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证

参考:姜片虫病 , 华支睾吸虫病

“虫证” 相关论述

虫证尤以肠道寄生虫病为小儿常见病症。一般常包括蛔虫、蛲虫、钩虫等,病因主要是小儿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不洗手,吸吮指头或进食不洁食品,致使虫卵进入肠内生长繁殖,消耗营养,分泌毒素,危害健康。要教育小儿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强粪便管理,减少污染。
蛔虫 轻者可无症状,或时有绕脐疼痛,饮食不振,日渐消瘦。重者面黄形瘦,脐腹疼痛,时作时止,精神萎靡,睡眠不佳,嗜食异物,大便时下蛔虫等。治以安蛔驱虫,调理脾胃。
(一)
处方:苦楝根皮12克,使君子10克,槟榔6克,乌梅6克。
用法:将上述4味加适量水煎煮,沥去残渣后饮服,每日2次,早晚服,连服3日。
(二)
处方;鹅不食草6克,葱汁2克,百部6克,槟榔6克。
用法:将上述4味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后饮服,每日2次。
(三)
处方:山椒子5克,海人草10克。
用法:将山椒子、海人草加适量水煎煮,至剩一半量,沥去残渣,空腹趁热服下。
(四)
处方:葱白适量。
用法:将葱白一把洗净切碎,捣烂绞汁,调入生麻油或菜油1~2匙,空腹服下,每日2次,连服3日即可。
(五)
处方:薏米根15克,棕榈根15克。
用法:将薏米根、棕榈根加适量水煎煮,去渣,早起空腹时1次服下,每天1次,连服3天。
(六)
处方:使君子9克,槟榔9克,乌梅9克,苦楝根皮15克。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2~3天为1疗程。
(七)
处方:米醋200~300毫升。
用法:将米醋置锅内文火炖热,尽意饮服。症无改善者可于半小时后重复再饮1剂。
(八)
处方:乌梅15枚,槟榔15克。
用法:将上药共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慢火煎煮1~2小时,熬取浓汁100毫升左右,去渣备用。每日1~2剂,每剂1次饮完,连服至效。7岁以上小儿稍增。
(九)
处方:使君子8粒,乌梅3克,川椒3克。
用法:将使君子研成细粉,另取乌梅川椒加适量水煎煮取汁、沥渣后送服,每天2~3次。
九、十两方适用于胆道蛔虫
(十)
处方:乌梅6枚,川椒5克,川楝根皮25克。
用法:将乌梅川椒、川楝根皮加适量水煎煮,沥去残渣,分2次饮服。
蛲虫证 轻者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肛门瘙痒,睡眠不安。重者,虫积日久,小儿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奇痒,精神烦燥,夜寐不安,形瘦面黄,恶心腹痛,尿频遗尿。治当杀虫止痒,内服配合外治
(一)
处方:南瓜子200克,鲜石榴皮150克,槟榔100克,白糖300克。
用法:将南瓜子石榴皮槟榔共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煎煮1~2小时,熬取浓液300毫升左右,滤去渣滓,加入白糖炼成糖浆,取出候凉,瓶装备用。1~3岁小儿每次15毫升,4~7岁每次20毫升,8岁以上每次25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连服3~5天为1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
(二)
处方:大蒜头3~5瓣,白糖15克。
用法:将蒜瓣剥去薄皮,与白糖共捣烂,冲入沸开水少许,盖焗片刻,凉后可用。每日1次,连渣带汁1次服完,连服5~7天。
(三)
处方:使君子百部各适量。
用法:使君子百部分别研成细粉,等量混合均匀,每次服3克,空腹服用。
(四)
处方:槟榔15克,黄芪20克,大枣10枚。
用法:将上药置锅内,加清水适量,熬浓,去渣取汁。每日1剂,空腹1次饮完,15日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2岁以下小儿酌减。
(五)
处方:苦楝子1~2粒。
用法:苦楝子用热水泡软,剥去外皮,塞入肛门1~2粒,次晨用力便出,连用2~3次。
(六)
处方:马齿苋30克,白头翁20克,番泻叶6克,石榴皮3克。
用法:将上述4味加适量水煎煮,沥去残渣后饮服,每日2次。
(七)
处方:苦参6克,苦楝根皮12克,使君子6克,槟榔6克。
用法:将上述4味研成细末,调拌面粉做成条状,外塞患儿肛内。
(八)
处方:白果6克,花椒6克,蛇床子4克,葱白6克。
用法:将上述4味加适量水煎煮后,外用搽洗小儿肛门,每日1次。
钩虫证 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大便或干或稀,食欲不振,或喜食生米、泥土、炭渣等,严重者面色萎黄浮肿、气短、全身疲乏无力。治以驱虫并调理脾胃。
(一)
处方:生大蒜适量。
用法:取生大蒜适量,空腹吞服。
(二)
处方:鹤虱9克。
用法:鹤虱洗净后,清水浸过药面,煎1小时,倒出药液留渣,再同法煎1次。将2次药液混合浓缩至约60毫升,每晚睡前服30毫升,连服2天。
(三)
处方:南瓜子500克,槟榔300克,番泻叶30克。
用法:将上药分别焙干,共研成细末,过筛,瓶装备用。1~3岁小儿每次10克,4~7岁每次15克,8岁以上每次20克,用温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10~15剂为1疗程。

关上脉微浮,积热胸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尺中脉沉而滑者,寸白虫。
腹中痛,脉当沉若弦,而反洪大,此为有蛔虫
腹中痛,多喘呕,而脉洪者,为虫。(按喘,疑当作唾。)疳蚀,其脉细数,若虚小者生,紧急者死。
按∶虫病多起于湿热太盛,木郁土中而化生也。亦有瘀血所化者,世谓痨虫是也。大抵在肠胃者易除,在经络者难治。其脉不外弦滑、细数之两途,然亦有弦迟者,胃中寒湿也;亦有细涩者,胃汁为虫所消耗也。至于《洄溪医案》所称肠胃为虫蚀尽,而人犹不遽死,则怪诞之说矣。然事亦有甚奇者,族有贫妇,初觉七窍内如细虫萦援,数年后,目盲,皮肤枯槁,而遍身振掉不息,夜寐稍静,偶一言动,即肢体无一不战战栗栗然者。已十余年矣,今尚未死,此必伤于微风,化生细虫,吸血伤筋也。大抵虫证痰证相类,痰多怪证,虫亦多怪证也。为晕眩昏厥,为癫痫狂妄,为吐利血水,为皮肤顽麻,奇痛奇痒,为四肢拘急,痿缓振掉,为怪梦纷纭,不可思议。世称人有患虱瘤者,《神农本草水银,有杀皮肤中虱之文,不诬也。予近治汪君,初起颧上有水,常如屋溜一滴,并不破皮,后遂右半面常自觉振动,如吹大风状,一日数发,已六七年。发时即须尖亦手不可近,触之,其痛彻心也,皮色如常,不肿不变,内外药治,仅得小效,后挑出牙虫无数而愈,平时牙并不痛。此亦奇证,与前贫妇之类,皆所亲睹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