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溺
参考:功能性遗尿症
“遗溺” 相关论述
经义
《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五癃津液别篇》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癃、痔、遗溺。
《经脉篇》曰∶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痹论》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
《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脉要精微论》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本输篇》曰∶三焦者,足少阴太阳之所将,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论证(共二条)
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总之,三者皆属虚证,但有轻重之辩耳。若梦中自遗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气壮而固,或少加调理可愈,无足疑也。惟是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盖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不能固也。此失守之兆,大非所宜,甚至气脱而遗,无所知觉,则尤其甚者也。此惟非风证及年衰气弱之人,或大病之后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则遗溺失禁,此之谓也。
古方书论小便不禁者,有属热属虚之辩。不知不禁之谓,乃以小水太利者为言,皆属虚寒,何有热证。若因热而小水频数,其证则淋沥点滴,不能禁止,而小水必不利,且或多痛涩,方是热证。若然,则自有淋浊门正治之法。盖此非遗失之谓也。倘以虚寒误认为热,而妄投泻火之药,无不殆矣。
论治(共六条)
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宜以参、 、归、术、桂、附、干姜之属为之主,然后相机加以固涩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则,徒障狂澜,终无益也。余制有巩堤丸方,治无论心脾肺肾之属,皆宜以此为主治。
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此其咎在中上二焦,宜补中益气汤、理中汤、温胃饮、归脾汤,或四味回阳饮之类,加固涩等剂主之,如不见效,当责之肾。
肝肾阳气亏败,则膀胱不藏,而水泉不止,此其咎在命门,宜右归饮、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甚者,以四维散之类主之。或加固涩为佐亦可,或用《集要》四神丸,或八味地黄丸去泽泻亦可用。
凡睡中遗溺者,此必下元虚寒,所以不固,宜大菟丝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缩泉丸之类主之。其有小儿从幼不加检束,而纵肆常遗者,此惯而无惮,志意之病也。当责其神,非药所及。或因纵以致不固者,亦当治之如前,宜用猪羊溲脬炙脆煎汤,送下前药更妙。
凡因恐惧辄遗者,此心气不足,下连肝肾而然,宜大补元煎、归脾汤、五君子煎之类主之。
古方壮阳固涩等剂,如茴香益智丸、二气丹、固脬丸、秘元丹、牡蛎丸、济生菟丝子丸、固真散,皆可随宜择用。
述古
薛立斋曰∶经云∶膀胱不约为遗溺。小便不禁,常常出而不觉也。人之漩溺,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亏,传送失度,故有此证,治宜温暖下元,清心寡欲。又有产育不顺,致伤膀胱,若内虚寒者,秘元丹、韭子丸之类;若内虚湿热者,六味地黄丸,或加五味、杜仲、补骨脂;年老者,八味丸。产育收生不谨,损破尿胞者,参术补胞汤加猪羊胞煎之。窃谓肝主小便,若肝经血虚,用四物山栀。若小便涩滞,或茎中作痛,属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若小便无度,或淋沥不禁,乃阴挺痿痹也,用六味地黄丸。若小便涩滞,或补而益甚,乃膀胱热结也,用五淋散。其脾肺燥,不能化生者,黄芩清肺饮。
膀胱阴虚,阳无所生者,滋肾丸。膀胱阳虚,阴无所化者,六味丸。若阴痿思色,精不出,茎道涩痛如淋,用加减八味丸料加车前、牛膝。若老人精竭复耗,大小便牵痛如淋,亦用前药,不应,急加附子,多有生者。
遗溺论列方
理中汤(热一) 温胃饮(新热五) 四味回阳饮(新热一) 右归饮(新补三) 八味丸(补一二一)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四维散(新热十二) 滋肾丸(寒一六三)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归脾汤(补三二) 固脬丸(固六三) 大菟丝子丸(固三六) 二气丹(热一八六) 五子丸(固四六) 济生菟丝丸(固三七) 缩泉丸(固六一) 五淋散(寒百十七) 参术补胞汤(未收) 秘元丹(固三二) 牡蛎丸(固六四) 茴香益智丸(固六五) 固真散(固二八) 大补元煎(新补一) 加减八味丸(补一二二) 家韭子丸(固三四) 五君子煎(新热六) 黄芩清肺饮(寒八三) 龙胆泻肝汤(寒六三) 《集要》四神丸(补一五八) 巩堤丸(新固九)
论外备用方
术附汤(补四二 虚寒) 鹿茸丸(补一三三 肾虚多溺) 小安肾丸(热一六七 多溺)椒附丸(热百十二 小便频) 威喜丸(固四五) 《局方》安肾丸(热一六六 频数) 肾着汤(热一二九 腰冷多溺) 猪苓丸(固四八 频数) 石刻安肾丸(热一六八 频数) 猪肚丸(固三九 小便频数) 肉苁蓉丸(固六二 不禁) 锁精丸(固二六) 鸡内金散(固二九二 气虚遗尿)
病证名。又名遗尿。《素问·宣明五气论》:“膀胱…………不约为遗溺。”《灵枢·本输》:“虚则遗溺……。”可见遗溺以虚证多见。其证包括睡中经常尿床,或昏迷时小便自遗,或清醒时小便自出,或溺频而难以自禁等情况。《景岳全书·杂证谟》:“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类证治裁》卷七:“大抵遗溺失禁,由肺肾膀胱气虚。肺虚,补中益气汤加五味、牡蛎;肾虚,菟丝子散;膀胱虚,固脬丸;挟寒,家韭子丸;挟热,白薇散;滑脱,秘元丹、牡蛎丸;命火衰,右归饮、巩隄丸。”《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出:“有热客肾部而遗尿者,……其证发热作渴,或时闭涩,或时自遗,或阴挺不能约制。午前小剂补中益气加黑山栀;午后大剂生料六味丸加五味子,常服自效。夏月暑病遗尿者,白虎加人参汤。一服即应。有先因病淋,服利药太多,致溺不禁者,补中益气稍佐熟附子。有所伤损,污血畜于胞中,亦令遗失,鹿角屑炙黄为末,和桃仁泥等分,酒调三钱。咳而遗溺,属膀胱,茯苓甘草汤;不应,五苓散。小儿胎中受冷遗尿,一味补骨脂,炒研,临卧红酒调服,即不遗。”亦可用桑螵蛸、肾气丸加金樱子、补骨脂等方治疗。参见遗尿、小便不禁条。
遗尿者,溺出不自知觉也。闭癃者,溺闭不通而淋沥滴点也。惟肝与督脉、三焦、膀胱主之。
肝脉督脉主之者,经云∶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所生病者,遗溺闭癃。又云∶督脉者,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生病癃痔遗溺。故遗溺闭癃,皆取厥阴俞穴及督脉俞穴也。
三焦主之者,经云∶三焦下脉,在于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名曰委阳,足太阳络也。三焦者,足太阳少阳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 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是也。
膀胱主之者,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是也。然遗溺闭癃,不取膀胱 穴者,盖膀胱但藏溺,其出溺皆从三焦及肝督脉也。
□
〔垣〕小便遗失者,肺金虚也,宜安卧养气,禁劳役。以黄 、人参之类补之。不愈,当责有热,加黄柏、生地。(《甲乙》云∶肺脉则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
下虚,谓膀胱下焦虚。经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仲景云∶下焦竭,则遗溺失便,其气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又云∶下焦不归,则遗溲。世用桑螵蛸鸡 之类是也。
□
〔丹〕治遗溺。桑螵蛸酒炒为末,姜汤送下二钱妙。
□
〔无〕鸡内金散 治溺床失禁。
鸡 一具,并肠洗净烧为灰,男用雌,女用雄,即是鸡肫内黄皮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饮调服妙。
又方 用羊肚系盛水满,线缚两头煮熟,取中水顿服之瘥。
□
〔《山》〕大人遗溺不知。蔷薇根细研酒下。
□
〔丹〕鹿茸丸 治久虚冷,小便自浊,滑数不禁。
鹿茸 椒红 桂 附子牡蛎石斛补骨脂肉苁蓉 鸡 沉香(各一两) 桑螵蛸(三分)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食前酒下三十丸。(此方因沉香解诸涩,故丹溪取之。)
又云∶鹿角屑炒黄为末,温酒下二钱妙。本草云∶鹿角逐阴中邪气恶血。鹿茸丸(方见虚条。)
□
〔河〕热甚客于肾部,手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神无所用,故津液渗入膀胱,而旋溺遗失,不能收禁也。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听,手指得血而能摄,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走,脏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气。然血所通流,则气亦然也。气血先行,则其中神自清和,而应机能为用矣。故经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故诸所运动,时习之,则气血通利,而能为用。闭塞之,则气血行微,而其道不得通利,故劣弱也。若病热极,甚则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随其郁结之微甚,而有不用之大小焉。是故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至如筋痿骨痹,诸所出不能为用,皆郁结之所致也。
□
〔丹〕《千金翼》白薇散 治尿出不知时。
白薇(本草云∶气大寒)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末,温酒调下方寸匕,日三服,食前。
尝治一男子,遗溺不觉,脉洪大盛,以黄柏、知母、杜牛膝为君,青皮、甘草为臣,木香为佐,桂些少反佐,服数帖,大效。此法与前白薇散皆河间所谓热甚廷孔郁结,神无所用,不能收禁之意也。
□
〔世〕神芎导水丸 治遗尿有实热者。每百丸,空心白汤下,若一服利,止后服。(前法河间所谓廷孔郁结不能收禁,此所谓淫气遗溺,痹聚在肾,痹谓气血不通宣也。)
□
〔无〕茯苓丸 治心肾俱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不禁,及遗泄白浊。
赤茯苓白茯苓
上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好酒,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为丸,如桐子大。
空心热酒嚼下。
□
〔世〕用薏苡仁,盐炒煎服效。(方见小儿。)
□
〔《本》〕燕蓐草,主眠中遗溺不觉,烧令黑研,水进方寸匕,亦主哕气,即燕窠中草也。
膀胱咳者,咳而遗溺。(全文见咳。)
□
针灸 遗溺法有四∶其一取肝,其二取督脉,其三取三焦,并见遗溺闭癃门,其四取肺。经云∶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其病虚则欠kt ,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别走阳明者是也。
□
〔东〕遗尿失禁∶阴陵泉阳陵泉(二寸半)。大敦(七壮)。又方∶曲骨阴阳二陵泉(各二寸半。)
□
〔《甲》〕遗溺,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气癃小便黄,气满,虚则遗溺,石门主之。
肝脉微滑为遗溺。(全文见治法。)
王节斋曰。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阴虚属热者多。盖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也。是以老年人多频数者。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宜滋肾水真阴。补膀胱津液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六味丸加麦冬、五味之类。不可用温药也。戴氏云。小便多者。乃下元虚冷。肾不摄水。以致渗泄。宜八味丸、生料鹿茸丸。若小便常急偏数。虽多而所出常少。放了复急。不涩痛。却非淋证。亦有小便毕。少顷将谓已尽。忽再出些少者。多因从忍尿行房事而然。宜生料五苓散加阿胶。吞加减八味丸。小便不禁而淋沥涩痛者。此真阳不固而下渗也。固脬丸。不应。用加减桑螵蛸散。昼甚者。为阳虚。补中益气加熟附子。夜甚者。为阴虚。八味丸。脬气不足。小便频数。昼甚于夜者。缩泉丸。或时清利过多。或时频数赤涩者。旧用萆 厘清饮。多不应。改用加减八味丸效。若夜起小便多者。八味丸加五味子。数而少为实热。宜渗之。五苓减桂加滑石、甘草。数而色黄。虚热也。宜滋阴六味丸。数而多。色白体羸。为真阳虚。升气少而降气多。须补右肾相火。八味丸加补骨脂、鹿茸。病后服苦寒泄利药太过。小水不禁。或如稠泔色者。加减八味丸。
小便频数。劳而益甚者。属脾气虚弱。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若小便涩滞。补之益甚者。乃膀胱热结也。
赤芍、赤茯苓、黑山栀、生甘草、木通、滑石、淡竹叶。目白睛黄。加茵陈。有血。加当归、延胡索。脉滑数盛。加大黄二钱。芒硝一钱。大便通。小便亦利也。其脾肺气燥不能化生者。黄芩清肺饮。膀胱阴虚阳无以生者。滋肾丸。肾与膀胱俱虚。或肺气不化。水泉涩数者。六味丸加麦冬、五味。若小便涩滞。或茎中痛。属肝肾湿热。龙胆泻肝汤。
遗溺 经云。督脉生病为遗溺。肝所生病为遗溺。膀胱不约为遗溺。仲景云。下焦不归则遗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故多溺而寒也。至于不禁。虚寒之甚。非八味丸、固脬丸、加减桑螵蛸散不效。然亦有热客肾部而遗尿者。经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此系热证。其证发热作渴。或时闭涩。或时自遗。或阴挺不能约制。午前小剂补中益气加黑山栀。午后大剂生料六味丸加五味子。常服自效。夏月暑病遗尿者。白虎加人参汤。一服即应。有先因病淋。服利药太多。致溺不禁者。补中益气少佐熟附子。有所伤损。污血蓄于胞中。亦令遗失。鹿角屑炙黄为末。和桃仁泥等分。酒调三钱。咳而遗溺属膀胱。茯苓甘草汤。不应。五苓散。小儿胎中受冷遗尿。一味补骨脂炒研。临卧红酒调服。即不遗。孕妇及产后遗尿。见妇人门。石顽治吴兴闵少江。年高体丰。患胞痹一十三年。历治罔效。一日偶述其证于张涵高。涵高曰。此病隐曲难明。非请正于石顽张子。不能测识也。少江素忝交知。因是延余。备陈所患。凡遇劳心嗔恚。或饮食失宜。则小便频数。滴沥涩痛不已。至夜略得交睫。溺即渗漉而遗。觉则阻滞如前。十三年来。服人参、鹿茸、紫河车无算。然皆平稳无碍。独犯牡丹、白术。即胀痛不禁。五犯五剧。究竟此属何疾。余曰。病名胞痹。惟见之于内经。其他方书不载。是以医不加察。并未闻其病名。此皆膏粱积热于上。作强伤精于下。湿热乘虚。结聚于膀胱之内胞也。素问云。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详此节经文。则知膀胱虚滞。不能上吸肺气。肺气不清。不能下通水道。所以涩滞不利。得汤热之助。则小便涩涩微通。其气循经蒸发。肺气暂开。则清涕得以上泄也。因举肾沥汤方。服之其效颇捷。但原其不得宁寝。寝则遗溺。知肝虚火扰。而致魂梦不宁。疏泄失职。所以服牡丹疏肝之药则胀者。不胜其气之窜。以击动阴火也。服白术补脾之药亦胀者。不胜其味之浊。以壅滞湿热也服。人参、鹿茸、河车温补之药。平稳无碍者。虚能受热。但补而不切于治也。更拟加减桑螵蛸散。用羊肾汤泛丸服。庶有合于病情。然八秩年高。犹恃体丰。不远房室。药虽中 。难保前证不复也。
又治徽友黄元吉。年六十余。因丧明蓄外家。而患小便淋涩。春间因颠仆昏愦遗尿。此后遂不时遗溺。或发或止。至一阳后。其证大剧。昼日苦于溺涩不通。非坐于热汤。则涓滴不出。交睫便遗之不禁。因求治于石顽。其脉或时虚大。或时细数。而左关尺必显弦象。此肾气大亏。而为下脱之兆也。乃与地黄饮子数服。溺涩稍可。遗亦少间。后与八味丸去丹皮、泽泻。加鹿茸、五味、巴戟、远志。调理而痊。
又治陕客亢仁轩。年壮色苍。体丰善啖。患胞痹十余年。诸省名医。俱药之不应。亦未有识其病名者。癸丑夏。泊吴求治。其脉软大而涩涩不调。不时蹲踞于地。以手揉其茎囊则溲从谷道点滴而渗。必以热汤沃之始得稍通。寐则有时而遗其。最苦者。中有结块如橘核之状。外裹红丝。内包黄水。杂于脂腻之中。与向所治高参议田孟先无异。此因恣饮不禁。酒湿乘虚袭入髓窍。故有是患。因令坚戒烟草火酒。湿面椒蒜。糟醋鸡豕。炙爆等味。与半夏、茯苓、猪苓、泽泻、萆、犀角、竹茹作汤。四剂不应。省其故。以西北人惯食等味。不能戒口。所以不效。乃令其坚守勿犯。
方与调治。仍用前药四剂。势减二三。次与肾沥汤加萆 数服。水道遂通。溲亦不痛。但觉食不甘美。后以补中益气加车前、木通。调之而安。此与高参议田孟先证虽同而治稍异。高则因远游。恣乐妓馆致病。故用肾沥汤、加减八味丸收功。田由阴虚多火。故用肾沥汤、生脉散合六味丸收功。若萆 厘清渗水伤精之味。咸为切禁。此则肥盛多湿。故先与清胃豁痰之药。然后理肾调脾。为治不得不异耳。
又治御前侍卫金汉光。年逾花甲。初夏误饮新酒致病。前有淋沥涩痛。后有四痔肿突。此阴虚热陷膀胱也。先与导赤散。次进补中益气。势渐向安。惟庭孔涩痛未除。或令服益元散三服。遂致遗溺不能自主。投剂不应。直至新秋。脉渐 弱。因采肾沥之义。以羯羊肾制补骨脂。羊脬制菟丝子。浓煎桑根皮汁制螵蛸。甫进三日。得终夜安寝。涓滴靡遗矣。
夫尿者。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膀胱为传送之府。心肾气虚。阳气衰冷。致令膀胱传送失度则必有遗尿失禁之患矣。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也。大宜温补。清心寡欲。又有产后不顺。致伤膀胱。及小儿胞冷。俱能令人遗尿失禁。各须随症治之。
一论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者。是有热不禁也。宜五苓散。(方见中暑)根据本方去桂。加黄柏、黄芩、黄连、栀子、山茱萸肉、五味子。水煎。空心服。
一治小便不禁虚弱者。用五苓散。(方见中暑)根据本方合四物汤(方见补益)加山茱萸肉、五味子。共十一味。水煎。空心服。
一治肾气不足。小便频数。日夜百余次。
缩泉散
乌药益智仁(各等分)
上为细末。山药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一治遗尿不禁。
鸡 (一具并晒干去秽净不用水洗男用雌鸡女用雄鸡)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滚汤送下。二三服愈。
一治遗尿失禁。
益智仁七个。桑螵蛸七个。为末。酒调服。用熟白果七个送下。
一治夜多小便。用益智仁二十四个研碎。入盐同煎服。
一治小便多。萆 夜煎服之。永不夜起。
一治夜多小便。用胡桃。灰煨熟。临卧。温酒嚼下。
一治小便内虚热者。频数不禁。用六味地黄丸服效。
一治气不足。脉微而涩。小便频数。用小茴香不拘多少。同盐炒为末。取糯米糕片炙软热。蘸药吃。立效。
一治小便频数。用猪尿胞洗净。以糯米煮烂。入椒少许同煮。去椒。只用胞切吃。
一治小便遗尿失禁。多气虚。以益气汤去柴胡。加茯苓、熟地黄、益智仁、肉桂。
一治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以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
一论身体虚瘦。夜常遗尿失禁。
人参(八分) 白术(麸炒一钱) 山药(一钱) 益智仁(七分) 山茱萸(去核七分) 当归(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 黄 (蜜炙一钱) 酸枣仁(炒七分) 甘草(炙四分)
上锉作一剂。水煎服。
一论遗尿失禁。身体虚瘦。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去柴胡。加山药一钱。益智仁七分。山茱萸一钱。
一人因劳发热。小便自遗。或时不利。余作肝火阴挺。不能约制。午前。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黄柏、知母。午后。服地黄丸。月余。诸症悉退。此症若服燥剂而频数或不利。用四物、麦冬、五味、甘草。若数而黄。用四物加山茱萸、黄柏、知母、五味、麦冬。若肺虚而短少。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冬。若阴挺痿痹而频数。用地黄丸而愈。
一论肾与膀胱俱虚。冷气乘之。不能约制。故遗尿不禁。或睡中自出。
加味地黄丸
怀生地黄(酒蒸四两) 怀山药(二两) 牡丹皮(一两五钱) 白茯苓(一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 破故纸(炒二两) 益智仁(一两) 人参(一两) 肉桂(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下。
一小便桶内。起泡盈桶。此肾水衰也。用红鸡冠花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下。
(胞痹附)
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遗溺者,小便不禁。虽膀胱见症,实肝与督脉三焦主病也。经云∶膀胱之胞薄以濡,得酸则蜷缩,约而不通,水道不行。又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此但主膀胱言之也。夫膀胱仅主藏溺。主出溺者,三焦之气化耳。故经云∶三焦下 ,并太阳正脉,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又云∶肝脉过阴器,其病闭癃。又云∶女子督脉入系廷孔,男子循茎下至篡。病不得前后,此闭癃遗溺,所由兼责诸经也。分言之,闭癃为实,遗溺为虚。闭为暴病,癃为久病。闭则点滴难通,全资气化,或疏通利窍,或用丹溪吐法,以升提其气。诸溺闭治法,已见小便不通论中。
此特详溺癃治法。癃为滴沥不爽,惟滋养真阴,清热化气,升提非所宜矣。仲景云∶阴虚则小便难。经曰∶阳入阴分,则膀胱热而小便难。东垣云∶小便不通,皆邪热为病。治分在气在血。以渴与不渴辨之,渴而不利,或黄或涩,热在上焦气分也。宜清肺气而滋水源,黄芩清肺饮。闭而不渴,热在下焦血分也。宜润肾燥以导其流,滋肾丸。若服淡渗之味,则阳无以化,而阴愈闭窒矣。其阴虚血热,渴而涩痛淋沥者,导赤散,切忌用五苓。
或大便水泻,小便涩少,五苓散渗泄之。若湿热传于下焦,水道不利,益元散清利之。若气机闭塞,升降不通,二陈汤去半夏,加木通、滑石、升麻以提之。若右寸数大,肺燥不能生水,是气化不及州都。生脉散去五味,加紫菀、车前子、茯苓。左寸数大,心火盛,移热于小肠,天冬、麦冬、犀角、黄连、赤茯、白芍。或肾火衰,水不能化,金匮肾气丸。或元气下陷,宜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加木通、车前。或血瘀下焦,小便闭涩,代抵当汤。此治闭癃大概也。若遗溺一症,有睡中自遗者,有气不摄而频数不禁者,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知者,睡中自遗,幼稚多有,俟其气壮乃固,或调补心肾自愈。寇氏桑螵蛸散。惟水泉不止,膀胱不藏,多是年衰气弱,以气为水母,水不能蓄,由气不固摄也。宜参、 、归、术、益智、五味、补骨脂、升麻。
甚至气脱而遗失不知,惟类中风症,及大病后有之。宜独参汤。大抵遗溺失禁,由肺肾膀胱气虚。肺虚,补中益气汤加五味、牡蛎。肾虚,菟丝子散。膀胱虚,固脬丸。夹寒,家韭子丸。夹热,白薇散。滑脱,秘元丹、牡蛎丸。命火衰,右归饮、巩堤丸。治水必先治气,治肾必先治肺,惟巩堤丸一方,凡心脾肺肾之属皆宜。有因恐惧辄遗者,此心气不足,下及肝肾而然,宜归脾汤或五君子煎。下元亏损,固精丸。睡中自遗,多属下元虚冷,宜螵蛸丸。
然遗失不知,必交通心肾,寇氏桑螵蛸散。小儿自遗多属热,沈氏 泉丸。间或因寒, 泉丸去山栀,加山萸、补骨脂。老人不禁,多虚寒,大菟丝子丸加减。间亦有热,萆 厘清饮。节斋谓∶老人溺频数者,由膀胱血少,阳火偏旺。宜滋肾中真阴,补膀胱津液。六味丸加麦冬、五味。戴氏云∶老人溺多者,由下元虚寒、肾不摄水,以致渗泄,宜八味丸、生料鹿茸丸。其滴沥不禁者,为真阳不固,宜固脬散,若不效,加减桑螵蛸散。昼甚为阳虚,补中益气汤。夜甚为阴虚,八味丸。脬气不足,溺频昼甚者,缩泉丸。夜间溺多者,八味丸加五味。溺频而少为热,宜渗之,四苓散加滑石、甘草。频数久而益甚者,属脾虚气弱,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山药。若溺涩得补益甚者,为膀胱热结,宜山栀、茯苓、木通、滑石、甘草、竹叶、灯芯。溺涩而茎中痛者,属肝肾湿热,龙胆泻肝汤。溺后余沥,属肾气虚,茯菟丸加覆盆子、益智仁。咳而遗溺,属膀胱急,茯苓甘草汤。不应,五苓散可效。妊妇溺出不知,或由脬热,加味逍遥散。或由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或由肝肾阴虚,六味丸。产后小便不禁,或脬损,固脬丸、八珍汤,补脬饮加参、术或猪羊脬煎。俟饥时大剂饮之,令气血骤长,迟则难效。产育不顺,致伤膀胱,或收生不谨,损破尿脬,皆能致小水失禁也。或由膀胱气虚,加味补中汤。此治遗溺大概也。
〔胞痹〕胞居膀胱之中,受气化以藏溺出溺者也。经曰∶胞移热于膀胱,盖膀胱内别有胞,得气化而为溺以出也。若气痹不通,必由膏粱积热于上,作强伤精于下,湿热乘虚,结于胞中,故痹也。经曰∶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盖以膀胱既虚,不能上吸肺气,肺气不清,不能下通水道,所以痹塞不利。得热汤之助,则小便涩涩微通,其气循经蒸发,肺乃暂开,清涕亦得上泄矣。条其治法∶由膀胱伤湿,致痹而溺涩者,肾着汤加萆 。由实热致痹而溺痛者,葵子丸。由湿热致痹而溺不利者,肾沥汤。
由虚寒致痹而溺闭者,巴戟丸。其艰涩如淋不痛者,非胞病,属肾阴虚,六味丸加肉苁蓉、鹿茸。其老人精气已衰,犹不绝欲,小便涩痛,少腹胀闭,牵引谷道者,肾气丸。昼苦溺涩,夜则遗溺者,属肾气大亏,地黄饮子。其膀胱气坠,溺道不爽者,补中益气汤。石顽有治胞痹案数则,医者忽之,今特标为论焉。
《经》云∶膀胱不约为遗溺,小便不禁,常常出而不觉也。
人之漩溺,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亏,传送失度,故有此症。小便自遗失禁者,溺出而不知也。遗溺失禁者,属气虚,用参 汤加减;老人溺多者,是虚寒,用参附汤加减;壮人溺多者,是虚热,用滋阴降火汤加减;夏月因伏暑热,溺必遗也,用人参白虎汤加减;中风症遗尿失禁者,难治也。
参 汤 治气虚遗溺失禁。
人参(去芦) 黄 (蜜水炒) 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熟地黄白术(去芦) 陈皮(各一钱) 升麻肉桂(各五分) 益智仁(八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空心服。年老之人,虚寒遗溺者多,加附子,名参附汤。
治身体虚瘦,夜啼遗溺失禁。
人参(八分) 白术(麸炒) 山茱(酒蒸,去核) 黄 (蜜水炒) 白芍(酒炒,各一钱) 山药(炒) 酸枣仁(炒,各七分) 甘草(炙,四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治小水频数,此症皆下元气虚所致。
人参(五钱) 黄柏(五钱,酒浸) 益智仁(六钱) 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五更、临卧每服五十丸,滚水下,酒亦可。
滋阴降火汤,治虚热尿多(方见虚劳)。根据本方加炒山栀子,去五味子。人参白虎汤,治夏月因伏暑热遗尿者(方见暑症)。根据本方加黄柏、知母,去香薷。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方见补益)。若小便无度,或淋沥不禁,乃阴挺痿痹也,用六味丸去泽泻,用益智仁(方见补益)。
大意
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故上焦脉虚则不约.下焦则遗溺.(内经)
内因
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若心肾亏损.阳气衰冷.传送失度.必具遗尿之患.(大全)又有挟热者.因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禁而频来.(王纶)可见遗尿一症.有寒有热之不同也.(汇补)
外候
色白者.虚寒也.色赤者.虚热也.(戴氏)大抵患热者.频数而绝少.寒者.不觉而恒多.(汇补)
脉法
尺中脉虚.小便不禁.凡遗溺者.脉当沉滑而反浮大.其色当黑而反现黄.此土克水为逆.不治.(汇补)
治法
上焦虚者.宜补肺气.下焦虚者.宜固膀胱.挟寒者.壮命门阳气.兼以固涩之剂.挟热者.补肾膀阴血.佐以泻火之品.(汇补)
睡中遗尿
睡则遗尿.此为虚症.所以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皆有此患.但小儿挟热者多.老人挟寒者多.不可不辨.(六要)
用药
虚寒.主以四君子汤.加益智、山药、五味、破故纸、肉桂、升麻.虚热.主以四物汤.加丹皮、山栀、黄柏、知母、麦冬、桔梗.如欲止涩.加牡蛎、赤石脂、桑螵蛸、鸡 .久不愈.属下元虚极.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缩泉丸、秘元丹、肾气丸等.加减选用.(汇补)
遗溺选方
家韭子丸(三因)治肾寒.阳气不能闭藏而遗尿.
家韭子鹿角肉苁蓉熟地当归菟丝子巴戟杜仲石斛肉桂山萸肉 干姜桑螵蛸散 治心不摄肾遗尿.
桑螵蛸(盐炒) 远志龙骨菖蒲人参茯神龟甲当归(等分)
为末.参汤服.
又方桑螵蛸鹿茸(酥炙) 黄 (各三两) 牡蛎人参赤石脂杜仲(各二两)
为末.米饮调下.
秘真丹(河间) 能固精止溺.
龙骨(三两) 砂仁(一两) 诃子(十枚) 灵砂(二两)
加味逍遥散 治肝火疏泄.
补中益气汤 治脾气不升.(二方俱见中风)
黄帝问曰∶刺节言去衣者,刺关节之支络,愿闻其详。岐伯对曰∶腰脊者人之关节,股 者人之趋翔,茎睾者身中之机,阴津之候,津液之道路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流而下溢于睾,水道不通,炅不休息,俯仰不便,趋翔不能,荣然有水,不上不下, 石所取,形不可匿,裳不可蔽,名曰去衣。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素问》下有阳气大盛于外一句)。阴气不足,则太阴脉细如发者,此不足者也。其病安在?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得五有余,二不足。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曰∶所谓五有余者,病气之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不表不里,亦死证明矣。
狐疝惊悸少气,巨阙主之。阴疝引睾,阴交主之,少腹痛,溺难,阴下纵,横骨主之。少腹疝,卧善惊,气海主之。暴疝,少腹大热,关元主之。阴疝气疝,天枢主之。 疝,大巨及地机、中 主之。阴疝痿,茎中痛,两丸骞,卧不可仰卧,刺气街主之。阴疝,冲门主之。男子阴疝,两丸上下,小腹痛,五枢主之。阴股内痛,气痈,狐疝走上下,引少腹痛,不可俯仰上下,商丘主之。狐疝,太冲主之。阴跳遗溺,小便难而痛,阴上下入腹中,寒疝阴挺出偏大肿,腹脐痛,腹中悒悒不乐,大敦主之。腹痛上抢心,心下满癃,茎中痛,怒 不欲视,泣出,长太息,行间主之。癫疝,阴暴痛(《千金》 疝阴暴痛,痿厥,身体不仁),中封主之。疝,癃,脐少腹引痛,腰中痛,中封主之。气痛癃,小便黄,气满塞,虚则遗溺,身时寒热,吐逆,溺难,腹满,石门主之。气癃疝阴急,股枢 内廉痛,交信主之。阴跳腰痛,实则挺长,寒热,挛,阴暴痛,遗溺,偏大,虚则暴痒气逆,肿睾卒疝,小便不利如癃状,数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嗌中有热,如有 肉状,如着欲出,背挛不可俯仰,蠡沟主之。丈夫疝,阴跳痛引纂中,不得溺,腹中支,胁下 满,闭癃,阴痿,后时泄,四肢不收,实则身疼痛,汗不出,目kt kt 然无所见,怒欲杀人,暴痛引髌,下节时有热气,筋挛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发,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噫,足厥痛,涌泉主之。癃疝,然谷主之。卒疝,少腹痛,照海主之,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疝,四肢淫泺,身闷,至阴主之。遗溺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胸满膨膨然,实则癃闭,腋下肿,虚则遗溺,脚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俯仰,委阳主之。癃,中 主之。气癃溺黄(《千金》此四字前有寒热不节,肾病不可以俯仰),关元及阴陵泉主之。气癃,小窍中热,实则腹皮痛,虚则痒瘙,会阴主之。小肠有热,溺赤黄,中脘主之。溺黄,下廉主之。小便黄赤,完骨主之。小便黄,肠鸣相逐,上廉主之。劳瘅,小便赤难,前谷主之。
太无论小便不利三端∶一者大便泻而小便涩,为津液偏渗,治宜分利而已。二者热搏下焦,湿热不行,必通泄则愈。三者脾胃气涩,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顺气令施化而出。然津液偏渗,有脾肺之分;湿热不行,亦有肾与膀胱之别。更当参合脉症而分辨之。东垣以小便不通,皆邪热为病,分在气在血而治之。如渴而不利者,热在上焦气分,为肺热不能生水,是绝小便之源也。宜淡味渗泄之药,以清肺泄火,滋水之化源。如不渴者,热在下焦血分,为阴受热邪,闭塞其流,宜气味俱阴之药,以除其热,泄其闭塞也。此以上下二焦分气血言。然在下焦,亦有气壅血污之分;即在上焦,亦有气虚气窒之异,不可不察也。
《元珠》论遗溺闭癃,惟肝与督脉、三焦、膀胱主之。经云∶肝足厥阴之脉,环阴器,所生病遗溺闭癃。督脉者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生病癃痔遗溺。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出贯 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然刺灸之法,但取厥阴、督脉、三焦俞穴,而不及膀胱者,以膀胱但藏溺耳。其出溺,皆从三焦及肝、督脉也。按∶经云肾开窍于二阴;又云肾合膀胱,余常见老医以白通、六味、肾气等药,辨阴阳虚实而治之,其效捷于桴鼓,而此论独不主肾,故当总统诸家,而参考之,则无遗义矣。
丹溪云∶小便不通,有正治,有隔二隔三之治,如不因他故,但膀胱有热者,则宜黄柏、知母之属泻膀胱,此正治也。如因肺燥不能生水者,则宜车前、茯苓之属清肺气,此隔二之治也。如因脾湿不运,而精不升,以致肺不能生水者,则当苍术、白术之属燥脾利湿,此隔三之治也。但所谓清肺之法,自宜《外台》百合饮子之类,清润兼行,庶几得理,若车前、茯苓渗利之品,以求其水,益资其燥矣。
丹溪又谓∶不论气虚、血虚、实热、痰闭,皆宜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譬之滴水之器,必使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夫病在下,取之上,《内经》之旨也。天地之气不升则不降,吐亦法之巧耳。然必痰实气闭者,乃可用之,未可以之概治气虚、血虚等症也。
《元珠》闭癃遗溺不禁之辨,谓闭者,小便不出,塞而不通也。癃者,罢弱而气不充,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俗名淋病者是也。闭则是急病,癃则是缓病;遗溺睡梦中溺出,醒而方知是也。不禁者,日夜无遍数,频频而溺也。
小便自利者,为津液漏渗,大便必硬,宜以药微下之。其阳明自汗者,复发其汗,使津液内竭,屎虽硬,尤不可攻,纵使大便难,蜜导煎导之。太阴当发身黄,其小便自利者,则湿热内泄,不能发黄。惟血证,则腹急而如狂。肾与膀胱虚,则不能约制水液,二者皆小便自利。若肾与膀胱虚而挟热,热则水道涩,则小便不快,故涩淋而数起也。若自汗而小便数者,虽有表证,又不可用桂枝,谓亡走津液也。
太阳病,小便自利,以饮水多,心下悸,茯苓桂枝、茯苓甘草汤。
太阳自汗,四肢拘急,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小便数,误服桂枝汤,得之便厥,与甘草干姜汤、甘草芍药汤。
脉浮自汗,小便数,胃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宜麻仁汤。
少阴四逆,小便自利,或色白,为虚寒,四逆汤,或真武汤去茯苓。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浮欲绝者,四逆汤。
小儿遗尿者,乃膀胱虚冷不能禁约,故尿自出也。夫肾主水,下通于阴,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腑,因虚弱内寒不能约制,其尿出而不禁,故云遗溺也。又有尿床者,亦由膀胱虚冷,夜间不禁,小便睡中自出谓之尿床。宜用温补之药即效。下贱之辈,有此疾者多,此亦非病,药不能疗也。
加味地黄丸 治肾虚冷,膀胱遗溺。
白茯苓山药山茱萸熟地黄(各一两) 丹皮(五钱) 大附子(五钱,炮) 官桂(三钱) 益智仁(六钱)
为末,蜜丸。空心、午前,日服二次,盐汤下。
破故纸散 治遗溺。
破故纸(一两,炒) 白茯苓益智仁(各五钱)
为末,每服一钱,米汤下。
鸡肠散 治小儿尿床。
鸡肠(一具,炙干) 牡蛎( 醋淬) 白茯苓 真桑螵蛸(炒。各五钱) 龙骨 官桂(各一钱五分)
为末。每服一二钱,生姜、黑枣煎汤,室心下。一方将药为末,灌入猪尿胞内煮熟,捣为丸,盐汤下。
散 治同前症。
鸡 (一具,炙) 鸡肠(炙干) 猪胞(炙焦)
共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男用雌,女用雄。
《原病式》曰∶遗尿不禁者为冷。《内经》曰∶膀胱不约为遗溺。仁斋曰∶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腑,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此谓遗尿;睡里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而挟冷所致也,以鸡肠散主之,然益智、破故纸之类,亦不可缺。
亦有热客于肾部及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来也,治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萸、五味之类。病本属热,故宜泻火,因水不足,故火动而致小便多,小便既多,水益虚,故宜补血泻火。补血治其本也;收之、涩之,治其标也。
【附方】
鸡肠散 桂(一钱五分) 龙骨(二钱五分) 牡蛎( 灰) 茯苓桑螵蛸(炒,各五钱) 鸡肠一具(烧存性,男用雌,女用雄)上为极细末,仍以鸡肫皮一具,鸡肠一具,烧存性,研为极细末,每用前药一钱,以温酒调化,食前服。
又方 鸡肫皮(一具) 鸡肠(一具,烧) 猪胞(炙焦,男用雌、女用雄)为末,酒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