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
( yeti )
中医
简介: |
以1岁以内婴儿经常在夜间啼哭不停,甚至通霄达旦,而白天如常为主要表现的小儿疾病。 |
病机: |
夜啼多因脾寒、心热、惊恐等所致。 |
类证: |
小儿在高热、口疮等疾病过程中,也可引起彻夜啼哭,不属夜啼范畴。 |
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脾阳虚证:哭声低绵无力,啼时曲腰,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口中气冷,不欲饮乳,大便色青,舌淡苔白,指纹青紫而滞。温中散寒。匀气散加茯神。 2.热扰心神证:哭声洪亮有力,烦躁不安,面赤唇红,或口中灼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青紫。清心安神。导赤散加黄连、栀子、灯蕊。 3.惊恐伤神证:淬然惊哭或梦中啼哭,声音尖短,紧偎母怀,神情不安,面色时青时白,指纹色青。镇惊安神。朱砂安神丸加白芍。龙齿、牡蛎。 |
“夜啼” 相关论述
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
新生儿及婴儿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痛苦,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冷或过热等均可引起啼哭。此时若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整衣被厚薄后,啼哭可很快停止,不属病态。
本节主要讨论小婴儿夜间不明原因的反复啼哭,由于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啼哭,则不属本证范围。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
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原因。常由孕母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胎禀不足,脾寒内生。或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阳不振,以致寒邪内侵,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阴盛则脾寒愈甚,腹中有寒,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
若孕母脾气急躁,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烤之物,或过服温热药物,蕴蓄之热遗于胎儿。出生后将养过温,受火热之气熏灼,心火上炎,积热上扰,则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由于心火过亢,阴不能潜阳,故夜间不寐而啼哭不宁。彻夜啼哭之后,阳气耗损,无力抗争,故白天入寐;正气未复,入夜又啼。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智慧未充,.若见异常之物,或闻特异声响,而致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寐中惊惕,因惊而啼。
总之,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是以寒、热、惊为本病之主要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婴儿难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临证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格,必要时辅以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以免贻误患儿病情。
二、鉴别诊断
与不适、拗哭相鉴别。小儿夜间若喂哺不足或过食,尿布潮湿未及时更换,环境及衣被过冷或过热,·襁褓中夹有缝衣针或其他异物等,均可引起婴儿不适而啼哭,采取相应措施后则婴儿啼哭即止。有些小婴儿因不良习惯而致夜间拗哭,如夜间开灯而寐,摇篮中摇摆而寐,怀抱而寐,边走边拍而寐等,要注意加以纠正。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证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婴儿夜间啼哭而白天能正常入睡,首先考虑由于喂养不当所致,应给予相应的指导。要仔细观察,寻找原因,确认夜啼无直接病因者,方可按脾寒、心热、惊恐辨治。虚实寒热的鉴别要以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兼症的属性来辨别。
二、治疗原则
因脾寒气滞者,治以温脾行气;因心经积热者,治以清心导赤;因惊恐伤神者,治以镇惊安神。
三、分证论治
1.脾寒气滞
证候: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分析:夜则阴盛阳衰,脾寒愈甚,寒邪凝滞,腹中作痛而夜啼不安。《保婴撮要·夜啼》云:“夜属阴,阴盛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因痛而啼,痛解而寐,故时哭时止。脾脏虚寒,运化失司.故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虚寒内盛,故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均为脾寒所致。
治法:温脾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常用药:乌药、高良姜、炮姜温中散寒,砂仁、陈皮、木香、香附行气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桔梗载药上行,调畅气机。
大便溏薄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时有惊惕加蝉蜕、钩藤祛风镇惊;哭声微弱,胎禀怯弱,形体羸瘦可酌用附子理中汤治之,以温中健脾,同时注意保暖。
2.心经积热
证候: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分析:心主火,热伏于内,扰动神明,故人夜心烦而啼。(保婴撮要·夜啼)云:“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幼科发挥·心所生病》云:“心属火则烦,多夜啼。”此证为受热所致,故哭声响亮,面赤唇红,身腹俱暖,大便秘结。苔黄,指纹紫均为热象。小便短赤,舌尖红为心经有热之象。
治法:清心导赤,泻火安神。
方药:导赤散加减。常用药:生地清热凉血,竹叶、木通清心降火,甘草梢泻火清热,灯心引诸药人心经。同时要注意避免衣被及室内过暖。
大便秘结而烦躁不安者,加生大黄以泻火除烦;腹部胀满而乳食不化者,加麦芽、莱菔子、焦山楂以消食导滞;热盛烦闹者加黄连、栀子以泻火除烦。
3.惊恐伤神
证候: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指纹色紫,脉数。
分析:小儿神气怯弱,复因暴受惊恐,则心神受惊,故睡中惊悸而突然啼哭,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以求安全。《育婴家秘·夜啼》云:“惊惕者,常在梦中哭而作惊。”暴受惊恐,神志不安,心虚胆怯,故面色乍青乍白,指纹色紫,脉数。
治法:定惊安神,补气养心。,
方药:远志丸去朱砂。常用药:远志、石菖蒲、茯神、龙齿定惊安神,人参、茯苓补气养心。
睡中时时惊惕者,加钩藤、蝉蜕、菊花以熄风镇惊。也可用琥珀抱龙丸以安神化痰。
[其他疗法]
一、外治疗法
将艾叶、干姜粉炒热,用纱布包裹,熨小腹部,从上至下,反复多次。或用丁香、肉桂、吴茱萸等量研细末,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用于脾寒气滞证。
二、针灸疗法
1.艾灸神阙 将艾条燃着后在神阙周围温灸,不触到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连灸7日,用于脾寒气滞证。
2.针刺 取穴中冲,不留针,浅刺出血。用于心经积热证。
三、推拿疗法
1.分阴阳,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翳风与风池连线之中点)。惊恐者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脾寒者补脾土,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心热者泻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
2.按摩百会、四神聪、脑门、风池(双),由轻到重,交替进行。-患儿惊哭停止后,继续按摩2—3分钟。用于惊恐伤神证。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勿衣被过暖。
2.孕妇及孚l母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
3.不可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二、护理
1.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祥和,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刺伤皮肤。
2.婴儿无故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如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除去引起啼哭的原因。
[文献摘要]
《储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
《保婴撮要·夜啼》:“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钩藤散。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泻不乳,脾胃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证,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急恚,肝火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者,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幼幼集成·夜啼证治》:“小jl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脏寒者,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发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则啼止,起手又啼,外证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减当归散。心热烦啼者,面红舌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宜导赤散加麦冬、灯心,甚则加川连、龙胆草。神不安而啼者,睡中惊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盖神虚惊悸,宜安神丸定其心志。有吐泻后及大病后夜啼,宜由心血不足,治同上。”
[现代研究]
马仁智、马志华.蝉灯饮治疗婴儿夜啼症25例.江苏中医1995;16(11):18
方取蝉蜕、灯心草各3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口服,连服2-3剂。服3剂不愈者视为无效。治疗25例,23例治愈。本方尤宜于婴儿病后体弱,余热未尽;虚烦不寐,惊哭夜啼之症。
曹春芬、洪波。钩蝉芍苓汤治疗小儿夜啼症33例.中医研究1992;(1):33
本方用钩藤6—8g,蝉蜕1—3g,酒白芍、茯苓各6-10g。舌红苔黄,指纹青紫者加麦冬3—6g;烦躁不安,指纹青紫者加百合6—log,生地3-log,1日1剂,口服。共治疗33例。结果近期治愈30例,无效3例,远期治愈30例,3例复发。疗程最短3天,最长10天。
黄炳初.乌药蝉衣散敷脐治疗小儿夜啼.四川中医1994;(5):39
本方用乌药、僵蚕各10s,蝉蜕15g,琥珀3g,青木香6g,雄黄5g,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10g,用热米酒将药末调成糊状,涂在敷料上,敷脐。每晚换1次,7天为1疗程。一般1疗程治愈。
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热烦,
面莹颊青干脐痛,睡中频笑是邪干。
夜啼者,脏冷也,阴虚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燥,寒甚作痛,所以夜啼而不歇也,钩藤散、益黄散主之。
钓藤散:腹痛夜啼,昼则安静者,又治内瘹。
钩藤,茯苓,茯神,川芎,当归,木香,各三分①,甘草,减半②
量儿大小③。或末五分至一钱,姜枣略煎服。
又方:治夜啼不止,腹中疼痛。
甘草(炙),黄芪(炙),当归,赤芍,木香,等分。
未,每少许,徐乳头上吮之。
又方
木香,磨水、半盏,调乳香,没药、末少许,数沸,服之立效。
其心热烦啼者,必有脸红、舌白、赤涩之病,宜导赤散加麦冬、灯心,或东垣安神丸,甚效。
又方
黄连,分半,姜汁炒,甘草,一分。人参,半分。
未,竹叶水煎服。
又方:花火膏
灯花、二枚或四枚。硼砂,朱砂,各少许。
末,以打心汤,调搽几口中,以乳汁咽下,一日三服。
小儿夜啼,见灯即止者,此由点灯习惯,乃拗哭也。
短剧疗小儿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随多少)
上一味捣筛,蜜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千金同)
又方: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以哺儿则愈。(千金同)千金疗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粪中骨烧作灰,水服如黍米粒一枚,即定。
又疗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芎 散方。
芎 防己白术(各二分)
上三味捣筛,以乳和之,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
又方:交道中土 伏龙肝(各一把)
上二味,以绢筛,水和少许服之瘥。
又方: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并出第五卷中)
备急或常好啼方。
取犬头下毛,以绛囊盛。击儿两手,立效。
必效小儿夜啼方。
以日未出时及日午时,仰卧,着于脐上横文屏气以朱书作血字,其夜即断声效。
古今录验小儿夜啼如腹痛方。
虫(熬令烟尽) 芍药(炙) 芎 (熬各等分)
上三味捣末,服如刀圭,日三,以乳服之。
又疗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乳头散方。
黄 甘草(炙) 当归芍药附子(炮) 干姜(各等分)
上六味为散,以乳头饮儿,丸可胡豆三丸,大小量之。
广济疗小儿五惊夜啼,龙角丸方。
龙角黄芩大黄(各二分) 牡丹皮(一分) 蚱蝉(一枚炙) 牛黄(小豆大五枚)
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麻子,少小以意增减之,甚良。(千金牡丹作牡蛎崔氏名五惊丸)千金疗小儿惊啼方。
以鸡屎白熬末,以乳服少许。
又方:以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
又方:烧 皮三寸,灰着乳头饮儿。
又方:车辖脂如小豆许,内口中及脐中瘥。
又小儿因宿乳不消,腹痛惊啼,牛黄丸方。
大附子(二枚炮去皮) 牛黄(三铢) 巴豆(去心皮熬) 杏仁(去尖皮) 真珠(各一两研)
上五味,捣附子真珠下筛,别捣巴豆杏仁合如膏,内附子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隔上下悉当微转,药完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并出第五卷中)
文仲隐居效方,小儿夜啼不安,此腹痛,故至夜辄剧,状似鬼祸,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当归芍药白术(各四分) 甘草(炙) 桂心(各二分)
上六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分服之,增减量之。
论曰经谓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夜为阴盛之时,凡病在阴者,至夜则邪气亦甚令啼治小儿夜啼,至明不得寐。芎 散方
芎 防己白术
上三味等分,捣罗为散,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一字匕,以乳汁调服,半年至一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亦得,日五服,不计时,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又以半钱乳汁,调涂手心并脐中,亦以摩儿顶上及脊。至验。
治小儿夜啼腹痛。芍药散方
芍药 芎 虫(炙令焦各一分)
上三味,捣罗为散,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一字匕,用乳汁调服,半年至一岁儿,每服半钱匕,连夜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夜啼不安,此由腹痛,故至夜辄剧。状似鬼祟。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当归(切焙) 芍药白术(各半两) 甘草(炙令赤色) 桂(去粗皮各一分)
上六味,粗捣筛,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一钱匕,用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儿大以意增之,连夜三五服。
治小儿夜啼腹痛。状如鬼祟。桂心汤方
桂(去粗皮一分) 五味子(半两) 当归(切焙一分) 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甘草(炙一
上五味,粗捣筛,一月及百日儿,每服钱匕,用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半年至一岁儿,准前煎作一服,不计时候。
治小儿夜啼,前胡丸方
前胡(去芦头二分)
上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三丸,用乳汁下,半年至一岁儿。每服五丸,日三夜一。
治小儿夜啼不止,面青腹胀,是中客忤。麝香散方
麝香(一分)
上一味研细,每服一字匕,清水调服之。
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芎 散方
芎 防己(各半两) 人参(一分)
上三味,捣罗为散,二十日儿,未能服者,以乳汁和之,如麻子大一丸,以乳汁下。儿大能服散者,每服一字匕,米饮调下,一日三两服。
治小儿夜啼。伏龙肝丸方
伏龙肝(一分) 丹砂(一钱) 麝香(一字)
上三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量儿大小加减。俟夜深,煎桃符汤下治小儿夜啼。立效散方
乳香(一钱) 灯花(七枚)
上二味,同研为散,每服半字,涂奶母乳头上令服。
治小儿夜啼。莲心散方
石莲心(半两) 人耳塞(半钱) 乳香(一分别研) 人参(半两) 灯花(一字) 丹砂(一
上六味,捣研为散,每服半字匕,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治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疗痛。黄 丸方
黄 甘草(炙) 当归(切焙) 芍药附子(炮裂去脐皮) 干姜(炮各一分)
上六味,捣罗为末,用乳汁和丸,如难丸,更入少许面糊,丸如黍米大,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三丸,用乳汁下,半年至一岁儿,每服五丸,一日三五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夜啼,鸡鸣即止。代赭丸方
代赭(醋淬七遍别研) 牡丹皮芍药麝香(别研各一分)
上四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三丸,用薄荷汤下。半年至一岁儿,每服五丸,连夜三四服。
治小儿夜啼。硫丹丸方
硫黄(一分) 铅丹(炒过一两)
上二味,同研如粉,以小合子内盛,不固济,大火 令烟尽,候冷以竹筒中盛,纸单子封口,埋在地下,七日取出,更研细,用饭丸如黍米大,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两丸。用冷水下,半年至一岁儿,每服五丸,连夜三四服。
治小儿腹中猝痛,啼呼闷绝。半夏丸方
半夏(生姜汁洗去滑曝干一分)
上一味,捣罗为末,用酒面糊丸,如黍米大,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三丸,用薄荷汤下。
半年至一岁儿,每服五丸,一日三五服。
治小儿夜啼方
上用灯花,涂乳母乳上,与服。
治小儿夜啼。猪屎浴方
上取猪屎烧灰,以沸汤淋汁浴儿,并与少许服之。
又方:上取母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之物,以哺儿愈。
又方:交道中土 伏龙肝(各半两)
上二味,研罗为末,水和少许服之。
又方:上取死人朽棺木。烧明照之,即止又方:上取犬颈下毛,以绛囊盛,系儿两手,立止。
又方:上以日未出时,及日午时仰卧,于脐上横纹中,屏气朱书作血字。其夜即断声。
又方:上取败甑带悬于户上瘥。
又方:上取明鉴挂于床脚上瘥。
又方:上于脐下书田字瘥。
治小儿夜啼方
上取败草垂户上瘥。
又方:上取牛粪灰,安母卧床下。勿令母知之。
又方:盗取车辋。安母卧床。勿令知。
治小儿夜啼不止方
刘寄奴(半两) 甘草(一指节许) 地龙炒(一分)
上三味 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时时与服。
小儿夜啼不安,接《保婴》等书云∶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宜钩藤饮。寒甚者,理中丸。若曲腰啼叫,哭而无泪者,多系腹痛,宜木香散,或用温胃饮加木香。若脾肾寒甚而兼带作痛者,宜陈氏十二味异功散。苦过用乳食,停滞作痛,邪实无虚而啼者,宜保和丸、和胃饮加减主之。甚者宜消食丸。若阴盛阳衰,心气不足,至夜则神有不安而啼叫者,宜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或七福饮《秘旨》安神丸。若面青手冷,阳气虚寒,心神惊怯而啼者,宜五君子煎,或六味异功煎。甚者宜七福饮加炮干姜、肉桂。若兼泄泻不乳,脾肾虚弱也,宜六神散。甚者,养中煎、胃关煎。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宜五君子煎、温胃饮,或六味异功煎加炮木香。若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宜五味异功散,或五君子煎加木香。若面色白,黑睛少,至夜分阴中阳虚而啼者,此肝肾之不足也,宜六味丸、八味丸、理阴煎。若见灯见火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火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证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是也。火之微者,宜生脉散、导赤散;火之甚者,宜朱砂安神丸、人参黄连散。苦肝胆热甚,木火相搏者,宜柴胡清肝散。大都此证,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恚怒,肝火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者,柴胡清肝散。若因惊夜啼者,宜从前惊啼论治。
【概述】
夜啼是指婴儿每到晚间啼哭吵闹,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断,通宵达旦。引起夜啼的原因,多由脾寒、食积、心火盛、惊吓等,总之与心脾有关。《医宗金鉴》指出:“夜啼其因有二,一曰心热,二曰脾寒”。
【手穴治法】
(一)推拿疗法
1.推手掌:
操作:患儿取坐、卧、站,大人扶抱等姿式均可,一手捏住小儿的小指,无名指,另一手以大拇指的螺纹面,在患儿掌面自指尖向上推至小鱼际再至手腕后,推九遍。
2.补脾经,清心经,清肝经,揉外劳宫,揉小天心。
操作:见图
3.对惊恐而致者,掐十王、老龙、揉精宁、威灵。
操作:医者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每穴每次按压3~5次。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二)针刺疗法
选穴:四缝。
操作:医者左手握住小儿手指尖,伸掌,常规消毒后,用右手持针,可用28号1寸短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用手指挤压出少许液体。对食积,心火亢盛所致的夜啼有效。
啼哭是婴儿时期表达要求和痛苦的一种方式。婴儿入夜哭啼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却安静如常,故名“夜啼”。患儿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呕吐、泄泻、疮疖、外伤,也无伤乳、停食、饥饿、尿布浸湿、受冷受热、皮肤瘙痒等不良因素。可分脾虚、心热、惊恐等(三)型辩证论治。
脾胃虚寒 胎禀不足或护理失宜,脾胃受损,夜夜啼哭,啼声低弱,乳食不振,四肢欠温,面色不华,大便溏薄。治宜补中益气祛寒。
(一)
处方:小麦30克,黑枣5枚,芡实15克。
用法:将黑枣去核,与小麦、芡实共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熬煮。每日1剂,连渣带汁1次饮完,连服5~7天。1岁以下减半,可以只饮汁液。
本方适用于小儿脾胃气虚夜啼。
(二)
处方:煨熟大蒜1枚,乳香2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制成药丸如芥子大,每次7粒,乳汁送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脾寒夜啼。
(三)
处方:五倍子1个。
用法:将五倍子焙干研细末,加水调合,抹脐上,其效如神。
(四)
处方:鸡内金9克。
用法:将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分3次服,用萝卜水冲服,数日可愈。
(五)
处方:公丁香3粒,米饭团适量。
用法:将公丁香研成细末,与米饭团调匀作饼,敷贴脐部,每日1换。
(六)
处方:陈茶叶适量。
用法:将茶叶研为细末,用酒调为糊状,敷脐部,盖药棉,布带包扎,每日1换。
心经积热 每到夜间即啼哭不安,哭声洪亮,面赤唇红,心烦不宁,小便短赤。治宜清心泻热。
(一)
处方:蝉蜕(去头足翘)49个,茯神6克。
用法:将药物共研成细末,分作4包,每日1包,用钩藤煎汤调服。
(二)
处方:栀仁1粒(研末),面粉9克,白酒5毫升。
用法:将上述各味混合捏成团状,敷贴患儿寸口(即腕桡动脉处),24小时后取下。
(三)
处方:雪梨汁30毫升,灯心草2克,冰糖10克。
用法:将灯心草用温水泡浸湿透,置锅内,加水适量,熬取浓汁15毫升左右,与雪梨汁及冰糖混和,再置锅内隔水蒸化。每日1剂,分1~2次饮完,连服5~7剂。3岁以上小儿酌增。
(四)
处方:绿豆衣20克,淡竹叶12克,冰糖15克。
用法:将绿豆衣、淡竹叶共置锅内,加清水适量,熬浓去渣取汁,入冰糖调化。2岁以下小儿每日1剂,3岁以上者每日2剂,分2次服完,连服3~5天。
(五)
处方:小蚯蚓2条。
用法:将小蚯蚓捣烂,加白糖适量,冲服。
暴受惊恐 小儿心气怯弱,白天看到异物,或听到异响,以致夜间突然啼哭,惊惕不安,紧偎母怀,面色青灰。治以镇惊安神。
(一)
处方:当归5克,茯神7.5克,钩藤5克,珍珠母7.5克,远志5克,紫贝齿7.5克,蝉蜕5克,丹参6克。
用法:水煎服。
(二)
处方:灯芯炭1.5克。
用法:取灯芯炭同薄荷煎汤调服。
(三)
处方:丹参3~5克,冰糖10~15克。
用法:将丹参放锅内加水煮,取药液50~100毫升,冲冰糖溶化。每日1剂,1次服完,连服3~5天。6个月以下婴孩酌减。
(四)
处方:莲子心2~3克,生甘草3克。
用法:将莲子心,生甘草共置锅内加水适量煮取浓汁30~50毫升,去渣即可饮服,每日1剂,分1~2次服完,连服3~5天。1岁以下小儿酌减。
(五)
处方:蝉蜕3克,钩藤6克,薄荷6克,防风3克,清半夏3克,黄连1.5克,甘草1.5克,灯芯一撮,竹叶芯10~15根。
用法:上药加水100毫升,煎取药液80毫升,每岁日服10~15毫升,分3次服。婴儿可装入滴眼管中从口角慢慢滴服。如惊啼频繁,通夜不眠,加枣仁9克;见痰涎出、哮鸣,加天竺黄3克;溢乳加炮姜少许。
(六)
处方:灯芯草(新生儿3克,1~6个月6克,半岁~1岁9克,鲜品加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饮,每日服3次,服时酌加少许白糖或冰糖,不宜用红糖。3剂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热和惊恐引起之夜啼症。
(七)
处方:全虫1克,胆南星1克,荆芥1.5克,蝉蜕1.5克,钩藤1.5克,防风1.5克,薄荷1.5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八)
处方:朱砂3克,黄连6克,钩藤3克。
用法:将上药共为细末,装瓶贮藏备用。每服取药末0.5克,开水冲服。
(九)
主治:小儿夜啼。
处方:钩藤5克,蝉衣5克。
用法:水煎取汁频服,每日1剂。
即惊啼。由风邪乘心,心脏精神不定,故卧不安也;夜啼,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夜啼。亦有触犯禁忌而啼,可以法术断之。躯啼者,胎伤风冷,邪气与正气相搏则腹痛,故躯胀蹙而啼。大率治惊啼,则以清肝心、镇神安魂之剂;治夜啼,则以温平和利气血之剂;治躯啼亦然。《三因》以夜啼有四∶曰寒,曰热,曰重舌口疮,曰客忤。腹痛,其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腹而啼,此寒症也;心燥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症也;客忤见生人之气,忤犯而啼也。治冷症以大蒜、乳香和丸服,热症以灯花散;重舌以炒蒲黄掺舌,口疮以牡蛎、甘草掺口中;客忤以灶中土、蚯蚓粪,水和涂儿头上及五心。由此而言,方不在备也。
□
〔无〕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也。若重舌口疮,要吮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微热,急取灯照口,若无疮,舌必重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犯而啼也,各随证治之。
蒜乳丸治腹痛夜啼。当归丸治脏寒腹痛。(二方见腹痛。)
□
〔田〕五味子散 治小儿夜啼,及腹痛,至夜辄剧,状似鬼祟。
五味子当归赤芍药白术(各半两) 茯神陈皮桂心 甘草(炙。各二钱半)
上为粗末,水煎,量儿大小加减。
□
〔钱〕三黄丸治腹热痛,夜啼,面赤唇焦,便赤,用人参汤吞下。(热痛腰不曲,肢不冷也。)
□
〔无〕灯花散 治热证心燥夜啼。
以灯花三四颗,研细,用灯心煎汤调涂口中,以乳汁送下,日三服。一法,用灯花涂乳上,令小儿吮之。无灯花,用灯心烧灰亦妙。又一法,灯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许,研细,蜜调,抹唇上,立安。
□
〔丹〕小儿夜啼人参(二钱半) 黄连(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竹叶(二十片) 生姜(一片) 水煎服。
□
〔《澹寮》〕龙齿散治小儿夜啼不止。(方见拗哭 即上《本事》龙齿散,但无羌活一味。)
□
〔世〕又方 蝉蜕二七枚,去足,为末,入朱砂一字,蜜调送下。
□
〔丹〕马齿烧研细,敷乳上吮之,妙。小儿夜啼,黄连姜汁炒,甘草、竹叶煎服。
□
〔世〕治小儿夜啼。青黛半钱,细研,清水调下。
□
〔无〕蒲黄散治小儿重舌。(方见舌。)牡蛎散治小儿口疮。(方见疮。)
治客忤夜啼法,用本家厨下烧残火柴头一个,以火焦头为上,朱书云∶吾是天上五雷公,将来作神将,能收夜啼儿,一缚永不放,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敕,书了,勿令儿知,立在床下,倚床前脚里立之,男左女右,效。
□
〔《明》〕夜啼,灸中冲,一壮即止。
夜啼寒热因胎受,须将形色辨分明,寒属脾经面青白,手腹俱冷曲腰疼,面赤溺闭属心热,热用导赤寒钓藤,若无寒热表裹证,古法蝉花散最精。
[注]
小儿初生夜啼,其因有二,一日脾寒,一日心热,皆受自胎中,观其形色便知病情矣,如面色青白,手腹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藤饮主之,面赤唇红,身腹俱热,小便不利,烦躁多啼者,心热也,导赤散主之,若无以上形证,但多啼者,用蝉花散最当。
(□藤饮)
川芎白当归茯神白芍炒茯苓甘香木香煨□藤□引用红枣水煎服。
(方歌)
夜啼之证因脾寒,须服钓藤饮可痊,芎归神芍苓甘草,木香□藤红枣煎。
(导赤散)方见小便不通。
(蝉花散)蝉蜕不拘多少用下半截以上研细末,每服少许,薄荷煎汤调下。
小儿夜啼者,有因胎热伏心,阴则与阳相刑,热则与阳相合,夜则阳衰,阴乃与阳相搏,脏气相击,故作痛而夜啼。其候面赤唇红,恍惚壮热,小便色赤。手足动摇,咂口弄舌,憎热燥闷,重则胸突头反也。有因胎惊而啼者,其候必一啼。若绝,而面紫手足阙冷,乍醒乍啼。然身体温凉大便青绿者,阴也。若身体发热,精神不清,睡中惊啼,二便赤黄者,阳也。若身热而便青白,或身凉而便赤黄者,半阴半阳也。至若啼时,口多涎沫,腰曲拘挛面青泻青者,寒痰内 也。若啼时多搐,手足张惶,紧抱父母,四顾恐怖者,此必因视非常之物,及客忤耳。如若目有所睹而惊哭者,此必邪祟所侵,其候虎口无纹,而色变易不常也。凡啼而不哭是痛,故直声来往而无泪。哭而不啼是惊,故连声不绝而多泪也。
《巢氏病源》小儿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然亦有犯触禁忌,亦令儿夜啼,则可法术断之也。
《茅先生方》∶小儿生下三腊以前,有中夜啼,其候属阴。遇起灯前后发啼,至天明不住,如见此候用抹唇膏(方见本门中。)遇夜抹上下两唇,更用朱砂膏(方见惊积门中。)夜更无,啼止。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夜啼候∶(诸书皆以惊啼为热,夜啼为寒。独汉东王先生以夜啼为热,必以诸啼通言之也。)
孩儿夜啼者,非是鬼神为祟,盖因胎热伏心。(其母怀妊时或值热月,或好吃热食,流入胞中,养后入于心脏,故使热入心而夜啼。)阴则与阳相刑,热则与阳相合。腹中躁闷,所以夜啼。(日属阳,夜属阴。日中不哭,夜便多啼。)
《水鉴》先生论云∶天苍苍,(天者上也。人以心为帝王,一身之主,故呼为于苍苍者,被外风所伤,故云∶苍苍生其别物。地王王,地者土也。
脾属中央戊己土,故云地也。王王者是盛也,王音旺也。此是脾脏热盛。)小儿夜啼疏客堂。(心是神之舍,亦呼为客堂。疏者即是转泻。)
钱乙论夜啼云∶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之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方见本门中。)
《婴童宝鉴》论小儿夜啼,为腹有痛处并有神祟,故阴盛于夜而发也。或惊亦夜啼。
《惠眼观证》∶凡小儿生下一七至一百二十日,或至三、五岁才遇阴气,即便啼叫。大种夜啼,自有三说。
一∶心热者夜啼,只用朱砂膏及天竺黄散服之(方并见重舌门中,)兼以灯花涂乳上与吃。三、五岁者,宜以 汤丸疗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二∶脐下痛者夜啼,乃气血所滞,因而躁闷,以乌梅散(方见一切疳门中)及槐角丸服之。候有见灯愈啼者,乃心气热极。见灯不啼者,乃脐下痛,聊有所适,亦外作验也。三∶无故而啼,夜中面目青色不识人,此邪气所畜,宜以符法及惊药相兼服食。有形证实者,以 汤丸通利。
《婴童宝鉴》小儿夜啼惊啼歌∶
小儿生下有三啼,一一从头为说之。邪热在心心内躁,忽然惊哭没休时。或因脏冷阴寒搏,或者神祗鬼物随。夜里不眠啼至晓,夜啼根本各须知。
《千金》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芎 散方
芎 白术(炮) 防己(各半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若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散者,以意斟酌之。
《千金》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服,稍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千金》又方
交道中土 伏龙肝(各一把)
上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陈藏器云∶灶中土乃四交道土。)
《千金》又方
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
《千金》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屎中骨烧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外台》云一枚。)
《仙人水鉴》∶孩子夜啼方。(上取小孩儿头发三、七寸,烧灰汤调灌。)
丁钉屋角并没彻,不如来取铅中金,黄丹少许熬令熟,剪取发毛烧灌。灵之。
《外台》文仲、隐居效方。小儿夜啼不安,此腹痛故,至夜辄剧,状似鬼祸。五味汤方
五味子当归芍药白术(各四分) 甘草(炙) 桂心(各二分)
上六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分服之,增减量之。
《外台》∶《古今录验》小儿夜啼如腹痛方。
虫(熬令烟出) 芍药(炙) 芎 (熬。各等分)
上三味捣末。服如刀圭,日三,以乳服之。(《婴孺方》以酒服。)
《外台》∶《古今录验》又疗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乳头散方
黄 甘草(炙) 当归芍药附子(炮) 干姜(各等分)
上六味为散。以乳头饮儿,丸可胡豆三丸,大小量之。(《婴孺方》以乳汁蜜丸。)
《子母秘录》∶小儿夜啼,胡粉水调三豆大,日三服。
《经验方》治小儿夜啼。
灯心烧灰,涂乳与吃。
姚和众治小儿夜啼。
取大虫眼睛一只为散,以竹沥调少许与吃。
《圣惠》治小儿夜啼,不可禁止。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 茯神甘草(生锉) 川大黄(锉碎,微炒) 蛇黄牛黄(细研) 犀角屑 白芥子(微炒)
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每服用水煎柳枝、桃枝汤调下半钱,频服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夜多啼不止,胸满气胀,膈中气逆,吐呕,腹痛。芍药散方
赤芍药 桂心 芎 黄芩薯蓣
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一字,粥饮调下。半年至一岁儿服半钱,连夜三、五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神效。
《圣惠》治小儿夜啼,壮热惊惧。石膏散方
石膏(一两) 人参龙骨(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温服之。
《圣惠》治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乳头散方
黄 (锉) 甘草(炙微赤,锉) 当归(锉,微炒) 赤芍药木香
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每服取少许着乳头上,因儿吃乳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痛夜啼。牡丹丸方
牡丹(三分) 代赭石赤芍药(各半两) 麝香(一分,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蜜汤研下三丸,连夜四、五服。
《圣惠》又方
上以牛黄如小豆大,乳汁化破服之。
《博济方》消积滞,顺三焦,利胸膈,定气刺、攻疰。胁腹胀痛,女人血气,小儿夜啼,多涎。并宜服万金丸
舶上硫黄(一分) 巴豆(去皮,秤半两。二味同以生绢袋子盛,于浆水内,用文武火煮一伏时,令别研,令细) 附子(炮) 桔梗当归 陈橘(去白。各一分) 柴胡(去苗) 青黛干姜(各半两)
上为末,以面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温水下。血气,醋汤下。小儿夜啼,温水下一丸。水泻,生熟水下。血痢,地榆汤下。白痢,干姜汤下。化涎,生姜汤下。一切气,煎生姜橘皮汤下。
《茅先生方》∶小儿夜啼。抹唇膏
蝉壳(一个,去足) 灯花(两朵) 朱砂(少许)
上为末。如小儿夜啼,遇夜用鸡冠血调药,抹儿子上下两唇即止,夹朱砂膏与服。
钱乙治夜啼花火膏方
灯花(一颗)
上取下涂乳上,令儿吮乳。
钱乙当归丸 凡小儿夜啼者,脏冷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是也,宜此方。
当归(去芦头,切、焙,秤) 白芍药人参(切去顶。各一分) 甘草炙,半分) 桔梗 陈橘皮(不去白。各一钱)
上为细末,水煎半钱,时时少与服。又有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小便黄赤与三黄丸,人参汤下。(三黄丸方见实热门中。)
张涣∶婴儿脏寒,禀气怯弱,或多囟解,面色青白,遇夜多啼,甚者烦闷,状若神祟,亦由触犯禁忌所致,此名曰夜啼。宜用万全散方
沉香(锉) 丁香人参(去芦头) 五味子当归(洗,焙干。各一两) 赤芍药白术(锉。各半两) 桂心(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淡温浆水一小盏,煎至五分,放温,时时滴儿口中,立效。
《婴童宝鉴》治小儿体热夜啼,不乳食。红桃散方
天南星(二个,中心作蜗,内入朱砂令满,用不咸之水调中心,末涂缝上。握地作坑,安天南星在坑内,灰盖定以火烧,色变取出为末) 全蝎(半分,末) 白附子(大者一个) 腻粉(一钱)
上件研令匀。每服一字,用薄荷金银汤下。
《万全方》治小儿夜啼及多肠痛,至夜辄剧,状似鬼祟。五味子散
五味子当归(微炒) 赤芍药白术(以上各半两) 茯神 陈橘皮(去瓤) 桂心 甘草(炙微赤。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用水一小盏,煎至五分,量儿大小分减,去滓温服之。
《刘氏家传方》小儿夜啼。
鬼箭末(半钱) 朱砂(一字)
上末之,薄荷自然汁调下。
《刘氏家传》又方
生姜自然汁,临时涂背上、心头,愈。
《孔氏家传》治小儿夜啼。归魂散
当归不以多少为末。一钱,水六分,煎四分,温服。
《吉氏家传》诸惊啼、夜啼。朱砂膏
朱砂人参白茯苓甘草(各一钱) 脑麝(各少许)
上末,蜜为丸。每服一块如皂子大,金银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治夜啼安神散 应惊啼皆治。
犀角雄黄人参车前子(各半两) 茯苓(一两)
上五味为末。每服一钱,桃仁汤下。
《吉氏家传方》睡洪散 治小儿夜啼不住。
佛花(三朵,又名蔓陀罗花) 乳香朱砂(各一分) 麝香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字,红酒调下。
穣厌法∶
《千金》治夜啼方。
以妊娠时食饮偏所思者物,哺儿即愈。
《外台》∶《必效》小儿夜啼方。
以日未出时及日午时仰卧,于脐上横纹中,屏气以朱书作“血”字,其夜即断声,效。
陈藏器余云∶井口边草主小儿夜啼,着母卧席下,勿令母知。
《子母秘录》治小儿夜啼。
甑带悬户上。
孟诜∶小儿夜啼。
取干牛粪如手大,安卧席下,勿令母知,子母俱吉。
《集验方》仙人杖,小儿惊痫及夜啼,安身伴睡良吉。
日华子云∶猪窠内有草治小儿夜啼,安席下,勿令母知。
日华子云∶乌雌鸡翼治小儿夜啼,安席下,勿令母知。
《圣惠》方
右脐下书田字,瘥。
《圣惠》又方
上取树孔中草着户上,立止。
《圣惠》又方
上以车辋,盗安母卧床下,勿令母知。
《圣惠》又方
上取荒废井中败草悬户上,良。
《圣惠》又方
上取牛粪灰,安母卧床下,勿令母知。
《圣惠》治小儿夜啼,符法三道。
图(图缺)(此符左、右手贴)图(图缺)(此符脐中贴之)图(图缺)(贴房门上)
《婴孺》治小儿夜啼法。
上令母脱去上衣,只着中衣,跪宅四角曰∶西方白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乞断某甲夜啼,荷恩之日,奉还酒哺,随意所用。还法安五畔,居中庭四角,故四角四畔,中央一畔,启颡胆五帝说曰∶今日奉还,随意所吮愿之。
《刘氏家传方》小儿夜啼。
写∶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烧灰吞之,男左一本,女右一本。
《婴童宝鉴》灸法∶小儿夜啼,灸幼宫三壮,又灸中指甲后一分。
《万全方》灸小儿夜啼,上灯啼,鸡鸣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三因》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也。若重舌口疮,要吮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微热,急取灯照口,若无疮,舌必重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犯而啼也,各随证治之。
〔曾〕夜啼者,有惊热夜啼,有心热夜啼,有寒疝夜啼,有误触神只夜啼,此四者,详具于后。惊热者,为衣衾太浓,或抱于极暖处久坐,致生烦闷,邪热攻心,心主神,神乱则惊,心与小肠为表里,故啼泣而遗溺者是也。治法,退热镇心则自安矣,用百解散(急惊)牛蒡汤(咽喉)三解散(潮热)主之。心热者,见灯愈啼,面红多泪,无灯则稍息,盖火者阳物也,心热遇火,两阳相搏,才有灯而啼甚,故经曰∶火疾风生乃能雨,此其义也,宜凉心安神,用百解散或五苓散(俱惊)加黄芩、甘草,水煎服,次牛蒡汤(咽喉)、三解散(潮热)及琥珀抱龙丸(惊)为治。有遇黄昏后至更尽时,哭多睡少,有啼声不已,直到天明,乃胎中受寒,遇夜则阴胜而阳微,故腰曲额汗,眼中无泪,面莹白而夹青,伏卧而啼,入盘肠内吊之证,名为寒疝。治法,去宿冷,温下焦,白芍药汤(疝)、乌梅散(腹痛)及冲和饮(伤寒)加盐炒茱萸、茴香,水姜煎服,及钓藤膏亦佳。
误触神只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呼时若有恐惧,及睡中惊惕,两手抱母,大哭不休,此误触禁忌神只而得,或因恶祟所侵,盖婴孩目有所睹,口不能言,但惊哭无时,指纹俱隐,故《玉环集》云∶忽然两手形无见,定知唐突恶神灵。治法,先解其表,宜百解散(惊)次驱邪镇心,用苏合香丸(客忤)、琥珀抱龙丸(惊)投之自效。〔演山〕王氏举水镜先生云∶天苍苍,地王王,小儿夜啼疏客堂。又云∶啼而不哭是烦,哭而不啼是躁。《无辜赋》云∶夜多啼而似祟。凡初生儿日夜烦啼如有祟,或谓热在心,惊药与疏利,或谓寒停脏腑,与服温暖,医者察而治之,乃善也。若儿啼哭,胸堂仰突,首反张,不喜见灯者,心经有热,宜疏利,服三黄丸或洗心散加灯心、麦门冬子良。若儿啼哭,头低身曲,眼闭肚紧者,脏腑留寒,宜与温之,胃风汤加黄煎效。若不识证候,但以蝉蜕二七枚全者,去大脚为末,加朱砂一字,蜜调涂于吻,立效。〔薛〕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钓藤散。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泄泻不乳,脾肾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
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证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恚怒、肝火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心鉴》治小儿一百二十日内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用后截,为末,分四服,钓藤汤调灌之。
《普济》蝉花散 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祟,用蝉蜕下半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前汤调下,即复啼也,古人立方,莫知其妙。
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钩藤散。
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缓,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泄泻不乳,脾肾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症,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恚怒肝木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治验一小儿发热夜啼,乳食不进,昏迷抽搐,痰盛口噤,此脾肺气虚,风木所乘,痰食积于胸腹也。先用大安丸,后用六君、钩藤钩,而痊。
一小儿三岁面白夜啼,小便青而数。此肺肾虚弱,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一分,夕用地黄丸而愈。大凡小儿面色青黑,睛少,或解颅足热者,出痘多在肾经,预用地黄丸补肾气,多得一小儿二岁,夜啼,面色赤,黑睛色淡,小便频赤,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夕用地
龙齿散 治拘哭肚痛惊热。
龙齿蝉蜕 钩藤钩羌活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
碧云散 治浑身壮热夜啼。
柏叶(二分) 南星僵蚕全蝎郁金雄黄(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用薄荷汤入蜜调服。
六神散 治腹痛,面色青,口中气冷,及四肢俱冷,曲腰而啼,或泄泻不乳。
人参山药白术(各五钱) 甘草(炒。二钱) 茯苓扁豆(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二斤,枣水煎。一方有芍药、当归、人参各二钱五分,甘草、桔梗、□
愚按∶前症悉属脾土虚寒,元气下陷。本方更加柴胡、升麻,升提元气,而补脾土为善。
神绿散
全蝎(去足翅不拘多少) 青薄荷(焙干)
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无择灯花散 治心燥夜啼。
灯花(三二颗)
上研细,用灯草煎汤,调涂口中,乳汁送下,日三服。一法用灯花涂乳上,令儿吮之,无灯花用灯草烧灰,辰砂少许,亦妙。或用灯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许,蜜调涂唇上立安。
安神散 治夜啼。
蝉蜕(四十九枚,只用后半段,截去前半段并去足翅)
上为末,分四服,用钩藤钩汤调下。
人参黄连散 治心经蕴热夜啼。
人参(二钱五分) 黄连(一钱五分,炒 炙甘草五分) 竹叶(二十片)
上姜水煎服。
太乙丹 治睡惊夜啼,青粪。
桔梗(一两五钱) 藿香叶(五钱) 川芎(二钱五分) 白芷(三钱) 白扁豆(五钱,炒)
上为末,炼蜜丸,樱桃大,辰砂、麝香为衣,每服半丸,薄荷汤送下。粪色青,枣汤下。夜啼,灯心、钩藤汤下,加白术、茯苓、白芍药尤妙。
地黄散 治身热口干,咳嗽心烦。
生地黄(五钱) 麦门冬(去心,七钱) 杏仁(炮,去皮尖) 款冬花陈皮(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温服。
钩藤散(方见慢惊)
导赤散(方见心脏)
地黄丸(方见肾脏)
六君子汤
五味异功散(二方见内钓)
秘旨安神丸(方见发搐,即十味安神丸)
柴胡栀子散(方见诸热症,即柴胡清肝散)
加味归脾汤(方见内钓)
小柴胡汤(方见痘症)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术,方见内钓)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
脏寒者,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发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则啼止,起手又啼。外证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减当归散。
心热烦啼者,面红舌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宜导赤散加麦冬、灯芯,甚则加川连、胆草。
神不安而啼者,睡中惊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盖神虚惊悸。宜安神丸定其心志。及吐泻后及大病后夜啼,亦由心血不足,治同上。
凡夜啼见灯即止者,此为点灯习惯,乃为拗哭,实非病也。夜间切勿燃灯,任彼啼哭,二三夜自定。
【入方】
加味当归散 方见卷四疝证门。
导赤散 方见卷四啼哭门。
十味安神丸 治神虚惊惕,至夜则啼。
官拣参 白茯神 大杭冬 怀山药 正龙齿( ,以上各二钱) 镜面砂(水飞) 寒水石(水飞) 粉甘草(以上各五分) 梅花片(一分) 赤金箔(十片)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灯芯汤下。
小儿夜啼者.证候甚多.其所专者.不出三种.一者冷.谓脾藏寒则腹痛而啼.其候面青白.手冷腹肚冷.口中气亦冷.曲腰而啼.不肯吮乳.又有从生下多啼.入夜则甚者.此胃寒也.亦曰胎寒.圣济经言积冷而夜啼.夜则为阴.冷则作痛.故夜间痛甚.令儿啼哭也.二者热.谓心藏热则烦躁而啼.其候面赤.小便赤.口中气热.心腹亦暖.仰身而啼.不肯吮乳.又有多饶惊悸惕跳.或睡中忽然叫啼.此风热也.亦曰惊啼.心主热.其候惊.故热则生惊.又心为火.热则火旺.故热邪燥甚.令儿啼哭也.三者邪祟.谓有鬼气所持.其候睡卧不稳.或作疼痛.且鬼祟者.阴物也.入夜则旺.小儿精神怯弱.血气嫩微.夜间被鬼所持.故令儿啼哭也.以外客忤虫动.重舌口疮等病.亦皆能为夜啼.其治方各逐本项下具之.非若此三等之为专也.今叙方于后.
蒜香膏
治冷证腹痛夜啼.以大蒜一颗.慢火煨香熟.取出切细研烂.于日中爆.或火上炕半干,可丸时即以好乳香秤半钱.研细如粉拌入.再研极匀.丸如芥子大.每服七丸.乳头粘服.或乳汁送下.食空.
当归丸
治如前.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秤) 白芍药人参(去芦各一分) 甘草(炙) 桔梗(去芦) 陈皮(不去白半分)
上为细末.每半钱.水煎时时服之.
龙角丸
治小儿五惊夜啼.龙角(一分) 黄芩(半两) 牡蛎(一分半火 一作牡丹) 蚱蝉(去土二枚) 牛黄(小豆大五块)
川大黄(一分半)
上为末.炼蜜和丸麻子大.蓐中儿二丸.大小以意加减.
芎 散
治小儿夜啼.至明则安.芎 白术防己各半两.为末.以乳和与儿服.以意量大小多少.又母用手掩入儿脐中.及摩儿头脊.大验.儿生二十日以内.未能服者.以乳和麻子大一丸.置儿口中.乳汁送下.
又方 取道中土伏龙肝各一把.同研细.水调少许饮之.治小儿夜啼 以蝉蜕去土为细末.用生姜蜜水调涂儿下唇.
又方 治小儿惊啼夜啼.以腊月缚猪绳烧灰.水调服.以 皮三寸烧灰.着乳饮之.疗如物刺啼.
灯花丸
治如前.能祛邪止痛.以灯花二十个.乳香皂子大两块.同为末.粟米饮和丸芥子大.每服七丸.桃心汤下.无时.
万金散
治藏寒气弱.面色青白,遇夜多啼.状若神祟.沉香(锉) 丁香人参(去芦) 五味子(去枝梗炒) 当归(去芦洗焙各一两) 白术(锉) 赤芍药(各半两) 桂心(一分)
上为细末.每用一钱,淡浆水一小盏.煎至五分.放温.时时滴口中.儿大稍稍饮,立效.
当归散
治胎寒气啼不止.久能变痫.以当归为末,每用小豆许.乳汁调抹儿口中.日夜五服.
三黄丸
治热证心燥.夜啼及诸热证.黄芩(半两) 大黄(去皮湿纸裹煨熟一分) 黄连(去须一分)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人参汤下.亦治昼啼.
又方 治热烦腹痛夜啼.以真牛黄少许.如小豆大.乳汁化服.
又方 治热证心燥夜啼.以灯花三两颗.用灯心煎汤.调抹儿口中.乳汁送下.日三.钱氏亦治脏冷夜啼.但顿乳上.令儿吮之.又经验方.以灯心烧灰.涂乳上吮儿.
红桃散
治风热体如汤火.夜啼不乳.天南星(二个每个中心剜作窝子入朱砂装满用木盖盖之水调取下中心末涂缝掘一地坑顿在内以炭盖之用火赤放冷取出研末) 全蝎(半钱为末) 白附子(大者二十个为末) 腻粉(一钱)
上拌研匀.每用一字.金银薄荷汤调下.
绿霞散
治如前.柏叶(二钱末) 蝎末(一钱) 天南星(炮过为末一分) 白僵蚕(去丝嘴末一钱) 郁金(末一钱)
雄黄(末一钱水飞)
上拌匀细.每服一字或半钱.薄荷蜜水调下.无时.
前胡丸
治风热气啼.以去芦前胡为末.炼蜜和丸小豆大.日服一丸.熟水下.服至五六丸.即瘥.
牛黄膏
治儿睡着时.忽然乍惊哭而觉.面赤口干.状若神祟.此虽夜啼.非名夜啼也.乃风热邪气乘心藏而作,名曰惊啼.真牛黄(研) 过牡蛎粉 朱砂(研水飞) 雄黄(研飞各一分)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半两)
龙脑(半分研)
上为末拌匀.炼蜜和膏鸡头子大.每服半粒或一粒.薄荷汤化下.乳食后.
安神丸
治如前.麦门冬(去心焙) 马牙硝 白茯苓 干山药甘草(半两) 寒水石(研各半两) 朱砂(一两研水飞)
龙脑(一字研)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鸡头子大.每服半丸,砂糖水化下.无时.
虎睛散
治惊惕夜啼.以虎睛为散.竹沥调少许.抹口中.
又方 治如前.取车辖脂小豆许.纳口中.又取纳脐中.
又方 治如前.以父乱头发烧灰研末,酒调服一字.更量大小.温水亦得.
又方 治如前.以鸡粪白烧灰研末.米饮调服.
明砂丸
治心神不宁多惊.心腹疼痛.夜啼不止.朱砂(通明者一钱) 杏仁(十四个去皮尖炒黄) 好坯子(半钱即胭脂)
上为末.软饭和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
麝香散
治惊啼夜哭.发歇不止.以麝香研细,用半字.清水调下.日二三服.
铁涎膏
治诸惊夜啼.丁头代赭石(半两火 醋淬不记遍数以易碎为度) 铁胤粉(一钱即铁华粉) 白附子(一钱) 辰砂(一钱水飞) 麝香(一字研) 龙脑(一字研)
上为细末.拌匀.蒸枣烂和成膏.旋用.婴孩半皂子许.至二三岁一皂子许.金银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
七宝轻青丹
治惊啼夜哭.及诸热等疾.螺青(半两) 蛤粉(一分) 钩藤(炒为末一钱) 白附子(三字) 铅锡灰(二钱) 丁香(一字炒)
天竺黄(一钱)
上为细末.入麝香半皂子许.研细拌匀.米粉煮糊和丸豌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磨水下.无时.
又方 治夜间卒惊啼哭.似有痛处.而不知疾状.取雄鸡冠血.沥儿口上.滴少许入口中.即瘥.
又方 治如前.以乱发烧灰为末.涂乳上.令儿吮之.能食者饮调亦得.
甑带法
治鬼祟邪厉夜啼.取甑带悬户上.又法 治如前.以胡粉水调二大豆许与服.日三.马骨末 治小儿诸夜啼.以马骨为细末.敷母乳上.令小儿吮服.即止.
又方 治如前.取野狼粪中骨烧灰.研为细末.服黍米许.便止.
又方 治如前.取鸡窝中草.安于乳母卧席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