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
参考:肾精不足
“动脉硬化” 相关论述
眩晕,主要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眩虽为肝家之病,却与风、火、痰、瘀攸关,故眩晕先兆不但早见于肝,更常为风火痰瘀之先露……
眩晕是较为复杂又极常见的疾病,分为虚性眩晕及实性眩晕两大类。虚性眩晕包括肾精不足、气血亏虚,故张景岳曰:“无虚不作眩”。实性眩晕指肝阳上亢,与肝肾的关系最大,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徇蒙招尤(头晕目眩)……下实(肝肾)上虚”,而痰浊中阻、瘀血内结则为虚实挟杂性眩晕,尤与风火痰瘀密切相关。故前贤有“无痰不作眩”(元·朱丹溪),“血瘀致眩”(明·虞搏),风火致眩:“风火兼属阳……两动相搏,则为之眩转”(刘河间)。本节眩晕重点讨论痰浊中阻性眩晕(动脉硬化)及肝阳上亢性眩晕(高血压)先兆。其余详见第六十七章第二节眩晕先兆
一、动脉粥样硬化先兆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沉着于动脉管壁引起管壁增生硬化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常发生于家族性肥胖及从事紧张工作的人,或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人。主要为内源性脂质增高,与遗传密切相关,从少年儿童期病变即已开始。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已成为世界性疾病,主要危害性为对心、脑、肾血管的侵害。
(一)脑动脉硬化先兆
脑动脉硬化是动脉硬化中较常见的内脏损害,由于脑动脉硬化、变窄、变脆,故主要病理为脑缺血。脑动脉硬化先兆症为健忘,尤其是人名遗忘,为脑动脉硬化的最早信号。渐之则出现头昏、头痛、用脑后易疲劳等脑动脉硬化征兆。中医属痰脂瘀阻脑络。
阻截治则 豁痰清脂化瘀,近代多用泽泻汤(泽泻、白术)加味:荷顶、山楂肉、丹参、竹茹、首乌、灵芝等。
(二)脑血栓形成先兆
脑血栓形成又称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为脑卒中之一,属缺血性中风,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脑动脉由狭窄变为闭塞。
先兆证为眩晕,一侧肢麻、口角扯撮等肝风内动证。由于管腔日愈狭窄,故报标症为短暂的脑局部缺血,引起一过性脑的神经功能突然缺失,如一过性失语、失明、一侧感觉障碍等,是为脑血栓形成的信号。具体为单眼失明、对侧偏瘫,多是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的信号,而眩晕,语言障碍,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则为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前兆。
阻截治则 脑血栓形成多为痰瘀合邪,宜益气除痰化瘀为治,今多采用王清任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辅以吞服生三七、炙水蛭、地龙末等通经活络之品。近年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创制的脑血康口服液效果颇佳。脑血栓形成的严重者,由于脑长期供血不良,可形成脑萎缩现象出现痴呆、幼稚或“返老还童”等类衰老征兆。如管腔由高度狭窄发展为完全闭塞或大部分闭塞时,则可出现昏迷、脑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为脑梗塞导致脑水肿、软化甚至液化的凶兆,预后极差。
(三)脑溢血先兆
脑溢血又称为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动脉硬化导致脑血管破裂的危重疾病。高血压是主要诱因,先兆症为眩晕,指、趾麻,一过性失语,口角撮动等(参看本章第三节中风先兆)。一旦发生中风则出现剧烈头痛、昏迷、潮氏呼吸等(症状及具体处理方法参看中风节)。
(四)肾动脉粥样硬化先兆
肾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肾动脉管腔变窄引起肾性高血压,严重可形成肾动脉血栓形成。由于肾急性缺血,可产生肾区疼痛、尿闭及尿中毒等危象。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先兆(详见第六十章第二节真心痛)。
二、高血压先兆
眩晕为高血压的主要征兆。高血压是发病率相当高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40岁以上。本病与遗传、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及肾病都有很大关系,主要病理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变硬、狭窄,常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并容易导致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的病变。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肝阳、肝风范畴,尤与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水生木,高血压与水不涵木有关,多属下虚上实。下虚指肝肾阴虚,上实为肝阳上亢,也有为单纯的肝阳上亢型,后期可演变为阴阳两虚。
高血压多发生于肥胖体质,故先兆证常呈现肝肾阴虚型,症见形体肥胖、面赤、急躁易怒、两目干涩、耳鸣腰酸、造精带下、虚热内蒸、盗汗、脉滑舌红。
(一)阻截治则
滋水涵木,益阴柔肝,方用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及一贯煎:沙参、杞子、麦冬、白芍、生地、川楝子。如肝肾阴虚继续发展,肝阳失潜即有肝阳上亢、血压升高的趋势,肝阳上亢报标症为一过性头重足轻及一过性目眩。如出现头晕头胀、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耳鸣脉眩,则为肝阳上亢的典型征兆,血压多较高。治疗以养阴平肝、潜阳熄风为原则,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镇肝息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至于潜隐性高血压肝肾阴虚先兆不明显,仅于脑血管意外前偶见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烦躁、四肢麻木等先兆症,也当格外警惕。
(二)高血压病凶兆
1.中风凶兆 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是高血压病的凶兆,其征兆为剧烈头痛,呕吐,旋即昏迷、潮氏大呼吸(鼾声)、面色潮红、大小便失禁,其症状根据出血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脑出血属中医的中风范畴,凡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口噤不开、二便闭为闭证,属实;反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遗尿为脱证,属虚。闭证又以寒热表现而分阳闭(面赤身热、口臭气粗、烦躁搔扰、舌苔黄腻、脉弦滑)、阴闭(面白唇黯、四肢发凉、静卧不烦、苔白滑腻、脉象沉滑)。《金匮要略》则分为中脏腑及中经络(“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中风属高血压常见凶象,尤其中风脱证,为元气衰微阴阳离决、及阴竭于下、孤阳上越之疾,有暴脱之虞,预后极为不良(处理见本章中风先兆节)。
2.高血压危象
是由于情绪波动、寒温变化或紧张劳累等因素,诱致周围细小动脉发生一过性强烈痉挛,引起的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突然升高,为高血压危象。症见突然兴奋、头痛、眩晕、潮热面赤、恶心气急,甚至突然一过性失语、失明、严重者可引起肾、肺等内脏损害,甚至发展为高血压脑病。中医属风阳上扰,急宜平肝息风,方用羚羊角汤或可救急,《医醇賸义》羚羊角、石决明、代赭石、菊花、黄芩、夏枯草、钩藤、龟板、白芍、丹皮、天竺黄。
3.高血压脑病凶兆
高血压脑病为高血压危象的进一步发展,是脑细小动脉发生持续性的强烈痉挛,引起血压(尤其是舒张压)急剧升高,致颅内压升高的病变。症见突然发生持续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意识不清、视力突然丧失。中医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宜急予平肝熄风、潜阳为治,方用羚羊角汤(见高血压危象)。
4.恶性高血压凶象
恶性高血压属急进型高血压,舒张压急剧升高至17千帕(130毫米汞柱)以上,易危害心脑肾,引起中风,且心、肾也极易导致衰竭,预后往往不良,眼底视网膜多有明显病变。
中医属肝阳妄动、肝风翕张、非镇肝泻火潜阳熄风不能救急。方用羚羊角汤,如便闭酌加生大黄,面红目赤加生石膏,痰涎上涌加竹沥,头晕胀、鼻衄加犀角,抽搐加全蝎、僵蚕。
5.高心病合并心衰凶兆
长期高血压由于细小动脉痉挛→变硬→狭窄的变化,导致周围循环阻力不断增加,使心脏(首先是左心室)负荷增加,日久心脏呈代偿性肥大,于是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平日常感心悸、气喘,劳累后加重,夜间可突然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喘咳心悸,但经端坐呼吸而缓解。代偿超过一定限度即发生心力衰竭,尤其是夜间突然持续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缓解,心悸喘促加重、面晦唇紫、并咯吐大量血泡沫痰则为左心衰竭的征兆,中医属心气暴脱,须紧急抢救。抢救原则为强心固脱、可予独参汤酌加山萸肉、龙骨。如平日心悸、气急、渐见尿少、浮肿,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紫绀、甚至腹水,为右心衰竭的征兆,预后不良,可因全心衰竭而死亡。中医属心肺衰竭、预后不良,急用参附汤、独参汤或可回阳固脱。
6.肾衰凶兆
高血压对肾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由于肾细小动脉硬化变窄,肾由于缺血缺氧而痿缩、变性,逐渐导致肾功能不全,如出现嗜睡、尿少、浮肿、恶心、蛋白尿为肾衰尿毒症的凶兆。中医谓之关格,为浊毒上干、清阳不升之证,近代用《千金方》温脾汤(大黄、附子、干姜、甘草)或可图救。
7.急性肺水肿凶兆
心源性急性肺水肿常出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左心衰竭阶段,由于肺循环高度瘀血,肺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使肺部含水量增大,致肺泡水肿。以呼吸困难、紫绀、皮肤苍白、湿冷、咯大量血性泡沫痰为特征,最终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中医属肺气暴脱,急宜益气固脱,用独参汤加龙骨、牡蛎。肢厥畏寒者酌加附子回阳,以期挽回生机。
老年性精神病的大脑器质性疾患——不明原因的脑萎缩所导致的精神病;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为脂质代谢所引起的脑供血障碍。二者的共同后果皆为——痴呆,故均以智力衰退为早期信号,以健忘、尤其为近事遗忘、人名遗忘为报标症。当然二者的早期先兆也不尽相同……
一、概述
老年性精神病系脑萎缩、尤以额叶萎缩为主,导致的精神衰退性疾病,主要以智能的衰退为特征,尤以记忆障碍及遗忘为显着,进一步发展即为痴呆、妄想、甚至自杀。老年性精神病为躯体、精神的器质性衰退,因此大多为进行性的及不可逆性的。
老年性精神病大脑发生萎缩,严重者脑重量可低于800克,脑回变平,脑沟增宽,脑室扩大,并伴随脑代谢、细胞生化(包括核糖核酸等代谢)的退化。老年性精神病脑萎缩产生的原因,至今不明,老年性精神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并非老年人皆可罹患,但近代老年性精神病已逐渐增加,占精神病入院人数的1/3左右。
老年性精神病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不是一个病,但可以有共同的结局——痴呆。同样导致大脑慢性进行性缺氧、缺血变化,但产生机制不同。前者为原因不明的脑萎缩,后者则是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脑供血不良所致,二者可并见,因此有时极难鉴别。
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代随着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膳食性质趋向于肉类、蛋、脂类、酒类。因此,发病率近代有上升趋势,主要病机是由于脑动脉管壁硬化之故。本病世界发生率及我国罹患率均较高,且和遗传素质有关。
老年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由于肾衰血瘀导致髓海不足之故。人体40岁以后肾气即开始衰减,如《素问·上古天真篇》曰:“五八(40岁),肾气衰。”人脑为髓所充,脑髓为肾精所化,故肾亏则髓减,如《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急安卧”。因此脑髓的充盈损减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灵枢·本神》篇曰:“肾藏精,精舍志”,《素问·调经论》曰:“肾藏志”。志者,“又记也,与志同。”(《左传》注)说明记忆与肾的关系密切。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皆以健忘为先兆信号,道理即在于此。
又老年气虚血瘀导致脑供血不良而渐萎缩,故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说:“脑气虚,脑缩小。”
以上说明老年性精神病的脑萎缩导致的智力减退及记忆丧失,皆与肾的亏损有直接关系。至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中医认为与痰瘀作祟有关,由于平素饮食不当或脾虚失运,致痰浊内生,痰瘀壅聚脉管而成,多发生于体肥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详见本书第六十一章第二节,眩晕先兆)。
二、老年性精神病及脑动脉硬化性
精神障碍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老年性精神病
1.早期先兆 提早出现衰老征象,如精力下降,性欲减退,发白牙落等症,并逐渐出现近事遗忘,兴趣减退,易动感情及迟顿等现象,潜证约持续2~3年。
阻截治则 宜补肾逐瘀、温督(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方予益脑饮党参、益智仁、菖蒲、远志、紫丹参、红花、甘草。
2.典型征兆 主要为智力,尤以记忆力的进行性减退以及进行性的人格衰退(呆板、孤癖、自私、迟顿、淡漠、忧郁)和隐藏着的日愈加重的痴呆。并伴随有明显的早老,最后逐渐发展为痴呆、妄想甚至谵妄。
处治 宜通络化瘀益脑,方予益脑饮加味角霜、龟板、菟丝子、党参、紫河车、益智仁、菖蒲、郁金、紫丹参、红花、甘草。偏肾水亏者酌加女贞子、知母以滋肾水。
(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1.早期先兆 呈类神经衰弱症,即失眠、头昏、乏力、易激动等症,属于脑衰弱综合征,伴有情感易激动及近事遗忘、尤以人名遗忘为著,但智力、理解力及分析力等并无明显减退。与老年性精神病的区别是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为痰瘀挟风,因此早期先兆有一过性眩晕、肢麻、目眩等症。另一特点为人格改变不如老年性精神病明显,临床症状并不和脑病理成正比,因此潜伏期可长达十余年。此外,可伴有心、肾等其它部位动脉硬化症可帮助鉴别。
阻截治则 宜豁痰化瘀,方予软脉消脂汤半夏、陈皮、竹茹、枳实、山楂、丹参、天麻、生、熟地、泽泻、荷叶、灵芝。另服白金丸:白矾、郁金。
2.典型症状 呈脑衰弱综合征,即头昏、头痛、头重、失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以后逐渐加重,并以情感障碍及强制性哭笑为特征,遗忘特征由近事遗忘发展至妄想→痴呆→甚至意识障碍。
处治 宜熄风豁痰、益气化瘀,肝阳上亢者平肝潜阳、育阴息风,方予息风豁痰合剂竹茹、枳实、陈皮、泽泻、山楂、丹参、郁金、甘草,或镇肝熄风汤化裁:代赭石、生地、玄参、龙骨、牡蛎、茵陈、法半夏、竹茹、竹沥、胆南星、丹参、郁金。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其以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退、管腔缩小为特征。常见的动脉硬化有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三种。小动脉硬化是小型动脉发生弥漫性和增生性病变,多见于高血压病人;动脉中层硬化主要影响中型动脉,常见于四肢动脉,尤其是下肢动脉,引起管壁中层变质和钙化,多不产生明显症状,其临床意义不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膜的逐渐退化和钙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最重要的类型,所以人们往往把动脉粥样硬化称为动脉硬化。据统计,在中老年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几乎已占首位,危害甚大,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发病原因]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的疾病,即为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其主要因素是: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这可能是由于年龄逐渐增长,动脉的内膜增厚,使中层缺血,氧气通过内膜时受到阻碍,影响动脉壁的代谢活动,妨碍胆固醇由内膜排出而在内膜堆积,促使形成动脉硬化的病变。
2.饮食。长期营养过剩,特别是摄入热量过高,并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饮食,如奶油、奶酪、牛奶、肥肉等,会导致血液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的增高,这已被公认为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
3.高血压。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血压升高可导致动脉内膜的损伤,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因受压力影响更易沉积于动脉壁,加上血管壁张力增高,纤维增生变厚,故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4.吸烟。吸烟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及血管壁的含氧不足,造成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血中脂质侵入动脉壁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另外,吸烟还可以造成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的功能降低,因而容易形成血栓,促进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5.精神因素。调查资料证实,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罹患本病,说明过度的紧张和情绪激动易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血中胆固醇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除上述外,动脉粥样硬化,还和性别、糖尿病、肥胖、遗传以及慢性肝病、肾病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痰湿,肥胖等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老年以后,肝肾渐亏,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脾胃输布功能失调;或年老脾虚,脾失健运,清浊不分,痰湿内生,日久可形成本病。
[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待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会发生相应的症状。
一般而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心功能不全等表现;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眩晕,头痛,昏厥等脑缺血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致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事遗忘,手指颤动,行动不灵,甚至精神变态,行动失常而发生老年性痴呆,此外,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引起有关部位的脑梗塞或脑出血,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不能说话,偏盲,意识突然丧失,肢体瘫痪;肾动脉粥样硬化可有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的症状;肠系膜动脉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肠系膜血栓形成还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轻者走路时引起疼痛,休息后消失,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甚至足趾坏死。
[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条件。饮食总热量不可过高,提倡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和富有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海带、紫菜、木耳、金针菇、香菇、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防治动脉硬化,可经常食用;饮牛奶者,宜去奶油,不必加糖;蛋类原则上每天不超过一个,烹调时避免油炒、油煎,如血清胆固醇过高(血清胆固醇超过250毫克%)者,最好不吃或不要经常吃蛋,并且避免食用肥肉、动物内脏和骨髓、虾皮、鱼子、猪脑等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甘油三脂过高者忌糖及甜食;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茶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少吃猪油、花生油及椰子油等。
2.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活动会消耗体内营养能量,降低血液中的脂质,控制体重增加,因此中年以后,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必须坚持不懈参加体育锻炼。
3.劳逸结合。生活工作要有规律,不要过度紧张和劳累,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适应周围环境,力求增强对生活的满意感,保持平静而乐观的情绪,保证充分睡眠。
4.戒烟忌嗜酒。偶尔饮酒或少量饮酒是无害的,但不宜大量饮酒。而吸烟则是有害无益,必须坚决戒除。
5.控制体重。肥胖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必须注意饮食的合理,减少脂肪及糖类的摄入量,增加体力活动,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或偏低一些。
6.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凡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肝、肾和内分泌等疾病者,应及时求医治疗,以免继(并)发本病。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有扩张血管的药物,降血脂的药物,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药物及溶血栓的药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药。具体用药可参考本书有关篇章。
2.手术治疗。对狭窄或闭塞者,可施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以恢复动脉的供血。
3.保健食疗。动脉硬化伴有血压高者,可常饮芹菜苹果汁(芹菜300克、苹果400克)。制作方法为:选茎色翠绿的芹菜切短,苹果切块,同放入果汁机内,随个人喜爱兑加开水,滤过后加盐和胡椒调味即可;动脉硬化,大便偏干者,可坚持每天早晨食用豆浆粥(将豆浆500毫升,与洗净的粳米50克,盐少许,同入砂锅内,煮至粥稠,表面有粥油为度),也可用草决明汁烧茄子(草决明30克、茄子500克、豆油250克)。制作方法为:将草决明捣碎加水适量,煎30分钟左右,去药渣后浓缩汁至两茶匙,待用,再把茄子洗净切成斜片放入油锅炸至两面焦黄,捞出控油,另将铁锅内余油留下3克再放在火上,用蒜片炝锅后把炸好的茄片入锅,同时放入葱姜等佐料和用草决明药汁调匀的淀粉倒入锅内翻炒熟后即可出锅食用;动脉硬化血脂偏高者,可常食猪肉炒洋葱(猪肉50克、洋葱150克)。制作方法为:将植物油少许倒入锅内烧至八成熟,放入猪肉翻炒,再将洋葱下锅与肉同炒片刻,入调料即可,也可常饮昆布海藻汤,以昆布、海藻各30克,黄豆150~200克,共煲汤加少许调味品即可;或自制大蒜粥(大蒜30克、紫皮尤佳、大米100克)。制作方法为:大蒜去皮,放入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大米100克入大蒜汤中煮粥,粥成入大蒜共食,也可用鲜萝卜250克切块与50克大米煮粥常服;苦平素手足欠温,头晕面黄,肠鸣便溏,腹胀纳呆者,可自制参苓粥(人参6克、白茯苓15克、大米100克)。制作方法为:先将大米煮粥,再将人参茯苓为末。加入粥中即可。
4.中医辨证论治。肝肾亏虚,表现为体倦乏力,腰酸腿软、耳鸣眼花者,可用首乌延寿丹加减(制首乌10克、枸杞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北沙参10克、菟丝子10克,黑芝麻10克、桑寄生10克、黄精10克、杜仲10克)以滋补肝肾;脾虚痰湿内阻,症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大便溏泻,形体肥胖,口中常有粘腻感者,可选用温胆汤加减(陈皮10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全瓜蒌15克、胆星10克、杏仁10克)以健脾化痰;肝火上炎,表现为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干,大便干结,多合并有高血压者,可用钩藤15克、葛根15克、草决明15克、大黄12克、生地15克、黄芩10克、菊花15克以清肝泻火;瘀血阻络,症见胸闷、胸痛时发,舌质紫黯者,可选用丹参10克、生蒲黄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茺蔚子10克、赤芍10克、田七粉3克以活血化瘀。
5.单方验方。形体偏胖,口中常有粘腻感,可用山楂5枚、苍、白术各15克、陈皮6克,共煎水代茶饮,或常服减肥消脂饮(焦山楂15克、荷叶8克、生大黄5克、生黄芪15克、生姜2片、生甘草3克);常发心前区闷痛、舌质紫黯者,可用山楂1000克、桃仁60克打碎,共入锅中,水煎2次,去渣合汁2碗,将汁同蜂蜜250克共盛瓷盆中,加盖,上锅隔水蒸1小时,离火冷却,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开水冲服;为方便用药,动脉硬化者,可坚持每日冲服3克田七粉;或用山楂10克、菊花10克,水煎或开水冲浸,每日一剂,代茶饮用;大便偏干者,可用决明子30克泡水饮用。
6.针刺疗法。实验证明,针刺也能降低血脂,治疗动脉硬化。临床上针刺治则以健脾化湿,疏肝利胆为主,常用穴位为内关、郄门、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每次3~4个穴位,留针15~20分钟,疗程1个月。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往往合并有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的硬化,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动脉硬化有小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两种。小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的后果,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失调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事遗忘、四肢发麻、情绪不稳等。
本病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病情加重,在脑血管循环机能不全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降低和情绪激动,过劳时诱发一过性脑缺血,出现暂时性偏瘫、失语、半身麻木等。由于病人伴全身动脉硬化,可见心肾动脉循环机能不全,严重时出现功能衰竭,因此应及早防治。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有规律生活。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可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
(2)对高血压应及时治疗,定期检查。
(二)药物调养法
中成药
(1)益寿宁,每次1片,每日3次。
(2)心脉乐,每次3~4丸,每日3次。
(三)饮食调养法
戒烟酒,吃低脂、高维生素、适当蛋白质的清淡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醋等。
(1)醋适量,每天喝醋少许。
(2)花生米500克,醋适量。花生米(不去皮)浸醋,7天以上(时间越长越好),每日搅动一次,每晚临睡前嚼食花生米3~5粒,一般连服7天为宜。
(四)针灸调养法
(1)耳针:先取一侧(左、右均可),针刺交感、肾上腺、心、降压沟、内分泌等穴。用胶布固定,留针3天,然后换另一侧、穴位,方法同前。针刺4次(两耳交替),12天为1个疗程。病情好转后再针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2)头皮针:单用耳针效果不显著者,可与耳针的同时针刺头皮区前顶、目窗、头锥、后顶、百会、通天、风池等穴位(与耳针同侧)左右交替,方法与耳针同。针刺有微痛胀感,可不用胶布固定。
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已经基本明确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时各种细胞相互剌激与应答的关系。病变时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向内皮下层入侵的同时摄取变性的ldl使其自身泡沫化。淋巴细胞则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一、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与胆固醇代谢有关已成共识,这些脂质沉积于动脉管壁、巨噬细胞吞噬这些脂质并逐渐泡沫化,动脉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形成粥样斑块(如图11-3)。这个过程与炎症时的免疫应答类似,巨噬细胞在这一病变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imgz]dongmaizhouyangyinghua084.jpg[alt]泡沫细胞透射电镜照片[/alt][/img]
图11-3 泡沫细胞透射电镜照片
二、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
在动脉硬化过程中,单核细胞吸附于内皮细胞,并向内皮下层入侵分化引起内皮细胞也发生相应变化。没有单核细胞吸附的内皮细胞,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发挥抗血栓形成,保持血管疏通,维持血流流动。但在单核细胞吸附或侵入时,自身调节作用减弱或消失,这是诱发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初的动脉硬化机制假说认为血小板最先吸附于血管壁,但后来动物实验证实这一假说是错误的,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首先吸附在内皮细胞上。白细胞附壁之后不再游离,这与其分泌的几种粘附蛋白密切有关,这些粘附蛋白属糖蛋白类,现已知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极迟抗原-4(very late antigen-4,vla-4),淋巴细胞作用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a-1),这些因子可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内毒素剌激下由白细胞合成和释放。有人认为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过氧化物亦有诱导其分泌的作用。
白细胞吸附和人侵血管壁时,还会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如巨噬细胞会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il-1、il-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tgf-β等,t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干扰素-r(interferon-r,ifn-r)和集落剌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同免疫反应一样,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了多种信息的传递和调控,其结果是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间质增厚(图11-4)。
[imgz]dongmaizhouyangyinghua085.jpg[alt]动脉粥样硬化灶内细胞间应答示意图[/alt][/img]
图11-4 动脉粥样硬化灶内细胞间应答示意图
三、氧化型ldl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
已有许多证据说明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后转变为氧化型ldl,这种变性ldl与动脉硬化有关,当脂质ldl在血液中蓄积时,被不明因素氧化,巨噬细胞对这种氧化ldl有极强的亲和力且无休止地摄取,导致巨噬细胞泡沫化。体内ldl的氧化修饰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它与胞内氧自由基产生有关,即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o2-)能够氧化ldl。在动物实验中,口服丙丁酚能够抑制ldl氧化过程氧化ldl首先损害内皮细胞,继而使巨噬细胞泡沫化。有人认为它还能影响巨噬细胞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又能诱发细胞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因此,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阶段密切相关,见图11-5。
[imgz]dongmaizhouyangyinghua086.jpg[alt]氧化ldl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关系示意图[/alt][/img]
图11-5 氧化ldl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关系示意图
四、巨噬细胞泡沫化和脱泡沫化
巨噬细胞泡沫化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让泡沫化过程逆转对临床治疗动脉硬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goldstein认为氧化ldl促使巨噬细胞泡沫化的机制是巨噬细胞通过胞膜上氧化ldl受体,结合氧化ldl并转运至胞内,在胞内由溶酶体水解ldl,生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在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作用下与脂肪酸重新合成胆固醇酯贮存于细胞内。大量胆固醇酯等脂质的蓄积使胞内亚细胞器所占空间越来越小,被迫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泡沫化。另一方面,存在于胞内的胆固醇酯可以被再分解成胆固醇和脂肪酸而反复循环,正常肝细胞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调节体内胆固醇代谢。在细胞培养时,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够从巨噬细胞吸取游离胆固醇,由hdl转运到血浆,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作用下催化生成胆固醇酯,后者被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送至vldl和ldl,由肝细胞摄取并代谢。hdl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hdl能够阻止巨噬细胞泡沫化,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将hdl氧化形成氧化hdl后,后者能抑制hdl从巨噬细胞吸胆固醇,提示不仅是氧化ldl,氧化hdl也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见图11-6。
[imgz]dongmaizhouyangyinghua087.jpg[alt]巨噬细胞脱泡沫化与胆固醇的逆转运机制示意图[/alt][/img]
图11-6 巨噬细胞脱泡沫化与胆固醇的逆转运机制示意图
与炎症反应相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同样有多种免疫细胞参人,这些细胞及其释放的各种活性因子相互作用,形成血管硬化和抗硬化的复杂过程,要完全阐明这一过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糖尿病的代谢异常主要是胰岛素的不足和血糖增高所致,病理表现在特殊的器官出现小动脉硬化。目前认为,糖尿病出现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是糖化蛋白的出现以及细胞内间质萄聚糖过量表达等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1.细胞外的变化-糖化蛋白的出现
体内蛋白(氨基酸),在非酶作用下与糖结合的产物称为糖化蛋白,典型代表为hbaic,这一反应过程称为maillard反应,如图13-2所示。
[imgz]dongmaizhouyangyinghua092.jpg[alt]maillard反应(前后两阶段)与age结构体[/alt][/img]
图13-2 maillard反应(前后两阶段)与age结构体
糖化蛋白的反应分为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前期阶段中,糖的醛基与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非酶促反应,形成席夫氏碱(schiff base)属于酰胺物生成阶段,为可逆反应。进而变成稳定的高级糖基化终产生(advanced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age),此为后期阶段。age物质包含有吡咯醛(pyrrole aldehyde)、戊苷糖(pentosidine)和交联体[crosslinesa(b)]。体内各种蛋白质均有可能被糖基化,而改变其功能。
细胞外的血红蛋白最易糖基化,各种糖化蛋白的共同点是使代谢速度减慢,唯一例外是糖化hdl则使代谢速率加快,促成细胞间质(特别是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凝血纤溶系统有关蛋白机能改变。
糖化ldl使其与ldl受体的结合率降低,代谢速度延缓。据此推测,糖基化的介入,使胶原纤维结合性增强,从而易沉积在细胞间质。hdl从细胞内将胆固醇转移出来(脱泡沫化作用)以及防止细胞摄取胆固醇过多(抗泡沫化作用),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apoaⅠ是hdl受体的重要配体,属于清除胆固醇作用的颗粒,hdl糖基化成糖化hdl后,其清除胆固醇作用能力降低,这是因为apoaⅠ作为配体的机能经糖基化后而减弱。
另外,糖化反应可生成超氧化物,在微量铁和铜等金属离子存在下,生成羟自由基并可切断dna,使其表达的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变性、交联和断裂并引起脂质过氧化。高浓度胆固醇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还可使胶原纤维交联。随糖化脂蛋白反应进行的同时可使超氧化物羟自由基进一步促成过氧化脂质及氧化脂蛋白生成。一旦ldl糖基化,生成氧化ldl,则糖尿病状态更容易出现,ldl的糖基化反应可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从而消除氧自由基对ldl的糖基化作用。
巨噬细胞膜上存在有对age特异结合的部位(age受体),属于一种可被醛基修饰的蛋白质。检查age受体亲合力结果发现,age受体具有特异识别修饰蛋白的作用。age受体的生理机能,并非单纯介导洗除age,也参与介导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具有类似血管箭毒碱的作用,与微循环调节有关系。经实验证明,age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具有促进单核和泡沫细胞的移动,对血管内皮存在的age受体及age-bsa血管透性均有影响。
2.细胞内的变化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不足,糖酵解代谢速率降低,血糖浓度增高,山梨醇代谢旁路活性加强。因酶的诱导作用,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从6-磷酸葡萄糖生成山梨醇增加,山梨醇在山梨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6-磷酸果糖。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活性与葡萄糖浓度成正相关。但山梨糖醇脱氢酶(sdh)活性变化不大。细胞内山梨糖醇浓度增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细胞机能下降,出现蛋白变性,眼组织则出现白内障,这些改变均属于细胞内的代谢变化。动脉壁细胞特别是平滑肌细胞的山梨糖醇的沉着与动脉硬化形成是否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与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其发病率与血清胆固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血清甘油三酯的关系尚无定论。
动脉粥样硬化初期,首先是内皮细胞受到损害,原因未明。高脂血症时,各种脂蛋白在血液中滞留,其间可能有脂质过氧化并参与内皮细胞的损害。用氧化脂蛋白抗体证明在粥样硬化灶内有氧化脂蛋白的存在;临床上用抗过氧化的药物可使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脂肪瘤变小。事实表明,高脂血症或脂蛋白血症的过氧化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密切相关。
一、原发性高脂血症种类
原发性高脂血症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发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家族性高胆醇血症;家族性复合性高脂血症;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Ⅲ型高脂血症;原发性高hdl血症。
二、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统计结果显示,心肌梗塞多数出现高脂血症伴有hdl-c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总的来说是遗传因素加上后天因素的疾患。reaven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性、糖耐量异常有关,高胰岛素血症、高vldl血症、hdl-c降低、高血压等因素属于代谢综合症x的概念(msyndrome x)。kaplan等提出,上半身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脂肪血症及高血压等为致命四重态度奏(deadly quartet)。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单抽出某一个因素来考虑可能就无统计学意义。例如单独考虑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症x及致命四重奏的理论就不可能成立。
单纯脂肪组织过剩堆积的代谢紊乱与高血脂、高血压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属于脂肪分布异常症。只有在胰岛素抵抗出现的前提下,才考虑属于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的代谢综合症x及致命四重秦。
通过冠脉造影确认的冠心病的患者观察,其中约25%为肥胖患者,它的内脏几乎都有脂肪过量堆积,并且表现为高血脂、耐糖量异常、高血压的综合异常。对不肥胖的患者进行脂肪分布分析,测量身高、体重,进行折算,与皮下脂肪相同厚度的正常人相比,内脏脂肪面积平均增加了2倍。从个人单个分析表明,体重正常者,内脏脂肪的堆积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
三、内脏脂肪的分子生物学
内脏脂肪细胞中脂肪储存有三个途径:①以乙酰coa为基质,经乙酰coa合成酶(acs)催化合成中性脂肪;②由富含中性脂肪的脂蛋白在lpl参与下提供脂肪酸;③血浆葡萄糖经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transporter,glu t4)被摄取进入细胞代谢成乙酰coa,再合成脂肪酸,见图13-4。
[imgz]dongmaizhouyangyinghua094.jpg[alt]脂肪组织代谢图[/alt][/img]
图13-4 脂肪组织代谢图
内脏脂肪组织中,脂肪、糖的摄取、储存过程、能量代谢诸方面等更容易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四、结语
关于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硬化的免疫学研究已有一定的成绩,但在其发生初期还有许多未知的难题。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如内脏脂肪集积、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内脏脂肪集积的过程如图13-5所示。
[imgz]dongmaizhouyangyinghua095.jpg[alt]内脏脂肪症候群代谢异常[/alt][/img]
图13-5 内脏脂肪症候群代谢异常
(钱士匀)
刘××,男,54岁。成都某公园职工。
【病史】主诉:1972年冬,我在公园茶馆售茶。某日下班清帐时,总算不清楚,反复多次还是算不清。我走出屋去,看到迎面不远的小桥上,站着两个人,好象有点反常;我闭眼休息片刻,再看,却又成了一个人!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当时又感到身上疲乏不适,以为一天工作劳累所致,于是提前就寝。
第二天早晨刚起床,看见我家的单门也变成两扇,行人、车辆都是成双成对,房屋成了白色……当即到××医院诊治,经眼科检查后,确诊为“双目动脉硬化性网膜病变”。服鱼肝油并注射vb12,治疗一段时间,病情如故。又去医院,医生说:“你的眼睛已经坏了,眼底血管硬化了,好象机器已经坏了一样,修不好了……以后来注射一个时期针药,再吃些鱼肝油吧!”按此办法,拖了一段时间。同时,又服了一些中药,诸如珍珠母、石决明之类,仍无效。
两月以后,来范老处求诊。按太阴证视歧论治,服药六剂而愈。
【诊治】两月前突然发病,视一为二,有时视物变白色。除此,全身无明显不适和既往病史。舌淡红,苔白黄微腻、稍紧密。白睛微现淡红血丝。此为寒湿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形成视歧。法宜散寒湿,利肺气,通经脉,以麻黄汤加减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杏仁12克 法夏12克 甘草10克
上方连服六剂,复视消失,视觉恢复正常。
1978年12月28日,至患者家中追访。他高兴地说:六年前,吃了六付药,眼睛便完全恢复,每付药才九分钱。自那时起,我不仅照常算账看书,还经常书写蝇头小楷,作国画,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一如常人。
【辨证】此证无明显之既往病史,患病之始,仅自觉劳累如感冒后之不适,主证即现复视。《灵枢·大惑论篇》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通常认为,精散多由肝肾虚损。但此例患者,从病情及全身情况辨析,并无肝肾两虚之征。再者,前医曾用补肝血、益肾气之中西药品,亦未奏效。我们认为,本例之“精散”,当属邪伤手太阴肺经。究其病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审视瑶函》曾说:目“中有神膏”,此神膏实为肺阴所聚;前人或称为阴精所生之魄。即《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谓:“肺藏魄”;《灵枢·本神篇》云:“并而精出入者谓之魄”。张景岳注:“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类经·脏象类》卷三)。人体一些知觉与动作,皆与“魄”正常作用相关。很显然,此例之视歧,乃邪伤手太阴之精膏所致。
其二,患者视物常现白色、白影。《医宗金鉴》曾指出:“浅绿如白肺经发”。同时,患者在白睛中现淡红血丝。白睛属肺,肺主治节,且为娇脏,五哐六腑之华盖也。外感寒湿之邪入侵,每先犯肺,使治节失调,致令气血阻滞于目,逐渐凝聚,必损及手太阴之精膏;久之,遂发为视歧。
再参之舌象:舌质淡红而润;苔白滑而腻,兼淡黄色,标志寒湿较重,邪渐入里。再望舌苔紧密,更说明寒湿凝聚较深。寒湿之邪入侵人体,太阳经首当其冲。同时足太阳膀胱之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下脑后;外邪循经上目逐渐凝聚,终于截散瞳神之精膏,以致视物分歧。
总之,此证之病因病机,为外伤寒湿之邪,循太阳之经入侵,内伤手太阴之精膏,凝结而成。故用太阳伤寒之主方,随证加减,以散肺金之寒湿,通经脉之凝滞,从根本入手施治。
【按语】前人对麻黄汤之运用,总其要不外太阳伤寒。正如柯琴所说:太阳主一身之表,主筋所生之病,为诸阳主气,太阳为开,立麻黄汤以开之,诸证悉除矣。但,多年来范老临证对麻黄汤应用的范围,已大大超过上述诸证。不仅已突破外感伤寒之局限,同时在许多内伤杂病之运用上,亦常获效。为何此例与麻黄八证无关而用麻黄汤,须从本方之配伍具体分析。
麻黄,味微苦,性温,不仅为发汗之主药,而且“于全身之腑脏经络,莫不透达”,故前贤赞其“开诸闭”;“谓其破症瘕积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而消坚化淤之药,可偕之以奏效也”。今用麻黄入手太阴,以逐寒搜风开闭散淤,透邪外出,而去病根。
杏仁,性愠,味甘苦,可升可降,气薄味厚,亦为入手太阴之剂。《本草求真》谓:“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本例用杏仁配麻黄,开毛窍,利气机,使久郁之寒邪得有出路。不仅如此,杏仁还能散结滞,故此证用之,不在于降气平喘,而在于散太阴之寒邪,通经脉之凝滞。去桂枝,不使增强发汗之力;加半夏,取其燥脾湿,散郁结之功;使以甘草,不仅甘平缓中,为麻杏之匡助,而且能表能里,可升可降,通经脉,利血气。
前人云,用药如用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推之经方之应用,这个“妙”字,盖为“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欤!
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大脑广泛而散在的缺血性病变,从而产生的精神障碍。
脑动脉硬化出现精神症状较多,有如下几种:
神经衰弱综合征 本病早期与神经衰弱类似,出现头昏,常感到走路不稳,甚至有失去平稳的感觉。眩晕和头部钝痛常为非持续性,而后者多以枕部及额部为重。多数病人出现睡眠障碍,睡不深易醒,醒后久不能入睡。疲劳以及注意力不易集中。
情感障碍 情感脆弱是早期脑动脉硬化最典型的症状。
情感障碍分三阶段:早期表现为控制情感的能力减弱,极易伤感和激惹,或无故地忧虑、抑郁、焦虑、苦闷或悔恨。智能障碍明显的阶段,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表现为情感脆弱、不稳、欣快或呆滞,或出现强制性哭笑。痴呆发展到严重程度时,情感变得呆滞、淡漠,对周围事物表现无动于衷。
性格改变 性格改变分两阶段:早期尽管病人的工作能力和记忆力明显降低,但其判断能力,尤其是判断是非的能力可以较久保存,而且对于自己疾病也持有认识的能力。晚期痴呆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性格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挥霍、幼稚、性欲亢进、懒散、不讲卫生,甚至做出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
妄想状态 整个病程中,有些病人可出现夸大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或疑病妄想。个别病人还可以有幻听。
意识障碍 常见于卒中发作时,表现为意识朦胧、谵妄或精神错乱状态;有此症状的时间不长,但不能回忆。
痴呆状态 早期病人表现为近事记忆的减退及工作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对人名、地名、日期及数字最先遗忘。疾病逐渐发展,特别脑部多发性的小软化灶或脑部慢性缺血,使病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障碍更为加重,开始形成局限性痴呆症状。疾病晚期,病人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言语表达能力也出现程度不等的障碍。个人日常生活难以自理。如果出现卒中,原有痴呆状态迅速加重。
本病主要对症处理,治疗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为主
要手段。可服用降血脂药物,以治疗脑动脉硬化。
该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在脑衰弱综合征阶段,及时合理的治疗将使疾病得以缓解。消除有害因素,尤应禁烟戒酒,消除及避免躯体过劳或情绪激动。坚持一定量的体力劳动与活动,以增强体质,并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减少血栓形式。并应注意保持充足睡眠。
对有明显精神症状者,应请精神科医生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乔某某,男,61岁
【初诊】
头目眩晕经常发作,双耳鸣响如蝉,心中儋憎悸动不安,舌淡胖,脉象沉弱,下元不足,下虚则上实,故发为眩晕耳鸣,姑拟填补下元方法。
熟地黄10克,山萸内10克,枸杞子10克,补骨脂10克,生牡蛎2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菟丝子10克,生石决明20克,楮实子10克,七剂
【二诊】
药后眩晕略减,耳鸣如前,精亏日久,不能上承于脑,髓海空虚故脑转耳鸣,失眠健忘继进填补之剂。
熟地黄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补骨脂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制首乌10克,楮实子10克,桑椹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十剂
【三诊】
上方服10剂之后,患者自觉效佳,又按原方购10剂。眩晕心悸显著减轻,耳鸣也减轻不步,精力较前为强。填补之治,非日久不能见功,姑拟丸方,以为长久之计。
熟地黄60克,山萸肉60克,枸杞子60克,补骨脂30克,杜仲60克,川续断30克,菟丝子60克,桑椹子60克,楮实子60克,焦三仙各30克,白术30克,党参60克,黄芪60克,当归30克,茯苓60克,丹参60克。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午晚各服一丸,白开水送下,遇感冒停服。
上药服完一料后,自觉精力有加,眩晕等症皆除。
【按】:此案眩晕属虚,脉舌色症,皆为虚象,故治以填补方法。虚证的平复非一朝一夕之功。故在见效之后,处以丸药。
丸药方中,除以填补下元为主体之外,并从后天调治,故用参、芪、当归、苓、术等品,并加焦三仙以助运化,这样先后天并补,中下兼顾,方可常服以图缓效。
鲁某某,男,56岁
【初诊】
弦晕经常发生,形体肥胖,体重逾200斤,面色红赤,油光满面,口臭便干,大便7、8甘一行,舌黄垢厚,脉象弦滑,按之力盛。此平日恣食高粱厚味,致痰食积滞互阻肠胃,三焦不畅,升降失司,痰阻经络,日久必有中风之虞。西医检查确诊为高血脂、动脉硬化,正与中医之痰热瘀滞相合。先用消导化痰方法。
莱菔子10克,大腹皮子各10克,苏子10克,白芥子6克,皂角6克,水红花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6克,牛膝10克,七剂
【二诊】
药后大便畅通,头晕已减,夜寐渐安,心中舒适。舌苔渐化,脉仍弦滑,痰瘀互结,非一日可除。须得节饮食,戒厚味,经常运动锻炼,方为根本之策。否则,徒赖药物无益也。前法进退。
莱菔子10克,苏子10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子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6克,10剂。
【三诊】
患者按上方坚持服药1个月,并遵医嘱实行节食,基本素食,并加强运动锻炼,每目步行2~3小时,体重减轻10余斤,行动较前敏捷,头已不晕,精力增加,自觉有年轻之感。遂嘱其停药,以运动锻炼为主,并合理安排饮食,素食为主。
【按】:凡形伟体肥,脉象弦滑有力者,大多属痰瘀互结,可表现为眩晕、麻木、疼痛等不同症状,其病机为痰浊阻滞经络,治以涤痰通络。赵师常用三子养亲汤加入冬瓜子,皂角子,名五子涤痰汤,大能去痰通络,再合大腹皮子、水红花子,焦三仙等疏调三焦,便干结者必用大黄通之;若肢体麻木疼痛,可加丝瓜络、桑枝等通络之品;血中瘀滞,可加丹参、茜草、赤芍、牛膝等;果有下元不足,表现为上盛下虚者,可加杜仲、川续断、补骨脂。而用诸子涤痰则为必用之法,乃赵师治痰之心法也。
李某,男,64岁
【初诊】
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多年,经常头痛,左侧为重,两耳鸣响,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五心烦热。素嗜辛辣厚味,且喜饮酒。大便干结,舌红且干,脉弦细劲数。此肝经郁热上攻,络脉不通。宜用养血平肝和络方法,非常服不能成功。拟用代荼饮方法。
赤白芍各30克。水煎代茶,每目三次,每次200毫升。
患者用上方坚持饮用3个月,头痛基本消失,血压平稳。
【按】: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即使西药降压,也须长期服用,以维持疗效冲医能否有常服之方,各种中成药当然可以选用。然若能针对个体情况,拟出对症之方,选用精练之药,采服简便方法,药少而精,法简而易行,岂非患者之福音?赵师所常用的代茶饮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此方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属于阴虚阳亢血分瘀滞者疗效甚好。
所需者,持之以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