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

参考:鼻中隔偏曲 , 鼻出血

“鼻衄” 相关论述

俗称“流鼻血”。多由肺热上壅,或胃热熏蒸所致。也有因肝火偏旺或肺肾阴虚而引起的。因肺热致衄的,症见鼻燥、咳呛、痰少等。因胃热致衄的,症见鼻燥,烦渴引饮,口臭等。因肝火引起的,症见头痛眩晕目赤善怒等。肺肾阴虚虚火上升,血随火升而衄血,常兼见咳嗽盗汗、低烧、头昏、耳鸣等。

即鼻窍出血。引起鼻衄的原因颇多,但以实热症为多见。如风温外感,肺素有热,或胃经积热,或肝火上炎,均可引起鼻衄。此外也有阴虚火旺引起的。

论曰伤寒鼻衄者,由热气蕴盛,血溢妄行,盖心主血,肝则藏之,肺主气,鼻则通之,心肺为热邪所伤,则血随气行,所以从鼻出也。昔人谓阳盛则衄者,盖阳盛则热盛,热盛则宜衄,故伤寒太阳衄血乃解,谓是故也。至于病,则不宜衄,盖阴证自无热,安得而衄,故治伤寒鼻衄脉微者。黄芩芍药汤方
黄芩(去黑心三分) 芍药甘草(炙各半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犀角地黄汤方
犀角(如卒无以升麻代之) 牡丹皮(各一两) 生地黄(半斤) 芍药(三分)
上四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有热如狂者,加黄芩去黑心二两 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不用黄芩
伤寒衄血不止。茅花汤方
茅花(一把)
上一味,锉碎,以水三盏,煎浓汁一盏,分二服,无花以根代之。
伤寒热病鼻衄不止,或兼唾血黄连散
黄连(去伏龙肝淡竹茹(各三分) 黄芩(去黑心一两) 栀子甘草(炙各半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黄汗半合,乱发灰半钱匕,搅匀更煎一沸,食后温服
伤寒鼻衄不止。竹茹汤方
青竹茹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蒲黄伏龙肝(各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下藕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
伤寒鼻衄不止,头面俱热。犀角汤方
犀角(镑) 大青甘草(炙各三分) 升麻 鸡苏茎叶 小蓟(各一两) 黄芩(去黑心) 芍药(各一两半) 生干地黄(焙) 朴硝(各二两)
上一十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伤寒鼻衄不止,此是阳毒攻肺。阿胶汤方
阿胶(炙令燥) 黄芩(去黑心各一分) 葱白(五寸连) 豉(一百粒) 干艾叶(炒半两)
五味,细锉,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下生地黄一合,搅匀食后温服
伤寒鼻衄吐血,心中坚硬,遍身疼痛,四肢烦闷。刺蓟汤方
刺蓟麦门冬(去心) 生干地黄(焙各一两) 鸡苏赤茯苓(去黑心) 青竹茹(各半两)
上六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衄血不止。黄芩汤方
黄芩(去黑心) 栀子大黄(锉炒) 蒲黄荆芥穗(各半两)
五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伤寒鼻衄不止。金黄散
郁金甘草(炙各半两) 黄药子黄柏(去粗皮炙各一分)
上四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冷水调下,不拘时,以止为度。
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汤方
钩藤桑根白皮(锉) 马牙硝(各一两) 栀子甘草(炙各三分) 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一合,搅匀食后温服治伤寒鼻衄不止。竹茹汤方
青竹茹鸡子大一块) 生地黄(半两拍碎)
上二味,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伤寒肺热,衄血不止,羚羊角汤方
羚羊角(镑) 犀角(镑) 麦门冬(去心焙) 栀子紫菀(去苗土各三分) 牛黄(研) 玄参(各一分) 人参甘草(炙各半两)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
伤寒内热鼻衄,痰壅吐逆。前胡汤方
前胡(去芦头甘草(炙)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大腹皮(各三分) 赤茯苓(去黑心) 旋复花桔梗(焙各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伤寒鼻衄,去五脏热毒黄土汤方
灶中黄土当归(切炒) 甘草(炙) 芍药黄芩(去黑心) 芎 (各三分) 桂(去粗皮一分) 生干地黄(焙一两半) 青竹茹(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伤寒鼻衄不止。发灰散
乱发(一团如碗大烧成灰) 麝香(研半钱匕)
上二味,同研极细,每服一钱匕,新汲水调下,又取少许吹鼻中立瘥。
伤寒衄血,心胸烦满。四生饮方
生地黄汁(三合白药子(一分为末)
五味,和匀,于银石器中,微温过,食后分二服。
伤寒鼻衄不止,头痛壮热。升麻汤方
升麻 鸡苏茎叶 芍药(各一两) 青蒿犀角(镑各半两) 芒硝(三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下地黄汁一合,食后温服
伤寒鼻衄,及一二斗不止。苦药散
苦药(一两)
上一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食后新汲水调下。
伤寒鼻衄地黄饮
生地黄汁(二合) 蜜(二合
上二味,搅匀顿服。
治时疾壮热头痛鼻衄不止。生地黄饮
生地黄汁 生藕汁 生姜汁 生蜜(各二合
上四味,和匀,分作三服,每服微煎,食后临卧服。

论曰内经谓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盖脾土也,肝木也,土本畏木,今脾移热于肝,则是土气反盛,热往乘木,肝所藏者血,其神为魂,虚热胜之,故惊而衄也,从春至夏者为太阳衄,从秋至冬者为阳明衄,巢元方曰,寸口微芤者衄,寸脉微苦寒为衄,寸脉微弱,尺脉涩,发热,而弱为无血、必厥。其人微呕,夫厥当眩,不眩而反头痛,痛为实,下虚上实必衄,凡是之类,皆其脉也,孙思邈曰,鼻头白者亡血,设令微赤,非时者死,病患色白皆亡血也,凡时行衄不宜断之,如一二升以上恐多者,即以龙骨末吹之,凡是之类,皆其候也,以至九窍血俱出者,谓之大衄,胆移热于脑,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则衄血血汗者,谓之衄,治之各有方论。

论曰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盖木克土者也,脾土热气移于肝木,则神魂惊而血行不由其道,肺主气开窍于鼻,血随气上,今既妄行,故出于鼻窍而为衄也。
鼻衄伏龙肝汤方
伏龙肝细辛(去苗叶各半两) 芎 (一分) 桂(去粗皮) 白芷 干姜炮 芍药甘草(炙锉)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酒一盏,煎至七分,入生地黄一合,更煎一二沸,去滓温服,日三。
鼻衄蒲黄散
蒲黄柏子仁当归切焙 阿胶炙燥 棕榈烧存性乱发灰研各一钱
上六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生藕节自然汁调下,如肺损吐血,用地黄自然汁调下,肠风下血,用樗根皮煎汤调下,妇人带下,艾汤调下。
邪热上攻,鼻衄烦闷,比金丸方
郁金(雪水煮令透切曝干一两) 紫石英白石英白茯苓(去黑皮) 水银(各一分)黑铅(半分
上八味,除沙子外,捣研为末,用黄牛胆汁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煎甘草汤放冷磨下。
鼻衄睡黄散方
恶实(一两半) 雄黄(研) 马牙消(研) 甘草(生锉各半两) 牛黄(研一钱)
五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用猪胆汁与新汲水调下,相次便睡,微有汗出为效,如时气黄发舌胀咽喉肿,及热极者,如前法斟酌多少服。
鼻衄 鼻方
驼粪
上一味,不以多少,用新藏瓶一个,打开底,入粪在内,烧成灰,取出研细,用麝香少许研匀,随衄血鼻 之。
鼻衄防己散
防己(生用三两)
上一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新汲水调下,老人小儿酒调一钱匕,服更用热汤调少许,鼻中 气,佳。
鼻衄。乌沙散方
细烟香墨(二两)
上一味,为细散,每服一钱匕,腊茶清调下。
鼻衄地金汤
干地黄(焙) 生干藕节(各二两)
上二味,细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治肺壅鼻衄。玉尘散方
白面 箬叶灰(各三钱)
上二味,研令匀,分为二服,食后,井华水调下。
鼻衄。吹鼻方
百叶石榴花
上一味,捣罗为细末,每用少许,吹鼻中。
鼻衄札耳方
延胡索
上一味捣罗为末,用绵裹札耳内,左衄札右,右衄札左,左右俱衄,则两耳俱札。
鼻衄。贴鼻方
鹿角胶(不以多少)
上一味,以沸汤浸软,贴鼻坳上,更以酵面调令稀稠得处若左窍出血则涂右边右窍出血则涂左边。
鼻衄,贴背膏方
京三棱(大者一枚)
上一味,以湿纸裹,于慢火中煨熟。乘热椎碎、捣罗为细末。醋者面调糊,贴背第三椎
上。
鼻衄。克效汤方
甘草(炙锉) 桑耳(焙各三分) 枳壳(去瓤麸炒) 大黄(锉炒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 槐实(炒各一两半) 白芷苏叶百合 黄 (锉) 白前连翘槟榔(锉各一两) 姜黄(二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鼻衄
乱发灰(一钱) 人中白(半钱) 麝香(一字)
上三味,合研匀,吹少许入鼻中,立效又方:羊胫炭皮(拍碎炒令通赤一两) 伏龙肝(半两) 麝香(一钱)
上三味,细研如粉,每服二钱匕,冷水调下。或研小蓟汁调下亦得。
治肺积热极,衄血吐血。方
黄明胶末一钱 桑叶末二钱 伏龙肝末一钱半
上三味,研匀为散。糯米饮、调下二钱匕。
鼻衄。刺蓟汤方
大蓟根一两 相思子半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
治鼻衄血葱白汁
葱白
上以一握捣绞取汁,投酒少许,点三两滴入鼻瘥。

论曰小儿体本挟热,舍于经络血脉扬溢。则为鼻衄,盖血与气,循行经脉。通于腑脏,邪热乘血,血得热则妄行。随气上益,出于鼻者,为鼻衄血虚受热,散漫失度,出于七窍者,为大衄
治小儿中热积惊,及时疾后鼻衄玉屑散方
寒水石(研) 马牙硝(研各一分) 贝母(去心) 知母(各一分半) 荷叶(一两水煮七沸焙干)
五味,捣研为细散,每服半钱匕。蜜水调下,食后。
治小儿鼻衄地黄煎
生地黄汁 刺蓟汁(各二盏) 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麸炒黄研一两) 阿胶(炙令燥碾为末半两)
上四味,同入银器中,慢火熬为煎。每服一钱匕,新汲水化下,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猝热毒瓦斯攻脑,鼻中衄血不止。栀子散
栀子仁(一两一半生用一半微炒) 槐花(半两生用)
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半钱匕。加至一钱,熟水调下,日三,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阳毒烦躁吐血衄血,渐生赤斑绛雪丹方
丹砂(研半两) 焰硝(研一两)
上二味,各研令细,再同研。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沙糖水调化服,取下涎即安。
治小儿鼻衄不止。刺蓟散方
刺蓟(焙) 蒲黄(各半两) 乱发(烧灰一分)
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半钱匕。以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概述】鼻衄是指鼻出血,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如血液病、高热、炎症、代偿性月经过多,服抗凝剂过量及鼻中隔偏等。轻着点滴而出,重者血流如注,出血过多可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等表现。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少商
操作:用毫针直刺0.1~0.3寸。用泻法刺激。不留针。用于热邪亢盛所致的鼻衄
方法2:
选穴:鼻出血点。
操作:针沿第一、二掌骨横刺1.5寸~2寸。针感麻酸至拇、食指尖。
资料: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院介绍:鼻出血点治鼻衄效果较好。
方法3:
选穴:合谷
操作:取对侧合谷穴,先用拇指尖切患者虎口处,有酸麻感明显处,常规皮肤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行针20分钟。并用干棉球或干棉球上少醮肾上腺素塞鼻孔
(二)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少商商阳
操作:先从上臂内侧往少商商阳穴处推按,令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具点刺少商商阳穴约0.1寸左右,出针后立即在针孔两旁挤压,挤出3~4滴血。
(三)手针疗法
选穴:少商合谷
操作:少商用切法合谷捏法少商切压按切压少商法。切压10分钟。捏合谷,捏1分钟松半分钟。如外伤出血不止时,用两手拇食二指同时对捏昆仑太溪
资料:据《指针疗法》一书介绍,切压合谷、少商穴治鼻衄甚验。

赖佩瑜函询:“敝邑有孔某者,年二十许,自十四岁以来,得一鼻衄奇症,每逢月之上旬,七句钟时,其鼻血源源而来,投之截血诸药,终不能禁止其流,迨至次日,呼吸始通:衄血亦时来时止,三日后,其衄血自然而愈。测量其血,多至五磅有奇。察其病时病后,神识俱清,兼无别病。但此症自发生以宋,月累一月,毫无过期.诚世界最新发明之一大奇症也。所延医治,已阅百人.投诸药石,俱无效验。延至今春,邀余诊视,切其脉.大而且沉,察其面色,非象失血之人,兼无寒热烦咳,惟不得安眠。检前所服之方,不外泻心、地黄、柏艾等汤,均归无效。仆采择古今医书,研究斯症.皆系真阳不足之弊,故先拟服独参汤加附子五钱.连服数剂,至后月复作如前,再拟早服加减归脾汤,晚服黄土汤,至三阅月,衄复如是。其或药不对症欤?即或四五剂不能中病欤?究意是何理由,敢以质之高明家。”余答之曰:“《素问》谓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灵枢》谓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额中,下循鼻外,所生病者鼽衄。是衄病有厉胃者,胃为多气多血之乡,故宋多而无害。
虫证,必月初其头上向,安知此衄之来,非即胃中忧虫为患,大约病者体必壮实.嗜浓厚,多湿热,郁蒸生虫,攻动其赢余之血,激而上冲,其不得安卧,亦胃不和之故,经所谓“胃不和卧不安”也,观其积久,而面色如常。决非虚症,拟用生牛膝、姜炒竹茹刺猬皮山栀子川楝子法半夏芜荑琥珀等,稍加以大黄末、干漆末,逐月于病发时服之,或能渐减而愈。古本有胃蛊一症,用使君子五谷虫雷丸厚朴以杀虫,但不见其变病为衄耳。
窃谓天地之大,无奇不有,阴阳之对待,有时而胜负迭乘,故有五不女之奇形,即有五不男之异禀,安知此人非有生以来,虽具乾健之体,实赋坤顺之性者乎?月事之来,上应乎月,下应乎潮,月初月上钩而潮生,月望月正,圆而潮盛,月属象,潮为阴质。仲秋阴气最足,故月最明而潮最大,女亦类.月事应之,世既有不月之妇人,安必无有月之男子,犹世有无须之男子,间有有之妇人,倘询其阳道不举,可证我说之不尽无稽,但血与经,二而一者也,血以下行为顺,仍当用生牛膝大黄槐角等以导之,使从大肠出耳,从大肠出则不必复冶之矣,奇想也,而实由理想,姑附载之,以博诸公一粲。

证名。指鼻出血。《内经》对此有丰富的论述。《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但“鼻衄”之证名,则见于《千金要方》卷六。《证治准绳·杂病》:“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动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怒伤肝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所致者,属内所因。饮酒过多,啖炙煿辛热,或坠车马伤损致者,皆非内、非外因也。”鼻衄,食少体倦,而赤,神情恍惚者,宜茜草丸、伏龙肝汤施治;鼻衄量多者,宜茅花汤外治可用十散塞鼻,山栀炭吹鼻,白矾末吹鼻等法,又可用温水浸足法。阴虚衄血者,宜用大剂量生地煎服。此证可见于鼻病、高烧病证、血液病、风湿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多种传染病。参见衄、衄血条。


鼻为阳明之部,气血俱多之乡,冲任又附于阳明为经血之海,或邪盛于经遏热动血,或血虚于里阳旺迫血,皆能令人血出于鼻而谓之衄,衄久不止,天癸亦致涩少,且鼻为肺窍,火刑金者必兼咳嗽而渐甚。
脉法
浮洪者邪盛于经,涩数者血虚于脏,虚数乃血为热迫,软数是血不归经
●治法
邪盛于经者清之疏之,血虚于脏者滋之止之,血不归经补气摄血以引其归脏,血为热迫清热养血以吸其归经
●用药
主以举轻古拜散血热犀角地黄汤血虚四物汤血虚热上迫滋肝凉八味,经寒血上走白芍理阴煎,伤温黑膏法,分解伤寒建中汤加黄 。
●选方
加味举轻古拜散
鼻衄,脉浮数者。
荆芥(一两,炒黑) 生地(五两) 黄芩(一两) 当归(二两) 白芍(一两,炒) 丹皮(一两)茜草(二两) 枳壳(六钱,炒黑) 甘草(六钱)
制为散,茅根汤下三钱(古方荆芥一味炒即名举轻古拜散)。
风热伤于营分致蕴热内迫而血动于经,故衄血身热不解,天癸不调焉。黑荆疏风理血,生地壮水凉血黄芩清热止血白芍敛阴和血,当归血脉益营,丹皮平相火凉血,枳壳滞气以降下,茜草化滞血以止衄,生草泻火以缓其中也。为散以散之,茅根以凉之,俾风热外解,则经气清和而营血自固,鼻衄无不上,身热无不解,何天癸不渐调哉。风动迫血,一味黑荆亦可止。
八味丸
相火红脉虚尺旺者。
生地(五两) 萸肉(一两半) 泽泻(一两) 丹皮(一两半) 茯苓(一两半) 山药(三两,炒)黄柏(一两半,盐水炒) 知母(一两半,盐水炒)
制为末蜜丸,茅花汤下三五钱。
肾水不足相火上炎而血不能藏,故鼻衄淋漓,经血渐少将成损疾焉,生地壮水滋阴萸肉涩精秘气,黄柏清湿热以坚肾脏,知母清燥火以益肾水茯苓肺气山药脾阴丹皮平相火以凉血热泽泻膀胱以降浊阴,蜜丸以润燥,金茅花汤以止衄血也,使肾水充足则相火退藏而阴血宁静,何有鼻衄淋漓经血渐少之患乎。
理阴煎
阳虚血走,脉细数者。
熟地(五钱) 当归(三钱,醋炒) 炮姜(五分,盐水炒) 肉桂(五分,盐水炒)
水煎去渣温服
阳虚之人脉络空虚而荣血散溢,故血得上出于鼻,天癸不能下行焉。熟地补阴以吸经血之上溢,当归养血以归营血之乱行,肉桂盐水炒以统摄其血,炮姜盐水炒以止涩其血也。水煎温服,使血暖阳回,则阳能统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无不渐来矣。


答曰∶阳明者,经脉之海,起于鼻,交额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产后气消血散,荣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却还不得,故令口鼻黑起及变鼻衄。此缘产后虚热,变生此疾,其疾不可治,名曰∶胃绝肺败。遇有此疾,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系两中指上节,即止,无药可疗,亦压禳之一端也。
又十八论曰∶产后口鼻黑气起者,何。
答曰∶产后败血脏腑即满,冲于头目,却还不得,口干舌焦,鼻衄黑气,是产后热变作此候,不可治也,名曰∶败肺。

茅花,无即以根代。每服一大把,锉,水两碗,煎浓汁一碗,分二服。
沈存中云,林次中御史在楚州,尝访一故人,久之不出,或问之,云∶子妇衄血垂尽,方救视未及延客。坐中一客云∶适有药,急令掇茅花一大把,煎浓汁一碗,带囊中取小红丸二粒,令茅花汤吞下,一服即瘥,而不言其方。后有人闻之曰∶此只是茅花之功耳。试复问之,其人大笑曰∶诚如此,红丸乃含香朱砂丸,恐不信茅花之功,以此为记耳。存中在 延时,一将官卒病衄甚困,以此疗之即瘥。又徐德占教衄者,急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三壮立定。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常人以线勒颈后尚可止衄,此灸决效无疑。

杂症鼻衄,迫于肺经浮游之火,而疫乃阳明郁热上冲于脑。鼻通于脑,热血上溢,故从鼻出如泉。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活人》云∶衄后脉浮者,宜麻黄汤。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麻黄汤,宜黄芩芍药汤。)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不大便头痛有热,若小便赤者,承气汤也。若小便清而衄者,桂枝汤也。(论见发汗。)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无汗而衄者,愈也。(论见发热。)
太阳病,以火劫发汗,血气流溢,失其常度,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论见头汗。)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出,或从中出者,难治。(论见欲寐。)动气发汗,则衄而渴,饮水就吐。(论见动气。)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阳明胃实口燥,但欲漱水不咽者,必衄也。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瞬,不得眠。(衄忌发汗者,为无脉。若浮紧身疼发热恶寒之症,宜发之。)


〔海〕仲景言衄不可发汗者,盖为脉微也。若浮紧者,麻黄汤;浮缓者,桂枝汤;脉已微,二药不可用,犀角地黄汤主之。(仲景云∶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直视不能瞬,不得眠。又云∶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此二说,皆为脉微不可汗也。若脉浮紧及得缓者,皆当发之是也。)

〔《活》〕伤寒衄血,脉已微者,黄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主之。
犀角地黄汤伤寒应发汗而不发汗,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此方主消化瘀血
芍药(一两) 生地(一两半) 牡丹皮(二钱半) 犀角(二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取一盏。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一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不用黄芩
茅花汤鼻衄不止。
用茅花尖一把,以水三盏,浓煎汁一盏,分二服,即瘥。无花以根代之。
若衄而渴者,心烦,饮则吐水,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汤

〔《本》〕治伤寒衄血滑石丸
滑石末不以多少,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立止。用药末一钱,饭少许,同嚼下,亦得。老幼皆可服。汤晦叔云∶鼻衄者,当汗不汗所致。其血青黑时,不以多少,乃止,宜服温和药以调其卫。才见鲜血,急以此药治之。


〔汤〕地黄汤 治荣中热,及肺壅,鼻血生疮,一切丹毒
生地 赤芍药当归川芎(各等分
上 咀,水煎去渣,量大小加减服。如鼻衄,临熟入生蒲黄少许。生疮,加黄 等分丹毒,加防风等分。同煎,累验。
春冬衄者,用生地黄研取汁,加生蒲黄少许,砂糖井花水浸,服之愈。秋夏衄者,用车前草一握。洗净,同生姜一处研取汁,入生蜜一匙,先拌渣塞鼻,次用新汲水和蜜,并车前草生姜汁饮之,即愈。
又方 生萝卜取根捣自然汁,仰头滴入鼻管中,即止。次以新汲水和蜜、萝卜汁饮之,良。

石榴花瓣可以塞,萝卜藕汁可以滴。
龙骨可以吹,水煎茅花可以吃。
墙头苔藓可以塞,车前草汁可以滴。
火烧莲房可以吹,水调锅煤可以吃。
一方∶龙骨为细末,吹入鼻中少许即止。凡九窍出血,用此皆能止之。

鼻气能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故从鼻而出,名为鼻衄。若因风寒暑湿,流传经络,涌泄清道而致者,皆外所因,怒伤肝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而致者,皆内所因,饮酒过多炙爆辛热,或坠车损扑而致者,皆不内外因也。《原病式》曰∶衄者。阳热怫郁于足阳明经。丹溪曰∶衄血出于肺,言肺者,以窍言也。言阳明者,以血海言也。又有洗面而衄,日以为常,犹风行水动,面热而阳明之火上升,血亦随之也。若产后口鼻有黑气及鼻衄者,名胃绝,此症多不可治。遇有此者,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即止。衄不止而头汗者,死。
凡血从齿缝中,或齿根出者,谓之齿衄。有风壅,有肾虚,风壅者,消风散外,以祛风擦牙散肾虚者,以肾主骨齿者骨之余,虚火上炎,服凉药而愈甚者,此属肾经下虚上盛,宜盐汤下安肾丸,仍用青盐香附黑色为末,擦之。然少阴气多血少,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亦隐隐而痛,多欲者犯之,亦有胃热而牙断出血者,阳明气血俱多,火旺则血如潮涌,善饮者多犯此,宜清其热,清胃散主之。
有毛窍中出血者,名曰肌衄。因阳气怫郁于内,不能敷扬于外,致阴血上乘阳分,留淫腠理,日久阳气开发,则阴血不能归经,故血从毛窍出也。宜开郁清气凉血之剂,如相火内动,而乘分以致热血沸腾者,宜滋阴降火之剂,前人主乎肺热,以肺主皮毛也。用男胎发烧灰扑之,有因大喜伤心,喜则气散,血随气而溢于表者,宜凉心以敛之。
胸前有一孔,常出血水,名曰心漏,用嫩鹿茸去毛,酥炙,附子,炮,去皮、脐,盐花共末,枣肉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兼治肾虚腰痛如神。
舌衄者,舌上无故出血如线不止,或如管孔者是也。宜香薷汁一升,日三服,外以槐花炒末,干掺之。耳中出血,少阴火动也。龙骨烧灰,吹入即止。
血分三部,药有轻重犀角地黄汤,治上血,如吐衄之类;桃仁承气汤,治中血,如血蓄中焦下痢脓血之类;抵当汤丸,治下血,如蓄血如狂之类,此治有余血症之大概也。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鼻衄候∶伤寒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得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也。其鼻衄是热搏于气,而乘于血也。肺候身之皮毛主气开窍于鼻。伤寒先客皮肤,搏于气而成热。热乘于血,血得热则流散,发从鼻出者,为鼻衄也。凡候热病知应衄者,其人壮热,频发汗,汗不出或未及发汗,而鼻燥喘息,鼻气鸣,即衄。凡衄,小儿止半升数合,则热因之得歇。若一升二升者死。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鼻衄者,何也?伤寒太阳证,衄血者乃解,盖阳气重故也。仲景所谓阳盛则衄。若脉浮紧,无汗,服麻黄汤。不中病,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小衄而脉尚浮紧者,宜再与麻黄汤也。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麻黄汤也。苦脉浮自汗,服桂枝汤不中病,桂枝证尚在,必头疼甚而致衄。小衄而脉尚浮者,宜再与桂枝也。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桂枝汤也。大抵伤寒衄血不可发汗者,为脉微故也(治法∶衄家不可发汗,汗出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瞬,不得眠。然而无汗而衄,脉尚浮紧者,再与麻黄汤。有汗而衄,脉尚浮缓者,再与桂枝汤。)脉已微者,黄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衄血不止者,茅花汤。若衄而渴,心烦,饮水则吐水,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汤。又问∶阴证衄血者乎?阴证自无热何缘有衄。若少阴病但厥无汗,强发之必动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是谓下厥上竭,为难治。
《婴童宝鉴》小儿伤寒鼻衄歌∶
结热血兮血流散,从鼻出兮人可惊。皆因汗兮不得汗,鼻干燥兮先有声。
千金》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十八铢) 石膏寒水石甘草(炙。各半两) 桂心(八铢)
五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圣惠》治小儿伤寒鼻衄烦热头痛竹茹散
苦竹茹甘草(炙微赤,锉) 黄芩(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 伏龙肝石膏(各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壮热鼻衄不止方。
干地黄(二两)
上细锉,于银器中,以酒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分温三服。
圣惠》又方
生葛根(汁)
上用一小盏,分二服,即止。
圣惠》治小儿伤寒鼻衄,已经数日不止方。
生地黄(汁) 白蜜(各一小盏) 蒲黄(一两)
上件药相和,微暖过。每服半小盏,量儿大小分减频服。
圣惠》治小儿伤寒鼻衄,经日发歇不止方。
蒲黄(一两) 石榴花(末,半两)
上件药,相和令匀。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半钱,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鼻衄,经数日不止方。
上取乱发烧灰细研,频频吹少许于鼻中良。
张涣立应散伤寒血热妄行,鼻衄不止。
石榴花(取末,焙干) 干葛根(为末) 蒲黄(研。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取生地黄汁调下并服。
活人书》仲景麻黄汤,方见伤寒发喘门中。
活人书》仲景桂枝汤,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黄芩芍药汤
黄芩(三两) 芍药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犀角地黄汤
犀角屑(如无,以升麻代之) 牡丹(去心。各一两) 芍药(三分) 生地黄(半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煮取一盏。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不用黄芩
活人书茅花汤
茅花一大把,水三盏,煎浓汁一盏,分二服即瘥。无花以根代之。
活人书》仲景五苓散,方见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竹叶石膏汤
淡竹叶(半把) 石膏(四两,杵碎) 半夏(二分半) 人参甘草(各半两) 麦门冬(一两半)
呕者加生姜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粳米百余粒,煮取八分,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张涣鸡峰方》 治伤寒时气衄血不止。
好松烟墨
上为细末,鸡子清和如桐子大。每服十粒,白汤下,不以时。
又方
萝卜捣取汁。
上每服半盏,入盐少许,搅匀频服之,不以时。

《巢氏病源》小儿鼻衄候∶小儿经脉血气有热,喜令鼻衄。夫血之随气,循行经脉,通游腑脏。若冷热调和,行必根据其常度,无有壅滞,亦不流溢也。血性得寒,即凝涩结聚,得热即流散妄行。小儿热盛者,热乘于血,血随气发溢于鼻者,谓之鼻衄。凡人血虚受热,即血失其常度,发溢漫行,乃至发于七窍,谓之大衄也。
千金翼》∶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即衄。
《婴童宝鉴》∶小儿心热肺气贯血,随热入肺经,为鼻衄
《惠济》论小儿鼻衄候歌∶
欲衄之候脉弦洪,鼻中干燥响如风。气冲积血停留肺,脏腑烦冤邪脉攻。数合出红犹可治,更加升斗命终。明师若欲知调治,凉血清胸始有功。(清胸,清肺也。)
《葛氏肘后》疗人少小亟鼻衄,小劳辄出方。
上用桑耳无多少,熬令焦,捣下筛。每衄发,辄以杏仁大塞鼻数度,即可断。《外台》法烧用为丸,以内亦得。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鼻中出血方。
葵花一字急吹之,白矾水浴更相宜。此是鼻风不消药,莫教虚惧奶头儿。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鼻衄不止方。
上以马矢绵裹塞鼻孔中。
外台》∶《古今录验》又方
上烧发灰为末,吹鼻孔中亦佳。《本草》、《圣惠》、《婴孺》法同,甚妙。
外台》∶《古今录验》又方
上单服白马屎汁三合,甚良。
外台》∶深师治少小衄血方。
桂心(十八铢) 乱发(洗,烧灰) 干姜(各六铢)
上三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再。
圣惠》治小儿鼻衄唾血升麻散方
升麻(半两) 羚羊角(屑) 甘草(炙微赤,锉) 黄芩赤芍药(以上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淡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鼻衄不止,生地黄煎
生地黄刺蓟(各取汁半斤) 蜜(一合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 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为末)
上件药,都入银锅中,以慢火熬为膏,不计时候,用新汲水调下一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刺蓟蒲黄(各半两) 乱发(灰,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半钱,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鼻衄不止方。
乱发(灰,半两) 伏龙肝(一两)
上件药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刺蓟汁(二合地黄汁一合生姜汁(少许)
上调和令匀。徐徐服半合,仍将滓塞鼻中,即瘥。
圣惠》又方
上炒桑耳,令焦熟,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冷水调下半钱,亦吹少许于鼻中。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谭氏殊圣》方∶小儿鼻衄数还啼,颜色青黄渐改移,忽尔发时饶莽躁,连忙走起索东西。只缘积热三焦壅,凝水川消贝母知,更取荷衣煎五合,蜜调顿服定无凝。
凝波散
寒水石贝母知母(为末。各一分半) 马牙硝(细研,川硝亦得。各一分) 荷叶(一两,以水一升煮五七沸,滤干,焙)
上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
茅先生治小儿鼻血出方。
山栀仁(半两,半生,半炒) 陈槐花(一分)
上同为末,用熟水调下半钱。《圣惠方》同,只槐花微炒,栀子不炒。
张涣抵圣散 治不以疾病鼻衄不止方。
盆硝(研) 乱头发(烧灰,研) 红蓝花(取末。各一分)
上同研匀细。以绵缠, 药塞鼻中。
张涣槐花散衄血方。
槐花(一两,炒) 蒲黄(半两) 川面姜(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新水调下。
张锐鸡峰》方治衄血
上每用石榴花末一字许,搐鼻内。
张锐鸡峰》又方
上每用龙骨末少许,吹鼻中。
惠眼观证调英散衄血不止方。
血余(父母者上者一团,用绿竹笋壳一片,裹烧过)
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新汲井花水下。
《吉氏家传》黄药散 治小儿鼻衄不止方。
黄药一味,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井水调下。

岐天师曰∶火气郁勃于上焦,不能分散,故上冲而为吐血衄血也。七孔流血者,乃肾虚热也。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骨碎补治之。(《秘录》)
冯鲁瞻曰∶鼻衄者,或心或肺或胃蕴热过极,迫血妄行,上干清道而衄也。鼻气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故从鼻而出,名曰鼻衄。若因风寒暑湿,流传经络,涌泄清道而致者,皆外所因;怒伤肝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而致者,皆内所因;饮食过多,炙 辛热,或坠车损扑而致者,皆不内外因也。《原病式》曰∶衄者,阳热怫郁于足阳明经。丹溪曰∶衄血出于肺,言肺者,以窍言也。言阳明者,以血海言也。又有洗面而衄,日以为常,犹风行水动,面热而阳明之火上升,血亦随之也。(《锦囊》)
又曰∶若产后口鼻有黑气及鼻衄者,名胃绝。此证多不可治。遇有此者,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即止。如衄不止,而头汗者死。
陈实功曰∶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逼血妄行,上从鼻窍而出也。用紫土散敷囟顶上,内服羚羊清肺汤自止。(《正宗》)
东医宝鉴》云∶产后气血散乱,入于诸经,不得还元,故口鼻黑色起,及传变鼻衄,名曰胃绝肺败。此证不可治,宜用犀角地黄汤救之,或急用荆芥散
胡景周曰∶上下失血过多,气息几微,心慌神困,脉细如丝,或恶寒发热,作渴烦躁,急用人参一两,大枣十枚去核,水煎服。盖血生于气,故血脱补气,阳生阴长之义也。
一女子因往后一跌,鼻血长流,止后一有所感,其血即出,诸医不效。后一医以水和白面,包大附子一个在内,火煨熟,去附子,只用面烧存性,为末,每用二钱,白汤和服。用此永不再发。
伤寒论》曰∶衄家不可发汗。
张景岳曰∶杂病衄血,责热在里;伤寒衄血,责热在表。
又曰∶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盖阳明之脉络于口鼻,今其漱水不欲咽者,以热在经,而里无热,故当鼻衄也。
又曰∶有动阴血者,又非衄血之谓。论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故或从口鼻或从出者,是名下厥上竭,此阴血也,乃为危证。
澄曰∶书以产后口鼻黑气及见鼻衄,为不可治者,何也?盖五脏之华,皆上注于面,凡色红赤者,阳热之生气也;青黑者,阴寒之绝气也。况口鼻为阳明多血多气之部,而见阴寒惨杀之气,则胃中阳和之气衰败,可知矣。复至鼻衄,则阳亡阴走也。胃绝肺败,阴阳两亡,故不可治。及产后舌紫黑者,为血先死,不治。盖心主血,少阴气绝,则血不上荫耳。

神方(岐天师)
生地 当归川芎玄参黄芩 三七根 荆芥穗(炒) 甘草 水煎服。
茜根散(《锦囊》) 治衄血不止。
阿胶蛤粉炒) 茜草根黄芩侧柏叶 生地(各一两) 炙甘草(五钱) 水煎服。
二神汤(《保命集》) 耳鼻出血
生地 麦门冬(各一两) 水煎服。
鼻衄不止。
生地 当归(酒洗,各三钱) 白芍(酒炒,二钱) 辛夷(五分) 木通(六分) 茅花荆芥穗(酒炒黑,炒存性,各一钱)
水煎服,服后即卧,立止。
水灰散 山栀仁、香白芷等分,研细,吹少许于鼻中,立止。
又方 大蒜捣泥随左右贴足心
又方 左鼻衄以线扎左手中指。右如之。两鼻衄者双手俱扎。
又方 千瓣红石榴花,晒干,研极细,用少许吹鼻中,即止。
又方 血竭蒲黄(各等分)研极细,用竹管吹鼻内,即止。
又方 人乳 童便 好酒(各等分)碗盛重汤煮,热饮。
又方 小儿胎发烧灰吹鼻内。
又方 胎发烧灰存性为末,用水调涂眉心,其血立止。急忙去药,略迟则鼻塞矣。
又方 人中白 发灰(各一钱) 麝香(一分)共为末,吹鼻中少许。
又方 乱溺器内人中白,新瓦上焙干,以温汤调服钱许。
又方 将患人顶发分开,于百会穴上以新汲水滴之,立止。
又方 驴粪(焙干) 发灰(各等分) 研匀吹鼻。
又方 五倍子为末吹鼻。
又方 屏风上旧纸烧灰,酒调一钱服。
又方 茅花塞鼻中,仍以茅花煎浓汁饮。大能止血
又方 青苔囟门上顶之立止。永不再发。
又方 马蔺头(即本草马蔺草,走肺经)揉熟,塞鼻孔即止。

曹氏云。鼻乃肺之窍。皮毛腠理。乃肺所主。因风邪客于肺。而鼻塞不利者。内服消风散。外用葱白七茎。入腻粉少许。擂摊帛上。掌中护温贴囟门。小儿鼻衄。多因惊仆气散。血无所羁而随气上脱。先用小乌沉汤。次用止衄散。或异功散柴胡山栀。久不愈。用麦冬、黄 、当归、生地、人参五味煎服。若衄久血脱。但出淡红水。或带黄黑色者难已。

茅花汤(《活人》)
茅花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止衄散(《得效》)
黄 (六钱) 赤茯苓白芍药川当归生地黄阿胶(各三钱)
上为细末,食后黄 汤调服二钱。
理中汤(见霍乱。) 小建中汤(见伤劳倦。)
三黄补血汤(东垣)
熟地黄(二钱) 生地黄(三钱) 当归柴胡(各一钱半) 白芍药(五钱) 川芎(二钱) 牡丹皮升麻 黄 (各一钱,补之,治血溢者上竭)
上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五沸,去渣温服,食前。
两手脉芤,两头则有,中间全无而虚曰芤。血至胸中,或衄血吐血犀角地黄汤主之。
犀角地黄汤(《活人》) 易老云∶此药为最胜。
犀角(如无以升麻代之) 芍药生地黄牡丹皮上 咀,水煎服。
热多者,加黄芩。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无热也,不用黄芩升麻犀角性味主治不同,以升麻代之,以是知引入阳也,治疹太盛。如元虚人,以黄芩芍药汤主之。
黄芩芍药汤,用黄芩芍药甘草。一方,加生姜、黄 ,治虚家不能饮食,衄血吐血。)
芎附饮(《三因》)
川芎(二两) 香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茶汤调服
一字散(《济生》)
雄黄细辛(各半两) 川乌尖(生,五个)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姜汁、茶芽煎汤,不拘时调服。
四物汤(见虚劳。) 养正丹(见气。) 八味丸(见虚劳。) 肾着汤(见伤湿。) 五苓散(见消瘅。)
金沸草散(见嗽。)
芍药汤(东垣) 治鼻衄血,面多黄,眼涩多眵,手麻木
黄 (一两) 甘草(炙,二两) 升麻(一两) 葛根羌活(各半两) 白芍药(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六脉细弦而涩,按之空虚,其色必白而夭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以辛温补血养血,以甘温滑润之剂佐之即愈,此脱血精气之证也。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脉也。此因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泻火与气,以坠浮气,以辛温微苦峻补其血,再用三黄补血汤
茯苓补心汤(《三因》)
木香(五分) 紫苏叶干葛半夏前胡(去苗) 茯苓(去皮。各七分) 枳壳(去穣,麸炒)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五分) 生地黄白芍药川芎当归(各一钱)
姜五片,枣一枚,水二盅,煎一盅,食远温服
生料鸡苏散(《玄珠》) 治鼻衄血者,初出多不能止,用黄丹吹入鼻中,乃肺金相火所制然也。
苏叶 黄 (去芦) 生地黄阿胶白茅根(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桔梗蒲黄(炒)贝母(去心) 甘草(炙。各五钱)
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服。
苏合香丸(见中风。)
小乌沉汤(《和剂》) 调中快气,治心腹刺痛。
乌药(去心,十两) 甘草(炒,一两) 香附子(沙盆内淅去毛皮,焙干,二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沸汤点服。
黑神散(《和剂》)
黑豆(炒,半升,去皮) 干熟地黄(酒浸) 当归(去芦,酒制)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炙)芍药蒲黄(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半盏,童子小便半盏,不拘时,煎调服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 十全大补汤(见虚损。)
地黄散(《元戎》) 治衄血往来,久不愈。
生地黄熟地黄地骨皮枸杞子上等分,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汤调下,无时。

〔大〕夫妇人鼻衄者,由伤动血气所致也。凡血气调和则循环表里经络,涩则不散。
若劳伤损动,因而生热,气逆流溢,入于鼻者则成鼻衄也。只有产后见衄者不可治。凡鼻衄虽多因热而得,此疾亦有因怒气而得之者。曾治赵恭人鼻衄不止,诸治不瘥,召予治之,先用苏合香丸四粒,次用五苓散浓煎白茅花汤,调服即止,次用芎归汤调理。又有一富室男子鼻血不止,六脉洪数。究竟云∶服丹药太过。遂用黄连黄芩大黄为末,水煎服之愈。(调服亦可。)
〔薛〕前证若热郁于胃经,用犀角地黄汤。若伏暑于内,用黄连香薷饮。若大怒血蓄于上,用小柴胡汤。若脾损不能摄血归源,用归脾汤。大凡杂证见血,多因分郁热,或内有所伤,皆属五志所动。经曰∶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胜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仍与后证同用。一妇人经素不调,因怒衄血。此肝火炽盛,用加味小柴胡热入血室。)加红花,二剂血止。又用加味逍遥散、(结核。)八珍汤(即八物汤杂病虚劳。)兼服三十余剂,经行如期。一妇人郁结而患前证,用加味归脾汤,(即归脾加山栀丹皮。)其血渐止,饮食渐进,用加味逍遥散,元气渐复,寒热渐止。后因怒仍衄,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伤寒太阳。)加芎、归、丹皮而愈。一妇人因劳衄血,服凉血之剂,更致便血。或以血下为顺,仍用治血。余曰∶此因脾气下陷而血从之,当升补脾气,庶使血归其经。不信,果血益甚。余朝用补中益气,(杂病劳倦。)夕用加味归脾而愈。此证用寒凉止血,不补脾肺而死者,多矣。
刺蓟散 治妇人鼻衄,血流不止。
刺蓟(二两) 桑耳乱发艾叶(各一两,炒) 生地黄(二两) 蒲黄(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无时。
伏龙肝散 治男子妇人五脏结热,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龙肝生地黄(各一斤) 竹茹(一升) 芍药黄芩当归川芎 桂心 甘草(各二两)
上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竹茹减三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千金方》无桂心。
《百问》有茅花汤,以白茅花浓煎饮之,立止。
一方 捣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饮之止。
又方 取生葱心塞鼻中即定。若因刺着并刀斧所伤,血不止者,并用之,立定。
又方 取釜底墨细研,入鼻中。
又方 取乱发灰细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 取龙骨为末,吹入鼻中立止。
四物汤加侧柏、生地黄,治虚热吐血甚效。若脾经血虚,用四君加芎、归。若脾经气郁归脾汤。若肝肾亏损,六味丸。若气血俱虚,十全大补汤
犀角地黄汤热郁不解,泛行经络,或流肠胃,随气涌泄,以致衄血吐血,或为便血,并皆治之。若实热炽甚,加炒黄芩。若去血过多,或脾肺之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者,急用四君子汤。怀抱郁结者,用归脾汤
枇杷叶散 治暑毒攻心,衄血呕血,或吐泻作渴。黄连香薷饮亦可。

〔郭〕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者何?答曰∶阳明者,经脉之海,起于鼻,交 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产后气虚血散,荣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却还不得,故令口鼻气起及变鼻衄,此缘产后虚热,变生此证,胃绝肺败,不可治。
经验方》云∶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扎中指节上即止。无药可治,亦禳厌之一端也。
〔薛〕胃脉侠口绕承浆,盖鼻准脾土鼻孔肺金。诚胃虚肺损,气脱血死之证,急用二味参苏饮加附子五钱,亦有得生者。
〔汪〕一妇产后,血逆上行,鼻衄口干,心躁舌黑,盖因瘀血上升,遂用益母丸二丸,童便化下,鼻衄渐止,下血渐通。

三因方》云∶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传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怒伤肝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而致者,属内所因。饮酒过多,啖炙爆辛热,或坠堕车马伤损致者,皆非内非外因也。鼻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所以从鼻而出。宜茅花汤止衄散,时进折二泔,仍令其以麻油滴入鼻,或以莱菔汁滴入亦可。茅花白芍药对半尤稳。糯米炒微黄为末,新水下二钱。乱发烧灰存性,细研,水服方寸匕,并吹鼻中。萱草根捣汁,每一盏入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竹蛀屑,水饮调。百药煎,半烧半生,水酒调服白芨末,新汲水调下神效。治鼻衄久不止,或素有热而暴作者,诸药不效,神法以大白纸一张,作十数揲,于冷水内浸湿,置顶中,以热熨斗熨之,至一重或二重纸干立止。又方,用线扎中指中节,如左鼻孔出血扎左指,右鼻孔出血扎右指,两鼻孔齐出,则左右俱扎之。血衄不愈,以三棱针气街穴出血,更用五味子十粒,麦门冬当归、黄 、生地、人参各一钱,水煎,空心热服六脉细弦而涩,按之空虚,其色必白而夭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以辛温补血养血,以甘温、甘热滑润之剂佐之即愈,理中汤小建中汤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脉也,此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大泻其气以坠气浮,以甘辛温微苦,峻补其血,三黄补血汤实热衄血,先服朱砂蛤粉,次服木香黄连大便结者下之,用大黄芒硝甘草、生地。溏 者,栀子黄芩黄连犀角地黄汤,可选用之。有头风自衄,头风才发则衄不止,宜芎附饮,间进一字散
下虚上盛而衄,不宜过用凉剂,宜四物汤加参、 、麦门、五味,磨沉香养正丹八味地黄丸伤湿而衄,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伏暑而衄,茅花汤五苓散
上膈极热而衄,金沸草散麻黄半夏、加茅花如荆芥数,或用黄芩芍药汤加茅花一撮。虚者茯苓补心汤生料鸡苏散。饮酒过多而衄,茅花汤加干葛、鸡矩子,或理中汤干姜,用干葛加茅花。 而衄不止,苏合香丸一丸,或以小乌沉汤一钱,白汤调下。或煎浓紫苏汤,独调小乌沉汤,或添入黑神散一钱,盐汤调下亦得。仍蓦然以水 其面,使惊则血止。非特 而衄,凡五窍出血皆治。曾病衄,后血因旧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日以为常,此即水不通借路之意,并宜止衄散茅花煎汤调下。或四物汤加石菖蒲阿胶蒲黄各半钱,煎熟,调火 石膏末一匙头许,兼进养正丹。前诸证服药不效,大衄不止者,养正丹多服,仍佐以苏子降气汤,使血随气下。衄后头晕四物汤十全大补汤。有先因衄血,衄止而变生诸证,或寒热间作,或喘急无寐,病状不一,渐成劳惫,当于虚损诸证详之。

衄行清道,经藏之血也,多由督脉而上出。经藏之气通于鼻,故其血之溢者,亦出于鼻。张景岳曰凡鼻衄,必自山根以上,睛明之次而来。而睛明一穴,乃小肠膀胱、胃、跷、阳跷五经之会,皆能为衄。又冲脉为十二经之血海,其上俞出膀胱经大杼,下俞出胃经之气街膀胱、胃二经血至,则冲脉之血亦至,而十二经之血无不至矣。所以血衄之微者,不过一经之近,甚者通身之血尽出。旧谓衄出于肺,岂其然哉?《准绳》云鼻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所以从鼻而出,宜茅花汤止衄散。嵩 云∶不甚者,以水纸搭鼻衡,或以凉水拊项后即止。甚者犀角地黄汤,对症之药。又黄芩白芨各二两,水丸,治久衄,神效。(犀角下入肾,由肾脉上通鼻脑故也。
胃衄者亦可用,以胃脉亦上入鼻也。故火郁阳明致衄者,无犀角升麻代之,以升麻阳明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