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

参考:常春藤

“三角” 相关论述

[定位] 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解剖] 在腹直肌中,穴区有腹壁下动、静脉和第10肋间神经分布。
[主治] 疝气腹痛
[操作] 艾炷灸5~7壮。

颏下三角为两侧二腹肌前腹所复盖的区域,其深面为下颌舌骨肌及其筋膜,下颌舌骨肌深面为颏舌骨肌。三角内有数个小淋巴结,叫颏下淋巴结submentallymph nodes位于下颌舌骨肌的浅面,收纳颏部、下唇内侧部、舌尖、下切牙及口腔底部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图6-9、10)。

为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骨下缘所围成,底由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上缩肌等构成。此区颈深筋膜的浅层,下方附着于舌骨,向上分为浅、深两层,包绕下颌下腺,形成下颌下腺鞘(图6-9、10)。
1.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 是口腔三大唾液腺之一。腺体与鞘之间连有疏松结缔组织,易于分离。腺体的浅面,上部与下颌骨体内侧面的下颌下腺窝及翼内肌下部邻接;下部越过下颌骨体下缘,为下颌下腺鞘所包被。腺体深面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等相邻。下颌下腺可分为浅、深两部,浅部较大,位于下颌舌骨肌浅面;深部位于下颌舌骨肌的深面,浅、深两部在下颌舌骨肌的后缘相续。下颌下腺管由腺体深部向内面的前端发出,行向前上方,经舌神经和舌下腺深面,开口于口底粘膜的舌下肉阜。
[imgz]rentijiepouxue234.jpg[alt]下颌下三角内容[/alt][/img]
图6-10 下颌下三角内容
2.下颌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 3-6个,主要位于下颌下腺鞘内,下颌下腺和下颌骨下缘之间,其中有两个淋巴结紧贴面动脉,手术时可作为寻找面动脉的标志。此群淋巴结收纳面部、口腔、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等处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颈深上淋巴结。
在此区内还有面前静脉、面动脉及舌下神经(见本节后述)以及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详见头部)。

三角肌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迷走神经、舌下神经、颈袢及颈部交感干等重要结构。(6-11)

在此三角中主要有甲状腺、甲状旁腺、咽、喉、气管和食管和颈段等器官(图6-9、11)。

在此三角中主要有甲状腺、甲状旁腺、咽、喉、气管和食管和颈段等器官(图6-9、11)。

(一)在颏下三角寻找颏下淋巴结,观察后去除之。
(二)修净深筋膜,查看二腹肌前腹和位于二腹肌前腹深面的下颌舌骨肌。

(一)下颌下三角内有下颌下腺,腺表面有颈深筋膜浅层包绕下颌下腺形成腺鞘。在下颌下腺的表面或附近可见几个下颌下淋巴结,观察后修去。在腺的浅面可见面前静脉,向下追踪面前静脉,见其与面后静脉的前支汇合后,注入颈内静脉。修净面前静脉并保留之。
(二)分离和观察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骨肌的止端被二腹肌中间腱所穿过,检查下颌下三角的境界。
(三)观察下颌下腺的形态,向下轻轻牵拉下颌下腺,在腺与下颌骨下缘之间寻找面动脉,它行经腺的深面,在面前静脉的前方、至咬肌前缘处越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与面前静脉伴行上行入面部,向下一直追踪到动脉起点。
(四)在下颌下腺的内下方找出舌下神经,它在二腹肌后腹的下方,从后上方行向前下方,越过颈内、外动脉进入下颌舌骨肌深面。沿下颌骨体下缘切断下颌舌骨肌,向下方翻起,观察深面结构:
(1)下颌下腺深部位于下颌舌骨肌深面,与浅部在肌的后缘相续。在深部的前端追踪下颌下腺导管直至口底。
(2)下颌下腺的下方,为舌下神经,向外上可追踪至颈内动、静脉间,向内下追踪至进入下颌舌骨肌深面及分支入舌肌。舌下神经分布于舌外肌和舌内肌。
(3)在上述三结构的深面,有一块肌肉肌肉纤维从上向下附着于舌骨和舌之间,为舌骨舌肌。在舌骨舌肌深面有舌动脉和舌静脉。

(一)修净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前、后缘的颈深筋膜浅层,保留皮神经和颈外静脉。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横断该肌,逐步向外方翻起。
(二)观察沿颈动脉鞘排列的颈深上、下淋巴结,思考其收纳范围及颈干的构成。
(三)在颈动脉鞘的浅面寻找颈袢的两个根,观察颈袢发出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的状况。顺颈袢上根向上追踪至舌下神经,可见舌下神经由颈内动、静脉之间穿出,在二腹肌后腹下方深面、向前越过颈内、外动脉的浅面,在舌骨大角上方,经下颌舌骨肌深面,分布到舌肌。顺颈袢下根向上追踪至颈丛处,检查其来源。
(四)分开颈动脉鞘,观察颈总动脉位于内侧,颈内静脉位于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二者之间的后方。并仔细分离迷走神经发出的心支。
(五)观察颈内、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查看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末端膨大的颈动脉窦。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寻觅米粒大的颈动脉体,其外包有纤维被囊。上述两结构处有舌咽神经的颈动脉窦支分布。
(六)分离并追踪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主要分离和辨认颈外动脉前壁的分支。
(1)甲状腺上动脉行向前下方,到甲状腺侧叶上端,分出喉上动脉及喉上神经内支伴行。在甲状腺上动脉的后内侧找到喉上神经的喉外支,它经肩胛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深面至环甲肌。
(2)平舌骨大角和舌动脉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在舌下神经深面,向前上呈弓形、在舌骨舌肌深面入舌。
(3)在舌动脉上方,有面动脉起始,也可与舌动脉共干、经过下颌下腺的深面,咬肌前缘到面部,追踪到面部后保留之。
颈外动脉后壁的分支有胸锁乳突肌动脉、枕动脉和耳后动脉,可不必一一追踪分离。
此外在颈外动脉内侧壁,或颈内、外动脉分叉处试找咽升动脉
(七)观察和解剖颈内静脉及其主要属支:面前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特别注意观察甲状腺中静脉汇入颈内静脉的部位及静脉的长短。
(八)在颈动脉鞘的深面,用尖镊撕开椎前筋膜,寻找颈交感干、并向上追踪至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较小缺如,颈下神经节位置较深,留待以后观察。

(一)观察颈筋膜及分离舌骨下肌群
在颈部正中线观察颈深筋膜形成的颈白线。用尖镊提起颈筋膜浅层,纵行划破,分离位于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上腹、深层的是位于下方的胸骨甲状腺及上方的甲状舌骨肌。此二肌深面的筋膜内脏筋膜壁层。注意保留颈袢至舌骨下肌群的神经。分别切断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的起始部,向上翻起,上翻胸骨甲状肌时,用刀柄伸入该肌深面(即气管前间隙)轻轻使之与甲状腺分离,暴露出甲状腺及气管,查明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峡部的位置以及有无锥状叶。
(二)分离甲状腺囊、观察甲状腺的血管
在甲状腺侧叶表面剪开由内脏筋膜脏层形成的甲状腺假被膜,由侧叶上极向上剥离筋膜,追踪甲状腺上动脉至起自颈外动脉处,与之伴行的甲状腺上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分离甲状腺上动脉发出的喉上动脉及与之伴行的喉上神经喉内支;以及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喉上神经喉外支,并注意动脉与神经的位置关系。在甲状腺侧叶中、下1/3交界处附近,查看有无甲状腺中静脉、注意其越过颈总动脉汇入颈内静脉。
在甲状腺侧叶与颈总动脉之间的间隙中,寻找甲状腺下动脉,它起自锁骨下动脉,在颈总动脉的后方弯向内侧,在甲状腺侧叶中部的后缘入腺内。解剖时不必追踪至起点。在峡部的下方试寻找有无甲状腺最下动脉,如发现则可追踪至其起点。在甲状腺侧叶下极处寻找甲状腺下静脉,观察其形态、支数及汇入头臂静脉的情况。
(三)分离追踪喉返神经
将甲状腺侧叶尽量向前内方牵拉,在气管和食管之间沟中,寻找喉返神经,注意观察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交叉时的位置关系,并对比两侧是否一致。
(四)寻找并观察甲状旁腺
在甲状腺侧叶上、中1/3处的后方,寻找上甲状旁腺,在甲状腺下极附近试找下甲状旁腺。
(五)结合讲义观察和复习气管颈段、食管颈段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肝冠状韧带coronaryligament of liver 为由膈下面的壁腹膜连于肝的膈面的腹膜构成,呈冠状位,由前后两层构成。前层可视为镰状带的左、右两层分别向左、右侧的延续,后层则可理解为腹后壁的壁腹膜从膈下面向肝上面的反折。冠状韧带前、后两层之间有一定距离,这部分肝脏因无腹膜被覆故名肝裸区。此处肝的被膜直接与膈下筋膜愈合。在肝冠状韧带的左、右两端处,前后两层互相靠近,叫做左、右三角韧带leftand right triangular ligament。

脊柱区皮肤和浅、深筋膜的特点以及背浅部的肌肉,已述于第五章。本章主要介绍脊柱区深层的解剖
脊柱区的肌肉由浅入深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斜方肌和背阔肌;第二层在项部有夹肌和肩胛提肌,在背部有菱形肌和上、下后锯肌;第三层为竖脊肌和横突棘肌;第四层包括项部的椎枕肌群和腰背部深层的一些小肌。

腰上三角superiorlumbar triangle(图11-1)由下后锯肌、腹内斜肌与竖脊肌所围成。如果下后锯肌与腹内斜肌在第12肋的附着点不相互衔接,则第12肋亦参与构成一边。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腱膜,顶为背阔肌所复盖。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在腹横肌的浅面经过,故经腰部切口进行肾切除时,需注意这些神经,以免损伤。腰上三角为腹的后壁的薄弱点之一,腹膜后脓肿可自此三角穿破,腹腔内容物有时也可从此处突出,形成腰疝。
腰下三角inferiorlumbar triangle(图11-2)由背阔肌、腹外斜肌与髂嵴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无肌层复盖,为腹后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膜后脓肿可从此处穿破,但形成疝的机会较少。

腰上三角superiorlumbar triangle(图11-1)由下后锯肌、腹内斜肌与竖脊肌所围成。如果下后锯肌与腹内斜肌在第12肋的附着点不相互衔接,则第12肋亦参与构成一边。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腱膜,顶为背阔肌所复盖。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在腹横肌的浅面经过,故经腰部切口进行肾切除时,需注意这些神经,以免损伤。腰上三角为腹的后壁的薄弱点之一,腹膜后脓肿可自此三角穿破,腹腔内容物有时也可从此处突出,形成腰疝。
腰下三角inferiorlumbar triangle(图11-2)由背阔肌、腹外斜肌与髂嵴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无肌层复盖,为腹后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膜后脓肿可从此处穿破,但形成疝的机会较少。

椎枕肌群(图11-4)位于枕骨的下方,寰、枢椎的后方,头半棘肌的深面,作用于寰枕及寰枢关节,包括头后大、小直肌和头上、下斜肌4肌。头后大直肌rectuscapitis posterior major呈三角形,起自枢椎棘突,止于下项线的外侧部。头后小直肌rectuscapitis posterior minor 亦呈三角形,较小,居内侧,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下项线内侧部。两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头转向对侧,两肌收缩使头后仰。头上斜肌obliquuscapitis superior起自寰椎横突,斜向内上方,止于枕骨下项线上方的骨面,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头下斜肌obliquuscapitis inferior起自枢椎棘突,斜向外上方,止于寰椎横突。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并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椎枕肌受枕下神经(第1颈神经后支)支配。
[imgz]rentijiepouxue443.jpg[alt]枕下三角[/alt][/img]
图11-4 枕下三角
由椎枕肌群围成的三角区,称枕下三角suboccipitaltriangle 。头后大、小直肌构成其内侧界,头上、下斜肌分别构成其外上和外下界。三角的深处有寰椎后弓,关有椎动脉、第一颈神经和小静脉行于脂肪和纤维组织中。

目的 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减少疼痛。
要求 伤口封闭要严密,防止污染伤口,松紧适宜,固定牢靠。其要领是:快——动作要快;准——敷料盖准后不要移动;轻——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口;牢——包扎要牢靠。
方法 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敷料贴紧,包扎贴实,要打方结,打结要牢,防止滑脱。
三角巾介绍 规格:一平方米对开剪两条(图3-17)。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32.jpg[alt] 三角巾 [/alt][/img]
三角巾介绍)
全身各部位包扎
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底边向外上翻折两指宽,盖住头部,在眉上、耳上,把两底角和顶角在枕后交叉,在前额中央打结(图3-18)。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34.jpg[alt] 头部三角巾包扎[/alt][/img]
(头部三角巾包扎)
2.面部三角巾剪洞法:把三角巾一折二,在顶角处打结,顶角对准伤者中指至腕横纹,折成一条线;从折叠处对准伤者中指二节,再折成一条线;从折叠处对准伤者中指一节,最后把第二、第三条线折成两角,对准第一线,用剪刀剪成圆形,即留出口、眼、鼻(图3-19)。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36.jpg[alt] 面部三角巾剪洞法[/alt][/img]
(面部三角巾剪洞法)
3.面部包扎法:把三角巾一折二,顶角打结放于头顶中,套住面部,两手把底边两角拉向枕后交叉,在前额打结固定(图3-20)。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38.jpg[alt] 面部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面部三角巾包扎法)
4.单眼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的带形,以上1/3处盖住伤眼,下2/3从耳下端绕向脑后至健侧,在健侧跟上方前额处反折后,转向伤侧耳上打结固定(图3-21)。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40.jpg[alt] 单眼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单眼三角巾包扎法)
5.双眼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带形,从枕后部拉向双眼交叉,再绕向枕下部打结固定(图3-22)。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42.jpg[alt] 双眼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双眼三角巾包扎法)
6.下颌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带形,留出系带一端从颈后包住下颌部,与另一端在颊侧面交叉反折,转回颌下,伸向头顶部在两耳交叉打结固定(图3-23)。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44.jpg[alt] 下颌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下颌三角巾包扎法)
7.单肩包扎法:把三角巾一底角斜放在胸前对侧腋下,将三角巾顶角盖住后肩部,用顶角系带在上臂三角肌处固定,再把另一个底角上翻后拉,在腋下两角打结(图3-24)。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46.jpg[alt] 单肩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单肩三角巾包扎法)
8.双肩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放在两肩上,两侧底角向前下方绕腋下至背部打结,顶角系带翻向胸前,在两侧肩前假扣扎紧固定(图3-25)。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48.jpg[alt] 双肩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双肩三角巾包扎法)
9.单胸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对准肩缝,盖住伤部,底边上翻把两底角回胸,在背后与顶角系带打结固定(图3-26)。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50.jpg[alt] 单胸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单胸三角巾包扎法)
10.双胸包扎法:将三角巾一底角对准肩部,顶角系带围腰在对侧底边中央打结,上翻另一个底角盖住胸部,在背后v形打结固定(图3-27)。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52.jpg[alt] 双胸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双胸三角巾包扎法)
11.腹部包扎法:腹部伤口处先用碗罩住(图3-28a),然后将三角巾从顶角到底边中点(稍偏左或偏右)打折,折成燕尾式,前面一尾比另一尾稍大,然后燕尾朝下,把三角巾贴在腹部(图3-28b);折成燕尾,将底边的一角与顶角在腰部打结(图3-28c);再将大燕尾从两腿中间向后拉紧,绕过大腿,与小燕尾在大腿侧打结(图3-28d),无碗时应加压包扎。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54.jpg[alt] 腹部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腹部三角巾包扎法)
12.单臀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盖住臀部,顶角系带在裤袋底处围腿绕住,下侧底角上翻至对侧腰部和另一底角在健侧髂上打结固定(图3-29)。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56.jpg[alt] 单臀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单臀三角巾包扎法)
13.双臀包扎法:将两条三角巾的顶角连结一起,放在双臀缝的稍上方(图3-30a),然后把上面两底角由背后绕到腹前打结,下面两底角分别从大腿内侧向前拉,在腹股沟部与三角巾的底边做一假扣结上(图3-30b)。这种式样象开裆裤,便于伤员大小便,从背后看如图3-30c。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58.jpg[alt] 双臀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双臀三角巾包扎法)
14.膝(肘)关节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盖住膝关节,在膝(肘)窝处交叉后,两端返绕膝(肘)关节,在外侧打结(图3-31、32)。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60.jpg[alt] 膝(肘)关节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膝(肘)关节三角巾包扎法)
15.手部包扎法:将三角巾一折二,手放在中间,中指对准顶角,把顶角上翻盖住手背,然后两角在手背交叉,围绕腕关节在手背上打结(图3-33)。
[img]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062.jpg[alt] 手部三角巾包扎法[/alt][/img]
(手部三角巾包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