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
( shuidou )
别名: 水疮 , 水疱 , 水花
中医
简介: |
水痘在临床以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结痂为其特征。由于形态如豆,色泽明净如水故名。中医亦称"水疱"、"水疮"、"水花"。 |
病机: |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风温时毒,内有湿热蕴郁,其邪毒多由口鼻而入,侵袭肺脾二经。病属热证、实证。 |
诊断: |
本病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分,一般可据皮疹的疏密、痘顶的薄厚、浆液的清浊及发热的轻重来判断邪之深浅。临床一般以热邪浅在卫分、气分多见,窜入血分而发为血性赤痘甚少。 1.风热犯表 主证:发热轻微或不伴发热,初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1~2日后出疹,皮疹稀疏,疹色红润,疱顶皮薄,疱浆清亮,此起彼伏,躯干较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分析:本证多系外感风热时邪,伤及肺卫所致。邪犯肺卫,故见发热,流涕,喷嚏,咳嗽。邪入未深,透于肌表,故见疹疱疏稀,色泽润红,疱浆清亮。 2.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面红目赤,水痘密集,疹色深红或紫暗,疱浆混浊,根盘红晕较著,伴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糙而干,脉洪数。 分析:本证为毒热不解,内入营血所致。里热炽盛,灼伤津液,故见壮热口渴,面赤。邪毒内犯,营热内炽,故见疹色深红或紫暗,疱浆混浊。 |
治疗: |
本病治宜疏风解毒,清热解毒,辅以渗湿。邪毒内炽,深入营分者,则以凉营解毒为要。 一、辨证选方 1.风热犯表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竹叶、滑石、芦根各10g,薄荷、牛蒡子、蝉蜕、甘草各6g。发热加生石膏;咳嗽加桑白皮、杏仁。 2.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利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生石膏20g,丹皮、生地、黄芩、知母各12g,紫草、大青叶、山栀各10g,黄连、甘草各5g。便秘加大黄、枳实;口干唇燥加麦冬、芦根;口舌生疮加竹叶。 二、专方验方 1.水痘汤:蝉衣3g,金银花9g,连翘9g,川黄连3g,地丁草9g,牛蒡子6g,赤芍6g,土茯苓10g,生薏米15g,刺蒺藜9g,鸡苏散15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水痘各型。 2.银百汤:银花30g,生石膏30g,紫草15g,玄参15g,泽泻15g,荆芥6g,薄荷9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水痘属湿热盛者。 3.翘毒剂:连翘12g,金银花12g,粉前胡6g,白菊花6g,紫花地丁6g,淡竹叶6g,薄荷2g,生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各型小儿水痘。 4.贯射合剂:贯众15g,射干9g,板蓝根30g,鸭跖草30g,黄芩15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小儿水痘初起。 |
中药: |
1.银翘解毒丸: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水痘初起,症状较轻者。1~3岁每次1/3丸,3~6岁每次1/2丸,6岁以上每次1丸,日服2次。 2.小儿金丹片:具有解表透疹,清热解毒之功效。适于水痘热毒炽盛者。1~3岁每次2片,3~6岁每次3片,6岁以上每次5片,日服2次。 3.小儿化毒散: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适于水痘之热毒重证。1~3岁每次0.3g,3~6岁每次0.4g,6岁以上每次0.6g,日服2~3次。 4.赛金化毒散: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效。适于水痘之热毒重证。1~3岁每次1/2袋,3~6岁每次2/3包,6岁以上每次1包,日服2~3次。 |
西医
简介: |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原发感染,一般病程较顺利,临床以大小不等、时期不同的多形态 (斑丘疹、水疱、结痂)皮疹同时存在为特征。 |
病因: |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
季节: |
冬春二季多见。 |
人群: |
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
发病机理: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经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侵入人体,在局部淋巴结内繁殖,然后入血。发生第一次病毒血症 (感染后4~6天),到达肝脾和其他脏器中繁殖并再次入血,为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侵入皮肤产生皮疹。严重病例内脏各器官可见局灶性坏死,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及神经系统脱髓鞘等改变。 |
诊断标准: |
1.流行病学:多见于冬春。病前2~3周内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过去无水痘病史。 2.临床特点: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在发病当天即开始出现特殊皮疹(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皮疹有痒感,在同一部位可有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 3.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稍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 (2)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染色镜检,可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或疱疹液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病毒抗原,可获阳性结果。 (4)取双份血清以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 (5)病毒分离:以疱疹液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 (注)2~5项仅用于非典型病例的检测。 |
病史: |
流行病学史:病前11~24日(一般13~17日)有水痘接触史。 |
体征: |
1.前驱期:出疹前24小时可有轻微发热、不适、食欲差。有时发热与皮疹同时出现,也可不伴发热。 2.出疹期:皮疹形态初为细小、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时内转变为椭圆形、表浅、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红晕,大小不等。然后疱液从清亮转为云雾状,后干燥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头、腰部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口腔、咽部和结膜可见小红丘疹,继之形成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经1~3周结痂脱落,无色素沉着及疤痕,但如继发感染可留下永久性小疤痕。 |
实验室诊断: |
病毒分离:出疹后3~4天内从疱疹液中可分离出病毒。 |
鉴别诊断: |
1.丘疹样荨麻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四肢多见,形态单一,皮疹壁较坚实,痒感显著。 2.手足口病: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皮疹可先为斑丘疹,后转为疱疹,但比水痘疹小,且不结痂。主要分布于四肢远端及手足,伴口腔内小疱疹及溃疡。 3.脓疱病:皮肤损害为化脓性疱疹,多见于四肢,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脓疱周围常有红肿。疱液可培养出细菌。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体温正常,无新出皮疹,疱疹全部结痂,大部脱落。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基本治愈。 |
治疗: |
本病治疗以对症、预防皮疹继发感染为主,重症病人可试用抗病毒药物。 一、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供给易消化饮食,多饮水。 2.避免抓破疱疹,剪短指甲,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3.止痒:局部皮肤涂以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口服0.2%苯海拉明糖浆每天0.5~1ml/kg,分2次,或扑尔敏每天0.35mg/kg,分2~3次。 4.疱疹破裂时可给2%龙胆紫或5%磺胺软膏局部涂擦。 二、抗病毒药物:重症病例必要时可选用: 1.阿糖腺苷:每天10~15mg/kg静点,连用5~7天。 2.无环鸟苷:每天30mg/kg分3次静点,每次静点时间>30~60分钟,疗程5~7天。 3.其他:干扰素每次10(6)~10(8)iu,每周1~3次肌肉注射,转移因子每次2ml肌肉注射,每周1~2次。 三、维生素b12的应用:能促进细胞内核蛋白形成,抑制水痘病毒对核蛋白代谢的障碍作用,使疱疹结痂增快,减轻临床症状。用法为维生素b12500μg/次,肌注1次或数次。 四、合并症治疗 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水痘脑炎等,给予对症治疗,并将抗病毒药物疗程延长至10~15天。 |
中西医结合: |
水痘为病毒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对于水痘轻症,单纯应用中药治疗即可很快治愈。中药多采用清热解毒之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应酌情选用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对痘疹较多者,中药应加用利湿之品,如车前子、茯苓、薏苡仁、滑石之类。同时配合局部外涂龙胆紫溶液。本病不主张以抗生素预防感染,但对出现皮肤感染时,可适当加用抗生素。对体质弱的患儿或水痘重症,可在中药治疗的同时,给予维生素b12肌肉注射,以促进细胞内核蛋白的形成,抑制水痘病毒对核蛋白代谢的障碍作用。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中药治疗应在清热解毒的同时注意扶正,并给予丙种球蛋白等,以加速临床好转。 |
中医
简介: |
本病是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并形成痂盖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疾病。 |
病机: |
水痘指因外感时邪风毒,内蕴湿热,发于肌表。 |
诊断: |
外感风热毒邪,内有湿毒蕴郁,内外相合,阻于肌肤,或相互接触,传染而发。轻证属风湿热阻,重者为血热毒盛。 1.风热湿阻 证候:本病多发于儿童,成人偶见,先有发热及全身不适感。1~2日后出现红色丘疹,1日后发成红斑,水疱如绿豆大小,周围有红晕,以后干燥结痂脱落而愈。出疹程序先后不同,此起彼落,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是本病的特征。舌红苔白,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本病以发热起水疱、疱周有红晕、舌红苔白脉滑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内有湿热,复感风邪,内外相合阻于肌肤,外不能透达,内不能排泄,而见周身起水疱;正邪相争则发热。舌红苔白,脉滑数为风热湿阻之象。 2.血热毒盛 证候:泛发水疱,水疱多而密集,或有大疱、血疱,或有水疱感染。伴烦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苔干黄而厚,脉洪数。 辨析:①辨证:本症以水疱密集,泛发有大疱、血疱;或水疱感染;或痘色紫暗,疱液浑浊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内有湿热,外感风热之毒,深入营血,以致血热毒盛,而见全身泛发水疱、大疱、血疱,壮热不退;热伤阴津则烦渴,大便干,小便赤。舌红苔干黄而厚、脉洪数为血热毒盛之象。 |
类证: |
1.黄水疮、大疱疮:多发于夏秋季,一般不发热,好发于头面及四肢等暴露部位,疱疹形大,疱内含脓液,破后淌脓液而不结痂。 2.蛇串疮[缠腰火丹]:成人居多,丘疹或水泡成簇,如带状分布,皮肤有显著灼痛感。 |
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风毒犯表 证:发热轻微,鼻塞流涕,偶有喷嚏及咳嗽,疹色淡红而润,疱浆清亮,点粒稀疏,躯干为多,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浮数或略数。 疏风清热解毒。 银翘散加滑石、萆薢。 2;热毒蕴结肌肤 证:壮热烦躁,口渴欲饮,面赤唇红,便秘溲赤,痘大而稠密,疹色红赤或紫暗,疱浆较混,根盘红晕显著,口、眼等处亦见疙疹或溃疡,舌苔黄糙而干,脉滑数。 清营解毒。 清瘟败毒饮加减。 3.风热湿阻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10g,菊花6g,牛蒡子10g,杏仁10g,板蓝根30g,银花10g,连翘6g,苡仁10g,车前子(包)10g,芦根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热毒盛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黄连6g,黄芩6g,黄柏5g,栀子5g,生地10g,玄参4g,竹叶10g,银花10g,连翘10g,丹参6g,麦冬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三黄擦剂外用,每日3次。 2.糜烂化脓者用青黛膏,外用每日3次。 3.口腔粘膜溃烂者用青吹口散外吹,每日3次。 4.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百部酒100g。混匀外涂,每日3次。 三.单方验方: (1)银花20g,甘草3g,水煎服,1剂/日。 (2)野菊花15g,路边菊15g,金沙蕨30g,水煎服,1剂/日。 (3)苦参3g,浮萍15g,芒硝30g,煎水外洗,2次/日。 (4)口服中药银花、连翘、板蓝根能起到清热解毒作用,改善病情。 |
西医
简介: |
水痘(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以皮肤及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为特征,皮疹发展迅速,以躯干部位为多,全身症状轻微,传染性强,常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小流行。 |
病因: |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为dna型,直径150-200nm,呈球形。病毒外膜含脂蛋白,在感染的细胞核内繁殖。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弱,在空气中数小时致病性即降低,一般消毒剂均可灭活。 |
季节: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
人群: |
水痘好发于6岁以下小儿。 |
发病机理: |
病毒在鼻咽、口咽及上呼吸道粘膜繁殖后,进入血流,引起短暂病毒血症,然后达全身皮肤及粘膜,形成病变。在皮肤及粘膜上首先发生斑、丘疹,其后转成疱疹。 |
病理: |
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表皮棘细胞层,有气球状变性、水肿,并有囊状细胞形成;细胞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细胞,细胞内液体增加,另有周围组织液进入细胞,呈透明液状,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由于水泡病变较浅,在皮肤上结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当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后,发生化脓性病变,损及真皮层时愈合后可留瘢痕。在眼结膜、口腔及肛门口粘膜上,水疱破裂后可形成溃疡。重型水痘在肺、肝、肾、胰腺及肾上腺实质中均能发生疱疹,甚至进展至局灶性坏死。 |
诊断标准: |
1.流行病学:多见于冬春。病前2~3周内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过去无水痘病史。 2.临床特点: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在发病当天即开始出现特殊皮疹(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皮疹有痒感,在同一部位可有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 3.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稍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 (2)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染色镜检,可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或疱疹液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病毒抗原,可获阳性结果。 (4)取双份血清以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 (5)病毒分离:以疱疹液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 (注)2~5项仅用于非典型病例的检测。 |
诊断依据: |
水痘的早期诊断一般不难,根据其发热,同时可见丘疹、水痘、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疹及向心性分布,粘膜可受累等特点可以确诊。 临床诊断 1.6岁以内的小儿于冬春季在躯千、四肢头面起皮疹,向心性分布,发病急,有发热等全身不适。 2.皮疹初起为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迅速变成丘疹,然后形成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疱壁薄易破;结痂脱落而愈。皮疹陆续发生,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疹。 3.部分病人可见大疱、血疱。新生儿、成人发生水痘较严重,粘膜可受累。 4.水痘可并发肺炎、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发病: |
本病起病突然,多见于小儿。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潜伏期10-20d,一般14d。冬春季多发,有发热等全身不适之症。这种病毒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病毒经由呼吸道侵入体内,约经10~14天的潜伏期而突然发病。有较强的传染性,从发病到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有很多人感染后并无临床症状或症状很轻微而忽视。 |
病史: |
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
体征: |
(一)症状 1.皮疹在发热24小时内出现,初起为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后迅速变成丘疹,然后成绿豆大小的水疱,呈椭圆形,周围绕以红晕。疱液清晰,疱壁薄易溃破,有瘙痒感,2~3天水疱干燥结痂。较大水疱则往往呈中央脐窝。以后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疱疹分批陆续出现,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 2.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和四肢较少,掌跖更少,口腔、眼结膜、咽部和外阴等粘膜部位也偶可发生损害,水疱破后形成浅表性小溃疡。 (二)特殊类型的水痘 1.出血性水痘:有高热及严重的全身症状,全身有泛发性出血性水疱。好发于营养不良、白血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病人。 2.新生儿水痘:由出生时母亲传染,可发生泛发性系统损害而致死亡。 3.成人水痘:较小儿为重,前驱期长,高热全身症状显著,皮疹数多,瘙痒重。 4.水痘性肺炎:主要发生于成人水痘,新生儿水痘及免疫功能障碍者。有发热、恶寒、咳嗽、胸痛、咳血、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有罗音及哮鸣音,x线胸透两肺野可见弥漫性2~20mm大小结节性阴影。 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在发疹的1~2周后出现,持续约5周消退。 继发感染时局部呈化脓性病灶,易导致败血症或脓毒血 症使病情转危。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大肠杆菌。体质虚弱的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白血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易发生重型水痘,水痘联合成片状及融合成大疱型。出血性水痘为重型水痘的一种表现,临床上少见,患者水疱中有血性渗出液,疱疹周围出血,形成出血性皮疹及紫癜,常危及生命。肾上腺皮质激素禁用,因易引起水痘病毒播散,形成全身性感染或出血性血痘。另一种重型水痘称坏死型水痘,皮疹及疱疹处皮肤及粘膜下组织坏死,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常继发细菌感染,病死率高。先天性水痘极少见。妊娠妇女于怀孕8-15周内感染水痘后,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出生婴儿可发生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低体重、皮肤瘢痕、肢体发育不全、肌肉萎缩性瘫痪、脉络膜视网膜炎、小眼、白内障及智能发育不全等。 |
鉴别诊断: |
本病应与丘疹性荨麻疹、疱疹性湿疹、脓疱疹、肠道柯萨奇病毒所致的疱疹、天花等鉴别。 1.丘疹性荨麻疹:常见于1~7岁的儿童。典型的皮疹呈纺锤形,黄豆至花生大小,质硬的水肿性红色丘疹,中心可见有小水疱。自觉奇痒,常因搔抓而发感染。皮疹常分批出现,可反复发作。 2.脓疱疮:多见于盛夏炎热季节。皮疹好发于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水疱发生后迅速变为脓疱,大小不等,疱壁薄,外观常见呈半月形的脓胞现象。病程长短不一,可反复发作。 3.天花: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并发症多,危害性大。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四肢和头面较多,同时仅能见到一期的皮疹。发热后第3天出疹,第5~6天成为水疱并有脐窝,第7~8天转为脓疱,第10~14天结痂,愈后遗留瘢痕。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体温正常,无新出皮疹,疱疹全部结痂,大部脱落。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基本治愈。 |
预后: |
病情有轻有重,但预后一般良好。 |
并发症: |
①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如脓皮病、丹毒、蜂窝织炎等。 ②败血症。 ③脑炎,可由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或由变态反应所致,前者发生在水痘前1周至水痘后3周,后者发生在水痘后1个月(不多见)。 ④脊髓炎、神经根炎及神经炎,偶见横段性脊髓炎。 ⑤其他,如肺炎、心肌炎、肝炎、肾炎、关节炎等。 ⑥脑病肝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已证实与水痘病毒有关,多发生在水痘后数日,临床特征是明显脑水肿及肝功能损害,预后差。 |
治疗: |
此病无特殊治疗,应予适当护理,特别重视皮肤清洁,避免细菌污染水痘破损处,避免手抓疱疹,防止继发感染。局部痒感不适时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疱疹破碎后宜用1%甲紫(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高热时可用退热剂,但应尽量避免用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有报告后者退热可诱发脑病、肝内脏脂肪变性,故近年来国际上曾提出对水痘患者应禁用阿司匹林,惟两者关系尚需进一步阐明。婴幼儿夏季出水痘可及早适当应用抗生素外敷以防止皮肤继发感染。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静脉应用有疗效,5d为一疗程,严重水痘可用干扰素治疗,能阻止病情进展。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常可使病毒在体内繁殖并扩散,使病情恶化,危及生命,故禁用激素。如有其他病必需使用激素或已用激素者,则应尽快减量至生理剂量,尽快减量停用。但在病程后期,水痘已结痂或痂已干结,或水痘并发重型肺炎、脑炎时,可酌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提高治愈率,此时激素已无播散水痘的危险性。麻疹疫苗可干扰水痘病毒在人体内的作用,如在水痘进展期肌注麻疹疫苗,水痘能迅速得到控制及结痴,常用剂量为0.2一0.5ml,注射一次即可生效。 一、全身治疗 1.病毒灵0.1g/日口服。 2.发热者给予退热剂apc1片/次,3次/日口服。 3.瘙痒甚可用抗组氨药物如扑尔敏片4mg/次,3次/日;赛庚啶片,4mg/次,3次/日。 4.继发感染时应用抗菌素如:麦地霉素或螺旋霉素等口服。 5.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3~6m1,1次/日,连用3~5次。 |
护理: |
本病轻症应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勿食辛辣,避风寒,治以疏风清热为法。重症患者除加强护理外,应给大剂凉血清热解毒之品,甚则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1.立即隔离患者,直至全部痘疹结痂。 2.室内空气要流通,避免复感外邪。进食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忌油腻及姜椒辣物,多饮开水,或用红萝卜、荸荠、甘蔗等煎水代茶。 |
中西医结合: |
水痘轻者单用中药外用,或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加强护理,以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痛苦。若重者宜中西医配合治疗,使用抗菌素、支持疗法、中药内服,再加外用中药或西药,并加强护理,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和充足的水分,忌辛辣刺激之物。 局部治疗 1.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收敛,破溃时用2%龙胆紫液外涂,感染时外涂新霉素软膏。 2.水痘性角膜炎可用0.1%疱疹净眼药水滴眼。 3.勿使搔破皮肤,若抓破有感染,可用青黛散撒患处,或用2%的龙胆紫外涂。 |
“水痘” 相关论述
水痘是由外感时行邪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因其疱疹内含水液,形态椭圆,状如豆粒,故称水痘。也称水花、水疮、水疱。西医亦称水痘。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多见于冬春两季。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而以1-4岁小儿为多见。本病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流行。预后一般良好,愈后皮肤不留瘢痕。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若是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罹患本病,症状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在古代医籍中,有关水痘病的论述始于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中最早提出“水疱”之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疮疹论》则正式立名“水痘”:“其疮皮薄,如水疮,破即易,于者,渭之水痘。”
[病因病机]
水痘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病,其病在肺脾两经。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于肺,故见发热、流涕、咳嗽等肺卫症状。病邪郁于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若毒邪尚轻,病在卫表者,则疱疹稀疏,点粒分明,全身症状轻浅;少数患儿素体虚弱,感邪较重,邪毒炽盛,内犯气营,可见疱疹稠密,色呈紫红,多伴有壮热口渴。甚者毒热化火,内陷心肝,出现神昏、抽搐。也有邪毒内犯,闭阻于肺,宜肃失司,可见咳嗽、气喘、鼻煽等重症。
[庙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2.临床表现初起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发热1—2天内,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位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红晕,疱壁薄易破,常伴瘙痒,继则结成痂盖脱落,不留疤痕。
3.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4.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用酸性染色检查核内包涵体。
二、鉴别诊断
1.麻疹、风痧、奶麻、丹痧均为斑丘疹,皮疹分布全身,形态细小如针尖或粟粒状,无疱疹、结痂现象。
2.脓疱疮多发于夏天炎热季节,疱疹较大,壁较薄,内含脓液,不透亮,容易破溃,破溃后随脓液流溢蔓延附近皮肤而发,多发于头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
[辨证论治l
一、辨证要点
水痘的辨证要点在于辨别轻证和重证。轻证痘形小而稀疏,色红润,疱内浆液清亮,或伴有轻度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病在卫气。重证水痘邪毒较重,痘形大而稠密,色赤紫,疱浆较混,伴有高热、烦躁等症状,病在气营,易见邪毒闭肺、邪陷心肝变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总的原则。轻证以肺卫受邪为主,治以疏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重证邪炽气营,治以清热凉营,解毒渗湿。对邪毒闭肺,邪陷心肝之变证,当治以开肺化痰,镇痉开窍,清热解毒等法。
三、分证论治
1.邪伤肺卫
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伴有喷嚏及咳嗽,1—2日皮肤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分析:时行邪毒,伤于肺卫。邪毒由口鼻而人,郁于肺卫,故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等;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正气抗邪外出,时邪夹湿透于肌表,正盛邪轻,故水痘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舌苔薄白,脉浮数,为病在卫表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薄荷辛凉解表,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解毒,利咽祛痰。也可佐以车前子、滑石化湿利水。
疹密色红者加当归、赤芍、紫草活血凉血;咳嗽有痰者,加杏仁、浙贝母宣肺化痰;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僵蚕清热解毒利咽;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皮疹瘙痒者,加蝉蜕、地肤子祛风止痒。
2.毒炽气营
证候: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分布较密,根盘红晕显著,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或舌绛,苔黄糙而干,脉洪数。
分析:热毒炽盛,燔灼气营。邪毒内传气营,气分热盛,故壮热不退,烦躁、口渴,面红目赤等;毒传营分,与内湿相搏外透肌表,故见水痘密集,根盘色红,疹色紫暗,疱浆混浊;热伤津液,故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苔黄糙而干、质红绛,脉洪数,均为热毒之象。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渗湿。
方药:清胃解毒汤加减。常用药:升麻清热透疹,石膏清气泄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丹皮、生地凉血清热。佐以紫草、山栀、木通清热凉营渗湿。
唇燥口干,津液耗伤者,加麦冬、芦根养阴生津;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全瓜蒌泻火通腑。
水痘发病过程中,如出现高热、咳嗽、气喘、鼻煽、紫绀等症,此为邪毒闭肺之变证,治当清热解毒、开肺化痰,可予麻杏石甘汤加减;若见壮热不退,神志模糊,口渴烦躁,甚则昏迷、抽搐等症,此为邪毒内陷心肝之变证,治当凉血泻火,熄风开窍,予清瘟败毒饮加减,并吞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1日2-3次。用于邪伤肺卫证。
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3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日1次。用于毒炽气营证。
二、单方验方
1.金银花12e,甘草3so水煎,连服2-3天。用于邪伤肺卫证。
2.腊梅花5s,连翘、金银花、菊花、赤芍、紫花地丁各10g,板蓝根15g,蝉蜕、甘草各3g,黄连1.5g。水煎服,1日1剂。用于毒炽气营证。
三、药物外治
1.苦参、芒硝各30g,浮萍15so煎水外洗,1日2次。用于水痘皮疹较密,瘙痒明显者。
2.青黛散麻油调后外敷,1日1次,用于疱疹破溃,欣红化脓者。
[预防护理]
一、预防
对水痘患儿应立即隔离,直至全部疱疹结痂。被患儿呼吸道及皮疹分泌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应采用曝晒、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消毒措施。本病流行期间,勿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接触水痘患儿后,应留检3周。对免疫缺陷、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的儿童,接触水痘后可选用人体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带状疱疹球蛋白等肌肉注射,预防感染本病。
二、护理
室内空气要流通,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多饮开水,可用萝卜、荸荠、绿豆等煎水代茶。保持皮肤清洁,勿使搔抓,不宜洗浴,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如有皮肤抓破,可外涂青黛散或黄芩油膏。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的患儿发生水痘,应立即减量或停用激素。
[文献摘要]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疱,,以泪出如水,其色青小。肺为脓疱,如涕稠浊,色白而大。心为斑,心主血,色赤而小,次于水疱。脾为疹,小次斑疮,其主裹血,故赤色黄浅也。”
《证治准绳·幼科》:“小儿痘疮,有正痘与水痘之不同……亦与疹子同,又轻于疹子,发热一二日而出,出而即消,易出易靥,不宜燥温,但用轻剂解之,麦汤散主之,羌活散、消毒饮、麦煎散俱可服,又当服大连翘汤以解之。……按水痘令小儿患之者大率无害,如无内证,不必服药,无事生事也。”
《幼幼集成·水痘露丹证治》:“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红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喷嚏,涕唾稠粘,身热二三日而出,明净如水泡,形如小豆,皮薄,痂结中心,圆晕更少,易出易靥,温之则痂难落而成烂疮,切忌姜椒辣物,并沐浴冷水,犯之则成姜疥水肿。”
[现代研究]
姜润林.银翘二丁汤治疗小儿水痘114例.中医杂志1989;30(3):10
运用铃老中医经验方银翘二丁汤(组成:金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6-10s,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0-15g),水煎成50-loomlo分2-3次服。二煎外洗患部。
如瘙痒加蝉蜕,发热无汗加荆芥、薄荷,烦热口渴加石膏、知母,痘疹根晕大而色赤加赤芍、丹皮,疹色深红加黄连、甘草,大便干结0p生大黄或熟大黄,舌红少津加生地、麦冬,治疗114例均痊愈。退热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2天,平均1天;水痘结痂时间最短2天,最长4天,平均2.6天。
翁建新.荆防蓝根汤治疗小儿水痘94例.江苏中医1990;(10):37
应用徐汉江老中医经验方荆防蓝根汤(组成:荆芥、防风各log,板蓝根20g,芦根15g),每日1剂,煎汤分2次服。共治疗舛例水痘,男58例,女36例,年龄2-13岁。经治全部痊愈,退热时间平均6小时,结痂时间平均3天。
女人生孩子,产骨会自然张开,乃出之于天地自然,人生于天地之间,抵抗疾病能力的产生,天地亦安排出之于自然。我们可以看到麻疹、水痘、腮腺炎、德国痲疹……痊愈后的孩子,饮食大进,体力恢复后,特别不易生病,为什么呢?
风暑寒湿燥火的变化,是造成我们生病的主因(外因)之一,气候由十天干、十二地支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即每天十二个时辰、每天、每年、每十年(十天干)或十二年(十二地支)、六十年会产生不同的气候变化,故各种流行疾病每隔十年或十二年就会流行一次,而“流行的疾病”随着“节气”的转变,产生气候的变化而消失。
气候不断的变化造成疾病,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疾病呢?唯有健康的身体,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什么气候、什么疾病都侵犯不了,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之道。没有健康的身体,预防针能抵抗疾病吗?能预防疾病吗?
天地之“气”——风暑寒湿燥火,随着天干、地支的变化,随时干涉、支配着人身体的气之变化,乃天地自然之现象,人在天地之间,位列三才——天、人、地,其生理受自然之影响亦出之于自然。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生理变化过程,五气对生理的变化,乃天地对人体适应自然的巧妙安排,为人体对风暑寒湿燥火的变化产生免于伤害的免疫作用,而赐予人类天然的预防针。
人身得五行之全,风气入肝,燥气入肺,湿气入脾,寒气入肾,暑气入心,五行均衡调匀,五气调理五脏适应的作用出之于自然的能力,即预防针的作用。
什么是天地予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预防针呢?即痲疹、水痘、腮腺炎、德国痲疹(俗称野痲疹)。万物之灵的人类,从寒带到热带,从热带到寒带,从冷气房中出来到酷热的室外,早午晚温差的变化,各种气候的急遽变化,人类都能随时适应,因人类皮肤不长长毛,皮肤的呼吸,可以帮助肺的呼吸,随时适应气温的变化,其它动物,身长长毛,则无此先天条件。
天地分五行,故某些地方不会生某病,却因人类的来往而将某疾病传达到某地。
上古之人无痘疹者,天性纯朴也,因人分五行,气分五气,某个地方之气,不受他种人种不同之气的干扰,而产生适应的变化,如澳洲在受白种人入侵之前,即没有痲疹、水痘……的疾病发生,当白种人侵入澳洲,其气干扰了澳洲原始人的气,而为使其产生适应的变化,乃有痲疹、水痘等病变的发生,气即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与人之五气相通也。
人的体质——气,基本亦分属五行,各为木形人、火形人、金形人、水形人、土形人(在《医宗金鉴》“四诊心法”中有详述各形人之形象),即各形人各占百分之廿,五行相生相克,是以各种疾病的流行,有百分之廿的人不受流行疾病的影响(不生病),如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会出痲疹,即有百分之廿的人不会出痲疹。
痲疹、水痘、德国痲疹、腮腺炎……等,乃是人类大混杂,交流产生气的适应,以抵抗疾病预防疾病的自然反应。
为什么出痲疹时,不要吹风呢?乃避他气的干扰,待痲疹出过之后,不怕风吹,即对风的变化产生免疫的能力,对风之变化不再生病。水痘出过之后,不怕天气潮湿、干燥的变化,即对湿气变化的适应产生免疫力。
腮腺炎出过之后,不怕暑气,别人的小孩怕晒太阳、易中暑,出过腮腺炎的孩子,耐晒、不易中暑。
德国痲疹(野痲疹)出过之后,不怕天气骤寒,天气骤变,仍不感冒。
得过痲疹、水痘、腮腺炎、德国痲疹………等出过一次不再出,乃天地予人的预防针为一次即建立,康复后对风暑寒湿燥火之气的变化,不同人种之气的接触,可以得到长期的后天免疫能力,乃是天地予人类对气候,对人种的变化,产生抗病的预防针——免疫功能的产生。
痲疹、水痘、腮腺炎、德国痲疹………皆为胎毒所化,什么是胎毒呢?胎毒即父母遗传到子女身上抵抗疾病发生的病毒,因胎儿在母腹中时,皆从胎元(肚脐)摄取一切,故名胎毒。
断脐后,先天自父母取得之气,受后天五气熏蒸,“先后天气”交换,肺首先受后天之气,即水、火、风之空气作用。故肺为后天气之始。
肝受后天之气——风的作用将毒排出,是为痲疹,痲疹之作用乃促使肝风及其经络与心脾肺肾之五行相生相克的调理能适应顺畅。
水痘之作用,乃脾受湿气之作用所产生,为与五脏通调湿气顺畅无碍之作用。
腮腺炎之作用,乃心受暑气之调理与五脏之通调作用。
德国痲疹的作用,为先天呼吸“肾”调理寒气,与五脏之作用协调顺畅。
人在出生后,呼吸五气,每一节气,变化一经络,即每月一阴阳经络,至六个月后,全身十二经络,五气(先后天气)全部初次交换完成。乃起痘疹之作用,故出生后六个月内不会出痘疹,乃先后天气未交换完成,五脏之五气无法作沟通,故不出痘疹。五气不调,时机未成熟也。
正常的痲疹、水痘、腮腺炎、德国痲疹为什么要发烧三到六天才退呢?
因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三阴三阳,痘疹对三阴三阳——十二经络必须全行发透,乃能完成全身的免疫防卫功能,亦即六经传变全行发透,十二经络皆产生预防作用。
前三日为痘、痲疹发芽期——须发烧乃能使免疫功能之能发芽,发烧为阳气的作用,即阳经经络的作用,后三日为成熟收敛期,为阴经经络的作用,故烧退,脸为诸阳之会故痘疹发作皆从阳始,自脸面发生,至脚而收功。
痘疹为身体产生免疫作用而发作的疾病,故每人一生必出一次而不复发,孩子出生后六个月始发痘疹,至六、七岁时,痘疹、痲疹大都已出完,并不妨碍孩童的上学。
中医的预防针(种痘),宋真宗时,峨眉山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故民俗称种痘为神苗,是预防针之始,种痘的方法有水苗法、旱苗法、痘浆法、痘衣法等四种。种痘为什么不能普遍呢?因种痘在使未生痘疹的人传染产生痘疹,以产生对疾病的抵抗力,即免疫功能的产生,而不是使痘疹出不来,为避免与其它疾病并发逆症(并发症),故种痘必须在身体健康时种植,以免发生危险。
今日的预防针,将天地赐予人类的预防针堵塞出不来,痲疹、水痘、腮腺炎、德国痲疹………之免疫功能发挥不出来,致孩子身体对风暑寒湿燥火的气候变化,无法调整,而天天感冒,感冒却又不分伤风、伤寒、伤暑湿热而一味的发炎——消炎、结果呢?名为预防疾病,实际却在摧残民族幼苗,今日年轻的父母可真难为了,孩子可真难照顾了。
大家认为照顾出麻疹的孩子四十天麻烦呢?还是照顾一辈子病怏怏的孩子麻烦呢?
乙型肝炎预防针则纯粹是谋财害命针。
霍乱预防针,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九七○年即宣布没有预防效果,且产生极大的不良副作用,而宣布停止使用,但我们台湾却迟到一九八八至一九八九年间才宣布霍乱预防针改由自愿施打,可见我们的霍乱预防比他国“进步”近廿年。
卡介苗在某医学权威退休时,发出三千多封信给全省小儿科医生说:卡介苗没有预防肺结核的功能,且产生极大的副作用,故不应再打卡介苗。因当初卡介苗预防注射是该医师发启、推动的,三十年后才良心发现,在退休时发出三千多封信给全省小儿科,但我们的医疗有关单位,却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至今仍在打。
小儿麻痹预防针,许多外国药厂因负担不起医疗赔偿而不敢制造,而我国在流行时期,有许多小儿科医师用蒸馏水滴两滴在小儿的嘴里,以赚取黑心钱,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却没法取得证据,揭发这么值钱的两滴蒸馏水。
预防针是预防疾病,还是制造疾病呢?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有什么预防针呢?每个脸色红润,体力强健,今日的小孩,出生时脸色红润,不到几天、几个月脸色青黄,我们可以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看看,有几个学生脸色红润,有一个健康的人吗?
医疗科学进步了吗?医疗品质提升在那里?预防疾病的效果在那里?医院病床再多也不够用,为什么?
大家可以比较血癌的人数及其治疗的最后结果与发烧治疗错误所造成的脑炎、脑膜炎、小儿痲痹所造成的人数及其最后下场是谁比较凄惨、悲哀!
水痘是水痘病毒(时行邪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二季,1~4岁小儿易患。发病较急,发热头痛,咳嗽流涕。一般经数小时至一天即见红疹在身体躯干、头面、四肢皮肤出现。初为斑疹,数小时后为丘疹,又数小时变水疱。痘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大如豆,小如粟,光亮如水珠,根脚红散,皮薄而软。数日后结痂,痂落不留麻痕。轻仅数粒,重者高热不退,痘大密布,痘色紫暗,疱浆晦浊。分批出现,此起彼伏。治以疏风清热,解毒除湿,或加凉血。
(一)
处方:鲜竹笋60克,小鲫鱼1条。
用法:煮汤食。有助轻透早愈。
本方适用于水痘初起。
(二)
处方:白扁豆6克,贯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三)
处方:黄花菜15克,竹叶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四)
处方:杏仁3克,滑石3克,生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五)
处方:白菜根30克,丝瓜藤6克,绿豆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六)
处方:陈皮3克,蒲公英10克,苍耳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七)
处方:海金沙根30克,野菊花根9克,栀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
(八)
处方:银花18克(或忍冬藤30克),甘草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
(九)
处方:白茅根100克,冰糖30克。
用法:将茅根洗净,加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滤去渣滓,入冰糖溶化。每日1剂,分2次服完,连服5~7日。
(十)
处方:绿豆50克,海带20克,白糖15克。
用法:将海带洗净,剁碎,置锅内熬煮至汁尽带烂,然后与绿豆共捣烂成浆,冲入沸开水150毫升许,加盖焗片刻,再加白糖调化。每日1剂,分1~2次服完,连服5~7天。
(十一)
处方:荸荠粉30克,银花12克,甘草3克。
用法:将银花、甘草置锅内加清水500毫升,文火熬至200毫升,滤去渣滓,冲入荸荠粉调成糊状。每日1剂,分1~2次服完,连服3~5天。1岁以下小儿酌减。
(十二)
处方:胡萝卜100克,鲜芫荽10克。
用法:将胡萝卜洗净,连皮切成碎块,置锅内加水适量煮烂,然后加芫荽再煮片刻,食盐少许调味。每日1剂,连渣带汁分1~2次服完,连服5~7天。1岁以下小儿只服汁液。
(十三)
处方:赤小豆25克,鲜马齿苋30克。
用法:将赤小豆洗净,用温开水泡软,鲜马齿苋捣烂榨取原汁,与赤小豆共捣成浆,冲入沸开水适量,加盖焗15分钟,候凉可用。每日1剂,1次服完,连服3~5天。
(十四)
处方:粳米50克,土薏米30克,扁豆24克。
用法:将粳米、土薏米、扁豆共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熬煮成稀粥,加食盐、生葱各少许调味,取出候凉。每日1剂,随意服食。
(十五)
处方:腊梅花15克,银花15克,绿豆30克。
用法:先将前二味煎水取汁,绿豆煮粥,入药汁共和匀,加冰糖适量调味。每日1剂,分2~3次服。
本方及十六、十七方适用于小儿水痘重症。
(十六)
处方:野菊花15克,银花12克,板蓝根15克,栀子9克。
用法:水煎服。
(十七)
处方:鲜竹叶30~40克(干品15~30克),生石膏45~60克,大米50~100克,白糖适量。
用法:先将竹叶洗净,与石膏加水煎液,去渣,入大米煮稀粥,白糖调味服食。每日2~3次,连服3~5天。
(十八)
处方:红糖。
用法:红糖以白开水调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水痘,痘不落痂。
小儿痘疮有正痘与水痘之不同,新安张季明云∶其疮皮不薄,如赤根白头,渐渐赤肿,而有脓瘥迟者,谓之大痘,此里证,发于脏也。其疮皮薄如水泡,破即易干,而出无渐次,白色或淡红,冷冷有水浆者,谓之水痘,此表证,发于腑也。亦与疹子同,又轻于疹,发热一二日而出,出而即消,易出易靥,不宜燥温,但用轻剂解之,麦汤散主之,羌活散、消毒饮、麦煎散俱可服,又当服大连翘汤以解之。如心闷,烦蹂,发热,及大小便涩,口舌生疮者,通关散主之。水痘夹黑,出来黑水流,或手足冷者,前胡、甘草、生地、玄参、连翘、茯苓、木通、蝉蜕、麦门冬、川芎、陈皮、当归、生姜水煎服。
麦汤散 治水痘。
地骨皮滑石甘草(各半钱) 甜葶苈麻黄大黄知母羌活人参(各一钱)
上锉散。水一盏,每服二三钱,小麦七粒,煎六分,不拘时温服,分二帖。
麦煎散 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语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痘疹子余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头疼,并治之。
滑石地骨皮赤芍药石膏白茯苓杏仁知母甘草葶苈子(炒) 人参麻黄(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麦子煎汤下。如初生芽儿,感冒风冷,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一字,用麦子煎汤调下。一方,去地骨皮、滑石,加羌活、川芎,薄荷煎汤调下。
羌活散(初热) 消毒饮(即牛蒡荆芥甘草三味) 大连翘汤(便闷) 通关散(便闷)
按∶水痘,今小儿患之者,大率无害,如无内证,不必服药,无事生事也。前后四方,不为轻剂,非热甚不解,二便秘涩,烦闷不宁,不宜轻服。
陈文宿先生云∶水痘之症,身热二三日而止,或咳嗽面赤,眼光如水,或喷嚏咳唾稠粘。与痘不同,易出易靥,不能为害。汤民望先生云∶麻痘乃天行时气,热积于胃,胃主肌肉,故发于遍身,状如蚊子所啮。色赤者十生一死,色黑者十死一生。此症亦与 症不同。其 症如锦纹,而但空缺处如云路之状。麻症乃遍身而无空处,但以疏密之不同耳。
麻痘初出,咳嗽烦闷,呕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疮,用黄连杏仁汤。若催出而成 ,烂如锦纹,或脓水腥臭,心胸咳闷,呕吐清水,不时身热,用黄芩知母汤。初起发热,疑似之间,可服升麻汤。然麻症始终宜用麻黄汤表之,痘症表与下皆不可。大抵发热烦渴,用升麻葛根汤。发热咳嗽,人参麦门冬汤。发热烦躁,小便不通,大连翘饮。冬寒腠理闭塞,葛根橘皮汤。
一小儿患之,发热作渴,遍身作痛,大小便干涩。此热毒郁滞于内,用葛根麦门冬汤一剂顿安,又用解毒汤而愈。
一小儿患此,身痛发热烦躁,此风邪搏于表也,用玄参升麻汤,诸症顿解。但倦怠发搐,此脾虚为肝所侮也,用和肝补脾汤而安。
一小儿患此,腹痛烦渴,面赤咳嗽痰涎。用升麻汤一剂,遍身如锦,用化 汤一剂而安,又用人参麦门冬散而愈。
一小儿疹隐于肉里而不现,烦渴躁热,衄血吐血或便血,用解毒汤、犀角汤,各一剂而血止,又用导赤散而愈。
一小儿患此,寒热干呕,先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而寒热止,用解毒汤而发,用生料四物汤而痊愈。
一小儿患此,五日不消,发热烦躁,右关脉洪数而有力,此胃经实热,先用化 汤一剂,又用参滑散而愈。
三豆饮 治天行痘疮,始觉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
小赤豆黑豆绿豆(各一百粒) 甘草节(五钱)
上水煮熟任食之,七日自不发。
参滑散 治水痘。
地骨皮麻黄(去节,一分) 人参滑石大黄(煨,一分) 知母羌活 甜葶苈(炒,一分) 甘草(炙,半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一小盏,小麦七粒,煎数沸,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
按∶前方发表散邪,疏通内热之峻剂。若遍身作痛,壮热烦躁,作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涩滞,喘嗽等症,宜用此方。然水痘多属表邪,或发热引饮,小便赤涩者,当用升麻葛根汤。知无他症,不必用药。
和肝补脾汤 治风热疮疹,脾土不及,肝木太过。
人参陈皮川芎(各五分) 白术茯苓芍药(各七分) 柴胡甘草(炙。各三分) 山栀(炒,四分)
上作二剂,水煎服。
白虎苍术汤
石膏(四钱) 苍术(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
上水煎服。
黄连杏仁汤 治麻痘渐出,咳嗽烦闷,呕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疮,作泻。
黄连(一两) 陈皮麻黄(去节) 杏仁(去皮尖,麸炒) 枳壳(炒) 葛根(各五钱)
上每服二钱,作泻者加浓朴、甘草。
黄芩知母汤 治麻症 烂,隐疹如锦纹,或脓腥臭,心胸闭闷,呕吐清水,温壮不时。
葛根知母(洗) 黄芩麻黄(去节) 陈皮杏仁(去皮尖)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若不呕逆,去陈皮加芍药,如吐则用之。
升麻葛根汤 治疮疹初起,发热咳嗽,似伤寒未辨麻疹。
白芍药 川升麻 甘草干葛(各等分)
上水煎,每服三钱。
化 汤 治 疹渴热最良。
人参知母(各一钱) 甘草(五分) 石膏末(四钱)
上加粳米一撮,水煎量服之。
葛根橘皮汤 治发 烦闷,呕吐清汁,兼治麻痘等症。
葛根陈皮杏仁(去皮尖) 麻黄(去节) 知母(炒) 甘草黄芩(各半两)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玄参升麻汤 治 疹已发未发,或身如锦纹,甚则语言烦躁,喉闭肿痛。
玄参升麻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乌梅丸
乌梅(三十个,酒浸肉研烂) 细辛干姜附子(泡。各一两) 蜀椒(四两) 黄连(一两) 当归(四两)
上为末,乌梅肉与米饭和丸,桐子大。每服数丸,白汤下。
羌活散(即人参败毒散加天麻、地骨皮)
葛根麦门冬汤(方见顶陷心狂)
升麻葛根汤(方见痘寒战)
解毒汤
小柴胡汤(二方见 症)
人参麦门冬汤(一名麦门冬散,方见发热口渴)
犀角汤(方见顶陷心狂)
大连翘饮(方见夹疹痘)
四物汤(方见 痘出迟)
导赤散(方见疳蚀之症)
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红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喷嚏,涕唾稠粘,身热二三日而出,明净如水泡,形如小豆,皮薄,痂结中心,圆晕更少,易出易靥,温之则痂难落而成烂疮,切忌姜椒辣物,并沐浴冷水,犯之则成姜芥水肿。自始至终,惟小麦汤为准。
小儿生后,百日内外,半岁以上,忽然眼胞红肿,面青黯色,夜间烦啼,脸如胭脂,此因伏热在内,发之于外。初则满面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出没无定,次至颈项,赤如丹砂,名为露丹,以三解散疏散之。
【入方】
小麦汤 治小儿水痘。
白滑石地骨皮 生甘草(各五分) 官拣参 川大黄 净知母 川羌活(各四分) 葶苈子(五分)
小麦一十四粒引,水煎,热服。
三解散 治露丹。
官拣参 北防风明天麻 川郁金 节白附 锦庄黄 枯黄芩 直僵蚕 北全蝎 陈枳壳南薄荷 京赤芍小甘草随宜加减灯芯十茎,水煎,热服。
汤氏云∶凡小儿斑疮之候,乃天行时气,热不能解,蕴积于胃,而胃主肌肉,毒瓦斯熏发于肌肉,状如蚊子所啮,乃成斑毒也。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此症与斑症不同,发斑乃如锦纹,有空缺处,如云头之状;麻症乃遍身,无空缺处,但疏密之不同,分轻重耳。黄连杏仁汤,治婴孩受邪,热甚作麻疹之症,其疮渐出,咳嗽烦闷,呕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疮,宜服此以解之。又有黄芩知母汤,治小儿麻症,催出得疮,斑烂瘾疹如锦纹,或白脓者,腥臭不能干,心胸渴闷,呕吐清水,身体温热不时,宜进此以治之。起初疑似之间,可服升麻汤;头痛热甚者,可服柴胡升麻汤,化斑汤、羌活散、蝉蜕饮皆可。又有发热一、二日,而出水泡即消者,名为水痘。但用轻剂解之,即便痊可,羌活散、升麻消毒饮主之,麦煎散亦可服,又可服大连翘汤以解利之。活人用黄连橘皮汤治温毒发斑,可治出麻作泻,服此下利当先止,与黄连杏仁汤同,但多制浓朴、甘草耳。
麻症始终宜服麻黄汤表。
斑症可下不可表。
痘症表下俱不可。
黄连杏仁汤 治孩童受邪热候,作成麻痘之症,其疮渐出,咳嗽烦闷,呕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疮,作泻。
黄连(一两) 陈皮杏仁(去皮尖,麸炒) 麻黄(去节) 枳壳(去瓤、麸炒) 葛根(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煎服。作泻者加浓朴、甘草。
黄芩知母汤 治小儿五脏邪热,作成麻症,疮出斑烂瘾疹如锦纹,或白脓水腥臭不干,心胸闭闷,呕吐清水,身体温壮不时,宜服之。
葛根陈皮杏仁(去皮尖) 麻黄(去节) 知母黄芩甘草(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半盏,去滓服。不呕逆,去陈皮加芍药,如吐则用之。
升麻汤 见第五十二问。
柴胡升麻汤 见第五十二问升麻汤。
化斑汤 见第九十五问。
羌活散 见第二十问人参羌活散。
蝉蜕饮 见第二十问蝉蜕钩藤饮。
消毒饮 见第九十六问。
麦煎散 见第五十四问。
黄连橘皮汤 见第九十五问。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一、生物学性状
本病毒基本性状与hsv相似。只有一个血清型,一般动物和鸡胚对vzv不敏感,在人或猴纤椎母细胞中增殖,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形成多核巨细胞,受感染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口、咽、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病毒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经2~3周潜伏期后,全身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皮疹分布主要是向心性,以躯干较多。皮疹内含大量病毒,感染的棘细胞(prickle cell )内生成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立痘消失后不遗留疤痕,病情一般较轻,但偶有并发间质性肺炎和感染后脑炎(0.1%)。细胞免疫缺陷、白血病、肾脏病或使用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的儿童,病情较严重。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体内的vzv复发感染。由于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如发热、受冷、机械压迫,使用免疫抑制剂、x光照射,白血病及肿瘤等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或低下时,导致潜伏病毒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故名。多发生于腰腹和面部。1~4周内局部痛觉非常敏感,有剧痛。
患水痘后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终身不再感染。但对长期潜伏于神经节中病毒不能被清除,故不能阻止病毒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
三、微生物学诊断
水痘一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典型,一般不需作微生物学诊断。必要时可刮取疱疹基底部细胞涂片染色检查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亦可用膜抗原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色检查细胞内抗原。
四、防治原则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经免疫的幼儿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维持几年。应用含特异抗体的人免疫球蛋白,也有预防效果。
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可限制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情发展及缓解局部症状。
水痘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出现很具特征的皮疹,包括扁平的斑疹、突出皮肤表面的丘疹、水疱和结痂。
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为通过空气中携带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飞沫传播。水痘患者在症状出现初期传染性最强,而且其传染性要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水疱结痂。故应隔离感染者,以免传染未患过水痘的人。
患过水痘的病人会产生免疫并且不会重新感染该病毒。然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在水痘感染初期以后潜伏在人体内,以后可能会被重新激活,引起带状疱疹(见第186节)。
【症状和诊断】
症状可能在感染后10~21天出现。10岁以上儿童的最初症状是轻微的头痛、中等度发热,并且觉得身体不适。更小一些的儿童通常没有这些症状,成年人的症状通常更严重。
大约在初期症状出现24~36小时后,会出现小而扁平的红色斑点状皮疹。不久,这些皮疹便会突出皮肤表面,然后形成圆形的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并伴有发痒,最后结痂。整个过程持续6~8小时。水痘疱疹分批出现,从第5天起就不再出现新的皮疹,到第6天大部分的水疱都已结痂,结痂大多会在20天以内脱落。
除严重病例皮疹遍及全身外,皮疹在面部和四肢相对较少。如果患者出疹很少,则通常出现在躯干上部。水痘皮疹也经常出现在头皮上。口腔内的皮疹则会很快破裂而形成溃疡,使吞咽时感到疼痛。溃疡也可以出现在眼睑、上呼吸道、直肠和阴道中。喉和气管中的皮疹偶尔会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颈部的淋巴结会肿大并有触痛。本病的严重期通常持续4~7天。
医生通常可以根据典型的皮疹和其他症状确定诊断,一般不需要进行血液抗体水平检查和实验室病毒分离。
【并发症】
儿童通常会完全康复。然而,成人感染本病可能是十分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特别是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儿童和成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成人、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易并发这种肺炎。可能会引起心肌炎,并且出现心脏杂音。并发关节炎可引起关节疼痛。也可能并发肝炎,但通常并没有症状。在极少的患者中会出现组织内出血。皮肤溃疡并发细菌感染后,会引起丹毒、脓皮病和大疱性脓疱病。
脑炎是发生在本病即将痊愈或痊愈后1~2周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低于1/1000。脑炎会引起头痛、呕吐、行走不稳、意识模糊、癫痫发作。尽管脑炎可能是致命的,但对于完全恢复者的预后通常良好。雷耶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18岁以下的患者,并且常发生于皮疹出现后3~8天。
【预防和治疗】
一种疫苗对预防水痘有效。对没有接受过预防接种者和容易发生并发症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注射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症状轻微的病例,仅需进行对症治疗。皮肤湿敷可减轻痒感,以避免因搔抓而引起的感染扩散和留下瘢痕。为了避免细菌感染应注意清洁,经常用肥皂清洗皮肤,保持手的干净,剪指甲以减轻抓搔程度,衣服应该保持清洁、干爽。
有时可使用止痒药物,例如抗组胺类药。如果发生细菌感染,则需使用抗生素。如病情十分严重,应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水痘是由一种特殊的水痘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小儿急性传染病。水痘病毒存在于早期水痘病人呼吸道内。一般从出疹前1天至出疹后5天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1~5岁小儿为多,6个月以内婴儿因获得来自母体抗体而具有暂时免疫力。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集体儿童机构、托儿所和幼儿园等容易引起局部流行。
从感染水痘病毒到出现症状,大约需14~21天,多为15~17天。病初症状很轻,亦可有微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或轻度腹泻。发热的同时或1~2天后,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成内含透亮液体的小水疱称疱疹。疱疹一般呈椭圆形,大小不一,表浅,好象浮在皮肤表面,常伴瘙痒,使患儿烦躁不安。在1~3天内,疱疹中心开始枯干凹陷,结成痂盖,再过数天痂盖自然脱落,且不留瘢痕。少数疱疹由于搔抓继发细菌感染会留下痕迹。水痘疱疹分布呈全身性,但不均匀,身体远端如面部、四肢比胸,背、躯干少。皮疹分批出现,因此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各个阶段,所谓皮疹“四世同堂”,这是水痘的一个特点。发病时常有发热,一般不高,小儿并无严重中毒症状。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出现一些稀少而小的疹子。重者皮疹密集,可侵犯口腔、软腭、眼结膜、喉及外阴等处。疱疹可呈出血性,全身症状较重,尤其在体弱营养不良病儿或因肾脏病、白血病正在接受激素治疗的病儿,可表现为重型水痘。水痘并发症少见,主要为皮肤继发感染,偶尔可发生原发性水痘肺炎和水痘脑炎。
水痘病儿应及早隔离,无特殊治疗,主要加强对病儿护理,对症治疗,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和充足水分。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疱疹破裂可涂擦1%龙胆紫,若有皮肤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并发脑炎和肺炎应及时抢救。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