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
( xiongtong )
中医
简介: |
本病是胸痛是指自觉胸部疼痛的症状。广义胸痛的范围包括心痛及胁痛在内。 |
病机: |
可因外伤、火热内灼、痰饮内阻、气滞血瘀等所致。肺、心、胸膈的多种疾病如胸痹心痛、肺痈、肺热病、悬饮、气胸。百日咳、肺癌、胸部损伤等皆可见胸痛。 |
诊断: |
1.本处所指胸痛,一般应与心痛(疼痛位于左侧胸前区心脏体表投影部位)、胁痛(疼痛位于胸之两侧、肋缘以上处)及胃脘痛(剑突以下)、肩背痛相区别。 2.根据病史、病情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突起寒战壮热,咳嗽胸痛者,应考虑肺热病、肺痈等。 (2)因暴咳、摒气用力、针刺等而突致一侧胸部剧痛,伴呼吸困难等症者,应考虑气胸之可能。 (3)咳嗽日久而胸痛者,多为脉络不和、胸肌劳损之故,如肺痨、尘肺、百日咳等。 (4)胸骨后深部疼痛,伴吞咽困难、呕吐等症者,多属食管的病变,如膈疝、食管瘅、食管癌等。 (5)胸壁挫伤等所致胸痛,有明显的外伤病史。 (6)胸痹心痛以胸闷为主症,或有发作性心胸部疼痛。厥心痛则为心胸剧痛,并有汗出肢厥等症。高原胸痹见胸痛,则有在高原生活的病史。 (7)年龄较大而咳嗽、咯血、胸痛,形体日渐消瘦者,应疑及肺癌的可能。 (8)肺虫病所致胸痛,有食生石蟹、蟛蜞等病史,大便可查及肺吸虫卵。 3.除详细了解病史、症状及体格检查外,必要时可作胸部x线照片、心电图、食管钡餐或内窥镜检查,以帮助诊断与鉴别。 |
治疗: |
辨证论治: 1.气滞胸膈证:胸部胀痛或攻窜疼痛,痛无定处,常发于情志变化之后,精神抑郁,情志不舒,常喜叹息或揉按胸部,脉弦。行气宽胸止痛。四逆散加瓜蒌壳、郁金、旋覆花,或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2.胸络不和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活血化瘀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3.痰气阻隔证:胸闷如窒,胸痛牵引肩背,气喘,形体肥胖,痰多,苔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胸。瓜萎薤白半夏汤加贝母、陈皮、桔梗等。 4.饮停胸胁证:胸痛,咳时为甚,胸廓饱满,吐痰清稀,苔白滑,脉弦或濡。化饮逐水宽胸,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5.寒实结胸证:胸膈胀闷,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心悸,气短,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自,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散寒宣痹。瓜篓薤白白酒汤加减。 6.痰热结胸证:胸部胀满疼痛,咳嗽痛甚,气息喘粗,喉中痰声,咳痰量多、质黄稠,或有腥臭味,或吐脓血痰,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痰宽胸。清金化痰丸加减。 7.热扰胸膈证:身壮热,胸部灼热疼痛,咳嗽,吐痰黄稠,大汗出,口大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清热凉膈止痛。小柴胡汤加枳壳、桔梗、郁金等。 8.阴虚肺燥证:胸痛日久,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形体消瘦,神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滋阴清肺润燥。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
“胸痛” 相关论述
胸痛是以胸部疼痛为痛苦的一种自觉症状,为内科心、肺、肝系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基本病机是病邪壅阻心胸血脉,气血不通而疼痛,一般为实证,病邪有寒、热、痰、瘀,但也有本虚标实证。临床时应分析疼痛的性质、牵连部位及伴随的症状等。
胸痛憋闷,有压榨感,多为气滞、痰阻;胸痛如刺,夜间为甚,多为血瘀阻滞。
胸痛连脘腹,手不可触者,寒热结胸;胸痛连胁,病在肝胆;胸痛痛连左手尺侧者,为胸痹心痛;胸痛痛引肩背,发热呕恶者,为肝胆湿热;胸痛痛连肩背,脉沉紧者,为寒凝心胸。
胸痛伴发热咳嗽,咳则痛甚,为肺热络伤;胸痛伴咳吐脓血痰,为肺痈;胸部隐痛,咳嗽无力,多为肺气虚弱,余邪未尽的肺热病后期,也可见于肺痨;胸痛伴心悸,病在心;心胸卒然大痛,持续不解,面青肢冷,脉微细者,为心脉闭阻不通,特称“真心痛”以示危证。
有的患者经常感到胸痛。时轻时重,时短时长,应仔细自我鉴别,以利于治疗。
病人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饱餐后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持续时间短,疼痛向双肩和左臂内侧放散,病人有压榨感或窒息感,甚至有濒死或恐惧感,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应怀疑为心绞痛;如感到心前区与胸骨后闷痛、压榨痛,如针刺刀割,放射到左肩或左臂内侧,少数放射至颈、背、上腹部、右肩,持续1~10小时,也可持续数天,伴有口唇、四肢皮肤青紫,则应怀疑为急性心梗;心前区疼痛剧烈,有紧压感,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左肩胛区、背部、颈部、下颌部及剑突下,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咳嗽,深吸气,举臂时可使疼痛加剧,多见于急性心包炎;胸部一侧或双侧烧灼样疼痛,伴有咳嗽、咳痰,体温升高,呼吸时疼痛加剧,多为肺炎;感觉胸部肋间如闪电样一过性疼痛,局部有压痛,则多见于肋间神经痛。
胸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由于胸痛的剧烈程度不一定和病情轻重相一致,故发现胸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常能为诊断提供正确的依据。
论曰胸痛者胸痹痛之类也。此由体虚挟风。又遇寒气加之。则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或彻背膂。咳唾引痛是也。
治胸膺痛。桔梗黄 汤方
桔梗(炒二两) 黄 (细锉) 沉香(锉) 当归(切焙各一两) 芎 人参甘草(炙) 紫苏叶(各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
治两肋连心及肩痛。乍发乍止。紫菀丸方
紫菀(去土二两) 桔梗(炒一两半) 木香(二两) 当归(焙干一两)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上七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槟榔汤下二十丸。日晚再服。
老幼临时加减。
治胸痛。枳实散方
枳实(去瓤麸炒二两) 桂(去粗皮一两一分)
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
治胸痛。白术枳实散方
枳实(去瓤麸炒) 陈曲(微炒) 白术(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
治胸痛。柏实散方
柏实 桂(去粗皮锉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服。
治卒苦烦攻胸痛。薏苡根饮方
薏苡根
上一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胸痛一般由胸部疾病包括胸壁疾病引起。引起胸痛的病因可轻可重,胸痛剧烈程度不一定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因此,发生胸痛时根据对胸痛部位、性质、伴随症状和影响胸痛的因素的观察来判断引起胸痛的病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1.胸痛原因
引起胸痛的常见原因有:①炎症,例如皮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带状疱疹、肌炎、流行性肌痛、胸膜炎、心包炎、纵隔炎、食管炎。②内脏缺血,例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肺梗塞。③肿瘤,包括原发性肺癌、纵隔肿瘤、骨髓瘤、白血病的压迫和浸润。④其他原因,例如自发性气胸、胸主动脉瘤、过度换气综合征外伤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2.胸痛部位辨病
(1)心前区疼痛 心前区是指左前胸部,心前区疼痛多见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
(2)胸骨后疼痛 多见于食道疾患、膈疝、纵膈肿瘤,亦可见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3)沿肋间疼痛 肋间神经痛的部位沿肋间分布,带状疱疹时胸部皮肤上呈现多数小水泡群,沿肋间神经分布,但不过中线,且有明显痛感。
(4)胸部肌肉疼痛 胸腹部肌肉剧烈疼痛,向肩部、颈部放射,可见于进行性肌病。
(5)1、2肋软骨痛 见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因其多侵犯第1、2肋软骨,患处隆起,疼痛剧烈,但皮肤多无红肿。
3.胸痛性质辨病
(1)灼痛或刺痛 肋间神经痛时表现为沿肋间分部的阵发性灼痛或刺痛。食道炎或膈疝时胸骨后呈灼痛或灼热感。
(2)酸痛 多见于胸壁肌肉痛或骨痛。
(3)压榨样疼痛 心绞痛时心前区常呈压榨样疼痛。所谓压榨样疼痛是指疼痛时心前区像压了许多东西,以至觉得有透不过气的感觉。
(4)锥痛 所谓锥痛就是如锥扎似的疼痛。可见于主动脉瘤侵蚀胸壁时,或见于骨痛。
(5)闷痛 见于原发性肺癌,纵膈肿瘤。
(6)胸骨压痛 白血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时,胸骨压痛是十分重要的症状。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在胸骨下体部,因此对于非外伤引起的胸骨压痛应及时至医院就诊。
4.影响胸痛的因素辨病
(1)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 多见于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每于剧烈运动、生气、兴奋或精神紧张时诱发。心绞痛呈阵发性,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心肌梗塞呈持续性剧痛,虽含服硝酸甘油后仍不缓解。
(2)运动后胸痛缓解 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的胸痛常因运动反而好转。
(3)咳嗽或深呼吸加剧 多见于肺炎、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包炎。
(4)吞咽时胸痛 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弥漫性食管痉挛、食道肿瘤引起的胸痛常于吞咽时发作或加剧。
5.胸痛伴随症状辨病
(1)伴咳嗽 气管、支气管、胸膜疾病所致的胸痛常伴有咳嗽。
(2)伴吞咽困难 见于食管疾病,例如食管炎、食道裂孔疝、食道肿瘤引起的胸痛。
(3)伴咯血 肺结核、肺梗塞、支气管扩张症、原发性肺癌的胸痛常伴有咯血。
(4)伴呼吸困难 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渗出性胸膜炎、过度换气综合征等引起的胸痛常伴有呼吸困难。
(5)伴冷汗、面色苍白、胸痛、心前区剧痛、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发凉等休克症状 可见于心肌梗塞。
(6)伴发热 胸痛伴发热、咳嗽,伴有相应的胸部体征,可见于大叶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脓胸等。胸痛、心前区疼痛,伴有发热、出冷汗和疲乏,出现呼吸困难及咳嗽,可见于心包炎。
(7)伴胸闷、心悸 胸痛伴有胸闷、心悸,与此同时或在此之前,出现发热、身体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可见于急性心肌炎。
证名。胸部正中或偏侧作痛。出《素问·脉解篇》。多与心、肺、肝三脏有关。《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医碥·胸痛》:“胸者,肺之部分,则其痛尤多属肺可知。”其病多属气滞,气滞则痰饮亦停,治宜行气除饮。《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胸者,肝之分,肺心脾肝胆肾心包七经脉俱至胸,然诸经虽能令胸满气短,而不能使之痛,惟肝独令胸痛,故属肝病。”肝虚,胸痛引腰,宜补肾,补肾所以补肝也,用六味丸加首乌、牛膝;肝实,胸痛不能转侧,善太息,宜疏肝,用宽胸饮;胸痛常欲蹈压其胸,先未痛,但欲饮热,名曰肝着,用旋复汤;胸痛短气,是水气,用五苓散;胸痛痞塞,痰气为害,用二陈汤;胸痹急痛如锥刺,难于俯仰,汗出,或彻背上,用生韭汁;胸痹痛引背,喘息咳唾短气,寸沉迟,关紧数,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半夏尤妙。胸膈隐痛,为肾虚不能纳气,气虚不能生血,用补肝散。亦指膈痛或胸痹之重者。《医宗必读·心腹诸痛》:“胸痛即膈痛。”《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卷二十:“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也。”参见胸痹、膈痛条。
经云∶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又云∶仲夏善病胸胁,此则胸胁痛属心,故入心部。
肝虚则胸痛引背胁,肝实则胸痛不转侧,喜太息,肝着则常欲蹈压其胸。经云∶春脉如弦,其气不实而微,此谓不及,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胀满。此肝虚而其脉症见于春如此也。
□
〔仲〕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出汗也。肝着,其人常欲踏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方未考。《金匮》妇人门有旋复花汤方或云是此。)
□
〔《素》〕阳明所谓胸痛短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
□
〔《仲》〕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宜以栝蒌薤白白酒汤
主之。
栝蒌实(一个,捣)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栝蒌薤白半夏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方见心痛门。)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四枚) 浓朴(四两) 薤白(半升)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个,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浓朴、枳实取二升,去渣,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作三服。
人参汤
白术人参甘草干姜(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孙主簿季述之母患胸中痞急,不得喘息,按之则痛,脉数且涩,曰胸痹也。因与仲景三物小陷胸汤,一剂知,二剂愈。(方见伤寒。)
□
〔仲〕支饮胸满者,枳朴大黄汤主之。
浓朴(一两)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上三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
〔《脉》〕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泽漆汤,及刺巨阙泻之。(泽漆汤,仲景方也,见咳门。)
□
〔杜壬〕治胸胁痛彻背,心腹痞满,气不得通,及治痰咳。大栝蒌去穣取子,熟炒连皮研,和面糊为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五十丸。
□
〔《斗》〕治胸腹壅滞,去痰开胃。用半夏洗净焙干,捣罗为末,生姜自然汁,和为饼子,用湿纸裹,于慢火中煨令香熟,水一盏,用饼子一块如弹丸大,入盐半钱,煎取一盏温服,能去胸膈壅逆,大压痰毒,及治酒食所伤,其功效大矣。
□
〔丹〕郑仲游年二十有三,鬲有一点相引痛,吸气皮觉急。
滑石(一两) 桃仁(半两) 枳壳(一两,炒) 黄连(半两,炒) 甘草(炙,二钱)
上为细末,每钱半,以萝卜根自然汁研,煎熟饮之,一日五六次。
仲本年二十七,因吃热补药,又妄自学吐纳,以致气乱血热,嗽血消瘦,遂与行倒仓法。
今嗽血消瘦已除,因吃炒豆米,膈间有一点气梗痛,似有一条丝垂映在腰,与小腹亦痛,大率偏在左边,此肝部有恶血行未尽也。
滑石(一两) 黄丹(三钱,炒) 枳壳(一两,炒) 黄连(五钱) 生甘草(二钱) 红花(一钱)柴胡(五钱) 桃仁(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半,以萝卜自然汁,煎沸服之。
□
〔垣〕上清散清利头目,宽快胸中,不利者悉利于表。
黄 (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葛根(一钱半) 防风根(一钱) 蔓荆子(半钱)
上 咀,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临卧温服,以夹衣盖覆面首不语,须臾汗出为效。未服药,预一日不语,如服药毕,亦一日不语。
□
运气胸痛有二∶
其一,火邪助心。经云∶岁火太过,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两臂内痛是也。
其二,金邪伤肝。经云∶岁金太过,民病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又云∶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体重腹痛,金复则胸胁暴痛,引少腹者是也。
□
《内经》灸刺胸痛有四∶
其一,取心。经云∶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臂肩胛间痛,两肩臂内痛,实则胸腹大,胁下腰子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 中血者是也。
其二,取肾。经云∶肾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按刺法不分补泻,但言取血。王注谓先去血脉,后调虚实也。
其三,取胆。经云∶胆足少阳脉,所生病者,胸胁肋髁膝外皆痛,详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其四,取筋。经云∶手心主之筋,其病当取过者。又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又足太阳之筋,足少阳之筋,痛皆引胸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也。
□
灸刺胸满有三法∶
其一,取气海。经云∶膻中者,气之海,其输上在手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 息,面赤,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是也。(手柱骨,滑伯仁谓肩胛上际会处是穴也。)
其二,取肝。经云∶肝足厥阴脉,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详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其三,取胃。经云∶厥逆腹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是也。
□
〔《集》〕胸胁痛不堪∶期门(四分) 章门(六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行间丘墟涌泉
□
〔东〕又法∶期门(沿皮二寸) 支沟胆俞(沿皮一寸五分)
□
〔《甲》〕胸满痛,璇玑主之。胸胁 满,痛引胸中,华盖主之。胸胁 满,痹痛骨疼,饮食不下,呕逆上气烦心,紫宫主之。胸中满,不得息,胁痛骨疼,喘逆上气,呕吐烦心,玉堂主之。胸胁背相引痛,心下胸中,呕吐,多睡,饮食不下,幽门主之。胸胁 满,痛引膺,不得息,闷乱烦满,不得饮食,灵墟主之。胸胁 满,劫引背痛,卧不得转侧,胸乡主之。大气不得息,息即胸胁中痛,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尽纵,大包主之。胸满善太息,胸中膨膨然,丘墟主之。(《千金》云∶胸背急。)胸中痛,天容主之。胸胁 满,劳宫主之。胸痹引背,时寒,间使主之。胸满不得息,颈颔肿,阳谷主之。(《千金》云阳溪。)胸胁 满,膈塞,饮食不下,呕吐食后还出,中庭主之。胸胁 满,螈 ,引脐腹痛,短气烦满,巨阙主之。胸胁 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神封主之。胸胁 满,膈逆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步廊主之。胸胁满,恶闻人声与木音,巨虚上廉主之。胸下满痛,膺肿,乳根主之。胸胁 满,喘逆上气,呼吸喘息,不知食味,气户主之。胸胁胀,肠鸣切痛,太白主之。
□
〔《撮》〕胸满血膨∶期门(一分,沿皮向外一寸五分,泻。)
□
〔《甲》〕伤食,胁下满,不能展转反侧,目青而呕,期门主之。暴胀胸胁 满,足寒大便难,面唇白,时时呕血,太冲主之。胸中暴满,不得眠,辄筋主之。胸胁 满,寒如风吹状,侠溪主之。胸胁 满,头痛,项内寒热,外丘主之。多卧善唾,胸满肠鸣,三间主之。
□
〔仲〕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白色粗理者肺大,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全文见诊,下同。)
胁偏疏者肺偏倾,肺偏倾则胸偏痛。
经云∶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又云∶仲夏善病胸胁。此则胸连胁痛属心。肝虚则胸痛引背胁,肝实则胸痛不得转侧,喜太息,肝着则常欲蹈压其胸。经云∶春脉如弦,其气不实而微,此谓不及,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胀满,此肝虚而其脉证见于春如此也。宜补肝汤。《金匮》云∶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出汗也。肝着,其人常欲踏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素问》曰∶阳明所谓胸痛短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轻者五苓散,重者用张子和法取之。《脉经》云∶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泽漆汤,及刺巨阙泻之。(水)杜壬治胸胁痛彻背,心腹痞满,气不得通,及治痰咳,大栝蒌去穣,取子熟炒,连皮研和,面糊为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五十丸。《斗门方》治胸膈壅滞,去痰开胃,用半夏洗净焙干,捣罗为末,生姜自然汁和为饼子,用湿纸裹,于慢火中煨令香熟,水一盏,用饼子一块如弹丸大,入盐半分,煎取半盏,温服。(痰)丹溪治一人鬲有一点相引痛,吸气皮觉急,用滑石一两,桃仁半两,枳壳炒一两,黄连炒半两,甘草炙二钱,为细末。每服钱半,以萝卜汁煎熟饮之,一日五六次。又治一人因吃热补药,又妄自学吐纳,以致气乱血热,嗽血消瘦,遂与行倒仓法。今嗽血消瘦已除,因吃炒豆米,膈间有一点气梗痛,似有一条丝垂映在腰,与小腹亦痛,大半偏在左边,此肝部有污血行未尽也。用滑石一两,黄丹三钱,枳壳一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红花一钱,柴胡五钱,桃仁二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半,以萝卜汁煎沸服之。胸痛连胁,胁支满膺背肩胛,两臂内亦痛。经云∶岁火太过,则有此证。其脉若洪数,宜用降火凉剂。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经谓岁金太过,与岁土不及,风木大行而金复,则有此疾。是为金邪伤肝,宜用补肝之剂。胸中痛,连大腹、小腹亦痛者,为肾虚,宜先取其经少阴、太阳血,后用补肾之药。胸连胁肋髀膝外皆痛,为胆足少阳木所生病,详盛、虚、热、寒、陷下取之。手心主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又足太阳之筋、足少阳之筋痛,皆引胸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也。
(缺盆下曰胸。当与痹满门胸痹条参看。)
五脏及胆、心包络七经,筋脉俱至胸,是诸经之邪,皆得为胸痛。而胸者,肺之部分,则其痛尤多属肺可知。乃医书多以肝病为言,此举隅之论耳,勿泥。须知胸为清阳之分,其病也,气滞为多。(实亦滞,虚亦滞。)气滞则痰饮亦停,宜行气除饮,此治在肺分。肺主气,宜下降,不宜上壅者也。(至气有余为火而属心,痰本于湿而属脾,其义可兼举矣。)若乃肝气实而上冲,因载血以上,或肝虚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此则病在肝胆,痛必连胁矣。(至肝火之上炎。由肾水之竭,肝气之虚寒,由肾火之衰,亦可推。)治法于上下编参之。经云∶春脉如弦,其气不实而微,此谓不及,令人胸痛引背,两胁胀满,此肝虚也,补肝汤。(见胁痛。)《金匮》肝中寒者,(此下有两臂不举,舌本燥七字,《医宗金鉴》谓是衍文,删之。)善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则胁亦痛可知。)
食则吐,(肝性条达,为寒所郁不得伸,故太息以舒之。食则吐者,气上逆也。)而汗出也。又云肝着,(气着滞不行也。)常欲蹈其胸,(蹈者,按摩之意。)先未苦时,但欲饮热,(寒则凝滞,热则流通,故喜饮热。)
旋复花汤主之。(方用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水三升,煮一升,顿服。
《金鉴》谓与证不合,疑误。
愚谓此乃停饮,而阳气不宣,故用此逐饮通阳,加绛以和血也。)此肝实也。《素问》曰∶阳明所谓胸痛短气者,水气在脏腑也。轻者五苓散(见伤湿),重者用张子和法取之。木香、郁金二味,气郁痛者倍木香,血郁痛者倍郁金,为末,每服二钱,老酒下,虚者加人参。
痰饮痛,轻者小陷胸汤,重者大陷胸丸治之。若痰唾稠粘者,则用控涎丹(见痰饮。)
胃脘痛,俗呼心痛。盖胃之上口名贲门,与心相近,故经亦言胃脘当心而痛,若真心痛必死。经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不能客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其心痛之与包络痛别者,包络之痛,在两乳中间;其与胃脘痛别者,心痛在岐骨陷处,胃脘痛在心之下;其与胸痛别者,胸痛在心之上。横满胸间也。但胸痛宜分属肺属心、属肝,辩之既明,治之自效。而胃痛之因亦异,有因气郁,因血瘀。有因食积,因痰饮,因寒,因火,因虫,因虚之不同。宜分别而治之。包络之痛,皆因思虑伤神,涸血所致,须参胃痛之条分治,但无食耳。按丹溪云∶治胃痛宜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于初病之时,当用温散温利之剂。若稍久则郁蒸成热,再用温剂,宁不助火添痛乎?故古方多用山栀为君,稍加温热,为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起。腹痛之因,亦同胃痛分治,但有应下一法。又须辩其因食积,因瘀血,因痰饮之异。更有内痈作痛,最宜审慎。如胃脘生痈,亦在中脘,手不可按,或寒热作渴。肠痈则小腹硬痛,频数如淋。丹溪言∶内痈症,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相郁而成。故初起时,急宜清热解毒,凉血破瘀之剂下之,须参外科诸书治之则善。按景岳云∶近治痛,有以诸痛为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有以痛随利减者,皆为不易之法。不知形实病实 秘不通者,乃为相宜;若形弱脉弱,食少便泄者,岂容混治。
须知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疼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喜寒者多按实,爱热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年壮者多实,久病年老者多者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必以望、闻、问、切,四者详辩,则虚实自明。仲景云∶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故世人之患胃痛腹痛者甚多,而其治病之因,亦难以悉数,临症之际,当潜心会通各门,参究施治,庶不致误。
芍甘汤胃脘心腹诸痛,主此随症加减。
白芍〔制肝补脾,活血止痛。酒炒。三、四钱。〕木香豆蔻〔快气,各五、七分。〕香附〔制,各二、三钱。〕甘草〔和中缓痛。炙钱许〕。可加枳壳、橘红、玄胡、郁金〔行瘀各一、二钱。〕苏子〔炒研。〕茯苓〔消痰。〕山楂麦芽〔化食。各二、三钱。〕如挟热。〔时作时止,得热更甚〕。本方采加芩、连、山栀、川楝〔泻火则痛自止。〕羚羊角〔能疗腹病热满。〕如挟寒〔痛无增减,得热则止。〕本方采加桂、附、干姜、沉香〔温中则痛自停。〕吴茱萸〔能除腹痛冷服。〕挟虚〔重按之则痛缓。〕本方采加参、术、当归。〔气旺脾健血充,虚痛自止。〕此方以芍甘汤为主,乃健脾最胜之剂,能治血虚腹痛。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须此二味。又、凡痛定因气滞,气滞则血为之凝,痰为之结,食亦为不消。以上加入诸药,皆快气行瘀,消食化痰之品,常用颇效,至若挟寒、挟热、挟虚,各随其所宜,加药以治之。
四磨汤胃脘胸腹因气郁不舒,痞结胀满,攻刺而痛者宜之。
木香 真沉香〔调气开郁。〕枳实 尖槟榔、降气破结〕。加乌药名五磨饮,白汤磨服。
此一派调气降气之剂,气实者宜之。
聚宝丹 凡一切因气滞血凝作痛者,用俱神效。
木香、沉香、砂仁〔各三钱。〕麝香〔快气,八分。〕玄胡、乳香、没药〔各三钱。〕真血竭〔活血,一钱五分。〕〔另研入药。若同药研,即化作尘〕。〔为细末,糯米糊丸如弹子,朱砂为衣,或酒或随症用汤化服〕。
此快气活血之剂,昔人谓其能治胃脘寒痰结阻,致反胃呕吐,饮食不进者,亦甚神验。乃痰随气降之义。
失笑散〔治胃脘胸腹,因瘀血停留,满痛拒按。〕蒲黄〔凉血活血。〕五灵脂〔散血活血。〕何氏加玄胡、山楂、赤芍、没药、姜黄〔行瘀血。〕尖槟榔〔破滞气。〕木通〔通血脉。〕临服入盐卤。〔入血软坚,二、三匙。〕可加犀角〔辛寒破蓄血。〕羚羊角〔咸寒祛恶血。〕如可下者,宜桃仁承气加减下之。
此系何氏秘方,称其能治九种心疼,诸药不应者。盖以痛久气滞血凝,用此得效者,血行则气和而痛止也。
保和丸〔见泄泻。〕治伤食胃脘腹痛,〔如食在上,胸膈饱闷,嗳腐吞酸。如食在中,腹满硬痛拒按。如食在下,绕脐硬病拒按。〕主此加减。〔外用陈糟炒热,加盐、麝香熨之,内已热甚者忌之。〕如可下者,宜承气之属下之。
二陈汤〔见中风。〕治胃脘胸腹因停痰留饮作痛,或吐清涎,或发眩晕,主此加减。如可下者,礞石丸微利之。
黄芩汤竹叶石膏汤〔俱见伤寒。〕治胃脘胸腹,因火热痛甚者,选而用之。
香苏散〔见伤寒。〕治外感寒,内食冷,胃脘心腹作痛。
宜加草豆蔻生姜〔寒散温中。〕香砂〔利气止痛。〕甚者加桂心、吴茱萸等。〔治心腹冷痛。〕
盏落汤〔言盏落痛即止。〕治胃脘心腹,因虚寒痛者。
胡桃肉〔益命门火,则寒可除;利三焦气,则痛自止。三枚。〕大枣〔同胡桃肉,补脾胃而兼温,同生姜,调荣卫而兼散。三枚,去核,夹桃肉,纸裹煨熟。〕生姜〔三片。煎汤,细嚼送下,永不再发。〕可加沉砂。如果虚寒甚者,可选用理中汤、参附汤之属。
槟黄丸胃脘心腹因虫作痛,痛有休止,面生白斑,或吐清水,淡食而饥则痛,浓味而饱则安,宜于上半月服之。〔虫头向上故也。下半月则虫头向下,先食鸡肉汁,或蜜或糖,引之向上,随后服药。〕鸡心槟榔、雄黄、制绿矾〔皆主杀虫。等分为末,饭丸米大,空心每服一钱至三钱,量人虚实用之。〕
万应丸 下虫积如神。
雷丸〔醋煮。〕槟榔〔杀虫。〕黑丑〔下虫积之迅药。〕大黄〔攻积滞之要品。各六两。〕木香〔一两。〕沉香〔气芳引虫食,气利使积行。五钱。〕〔共为末,用皂荚、苦楝根各四两,煎汤泛为丸,绿豆大,外用二香末为衣。每服一钱至三钱,五更时砂糖汤下。〕
异功散〔见中风。〕
归脾汤〔见虚劳。〕胃脘心腹因虚而痛者,宜主此加减治之。
此数方或因食、因痰、因热、因寒、因虫、因虚,宜各审明而采用之。
《金匮》大黄丹皮汤 治肠痈小腹坚肿如掌而热,〔痈势已成。〕疼痛拒按,肉色如故。〔痈不在躯壳也。〕或 赤微肿,小便频,〔火逼下行之故。〕汗出憎寒,〔因卫气为热毒壅遏,不行于表,表失其固护也。〕或发热,〔经言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或肌肤甲错如鳞,〔血瘀成痈,不充肌肤之故。〕脉数者,宜此方急下之。
大黄芒硝〔均能荡热,散结,逐血。各钱许,量加。〕丹皮〔凉血,二钱。〕桃仁〔破瘀。〕栝蒌仁〔利肠胃,消痈肿,各二钱。〕冬瓜仁〔散瘀毒,治肠痈。五钱。〕加宜犀角〔散邪清热,凉血解毒,五钱。〕猪悬蹄甲〔祛腹中伏热,能治肠痈。酒炙研末三钱。〕苡仁〔利肠胃,消毒肿。〕鲜金银藤〔数两。〕煎汤煎药。〔再加紫花地丁一、二两同煎更佳。〕此方虽为下药,实内消药也,故稍有脓则从下去,未成脓,即下出瘀热毒血而肿消矣。按立斋云∶如脉洪数,以手掩肿上热极者,血已成脓,下恐伤肠胃之气,宜苡仁汤排之,即本方去硝、黄加苡仁。
会脓汤 治腹中肿毒。
大黄〔泻血分之热极。二两。〕乳香没药〔通血气之壅滞。〕五灵脂〔散血化瘀。〕穿山甲〔破血逐瘀。〕僵蚕〔化痰散结。〕白芷〔散肿排脓。各五钱。〕〔为末,每服五钱,酒下。脓从大便出,幼者服三钱。〕
《金匮》排脓散 诸疮痈毒皆可宗用。
生鸡子〔解热毒。〕枳壳〔破结气为君。〕赤芍〔行瘀血为臣。〕桔梗〔开提肺气,〕宜加桑皮。〔清利肺气。盖肺主周身之气,气利血行,则脓成毒化。〕立斋云∶余治胃脘痈,每用前方加清胃药亦效。若吐脓血,饮食少思,则壮胃气为主,而佐以前药,不可专治其痈。又言肠痈不可惊之,惊则肠断而死。故坐卧转侧,务宜徐缓,时少饮薄粥,及服固元气药,静养调理,庶可得生。
痛甚者脉多伏,伏脉有因火者,有因气郁、血瘀、食滞、痰滞,亦有因寒者。〔阴气盛,阳气衰故也。〕促脉因火亢,亦有因气血食痰停滞,阻其营运之机,皆致歇止。如止数渐稀,则为病瘥;止数渐增,则为病剧。代脉痛家不忌。滑伯仁曰∶无病而瘦羸脉代者危候也。暴病而气血乍损,只为病脉。
大痛而喘,人中黑者死。真心痛手足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举例】
一 一童子出痘,未大成浆。其壳甚薄,两月后尚有着肉不脱者。一夕腹痛,大叫而绝。嘉言取梨汁入温汤灌之,少苏,顷复痛绝,灌之又苏。遂以黄芩二两煎汤,和梨汁与服,痛止。令制膏子药频服,不听。其后忽脉大无伦,一夕痛叫,小肠突出脐外五寸,交纽各二寸半,如竹节壶顶状,茎物绞折长八、九寸,明亮如灯龙。嘉言云∶肺主皮毛,痘不成浆,肺热而津不行也。胸中甲错,则生肺痈,痈者壅也,今壳着于肉,全是甲错,岂非肺气壅而然欤?腹中痛绝者,壅之甚也。壅甚则并水道亦闭,是以其气横行,肠为之突出,茎为之弛长,当以黄芩清肺之热,阿胶〔或生鸡子。〕润肺之燥。因病势甚,只宜单用多用,可以下行速效。令日进十余剂,三日后始得小水,五日后水道清利,脐收肿缩而愈。〔观此当悟肺气不能下行,而脐腹攻痛,小便不利者之治法也。〕二 一男患腹痛,彻夜叫号不绝,小水全无。嘉言以茱连汤加玄胡索投之始安。又因伤食复反,病至二十余日,肌肉瘦削,眼胞下陷。才得略宁,适遭家难,症变壮热,目红腮肿,全似外感有余之症。知其为激动真火上焚,令服六味地黄加知柏三十余剂,其火始退。退后遍身疮痍黄肿,腹中急欲得食,不能少耐片刻,整日哭烦。谓曰∶旬日后,腹少充,气稍固,即不哭烦,服二冬膏而痊愈。
三 一女不时发胃脘痛,已十年矣。仲淳诊之,知为火症,用黑山栀、淡豆豉、橘红〔各三钱。〕枳壳、〔三钱。〕生姜〔三片。〕一剂良已。
四 一妇忽心痛连下腹,如有物上下攻撞,痛不可忍,急以手按之,痛稍定,按之少松,即叫号。仲淳云∶此血虚也。用白芍〔五钱。〕甘草〔七分。〕橘砂〔各三钱。〕炒盐〔五分。〕二剂稍止。又用牛黄苏合丸疏其气,果得嗳气数次,而痛徐解。
五 一男子患腹痛,按之则痛缓。仲淳云∶此血虚也。用参〔三钱。〕归〔二钱。〕补气血,芍〔三钱。〕甘〔一钱〕和脾胃,麦冬〔三钱。〕益胃养阴,木瓜〔一钱。〕和胃制肝,橘红〔半钱。〕理气调中,数剂不愈。但药入口则痛上,超时复发,服二煎又止。如是者月余,疑不对症,更他医药,入口痛不止矣。因信服之,用前方加减。因时恶心,去当归,一年后渐安。服之六百剂,始痊愈。两年腹痛愈后,又时患手指及臂肿痛,不能屈伸,三、四日方愈。仲淳曰∶此即前病之余,虚火移走为害也。用八仙长寿丸,加天冬、黄柏、甘菊、砂仁、虎前胫骨之属而愈。
六 王宇泰夫人,病心口痛甚,日夜不眠,手扪之如火,下陈皮及凉药,少顷,即胀闷欲死,以大剂参、归补之,稍定。
七 一妇怀抱郁结,不时心腹作痛,年余不愈,诸药不应。立斋用归脾汤加山栀而痊愈。
八 宋徽宗常食冰,因致腹痛,国医进药俱不效。杨吉老诊之,用理中汤。上曰∶服之屡矣。吉老曰∶所进汤使不同,陛下之疾,得之食冰,今臣以冰煎药,此已其受病之原也。果一剂而愈。
九 一妇因郁怒患腹痛,连小腹、上支心,昼夜无间,两寸关俱伏,独两尺实大,按之愈甚。此肝木郁于上中之故。与柴胡疏肝散,〔柴、芎、香附、枳、橘、芍、草。〕即嗳气数声而痛止。
十 一妇食荞麦面,着怒,遂病胃脘当心痛不可忍。用吐、下、行气、化滞诸药,皆入口即吐,不能奏功,大便三日不通。时珍云∶心痛欲死,速觅玄胡。遂用玄胡末三钱,温酒调下,食即纳入,少顷大便行而痛遂止。
十一 一妇因经水多,服涩药止之,致腹作痛。立斋用失笑散二剂而愈。
十二 一妇小腹肿痛而有块,立斋曰∶此瘀血为患也。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玄胡、牛膝、木香,二剂血下而痊。
十三 一产妇小腹疼痛,小便不利。立斋以苡仁汤二剂痛止,更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下瘀血升许而愈。凡瘀血停滞,宜急治之、缓则腐化为脓,最难疗治,若流注骨节间,则患骨疽矣,失治多成败症。
十四 一妇小腹疼痛,大便秘涩,腹胀转侧作水声,立斋曰∶脉洪而数,脓当内溃,急进大黄丹皮汤,加犀角末,一剂下瘀血,诸症退,更用苡仁汤四剂而愈。
十五 一人患肠痈,伛偻不能伸屈。有道人教以饮黄犬血二碗,和白酒服。其人竟饮四碗,次日下脓血甚多,遂愈。盖痈由血壅,取以血入血,而温散之义。
【外感胸痛之症】初起表邪未散,下早闷痛,此伤寒门结胸症也。胸痛胀满,咳嗽气逆,不能仰卧,此六淫之邪,伤于肺经,方书所谓肺胀胸痛也。若胸痛寒热,咳吐腥秽,又是肺
【外感胸痛之因】伤寒表邪未散,下之太早,内陷胸中,盖胸主半表半里,外邪内陷,与
【外感胸痛之脉】沉紧而劲,下后作痛,结胸之症。脉来浮大,胸痛身热,支结之别。寸口浮大,风热肺逆。寸口脉实,脉痈之疾。
【外感胸痛之治】伤寒误下已成结胸者,宜大、小陷胸汤出入加减;若未成结胸者,壳汤治之;若肺痈风热者,加味泻白散;肺气壅寒,枳桔二母汤;肺痈作痛,桔梗汤、栝蒌
[b]大陷胸汤[b]
大黄芒硝甘遂
[b]小陷胸汤[b]
黄连半夏 栝蒌
[b]加味泻白散[b] 治风热伤肺。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防风荆芥
热甚,加石膏、知母。
[b]枳桔二母汤[b] 清理肺气,兼消痰水。
枳壳知母川贝母 栝蒌仁 苏子桔梗
[b]桔梗汤[b] 治肺痈肺 。
川贝母薏苡仁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枳壳桔梗杏仁甘草
[b]栝蒌汤[b] 通治肺胃之痈。
栝蒌仁一个,去皮,炒黑,研,甘草同煎服。
【内伤胸痛之症】不因外感,胸中隐隐作痛,其痛缓,其来渐,久久不愈,饮食渐少,此内伤胸痛也。若见咳嗽寒热,吐痰腥秽,则是肺痈之症,而非胸痛也。
【内伤胸痛之因】七情六欲,动其心火,刑及肺金,或怫郁气逆,伤其肺道,则痰凝气结;或过饮辛热,伤其上焦,则血积于内,而闷闭胸痛矣。
【内伤胸痛之脉】滑大主痰;洪数主火。左寸洪数,心火刑金;左关弦数,肝胆有热。右寸沉结,气滞上焦;寸脉芤涩,上部蓄血。
【内伤胸痛之治】痰气不清,栝蒌仁汤,加青黛、海石;兼火者,栀连二陈汤;心火乘者,红花当归汤加桃仁、牡丹皮,有热,加炒山栀、郁金。
[b]栝蒌仁汤[b] 见前。
[b]栀连二陈汤[b]
山栀黄连 熟半夏白茯苓 广皮 甘草
[b]泻心汤[b]
川黄连甘草
[b]清肺饮[b]
地骨皮桑白皮桔梗知母黄芩玄参薄荷甘草
热甚,加石膏。
[b]加味柴胡汤[b]
柴胡黄芩 广皮 甘草山栀
[b]四七汤[b]
半夏 浓朴 茯苓紫苏
加姜、枣。
[b]红花当归汤[b]
红花当归红曲赤芍药牡丹皮青皮桃仁郁金 楂肉 泽兰叶 黑山栀胸痛上焦气分病,当理肺气,要分肺管、胃管。若胃气有伤,胃脘气逆,亦多胸痛,其中分别∶若饮食自如,而见气逆咳喘作痛,病不在胃而在于肺,当和肺气;若无喘咳气逆,而见饮食阻滞,病不在肺而在于胃,当调胃气;若二经皆病,当审其何经先起,如先见喘咳气逆满作痛,后见妨碍饮食者,此肺病遗祸于胃也,当治其肺,兼治其胃;若先见饮食妨碍,后见喘咳气逆,此胃病遗祸于肺也,当平其胃,兼治其肺。此从方广肿胀门,辨脾肺相传法中,化出辨肺胃二经之胸痛。又有语言即痛,饮食不痛者,病在于肺;饮食即痛,语言不痛者,病在于胃。此从辨喉痛症中,化出辨肺胃之胸痛也。
背为阳,胸为阴。背痛胀,阴中之阳虚,宜补,用 、参、甘草、桂、附之类;胸痛胀而连之。胃口作痛,手不可近者,实也,用石膏不拘多少,火 醋淬,研末,热汤服二、三匙;
手按少愈者,虚也,炮姜之类温之。死血痛者,五灵脂一钱,乌药四分,乳香、没药各一钱,共为细末,温酒调服。死血痛而胀,胀而痛,绵绵无休息者,五灵脂二钱,蒲黄、乳香、胃脘痛,时呕吐清水,吐过即痛止,名虫痛。用来年葱汁一杯,香油一杯,和匀服,虫即化为食积痛不喜食,多呕,用酒曲湿纸包煨为末。每服三钱,积食能从大便下。
火痛如刀割,手不可按,四物汤加沉香、栀子。热气乘心作痛,石菖蒲一两,前胡、赤茯苓各五钱,蜜一盏,生地汁一盏,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紫苏汤下。
寒痛胸前如冰冷,喜热手熨,用良姜一钱,乌药三钱,水煎服;或为末,烧酒调服。或芎归汤内加炮姜、肉桂,虚加人参,胀加紫苏。
胃脘痛,桔梗、甘草各三钱,川芎一钱,水煎,调五灵脂、雄黄各五钱,治死血痛更效飞丝入胸,痛甚,汤水不下,雄黄为末,竹叶汤下。
心胸痛,五灵脂、蒲黄等分末,醋汤调服二钱;或延胡、五灵脂、草果、没药等分为末,酒服三钱;或延胡、乳香、没药各二钱为末,酒调服。
妇人胃脘痛,火郁宜发之。紫苏、栀子各三钱,延胡二钱,沉香、甘草各一钱,为末,酒调胃脘作痛不己,乌药五钱,人参、炙甘草各二钱,共末,生姜、微盐搽之,俟水出,即蘸药含化。乃累试累效之神方也。
胃口痛引背,早微热,午作痛,血中气滞也。人参、肉桂、香附、陈皮各五分,当归一钱,乌药一分,紫苏三分。
调理方不一而足,大要在血,得温则行,炮姜、肉桂、当归等药,温中行血活血,间用炒黑中间或有死血痛、虫痛、食积痛者,见证施治,而脾胃必须顾之,方无他变。
诸痛不可用白术、黄 ,虚痛人参无碍,必不得已而用之,必须斟酌。盖诸痛不宜补气故也。惟吐泻者白术必用之。
验案
一人右边近心口作痛,少时曾有人当背一拳,血凝气滞也。五灵脂、蒲黄各五钱,乳香、没药各二钱,归身一两,肉桂三钱,共末,淡白酒调服二钱。
一妇年四十余,有孕,因怒郁,遂吐黑血水数碗,胃口痛如刀割,且多痰诞,饮食至痛处隔住不下,或吐血,或吐苋菜水,胃脘时开时闭。此怒则气逆,郁则气结,痰凝血滞于胸也。
治之不得法,必成血膈,宜行血开郁顺气。用归身一钱,川芎七分,栀子五分,乌药三分,
非心源性胸痛(nccp)是指临床表现为典型心脏病样胸痛,但检查并未发现心脏疾病。疼痛可能源于食管(图3.13)。
食管的感觉神经纤维随交感神经于t1至t6之间进入脊髓(主要是t4到t6),此区域亦接收心脏的感觉神经输入。
这种感觉神经的会聚可解释为何源于食管的痛感可与心脏的疼痛相混淆,常称之为牵涉痛。
然而食管的痛觉感受器仍未明确。食管源性胸痛已被归因为化学感受器(酸和胆汁)及机械感受器(痉挛和扩张)受刺激所造成。温度感受器兴奋也可引起食管源性胸痛。
[imgz]weichangdonglijianchashouce054.jpg[alt]食管和心脏的感觉神经输入[/alt][/img]
图3.13食管和心脏的感觉神经输入。
【病因】
有几种原因可解释食管源性胸痛:
· 食管酸暴露异常——已发现50%的nccp患者有食管异常酸暴露
· 食管动力异常
·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 痛阈下降
· 心理疾病。
【症状】
胸骨后痛。
【鉴别诊断】
· ihd
· 肺部疾病
· 骨骼肌肉疼痛。
诊断措施(图3.14)
形态学诊断
内镜
内镜及活检可用来排除可引起胸痛的其他疾病如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等。
功能性诊断
酸灌注试验(bernstein试验)
患者直立或仰卧位,向食管内灌注盐酸溶液,在不告知患者的情况下变换灌注酸和生理盐水,嘱患者说出任何症状。若患者仅在灌注酸时出现症状(如胸痛)则试验即为阳性。
[imgz]weichangdonglijianchashouce055.jpg[alt]诊断胸痛的程序[/alt][/img]
图3.14诊断胸痛的程序。
由于便携式食管ph监测的使用增多,此试验已不常用。因观察时间较短,此试验不如24小时ph监测敏感。
24小时ph及压力监测
可有下列作用:
·当心肺疾病肯定已除外的情况下,可确定胃食管反流、食管动力异常或其他食管异常是否为胸痛的原因
· 观察胸痛与食管ph测定或食管动力测定所发现异常之间的关系。
通过24小时记录ph、动力及心电图(ecg),若症状与前两项异常有关则证明nccp是食管源性的(见8.5)。
胸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胸内、胸外疾病均可引起。胸痛的剧烈程度不一定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一)常见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肺组织本身疾病不引起胸痛,因为肺脏没有感觉神经,当病变侵及壁层胸膜时才出现疼痛。膈胸膜受累时疼痛可向肩部、上腹及腹部放散,当气管及支气管神经受刺激时,亦可引起胸痛。常见于肺炎、气胸、胸膜炎(干性或少量渗出液)及胸膜粘连、肺梗塞、胸膜肿瘤、气管及支气管炎等。
2.心脏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心绞痛、主动脉瘤、心肌炎及心包炎等。
3.肝胆疾病(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疼痛常在右胸或右肩部。
4.纵隔及食道疾病 食道及纵隔炎、食道及纵隔肿瘤等。
5.其它 胸壁及皮肤、皮下组织或肋间肌炎症、创伤、带状疱疹、胸主动脉瘤、夹层主动脉瘤、过度换气综合征、肋间神经痛等。
(二)问诊要点
1.胸痛的部位 胸膜及肺部病变多在病侧;胸壁病变多在局部,按压时加重,气管及支气管、心脏及血管、食道及纵隔疾病所致疼痛多在胸骨后;肋间神经痛或带状疱疹所致胸痛多在肋间神经分布区域;支气管炎亦常在胸骨后有紧缩样的持续痛,心绞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并可放散到左肩及左臂。
2.疼痛时间及影响疼痛的因素 食道疾病的疼痛常于吞咽食物时加剧;胸膜病变常于呼吸或咳嗽时加重;胸壁病变由于胸廓运动时加重;心血管病变往往于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含硝基甘油片后缓解。
3.胸痛的性质与持续时间 胸膜病变所致者我为刺痛;心绞痛为压榨性窒息感,并放散到左肩或臂部,若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应考虑有急性心肌梗死之可能;食道炎多为烧灼痛。
4.胸痛的伴随症状
(1)伴有高热、咳嗽、常见于气胸、支气管哮喘及心血管疾病、支气管扩张及肺癌等。
(2)伴有胸闷、呼吸困难。见于气胸、支气管哮喘及心血管疾病。伴有休克或急性肺水肿,见于心肌梗死。
(3)伴有吞咽困难,见于食道癌:伴有上腹饱胀、出汗、呕吐等,可见于胆道疾病。
胸痛可由胸膜、肺、胸壁及胸内其他器官(尤其是心脏)疾病所致。
胸膜炎胸痛为一种尖锐性疼痛,由肺表面的胸膜受刺激所致。疼痛可因咳嗽和深呼吸而加剧;减少胸壁活动,如固定患侧、避免深呼吸和咳嗽等,均可减轻疼痛。虽然疼痛部位可随时间不同而移位,但一般均可指出疼痛部位。胸腔积液(两层胸膜之间存在液体积聚)患者,起病初期可有胸膜炎胸痛,但当积聚的胸液导致两层胸膜相互分离时,疼痛常常减轻。
与胸膜炎胸痛相比,其他呼吸器官疾病所致胸痛的诊断往往难以确定。如肺脓肿或肿瘤可引起深部不明确的胸痛。
胸壁疾患亦可引起胸痛。这种胸痛亦可随深呼吸或咳嗽而加剧,并可确定胸壁的疼痛部位,按压胸壁可感觉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胸壁损伤,如肋骨骨折、肋间肌撕裂或受损。胸壁肿瘤浸润亦可引起局部胸痛,当肋间神经受累时,可引起牵涉性疼痛(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疼痛)。带状疱疹在皮疹出现之前即可出现呼吸时胸壁疼痛。
温疫二日,阳明经热不解,三日则入少阳之经。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伤寒之口苦咽干而目眩者,皆相火之上炎也。其经自头下项,行身之侧。热病之胸胁痛而耳聋者,皆胆木之逆行也。少阳在二阳之里,三阴之表,阴盛则传太阴之脏,阳盛则传阳明之腑,少阳者,入腑入脏之门户也。温疫营郁热盛,火旺木枯,但传胃腑而为热,不入脾脏而为寒。传胃则木邪逼土,腑气郁遏,而生吐利。是宜清散经邪,杜其入腑之路也
柴芩栝蒌芍药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生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劈 芍药三钱 栝蒌根三钱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饮热粥,取微汗。
治少阳经温疫,目眩耳聋,口苦咽干,胸痛胁痞者。
大柴胡加元参地黄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半夏三钱 芍药三钱 枳实三钱 大黄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元参三钱 地黄三钱
流水煎大半杯,温服。
治少阳经温疫,传阳明胃府,呕吐泄利者。
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病则行其火令。其经起锐眦,上络于耳,下颈而合缺盆,行两胁而走足。经气逆升,滞塞胸胁,相火燔腾,是以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胸痛而胁痞也。位居阳明之里,太阴之表,太阴主营,阳明主卫。营阴外束,卫气欲出而不能,鼓勃振动,则为寒战。卫气透发,则汗出。凡将汗而战摇者,卫弱不能遽发也。卫阳内发,营气欲出而不得,蓄积壅遏,则为发热。营气透发,则热退。凡发热而无汗者,营郁不能外达也。营卫交争,迭为胜复,是以寒往而热来,寒来而热往。相争之久,胜负遂分,寒胜则入于太阴,热胜则入于阳明。入于太阴,则阳负而多危,入于阳明,则阴尽而亦凶。其于寒热往来时,以小柴胡双解表里之邪。柴胡、黄芩,清泻半表之阳,人参、甘草,温补半里之阴,则无偏阴偏阳,内传脏腑之患矣。
小柴胡汤
柴胡四钱 黄芩三钱 半夏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