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

参考:脾阴虚

“胃病” 相关论述

脾胃共处中焦经脉互为络属,具有表里的关系。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又具有统血,主四肢肌肉的功能。
脾胃病证,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脾的病变主要反映在运化功能的失常和统摄血液功能的障碍,以及水湿潴留,清阳不升等方面;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食不消化,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等方面。
脾病常见腹胀腹痛泄泻便溏,浮肿,出血等症。胃病常见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

(一)脾气虚证
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以及其它急慢性疾患耗伤脾气所致。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晃白,形体消瘦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本证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脾气虚弱,运化无能,故纳少,水谷内停则腹胀,食入则脾气益困,故腹胀尤甚。水湿不化,流往肠中,则大便溏薄。
脾气不足,久延不愈,可致营血亏虚,而成气血两虚之证,则形体逐渐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是脾气虚弱之征。

(二)脾阳虚证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运失健和寒象表现为辩证要点。脾阳虚衰,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中阳不足,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热。阳虚无以温煦,所以畏寒而四肢不温。水湿不化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较脾气虚更为清稀,甚则完谷不化。中阳不振,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流溢肌肤,则肢体困重,甚则全身浮肿;妇女带脉不固,水湿下渗,可见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皆为阳虚湿盛之征。

(三)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证,是指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或劳累过度所致。
【临床表现】脘腹重坠作胀,食后尤甚,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久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浑浊如米泔。伴见气少乏力,肢体倦怠,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气虚证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脾气上升,能升发清阳和升举内脏气虚升举无力,内脏无托,故脘腹重坠作胀食入气陷更甚,脘腹更觉不舒。由于中气下陷,故时有便意,肛门坠重,或下利不止,肛门外脱。脾气升举无力,可见子宫下垂。脾主散精,脾虚气陷致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反下流膀胱,故小便浑浊如米泔。中气不足,全身机能活动减退,所以少气乏力,肢体倦怠,声低懒言。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皆为脾气虚弱的表现。

(四)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脾虚,或劳倦伤脾等引起。
【临床表现】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共见为辨证要点。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则血溢脉外。溢于肠胃,则为便血;渗于膀胱,则见尿血;血渗毛孔而出,则为肌衄;由齿龈而出,则为齿衄脾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则妇女月经过多,甚或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皆为脾气虚弱之症。

小结 脾病虚证鉴别如下
相同症:腹胀纳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不同症:
脾气虚形体浮肿或消瘦。
舌苔:舌淡苔白。
脉象:缓弱。
脾阳虚腹痛喜温喜按,肢冷尿少,或肢体困重,或浮肿,或带下清稀。
舌苔:舌淡胖,苔白滑。
脉象:沉迟无力。
中气下陷: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久痢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浑浊如米泔。
舌苔:舌淡苔白。
脉象:弱。
脾不统血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舌苔:舌淡苔白。
脉象:细弱。

(五)寒湿困脾
寒湿困脾证,是指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而表现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淋雨涉水,居处潮湿,以及内湿素盛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胀痛食少便溏,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的运化功能发生障碍和寒湿中遏的表现为辨证要点。寒湿内侵,中阳受困,脾气被遏,运化失司,故脘腹痞闷胀痛,食欲减退。湿注肠中,则大使溏薄。胃失和降,故泛恶欲吐。寒湿阴邪不耗液,故口淡不渴。寒湿滞于经脉,故见头身困重。
湿阻气滞,气血不能外荣,故见面色黄晦。脾为寒湿所困,阳气不宣,胆汁随之外泄,故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湿泛肌肤可见肢体浮肿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皆为寒湿内盛的表现。

(六)湿热蕴脾证
湿热蕴脾证,是指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常因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所致。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和湿热内阻的症状为辩证要点。湿热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故脘腹痞闷,纳呆呕恶。脾为湿困,则肢体困重。湿热蕴脾,交阻下迫,放大便溏泄小便短赤。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故皮肤发痒,面目肌肤发黄,其色鲜明橘子湿遏热伏,热处湿中湿热郁蒸,故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七)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放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虚热扰,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八)食滞胃脘
食滞胃脘证,是指食物停滞胃脘不能腐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胃素弱,运化失健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胃脘胀闷疼痛,嗳气吞酸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矢气便溏,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为辨证要点。胃气以降为顺,食停胃脘胃气郁滞,则脘部胀闷疼痛。胃炎和降而上逆,故见嗳气吞酸呕吐酸腐食物。吐后实邪得消,胃气通畅,故胀痛得减。食浊下移,肠道,可致矢气频频,臭如败卵,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为食浊内积之征。

(九)胃寒
胃寒证,是指阴寒凝滞胃腑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腹部受凉,过食生冷,过劳倦伤中,复感寒邪所致。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剧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口泛清水,或恶心呕吐,或伴见胃中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或迟。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脘疼痛和寒象共凶为辨证要点。寒邪在胃,胃阳被困,故胃脘冷痛。寒则邪更盛,温则寒气散,故遇寒痛增而得温则减。胃气虚寒,不能温化精微,致水液内停而为水饮,饮停于胃,振之可闻胃部漉漉水声,水饮不化随胃气上逆,可见口淡不渴,口泛清水,或恶心呕吐舌苔白滑,脉弦或迟是内有寒饮的表现。

(十)胃热证
热证,是指胃火内炽所表现的征候。多因平素嗜食辛辣肥腻,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所致。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齿衄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病常见症状和热象共见为辩证要点。热炽胃中,胃气不畅,故胃脘灼痛肝经郁火横逆犯胃,则吞酸嘈杂呕吐,或食入即吐。胃热炽盛,耗津灼液,则渴喜冷饮;机能亢进,则消谷善饥。胃络于龈,胃火循经上熏,气血壅滞,故见牙龈肿痛口臭血络受伤,血热妄行,可见齿衄。热盛伤津耗液,故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胃热内盛之象。

小结 胃病寒热虚实的鉴别
胃寒
疼痛性质:冷痛。
呕吐清水
口味与口渴:口淡不渴。
大便:便溏。
舌象:舌淡苔白滑。
脉象:沉迟。
胃热
疼痛性质:灼痛
呕吐清水
口味与口渴:渴喜冷饮。
大便:秘结。
舌象:舌红苔黄。
脉象:滑数。
胃阴虚
疼痛性质:隐痛。
呕吐干呕
口味与口渴:口咽干燥。
大便:干结。
舌象: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
④食滞胃脘
疼痛性质:胀痛。
呕吐:酸腐食物。
口味与口渴:口中腐酸。
大便:酸臭。
舌象:舌厚腻。
脉象:滑。

不食一症,有因外邪伏而不宣,逆于胃口者;有因饮食生冷,停滞胃口者;有因七情过度,损伤胃气者;有因阳虚者;有因阴虚者。因外邪所致而不食者,定有发热头痛、身痛,与夫恶寒恶风恶热口苦、便赤、四肢酸痛等情。按定六气节令,六经提纲病情治之,外邪去而食自进矣。因饮食生冷而致不食者,定见饱闷吞酸,胸膈胀痛等情,照温中行气消导之法治之,生冷去而食其进矣。因七情过度而致不食者,审其所感,或忧思、或悲衰、或恐惧、或用心劳力、或抑郁、或房劳,按其所感所伤而调之,则饮食自进矣。因阳虚者,阳衰则阴盛阳虚二字,包括七情在内,论阳虚,是总其名也。阴主闭藏,故不食此等病人,必无外感,饮食病情为难。法宜扶阳,扶阳二字,须按定上中下部位。阳旺阴消,而食自进矣。因阴虚者,阴虚火旺阴虚二字,有外感客邪,随阳经而化为热邪伤血,按其所感经络治之,若系真阴虚极,则又非苦寒可用。火伏于中,其人烦热口渴饮冷,甚有呃逆不休,咳嗽不已,反胃而食不下诸症。轻则人参白虎,重则大小承气之类。是泻其亢盛之火邪,以复阴血。若由真阳虚极,不能化生真阴阴液已枯,其人定然少神气短,肌肤全无润泽。若火炙然,亦常思泊润凉物。病至此际,十少一生。苟欲挽回,只宜大甘大温以复阳,阳回则津液自生。即苦甘化阴,甘淡养,皆其次也。昧者不知此中消息,妄以苦(苦原本作“若”,据文义改。)寒大凉治之,鲜不速毙。果能投治无差,则长阳生,而食自进矣。[眉批]饮食为人之大源,其所以能饮食之故,尤重在精气不食一证所因最为繁多,无论内外各病,皆能致之。此按扼定病机病情,指出治法。大具手眼,至活至妙。学者苟知精气为饮食之本,从精气上消息不食之故,便合钦安之法,而得不食之源,于治胃病乎何难。
以上内外诸法俱备,学者务要下细理会,不可因其不食,而即以消食、行气、破滞之品杂乱投之,病人莫不受其害。查近日市习,一见不食,便以平胃散加丑牛、槟榔山楂麦芽香附三棱莪术之类投之。内外莫分,阴阳莫辩,诚可慨也。今特略陈大意,至于变化圆通,存乎其人。[眉批]八字要紧。又安可执一说,而谓尽括无遗。

三十四法
治胃补胃,灸胃俞百壮,主胃中寒不能食,食多身羸瘦,肠鸣腹满胃胀
三焦俞,主五脏六腑积聚,心腹满,腰背痛,饮食不消,吐逆。寒热往来小便不利,羸瘦少气,随年壮。
又,灸心下二寸,名胃管,百壮至千壮,佳。
小肠俞三焦寒热,灸随年壮。
治胃中热病膝下三寸名三里,灸三十壮。
反胃,食即吐出,上气,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限。
又,灸脐上一寸二十壮。
又,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壮。(《外台秘要》云一指。)灸胸胁胀满法∶胪胀腹满,灸膈俞百壮,三报之。
胀满水肿,灸脾俞随年壮,三报之。
胀满雷鸣,灸犬肠俞百壮,三报之。
胀满气聚,寒冷,灸胃管,在心鸠尾下三寸,百壮,三报之。
胀满绕脐,结痛坚,不能食,灸中守百壮,在脐上一寸,一名水分
胀满瘕聚滞下疼,灸气海百壮,在脐下一寸,忌针。
胀满气如水肿状,少腹坚如石,灸膀胱募百壮,在中极脐下四寸。
胀满肾冷,瘕聚泄痢,灸天枢百壮。
胸满,心腹积聚痞疼痛,灸肝俞百壮。
干呕法∶干呕不止,所食即吐不停,灸间使三十壮。若四厥,脉沉绝不至者。灸之便通,此法起死人。
又,灸心主尺泽,亦佳。
又,灸乳下一寸三十壮。
凡哕,令人惋恨,灸承浆,炷如麦七壮。
又,灸脐下四指七壮。
治卒哕,灸膻中中府胃管各数十壮,灸尺泽巨阙各七壮。
吐法∶吐逆不得食,灸心俞百壮。
吐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灸膈俞百壮。
卒吐逆,灸乳下一寸七壮。
吐变不下食,灸胸膛百壮。
又,灸巨阙五十壮。
又,灸胃管百壮三报之。
又,灸脾募百壮,一名章门,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三报之。
呕吐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胆募,百壮,三报之。(《甲乙经》云∶日月胆募也,在期门下五分。)呕吐咳逆霍乱吐血,灸手心主五十壮。
噫哕膈中气闭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神良。
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


病证名。由客寒积热饮食不节胃气虚弱所致。主证呕逆飧泄,痞满疼痛,(月真)胀嘈杂。《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胃病者,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辨证治疗分寒、热、虚、实。《中藏经》卷上:“实则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吐不已。虚则肠鸣胀满,引水滑泄。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热则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卧,语狂乱,便硬者是也。病甚则腹胁胀满,吐逆不入食,当心痛,上下不通,恶闻食臭,嫌人语,振寒伸欠。胃中热则唇黑,热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颠狂不定,汗出额上,鼽衄不止。虚极则四肢肿满,胸中短气,谷不化,中消也。胃中风,则溏泄不已。胃不足,则多饥不消食。”根据辨证,分别采取温胃散寒、清胃泻火、益气建中、消导化滞等治疗。参见胃病各条。

(附∶变质化瘀丸
噎膈之证,方书有谓贲门枯干者,有谓冲气上冲者,有谓痰瘀者,有谓血瘀者。愚向谓此证系中气衰弱,不能撑悬贲门,以致贲门缩如藕孔(贲门与大小肠一气贯通,视其大便羊矢,其贲门小肠皆缩小可知),痰涎遂易于壅滞,因痰涎壅滞冲气更易于上冲,所以不能受食。向曾拟参赭培气汤一方,仿仲景旋复代赭石汤之义,重用赭石至八钱,以开胃镇冲,即以下通大便(此证大便多艰),而即用人参以驾驭之,俾气化旺而流通,自能撑悬贲门使之宽展,又佐以半夏知母当归天冬诸药,以降胃、利痰、润燥生津,用之屡见效验。迨用其方既久,效者与不效者参半,又有初用其方治愈,及病又反复再服其方不效者。再三踌躇,不得其解,亦以为千古难治之证,原不能必其全愈也。后治一叟,年近七旬,住院月余,已能饮食,而终觉不脱然。迨其回家年余,仍以旧证病故,濒危时吐出脓血若干,乃恍悟从前之不能脱然者,系贲门瘀血肿胀也,当时若方中加破血之药,或能全愈。盖愚于瘀血致噎之证,素日未有经验,遂至忽不留心。后读吴鞠通、杨素园论噎膈,亦皆注重瘀血之说,似可为从前所治之叟亦有瘀血之确征。而愚于此案,或从前原有瘀血,或以后变为瘀血,心中仍有游移。何者?以其隔年余而后反复也。迨辛酉孟夏阅天津《卢氏医学报》百零六期,谓胃癌由于胃瘀血,治此证者兼用古下瘀血之剂,屡屡治愈,又无再发之 ,觉胸中疑团顿解。盖此证无论何因,其贲门瘀血者十之七八。其瘀之重者,非当时兼用治瘀血之药不能愈。其瘀之轻者,但用开胃降逆之药,瘀血亦可些些消散,故病亦可愈,而究之瘀血之根蒂未净,是以有再发之 也。
古下瘀血之方,若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大黄 虫丸诸方,可谓能胜病矣。而愚意以为欲治此证,必中、西之药并用,始觉有把握。盖以上诸方治瘀血虽有效,以消瘤赘恐难见效。西医名此证为胃癌,所谓癌者因其处起凸若山之有岩也。其中果函有瘀血,原可用消瘀血之药消之。若非函有瘀血,但用消瘀血之药,即不能消除。夫人之肠中可生肠蕈,肠蕈即瘤赘也。肠中可生瘤赘,即胃中亦可生瘤赘。而消瘤赘之药,惟西药沃剥即沃度加ht 谟最效,此其在变质药中独占优胜之品也。今愚合中、西药品,拟得一方于下,以备试用。
变质化瘀丸
三七(一两细末) 桃仁(一两炒熟细末) 硼砂(六钱细末) 粉甘草(四钱细末)
西药沃剥(十瓦) 百布圣(二十瓦)
上药六味调和,炼蜜为丸,二钱重。服时含化,细细咽津
今拟定治噎膈之法∶无论其病因何如,先服参赭培气汤两三剂,必然能进饮食。若以后愈服愈见效,七八剂后,可于原方中加桃仁红花各数钱,以服至全愈为度。若初服见效,继服则不能递次见效者,可于原方中加三棱二钱, 虫钱半;再于汤药之外,每日口含化服变质化瘀丸三丸或四丸,久久当有效验。若其瘀血已成溃疡,而脓未尽出者,又宜投以山甲皂刺乳香没药花粉连翘诸药,以消散之。
此证之脉若见滑象者,但服参赭培气汤必愈。而服过五六剂后,可用药汤送服三七细末一钱,煎渣服时亦如此。迨愈后自无再发之 矣。
王孟英谓,以新生小鼠新瓦上焙干,研末,温酒冲服,治噎膈极有效。盖鼠之性能消 瘕,善通经络,故以治血瘀贲门噎膈者极效也。
有一人患噎膈,偶思饮酒,饮尽一壶而脱然病愈。验其壶中,有蜈蚣一条甚巨,因知其病愈非由于饮酒,实由于饮煮蜈蚣之酒也。闻其事者质疑于愚。此盖因蜈蚣善消肿疡,患者必因贲门瘀血致噎,故饮蜈蚣酒而顿愈也。欲用此方者,可用无灰酒数两(白酒黄酒皆可不宜用烧酒)煮全蜈蚣三条饮之。
总论破瘀血之药,当以水蛭为最。然此物忌炙,必须生用之方有效。乃医者畏其猛烈,炙者犹不敢用,则生者无论矣。不知水蛭性原和平,而具有善化瘀血之良能。若服以上诸药而病不愈者,想系瘀血凝结甚固,当于服汤药、丸药之外,每用生水蛭细末五分,水送服,日两次。若不能服药末者,可将汤药中 虫减去,加生水蛭二钱。
【附录】唐××登医志原文∶读杂志第四期张锡纯君论治噎膈,阐发玄微,于此证治法别开径面,卓见名言,实深钦佩。及又读侯××(西医)反胃论(见第三中学第二期杂志中),谓病原之最重要者,乃幽门发生胃癌,妨碍食物入肠之道路。初时胃力尚佳,犹能努力排除障碍,以输运食物于肠。久而疲劳,机能愈弱,病势益进,乃成反胃∶其引西医之论反胃,言其原因同于噎膈,可以治噎膈之法治之,固属通论。然即愚生平经验以来,反胃之证原有两种,有因幽门生癌者;有因胃中虚寒兼胃气上逆、冲气上冲者。其幽门生癌者,治法原可通于噎膈。若胃中虚寒兼气机冲逆者,非投以温补胃府兼降逆镇冲之药不可。且即以胃中生癌论,贲门所生之癌多属瘀血幽门所生之癌多属瘤赘瘀血由于血管凝滞,瘤赘由于腺管肥大。治法亦宜各有注重,宜于参赭培气汤中加生鸡内金三钱,三棱二钱;于变质化瘀丸中加生水蛭细末八钱,再将西药沃剥改作十五瓦,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钱。日服两次。而后幽门所生之癌,若为瘤赘,可徐消,即为瘀血亦不难消除。又治噎膈便方,用昆布二两洗净盐,小麦二合,用水三大盏,煎至小麦烂熟,去渣,每服不拘时饮一小盏;仍取昆布不住口含两三片咽津,极效。按此方即用西药沃度加ht 谟之义也。盖西药之沃度加ht 谟原由海草烧灰制出,若中药昆布海藻海带皆含有沃度加ht 谟之原质者也。其与小麦同煮服者,因昆布味咸性凉,久服之恐与脾胃不宜,故加小麦以调补脾胃也。
此方果效,则人之幽门因生瘤赘反胃者,用之亦当有效也。

胃象土,旺于长夏。足阳明其经也,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诸脏腑皆受水谷之气于胃其气盛为有余,则病腹 胀,气满,是为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胃气不足,则饥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关脉滑,胃中有热,脉滑为实,气满不欲食。关脉浮,积热在胃

马玄台曰∶二阳者,足阳明胃脉也,为仓廪之官,主纳水谷,乃不能纳受者何也?此病由心脾所发耳。正以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郁之于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养脾。始焉胃有所受,脾不能运化,而继则渐不能纳受,故胃病发于心脾也。由是水谷衰少,无以化精微之气,而血脉遂枯,月事不能时下矣。王注谓肠胃为病,心脾受之。何以谓心脾受肠胃之病,又以心血不流,为女子不月;脾味不化,为男女少精。岂女子无关于脾,而男子无关于心乎?况此节专为女子而发,未论及男子少精之义,学人详推之。

曾则生任沪保安处副处长时,曾病胃疾,食不甘味,中脘作痛,日渐瘦削,卧床数月,几无生理。解震皋先生与则生有师生之谊,往探其病,而则生泪出,以为生机绝望。震皋先生以其侄梅生兄曾有痼疾,为余所愈,令延予治之。询其经过,中西杂治,补泻兼施,终无起色。予只为针中脘关元诸穴,其疾良已。盖曾君之病,不过阳不足消化不良,以致失其营养。治法虽多,毫不中病,诛伐无过,安得生机。予不过为之拨动机关,令其胃阳畅遂而已,岂有其他妙巧哉!

治伤食伤米食 用白面一盏,白酒药两丸,为末炒过,滚水调服
又方 治伤肉食 用棠球,去核煎服。
又方 用紫苏浓煎汁,加杏仁烂研同服。
又方 用芦根五两,切碎,水三钟,煎一钟服。
干呕哕或致手足厥冷橘皮四两,生姜半斤,每服水七钟,煎至三钟,去渣。旋温服
治转食呕吐 用陈蚬壳白灰,米饮下,亦治痰嗽
又方 用黄柏末,热酒调三五钱,食后服
又方 用生姜一两,切如米大,醋浆一碗,煮半碗,空心和渣呷之。
又方 用千叶白槿树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口,再转,再服之。
又方 治翻胃吐食 用真蚌粉,每服二钱,姜汁米饮调下。
又方 治吐逆不止 用真黄丹四两,研细,用米醋一盏,煎令干。更以火 通红,候冷为末,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醋汤吞七丸,不拘时服。

人胃内弯曲样细菌早在1906年就曾有过报道。此后,一些学者相继进行了研究。直到1983年,marshall等才在微氧条件下从人体胃粘膜活检中培养出一种弯曲类菌(campylobacter-like organism,clo),现称之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pyloridis)现已称为幽门螺杆菌(hp)认为该菌参与胃病的致病过程。现将有关hp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在慢性胃炎的粘膜中成功的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在我国慢性胃炎胃癌的发病率均很高,而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的东麓,是全省胃癌高发区之一。胃癌年死亡率男性10.19/10万,女性26.18/10万。因此我们对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胃癌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探讨慢性胃炎胃癌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1779例患例患者均来自井陉境内居住的居民,男1281例,女498例,男女之比2.6:1。年龄12岁~86岁,平均49岁。
1.2 方法
①胃镜检查:对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胃病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日本olympus,p3型)检查,常规胃窦部粘膜咬检1-2块。如胃窦部发生肿瘤溃疡,除咬检病变组织外,还在距病变组织1~2cm处胃窦粘膜内咬检。残胃在吻合口胃侧粘膜内咬检,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送病理。②病理检查:立即咬检标本按常规步骤制成病理切片,切片厚6μm,warren-starry,简称w-s银染。光镜高倍视野下观察。hp呈深褐色或黑色,外型呈:“s”形或杆状,长3μm,0.5μm。多分布在胃粘膜以外的粘液杯,胃小凹内浅表的腺腔内,偶尔在肠上皮化生(肠化)的杯状细胞浆内。hp排列呈鱼贯状或成堆聚集或零星散在。胃小凹以上胃粘膜被hp破坏而脱落,胃小凹变浅或消失。hp分类,+:一个高倍视野内找到典型的hp1~5个;++:5~50个;+++50~500个;++++:>500个。
2 结果
浅表性胃炎hp阳性63.2%,萎缩性胃炎45.6%,胃溃疡74.1%,球溃疡69.2%,残胃炎63.6%,胃癌66.2%。hp检出率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1岁~40岁组为最高,70岁之后开始下降.男女之间无差异.活动性浅表性胃炎hp检出率67%,非活动性占35.7%(p<0.01)伴肠化,增生时hp 检出率分别为65%和68.8%。活动性萎缩性胃炎hp检出率占64.1%,非活动性占35.7%(p< 0.01),伴肠化,增生时hp检出率分别为51.6%和44.4%。癌周组织内hp的含量:0:占33.8%,+:28.9 %;++:21.8%;+++:15.5%。肠型胃癌hp检出率为 66.0%(124/188),胃型胃癌为34.0%(64/188)。胃癌组织学分类:腺癌hp检出率为 62.2%,印戒细细胞癌为76.2%,未分化癌为 90.0%。男性贲门癌hp检出率为65.3%,胃体癌为64.0%,胃窦癌为66.7%,女性则分别为94.7%和66.7%、35.3%。
3 讨论
hp检出最高年龄组为31岁~40岁,与国内报告30岁~50岁年龄组基本相符。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活动期hp检出率明显高于活动期、说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组胃癌患者hp检出率为66.2%,分别高于国内报道的25.0%,37.5%,60.0%。癌组织中找不到hp,而在癌组织周围组织内找到,这说明癌组织不适宜于hp的生存。故可认为伴hp感染的胃癌患者胃粘膜是一个癌前期病变,或是一种伴随病变。并且可推断浅表性胃炎伴肠化、增生时hp检出率增高不如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增生时hp检出率低更有临床意义。所以,对后者应定期复查。hp检出率肠型胃癌显著高于胃型胃癌,这符合胃癌高发区以肠型胃癌多见显著高于未分化癌,机理有待研究。
贲门癌hp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胃窦癌hp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胃体癌hp检出率男女之间无差异。这是否与胃内性激素分布有关,有待今后研究。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次报道在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发现并培养出幽门弯曲菌,现定名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hp感染同慢性胃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宁夏为慢性胃病高发区,且为西部贫困地区之一,又有回族群众居住集中等不同之处,因此为了研究宁夏银川地区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的特点,我们对575例慢性胃病患者的的胃粘膜活检标本用hp 1min快速型诊断试纸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胃镜室1995—8~1996—4期间经纤维胃镜及病理诊断确诊患者。排出急性胃粘膜病变,卓艾综合征及近2月来未行抗hp治疗者。575名患者中男338人,女237人,男女比例为1.42:1,年龄14岁~82岁,平均46.8岁。汉族518人,回族57人。农民308人,工人189人,干部66人,教师6人,个体2人,学生4人。居住地为银川市者99人,县城164人,农村312人,慢性浅表性胃炎127人,慢性萎缩性胃炎343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人,胃溃疡23人,胃癌31人。
1.2 方法
纤维胃镜检查时,用消毒过的活检钳在胃窦部钳取胃粘膜组织一块,取1min快速型hp诊断试纸(珠海珠信生物工程制品有限公司出品),将活检组织放于试纸中央。放置1min试纸由黄色变成樱红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阳性,如延迟3in变为樱红色为弱阳性。
2 结果
2.1 hp总检出率
575例患者中hp阳性者382例,总检出率为66.4%。男性阳性者231例,阳性率为62.4%,女性阳性者为151例,阳性率为63.7%。男女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别。
2.2 不同民族hp检出率
受检汉族518例,hp阳性351例,阳性率67.8%;受检回族57例,hp阳性31例,hp阳性率54.6%。经x[sb]2[/sb]检验,p<0.01,汉族与回族hp检出率有显著差别。
2.3 不同年龄hp检出情况(表1)
表1 不同年龄hp检出情况

年龄n阳性数阳性率(%)
1岁~20岁10990.0
20岁~40岁25416665.45
40岁~60岁24316768.7
60岁~684058.8
合计57538266.4

2.4 不同职业hp检出情况(表2)
表2 不同职业hp检出情况
职业n阳性数阳性率(%)
农民30819161.7
工人18913571.4
干部724055.6
合计56936664.3

2.5 不同居住地hp检出情况
表3 不同居住地患者hp检出情况
居住地n阳性数阳检出率(%)
银川995252.5
县城16411368.9
农村31221769.6
合计57538266.4

2.6 不同病种hp检出情况
表4 不同病种组hp检出情况
病名n阳性数阳性率(%)
慢性浅表性胃炎1277458.3
慢性萎缩性胃炎34323367.9
十二指肠溃疡513874.5
胃溃疡231878.3
胃癌319161.3
合计57538266.4

2.7 是否伴有活动性炎症患者
hp检出率575例中伴有活动性炎症179例,hp阳性142例,阳性率97.3%,非活动性炎症396例,hp阳性240,阳性率60.7%。经x[sb]2[/sb]检验,p<0.01。
2.8 胃癌不同病理分型的hp检出情况
经病理检查24例为胃癌,其中低分化腺癌20例,hp阳性13例,阳性率54%。管状腺癌2例,hp阳性1例,乳头状腺癌2例,hp阳性1例。
3 讨论
本文hp总检出率为66.4%,同国内报道相比,与宁夏法金枝报道基本相同(67.8)低于新疆籍希平报道(71%)高于广州杨海涛(58%)和江苏朱云华(58.7%)报道。这种宁夏银川地区同南方省份hp感染率差别,除了地理环境外,与西北地区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有关,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证明,hp的人群自然感染率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卫生条件有直接关系。asakam等研究了日本不同时期人群hp感染率,发现日本1950年以前出生的人hp阳性率80、9a%,1950年~1960年出生的人hp阳性率45%,1960年~1970年出生的人hp阳性率为25%,1970~1980年出生的人hp阳性率20%,认为hp感染率在不同时期的高低,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情况有直接关系,经济越发达,hp感染率越低。本文作者研究的结果也支持此观点。
本文研究结果证明回汉族之间hp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别,汉族hp阳性率明显高于回族,这可能与回族风俗习惯有密切关系,但因回族病例较少,此点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出不同年龄的hp感染率差别。以1岁~20岁年龄组组最高,但病例数太少,难以说明问题。20岁~40岁及40岁~60岁两组hp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且互相接近。这与青壮年人活动范围大,接触面多,传染机会增加有关系。同时提示hp感染率高也是我国青壮年慢性胃病多发的主要原因,并且为慢性胃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不同职业的hp感染率中以工人最高,农民次之,这与工人以群体劳动为主,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接触密切有关。同时也与工人农民的经济收入,卫生状况有很大关系。不同居住地患者的hp感染率,以往的文献中很少见有报道。本文研究结果示hp感染率城市最低,但县城和农村几乎相等,这与宁夏县城建设规模远远低于南方诸省,城乡接触较近,县城人口居住条件,卫生状况与农村人口相差较小有关。最近国外研究证明,家庭中缺少热水浴、拥挤、共用一床是hp感染的主要因素。这点也支持本文研究县城和农村居住者高于城市的结果,并提示hp感染的预防应注意卫生条件及居住条件的改善。
hp感染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胃癌及胃粘膜活动性炎症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相同,不再赘述。

自1983年warren等首先从人类胃粘膜分离出弯曲菌样细菌(campylobacter-like organism,hp或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pylori,cp) ,1990上后改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下简称(hp)。不少作者进行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hp关系的研究,我院从1986年11月至1987年4月对210例慢性胃病的胃粘膜进行弯曲菌样细菌培养分离,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210例中,男157例,女53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18岁~85岁,平均44岁。慢性胃炎136例,消化性溃疡66例,食管胃癌8例,均由纤维胃镜和胃粘膜病理得到确诊。
1.2 方法
临床有上消化道症状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时,除了常规胃粘膜作病理论断外,另取胃窦中部小弯侧或/和胃体下部小弯侧粘膜各一块作hp培养。活检取出的组织块用灭菌针挑至滴有运送液(2份生理盐水和1份50%右旋糖酐)的消毒平板上。1h内送检。病人于检查前3d停服抗生素和抗溃疡药物。用olympus gif-qw或k[xb]2[/xb]型纤维胃镜检查,胃镜用洗必太消毒,活检钳浸泡后冲洗干净。胃粘膜组织块用灭菌生理盐水冼净后研碎,划线接种于新配有二性霉素,tmp(5mg/l),万古霉素(3mg/l)的7%兔血脑心汤琼脂平板上,置微需氧环境下37°c培养3d~5d,进行形态、菌落观察和弯曲菌样细菌的生物学鉴定。
2 结果
慢性胃病210例的胃粘膜培养出hp者90例,阳检率42.9%。其中胃窦粘膜阳性37例,胃体粘膜阳性22例,窦、体粘膜均阳性者31例。男性阳检率44.7%(73/157例),女性32.1例(25/53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癌的hp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慢性胃病210例胃粘膜hp阳性情况

病种例数hp阳性 
  例数%
慢性胃炎1365238.2
浅表性772740.9
浅表-萎缩性531834.0
萎缩性17741.2
消化性溃疡663350.0
胃体或窦361644.4
十二指肠球部251456.0
复合性5360.0
食管胃癌8562.5
共计2109042.9

各病种和各型胃炎间差异无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66例)和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53例)的胃粘膜炎症活动性者41例,hp阳性21例,阳检率51.2%,而非活动性者阳检率30.8%(24/78)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上述各种胃病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其萎缩程度与hp阳性与否无显著关系,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或/和肠腺化生之有无与hp阳性亦无明显关系;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或愈合,疤痕期的hp阳检率亦无明显差异(表2)。
表2 胃粘膜病变情况与hp阳性关系
胃粘膜病变例数例数hp阳性
例数%
浅表炎症活动性412151.2
非活动性782430.8
腺体萎缩轻度371643.2
中、重度531834.0
不典型增生512141.2
1596943.4
肠腺化生502448.0
1606641.3
溃疡活动期562748.2
愈合或疤痕期10660.0

[sb]b[/sb]p<0.05vs非活动性。
本组210例中取出胃体、胃窦粘膜各一块者148例,仅取胃窦粘膜者62例,共有粘膜358块。其中胃窦210块,阳性68块,阳检率32.4%;胃体148块,阳性53块,阳检率35.8%。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3 讨论
胃镜取胃粘膜培养hp的阳检率为40%,58%。胃或球部溃疡为87%~88%。kasper等在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病人胃窦粘膜培养hp的阳性率为39%。本组慢性胃病阳性率为42.87%,其中球部溃疡阳性率为56%。本组胃炎活动者hp阳性率(51.2%)高于非活动者,提示胃炎活动与hp有一定关系;而胃粘膜萎缩程度,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与hp阳性无明显关系。warren等在hp阳性病例中,有90%组织学证明为活动性胃炎,因而认为hp存在与胃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关于胃内不同部位粘膜培养hp阳性问题rollason等对310份标本进行比较,窦部阳性率(54%)高于贲门部(9%)。本组胃窦与胃体的h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可能是取材距离较近的缘故。但90例hp阳性中,胃窦、胃体均阳性31例,胃体阳性22例,胃窦阳性37例,故取胃体、胃窦粘膜各一块进行培养,可提高hp的阳性率。hp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慢性胃病的高检出率,提示其发病也可能与hp感染有关。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在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本文对老年慢性胃病hp感染作调查,以了解该菌感染在老年慢性胃病发病学上的规律、特点、意义和青壮年人的区别。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住院和门诊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分60岁以上老年组(或称调查组)和60岁以下青壮年组(域称对照组)。老年组209例,男性189例,女性20例;青壮年组206例,男性183例,女性23例。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首先用纤维胃镜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作肉眼观察和病变局部取材活检,以确定疾病性质(诊断)。然后,在胃镜直视下,用活检钳钳取胃窦大、小弯和胃体(主要是胃角)粘膜各一块,将所取组织用无菌小镊夹取,放入hp快速诊断盒(此盒系兰州军区军医学校研制生产)内的试剂中,迅速封闭盒的间隙,在常温下观察试剂的颜色变化。试剂原为黄色,在24h内如逐渐变为红色或桔红色为阳性,表示有hp存在,如试剂颜色无变化为阴性,表示所取标本中无hp。根据老年组和青壮年组不同疾病不同部位取材hp的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hp与老年慢性胃病的相关性和青壮年的不同点,以及老年人hp感染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统计学处理用x[sb]2[/sb]检验
2 结果
表1 老年慢性胃病hp感染情况

诊断分组n胃窦部胃体部
阳性n%阳性n% 
浅表性老年794153.24050.6
胃炎青壮年913942.83336.2
萎缩性老年855058.84350.5
胃炎青壮年401845.0922.5
十二指肠老年302273.31343.3
溃疡青壮年654163.14975.3
胃溃疡老年151173.31280.0
青壮年10550.5440.0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老年组胃窦部hp感染的百发率,均高于青壮年组,经x[sb]2[/sb]检验显著(p<0.05);老年组胃体部hp感染的百分率,除十二指肠溃疡外,其余疾病亦高于青壮年组(表1,p<0.05)。
3 讨论
据文献报告,hp可在无症状的“健康人”胃粘膜中发现,但其阳性率远较有症状且已确诊的胃和十二指肠病为低。本文两组均系患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胃窦部和胃体部粘膜取材活检作hp试验,阳性率(特别是老年组)均很高,与文献相符,说明hp与胃和十二指肠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是确凿无疑的。
本文调查表明,老年组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的百分率,除十二指肠溃疡的胃体部外,其余均高于青壮年组。青壮年组十二指肠溃疡胃体部hp感染高于老年组,是本研究的另一特点,这似可解释老年人易患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青壮年易患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与hp在胃和十二指肠各个部位感染的发生率高低不同有关。
hp感染的严重程度,用强阳性、阳性和弱阳性表示,按诊断盒的规定和要求,30min内试剂呈红色或桔红色者为强阳性(+++),3h以内呈上述改变者为阳性(++),24h者为弱阳性(+)。根据上述规定标准,老年组呈强阳性者,无论何种疾病的胃窦部和胃体部,均远较青壮年组为多,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证实老年慢性胃病hp感染程度,较青壮年严重,相关性更为密切。本调查研究提示,hp感染在老年慢性胃病(特别是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病学上,具有比青壮年更大的重要性。

肝硬变失代偿合并门脉高压者所引起胃粘膜的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phg)。由于胃粘膜血流量减少,易受酒精、阿斯匹林、胆汁等攻击因素的损害,从而导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糜烂、充血和出血是phg常见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大量的资料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慢性活动性胃炎及胃癌的发病有关。hp诱导炎细胞浸润,是引起胃粘膜屏障及病理性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hp的感染与phg所致的胃粘膜病变是否有关,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68例phg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warthin-starry银染色观察,以探讨hp感染与phg的胃粘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1994-09~1995-02住院的68例phg患者,男60例,女8例,平均年龄45.6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变48例;酒精性肝硬变12例;胆汁性肝硬变4例;血吸虫性肝硬变2例;华枝睾吸虫性肝硬变1例;心原性肝硬变1例,肝硬化诊断标准参照上海会议及who推荐标准,经严格筛选排除溃疡性疾病、心脑血管性疾病、非甾体类药物所致的急性胃粘膜病变。
1.2 方法
采用eg-2900电子胃镜和xq20纤维胃镜,参照smart等标准,将phg胃粘膜病变分为轻、重两类。①轻度:细微粉红色样斑点或猩红热样疹,粘膜皱襞表浅红斑呈剥脱样或镶嵌图案样(mosaic apperance)外观,即红斑充血肿胀粘膜呈现细白网状类似蛇皮样表现。②重度:弥散性樱桃红样斑点或弥漫融合性血性胃炎。phg胃粘膜病理学检查胃粘膜下血管扩张、扭曲或不规则样,无或少量炎细胞浸润。
内镜直视下取病变处胃粘膜4块,取材各部位均更换活检钳,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用双盲法做常规he染色和w-s银染色。①根据全国胃癌防治协作组制定的炎症分度标准,即炎细胞浸润累及粘膜全层的浅层1/3以内为轻度,1/3~2/3为中度,>2/3为重度。②hp分级按marshal等方法。0级:无菌;Ⅰ级:在光镜高倍视野下hp少量散在;Ⅱ级:hp成团存在;Ⅲ级:hp成团簇集全视野。
各数据间处理采用x[sb]2[/sb]检验。
2 结果
2.1 phg中hp感染率
68例phg患者中41例为hp阳性者(60.3%,41/68例),其中du者为16例,胃十二指肠球复合性溃疡者6例,占hp总阳性率的53.7%(22/41例),与单纯性phg患者的hp阳性率(46.3%,19/41)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 phg中hp分级与炎症程度(表1)
表1 hp分级与炎症程度的关系

hp分级炎症程度   合计
  
01763127
 (63.3)(22.2)(11.1)(3.4) 
0158023
  (65.2)(34.8)  
085114
 (57.1)(35.7)(8.2)  
02114
 (50.0)(25.0)(25.0)  
合计173117368

p<0.05,x[sb]2[/sb]检验。
3 讨论
自warrant和marshall1983年观察并成功地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窦粘膜中分离出hp以来,国内外学者大量的研究证明,hp的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尽管在病因学方面极存在诸多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但目前研究证明hp诱导炎性细胞浸润,引起胃粘膜屏障的破坏是形成消化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根据本组资料中hp阳性率达60.3%(41/68),而其中合并有消化性溃疡者为22例,hp感染检出率为53.7%(22/41),几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都存在hp感染,证明了hp的感染与胃粘膜的炎性病变、溃疡的形成有明显相关性,证实了hp的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phg患者因门脉高压引起胃总血流量增加,加速了胃微循环的动静脉分流,从而使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导致胃粘膜抵御有害因子攻击的能力降低,同时肝硬变患者因肝脏功能的损害,合成前列腺pge2的水平降低,促使胃粘膜易受损害,本组资料证明,phg患者中hp感染总检出率达60.3%(41/68),无合并溃疡phg患者的hp阳性率则达46.3%是不能单纯用hp感染与合并溃疡性疾病相关的理论来解释,因此提示hp的感染与胃粘膜的微循环血流量,营养状况,炎性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水平的高低有关,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与胃炎、溃疡病的关系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从中医药探讨根除hp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给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我们较系统地总结了胃病辨证与hp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共收集资料317例。其中男182例,女135例,年龄在30岁以下者57例,31岁~40岁82例,41岁~50岁60例,51岁~60岁69例,61岁以上者49例。病程短于1a者77例,1a~5a83例,6a~10a78例,10a以上者79例。
1.2方法
对将作胃镜检查的胃病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中医四诊,进行辨证分型,然后作胃镜检果并取活组织做病理诊断及hp检测(复红染色法加尿素酶法)。
1.3 中医辨证分型
肝胃不和型:胃脘疼痛及胁痛,时有泛酸,嗳气频,喜叹息,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滑。②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③胃阴不足型:胃脘隐隐灼痛口干不欲饮,纳差,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有裂纹,少苔中或花剥苔,脉细。为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又根据有无兼证肝胃不和型分为单纯气滞、兼郁热、兼血阏3个亚型;将脾胃虚寒型分为单纯虚寒、中虚气滞两个亚型。
首先将所得的资料分为hp阳性和hp阳性两大组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对hp阳性组中不同证型之间作必要的比较和研究。
统计学处理采用x[sb]2[/sb]检验。
2 结果
2.1 胃镜检查及hp检测情况
317例中,慢性胃炎305例,溃疡病44例,胃癌5例,其他疾病5例。经检测,hp阳性者213例,阴性者104例,两者之比约为2:1。hp阳性组中,活动性胃炎和溃疡病为最常见,共160例,占该组总数的75.1%。hp阳性组的活动性胃炎、溃疡病23例,仅占22%。
2.2 中医辨证分析结果
各中医证型中,气滞兼郁热型hp阳性率最高,占76.8%,其次为气滞血瘀和中虚气滞型,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单纯虚寒型hp阳性率最低,为57.5%。再比较hp阳性者、阴性组的内部构成,可见hp阳性组中,肝胃不和型最多,占52.1%;hp阴性组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型相等,各占48.1%。hp阳性组中,气滞兼郁热型占20.2%,高于阴性组的12.5%,而阳性组的单纯虚寒型为19.7%,低于阴性组的29.8%,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

辨证分型hp阳性率(%)hp阳性组n%hp阴性组n%
n%n%
肝胃单纯气滞63.35726.83331.7
不和型兼郁热76.84320.21312.5
 血瘀73.3115.243.9
脾胃单纯虚寒57.54219.73129.8
虚寒型中虚气滞73.25224.41918.3
阴不足66.783.843.9

2.3 舌诊研究
舌质:hp阳性组中红舌的比例略高于阴性组,淡红舌则相反见表2。②舌苔:hp阳性组以黄苔为最多见,占47.2%;②舌苔:hp阳性组以黄苔为最多见,占47.3%。hp阳性组中薄白苔为最多见,占47.3%。hp阳性组中黄腻苔的出现率为18.1%,远高于阴性组的6.74%(p<0.05)。
2.4 脉诊
hp阳性组以弦、滑脉为多见,占52%,远高于阴性组的36.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细、小、沉脉以阴性组为多见,占61.4%,高于阳性组的39.2%(p<0.05)。
2.5 症候分析
胃脘痛:hp阳性组的出现率为80%,高于阴性组的70.6%,有显著性差别(p<0.05%)。疼痛性质均以隐痛为多,但hp阳性组中灼痛、刺痛、绞痛出现率高于阴性组。②腹胀:hp阳性组为64.8%,高于阴性组的57.7%。在hp阳性组内,气滞腹胀最为常见,占74%,高于胃阴不足脾虚型的62%、54%。③嗳气:hp阳性组、阴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hp阳性组内,气滞嗳气率为65%,略高于脾虚和胃阴不足型的62%。④排便异常:hp阳性组大便干燥者远多于阴性组,分别为44.8%和25%;大便溏薄者少于阴性组,分别为36.2%和53.6%,两者差别显著(p<0.05)。⑤黑便:hp阳性者为21.1%,高于阴性者的15.4%.在hp阳性组内,脾虚型、气滞型黑便出现率较高,分别为24%,19%。⑥泛酸:hp阳性组为27.7%,略高于阴性组的23.1%。在hp阳性组内,肝胃不和型最高,达74%。⑦纳差:hp阳性组为44.6%,略高于阴性组的41.3%。在hp阳性组内,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的纳差,分别为47%、41%和30%。
表2 舌质与hp的关系
舌质hp阳性组(%)hp阴性组(%)
淡红48.656.2
29.924.8
暗红11.210.5
胖嫩有齿印6.56.7
裂纹3.71.9

表3 两组中各症候出现率(%)
hp胃痛腹胀喛气排便异常 黑便泛酸纳差
便干便溏
(+)组80.064.863.844.836.221.127.144.6
(-)组70.557.764.125.053.615.423.141.3

3 讨论
3.1 中医发病学的基本原理
除了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外,还十分重视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夫病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笔者认为hp感染当属中医学的“邪气”范畴,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3.2 hp感染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分析
各证型中,气滞兼郁热型hp阳性率最高,单纯虚寒型最低。而且,hp阳性组中以气滞型多见,其出现红舌、黄苔(尤其黄腻苔)、弦滑脉胃脘痛腹胀大便干燥、黑便、泛酸、纳差等症候者均较hp阴性组为高;反之,hp阴性组中淡红舌、薄白苔、细脉、便溏、面色无华等又高于hp阳性组。说明hp感染的胃病患者中实证热证或虚实证夹杂、本虚标实证型相对较多,这可能系hp阳性的胃病患者活动性胃炎、溃疡病远多于阴性组,且炎症相对较重的缘故。和既往的胃症型研究结果也相吻合,即急性、活动性炎症可能是湿热气滞血瘀等证型的病理基础,气滞、郁热证相当于胃病炎症的早期、急性期或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期,而脾胃虚寒则相当于炎症的慢性期或急性炎症发作消退期。究其病机,我们认为,hp作为“邪气”侵犯胃府,与正气相搏,壅塞气机,郁久化热,或气滞血瘀,酿生气滞、郁热、血瘀湿热等病理变化,随着病情发展,邪气耗伤正气,可形成虚实夹杂、中虚气滞的表现,如正气进一步损伤,则形成脾胃虚寒证
3.3 hp阳性胃病患者的治疗问题
由于该类患者中医证型以实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多,故应在方剂中适当选用清热、行气化湿、祛瘀之品以扶正祛邪,气血并调,并斟酌选用对hp有抑杀作用的中药,以实现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统一,提高治疗效果。

已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密切关系,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及报道。舌苔hp感染和胃粘膜hp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集的250例慢性胃病患者的舌苔hp感染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们选择经内镜检查并经病理学证实的慢性胃病(包括慢性胃炎96例,消化性溃疡84例,十二指肠炎40例,胃肠道息肉10例,胃粘膜脱垂15例,胃癌5例)250例,其中男130例,女120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43.6岁)。病程2个月~30a,平均为7.5a。
1.2 方法
采用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hput试剂盒。患者在空腹不饮水,不吸烟的情况下,内镜检查前由具备中医专业知识医师2人,在自然光线下,共同观察并记录舌象变化,并除外因药物、饮食及其它染色等因素所致舌象。然后先用干净(严格消毒)、光滑的载玻片刮取舌苔少许,剪取hput试剂盒pvc软板,每孔加酶促反应2滴,每例患者分别取距幽孔5cm的窦大弯粘膜1块和舌苔少许分别放入二个试验孔内,5min后观察结果,呈红色反应者为阳性,不变色则为阳性。
2 结果
胃窦大弯粘膜和舌苔hp阳性率分别为88.0%(220/250)和87.6%(219/250),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x[sb]2[/sb]=1.8370,p>0.05)。胃窦部粘膜hp阳性和舌苔hp均为阳性者175例(70.0%),舌苔hp阳性者中有85.5%的患者同时胃窦粘膜hp呈阳性(表1)。
表1 慢性胃病患者的舌苔及胃粘膜hp感染

分组n舌苔hp胃粘膜hp
慢性胃炎9674227620
消化性溃疡84822831
十二指肠炎40391382
胃肠道息肉107382
胃粘膜脱垂15123105
胃癌55 5 
合计2502193122030

3 讨论
hp经口→口传染途径亦有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感染,尚无一致性的结论。我们发现胃粘膜hp感染和舌苔hp感染几乎同时存在。如本组资料中胃窦粘膜和舌苔hp感染几乎无显著差异性,且85.5%的舌苔hp感染患者胃窦粘膜hp也有阳性。本组结果提示,hp经口→口传播,家庭内相互感染,是慢性胃病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
从本组观察舌象的演变,慢性胃病患者如有炎症存在,则舌质红、舌苔薄黄、厚白、黄白腻,所以应考虑有合并胃粘膜hp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该检测方法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准确可靠,无胃粘膜损伤等优点。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寄生在人胃的革阴性菌,它与慢性胃病有着密切关系。现虽有多种抗生素用于该菌的治疗,但因为存在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及细菌的根除率不高,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医过去虽未专门针对hp治疗过,但对与hp密切相关的胃十二指肠炎症和溃疡疗效早已被肯定,为此中医药hp治疗感染胃病(以下简称本病)也有了实践的基础。本研究对中西药抗hp作用了临床、胃镜、病理及细菌学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三病的临床和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经内镜和病理证实的hp感染性胃十二指肠和溃疡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23岁~72岁,平均42.6岁;病程5a~20a,平均5.45a。随机分为中药组45例,西药组30例。中药组中复查胃镜、病理及细菌者30例,其中门诊病人20例,住院病人10例,中虚气滞证者21例,胆胃不和者7例,胃阴不足者2例。西药组全部为门诊病人,未分证型,均复查胃镜,症理和hp。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分级、活动度的判定综合参考目前常用标准。
1.2 方法
初复查用olympusgif—xq20型纤维胃镜,活检用olympusfb—25型活检钳,两者均以1.5‰的洗必泰消毒后冲洗干净,在胃窦距幽门5cm处、胃体中部、十二指肠球部和各溃疡边缘分别取胃粘膜组织,初复查尽量在同一部位取活检,标本固定,慢性胃炎分型分级均按全国胃癌病理研究会规范进行,标本连续切片、常规染色。胃镜、病理分别由同一医师负责。分别取邻近二块胃粘膜组织,其一行0.25%碱性复红染色,油镜下观察菌量,(-)无,(+)散见,(2+)成簇,(3+)簇连成片。另一块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试剂为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提供的“幽门弯曲菌快速诊断试剂盒”,37℃水浴,1h后观察,变红色为阳性。菌量减少为好转,hp消失为阴性,两者之和为占全部病例的百分比为有效率。用上海生化所提供的试剂,行单项免疫扩散法查血清免疫球蛋白。
2 治疗
扶正祛邪治则,药用补益脾气和清热毒药,中药组以黄芪15g,白术15g,白芍10g,藿香6g,薄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炙甘草6g等为主药,中虚气滞者加党参10g,法半夏10g;肝胃不和者加佛手10g。

德诺(中外合资迈特大药厂产品)是最新一代的粘膜保护剂,也是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核心药物,其成分主要是胶体次枸橼酸铋(colloidalbismath subcitrate,cbs),法莫替丁(famotidine广州侨光制药厂产品)是第三代h[xb]2[/xb]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的作用,研究证明: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的发病有关,我们首先报道了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胃粘膜炎性病变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学者已证明cbs和h[xb]2[/xb]受体拮抗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效能基本相同,但尚未对于hp感染存在状态下的phg患者疗效的评价,本文通过对41例hp阳性的phg患者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以便探讨其临床应用竟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经内镜检查、胃粘膜活检及warthin-starry(w-s)银染色法证实hp阳性的phg患者41例,其中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胃十二指肠球部复合性溃疡6例。phg内镜诊断参照smart等文献报道,分为轻、度度。①轻度:细微粉红色样斑点或猩红热样疹,粘膜皱襞表浅红斑呈现剥脱样或镶嵌图案样(mosaicapperance)外观,即红斑充血肿胀粘膜呈现细白网状类似蛇皮样表现。②重度:弥散性樱桃红样斑点或弥漫融合性出血性胃炎
1.2 方法
随机分成de-nol(240mg)组、法莫替丁(20mg)、de-nol(240mg)+法莫替丁(20mg)+甲硝唑(0.2g)3个组,口服每日2次,治疗期间不接受其它抗溃疡药物治疗,疗程为8周,1个疗程结束后用内镜复查和周s银染色检查,详细记录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副作用,半月行血、尿、粪常规、潜血试验有肝功酶谱检查。①de-nol组:共14例。男12例,女2例,平无年龄44.8岁,phg患者6例,合并消化性溃疡的phg患者7例。②法莫替丁组:共14例,男13例,女1例,平无年龄45.6岁,phg患者7例,合并消化性溃疡的phg患者7例。
疗效判断 ①phg的胃粘膜改变分3级:好转:胃粘膜皱襞红肿渗出血灶完全消失;改善:局限于胃窦、体或底部一个区域的胃粘膜皱襞轻度细微红色样斑点灶,无剥脱感;无效:胃粘膜仍无明显变化。②幽门螺杆菌清除:胃粘膜活检经w-s银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未见细菌。③溃疡愈合:内镜下溃疡消失或瘢痕形成。④症状缓解情况:上腹疼痛、腹胀、乏力、呕血或出血,分3级:a级—症状消失;b级—部分症状消失;c级—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 各组间数据采用x[sb]2[/sb]检验。
2 结果
2.1 phg胃粘膜改变及hp根除情况见表1。
表1 phg胃粘膜改变及hp根除情况

分组n胃粘膜改变hp根除
好转例数(%)例数(%)
de-nol组149(64.3)[sb]a[/sb]11(78.6)[sb]a[/sb]
法莫替丁组147(50.0)1(7.10)
de-nol+法莫替丁+甲硝唑组1310(79.9)[sb]a[/sb]11(84.6)[sb]a[/sb]

[sb]a[/sb]p<0.05,vs法莫替丁组。
各组间溃疡愈合率与症状缓解率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de-nol是一类枸橼酸复合性铋盐,易溶于水,在酸性ph<5介质中转变成氯氧化铋和枸橼酸铋沉淀于消化性溃疡的壁龛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活体内外实验证明,de-nol能够使局部前列腺素(pge2)生成增加,刺激碳酸氢盐和粘蛋白的产生,从而起到保护粘膜屏障作用,体外实验证明de-nol在浓度<25mg/l时有抑制hp生长的作用。hp感染的病人,口服de-nol后可使胃粘膜上hp迅速溶解,并在24h内消失,说明de-nol具有直接杀伤hp的作用。de-nol抑、杀菌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hp呼吸链中的电子流动,阻止hp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另一可能是抑制磷脂酶a,尿素酶以及抗胃蛋白活性的作用,h[xb]2[/xb]受体拮抗剂则无灭杀hp的作用,本组资料通过对41例经证实为hp阳性感染的phg患者的胃粘膜好转率、hp清除率、溃疡愈合率及症状缓解率来看,以de-nol+法莫替丁+甲硝唑三联用药的疗效均优于单一用药的de-nol组或法莫替丁组(p<0.01或p<0.05),证明了临床上对hp感染相关性疾病以三联用药为最佳选择的提法,既能杀灭细菌,清除hp感染,又能保护胃粘膜屏障,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和临床症状的缓解,同时亦可减少药物用量,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de-nol与法莫替丁单一用药的分析,证明了de-nol在胃粘膜的好转率(64.3%)、hp清除率(78.6%)方面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组(50.0%和7.1%),但在溃疡愈合率与症状缓解率二项指标上,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我们近期的观察结果还证实了上述两种药物均无明显的副作用。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de-nol可作为治疗hp感染相关性phg所致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和消化性溃疡以及其它有关的消化系疾病的核心药物,临床上仍以组合用药疗效更佳,de-nol对于phg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直接杀灭hp的作用有关。

凤浦胡君易堂,夏患痰咳失血,医用胶地等作肝肾阴虚生内热治,不效,且痰增胃减。延余诊,脉得右坚左弱。余曰:前人主左坚填肝肾,右坚理肺胃,今右坚治胃为要,炎夏阳气方升泄,胃阴虚而无镇压之权势,必震动胃络,络伤则络中之血因随阳气上升,倘云三阴热蒸,脉必征于左部,据理论治药宜选淡薄味,以调养胃阴,曾服腻药太多,须佐以宣畅脘气方可消痰安谷,生扁豆(用粒不打)五钱,丽参一钱,麦冬茯神各三钱,石斛、谷芽各二钱,陈皮甘草各四分,服三贴,再诊,血止脉缓,惟时或心悸,或汗微泄,主兼理心营肺卫,黄耆沙参各三钱,丽参、麦冬各二钱,五味、炙草各三分,麦仁、枣肉各四钱,多服调养。仍用归脾丸加杞子、五味,蜜小丸,常服。精神自此日旺,体健胜于平时。吾因思胡冯二君皆先服清而后受补,故血不复发,实赖参耆以回其气,气回血得守其常度而循行经络也。夫患血而畏补者,多是以终难了局,因存此二案醒之。
又案(苦寒过服元气受伤)
羊城宋君勉之知医,素喜清凉,涉稍温补不敢服。久患咳血,所服药饵,无非清降,以致年余反覆不已。近服犀角地黄汤,纳谷渐减,因邀余相参。诊右脉空大无神。余曰;《金匮》云:男子脉大为劳,谓阳气虚未能收敛也。即据君述症咳频则汗泄,显是气失统摄,络血上泛之征,倘依然见血投凉,见嗽治肺,胃口从兹败坏矣。愚见主急固脏真,正合仲景师元气伤当进甘药例。能守此法,胃土自安,肺金自宁,吐血痰咳亦自止。方拟黄耆四钱,人参麦冬白芍各一钱,五味、炙草各七分、杞子南枣肉各二钱,勉之。见信,连服四贴,血止胃渐进,此后从余言,自用归脾汤加减调养而获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