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
( gandanshire )
别名: 胁痛 , 急性肝炎 , 黄疸 , 胆囊炎 , 阴囊湿疹 , 胆石症 , 癃闭 , 淋证 , 阴痒 , 带下 , 泌尿生殖系疾病
中医
简介: |
本证由于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酿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 |
病机: |
本证由于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酿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 |
治疗: |
治疗法则: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8 克、木通6克、车前草12克、泽泻12克、生地12克、当归10克、甘草6克,适用于 肝胆湿热之证。 (2)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克、栀子10克、车前子10克、茯苓15克、滑石l0克、连翘20克、赤芍15克,适用于湿热黄疸。 (3)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大黄10克、生姜3片,适用于湿热阻滞肝胆大便不通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2.加减变化:若腹痛剧烈,呕吐蛔虫者,宜先服乌梅丸安蛔,再选用基本方(3);若湿热煎熬成砂石,阻滞胆道者,加金钱草30~60克、海金沙20克、郁金15克;若胃肠燥热,大便不通,脘腹脓满者,加芒硝10克(冲服)。若见呕逆者,基本方(1)加竹茹12克、黄连6克、半夏10克;若见吐衄者,加丹皮10克、茜草12克。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15克、黄柏10克;土茯苓15克、金银花15克;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20克、沉香6克。若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二)外敷药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用于湿热黄疸。 2.地肤子l50克、土茯苓l00克,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三)灌肠疗法 1.生大黄30克、马齿苋10克、黄柏2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 分钟,每日1~2次。 2.生大黄30克、败酱草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肠,保留20~30分 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 (四)饮食疗法 (1)黄瓜皮适量,水煎服,每日3次。 (2)干胡萝卜缨120克(鲜者250克),水煎服,每日1剂,2~3次服,连服5~7日。 (3)泥鳅炖豆腐:用热锅该开水煮豆腐,除去肠污的活泥鳅,加盐调料炖熟食之。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肝胆同病,邪实正盛,治疗以“实则泻之”为原则,清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二便而出。然清热利湿药多属苦寒之品,易伤脾碍胃,因此,湿热之邪渐去后,当以健脾和胃调理善后,或在清热利湿剂中佐以健脾胃之品。 (二)治疗本证的方法很多,临证要审异察微,合理选用,或一法独用,或数法联用,如男子睾丸肿痛,阴囊湿疹;女子阴部瘙痒,带下等,在内服方药的同时,可并用化湿解毒药外洗。 (三)本证在病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寒战高热,胁痛发黄等危重证候,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通腑泻热,利胆解毒之剂应视病情1日2~3剂。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酌情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 |
针灸: |
1.针刺:取胆俞、期门、日月、阴陵泉、内庭、太冲等穴,用泻法,留针15~20 分钟,每日1次。 2.艾灸:灸神阙,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
推拿: |
以心俞、膈俞穴为主穴,日2次,5~7日为1疗程。按压胆囊穴,每日2次,每次3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