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
( xitongxinghongbanlangchuang )
别名: 红蝴蝶疮 , 阴阳毒 , 温热发斑 , 血风疮 , 颧疡颧疽 , 面发毒 , 面游风 , 日晒疮 , 水肿 , 虚损 , 喘息 , 血证 , SLE , 关格 , 虚劳
西医
简介: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许多系统和器官。临床表现有皮肤、关节、浆膜、内脏及神经系统多脏器损害,其中以肾脏病变最为严重且常见。 |
病因: |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可测出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害。另外,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感染、药物等因素在发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人群: |
本病以女性学龄儿童多见。 |
病理: |
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血管炎性病变,累及全身多种脏器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 肾活组织检查:狼疮肾炎的病理改变和成人一样有4种类型。 1.局灶型狼疮肾炎; 2.弥漫增殖型狼疮肾炎; 3.膜型狼疮肾炎; 4.系膜型狼疮肾炎。 其中弥漫增殖型狼疮肾炎常见,临床病情最严重,病死率高,易发展至肾功能衰竭。系膜型病情最轻,亦可转为弥漫增殖型。 |
诊断标准: |
一、临床表现 1.蝶形或盘状红斑。 2.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痛。 3.脱发。 4.雷诺氏现象和/或血管炎。 5.口腔粘膜溃疡。 6.浆膜炎。 7.光过敏。 8.神经精神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沉增快。 2.白细胞降低 ( 3.蛋白尿和/或管型尿。 4.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5.狼疮细胞阳性 (每片至少2个或至少2次阳性)。 6.抗核抗体阳性。 7.抗dna抗体阳性。 8.低补体血症和/或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阳性。 9.狼疮带试验阳性。 10.肾活检阳性。 11.sm抗体阳性。 符合以上临床和实验室检查6项者可确诊。确诊前应注意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症候群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实验室检查足以诊断者,可暂称为亚临床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参考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2;21(6):376) |
体征: |
1.全身症状:不规则发热,体温可呈高热或低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2.皮疹:典型的皮疹位于面部,呈蝴蝶状。皮疹对日光很敏感,常与发热等其他症状伴随发生。 3.关节症状:多数表现有关节痛,少数患儿出现关节炎,但不发生关节畸形。 4.心血管病变:最常见的是心包炎,可出现发热、胸痛、心动过速及心包摩擦音等。心肌炎及心内膜炎也可发生。 5.肾脏病变:肾脏是本病最常侵犯且病变最严重的器官。临床可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尿改变以蛋白尿多见,也可有血尿。后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尿毒症及高血压。 6.血液系统病变:常见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数减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7.肺部病变:可见胸腔积液、胸膜肥厚,有时可出现肺出血。 8.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重症病例。可出现头痛、惊厥、偏瘫及颅内压增高等。 9、新生儿狼疮患sle的母亲可将体内抗核抗体经胎盘传递给胎儿。新生儿狼疮常见为面部、躯干或四肢盘状皮疹,有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或白细胞减少症,体内抗核抗体在生后4~6月时即消失,于年长儿时期可发展为sle。也可始终无sle的临床表现。 |
尿: |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蛋白、血细胞及管型。 |
免疫学: |
1.α2及γ球蛋白增高,补体c3下降。 2.抗核抗体阳性,抗dna抗体、抗ena抗体阳性。 3.红斑狼疮细胞阳性。 |
鉴别诊断: |
1.风湿热:多表现为全心炎,可闻及器质性杂音。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无血小板减少。抗核抗体阴性,找不到狼疮细胞,补体c3不降低。 2.幼年型类风湿病:一般不侵犯肾脏,尿检查无异常。关节易出现畸形。补体c3不降低,抗核抗体如阳性则滴度不高,抗dna抗体阴性。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不降低。 |
预后: |
sle患儿少数病情轻,缓解期长,无危象发作。多数逐渐起病,病情时轻时重,常见危象发作,重者死亡。另有少数急性起病,病情严重,急剧恶化死亡,其中部分可长期缓解。 死亡原因有狼疮肾炎、感染、心力衰竭、肺部疾患。 各种治法不能根本改变sle基本临床过程。但近年来预后有改善。 |
治疗: |
本病在儿童期发病者,病情一般较重,不易缓解,需长期治疗。治疗首先要判明受累系统,并根据疾病程度制订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注意营养,预防感染。 2.避免日光照射。 3.避免应用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可暂不作预防注射。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一般多采用较大剂量,每日60mg/m2或1.5~2mg/kg(总量每日之100mg)分3~4次口服。维持用药至临床症状缓解,化验检查基本正常。一般约需2~3个月,后改为隔日用药。如病情稳定可逐渐减量至0.5~1mg/kg,隔日用药1次,长期维持治疗数年。如在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此时激素应再加量,直至临床症状和化验指标恢复正常再减量。 对激素不敏感或病情进行性恶化者多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每次15~30mg/kg,加入10%的葡萄糖液中静点,连用3日为1疗程,隔数日后再用,重复2~3疗程。 三、细胞毒性药物与激素联合治疗 常用环磷酰胺,一般多采用静脉冲击疗法。剂量为每次8~12mg/kg,加至100ml生理盐水中,1~1.5小时匀速静脉输入,连用2次为1疗程。每间隔2周用1疗程,累积用量为150~200mg/kg。亦可口服环磷酰胺,每日2~3mg/kg,或苯丁酸氮芥每日0.2mg/kg,或硫唑嘌呤每日2mg/kg。 四、血浆置换疗法 去除血浆中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并改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危重病例、多脏器损害应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效果不好者,可考虑应用此疗法。 五、透析疗法及肾移植 晚期肾损害病例伴肾功能衰竭,如一般情况尚好,可考虑透析疗法。肾移植需在肾外病变静止时进行。 |
中西医结合: |
1.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具有明确优势。目前西药治疗对危重症或夹杂合并症者,其缓解病情的速度优于中医药;但从长远看,中药治疗以全身调节、整体治疗为优。因而两者结合应用,可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2.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时,应在辨证、辨病、辨病期、辨病机、辨病理生理、辨主要矛盾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严格掌握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给药时机。在急性发作或加剧恶化期,应以西药治疗为主,选用大剂量激素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在激素治疗期间,配合应用中医清热、养阴等治疗方法,可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在撤减激素时,可酌加益肾壮阳类中药,以避兔发生激素撤除综合征。对长期或反复应用激素的患者,应同时加用滋阴益肾类中药,并酌情适时地加用疏风清热类中药,以防止继发病毒或细菌感染。对发生感染者,应大剂量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既可发挥抗病毒作用,又有助于免疫功能紊乱的改善。在疾病缓解期,应以中药治疗为主,侧重整体调节,改善脏腑功能。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脏器损害,形成不同组型,如肾型、心脏型、关节型等。在应用中西药治疗时,应考虑治法与系统损害的关系。如严重肝肾损害者,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类具有毒性的中草药应禁用,中药应投以补益肝肾之品。对心脏损害者,中药应根据不同症状,采用益心阳、养心阴等方法。对关节型可按痹证施治。同时,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重视活血化瘀药的应用。 |
西医
简介: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使用不当的医学名称,将它作为结缔组织病,有异常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确切证据,并确定是 "免疫复合病"的原型,因为免疫复合体的抗原多是自身抗原,因此sle可认为是一侵犯很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 |
人群: |
发病的高峰是在15~25岁平均30岁。本病90%是女性,但在儿童和老年中男性有较高的发病率。 |
发病机理: |
sle的病因是综合性的,但主要是自身抗体,系引起发病的基础。血中的核抗体引起发病,抗体的不可溶性核蛋白(inp)可形成le现象。各种自身抗体能和各种细胞内组成成分发生反应,但抗体不能进入完整的细胞,因此损伤是通过ic在细胞外形成。然后补体固定在靶组织上,引起组织损伤,有的反应是局灶性的。已证实sle患者c3发生系列活动产生组织损伤,包括激活激肽和血液凝固系列因子、蛋白溶解酶、趋化因子、过敏毒素释放等。当抗体介导组织损伤时,细胞介导的免疫也同时介入,如细胞毒素性t淋巴细胞参与多发肌炎的肌肉病变。其次即引起sle患者大量ana的因素。如前述遗传、环境、激素引起ana形成的免疫反应因素和其他自身抗体均可能参与。环境因素中的紫外光可起重要作用。患者常有光过敏,并加剧皮肤病损及全身症状,光可损伤皮肤细胞增加免疫反应中的抗原量,造成进一步免疫损伤,光照射使dna更具抗原性。人类表皮dna易为紫外光照射所改变。约1/3sle病人照射后的dna有抗体反应。 免疫反应异常表现为:b细胞反应性增高引起大量系列自身抗体是sle的特征。血中抗体对各种外源性刺激可引起不同反应。此外,sle患者自身抗体经常高水平可能与各种抗原刺激对b细胞异常的因素引起,如吞噬细胞改变抗原,th 细胞活性增加,ts 细胞功能减低。t细胞反应减低可使sle患者血中t淋巴细胞数减少。且t细胞亚群中具igg表面受体的tr及ts细胞减少可使其活性减低。 |
病理: |
1.急性坏死性血管炎:在血管壁发生类纤维蛋白沉积,慢性期血管呈纤维性的增厚和管腔狭窄,随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伴水肿和基质增加。在血管壁可找到dna、c3和免疫球蛋白。 2.皮肤病理变化:多在鼻梁和两颊形成蝶形红斑,四肢、躯干可见红斑、荨麻疹、大疱、斑丘疹和溃疡,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或真皮基膜层液化变性或液化坏死、水肿、纤维化和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以及igg和igm和iga、clg、c4、c3、备解素和因子β沉积。 3.神经系统病变:病变有微小血管梗塞、弥漫性神经细胞减少、颅内出血、小血管的血管炎、血管壁部分坏死,小动脉内充满坏死性物质和微小梗塞。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有广泛的igg和补体沉积,还有纤维蛋白栓塞和血管壁细胞炎症反应。 4.心脏病理变化:有心包炎、心肌和心瓣膜及心内膜病变。心内膜炎病理是增殖体或赘生物,基质增生,类纤维蛋白坏死。 5.浆膜腔和心包病变:在急性期间皮表面有纤维素渗出物,以后增厚呈衣状粗糙纤维组织, 6.肾脏病变:两肾增大,表面平滑,可有点状出血。 7.关节滑膜病变及其他: (1)关节滑膜病变:滑膜面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滑膜内衬细胞增生伴有血管周围炎症及单核细胞浸润。小血管发生血管炎,管壁有类纤维蛋白坏死,由于机化栓子、炎症和增大的内皮细胞可使血管腔闭塞,并见血管周围纤维化。 (2)脾:脾增大,包膜增厚,滤泡增生。脾髓中浆细胞多见有igg和igm,脾中心毛笔动脉增厚,血管周围纤维化产生"洋葱皮样病损"。 8.肺胞膜病变:肺泡腔或间隙中充满纤维化组织,含炎症细胞并有线圈样病损。 |
诊断标准: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 之一、国内诊断标准1982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专题学术会议(于北京)制订 1. 临床表现:①蝶形或盘形红斑。②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痛。③脱发。④雷诺氏现象和/或血管炎。⑤口腔粘膜溃疡。⑥浆膜炎。⑦光过敏。⑧神经精神症状。 2.实验室检查:①血沉增快(魏氏法>20mm/h)。②白细胞降低( 凡符合以上临床和实验室检查6项者可确诊。确诊前应注意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症候群、结核病以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不足以上标准者为疑似病例,应进一步作如下实验室检查,满6项者可以确诊。 进一步的实验检查项目:①抗dna抗体阳性(同位素标记dna放射免疫测定法,马疫锥虫涂片或短膜虫涂片免疫荧光测定法)。②低补体血症和/或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阳性(如peg沉淀法,冷环蛋白浏定法,抗补体活性测定等物理及其他免疫化学、生物学方法)。③狼疮带试验阳性。④肾活检阳性。⑤sm抗体阳性。对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实验室检查拟诊断sle患者,可暂称为亚临床型sle。 之二、国际诊断标准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 1.蝶形红斑:面颊部固定红斑,扁平或隆起,在颧骨的隆起部及/或鼻梁上弥漫分布。 2.盘状皮疹:具有粘着性鳞屑和毛囊角质栓的隆起红斑。萎缩性疤痕可发生于陈旧病灶。 3.日光敏感:据病人的病史或医师观察,暴露部位的皮肤对阳光产生异常的反应。 4.口腔或鼻咽部溃疡,常为无痛性。 5.无畸形的关节炎,具有疼痛、肿胀或渗出、压痛,侵犯1个以上的远端关节。 6.浆膜炎:①胸膜炎:有可靠的胸痛病史或听到胸膜摩擦音,或有胸膜渗出的证据。或②心包炎:经心电图证实,或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渗出的证据。 7.肾脏病变:①持续性蛋白尿超过0.59/24h,未作蛋白定量测定者蛋白定性超过+++。②管型尿:可见红细胞管型、血红蛋白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或混合管型。 8.神经系统病变:①癫痫样发作,或②精神症状。两者均与药物影响或已知代谢障碍(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无关。 9.血液系统病变:①溶血性贫血,有网状细胞增多症,或②wbc减少,随机检查2次以上总数低于4000/mm3,或③淋巴细胞减少,随机检查2次以上总数低于1500/mm3,或④血小板减少,在无药物影响下,血小板低于10万/mm3。 10.免疫障碍:①le细胞阳性,或②抗dna,抗天然dna抗体效价异常,或③抗sm,存在抗sm核抗原抗体,或④梅素血清反应假阳性至少持续6个月,并为梅毒螺旋体固定法或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证实。 11.抗核抗体阳性,免疫荧光或类似试验测定抗核抗体效价异常,并无药物影响。 凡具备以上11项中的4项以上可确定诊断。 |
体征: |
1.一般全身症状: (1)乏力:呈中度至严重,激素治疗后改善,但复发时又再度发生。 (2)体重减轻:约63%患者体重减轻,但有肾病综合征者其体重反而增加。 (3)发热:约83%患者有发热。有严重脑病者,发热可超过40℃并持续,激素可使发热消退,但应警惕合并感染。 2.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本病85%有皮损表现。典型的是面部蝶形红斑,发生率约50%。皮损局限于面部两颊和鼻梁,呈轻微浮肿性红斑,稍有毛细血管扩张和鳞片状脱屑,渗出性炎症加重时可呈水泡、痂皮。 3.粘膜损害的临床表现:粘膜病损发生率为41%。溃疡多见于硬或软腭,口腔溃疡是恶化的标志。鼻粘膜溃疡:溃疡在鼻孔、鼻中隔下部一侧或二侧,病情稳定时溃疡痊愈,活动时复发。可伴血性鼻分泌物,穿孔区周围可发炎。还可伴有阴道粘膜溃疡。 4.关节和肌肉病变的临床表现:关节症状和体征:是最常见表现,开始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关节病,有88%患者在确诊前有所谓"风湿病", 5.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表现: (1)血管系统表现:雷诺现象:发生雷诺现象者约20%,同时可伴冷球蛋白血症和肾炎。血管病变主要部位为中小血管,皮肤是最常见的表现部位。常在肘部、指节,呈紫色或红斑,指尖的指甲下指甲周围微小梗塞,并发生网状青斑。 (2)心脏表现:心脏损害常见,原因为sle本身或长期用激素治疗。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以及瓣膜病变。①心包病变:约25%~80%sle患者有心包炎。心包摩擦音较心包液征多见,心包填塞征罕见。心包摩擦音多为一过性,需反复检查。②心肌病变:心肌炎的发生率为42%。临床表现有心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奔马律亦不少见。心肌炎引起的心力衰竭对洋地黄的治疗反应不佳或无效,但激素治疗可改善,传导障碍可表现为房室阻滞、完全性房室分离和adams-stokes发作等。 (3)心内膜病变:心内膜病变者多伴有心包炎,早期是增生性、变性的瓣膜基质和纤维蛋白、血小板所组成的疣状赘生物位于瓣叶、腱索、心内膜壁,二尖瓣多见,三尖瓣和主动脉瓣较少见。 6.肺和胸膜病变的临床表现:肺病变的发生率为75%,胸膜、肺实质及(或)肺血管均可累及。 (1)肺功能检查: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为限制型肺功能障碍,肺活量减低,相应最大吸气流速、最大呼气流速和用力呼出量均减低,无气道阻塞证据。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减低。sle肺功能特征是临床和胸片所见与肺功能间的分离现象,即胸片所见和临床表现轻微,而肺功能有显著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其他异常有pco2降低。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肺顺应性减低,即使胸片所见和临床症状缓解,肺功能仍然异常。 (2)胸部x线所见:有肺、胸膜和心血管异常;可单独或联合出现。肺异常为非特异性,在肺下野和外带有密度增加的毛玻璃斑片状阴影,是急性散在的肺部炎症反映。狼疮肺炎亦为肺部阴影,对激素和硫唑嘌呤的治疗反应良好。两肺下野常见水平线状阴影,呈游走性和一过性,系盘状肺不张所致。另可有多形空洞的肺结节。亦有广泛散在性局灶性肺浸润,但并不产生症状。但也可有显著呼吸困难和肺功能障碍,却无胸片实质性异常。如sle合并尿毒症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可见从肺门向外散布的绒毛状的蝶状阴影,下叶亦有类似阴影。 7. 消化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 (1)腹痛:半数可有腹痛,严重者称为狼疮危象,可类似急腹症而误诊手术。但鉴别诊断困难,尤其是应用激素的患者。 (2)腹水:sle腹膜病变者可发生腹水。腹水量可大可小。并与肝、脾及其他腹部脏器发生粘连。 (3)肝脾肿大:sle活动时肝可肿大。有轻度黄疸,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常升高,激素治疗后可正常。 (4)其他消化道表现:有吞咽困难,吞钡检查可有轻度蠕动减弱或食道轻度扩张。食道溃疡及有雷诺综合征者可有食道运动障碍。 8.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①精神异常:有抑郁状态,从轻度至重度。②器质性脑损伤综合征(obs):发生obs者有定向力障碍、知觉紊乱、记忆力减退或丧失、智力减退等。③癫痫发作:癫痫可为终末现象与死亡原因。④头痛及运动性疾病:sle有头痛者可合并器质性脑综合征、癫痫、偏头痛(鬼怪防线型)。 (2)外周神经系统病变:有知觉异常、运动障碍或多发性单神经炎,激素治疗可使四肢病变逐渐恢复。然而如果是由于血管炎导致外周神经的损伤,即使大量用激素治疗也不易恢复。sle也可发生格林-巴利综合征 (3)脑脊液变化及其他:有蛋白升高,可至3g/l,白细胞数增加,多为单核细胞,少数多核细胞。可伴发显著乳头水肿。脑脊液抗体和补体异常,igg的比例上升,脑脊液的dna抗体、c4及脑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抗体呈高滴度。脑电图在sle活动时大部分有异常,在cns狼疮时,亦有异常。另可有脑卒中发作、脑假性肿瘤、锥体外下丘脑功能障碍、无菌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硬化症等。 9.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1)贫血:sle贫血呈轻至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或轻度低色素性贫血。其原因为复合性,包括sle肾病、感染和药物。 (2)白细胞减少:系疾病活动证据,一般计数低于4.5×109/l(4500/mm3),白细胞中粒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均低。 |
免疫学: |
(1)抗核抗体(ana)是sle最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有sle 临床特征而持续ana阴性者少见。如以鼠肝或肾的新鲜切片以作为免疫荧光检查ana的基质,则sle患者的阳性率为95%。 (2)狼疮细胞现象:le细胞现象是诊断sle较有特异性的试验之一,特别是当疾病的活动期。 (3)高丙球蛋白血症:sle中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异常是多细胞系或多株性高丙种球蛋白症。高丙球蛋白血症对sle并无特异性。 (4)补体:许多sle患者常见低补体血症。在sle补体的激活常通过传统和旁路二条途径。因此,总补体(ch50)、c1q、c4、c2、c3、备解素和因子b均可异常, (5)冷球蛋白血症:sle35%有冷球蛋白并趋于疾病活动和并发肾炎。这些冷球蛋白是混合型,代表血中的免疫复合体。 (6)类风湿因子:sle50%类风湿因子(rf)阳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比,rf阳性试验常是暂时性,滴度不高。sle者以19sigm类风因子最常见。 (7)梅毒慢性生物学假阳性试验(bfp):sle患者约10%有bfp试验阳性,也可为sle 的首发异常,并前于sle 临床表现前多年。其他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为25%~30%,此外在正常人高年龄组(>60岁)有的6%阳性。 (8)淋巴细胞亚群:sle患者血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减少,特别是在疾病活动时。研究t细胞中发现数字减少,其原因可能和淋巴细胞毒性抗体有关。b细胞计数早绝对计数减少,但相对数是增加。 (9)c反应蛋白:sle疾病活动时用免疫扩散法测定血c反应蛋白可发现c反应蛋白呈中度至明显增加,其原因可由于感染或其他组织坏死。 |
组织学检验: |
狼疮带试验:活检取小块非病变处皮肤直接冰冻,切片后在低温控制下以异硫氰酸盐荧光染色使之与igg、m、a、c4、c3、c1q的抗体或其他蛋白相结合。80%的sle活动期患者阳性,阳性者皮肤的表皮和真皮连接部可见有一种或多种的免疫球蛋白或补体蛋白。这种蛋白表现为颗粒或小体。非活动期患者约30%~40%有此种蛋白。病情活动,血中免疫复合体阳性,dsdna抗体高滴度,c3或c4水平降低,并有活动性肾脏疾病者此试验往往呈阳性。阳性的狼疮带试验亦可见于非sle患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或肾脏疾病。此外,易与sle蝶状红斑皮损相混淆的红斑痤疮者的非病变皮肤亦有10%~30%的阳性狼疮带试验。sle患者病变皮肤本试验几全为阳性,但此试验并非sle病的特异性。 |
鉴别诊断: |
sle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在sle确诊前易误诊的疾病有: 1.类风湿性关节炎 2.风湿热 3.白塞病 4.雷诺病或综合征 5.急性肾盂肾炎 6.再生不良性贫血 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肺结核 9. 胸膜炎 10.心肌炎 11.肾病综合征 12.急性肾小球肾炎 13.慢性肾小球肾炎 14.妊娠毒血症 15.血栓性静脉炎 16.无菌性脑膜炎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肾功能基本正常,尿蛋白、管型阴性。浆膜炎消失。狼疮细胞阴性,抗核抗体阴性或效价明显降低。 2.好转:自觉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部分恢复正常。 |
并发症: |
(1)月经异常和合并妊娠: ①月经:少数患者在月经期前病情加剧或恶化,有的月经期前皮疹显著或仅当月经时出现,少数有关节痛或有关节炎现象,有的在sle活动期间约6~8个月的时间内每月月经后延。常在病情缓解且激素减量至中等度时月经周期恢复正常。②妊娠:大部分患者在妊娠后第1个月至产后16周内sle病情加剧,特别是原有心血管和肾脏损害者。已缓解或病情极轻时妊娠时不一定恶化。 (2)淋巴结、胸腺、腮腺及眼异常:①淋巴结: sle病情活动时半数病例有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和肝、脾肿大一样以小儿多见。②胸腺:少数sle患者有胸腺瘤,并有sle者和重症肌无力并存,还有重症肌无力患者以后诊断为sle。重症肌无力病例中sle的发病率是1%。胸腺切除对病情无改善,重症肌无力者胸腺切除后还可发生sle。③腮腺:sle腮腺肿大者占8%。疾病活动期半数为单侧腮腺肿大。一组病例唾液腺肿大占12%,④眼部表现:sle的眼受累可十分严重。发生全结膜炎和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有血管炎性病变包括白色渗出物(细胞状小体)、出血、视网膜水肿和乳头水肿。 |
治疗: |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般保守治疗:但对症治疗药物中,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保泰松等在长期治疗中使用是不安全的。sle的皮疹不论是盘状或全身性的常用羟氯喹每日200~400mg或氯喹125~250mg,每周3~5次,这些抗疟药物的最大缺点是对视网膜毒性作用故宜小心应用。如仅有发热、皮疹、关节炎、胸膜炎者用阿司匹林和羟氯喹治疗有效者可不用皮质激素。有用阿司匹林发生肝炎者(与sle活动有关)虽是应用激素的指征,但可先换用其他非激素药。经验认为开始剂量宜小,未用激素治疗的活动性sle者应用每日强的松0.5g/kg时即有效,甚至半量即有效。并不一定需要一开始即大剂量然后减量(60~120mg)强的松/日),因往往在减量过程中反跳而再增加剂量。在急性狼疮伴浆膜炎和有重要器官累及者可用大量强的松每日1~2mg/kg短期治疗,然后迅速减至每日0.5mg/kg,再逐渐减至能耐受最低量。(二) sle时重要器官受累的治疗1.肾脏 sle肾病变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案。狼疮肾炎常用治法是强的松40~80g/日(成人)口服,持续2个月,以后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可用中医温肾阳治则方法以代替激素,并要防止撤退综合征发生。激素治疗中,应密切注意血压、血糖和潜在感染,高血压常常是氮质血症的先兆。应分析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加以适宜治疗。高血压常可引起肾的进一步损伤,如疾病前血压10.62/6.65kpa,现为19.285/12.635kpa是显著增加,必须注意处理。然而高剂量激素、阿司匹林等抗炎剂均可引起肾功能下降,而继发高血压,故高血压可能是药物引起而不一定是疾病本身因素。肾损害是致死的原因,且有50%的死亡率,故近年来对狼疮性肾炎应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以减低死亡率。西医治疗进展大体有以下几方面。(1)一般治疗方法:sle一旦发生肾损害,多用强的松每日100~120mg治疗,分3次口服,但有显著药源性损害,故认为在治疗的开始4~5周用上述剂量。当补体较前升高时渐减量,病稳定时每日20~30mg,隔日1次,早晨顿服,以维持治疗。治疗中监测实验室指标。隔日疗法对狼疮损害有益,它改善肾功能及病变,减少死亡率。与激素联合应用药物有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剂量以小量为宜,其中以苯丁酸氮芥疗效最好,存活率提高,病变消退。因sle肾炎b细胞数增加t细胞减少,可考虑用左旋咪唑50mg/日,5天为1疗程,间歇1~2周,作为免疫刺激,可能使t细胞免疫缺陷改善。但应注意粒细胞缺乏或减少。(2)根据le肾炎病型病期不同而指导治疗:sle无显著肾损害者多无需激素治疗(同时也无其他重要脏器损害时),晚期肾病变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无益。局灶增生型及(或)系膜型或早期膜型sle肾炎,可用小量激素,不一定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型别可互相转变,因此膜型进行性病变者,可以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弥漫增殖型病情严重,易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可用硫唑嘌呤加激素,两者剂量相应减低。对比各种治法其死亡率低,平均存活时间长,副作用小。强的松组死亡率高,平均存活时间短,副作用多。现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下详)使本型疗效改善。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症sle肾炎有一定疗效(下详)。晚期由于肾组织纤维化、缺血缺氧、免疫复合物沉积已不起作用,补体回升、le细胞和dna抗体转阴,此时激素、免疫抑制剂都无应用指征,药物应用一般无效。此时应考虑慢性血液透析或腹腔透析和肾移植。如不可能用上述方法治疗可用中医药治疗。作者用微调优化疗法或残余肾单位保护疗法有一定疗效,且适合国内情况。(3)特殊疗法:①冲击疗法:用大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或滴注疗法称之为冲击疗法。此法用于弥漫增殖型sle肾炎有一定疗效。方法:甲基强的松龙1g溶于5%葡萄糖溶液,在2小时内静脉滴注,共3天。此后,每日口服强的松龙40~60mg,逐渐减量(注:上法剂量过大,副作用明显,作者意见可减为0.16~0.8g,共5~10日)。②血浆置换疗法(简称pe):pe法是将血浆中有害物质除去为目的疗法。由于sle肾炎主要是减少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体及其他异常蛋白和炎症性介质的清除。但可引起反跳,故目前认为pe法仅可用于急性进展期,慢性期无意义。且pe法刺激抗体产生还会加剧病情。因此本法可在其他疗法无效时应用。(三)sle的药物应用1.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的治疗方法最大治疗效应是大剂量每日分次服用,(每4小时1次),但副作用也最大。相反,短效制剂每48小时1次的副作用最小,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最大效应与最小副作用之间的平衡。故病情恶化者应大剂量每日分次服用,缓解后随剂量减少逐步减次改为隔日应用。轻度活动者每日仅需服用1次,隔日治疗也可有效。2.皮质激素的大剂量疗法及其指征:1.累及重要脏器或系统并威胁生命:肾小球肾炎;器质性脑综合征;局灶性脑损伤;对抗惊厥药无效的癫痫,卒中,脊索病变,严重外周神经病变,浴血性贫血(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减少(血小板<50×109/l),循环血中抗凝物质并伴有出血血管炎--皮肤、视网膜、视神经、胃肠道心包炎--大量渗出液,或用消炎痛等无效;心肌炎胸膜炎--大量渗液引起压迫症状或用消炎痛等无效狼疮性肺炎:间质性肺疾病,多发性肌炎,狼疮性危象2.病变严重,可能威胁生命弥漫性皮炎对保守疗法无效;病废性多关节炎(有或无畸形),对保守疗法无效;极度的疲乏、倦怠、恶心、呕吐、厌食3.处理或治疗方法:(1)开始每日强的松(或相当于它的同等剂量)60~100mg,直至病情改善和稳定,然后于数周内渐减至维持量(每日15~25mg)。在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累及时可开始每日300mg强的松(2)大剂量冲击疗法:每日1~2g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或相当于此剂量其他制剂)或静脉滴注共3~6日,然后强的松每100mg,经数周后渐减至维持量--本法用于肾功能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迅速恶化者(参阅le肾炎治疗内容)(3)隔日激素疗法:主要适用于减低激素副作用,对严重、活动性疾病无效,在每日应用激素治疗控制病情后拟减量时有效,如原每日20mg改为每隔日40mg。以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激素大剂量治疗主要用于重要脏器累及者(参阅表),尤其是累及cns及肾功能恶化者。甲基强的松龙80~240mg/日冲击疗法可改善病情,但此法副作用较大,剂量可根据病情调整。3.免疫抑制的应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瘤可宁、氨甲喋呤、长春花碱等均可用之于sle,但迄今并无标准疗法。根据经验细胞毒制剂并不能代替激素,治疗未见奇效且易发生药源性损害。瘤可宁治疗sle优于环磷酰胺。几种药物相加的治疗对比研究(如环磷酰胺十硫唑嘌呤十激素)结论认为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治疗优于激素加口服环磷酰胺或口服硫唑嘌呤加激素。静注ctx的方法有时可挽救sle病人生命,常规应用剂量是在3周至3个月的时间内每平方米0.5~1g,每次静注0.2g每隔日或每2日至每周1次。用0.6g每隔日或每周冲击疗法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4.其他试行的治疗方法(1)左旋咪唑:根据sle活动时免疫缺陷t细胞功能低下的证据,可考虑用免疫兴奋剂。左旋咪唑可增强免疫反应,对sle患者感染可能有助,但不能作为常规治法。其用法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口服,连用3天,休息11天后再用3天,或每日50mg连用5~10日,根据病情及副作用决定是否继续治疗。其副作用为胃纳减退、白细胞减少,甚至骨髓抑制。作者应用此法曾有病例发生粒细胞缺乏而最后死亡。故sle用左旋咪唑应慎重。(2)抗病毒药物:可用此类药治疗sle时的原发性病毒感染,并防止病毒持续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效应。病毒还可能起促发sle恶化,因此抗病毒药在治疗sle中起一定作用,作者用大蒜素制剂(口服)及中草药抗病毒获得一定效果。(3)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 :alg为sle治疗提供另一免疫抑制剂,可能有一定疗效。alg的剂量方案随个体和病组而异,一般为每日静脉注射10~20mgalg/kg,可连续用药1~2周(每次可注射1~5ml,每ml约含15mg的alg)。在用药中需注意过敏反应,一旦发生也应立即停药。(4)环孢素a:此药目前已试用于治疗sle及狼疮肾炎。但该药对肾本身有毒性且可引起蛋白尿,故其疗效不肯定,详细内容参见免疫调节药物书籍。(5)小牛胸腺素:此药用于治疗sle,但疗效尚未肯定,有待于继续积累经验。 |
中西医结合: |
(1)sle急性发作或加剧恶化期,临床上排除夹杂感染的热象时,首选甲基强的松龙脉冲治疗,静脉推注40~8omg每日或隔日1次,病情特别严重者可加至每日或隔日120mg。至病情稳定减量并延长间隔时间,如每周2次。一般10次为1疗程,病情不稳定者可继续第2疗程,不强求每一一疗程完成。病情稳定即可改为培他米松每日3~4mg口服。如无反跳现象且有激素副作用出现时改为强的松或强的松龙口服每日10~15mg,分2~3次服。在用激素期间加用中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养阴治法。如阴虚火旺明显者加重滋阴及清肝泻火药如生地、知母、黄芩、龙胆草、青蒿等。由于有中药同时应用,故在撤激素量时无需按前述逐步缓慢方式,可较迅速减量,并在中药中注意加入代替激素的中草药,如菟丝子、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如有激素撤除综合征出现,可酌情加用益肾、壮阳及对脑垂体前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起促进作用的中药,如甘草、仙灵脾、葫芦巴等。 (2)sle多脏器损害,病程迁延,夹杂症多而严重且激素已用至最大量,并为造成难治合并症的重要因素时(如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高粘滞综合征合并多脏器血管内不全栓塞或血栓形成、血营炎综合征、两极综合征等),则在治疗加杂症的同时,迅速撤除或撤减激素量。用中医益肾、壮阳,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络活络等法治疗。 (3)sle多脏器损害,尤其发生心肌炎及严重心律失常者,往往对症治疗的西药如心得安、异搏停等有加剧病情的作用,因此可用中药清心火、益心阳、养心阳、养心阴药物如黄连、黄芩、玉竹、人参、五味子、麦冬,苦参之类。少量温阳药可起引火归原强心之效。如熟附片、桂枝等可试用。 (4)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排异现象和免疫耐受阈降低是普遍存在的,sle是经典的自身免疫病,上述特征更加显著。对异体物质,尤其是抗原、半抗原、蛋白、氨基酸等输入免疫原性物质更加敏感,还包括食物中的蛋白类,血源性生物制品如转移因子、干扰素、白蛋白、atp、辅酶a等,还有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第八因子等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反应而加剧sle病情。用血浆蛋白输入治疗sle低蛋白血症患者,均有不同情况的恶化反应,有部分患者因之而死亡,且输入后的反应有的是即刻的,有的是延迟的,如发生严重的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或血管炎加剧,或迟发发热反应等,这些反应和(或)恶化的病情,即使停止再输入病情也不易缓解,常发生治疗困难。因此必须预防为主,尽量不用输入免疫原性物质治疗,否则即成为难治和易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易发生变态和(或)过敏反应也是sle的一重要特征。可是,这一点尚未引起国内外学者充分重视。且引起上述反应的临床现象复杂多变,因之而发生死亡者并不少见。 (5)sle发病机理中慢性持续病毒感染已成为公认引起免疫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在激素或(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中临床上观察到易招致病毒感染,在sle急性期可见到干扰素大量增加,因此抗病毒的中医辩病治疗有助于免疫紊乱的改善。在病毒感染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配合应用抗病毒中草药常可使病情得到缓解,药物有金银花、连翘、柴胡、厚朴、蒲公英、菊花、黄芩、桂枝、防风、鱼腥草、白头翁等。 (6)长期服用激素或反复间歇应用激素时间的患者,减激素后可出现皮质功能低下。此时临床多见形寒肢冷、食欲严重减退、气阴不足、脉络瘀阻、面色紫暗、恶心、呕吐等现象。除可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外(注:注意acth本身致敏),中医治则为温肾、益气、养血、滋阴、活血,可用熟附片、肉桂、仙灵脾、菟丝子、葫芦巴、甘草、茯苓、百合、青蒿、黄芪、枸杞、丹参、川芎、赤芍等、至缓解期则除维持量隔日强的松口服外可加用益气、滋阴,佐以健脾、温肾法增强体质,间歇酌加祛风清热类药防止复发或继发感染。 (7)严格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给药时机,选用切实可行的中西医结合治法,使中西药物相得益彰,互补长短。 |
“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关论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确切病因不明。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遗传 sle的发病有家族倾向,患者近亲发病率高达5-12%,同卵挛生中发病(69%)远较异卵生为高(3%),抗核抗体在患者家族中阳性率较正常人高。组织兼容复合体抗原(hla)的研究提示,hla-a1、b8、b15、b19等表型均在sle患者中增加。
二、感染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在狼疮肾炎的内皮细胞内有“病毒包涵体”,皮肤、血管内皮、淋巴细胞内也能发现类似的包涵体,某些sle患者可见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eb病毒的抗体滴度增高。sle动物膜型nzb/nzwf小鼠组织中可分离出c型病毒,但在人中未能证实。
三、激素 大部分sle患者为育龄妇女,男女之比至少为1:7-9。无论男女患者血中雌酮羟基化产物皆增高。
四、环境 日光和紫外光照射能使sle全身和皮肤症状加重,日光过敏见于20-40%患者。日晒后出现颊、额、颈、胸、手背等处红斑。
五、药物 服用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可引起药物性狼疮,其症状与自发sle相似,但血清补体正常,无抗双链dna抗体和sm抗体,极少发生肾炎和中枢神经损害,停药后症状和自身抗体消失。药物作为半抗原,引起药物过敏,有加重sle的可能。
关于sle的发病机理研究颇多,下列结果均证实该病属体内免疫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sle患者可查到多种自身抗体 如抗核抗体,抗单链、双链dna 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等。以上均属抗细胞核物质(抗原)的抗体。其他尚有抗细胞浆抗原抗体,如抗核糖体抗体,抗血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如抗淋巴细胞毒抗体,抗红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等。
二、sle主要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 这是引起组织损伤的主要机理。在70%患者有或无皮疹的皮肤中能查到免疫复合物沉积。多脏器的损伤也多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后引起。在胸水、心包积液、滑液、脑脊液和血液中均能查到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最主要是由dna和抗dna抗体形成。
三、免疫调节障碍在sle中表现突出 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和丙种球蛋白升高,说明b细胞高度增殖活跃。t淋巴细胞绝对量虽减少,但t辅助细胞百分比常减少,而t抑制细胞百分比增加,使t4/t8比例失调。近年研究发现,白介素Ⅰ、白介素Ⅱ在sle中皆减少,α干扰素增多而r干扰素减少或增多。sle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的免疫异常可能不尽相同。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早期表现为非特异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尤以低热常见,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等。病情常缓重交替出现。感染、日晒、药物、精神创伤、手术等均可诱发或加重。
二、皮肤和粘膜 皮疹常见,约40%患者有面部典型红斑称为蝶形红斑。急性期有水肿、色鲜红,略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磷片状脱屑,严重者出现水疱、溃疡、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手掌大小鱼际、指端及指(趾)甲周红斑,身体皮肤暴露部位有斑丘疹、紫斑等。出现各种皮肤损害者约占总患病数的80%,毛发易断裂,可有斑秃。15-20%患者有雷诺现象。口腔粘膜出现水泡、溃疡、约占12%。少数患者病程中发生带状疱疹。
三、关节、肌肉 约90%以上患者有关节肿痛,且往往是就诊的首发症状,最易受累的是手近端指间关节,膝、足、髁、腕关节均可累及。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约半数患者有晨僵。x线检查常无明显改变,仅少数患者有关节畸形。肌肉酸痛、无力是常见症状。
四、肾脏 约50%患者有肾脏疾病临床表现,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白细胞尿、低比重尿、浮肿、血压增高、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等,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几乎100%有肾脏病理学异常,依病理特点将狼疮肾炎分为:局灶增殖型(轻型)(fpln),弥漫增殖型(严重型)(dpln),膜型(mln),系膜型(微小变型)(mesln)。各型的临床、转化、恶化、缓解、预后及死亡率各不相同,详见于表8-2-1。
表8-2-1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现象和病程的关系
fpln | dpln | mln | mesln | |
发病 | 半数在sleg一年后发病 | 大部分在sle一年内发病,1/5为男性,其他类1/10为男性 | 约半数在sle一年后发闰 | 发病时可能具有sle所有特征 |
临床表现 | 均有蛋白尿,血尿常见,很少有肾病综合征,偶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无高血压 | 均有蛋白尿、血尿,1/2以上有肾病综合征,最后全有,多数开始有肾功能不全,偶者严重,高血压不少见 | 发作时几全有蛋白尿,半数肾病综合征,最后达到4/5,半数显微镜血尿,发作时偶有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 | 有些患者无肾脏疾病临床表现,另一部分有轻度蛋白尿及/或血尿,偶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无高血压 |
缓解 | 约半数蛋白尿减轻,偶尔完全消失 | 1/4病例肾病综合征缓解一年,常可持续缓解 | 1/3病例肾病综合征缓解,常易复发很少转为dpln | 轻微尿异常,可发生缓解 |
转型 | 可转为dpln亦可转为mln | 可转为mesln(可伴肾小硬化),也可转为mln而缓解 | 肾病综合征持续时缓解恶化到肾功能不全,缓解时无进行性肾功能不全 | 发展为肾病综合转为dpln和mln并不少见 |
恶化 | 不进展至肾功能不全 | 不缓解者1/2于两年内恶化死亡,常由于sle加剧、悄毒症、感染而死亡,缓解时不恶化至肾功能不全 | 五年死亡率30% | 除非转型,否则无病情恶化,继发病程由所转病型之进展而定 |
死亡率 | 五年死亡率30% | 二年死亡率53%,五年死亡率71% |
五、心脏 约10-50%患者出现心脏病变,可由于疾病本身,也可能由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心脏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及瓣膜病变等,依个体病变不同,表现有胸闷、胸痛、心悸、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杂音等,少数患者死亡冠状动脉梗塞。
六、肺 肺和胸膜受累约占50%,其中约10%患狼疮性肺炎,胸膜炎和胸腔积液较常见,肺实质损害多数为间质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引起肺不张和肺功能障碍。狼疮性肺炎的特征是肺部有斑状浸润,可由一侧转到另一侧,激素治疗能使影消除。在狼疮性肺损害基础上,常继发细菌感染。
七、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损害约占20%,一旦出现,多提示病情危重,大脑损害可出现精神障碍,如兴奋、行为异常、抑郁、幻觉、强迫观念、精神错乱等。癫痫样发作。偏瘫及蜘蛛膜下腔出血等较多见,约占神经系统损害的70%,提示病情重,预后不良,脊髓损害发生率约3-4%,临床表现为截瘫、大小便失禁或感觉运动障碍,一旦出现脊髓损害症状,很少恢复。颅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约占15%,表现肢体远端感觉或运动障碍。sle伴神经精神病变者中,约30%有脑脊液异常,表现有蛋白或/和细胞数增加。
八、血液系统 几乎全部患者在某一阶段发生一项或几项血液系统异常,依次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中抗凝物质引起出血现象等,贫血的发生率约80%,正细胞正色素或轻度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复合性的,包括肾脏疾病、感染、药物、红细胞生成减慢。骨髓铁利用障碍、溶血等。溶血常属自身免疫性溶血,部分患者coonb/s试验直接阳性。缺铁性低色贫血多与服阿期匹林或可的松引起隐匿性消化道出血有关。白细胞减少不仅常见,且是病情活动的证据之一。约60%患者开始时白细胞持续低于4.5×109/l,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减少。粒细胞减少可能因血中抗粒细胞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在粒细胞表面沉积有关。血中存在抗淋巴细胞抗体导致淋巴细胞(t、b细胞)减少。约50%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伴轻重不等的出血倾向,血中有抗血小板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固定在血小板表面。继之破坏它,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10%患者血中有抗凝物质,当合并血小板减少或低凝血酶原血症时,可出现出血症状。
九、其他 部分患者在病变活动时出现淋巴结、腮腺肿大。眼部受累较普遍,如结合膜炎和视网膜病变,少数视力障碍。病人可有月经紊乱和闭经。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的发生率详见下表。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病人常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常增快。肾损害者有程度不等的尿检查异常,如蛋白尿、血尿。血浆蛋白测定可见球蛋白增高,特别在有肾变性肾炎时,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胆固醇增高,严重肾损害者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二、免疫学检查 血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是其特点,抗核抗体(ana)在病情活动时几乎100%阳性。阴性时更换检查方法可能出现阳性,抗核抗体阴性时不能完全排除本病,需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综合分析。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阳性率较低,为40-75%,与疾病活动和肾脏损害密切相关,抗体效价随病情缓解而下降,抗sm抗体约在30%sle中呈阳性反,因其特异性高,又称为本病的特异性抗体。对于不典型、轻型或早期病例,按sle标准不足确诊者,若抗sm抗体阳性,结合其他表现可确诊。
表8-2-2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的发生率parker,1980
临床表现 | 百分率 | 临床表现 | 百分率 | ||
1 | 肌肉关节征象 | 95 | (包括卒中,颅神经麻痹,脑体征、舞蹈病、脑膜炎、头痛等) | ||
关节痛 | 95 | 周围神经病变 | 10 | ||
非变形关节炎 | 60 | 7 | 肾脏疾病 | 55 | |
变形关节炎 | 10 | 局灶性肾小球炎(系膜病变) | 30 | ||
皮下结节 | 5 | 弥漫膜型增生型 | 50 | ||
肌肉痛 | 50 | 膜型 | 20 | ||
肌肉无力 | 40 | 肾病综合征 | 20 | ||
多发性肌肉炎 | 8 | 肾衰竭 | 10-20 | ||
骨无菌性坏死 | 5 | 8 | 肺部疾病 | 60 | |
2 | 皮肤病损表现 | 80 | 胸膜病变(炎症) | 50 | |
光过敏 | 35 | 胸膜渗液 | 30 | ||
颊部皮疹 | 10-50 | 狼疮肺炎 | 10 | ||
秃发 | 35 | 间质纤维化 | 5 | ||
血管炎(有或无紫癜) | 20 | 9 | 心脏病变 | 50 | |
雷诺氏现象 | 20 | 心包炎 | 30 | ||
盘状皮损 | 12 | 心肌炎 | 8 | ||
毛细血管扩张(各处) | 5 | 心内膜炎(libman-sacks) | 10 | ||
毛细血管扩张(甲周) | 8 | 充血性心力衰竭(无肾脏病) | 10 | ||
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水肿 | 10 | 传导障碍 | 1 | ||
粘膜溃疡 | 10 | 10 | 消化系统表现 | 45 | |
3 | 发热(无其他原因) | 80 | 恶心 | 30 | |
4 | 易疲劳 | 80 | 厌食 | 40 | |
5 | 血液学/网状内皮系表现 | 85 | 腹痛 | 25 | |
贫血<(11g/dl) | 80 | 呕吐 | 25 | ||
慢性疾病引起 | 70 | 肝脏肿大 | 20 | ||
溶血性贫血 | 10 | 腹水 | 12 | ||
白细胞减少(<4500/cmm) | 65 | 腹泻 | 10 | ||
血小板减少(100,000/cmm) | 15 | 消化道出血和/或梗死 | 6 | ||
全血减少 | 5 | 肠穿孔 | 2 | ||
循环血中抗凝物质 | 10 | 11 | 其他 | ||
伴有临床出血 | 1 | 血栓性静脉炎 | 9 | ||
脾肿大 | 15 | 视网膜渗出或出血 | 5 | ||
泛发性淋巴腺病 | 20 | 结合膜炎 | 10 | ||
6 | 神经精神系统病 | 60 | 干燥综合征 | 10 | |
行为异常 | 35 | ||||
癫痫大发作 | 25 | ||||
器质性脑综合征 | 20 | ||||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 15 |
狼疮细胞为患者血中白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核物质,与抗核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参予下,形成大块包涵体,为中性粒细胞吞噬而形成的细胞。其阳性率为60%左右。活动性病例血清补体c4、c3、ch50有明显下降,当合并狼疮肾炎的尤甚。血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升高。
除上述自身抗体外,sle患者血中还可检到多种其他自身抗体。
三、免疫病理学检查 肾穿刺之活体组织切片免疫荧光研究提示,免疫球蛋白主要是lgg、lgm伴补体沉积于sle肾炎的肾中。沉积有三种类型即系膜、内皮下、上皮下。沉积沿肾小球基膜呈颗粒状。系膜型沉积在毛细血管袢之间呈不规则状、均匀链状或颗粒状。20-50%狼疮肾炎者在肾小管基膜和间质中有免疫复合体(ic),并伴显著间质纤维化和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临床表现和尿液异常及肾活检异常之间不完全一致。皮肤狼疮带试验即应用免疫荧光法在患者皮肤的真皮和表皮结合部位,见到免疫球蛋白和lgg、lgm和补体沉积,呈粒状、球状或线状排列成黄绿色荧光带。正常皮肤暴露部,阳性率为50-70%,皮肤病损部可达90%以上,在非暴光部位出现阳性狼疮带试验者多系病情严重,或伴有肾炎、低补体血症及高dna抗体水平者。
四、其他检查 约20-50%sle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15%患者梅毒血清反应呈假阳性。病情活动期c反应蛋白增加。31%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冷球蛋白,冷球蛋白多是混合性,代表血中的免疫复合物,含lgg和补体c1、c3及lgm和/或lga。(实验室检查见表8-2-3)。
表8-2-3 sle的实验室异常
试验 | 阳性率(%) | 试验 | 阳性率(%) |
间接免疫荧光ana(包括抗-np,抗-dna,抗组氨酸,抗-rnp,抗-sm) | 95 | 丙种球蛋白多株性增高(特以lgg) 循环中抗凝物质 | 50 |
天然dna抗体 | 65 | 假阳性vdrl | 10 |
低补体血症(包括ch50,c10,c4,c2,c3,备解素,因子β | 80 | 假阳性fta 贫血 | 10 |
冷球蛋白 | 35 | 慢性疾病 | 10 |
sm或/和rnp抗体 | 67 | 溶血性 | 80 |
le细胞 | 60 | 白细胞减少 | 70 |
抗淋巴细胞抗体 | 70 | 血小板减少 | 10 |
抗细胞浆抗体 | 25 | 血沉增快 | 65 |
阳性直接coomb/s试验 | 65 | 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尿异常,24小时尿蛋白↑) | 15 |
类风湿因子 | 50 | 80 | |
60 |
【诊断】
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是美国风湿学会1982年提出的分类标准(表8-2-4),国内多中心试用此标准,特异性为96.4%,敏感性为93.1%。我国于1982年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专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制定sle诊断(草案)标准(表8-2-5),二个标准分列于下。
表8-2-4 sle修定诊断标准(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1.面部蝶形红斑 |
2.盘状红斑狼疮 |
3.日光过敏 |
4.关节炎:不伴有畸形 |
5.胸膜炎、心包炎 |
6.癫痫或精神症状 |
7.口、鼻腔溃疡 |
8.尿蛋白 |
9.抗dna抗体,抗sm抗体,le细胞,梅毒生物学试验假阳性 |
10.抗核抗体阳性(荧光抗体法) |
11.抗核性贫血,白细胞减少(4000/mm3以下),淋巴细胞减少(1500/mm3以下),血小板减少(10万/mm3以下) |
以上11项中4项或以上阳性者确诊为sle |
表8-2-5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参考)标准
一、临床表现①蝶形或盘形红斑。②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痛。③脱发。④雷诺氏现象和/或血管炎。⑤口腔粘膜溃疡。⑥浆膜炎。⑦光过敏。⑧神经精神症状。 |
实验室检查①血沉增块(魏氏法>20/小时末)。②白细胞降低(<4000/mm3)和/或血小板降低(<80,000/mm3)和/或溶血性贫血。③蛋白尿(持续+或+以上者)和/或管型尿。④高丙种球蛋白血症。⑤狼疮细胞阳性(每片至少2个或至少两次阳性)。⑥抗核杭体阳性。 |
凡符合以上临床和实验室检查6项者可确诊。确诊前应注意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症候群,结核病以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不足以上标准者为凝似病例,应进一步作如下实验室检查,满6项者可以确诊: |
进一步的实验检查项目: |
1.抗dna抗体阳性(同位素标记dna放射免疫测定法,马疫锥虫涂片或短膜虫涂片免疫荧光测定法) |
2.低补体血症和/或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阳性(如peg沉淀法),冷环蛋白侧定法,抗补体性测定法等物理及其他免疫化学、生物学方法) |
3.狼疮带试验阳性 |
4.肾活检阳性 |
5.sm抗体阳性 |
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实验室检查足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者,可暂称为亚临床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
【治疗】
治疗主要着重于缓解症状和阻抑病理过程,由于病情个体差异大,应根据每个病人情况而异。
一、一般治疗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或病情已稳定者可适当参加工作,精神和心理治疗很重要。病人应定期随访,避免诱发因素和刺激,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生育期妇女应严格避孕。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这些药能抑制前腺素合成,可做为发热、关节痛、肌痛的对症治疗。如消炎痛对sle的发热、胸膜、心包病变有良好效果。由于这类药物影响肾血流量,合并肾炎时慎用。
(二)抗疟药 氯喹口服后主要聚集于皮肤,能抑制dna与抗dna抗体的结合,对皮疹,光敏感和关节症状有一定疗效,磷酸氯喹250-500mg/d,长期服用因在体内积蓄,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变。早期停药可复发,应定期检查眼底。
(三)糖皮质激素 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适用于急性或暴发性病例,或者主要脏器如心、脑、肺、肾、浆膜受累时,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血小板减少作出血倾向时,也应用糖皮质激素。
用法有两种,一是小剂量,如0.5mg/kg/d,甚至再取其半量即可使病情缓解。二是大剂量,开始时即用10-15mg/d维持。减量中出现病情反跳,则应用减量前的剂量再加5mg予以维持。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应用于暴发性或顽固性狼疮肾炎和有中枢神系统病变时,1000mg/d静脉滴注,3日后减半,而后再用强的松维持。其些病例可取得良好疗效,其副作用如高血压,易感染等应予以重视。
(四)免疫抑制剂 主要先用于激素减量后病情复发或激素有效但需用量过大出现严重副作用,以及狼疮肾炎,狼疮脑病等症难以单用激素控制的病例。如环磷酰胺.15-2.5mg/kg/d,静脉注射或口服,或200mg隔日使用。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性腺萎缩、致畸形、出血性膀胱炎、脱发等。应当注意的是,细胞毒药物并不能代替激素。
(五)其他药物 如左旋咪唑,可增强低于正常的免疫反应,可能对sle患者合并感染有帮助。用法是50mg/d,连用三天,休息11天。副作用是胃纳减退,白细胞减少。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是近年大量用于治疗重症再障的免疫抑制剂,具有较高活力的t淋巴细胞毒性和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功能,一些医院用于治疗活动性sle,取得满意疗效。用法是20-30mg/kg/d,稀释于250-500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注,连用5-7天,副作用是皮疹、发热、全身关节酸痛、血小板一过性减少和血清病。若同时加用激素可使之减轻。
(六)血浆交换疗法 通过去除病人血浆,达到去除血浆中所含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等,后输入正常血浆。效果显著,但难持久,且价格昂贵,适用于急重型病例。
【预后】
预后与个体的临床经过有关,急性型起病急重,多种脏器受累,发展迅速,预后差。亚急性型起病缓慢,虽也有多种脏器受损,但病程反复迂延,时轻时重,慢性型起病隐袭。病变多只局限于皮肤,内脏累及小,进程缓慢,预后良好。60年代病死率约30%,70年代病死率虽无明显下降,但5年生存率已有近上升,80年代由于早期病例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病死率已下降到20%以下。死亡病例中,与sle本身有关的约50%,尤以各种继发性感染如肺炎和败血症为多,皮质激素治疗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穿孔也是死亡原因之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关节、肌腱和其他结缔组织及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可引起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炎症。病情的轻重取决于出现和侵蚀器官的抗体数量和种类,从症状轻微到致人彻底衰竭。大约9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是不到30岁的年轻女性。但是儿童,尤其是女孩,还有老年男女性均可发病。
偶尔,一些心血管药物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和β-受体阻滞剂等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在停用上述药物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抗体数量和种类要比其他疾病多得多,并且这些抗体还伴随着其他一些未知的因子,决定了症状的发展方向。因此,每个患者的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都千差万别。
该病可造成患者很轻微的症状或逐步加重的症状,可致残或致死。比如,如果患者体内仅产生影响皮肤的抗体,那么就可能仅出现一些轻微的皮肤症状,通过避免晒太阳等措施即可缓解皮肤损害。但这些抗体有时也可造成严重的皮肤损害而导致毁容。
因症状多样化,红斑狼疮可与许多疾病产生相似之处,如关节的结缔组织受累导致的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当患者大脑受侵袭时产生的症状又可与癫痫或某些精神疾病相混淆。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但却会经常地间歇发作。是什么激发了它的发作,易感因素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太阳光可能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患者的初发症状一般是发热,高热可突然发生。发热和类似感冒的不适感可时有时无,持续数年之久。大约90%的患者有关节炎症状,多年的关节炎症状最突出,从间歇的轻微疼痛发作到多个关节严重的关节炎,这使许多患者回忆起儿童时期的生长痛。长期的关节炎症可导致畸形和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永久性损害,但骨骼却不会像类风湿性关节炎那样被侵蚀。
皮肤损害多见,一般出现在面部、颈部、前胸和肘部。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鼻背及面颊出现蝶形红斑。这些环状、突起的红斑可扩大,但很少发生水疱或溃疡,口腔溃疡也常见。患者手掌的侧方可出现条纹状红斑,一直延伸到手指,指甲周围也会出现红斑和水肿。疾病活跃时有脱发现象。约50%狼疮患者的皮肤对光线高度敏感,阳光直射极易造成皮肤灼伤或使皮损加重。
偶尔,炎症可造成胸膜腔积液,胸膜炎使患者深呼吸时感到胸部疼痛。狼疮造成的心包积液和心包炎可产生更严重的、持续的胸痛。在儿童、青少年或黑人狼疮患者常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约10%的患者可出现脾大。
神经系统受累后引起头痛、性格改变、惊厥和类似痴呆的症状如思考困难等。脑卒中较少出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尿中有蛋白或红细胞,表明由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造成的一种常见的肾脏炎症)引起的肾脏损害已发生。如果肾脏损害进一步加重,会导致恶性高血压和致命的肾功能衰竭。狼疮患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预防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狼疮的特征
·面部皮疹
·皮肤出现皮疹
·对太阳光过敏
·口腔溃疡
·肺、心脏或其他器官有积液
·关节炎
·肾功能障碍
·白细胞或血小板计数减少
·神经或大脑功能障碍
·血中抗核抗体阳性,更特异的是抗双链dna抗体阳性
·贫血
【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因为症状多种多样,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故从症状相似的疾病中鉴别出狼疮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抗核抗体可以出现在几乎所有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中,但因这种抗体也可在其他疾病出现,因此,如果查出了抗核抗体,应接着检查有无抗双链dna抗体。这些抗体的大量出现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几乎是特异的,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这些抗体。抽血测补体水平(免疫系统内的一组蛋白质)并检测其他抗体有助于预测疾病是否活跃以及病程。
通过查血和小便可确定狼疮是否引起了肾脏损害。另外,肾组织活检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
【预后和治疗】
因狼疮的病程无法预料,因而预后的个体差异很大。疾病可呈慢性过程且反复复发,无症状期也常持续数年。妇女绝经后该病很少再发作。在过去的20年里预后有了明显提高。如果炎症早期得到及时治疗和控制,一般预后较好。
如果因服用药物引起狼疮症状,应立即停止服药,症状即可消除,虽然有时完全恢复需数月之久。治疗方法取决于受累器官以及病情的轻重。轻型狼疮是以发热、关节炎、皮疹、轻度心肺症状和头痛等为特征;重型狼疮则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疾病、广泛心肺损害、明显肾脏损害、四肢脉管炎、胃肠道或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轻型狼疮只需简单治疗甚至不需治疗。非类固醇抗炎药可缓解关节疼痛。在某些狼疮患者出现血液高凝倾向时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大剂量使用会对肝脏不利。羟氯喹、氯喹或阿的平有时可联合使用,有助于缓解关节和皮肤症状。
重型狼疮需立即使用强的松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服用的剂量和时间取决于受累器官情况。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可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来达到治疗效果。对合并有严重肾脏损害、神经障碍或脉管炎的患者,应联合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一旦炎症得到控制,医生应定出长期使用抑制炎症最有效的最小药物剂量。当患者症状得到控制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好转时,强的松用量必须逐渐减少。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有复发,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强的松用量最终可被减少或完全停止使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外科手术或妊娠会使情况进一步复杂化,需要严密的医疗监护。流产和产后病情往往会加重。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发病为主,且多数为突然起病,并引起全身多个脏器发病,但也有仅以皮肤病变为主的。病人常出现关节痛,还可伴肌肉疼痛,秃发很常见,特别是前额部脱发,并不时有新的短发长出,参差不齐,医学上称为“狼疮发”。重的整个头发可脱落。脸上可出现蝴蝶状红斑;罕见口唇糜烂,有的在肩、四肢、背部、胸部和颈部出现红斑。脸部红斑可因阳光或人工紫外线照射后而诱发或加重。双手指遇冷后会发紫发白伴疼痛,冬天尤明显。口腔中反复出现溃疡。解出的小便像泡沫一样。如果检查小便会发现里面有大量蛋白或红细胞。有的还伴水肿。可出现心慌、气急、咳嗽和不能平卧,胸部拍片检查会发现心脏增大或胸腔里有液体积聚,心电图检查也有异常发现。还有的可出现自发性齿龈出血、皮肤瘀斑、瘀点。化验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可下降。部分病人一开始就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大约一半病人可出现淋巴结肿大。有的还会突然晕倒,像“羊癫疯”样发作,或者突然辨不清方向或亲人,记忆力及计算能力均丧失。个别还出现看物体模糊不清。女性病人会出现月经不规则,或月经量增多,怀孕妇女在头3个月里流产机会增多,死胎和早产的可能性增大,分娩后病情加重。上述一些现象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几种,都要警惕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应就医,作进一步检查。一旦确诊为该病,应该严格按医嘱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过正规的治疗可使之控制和缓解。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氯喹等。应按医嘱把药物用足,病情好转时,切记不能随意减药,特别是泼尼松,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药,以防复发。
在配合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避免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外出时应戴遮阳帽或撑伞,因该病病人对阳光和紫外线很敏感,如不注意避光,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2)避免寒冷对手足的刺激,避免着凉,感冒可加重病情,甚至诱发难以治愈的感染;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和油炸食品。不吃香菇和香菜;
(4)补钙,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用激素治疗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无菌性坏死,适当补钙,可预防之;
(5)常饮菊花茶,尤其对口腔溃疡者,因菊花有清热解毒作用,有利口腔溃疡愈合,但每天1~2克为宜;
(6)该病病人并非不可生育,但一定要在病情控制6~12个月之后,激素用量在每天15毫克以下,才能怀孕。怀孕后应受到有关专科医生监护,以保母婴双安全。
(蔡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