色,被白色柔毛。3出复叶,对生,小叶卵形,长2~6.5厘米,宽1.2~5.5厘米,中间小叶较大,上部有时3裂,基部圆形,先端尖,边缘中部以上具2~3缺刻状钝齿,中部以下全缘,两面均被伏短白毛;叶柄细长。圆锥状聚伞花序;花白色,径约2厘米;萼片4,外面密被毛,内面无毛;无花瓣;雄蕊多数,花药较花丝短,黄色;心皮多数,被短毛,花柱有长白毛。瘦果狭斜卵形,长约5毫米,花柱不落而延长。花期8月。 |
来源: |
为毛茛科植物女萎的茎。秋季采收,取地上茎,剥去祖皮,切段,晒干。 |
出处: |
李当之《药录》 |
女萎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祛风除湿,温中理气,利尿,消食。。主主治风湿痹证,吐泻;痢疾;腹痛肠鸣;小便不利;水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 |
性味: |
味辛;性温;小毒 |
归经: |
归肝;脾;大肠经 |
各家论述: |
1、李当之《药录》:止下,消食。2、《唐本草》: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3、《湖南药物志》:治妊妇浮肿,项下瘿瘤。 |
用药禁忌: |
本品内服剂量不可过大,否则可引起胃部不适,呕吐,腹泻,食欲大减,头痛,胸闷,四肢无力或面部浮肿。 |
化学成分: |
根含乙酰齐墩果酸(acetyl 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豆甾醇(stigrn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花、叶含槲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黄酮类化合物。 |
鉴别: |
理化鉴别 (1)取粗粉1g,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约1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1滴,溶液立即产生绿色沉淀。另取滤液滴于6cm圆形滤纸上,滴加氯仿展开,烘干,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再烘干,紫外光灯下观察,中心部有黄绿色荧光。 (2)取粗粉2g,加甲醇20ml,回流20min,滤过。浓缩成3ml,吸取10μl点于中华层析纸上,以正丁醇-醋酸-水-氯仿(8:2:10:1)的上层液为展开刘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液,烘干,于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棕色、蓝色、黄绿色3个斑点。 |
性状: |
1.性状鉴别 茎类方形,长可达数米,缠绕或切段,直径1-5m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通常有6条较明显的纵棱,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色,可见多数细导管孔,髓部疏松。叶对生,三出复叶,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生小叶片较两侧小叶片大,常呈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缺刻状粗锯齿或牙齿,暗绿色,两面有短柔毛。 总叶柄长2-9cm,常扭曲。有的带有花果。气微,味微苦涩。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为六角形。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切向延长。皮层较狭。中柱鞘纤维1-2层,断续相接成环(嫩茎无纤维);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大小相间排列,形成层不明显,导管类图形或长圆形,多单个排列,直径50-250μm。髓部较小,约占茎的1/4-1/2,细胞类圆形。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山野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大别山以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 |
原形态: |
女萎,藤本。小枝密生贴伏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7cm;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2.5-8cm,宽1.5-7cm,通常有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锯齿,或有缺刻状的粗锯齿或牙齿,上面疏生贴伏短柔毛或无毛,下面通常疏生短柔毛,或仅沿叶脉生较密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花序梗、花梗密生贴伏短柔毛,花梗上小苞片小,钻形或无;两性花,直径1-1.5cm;萼片4,狭倒卵形,长7-8mm,白色,开展,两面有短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无;雄蕊多数,无毛,长4-6mm,花丝比花药长约5倍;心皮少数,被短柔毛。瘦果狭卵形,长3-5mm,不扁,有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1.2-1.5cm。花期7-9月,果期9-10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女萎的藤茎、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apiifolia dc. 采收和储藏:秋季开花时采收带叶茎蔓,扎成小把,晒干或随时采用鲜品。 |
出处: |
李当之《药录》 |
“女萎” 相关论述
味甘平。
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山谷。
《吴普》曰:女萎一名葳蕤,一名玉马,一名地节,一名虫蝉,一名乌萎,一名荧,一名玉竹,神农苦,一经甘,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生太山山谷,叶青黄相值如姜,二月七月采,治中风暴热,久服轻身(《御览》),一名左眄,久服轻身耐老(同上)。
《名医》曰:一名荧,一名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熏,生太山及邱陵,立春后采,阴干。
案《尔雅》云:荧委萎;郭璞云: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裹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陶宏景云:按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名异耳;陈藏器云:魏志樊阿传,青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
味甘,气平。无毒。泰山山谷多生,滁州舒州俱有。叶长而狭,表白里青,茎干黄精相同,强直似竹有节。故一名玉竹,又名地节,咸取象也。根大如指,一二尺长。色黄多须,甘美可啖。开青花春末,结圆实夏初。入剂采根,竹刀刮净,蜜水浸宿,文火烘干。
勿误取钩吻黄精,(二物俱似萎蕤,但萎蕤节上有毛、茎斑,叶尖处有小黄点为异。)须仔细辨认真假。考古方多用,畏卤咸勿加。益气补中,润肺除热。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治腰脚冷痛,天行热狂。止 烂双眸,逐风淫四末。泽容颜去面黑 ,调气血令体康强。 又种女萎,辛温,气味与萎蕤全别。似白蔹蔓生,开白花结细子。在荆襄每名曰蔓地楚,今人常谬以为白头翁。采得荫干,去头上白蕊,锉成细片,拌豆淋酒蒸。从巳至申,方取曝用。主霍乱肠鸣泄痢,洒淅风寒;理游气上下无常,癫痫寒热。消食驱积,出汗散邪。
(谟)按∶萎蕤《本经》与女萎同条。考其诸注,有指一物二名,有谓自是二物。又后女萎与前女萎同名,亦云功用并同。信非二物,疑乃剩出一条也。但考陈氏所注,谓古方用者,又似差殊。胡洽治时气洞泄 下有女萎丸,治伤寒冷下结肠丸亦有女萎。治虚劳小黄耆酒云∶下痢者加女萎。详此数方所用,乃后加圈女萎,缘其性温,主霍乱泄痢故也。又茵芋酒用女萎,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女萎膏治身体 斑剥,乃似前与萎蕤同条女萎,缘其主风淫四末,及去黑 泽容颜。故陈藏器亦谓更非二物。是不然,况此女萎性平、味甘,后条女萎性温、味辛。性味既殊,功用又别,安得为一物乎?又续命鳖甲汤治伤寒七八日不解,鳖甲汤治脚弱并用萎蕤。又萎蕤饮,主风热项急痛,四肢骨肉烦热。萎蕤丸,主风虚热发即头痛,乃似前与女萎同条萎蕤,缘其主虚热湿毒故也。三者主治既殊,则非一物明矣。又云∶萎蕤一名地节,极似偏精,疑即青粘,昔华佗所服漆叶青粘散是此也。然世无复能辨者,未敢为言,姑着之,以俟明达折衷尔。
(萎蕤)
(女萎萎蕤_图缺)
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 烂泪出。久服去面黑 ,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一名荧,一名地节,一名王竹,一名马熏。生泰山山谷及丘陵。立春后采,阴干。(畏卤咸。)
陶隐居云∶按《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无女萎,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唯名异尔。今处处有,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今市人别用一种物,根形状如续断茎,味至苦,乃言是女青根,出荆州。今疗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无止泄之说,疑必非也。萎蕤又主理诸石,人服石不调和者,煮汁饮之。唐本注云∶女萎功用及苗、蔓与萎蕤全别,列在中品。今《本经》朱书是女萎能效,墨字乃萎蕤之效。今以朱书为白字。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荧,委萎。释曰∶药草也。一名荧,一名委萎。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长而表白里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药性论云∶萎蕤,君。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陈藏器云∶女萎、葳蕤,二物同传,陶云同是一物,但名异耳。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无止泄之说,疑必非也。按∶女萎,苏又于中品之中出之。云主霍乱,泄痢,肠鸣,正与陶注上品女萎相会。如此即二萎功用同矣,更非二物,苏乃剩出一条。苏又云∶女萎与萎蕤不同,其萎蕤一名玉竹,为其似竹;一名地节,为其有节。《魏志·樊阿传》青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极似偏精。本功外,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和漆叶为散,主五脏,益精,去三虫,轻身不老,变白,润肌肤,暖腰脚。唯有热不可服。晋·嵇绍有胸中寒痰,每酒后苦唾,服之得愈。草似竹,取根、花、叶阴干。昔华佗入山,见仙人所服,以告樊阿,服之寿百岁也。萧炳云∶萎蕤,补中益气,出均州。日华子云∶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服食无忌。
图经曰∶萎蕤,生泰山山谷丘陵,今滁州、舒州及汉中皆有之。叶狭而长,表白里青,亦类黄精。茎秆强直,似竹箭秆有节。根黄多须,大如指,长一、二尺。或云可啖。三月开青花,结圆实。立春后采根阴干用之。《本经》与女萎同条,云是一物二名。又云自是二物,苗、蔓与功用全别。《尔雅》谓荧,委萎(上于为切,下人垂切)。郭璞注云∶药草也。亦无女萎之别名,疑别是一物,且《本经》中品,又别有女萎条。苏恭云∶即此女萎,今《本经》朱书是女萎能效,黑字是萎蕤之功,观古方书所用,则似差别。胡洽治时气洞下 下有女萎丸,治伤寒冷下结肠丸中用女萎,治虚劳小黄 酒云∶下痢者加女萎。详此数方所用,乃似中品女萎,缘其性温,主霍乱泄痢故也。又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酒中用女萎。及《古今录验》治身体 疡斑剥女萎膏,乃似朱字女萎,缘其主中风不能动摇及去 好色故也。
又治伤寒七、八日不解续命鳖甲汤,治脚弱鳖甲汤,并用萎蕤。及延年方∶主风热项急痛,四肢骨肉烦热,萎蕤饮;又主虚风热,发即头热萎蕤丸。乃似此黑字萎蕤,缘其主虚热湿毒,腰痛故也。三者主治既别,则非一物明矣。然陈藏器以为更非二物,是不然矣。此女萎性平,味甘;中品女萎味辛,性温。性味既殊,安得为一物。又云萎蕤一名地节,极似偏精,疑即青粘,华佗所服漆叶青粘散是此也。然世无复能辨者,非敢以为信然耳。
雷公云∶凡使,勿用钩吻并黄精,其二物相似。萎蕤只是不同,有误疾人,萎蕤节上有毛,茎斑,叶尖处有小黄点,采得先用竹刀刮上节皮了,洗净,却以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用。外台秘要∶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杨氏产乳∶疗久痢脱肛不止。取女萎切一升,烧熏之。
(本经上品)
礼备之祥,所生唯和。王者之用,野人之节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 ,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核】曰∶尔雅名荧,又名萎移,萎香。别录名萎蕤,又名玉竹、地节。吴普名葳蕤。
樊阿名青粘。先人云∶节竹其形,萎荧作象,玉青为色,风木之性也。生太山山谷,及滁州、舒州、汉中、均州,处处山中亦有。春生苗,茎强直,似竹作节,叶亦如竹,两两相值,叶端有黄色班点。三月开青花,遂结实如珠,根横行,如荻根及菖蒲。概节平直,多脂润,虽燥亦柔,须节冗密,宛如冠缨下垂之绥,而有威仪之义。瑞应图曰∶王者礼备,则萎蕤生于殿前,威仪之义,于此可见。修治,以竹刀刮去须,及皮节。洗净,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
先人云∶动摇名风;不能动摇,名中风。无风大性故泽色轻身,皆属风力所转。
绍隆王先生云∶性禀醇和,如盛德君子,无往不利。故可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此药之能补益脏腑,滋培血气,气为阳,则身轻;血为阴,则颜驻。根本既治,百疾自除矣。
【 】曰∶体性柔软,津汁粘埴,根 繁盛,垂垂似缨,俨若威仪之容貌。以能卓立于礼,而为节文度数者也。故王者礼备,则葳蕤生于殿前。细观命名,其形状可想见矣。能立于礼,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若愉色婉容,手舞足蹈,莫非节文度数之详耳。其不能动摇,跌筋结肉,面 色黯,皆为慢风暴热之所困。以礼节之,默然感化,所谓动容貌,远暴慢者也。于是肌肤润泽,筋骸转摇,故身轻不老,翩翩若仙矣。
(杂记云∶蕤宾律名,谓五月一阴之气,委蕤于下。嵇康琴赋云∶飞英蕤于昊苍,则葳蕤上下察矣。诗云∶望见葳蕤举翠华,旋开金屋扫庭花。望幸者,尚尔飘飘神举∶宠幸者,想更超逾腾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